CN116431433A -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1433A
CN116431433A CN202310229146.2A CN202310229146A CN116431433A CN 116431433 A CN116431433 A CN 116431433A CN 202310229146 A CN202310229146 A CN 202310229146A CN 116431433 A CN116431433 A CN 116431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data
stage
connector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91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君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91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1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1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1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3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motherboard or an expansion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89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sensing the monitored data, e.g. interfaces, connectors, sensors, probes, ag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涉及计算设备技术领域。板卡管理系统包括管理控制器和多个级联的板卡。板卡包括功能器件,以及分别与功能器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管理控制器和第一级板卡的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相邻的两级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板卡的第一连接器,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实现级联。相邻的两级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功能器件用于: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地址。管理控制器,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管理板卡。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可以有利于提高计算设备的散热效果,以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设备行业的发展,市场对计算设备易维护、易扩容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计算设备内部多级板卡拼接使用的场景越来越频繁。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计算设备均采用一个管理控制器对多块板卡一一对应管理的方式。对于采用一一对应的管理方式,会导致管理控制器上需设有多个连接器,以及利用多组信号线将连接器与板卡电连接,不仅会导致增加成本,还会影响主板的散热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可以有利于降低板卡管理系统的成本,以及有利于提高管理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为例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卡管理系统。板卡管理系统包括:管理控制器和多个级联的板卡。板卡包括功能器件,以及分别与功能器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管理控制器和第一级板卡的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相邻的两级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板卡的第一连接器,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实现级联。相邻的两级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功能器件用于: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地址。管理控制器,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管理板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可以先将多级板卡级联设置,再利用控制管理器与第一级板卡电连接,以使管理控制器与各级板卡实现电连接。同时,设置相邻的两级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功能器件,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地址,以使各级板卡均可以获取其所处板卡的地址,且各级板卡的地址不同。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管理各级板卡的功能器件进行工作,以实现对全部板卡进行独立管理。
并且,由于多级板卡级联设置,管理控制器与第一级板卡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即可实现与各级板卡实现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无需再将各级板卡均直接与管理控制器电连接,进而可以有效减少管理控制器设置与板卡电连接的连接器的数量。基于此,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控制器上连接器的数量,有利于节约成本。此外,由于降低了管理控制器上连接器的数量,还可以降低连接器对管理控制器的遮挡,有利于降低连接器对管理控制器散热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级板卡的类型相同。基于此,可以将多级板卡级联设置。同时,设置相邻的两级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功能器件,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地址,以使各级板卡均可以确定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对各级板卡上的功能器件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用于输出源数据组。在第一级板卡内: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源数据组。源数据组包括多位数据。功能器件,基于源数据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的地址。
如此设置,在第一级板卡内,功能器件可以接收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数据,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以确定第一级板卡的地址。进而,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为各级板卡提供工作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卡包括数据转换单元。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在第一级板卡内:功能器件用于,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为第一板卡的地址。
如此设置,在第一级板卡内,功能器件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的数据的组合,以确定第一级板卡的地址。进而,第一级板卡的地址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源数据组中的数据确定,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为各级板卡提供工作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级板卡内:第二连接器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第二连接器用于传输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在第N+1级板卡内: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N级板卡中第二连接器输出的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从而生成源数据组。功能器件,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的地址。
如此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板卡内,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地址,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对其地址的部分数据,以及处于上一级板卡内第二连接器确定的传递数据,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中的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后续,处于下一级板卡中再利用数据转换单元对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使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与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不同。进而,在功能器件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的地址时,可以基于经过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以及配合处于上一级板卡内第二连接器确定的传递数据(源数据组中另一部分数据),以使两个相邻的板卡的地址不同。
基于此,可以使得各级板卡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对各级板卡上的功能器件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级板卡内:功能器件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全部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的地址。
如此设置,在第一级板卡内,功能器件可以接收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数据,直接利用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以确定第一级板卡的地址。进而,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为各级板卡提供工作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级板卡内:板卡包括数据转换单元。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第二连接器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第二连接器用于传输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在第N+1级板卡内: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N级板卡中第二连接器输出的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的地址。
如此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板卡内处于下一级板卡,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的地址的部分数据,以及处于上一级板卡内第二连接器确定的传递数据,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中的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将该源数据组作为下一级板卡的地址。后续,处于下一级板卡中再利用数据转换单元对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使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与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不同,以使两个相邻的板卡的地址不同。基于此,可以使得各级板卡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对各级板卡上的功能器件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换单元包括反相器。
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反相器对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行反相,可以确保经反相器处理前后的数据不同。例如,反相前数据为“1”,反相后即为“0”;而反相前数据为“0”,则反相后即为“1”。基于此,可以使各级板卡的地址不同,以确保各级板卡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对各级板卡上的功能器件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级板卡内:板卡包括数据转换单元。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转换。第二连接器,接收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在第N+1级板卡内: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N级板卡中第二连接器输出的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的地址。
