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7712A -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7712A
CN116427712A CN202310532583.1A CN202310532583A CN116427712A CN 116427712 A CN116427712 A CN 116427712A CN 202310532583 A CN202310532583 A CN 202310532583A CN 116427712 A CN116427712 A CN 116427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distance
window
nod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32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27712B (zh
Inventor
贺宝全
朱志华
高云龙
刘德斌
张莉莉
冯普
王杨
何二天
梁权
杨玉涛
秦宗亚
王晓龙
田海洋
杨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325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7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7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7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27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7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方法包括: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对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生成包括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平面布置图纸;根据平面布置图纸进行混凝土浇筑。本申请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确定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生成平面布置图纸,一次性浇筑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第二墙体附属件,可有效的减少核查人员的投入,提升工作效率,防止遗漏,进而可以避免砌筑施工时因小尺寸墙垛、过梁、窗下板带的施工影响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砌体施工过程中,部分砌筑墙体中的墙垛、过梁尺寸较小,砌筑施工时这些小尺寸墙垛和过梁施工困难、施工质量差,并且施工成本较高,将这些墙垛和过梁随主体结构现浇可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传统的多采用人工结合结构、建筑设计图纸综合分析识别上述构件,存在耗时长,容易遗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
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
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平面布置图纸;
根据所述平面布置图纸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一次性浇筑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包括:
确定建筑墙;
确定所述建筑墙上的墙底水平位置线、墙顶水平位置线和墙端点位置;
确定门窗在所述建筑墙上的位置;
确定所述墙顶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上边线的第一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
确定所述墙端点与所述门窗的侧立边的第二距离;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最大长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立边墙垛;
确定所述墙底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下边线的第三距离;
如果所述第三距离小于预定窗下板带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窗下板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包括:
采用第一Formula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
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第一输入端m输入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输入端n输入所述过梁最大高度阈值;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计算公式设置为,IF(0<m and m<=n,true,false );
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mask输入端,所述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list输入端输入门窗顶部定位点;
所述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in输出端连接了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的point输入端;
所述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用于根据门窗顶部定位点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包括:
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参数调整;
当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临墙长度调整;以及对任意相邻的两个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合并调整;
其中,参数调整包括:方向调整,长度调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临墙长度调整,包括:
对于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的任意的一个端点,确定所述端点到距离所述端点最近的第二墙体的第一水平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水平距离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且延伸的一侧无现浇墙垛,则确定将所述端点进行延伸,延伸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墙体相交;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的任意的一个端点,确定所述端点到距离所述端点最近的第二墙体的第一水平距离,包括:
确定门窗的插入点,所述插入点为所述门窗的底部中间点;
确定墙体底部中心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入点的第一水平距离;
确定墙体底部中心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入点的第二水平距离;
确定门窗宽度,以及单侧过梁延伸长度;
根据第三水平距离、第二水平距离、所述门窗宽度和所述单侧过梁延伸长度确定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确定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包括:
采用第一小于判断节点判断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
所述第一小于判断节点的x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水平距离,y输入端输入所述延伸距离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任意相邻的两个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合并调整,包括: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间距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的名称,具体包括:
采用第一CodeBlock节点;该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附属件名称;
第二输入端,输入连接符;
第三输入端,输入附属件的尺寸参数;
采用第二CodeBlock节点,所述第二CodeBlock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尺寸;第三输入端输入第二尺寸;第二输入端输入╳;
所述第一尺寸和所述第二尺寸经过取整处理;
