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3779A -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3779A
CN116423779A CN202310109249.5A CN202310109249A CN116423779A CN 116423779 A CN116423779 A CN 116423779A CN 202310109249 A CN202310109249 A CN 202310109249A CN 116423779 A CN116423779 A CN 116423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ing
core
inner core
end surface
inclin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92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彩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SCO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092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3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3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35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inclined, tiltable or flexible undercut form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ejecto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模具结构包括压板抽芯,还包括:伸缩驱动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作伸缩运动;内抽芯拖板,沿着第一方向布置且其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相连接,其另一端具有第一倾斜端面;内抽芯转接块,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倾斜端面和第三倾斜端面,所述第二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一倾斜端面可移动地相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转接块能够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以及第二倾斜端面的倾斜方向移动;内抽芯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倾斜端面可移动地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结构能够沿着分型线的法向方向以及第三倾斜端面的倾斜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内抽芯结构的配合面与所述压板抽芯相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前灯双色配光镜总成一般由透明件和黑件注塑而成;随着汽车车灯领域的迅速发展,配光镜不仅尺寸越来越大,落差也越来越大,而且透明件悬空(无立壁区域)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白件变形收缩很大;白件收缩会导致白件注塑完后与动模型腔脱开,进而注塑黑件时黑料进入动模模型腔发生翻料。因此模具上需要增加压板抽芯防止白件收缩。为保证压板抽芯能正常开合模,压板抽芯上的封胶面必须在开模方向有出模角度,而产品的落成大导致模具上分型面的落差也大,进而导致压板抽芯在透明件的痕迹一边很长,严重影响到产品的外观。例如,如图1所示为双色配光镜的透明件,f为模具开模方向,A、B、C、D为透明件上的压板抽芯。由于压板抽芯A和B处产品出模角度不足20°,为避免抽芯配合面不倒扣,模具能正常合模,那么抽芯配合面必须在开模方向能出模,如图2所示,这就导致压板抽芯痕迹拉的很长,严重影响到产品外观。因此,为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前提下,需要找出一种能够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
发明内容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包括压板抽芯,还包括:
伸缩驱动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作伸缩运动;
内抽芯拖板,沿着第一方向布置且其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相连接,其另一端具有第一倾斜端面;
内抽芯转接块,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倾斜端面和第三倾斜端面,所述第二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一倾斜端面可移动地相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转接块能够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以及第二倾斜端面的倾斜方向移动;
内抽芯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倾斜端面可移动地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结构能够沿着分型线的法向方向以及第三倾斜端面的倾斜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内抽芯结构的配合面与所述压板抽芯相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定模合模后,伸缩驱动件驱动内抽芯拖板沿着背离所述伸缩驱动件的c2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的b2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的a2方向运动直至与压板抽芯配合完毕,并完成透明件的注塑;伸缩驱动件驱动内抽芯拖板沿着靠近所述伸缩驱动件的c1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的b1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的a1方向运动直至内抽芯拖板沿着c1方向运动结束而停止;其中,a1方向与a2方向为分型线的法向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b1方向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c1方向和c2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开模后动模旋转与成型件侧定模合模,合模的同时动模侧的压板抽芯后退,继而合模成型黑件;黑件完成注塑后,模具开模取件;然后动模旋转复位,合模时压板抽芯完成复位;该模具结构能够优化压板抽芯痕迹,提高产品的外观,成本低,对模具结构几乎无影响,实用性高,实现复杂产品的要求,增加模具结构的多样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内抽芯拖板与所述内抽芯转接块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其中另一者上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和所述内抽芯结构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开设有第二滑槽,其中另一者上配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连杆,