如此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板卡内,处于下一级板卡的地址,处于下一级板卡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地址的全部数据,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中的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也即确定下一级板卡中的地址。后续,处于下一级板卡中再利用数据转换单元对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使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与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不同,再传输至再下一级的板卡作为其源数据组。进而,可以使各级板卡确定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对各级板卡上的功能器件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换单元包括移位器件。
如此设置,可以利用移位器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对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移位处理,可以使两个相邻的板卡的地址不同。进而,可以使各级板卡确定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可以基于各级板卡的地址,对各级板卡上的功能器件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器件包括I2C器件。
如此设置,在I2C器件确定其所在板卡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将全部板卡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内的功能器件时,功能器件内的I2C器件,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对各级板卡进行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器件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确定其所在板卡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将全部板卡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内的功能器件时,功能器件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对各级板卡进行独立管理。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板卡管理系统。
由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因此具有上述板卡管理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的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级板卡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8为图6中第一级板卡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的框图。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200。如图1所示,计算设备200可以包括板卡管理系统100和电源模块210。其中,电源模块210和板卡管理系统100电连接,电源模块210可以用于为板卡管理系统100提供电源信号,以使板卡管理系统100正常运行。
在一些示例中,计算设备200可以为具有处理、计算以及通信等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服务器、交换器、计算机或者中继器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计算设备200的种类不做进一步限定。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卡管理系统100。如图2所示,板卡管理系统100可以包括管理控制器10和多个级联的板卡20。板卡管理系统100内可以设置一个管理控制器10与多级板卡20电连接,以利用管理控制器10对多级板卡20进行管理。
其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包括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控制器,和多个连接接口。多个连接接口与BMC控制器电连接,且还可以与板卡20电连接,以使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工作信号,可以发送至板卡20,以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多级板卡20进行管理。但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对管理控制器10的类型不限定于此。
板卡20可以为存储板卡。例如,板卡20可以为硬盘背板。一个硬盘背板可以与多个硬盘电连接。示例的,硬盘可以与硬盘背板热插拔连接,以使硬盘可以与硬盘背板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例如,一个硬盘背板可以与8个硬盘热插拔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在利用一个管理控制器同时管理多级板卡时,存在管理控制器无法通过板卡上自带的参数以区分各级板卡的问题。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为实现管理控制器对多级板卡进行独立管理,可以在管理控制器上设置多个连接器,以使管理控制器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器,与不同的板卡电连接,实现管理控制器对不同板卡的独立管理。
但是,由于管理控制器设置较多的连接器,在后续对续板卡管理系统通入冷风散热时,冷风被连接器遮挡,无法直接与管理控制器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基于此,管理控制器设置较多的连接器,会导致影响管理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此外,由于管理控制器上的连接器需通过线缆与板卡电连接。在板卡数量较多时,也会导致线缆的数量较多,导致板卡管理系统的成本增加。
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卡管理系统100。如图2所示,板卡管理系统100内的多级板卡20可以通过级联设置。其中,各级板卡20均包括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在相邻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与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以实现多级板卡20级联设置。
示例的,如图2所示,以板卡管理系统100可以包括3个级联的板卡20为例进行介绍:
其中,3个级联的板卡20顺次为第一级板卡21、第二级板卡22以及第三级板卡23。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级板卡21的第一连接器40可以为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第一级板卡21的第二连接器50可以为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在第二级板卡22内:第二级板卡22的第一连接器40可以为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第二级板卡22的第二连接器50可以为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在第三级板卡23内:第三级板卡23的第一连接器40可以为第三个第一连接器43,第三级板卡23的第二连接器50可以为第三个第二连接器53。
可以设置第二级板卡22的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与第一级板卡21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电连接,且第二级板卡22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与第三级板卡23的第三个第一连接器43电连接,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内的多级板卡20级联设置。
而在多级板卡20级联设置的情况下,板卡管理系统100内可以设置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电连接,以使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与第一级板卡21直接电连接,实现与其他板卡20(第二级板卡22和第三级板卡)间接电连接,进而可以实现管理控制器10与全部板卡20电连接。基于此,管理控制器10上可以仅设置一个与第一级板卡21电连接的连接器101,就可以实现管理控制器10与各级板卡20电连接,进而后续板卡管理系统100可以利用管理控制器10与多级板卡20进行信息交互。
并且,设置一个连接器的管理控制器相对于设置多个连接器管理控制器,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控制器10上连接器的数量。可以有利于增加管理控制器10与冷风的接触面积,提高管理控制器10的散热效果。并且,还可以有利于防止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均可以为电连接器。在此对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的具体型号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器40的型号可以与第二连接器50的型号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器40的型号可以与第二连接器50的型号不同。
而对于如何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多级板卡20进而独立管理,也即,如何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多级板卡20内的功能器件30进行独立管理。可以设置每个板卡20内的功能器件30,分别与该板卡20内的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以使功能器件30,可以利用第一连接器40接收数据,以及利用第二连接器50传递数据。
进一步,在相邻的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功能器件30用于: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基于此,可以使每级板卡20获取其自身的地址。其中,在相邻的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地址,是利用改变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的至少部分数据而来。基于此,可以使板卡管理系统100内各级板卡20的地址不同,进而可以对各级板卡20内的功能器件30赋予唯一的地址。
其中,第一级板卡21内的功能器件30可以为第一个功能器件31,第二级板卡22内的功能器件30可以为第二个功能器件32,第三级板卡23内的功能器件30可以为第三个功能器件33。
示例的,在获取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后,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确定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此时,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内存储确定的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功能器件33,可以基于第二级板卡22内的地址,确定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此时,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功能器件33存储确定的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
此外,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也可以存储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而对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如何确定,下文将进行详细叙述。
如上所述,板卡管理系统100内的多级板卡20中的功能器件30均可以获取其对应板卡20的地址。
而在管理控制器10生成板卡管理系统100内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时,会在每个工作数据包内赋予不同的地址数据。其中,一个工作数据包中的地址数据,对应一级板卡的地址。
进而,当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其存储的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
而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功能器件31选取其所需的工作数据包后,可以利用第一级板卡21上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将剩余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同理,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可以基于其存储的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
后续,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功能器件32选取其所需的工作数据包后,可以利用第二级板卡22上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将剩余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功能器件33。同理,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功能器件33,可以基于其存储的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
基于此,在板卡管理系统100内多级板卡20中的功能器件30均获取其对应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管理各级板卡20的功能器件30进行工作。也即,板卡管理系统100可以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实现对各级板卡20的独立管理。