所述第二CodeBlock节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CodeBlock节点的第三输入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任意的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间距阈值,包括:
采用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
所述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两个相邻的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值;
所述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最大长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边墙垛,包括:
确定门窗定位点的坐标;
确定门窗定位点分别到墙位置线起点和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和所述门窗宽度确定所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和所述门窗宽度确定所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确定第一墙垛插入点;
根据所述第一墙垛插入点生成所述第一墙垛;
根据所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确定第二墙垛插入点;
根据所述第二墙垛插入点生成所述第二墙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墙体附属件至少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墙垛、过梁和窗下板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包括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图纸;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图纸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一次性浇筑得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第二墙体附属件。本申请通过Dynamo程序生成包括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图纸,从而可以根据上述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图纸进行浇筑,从而可以一次性的浇筑得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第二墙体附属件。可有效的减少核查人员的投入,提升工作效率,防止遗漏,进而可以避免砌筑施工时因小尺寸墙垛和过梁的施工影响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带有附属件的建筑图纸生成以及随主体现浇的浇筑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墙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门窗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参见附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S102中,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软件中建立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该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包括了墙体,墙体上的门窗。门窗周围设置有墙体附属件。
参见附图2所示,其中,所述墙体附属件至少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墙垛22、过梁21和窗下板带23。其中,窗下板带23的生成方式与过梁21的生成方式基本相同。
步骤S104中,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单个的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位置调整,还可以对多个相邻的第一墙体附属件之间进行合并调整。
步骤S106中,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平面布置图纸。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图纸生成节点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图纸。
步骤S108中,根据所述平面布置图纸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一次性浇筑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浇筑时,可以一次性浇筑得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第二墙体附属件。提高了浇筑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小尺寸墙垛和过梁比较多的情况下,作用更加明显。本申请可以快速、全面的自动识别需随主体结构现浇的墙垛、过梁,可有效的减少核查人员的时间精力,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防止遗漏附属件,进而可以避免砌筑施工时因小尺寸墙垛和过梁的施工影响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中,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建筑墙。
确定所述建筑墙上的墙底水平位置线、墙顶水平位置线和墙端点位置。
确定门窗在所述建筑墙上的位置。
确定所述墙顶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上边线的第一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
确定所述墙端点与所述门窗的侧立边的第二距离。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最大长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立边墙垛;
确定所述墙底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下边线的第三距离;
如果所述第三距离小于预定窗下板带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窗下板带。
在本实施例中以过梁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分别采用第一Categories节点和第二Categories节点分别确定出门和窗。采用Element.GetLocation节点获取门窗的定位点。采用两个Element.GetParameterValueByName 节点分别获取门窗的高度和宽度。
可以采用第一Geometry.DistanceTo节点确定墙顶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上边线的距离。采用MathRound节点对上述的距离进行取整处理。
上述的技术方案,对于墙体附属件设置了阈值,当尺寸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才生成墙体附属件,起到了筛选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第一Formula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
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第一输入端m输入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输入端n输入所述过梁最大高度阈值;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计算公式设置为,IF(0<m and m<=n,true,false );
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mask输入端,所述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list输入端输入门窗顶部定位点;
所述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in输出端连接了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的point输入端;