所述连杆配置在所述伸缩驱动件于所述内抽芯拖板之间,其一端与所述伸缩件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抽芯拖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如上述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动定模合模后,伸缩驱动件驱动内抽芯拖板沿着背离所述伸缩驱动件的c2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的b2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的a2方向运动直至与压板抽芯配合完毕,并完成透明件的注塑;
S20:伸缩驱动件驱动内抽芯拖板沿着靠近所述伸缩驱动件的c1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的b1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的a1方向运动直至内抽芯拖板沿着c1方向运动结束而停止;其中,a1方向与a2方向为分型线的法向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b1方向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c1方向和c2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
S30:开模后动模旋转与成型件侧定模合模,合模的同时动模侧的压板抽芯后退,继而合模成型黑件;黑件完成注塑后,模具开模取件;然后动模旋转复位,合模时压板抽芯完成复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10中,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的b2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转接块沿着第一倾斜端面向上f2方向运动;
在所述内抽芯结构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的a2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结构沿着第三倾斜端面向下d2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20中,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的b1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转接块沿着第一倾斜端面向下f1方向运动;
在所述内抽芯结构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的a1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结构沿着第三倾斜端面向上d1方向运动。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双色配光镜的透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压板抽芯痕迹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运动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透明件200;
模具结构100;
压板抽芯110;
伸缩驱动件120;
内抽芯拖板130;
第一倾斜端面131;
第一滑槽1311;
内抽芯转接块140;
第二倾斜端面141;
第一滑块1411;
第三倾斜端面142;
第二滑槽1421;
内抽芯结构150;
配合面151;
第二滑块152;
连杆160;
第一方向X;
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优化压板抽芯110痕迹的模具结构100,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压板抽芯110,还包括:
伸缩驱动件12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X作伸缩运动;
内抽芯拖板130,沿着第一方向X布置且其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相连接,其另一端具有第一倾斜端面131;
内抽芯转接块140,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倾斜端面141和第三倾斜端面142,所述第二倾斜端面141与所述第一倾斜端面131可移动地相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转接块140能够沿着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第二方向Y以及第二倾斜端面141的倾斜方向移动;
内抽芯结构150,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倾斜端面142可移动地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结构150能够沿着分型线的法向方向以及第三倾斜端面142的倾斜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内抽芯结构150的配合面151与所述压板抽芯110相配合。
动定模合模后,伸缩驱动件120驱动内抽芯拖板130沿着背离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的c2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2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2方向运动直至与压板抽芯110配合完毕,并完成透明件200的注塑;伸缩驱动件120驱动内抽芯拖板130沿着靠近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的c1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1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1方向运动直至内抽芯拖板130沿着c1方向运动结束而停止;其中,a1方向与a2方向为分型线的法向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b1方向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互为相反的方向,c1方向和c2方向为第一方向X的互为相反的方向;开模后动模旋转与成型件侧定模合模,合模的同时动模侧的压板抽芯110后退,继而合模成型黑件;黑件完成注塑后,模具开模取件;然后动模旋转复位,合模时压板抽芯110完成复位;该模具结构100能够优化压板抽芯痕迹,提高产品的外观,成本低,对模具结构几乎无影响,实用性高,实现复杂产品的要求,增加模具结构的多样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内抽芯拖板130与所述内抽芯转接块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311,其中另一者上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311相适配的第一滑块1411;
例如,在所述内抽芯拖板130上开设的第一滑槽1311为T型槽,相应地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上形成的第一滑块1411为T型块,通过上述配合方式能够实现所述内抽芯拖板130与内抽芯转接块之间的相对滑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倾斜端面131与所述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60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和所述内抽芯结构150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开设有第二滑槽1421,其中另一者上配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421相适配的第二滑块152;