综上所述,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100,可以先将多级板卡20级联设置,再利用控制管理器10与第一级板卡21电连接,以使管理控制器10与各级板卡20实现电连接。同时,设置相邻的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功能器件30,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以使各级板卡20均可以获取其所处板卡20的地址,且各级板卡20的地址不同。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管理各级板卡20的功能器件30进行工作,以实现对全部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并且,由于多级板卡20级联设置,管理控制器10与第一级板卡21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电连接即可实现与各级板卡20实现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无需再将各级板卡20均直接与管理控制器10电连接,进而可以有效减少管理控制器10设置与板卡20电连接的连接器101的数量。基于此,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控制器10上连接器101的数量,有利于节约成本。此外,由于降低了管理控制器10上连接器101的数量,还可以降低连接器101对管理控制器10的遮挡,有利于降低连接器101对管理控制器110散热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控制器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多级板卡20的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会导致各级板卡20的各级参数基本一致,进而更容易出现管理控制器10无法通过板卡20上自带的参数以区分各级板卡20的问题。
基于此,可以先将多级板卡20级联设置,再利用控制管理器10与第一级板卡21电连接,以使管理控制器10与各级板卡20实现电连接。同时,设置相邻的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功能器件30,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以使各级板卡20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上文结合附图描述了,在相邻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如何获取。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阐述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如何获取。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板卡管理系统100内全部板卡20的地址,可以利用管理控制器10进行赋予。但是,由于管理控制器10上的引脚数量基本一定,如需利用管理控制器10对板卡20赋予地址,需在管理控制器10上设置单独的地址引脚,导致极大的增加了管理控制器10的成本,以及制作难度。或者,在不增加管理控制器10引脚的基础上,就需要占用其他工作所需的引脚,而导致影响管理控制器10进行正常的信号传输,影响板卡管理系统100的运行。
图3为图2中第一级板卡的框图。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100,如图2和图3所示,各级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均用于输出源数据组。但是,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与其他板卡(第二级板卡22和第三级板卡23)内第一连接器40(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和第三个第一连接器43)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不同。除第一级板卡21外的其他板卡20,均可以利用上一级第二连接器50输出的数据组合为源数据组。
如图3所示,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进行介绍: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用于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源数据组;源数据组包括多位数据。以及,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源数据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基于此,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可以通过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提供的源数据组确定,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10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10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10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10为各级板卡20提供工作信号。
而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源数据组后,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接收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并基于接收的源数据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基于此,第一级板卡21,可以通过利用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外接电源端VCC,以使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输出源数据组,后续第一个第一连接器31可以基于源数据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数据。进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31可以基于其确定的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发送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要的工作数据包,以使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31可以正常运行,也即,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31进行管理。
此外,在第一级板卡21确定其地址后,第二级板卡22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确定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同理,第三级板卡23也可以基于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确定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基于此,板卡管理系统100中的各级板卡20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进行区别,以实现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包括多个接口P。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中每个接口P用于接收一个第一电源信号,并基于该第一电源信号,确定一个数据;将每个接口P确定的数据组合以形成源数据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中每个接口P均可以与电源端VCC电连接。其中,电源端VCC被配置为,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接口P可以接收来自电源端VCC的第一电源信号。
示例的,第一电源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进而,每个接口P均可以接收一个高电平信号,并基于高电平信号,确定一个数据。此时,确定的数据可以为“1”,从而由多个接口P确定的源数据组可以为多个“1”形成的数据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个功能器件31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的方法,可以包括两种情况,先对第一种情况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来自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其中,可以将源数据组中的多个数据分为,一部分数据和另一部分数据。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基于此,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可以通过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提供的源数据组中的数据直接或间接的确定。进而,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10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10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10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10为各级板卡20提供工作信号。
返回图2所示,在各级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均用于输出源数据组的情况下:各级板卡20均可以包括数据转换单元70。数据转换单元70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
基于此,结合图3所示,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进行介绍: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用于,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基于此,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接收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数据,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以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进而,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10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10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10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10为各级板卡20提供工作信号。
以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包括两个接口P为例进行介绍:其中,两个接口P分别为第一引脚401和第二引脚402。
示例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基于第一引脚401确定并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并且可以基于第二引脚402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
基于此,可以设置数据转换单元70与第一引脚401电连接,以使数据转换单元70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引脚401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而数据转换单元70可以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形成转换后数据。并且,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与数据转换单元70,以及第一个功能器件31的第二引脚402;基于此,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接收来自数据转换单元70的转换后数据,以及接收来第二引脚402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并将转换后数据和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组合,确定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也即,此时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数据转换单元70输出的转换后数据,第二引脚402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
两个接口P电连接的两个电源端VCC可以分别为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
其中,第一引脚401可以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一引脚401可以接收来自第一电源端的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
示例的,第一电源端提供的电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一引脚401的电位可以高电信号被拉至高,以使第一引脚401生成第一高电平数据。其中,第一高电平数据可以为“1”。此时,第一引脚401处确定并输出的的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可以为“1”。
其中,第二引脚402可以与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二引脚402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电源端的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
示例的,第二电源端提供的电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二引脚402的电位可以被高电平信号拉至高,以使第二引脚402生成第二高电平数据。其中,第二高电平数据可以为“1”。此时,第二引脚402处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为“1”。
示例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可以为同一个高压的电源端。