所述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用于根据门窗顶部定位点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第一输入端m输入第一距离;第二输入端n输入过梁最大高度阈值。该第一Formula节点的计算公式设置为,IF(0<m and m<=n,true,false )。该第一Formula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第一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mask输入端。该第一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list输入端输入门窗顶部定位点,具体的,该节点的list输入端连接了Geometry.Translate节点,该Geometry.Translate节点用于确定门窗顶部定位点。该第一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in输出端连接了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的point输入端。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距离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边墙垛,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的步骤:
可以采用第二Formula节点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距离阈值;
可以采用第二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生成门窗侧边墙垛。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与上述的过梁的相同节点设置生成门窗侧边墙垛。
如果窗下板带的高度小于窗下板带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窗下板带,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的步骤:
采用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确定窗下板带的高度小于窗下板带最大高度阈值;
采用第三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生成窗下板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与上述的过梁相同的节点进行生成窗下板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参数调整;
当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临墙长度调整;以及对任意相邻的两个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合并调整;
其中,参数调整包括:方向调整,长度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参数调整,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Curve.TangentAtParameter节点确定墙顶线的切向量,该节点的向量输出端连接Vector.AngleWithVector节点的向量输入端,上述的Vector.AngleWithVector节点用于确定上述切向量与X向量的夹角。Vector.AngleWithVector节点的输出端连接CodeBlock节点,该CodeBlock节点用于取补角,输出端连接FamilyInstance.SetRotation节点的degree输入端,
该FamilyInstance.SetRotation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的element输入端,parameter输入端输入名称“门窗宽度”,value输入端输入门窗宽度值。该FamilyInstance.SetRotation节点用于设置过梁族类型的门窗宽度。上述的value输入端连接了第二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in输出端。
可以采用第一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设置族类型,“左侧延伸长度”参数值,该节点的parameter输入端输入“左侧延伸长度”,value输入端输入左侧延伸规范长度。
可以采用第二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设置族类型,“右侧延伸长度”参数值,该节点的parameter输入端输入“右侧延伸长度”,value输入端输入右侧延伸规范长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临墙长度调整,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对于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的任意的一个端点,确定所述端点到距离所述端点最近的第二墙体的第一水平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水平距离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且延伸的一侧无现浇墙垛,则确定将所述端点进行延伸,延伸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所示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墙体相交;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墙体附属件的右端点到右侧墙体的距离为150mm,小于预定的延伸长度值200mm,则延伸的长度为150mm,而不是延伸200mm。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墙体附属件由于距离两侧的墙体距离太近而按照预定的延伸的长度进行延伸,会造成第一墙体附属件与周围墙体冲突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的任意的一个端点,确定所述端点到距离所述端点最近的第二墙体的第一水平距离,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门窗的插入点,所述插入点为所述门窗的底部中间点。
确定墙体底部中心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入点的第三水平距离。
确定墙体底部中心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入点的第二水平距离。
确定门窗宽度,以及单侧过梁延伸长度。
根据第三水平距离、第二水平距离、所述门窗宽度和所述单侧过梁延伸长度确定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上述的第一水平距离可以采用第二Geometry.DistanceTo节点确定,其中,geometry输入端连接了Point.ByCoordinates节点的输出端,other输入端连接了Curve.StartPoint节点的输出端,该Curve.StartPoint节点用于确定门窗过梁的墙底中心线的第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水平距离可以采用第一-节点确定,该第一-节点的x输入端输入上述的第一水平距离,y输入端输入(门窗宽度/2+单侧过梁延伸长度)。
确定第一水平距离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可以采用第一小于判断节点判断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所述第一小于判断节点的x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水平距离,y输入端输入所述延伸距离阈值。上述的延伸距离阈值可以灵活进行设定。
可以采用两个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分别调整设置左侧和右侧延伸长度。下面以其中的第一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为例说明调整右侧延伸长度的相关节点设置,左侧延伸长度可以采用第二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设置进行。
第一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的value输入端连接了第一if节点的输出端,element输入端连接第三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in输出端,parameterName输入端可以设置“右侧延伸长度” 。
第三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mask输入端连接了第一小于判断节点的输出端,该第一小于判断节点用于判断过梁是否需要单侧延伸。该第一小于判断节点的x输入端输入上述第一垂直距离,y输入端输入上述延伸距离阈值。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距离阈值可以采用过梁合并最大间距和(墙垛最大长度-过梁延伸长度)的最大值。
该第一if节点的true输入端输入参数零,false输入端输入总的延伸量;其中,总延伸量=过梁延伸长度+第一水平距离。当test输入端为true时,result输出端输出true输入端的数据;true输入端的输入数据为零。当test输入端为false时,result输出端输出false输入端的数据。test输入端可以连接远端设置的墙垛是否随主体现浇的设置节点,该设置节点中,选中True。