例如,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上开设的第二滑槽1421为T型槽,相应地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上形成的第二滑块152为T型块,通过上述配合方式能够实现所述内抽芯结构150与内抽芯转接块之间的相对滑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倾斜端面142与所述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连杆160,
所述连杆160配置在所述伸缩驱动件120于所述内抽芯拖板130之间,其一端与所述伸缩件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抽芯拖板13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杆160能够便于伸缩驱动件120与内抽芯拖板130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如上述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100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动定模合模后,伸缩驱动件120驱动内抽芯拖板130沿着背离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的c2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2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2方向运动直至与压板抽芯110配合完毕,并完成透明件200的注塑;
S20:伸缩驱动件120驱动内抽芯拖板130沿着靠近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的c1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1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1方向运动直至内抽芯拖板130沿着c1方向运动结束而停止;其中,a1方向与a2方向为分型线的法向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b1方向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互为相反的方向,c1方向和c2方向为第一方向X的互为相反的方向;
S30:开模后动模旋转与成型件侧定模合模,合模的同时动模侧的压板抽芯110后退,继而合模成型黑件;黑件完成注塑后,模具开模取件;然后动模旋转复位,合模时压板抽芯110完成复位。
该模具结构100的加工方法能够优化压板抽芯痕迹,提高产品的外观,成本低,对模具结构几乎无影响,实用性高,实现复杂产品的要求,增加模具结构的多样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10中,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2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转接块沿着第一倾斜端面131向上f2方向运动;
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2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结构150沿着第三倾斜端面142向下d2方向运动;
也就是说,上述所述内抽芯转接块的运动包括b2方向和f2方向两个方向的同时运动,而内抽芯结构150的运动包括a2方向和d2方向两个方向的同时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20中,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1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转接块沿着第一倾斜端面131向下f1方向运动。
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1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结构150沿着第三倾斜端面142向上d1方向运动。
也就是说,上述所述内抽芯转接块的运动包括b1向和f1向两个方向的同时运动,而内抽芯结构150的运动包括a1向和d1向两个方向的同时运动。
压板抽芯110的上侧做一内抽芯结构150,内抽芯结构150的配合面沿着分型线(PL)的法线即图6中的方向a1或a2。在模具合模时,压板抽芯可以随着动定模一起合模,此时压板抽芯110沿开模方向的倒扣面已做成了内抽芯结构150,当动定模合模后,此时伸缩驱动件120带动连杆160带着内抽芯拖板130,沿着c2方向运动,在T型槽(第一滑槽1311)的作用下,c2可分解为b2和f2,因此内抽芯转接块140可沿着b2向上运动,(在此说明,内抽芯转接块140与内抽芯拖板130之间的T型槽角度为60°,当内抽芯拖板130沿c2运动,内抽芯转接块140沿b2运动的同时,内抽芯转接块130相对内抽芯拖板140有个沿f2的相对运动);在T型槽(第二滑槽1421)的作用下,b2可分解为a2和d2,因此内抽芯结构150可沿着a2方向运动直到与压板抽芯110配合好停止,(在此说明,内抽芯转接块140与内抽芯结构150之间的T型槽角度为45°,当内抽芯转接块140沿b2运动,内抽芯结构150沿a2运动的同时,内抽芯结构150相对内抽芯转接块140有个沿d2的相对运动);进而模具完成透明件1的注塑;透明件注塑完成后,内抽芯结构150需先后退,即在油缸7的驱动下,内抽芯油缸连杆6带着内抽芯拖板5在伸缩驱动件120的驱动下,沿着c1方向运动,在T型槽(第一滑槽1311)的作用下,c1可分解为b1和f1,因此内抽芯转接块140可沿着b1向下运动,(在此说明,内抽芯转接块140与内抽芯拖板130之间的T型槽角度为60°,当内抽芯拖板130沿c1运动,内抽芯转接块140沿b1运动的同时,内抽芯转接块140相对内抽芯拖板130有个沿f1的相对运动);在T型槽(第二滑槽1421)的作用下,b1可分解为a1和d1,因此内抽芯结构150可沿着a1方向后退,(在此说明,内抽芯转接块140与内抽芯结构150之间的T型槽角度为45°,当内抽芯转接块140沿b1运动,内抽芯结构150沿a1运动的同时,内抽芯结构150相对内抽芯转接块140有个沿d1的相对运动),当内抽芯拖板130沿c1运动结束,内抽芯结构150后退也随之停止;继而开模后动模旋转,与成型黑件侧定模合模,合模的同时动模侧的压板抽芯110后退,继而合模成型黑件;黑件完成注塑后,模具开模,取件;然后动模旋转复位,合模时压板抽芯完成复位,以上为一个完整的模具运动过程。经过以上模具结构改善,得到如图5所示的压板抽芯痕迹,其中内抽芯处为接近垂直分型线(PL)的2条短线,此痕迹线满足客户要求,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压板抽芯痕迹线。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优化压板抽芯110痕迹的模具结构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发明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9)

1.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包括压板抽芯(1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伸缩驱动件(12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X)作伸缩运动;
内抽芯拖板(130),沿着第一方向(X)布置且其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相连接,其另一端具有第一倾斜端面(131);