基于此,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的源数据组可以为“11”。数据转换单元70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1”进行转换,形成转换后数据“0”。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数据“0”,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源数据组中的另一部分数据)“1”的组合,确定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此时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级板卡21还可以包括保护单元60。第一连接器40中的各级接口P可以通过保护单元60与其对应的电源端VCC电连接。
示例的,第一引脚401通过保护单元60和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引脚402通过保护单元60和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单元60可以为上拉电阻。可以理解的是,上拉电阻即为固定电阻值的电阻,且上拉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端VCC电连接,另一端与接口P电连接,既可以拉高引脚的电平,又可以防止电源端VCC提供的电源过大,损坏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上的接口P。
上述介绍了板卡管理系统100中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如何确定,下文将结合附图介绍在板卡管理系统100内,除第一级板卡21外其他板卡20的地址如何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第N级板卡20内:第N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以及,第N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用于传输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第N+1级板卡20内:第N+1级板卡20内的第一连接器40,用于接收第N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50输出的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从而生成源数据组。以及,第N+1级板卡20内的功能器件30,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20的地址。
如上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板卡20内,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对其地址的部分数据,以及处于上一级板卡20内第二连接器50确定的传递数据,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后续,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再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使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与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不同。进而,在功能器件30基于源数据组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20的地址时,可以基于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数据,以及配合处于上一级板卡20内第二连接器50确定的传递数据(源数据组中另一部分数据),以使两个相邻的板卡20的地址不同。
基于此,可以使得各级板卡20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电源信号可以为低电平信号。进而,第N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基于低电平信号的低电平,生成传递数据“0”。
以N=1,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而第一级板卡21内源数据组中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为“0”为例进行介绍:其中,转换后的数据“0”为第一级板卡21地址的部分数据。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0”。以及,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用于传输传递数据“0”和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0”。此时,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输出至第二级板卡22的数据组为“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传递数据”,也即,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输出的数据组为“00”。
在第二级板卡22内:第二个第一连接器32,用于接收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输出的数据“00”,从而生成源数据组“00”。
第二级板卡22内的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00”中一部分数组“0”进行处理,形成转换后的数据“1”。
以及,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用于基于源数据组“00”中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数据“1”,与未经过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0”的组合“10”,确定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此时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为“10”。
同理,其他板卡20的地址信息,也可以同上,基于与其相邻的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中的数据间接确定,以使各级板卡20获取其唯一的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返回图2所示,各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均包括接地引脚501。各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的接地引脚501可以与接地端GND电连接。以使接地引脚501可以接收来自接地端GND提供的第二电源信号。此时,第二电源信号可以为接地信号。接地引脚501可以基于接地引脚,确定传递信号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还包括输入引脚502。输入引脚502可以与数据转换单元70电连接。输入引脚502可以接收来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并将其发送至与其板卡20相邻且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中,作为其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以第一级板卡21的结构为例进行示意。其他板卡20的结构与第一级板卡21结构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器40的连接器件不同。除第一级板卡21外的其他板卡20内的第一连接器40的引脚直接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的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以获取该板卡20的源数据组,无需设置第一连接器40上的引脚与电源端VCC电连接。
也即,其他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也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示例的,在相邻两级板卡中,处于上一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50的输入引脚502,需与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第一连接器40的第一引脚401电连接,以及处于上一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50的接地引脚501,需与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第一连接器40的第二引脚402电连接,以便于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可以接收来自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输出的数据组,以便于作为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源数据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数据转换单元70可以为反相器。反相器可以分别与同一个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第二连接器50,以及功能器件30电连接。
反相器用于:基于来自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该部分数据进行反相处理,形成转换后的数据。在获取转换后的数据后,反相器可以将反相后的数据传输至功能器件30,功能器件30将反相后的数据作为该板卡地址的部分数据;以及,反相器还可以将反相后的数据传输至第二连接器50,以便于第二连接器50后续向下一级板卡20传递。
基于此,利用反相器对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行反相,可以确保经反相器处理前后的数据不同。例如,反相前数据为“1”,反相后即为“0”;而反相前数据为“0”,则反相后即为“1”。后续在配合第二连接器50的接地引脚501,可以使各级板卡20的地址不同,以确保各级板卡20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确定其所在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20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20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每个工作数据包内包括地址数据和工作数据。也即,该工作数据包为“地址数据,工作数据”。其中,工作数据包中的地址数据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相匹配。
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为例进行介绍: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进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01”,选取到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解析获取“01,工作数据”中的工作数据,进行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板卡20获取工作数据包的原理与第一级板卡21获取工作数据包的原理一致,对于其他板卡20获取工作数据包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第一级板卡21获取工作数据包过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上述各级板卡20形成的对应的地址,无需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进行处理,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进行转换处理即可。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由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发生故障地址信号无法传递至相邻下级板卡20的问题,以及可以防止由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更新时,对地址产生影响,容易导致部分板卡的地址一致,从而影响管理控制器10独立控制各级板卡20的问题。也即,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进行转换处理,可以防止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发生异常时,管理控制器10仍可以正常访问各级级联设置的板卡20,提高板卡管理系统100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包括I2C器件。I2C器件可以为现场可更换单元(Field Replace Unit,FRU)或扩展芯片(PCA9555)。
I2C器件确定所需板卡20的地址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确定所需板卡20的地址一致,且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数据包的方式,也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数据包的方式相同。基于此,对于如何确定所处板卡20的地址,以及如何获取工作数据包,可以结合上述对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同时包括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可以相当于并联设置。而对于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如何获取确定所需板卡20的地址、如何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数据包,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文结合附图介绍了一种,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确定其所处板卡的地址的方法。下文将结合附图介绍另一种方法,具体如下:
图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全部数据,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此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将来自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的源数据组作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基于此,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可以通过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提供的源数据组中的数据直接或间接的确定。进而,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10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10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10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10为各级板卡20提供工作信号。