当设定墙垛随主体现浇时,第一if节点的test输入端输入为true时,result输出端输出为零。当设定墙垛不随着主体现浇时,result输出端输出的值为总延伸量=过梁延伸长度+第一水平距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任意相邻的两个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合并调整,包括: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合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任意的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间距阈值,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的步骤:
采用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
所述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值;
所述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
其中,上述的最大合并间距阈值可以灵活设置,比如,设置为250毫米。当两个过梁之间的间距小于250毫米时,可以将两个过梁进行合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判断过梁间距是否符合要求;该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y输入端输入预定的过梁合并最大间距,x输入端输入过梁间距。
可以采用第二-节点计算上述的过梁间距,该第二-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窗宽和/2+过梁延伸设计长度╳2,第二输入端输入同一墙体上两个过梁插入点的间距。
上述的窗宽和可以通过Math.Sum节点计算实现,上述的两个过梁插入点的间距可以采用第三Geometry.DistanceTo节点实现。该Math.Sum节点的输入端连接了List.GetitemAtindex节点的输出端,该List.GetitemAtindex节点用于获取同一墙体上两个门窗的宽度,该List.GetitemAtindex节点的list输入端连接了第五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上述的第五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用于确定过梁对应的门窗宽度。
采用List.GetitemAtindex节点获取过梁插入点。该List.GetitemAtindex节点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了List.Firstitem节点和List.Lastitem节点的输入端。上述的List.Firstitem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上述的第三Geometry.DistanceTo节点的geometry输入端,上述的List.Lastitem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上述的第三Geometry.DistanceTo节点的other输入端。
采用List.GetitemAtindex节点获取同一墙上的两个过梁,该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第六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list输入端,上述的第六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用于筛选需要合并的过梁,该节点的mask输入端连接了上述的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输出端。
该第六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了FamilyInstance.GetType节点的输入端,和Element.GetParameterValueByName节点的element输入端,该Element.GetParameterValueByName节点的parameterName输入端输入“高度”,该Element.GetParameterValueByName节点输出端连接了List.FirstIndexOf节点的list输入端,该List.FirstIndexOf节点用于确定两个梁中高度最小的过梁的索引。该List.FirstIndexOf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节点。该==节点用于判断上述的索引是否为零,用于确定调整过梁的左侧还是右侧延伸长度;该==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两个过梁中高度最小的索引,第二输入端输入零。该==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第二if节点的test输入端,true节点输入“右侧延伸长度”,false节点输入“左侧延伸长度”。该第二if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上述的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的parametername输入端。该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用于调整过梁的左侧或者右侧的延伸长度,该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的value输入端输入右侧延伸规范长度与需要延伸的长度的和值。其中,右侧延伸规范长度可以预先设定,比如,设定为250毫米。上述的需要延伸的长度可以采用List.GetitemAtIndex节点实现,该节点的index输入端连接上述的List.FirstIndexOf节点,list输入端连接上述的第二-节点的输出端,即相邻过梁的间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生成包括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的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图纸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设定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深入到墙体的延伸设计长度。示例性的,设定墙垛深入的设计长度可以为200毫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的名称,具体包括:
可以采用第一CodeBlock节点设置第一墙体附属件的名称;该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附属件名称;第二输入端输入连接符;第三输入端,输入附属件的尺寸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墙体附属件的名称为QD-150╳200。其中,QD为附属件名称,尺寸参数为150╳200。
可以采用第二CodeBlock节点设置上述的尺寸参数,所述第二CodeBlock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尺寸;第三输入端输入第二尺寸;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二CodeBlock节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CodeBlock节点的第三输入端。可以将上述第一尺寸和上述第二尺寸进行取整处理得到整数值。
示例性的,上述的第二CodeBlock节点的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为150╳200;其中,150为长度,200为宽度。上述的150为经过取整处理的第一尺寸,200为经过取整处理的第二尺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最大长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边墙垛,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门窗定位点的坐标;
确定门窗定位点分别到墙位置线起点和终点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四Geometry.DistanceTo节点确定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采用第五Geometry.DistanceTo节点确定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以第四Geometry.DistanceTo节点为例说明,该节点的geometry输入端可以输入门窗定位点。可以采用Point.ByCoordinates节点的Point输出端输出门窗定位点的坐标,坐标包括(X,Y,Z)。
根据所述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和所述门窗宽度确定所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减去门窗宽度的二分之一得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和所述门窗宽度确定所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减去门窗宽度的二分之一得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具体的,可以采用CodeBlock节点实现上述的减法运算。该CodeBlock节点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可以分别输入减数和被减数据,输出端输出差值。