内抽芯转接块(140),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倾斜端面(141)和第三倾斜端面(142),所述第二倾斜端面(141)与所述第一倾斜端面(131)可移动地相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转接块(140)能够沿着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第二方向(Y)以及第二倾斜端面(141)的倾斜方向移动;
内抽芯结构(150),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倾斜端面(142)可移动地配合使得所述内抽芯结构(150)能够沿着分型线的法向方向以及第三倾斜端面(142)的倾斜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内抽芯结构(150)的配合面(151)与所述压板抽芯(110)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抽芯拖板(130)与所述内抽芯转接块(40)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311),其中另一者上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311)相适配的第一滑块(1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端面(131)与所述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40)和所述内抽芯结构(150)两者中,其中一者上开设有第二滑槽(1421),其中另一者上配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421)相适配的第二滑块(1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倾斜端面(142)与所述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杆(160),
所述连杆(160)配置在所述伸缩驱动件(120)于所述内抽芯拖板(130)之间,其一端与所述伸缩件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抽芯拖板(130)固定连接。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动定模合模后,伸缩驱动件(120)驱动内抽芯拖板(130)沿着背离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的c2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40)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2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2方向运动直至与压板抽芯(110)配合完毕,并完成透明件(200)的注塑;
S20:伸缩驱动件(120)驱动内抽芯拖板(130)沿着靠近所述伸缩驱动件(120)的c1方向运动,内抽芯转接块(40)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1方向运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1方向运动直至内抽芯拖板(130)沿着c1方向运动结束而停止;其中,a1方向与a2方向为分型线的法向方向的互为相反的方向,b1方向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互为相反的方向,c1方向和c2方向为第一方向(X)的互为相反的方向;
S30:开模后动模旋转与成型件侧定模合模,合模的同时动模侧的压板抽芯(110)后退,继而合模成型黑件;黑件完成注塑后,模具开模取件;然后动模旋转复位,合模时压板抽芯(110)完成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0中,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40)沿着背离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2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转接块(40)沿着第一倾斜端面(131)向上f2方向运动;
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靠近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2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结构(150)沿着第三倾斜端面(142)向下d2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0中,
在所述内抽芯转接块(40)沿着靠近所述内抽芯拖板(130)的b1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转接块(40)沿着第一倾斜端面(131)向下f1方向运动;
在所述内抽芯结构(150)沿着背离所述压板抽芯(110)的a1方向运动的同时还包括:内抽芯结构(150)沿着第三倾斜端面(142)向上d1方向运动。
CN202310109249.5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16423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9249.5A CN116423779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9249.5A CN116423779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3779A true CN116423779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9249.5A Pending CN116423779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37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5611B (zh) 一次开模两个方向抽芯机构
CN102310526A (zh) 一种汽车锁扣盖注塑模具
CN116423779A (zh) 一种优化压板抽芯痕迹的模具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15139453B (zh) 一种镶件转动机构及模具
KR101234028B1 (ko) 복합 언더컷부 성형용 사출성형 금형
CN206614763U (zh) 一种滑块二次成型内抽芯结构
CN216001295U (zh) 一种可保证外观面品质的内抽芯脱模模具
CN214111257U (zh) 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滑块装置
CN115230095A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CN109130105B (zh) 一种连杆弹簧侧抽芯机构
CN107775903B (zh) 一种双滑块斜顶脱模机构
CN105965804B (zh) 用于电镀件的注射模具顶出机构
CN108927960B (zh) 一种45度弯管件的成型模具
CN210880652U (zh) 一种汽车底盘管线护板生产模具
CN215095006U (zh) 一种塑料模具重叠滑块抽芯装置
CN214026934U (zh) 一种钥匙柄注塑模具
CN106426811B (zh) 具有软性镶件的汽车仪表板的成型模具
CN218256517U (zh) 一种模具侧抽芯结构
CN211941874U (zh) 一种带有模内开合模圆形机械扣机的新型注塑模具
CN215791301U (zh) 纹理双色产品注塑模具
CN210733166U (zh) 机油加注口注塑模具
CN216032215U (zh) 复合角度滑块抽芯的塑胶模具
CN216832032U (zh) 一种具有联动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4448177U (zh) 一种注塑模具中带有顶出的滑块抽芯机构
CN216544572U (zh) 一种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