其中,在如图5所示板卡管理系统与如图6所示板卡管理系统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均可以将来自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的源数据组作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以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于如图5所示板卡管理系统与如图6所示板卡管理系统的区别在于:第一级板卡21对源数据组的处理方式不同,导致形成下一级板卡的源数据组的方式不同,也即相邻两级板卡20中,处于下一级板卡20如何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确定该板卡20的地址不同,而对于如何不同下文将结合附图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各级板卡20包括数据转换单元70。数据转换单元70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
在第N级板卡20内:数据转换单元70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第二连接器50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以及,第二连接器50用于传输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第N+1级板卡20内:第一连接器40,用于接收第N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50输出的传递数据,和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20的地址。
如上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板卡20内处于下一级板卡20,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的部分数据,以及处于上一级板卡20内第二连接器50确定的传递数据,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将该源数据组作为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后续,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再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使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与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不同,以使两个相邻的板卡20的地址不同。
基于此,可以使得各级板卡20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电源信号可以为低电平信号。进而,第N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基于低电平信号的低电平,生成传递数据“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与图3所示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相同,均可以包括2个接口P,以及利用接口P电连接电源端以便于,基于电源端提供的电信号确定源数据组。对于更具体过程,可以对应图3所示第一级板卡2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以N=1,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而第一级板卡21内源数据组中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的数据为“0”为例进行介绍:其中,转换后的数据“0”为第一级板卡21地址的部分数据。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0”。以及,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用于传输传递数据“0”和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0”。此时,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输出至第二级板卡22的数据组为“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传递数据”,也即,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输出的数据组为“00”。
在第二级板卡22内: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用于接收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输出的数据“00”,从而生成源数据组“00”。
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接收来自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输出的源数据组,将该源数据组作为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信息。
以及,第二级板卡22内的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00”中一部分数组“0”进行处理,形成转换后的数据“1”。再利用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将转换后的数据“1”输出至第三级板卡23。
同理,其他板卡20的地址信息,也可以同上,基于与其相邻的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地址中的数据间接确定,以使各级板卡20获取其唯一的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各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均包括接地引脚501。各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的接地引脚501可以与接地端GND电连接。以使接地引脚501可以接收来自接地端GND提供的第二电源信号。此时,第二电源信号可以为接地信号。接地引脚501可以基于接地引脚,确定传递信号为“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各级板卡20内的第二连接器50还包括输入引脚502。输入引脚502可以与数据转换单元70电连接。输入引脚502可以接收来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并将其发送至与其板卡20相邻且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中,作为其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数据转换单元70可以为反相器。反相器可以分别与同一个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以及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
反相器用于:基于来自第一连接器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该部分数据进行反相处理,形成转换后的数据。在获取转换后的数据后,反相器可以将反相后的数据传输至第二连接器50,以便于第二连接器50后续向下一级板卡20传递。
基于此,利用反相器对源数据组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行反相,可以确保经反相器处理前后的数据不同。例如,反相前数据为“1”,反相后即为“0”;而反相前数据为“0”,则反相后即为“1”。后续在配合第二连接器50的接地引脚501,可以使各级板卡20的地址不同,以确保各级板卡20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将源数据组作为该板卡20的地址。而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确定其所在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20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20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每个工作数据包内包括地址数据和工作数据。也即,该工作数据包为“地址数据,工作数据”。其中,工作数据包中的地址数据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相匹配。
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为例进行介绍: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进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01”,选取到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解析获取“01,工作数据”中的工作数据,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进行工作。
此外,上述各级板卡20形成的对应的地址,无需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进行处理,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进行转换处理即可。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由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发生故障地址信号无法传递至相邻下级板卡20的问题,以及可以防止由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更新时,对地址产生影响,容易导致部分板卡的地址一致,从而影响管理控制器10独立控制各级板卡20的问题。也即,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进行转换处理,可以防止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发生异常时,管理控制器10仍可以正常访问各级级联设置的板卡20,提高板卡管理系统100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还可以包括I2C器件。I2C器件可以为现场可更换单元(Field Replace Unit,FRU)或扩展芯片(PCA9555)。
I2C器件,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I2C器件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将源数据组作为该板卡20的地址。而在I2C器件确定其所在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内的I2C器件,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20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20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每个工作数据包内包括地址数据和工作数据。也即,该工作数据包为“地址数据,工作数据”。其中,工作数据包中的地址数据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相匹配。
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为例进行介绍: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进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I2C器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01”,选取到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I2C器件解析获取“01,工作数据”中的工作数据,以使I2C器件进行工作。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同时包括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可以相当于并联设置。而对于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如何获取确定所需板卡20的地址、如何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数据包,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返回图6所示,各级板卡20包括数据转换单元70。图6所示板卡20内的数据转换单元70的作用,与图2和图5所示数据转换单元70的作用不同。区别在于:图2和图5所示数据转换单元70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而图6所示板卡20内的数据转换单元70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转换。
在第N级板卡20内:数据转换单元70用于,对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转换。第二连接器50,接收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第N+1级板卡20内:第一连接器40用于接收第N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50输出的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板卡20的地址。此时,在第N+1级板卡20内:第一连接器40接收的,来自第N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50输出,经第N级板卡20中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将其作为第N+1级板卡20内的源数据组。也即,各级板卡20内接收的来自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可以作为该板卡20的地址。
基于此,除第一级板卡21以外的其他板卡的源数据组,均可以利用相邻的处于上一级的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输出的数据组确定,并且还可以基于源数据组确定该板卡20的地址。