根据所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确定第一墙垛插入点。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Geometry.Translate节点获取上述的第一墙垛插入点,该节点的distance输入端可以输入偏移的距离,该偏移的距离值为上述的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的二分之一。Geometry输入端连接墙位置线起点,direction输入端连接沿墙位置线的第一切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墙垛插入点生成所述第一墙垛。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根据上述第一墙垛插入点生成上述第一墙垛。该节点的point输入端输入上述的第一墙垛插入点。FamilyType输入端输入族类型。
根据所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确定第二墙垛插入点。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二Geometry.Translate节点获取上述的第二墙垛插入点,该节点的distance输入端可以输入偏移的距离,该偏移的距离值为上述的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的二分之一。Geometry输入端连接墙位置线终点,direction输入端连接沿墙位置线的第二切向量,该第二切向量与上述的第一切向量的方向相反。
根据上述第二墙垛插入点生成上述第二墙垛。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二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根据上述第二墙垛插入点生成上述第二墙垛。该节点的point输入端输入上述的第二墙垛插入点。FamilyType输入端输入族类型。
下面介绍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设定墙垛数据、过梁数据和板带数据;
确定建筑墙;
创建墙底、墙顶的位置线;
处理只有门窗顶部有砌体的墙;
筛除独立的门窗;
根据墙垛尺寸新建墙垛族类型;
创建独立墙垛模型;
墙垛参数调整;
创建门窗顶过梁;
过梁参数调整;
临墙过梁长度自适应调整;
相邻过梁自适应调整;
创建窗底板带;
相邻板带自适应调整;
根据板带尺寸新建板带族类型;
板带参数调整;
临墙板带长度自适应调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
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
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的平面布置图纸;
根据所述平面布置图纸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一次性浇筑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主体结构和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集合,包括:
确定建筑墙;
确定所述建筑墙上的墙底水平位置线、墙顶水平位置线和墙端点位置;
确定门窗在所述建筑墙上的位置;
确定所述墙顶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上边线的第一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
确定所述墙端点与所述门窗的侧立边的第二距离;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最大长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立边墙垛;
确定所述墙底水平位置线与所述门窗的下边线的第三距离;
如果所述第三距离小于预定窗下板带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窗下板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包括:
采用第一Formula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过梁最大高度阈值;
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第一输入端m输入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输入端n输入所述过梁最大高度阈值;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计算公式设置为,IF(0<m and m<=n,true,false );
所述第一Formula节点的输出端连接了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mask输入端,所述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list输入端输入门窗顶部定位点;
所述List.FilterByBoolMask节点的in输出端连接了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的point输入端;
所述第一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用于根据门窗顶部定位点生成所述门窗顶部过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墙体附属件集合,包括:
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参数调整;
当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临墙长度调整;以及对任意相邻的两个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合并调整;
其中,参数调整包括:方向调整,长度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
对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临墙长度调整,包括:
对于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的任意的一个端点,确定所述端点到距离所述端点最近的第二墙体的第一水平距离;
如果所述第一水平距离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且延伸的一侧无现浇墙垛,则确定将所述端点进行延伸,延伸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墙体相交;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位于所述第一墙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墙体附属件的任意的一个端点,确定所述端点到距离所述端点最近的第二墙体的第一水平距离,包括:
确定门窗的插入点,所述插入点为所述门窗的底部中间点;
确定墙体底部中心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入点的第三水平距离;
确定墙体底部中心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入点的第二水平距离;
确定门窗宽度,以及单侧过梁延伸长度;
根据第三水平距离、第二水平距离、所述门窗宽度和所述单侧过梁延伸长度确定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确定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包括:
采用第一小于判断节点判断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延伸距离阈值;
所述第一小于判断节点的x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水平距离,y输入端输入所述延伸距离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墙体附属件为过梁,或者窗下板带时;
对任意相邻的两个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合并调整,包括: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进行合并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预先设定的Dynamo程序生成目标建筑的BIM三维模型中的第一墙体附属件的名称,具体包括:
采用第一CodeBlock节点;该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附属件名称;
第二输入端,输入连接符;
第三输入端,输入附属件的尺寸参数;
采用第二CodeBlock节点,所述第二CodeBlock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尺寸;第三输入端输入第二尺寸;第二输入端输入╳;
所述第一尺寸和所述第二尺寸经过取整处理;
所述第二CodeBlock节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CodeBlock节点的第三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的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间距阈值,包括:
采用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判断所述两个相邻的同类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是否小于第一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
所述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第一输入端输入两个相邻的第一墙体附属件的间距值;
所述第二小于等于判断节点的第二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二墙体附属件最大合并间距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预定的墙垛最大长度阈值,则生成所述门窗侧边墙垛,包括:
确定门窗定位点的坐标;
确定门窗定位点分别到墙位置线起点和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和所述门窗宽度确定所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定位点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和所述门窗宽度确定所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
根据所述门窗的第一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起点的距离确定第一墙垛插入点;
根据所述第一墙垛插入点生成所述第一墙垛;
根据所述门窗的第二侧立边到所述墙位置线终点的距离确定第二墙垛插入点;
根据所述第二墙垛插入点生成所述第二墙垛。
CN202310532583.1A 2023-05-12 2023-05-12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Active CN116427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2583.1A CN116427712B (zh) 2023-05-12 2023-05-12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2583.1A CN116427712B (zh) 2023-05-12 2023-05-12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7712A true CN116427712A (zh) 2023-07-14
CN116427712B CN116427712B (zh) 2024-01-26

Family

ID=87087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32583.1A Active CN116427712B (zh) 2023-05-12 2023-05-12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77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7404A (zh) * 2018-04-23 2018-10-12 中建三局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bim的砌体智能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17994A (zh) * 2019-05-28 2019-08-13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
CN111475879A (zh) * 2020-03-25 2020-07-31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生成建筑洞口过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67073A (zh) * 2020-07-01 2020-11-20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二次结构施工方法
CN113435757A (zh) * 2021-06-30 2021-09-24 中建华帆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建筑砌筑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15906264A (zh) * 2022-12-28 2023-04-04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结构圈梁正向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7404A (zh) * 2018-04-23 2018-10-12 中建三局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bim的砌体智能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17994A (zh) * 2019-05-28 2019-08-13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
CN111475879A (zh) * 2020-03-25 2020-07-31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生成建筑洞口过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67073A (zh) * 2020-07-01 2020-11-20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二次结构施工方法
CN113435757A (zh) * 2021-06-30 2021-09-24 中建华帆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建筑砌筑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15906264A (zh) * 2022-12-28 2023-04-04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砌体结构圈梁正向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7712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9972A (zh) 钢骨混凝土结构柱的钢骨与箍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6427712B (zh) 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填充墙附属构件随主体浇筑的方法
CN113216487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板悬挑工字钢施工方法
CN107165316A (zh) 一种便于安装、成型的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节点及其施工工艺
CN113032861B (zh)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构件碰撞分析方法
CN110552445B (zh) 一种主体墙柱结构预留拉结筋的施工工艺
CN110469348B (zh) 基于bim技术的暗挖隧道大曲线转弯处钢格栅布置方法
CN114692246A (zh) 墙柱的配筋方法及装置
CN101963062B (zh) 一种隧道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8661188A (zh) 一种墙体拉结筋预埋组件及施工方法
CN211774798U (zh) 一种墙体转角处构造柱免支模结构
CN215715336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CN211774799U (zh) 一种t形墙体连接处构造柱免支模结构
CN21059776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叠合结构
CN115730362B (zh) 基于Revit平台的现浇结构用模架配置插件及方法
JPH06316939A (ja) 建築工事用位置決め治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建築工法
DE102018119213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werks
CN209723236U (zh) 用于混凝土中预埋钢板的固定结构
CN217581210U (zh) 一种预制门边抱框柱及固定装置
CN217439348U (zh) 免牛腿构造柱施工结构
CN108301399B (zh) 一种地连墙施工中重复使用的防绕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lamenco et al. Application of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in estimating productivity of shotcrete method in divider wall construction
EP4286626A1 (en) Method and kit for reinforcing a concrete beam-column node
CN107090924A (zh) 一种装配式异形外墙及其施工工艺
CN105064710A (zh) 一种用于隔声改造的挑梁式阳台加固方法与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