综上所述,在两个相邻的板卡20内,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处于下一级板卡20可以基于处于上一级板卡20地址的全部数据,确定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也即确定下一级板卡20中的地址。后续,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再利用数据转换单元70对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使经数据转换单元70转换后的数据与源数据组中的数据不同,再传输至再下一级的板卡20作为其源数据组。进而,可以使两个相邻的板卡20的地址不同。而在各级板卡20均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可以便于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图8为图6中第一级板卡的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与图3和图5所示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相同,均可以包括多个接口P,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确定源数据组的方式相同。
如图8所示,以N=1为例进行介绍: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分别与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上的多个接口P进行电连接,以便于接收来自多个接口P处确定的数据,将多个数据组合形成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的源数据组。
基于此,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接收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数据,间接利用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以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进而,各级板卡20可以依据源数据组获取地址,无需利用管理控制器10提供地址,可以节省管理控制器10上的引脚,防止管理控制器10上引脚的数量无法连接其他信号线,影响管理控制器10为各级板卡20提供工作信号。
以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包括3个接口P为例进行介绍:其中,3个接口P分别为第三引脚403、第四引脚404和第五引脚405。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分别与第三引脚403、第四引脚404和第五引脚405电连接。第一个功能器件31用于:接收来自第三引脚403、第四引脚404和第五引脚405的全部数据,也即接收来自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的源数据组。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来自第三引脚403、第四引脚404和第五引脚405的全部数据,作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
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基于第三引脚403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一个数据,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基于第四引脚404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另一个数据,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可以基于第五引脚405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又一个数据。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由第三引脚403确定的数据、第四引脚404确定的数据,以及第五引脚405确定的数据组合形成的源数据组。也即,源数据组中包括3个数据。
3个接口P电连接的3个电源端VCC可以分别为第三电源端、第四电源端和第五电源端。
其中,第三引脚403可以与第三电源端电连接。第三引脚403可以接收来自第三电源端的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一个数据。
示例的,第三电源端提供的电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三引脚403的电位可以高电信号被拉至高,以使第三引脚403生成第三高电平数据。其中,第三高电平数据可以为“1”。此时,第三引脚403处确定并输出的的源数据组中的一个数据可以为“1”。
其中,第四引脚404可以与第四电源端电连接。第四引脚404可以接收来自第四电源端的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另一个数据。
示例的,第四电源端提供的电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四引脚404的电位可以高电信号被拉至高,以使第四引脚404生成第四高电平数据。其中,第四高电平数据可以为“1”。此时,第四引脚404处确定并输出的的源数据组中的另一个数据可以为“1”。
其中,第五引脚405可以与第五电源端电连接。第五引脚405可以接收来自第五电源端的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确定并输出源数据组中的又一个数据。
示例的,第五电源端提供的电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五引脚405的电位可以高电信号被拉至高,以使第五引脚405生成第五高电平数据。其中,第五高电平数据可以为“1”。此时,第五引脚405处确定并输出的的源数据组中的又一个数据可以为“1”。
示例的,第三电源端、第四电源端和第五电源端可以为同一个高压的电源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级板卡21还可以包括保护单元60。第一连接器40中的各级引脚可以通过保护单元60与其对应的电源端电连接。
示例的,第三引脚403通过保护单元60和第三电源端电连接、第四引脚404通过保护单元60和第四电源端电连接,以及,第五引脚405通过保护单元60和第五电源端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单元60可以为上拉电阻。可以理解的是,上拉电阻即为固定电阻值的电阻,且上拉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端VCC电连接,另一端与接口P电连接,既可以拉高接口P的电平,又可以防止电源端VCC提供的电源过大,损坏接口P。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以第一级板卡21的结构为例进行示意。其他板卡20的结构与第一级板卡21结构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器40的引脚直接与其相邻的上一个的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以获取该板卡20的第一地址,无需设置第一连接器40上的引脚与电源端电连接。也即,其他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也包括3个接口P,以及第二连接器50也包括3个引脚。示例的,处于上一级板卡20中第二连接器的的3个第一引脚可以与处于下一级板卡20中第一连接器的3个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将源数据组作为该板卡20的地址。而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确定其所在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20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20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每个工作数据包内包括地址数据和工作数据。也即,该工作数据包为“地址数据,工作数据”。其中,工作数据包中的地址数据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相匹配。
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111”为例进行介绍: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111,工作数据”。进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111”,选取到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111,工作数据”。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解析获取“111,工作数据”中的工作数据,以使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进行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还可以包括I2C器件。I2C器件可以为现场可更换单元(Field Replace Unit,FRU)或扩展芯片(PCA9555)。
I2C器件,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I2C器件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40的源数据组,将源数据组作为该板卡20的地址。而在I2C器件确定其所在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内的I2C器件,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20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20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每个工作数据包内包括地址数据和工作数据。也即,该工作数据包为“地址数据,工作数据”。其中,工作数据包中的地址数据与各级板卡20的地址相匹配。
以第一级板卡21为例,且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01”为例进行介绍:
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数据包中,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进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I2C器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01”,选取到与第一级板卡21对应的工作数据包为“01,工作数据”。I2C器件解析获取“01,工作数据”中的工作数据,以使I2C器件进行工作。
图9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功能器件30可以同时包括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可以相当于并联设置。而对于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如何获取确定所需板卡20的地址、如何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数据包,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I2C器件30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30b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数据转换单元70可以为移位器。移位器可以分别与同一个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第二连接器50,以及功能器件30电连接。
移位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对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移位处理。具体的,移位器可以对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向左移位处理;并且,利用第一标识位填补空余位置;其中,第一标识位可以为0。
示例的,源数据组为“111”时,经移位器转换后的数据可以为“110”。同理,源数据组为“110”时,经移位器转换后的数据可以为“100”。源数据组为“100”时,经移位器转换后的数据可以为“000”。
如上所述,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输出的源数据组可以为“111”。第一个功能器件31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全部数据“111”,确定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具体的,源数据组“111”可以直接作为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此时,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为“111”。
在第一级板卡21内的数据转换单元70用于,对源数据组“111”进行处理,形成转换后的数据“110”,并传输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而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可以将转换后的数据“110”发送至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
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将来自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的数据“110”作为源数据组。并且,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功能器件32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全部数据“110”,确定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具体的,源数据组“110”可以直接作为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此时,第二级板卡22的地址为“110”。
在第二级板卡22内的数据转换单元70用于,对源数据组“110”进行处理,形成转换后的数据“100”,并传输至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而第二级板卡22内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可以将转换后的数据“100”发送至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第一连接器43。
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第一连接器43,将来自第二级板卡22内第二个第二连接器52的数据“100”作为源数据组。并且,第三级板卡23内的第三个功能器件33用于,基于源数据组中全部数据“100”,确定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具体的,源数据组“100”可以直接作为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此时,第三级板卡23的地址为“100”。
同理,其他板卡20的地址信息,也可以同上,当板卡管理系统100包括第四个板卡时,第四个板卡的地址可以为“000”。
而对于当板卡管理系统100包括第五个板卡和第六个板卡时,由于继续利用第一标识位“0”填补移位后的剩余位置时,会导致存在两个板卡20地址一致的问题。进而,在当板卡管理系统100包括第五个板卡和第六个板卡时,可以利用第二标识位“1”进行补位。
也即,此时第5级板卡或第6级板卡,可以对其前一级板卡的地址(源数据组)继续做左移处理,但是此时利用第二标识位“1”补齐。此时,第5级板卡的地址可以为001,第六级板卡20的地址可以为011。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第一地址数据依次右移,并将空缺的位置利用对应的标识位补齐。具体补齐情况和左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利用移位器对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移位处理,可以确保经反相器处理前后的数据不同,以确保各级板卡20可以确定其唯一的地址。后续,管理控制器10可以基于各级板卡20的地址,对各级板卡20上的功能器件30进行区分,以实现独立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功能器件30为I2C器件的情况下:数据转换单元70可以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分别与同一个板卡20中的第一连接器40、第二连接器50,以及功能器件30电连接。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连接器40输出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将源数据组作为该板卡的地址,并且还可以对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移位处理,将移位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第二连接器50传输至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以便于下一级板卡20基于该移位后的数据,确定源数据组,并确定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基于此,各级板卡20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均可以用于确定该板卡的地址,以及对地址进行移位处理,形成下一级板卡20的地址,以便于各级板卡20确定其唯一的地址。
而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确定其所在板卡20的地址后,管理控制器10将全部板卡20所需的多个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功能器件31时,第一个功能器件3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基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具有与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对应地址数据的工作数据包,将该工作数据包进行解析后,进行对应的工作处理。同理其他板卡20也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对应板卡20的地址,在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个工作数据包中选取所需的工作数据包,进行工作。基于此,可以实现板卡管理系统100利用一个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各级板卡20进行独立管理。
基于此,板卡20内无需单独设置其他移位器,直接复用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对源数据组进行移位处理即可,可以有利于简化板卡20内结构,与便于节约资源。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卡管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一组线缆102。本实施例适用于上述任一种板卡管理系统100。其中,图10中为了清晰示意出各组总线如何传递工作数据包,故并未示意出上述实施例中各级板卡20内传输组合为地址的各个数据。
一组线缆102可以包括多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多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erial 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SGPIO)、多段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oint Test Action Group,JTAG)。管理控制器10通过一组线缆102级联全部板卡20,不同的总线可以用于为各级板卡20提供不同的工作数据包。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当各级板卡20中功能器件30包括I2C设备时,I2C设备可以分别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
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多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级联全部板卡20内的I2C设备。
其中,多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中一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位于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之间,用于电连接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内的I2C设备。以便于管理控制器10可以利用该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将I2C工作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
多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中其他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电连接相邻两级板卡20之间。具体的,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的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以及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2C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
由于各级板卡20内I2C设备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级板卡21内的I2C设备可以读取第一连接器40处接收的来自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组I2C工作数据包,第一级板卡21内的功I2C器件,可以基于获取的该板卡20的地址,在多组I2C工作数据包中选取与自身地址匹配的I2C干工作数据包,以使I2C器件进行工作。并且,由于各级板卡20内I2C设备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I2C设备还可以将来自管理控制器10的多个I2C工作数据包,利用第二连接器40发送至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
下一级板卡20工作原理如上,以便于使得各个板卡20内的I2C设备进行工作,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多个板卡20独立管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当各级板卡20中功能器件30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时,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分别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
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多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级联全部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或,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多段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级联全部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以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多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级联全部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为例进行介绍:
其中,多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中一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位于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之间,用于电连接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以便于管理控制器10可以利用该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将背板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
多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中其他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电连接相邻两级板卡20之间。具体的,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的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以及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GPIO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
由于各级板卡20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级板卡2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读取第一连接器40处接收的来自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组背板数据包,第一级板卡21内的功I2C器件,可以基于获取的该板卡20的地址,在多组背板数据包中选取与自身地址匹配的I2C干工作数据包,以使I2C器件进行工作。并且,由于各级板卡20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还可以将来自管理控制器10的多个背板数据包,利用第二连接器40发送至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
下一级板卡20工作原理如上,以便于使得各个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工作,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多个板卡20独立管理。
以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多段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级联全部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为例进行介绍:
其中,多段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中一段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位于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之间,用于电连接管理控制器10和第一级板卡2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以便于管理控制器10可以利用该段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将升级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级板卡21内。
多段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中其他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电连接相邻两级板卡20之间。具体的,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的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以及通用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
由于各级板卡20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电连接。在第一级板卡21内:第一级板卡21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读取第一连接器40处接收的来自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组升级数据包,第一级板卡21内的功I2C器件,可以基于获取的该板卡20的地址,在多组升级数据包中选取与自身地址匹配的I2C干工作数据包,以使I2C器件进行工作。并且,由于各级板卡20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与同一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还可以将来自管理控制器10的多个升级数据包,利用第二连接器40发送至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
下一级板卡20工作原理如上,以便于使得各个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升级,实现管理控制器10对多个板卡20独立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用于接收和输出上述多段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多段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总线(Serial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SGPIO)、多段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oint Test ActionGroup,JTAG)的接口,与上述实施例中,用于接收地址数据的接口不同,属于另外单独的接口。
此外,一组线缆102中可以包括多段地址信号线,管理控制器10通过多段地址信号线级联全部板卡20。
示例的,每段地址总线电连接于一组相邻的两级板卡。具体的,地址总线的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以及地址总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地址总线可以用于,将处于上一级板卡20的第二连接器50输出一组数据传输至处于下一级板卡20的第一连接器40,以便于处于下一级板卡20将该组数据作为源数据组。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在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多段联合测试工作总线JTAG级联全部板卡20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情况下,以及板卡20包括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情况下:
板卡20内还包括开关单元SW。开关单元SW分别与,第一连接器40、功能器件30中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以及第二连接器50电连接,开关单元SW用于切换升级通道,也即开关单元SW导通时,可以将升级数据传递至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具体的,管理控制器10可以发送升级指令至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其中,第一级板卡21内,管理控制器10可以通过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将升级指令发送至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接收升级指令后,主动触发开关单元SW打开,以便于将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组升级数据包依次经过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开关单元SW后,传输至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基于其获取的功能器件30所处于的第一级板卡21的地址,在全部板卡20所需的升级数据包中,选取与该地址相匹配的升级数据包,进行升级。并且,此时由于开关单元SW打开,管理控制器10提供的多组升级数据包还可以依次经过第一个第一连接器41、开关单元SW后,传输至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后续可以利用第一级板卡21内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器51,将多组升级数据包传输至第二级板卡22的第二个第一连接器42,第二级板卡22内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工作原理如上,以便于使得各级板卡20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进行升级。
图12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管理系统的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板卡20中还包括驱动器80。驱动器80串接于开关单元SW和第二连接器50之间。驱动器80可以有效放大来自开关单元SW一侧的工作数据包,以继续向下级板卡20传递。
此外,驱动器80还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连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用于为驱动器80提供使能信号。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利用生成的使能信号控制驱动器80打开或关闭,以便于控制第二连接器50是否继续向下级板卡20传递信号。
示例的,驱动器80可以为PCA9617驱动器。但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对驱动器80的型号并不限定于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控制器和多个级联的板卡;所述板卡包括功能器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功能器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管理控制器和第一级所述板卡的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相邻的两级所述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所述板卡的第一连接器,与处于上一级所述板卡的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实现级联;
相邻的两级所述板卡中,处于下一级所述板卡的所述功能器件用于:基于处于上一级所述板卡的地址,确定处于下一级所述板卡的地址;
所述管理控制器,基于各级所述板卡的地址,管理所述板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所述板卡的类型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输出源数据组;
在第一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所述源数据组;所述源数据组包括多位数据;
所述功能器件,基于所述源数据组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确定第一级所述板卡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包括数据转换单元;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
在第一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功能器件用于,用于基于所述源数据组中经过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为第一所述板卡的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N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传输传递数据和经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第N+1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N级所述板卡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所述传递数据和经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从而生成源数据组;
所述功能器件,用于基于所述源数据组中经过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数据,与未经过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的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所述板卡的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功能器件用于,基于所述源数据组中全部数据,确定第一级所述板卡的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N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板卡包括数据转换单元;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源数据组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转换;
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第二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生成传递数据;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传输传递数据和经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第N+1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N级所述板卡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所述传递数据,和经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所述板卡的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单元包括反相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N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板卡包括数据转换单元;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源数据组中的全部数据进行转换;
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经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第N+1级所述板卡内:
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接收第N级所述板卡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经所述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后的全部数据的组合,确定第N+1级所述板卡的地址。
10.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卡管理系统。
CN202310229146.2A 2023-03-09 2023-03-09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Pending CN116431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9146.2A CN116431433A (zh) 2023-03-09 2023-03-09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9146.2A CN116431433A (zh) 2023-03-09 2023-03-09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1433A true CN116431433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2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9146.2A Pending CN116431433A (zh) 2023-03-09 2023-03-09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14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99556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battery voltage monitoring device
US8661178B2 (en) PCI-E system having reconfigurable link architecture
CN112463667B (zh) 一种pcie插卡形式硬盘扩展装置及电子设备
MX2012014354A (es)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particion dinamica de compilacion multienlace.
CN109446145B (zh) 一种服务器主板i2c通道扩展芯片、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8287803A (zh) 一种ocp接口的pcie扩展装置
CN115981971A (zh) 一种服务器硬盘的点灯方法及服务器
CN116431433A (zh) 板卡管理系统和计算设备
CN114020669B (zh) 一种基于cpld的i2c链路系统及服务器
CN107391321B (zh) 电子计算机单板及服务器调试系统
CN113568847B (zh) 一种网卡与处理器的互联装置及服务器
CN105404604A (zh) I2c设备的拓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914873A (zh) 测试装置及多节点管理板的测试方法
CN104679123A (zh) 主机板及其数据烧录方法
US10572403B1 (en)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with capability of performing multi-address respons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641613A (zh) 背板、硬盘池、服务器以及通信方法
CN118394684A (zh) 背板级联系统、地址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12115091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pcie系统
CN114218030B (zh) 一种中央处理器测试方法及装置
KR100897602B1 (ko) 다수의 메모리부들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및 상기 반도체 장치를 테스트하는 방법
CN104216850A (zh) 接口传输设备
CN116627871A (zh) 一种信号传输电路、计算设备及存储背板
US4356404A (en) Circuit for equipp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bus units on a closed loop bus
US20050120155A1 (en) Multi-bus I2C system
CN103365347A (zh) 开机选择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