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0973A - 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电吹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0973A
CN116420973A CN202310611132.7A CN202310611132A CN116420973A CN 116420973 A CN116420973 A CN 116420973A CN 202310611132 A CN202310611132 A CN 202310611132A CN 116420973 A CN116420973 A CN 116420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shell
hole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1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别正业
黄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ye Mei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ye Mei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ye Mei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ye Mei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11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09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0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09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吹风,包括:风筒设有第一安装腔,风筒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风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风道组件设有过风通道;马达组件至少部分位于过风通道内,马达组件用于在过风通道产生负压;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进风壳件部分穿过第一安装口与风筒和/或风道组件连接,进风壳件与风筒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与过风通道连通;手柄设置在风筒上。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其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当马达组件运转时,马达组件使得风道组件内过风通道形成负压,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流入,同时进风壳件与风筒配合形成第二进风口,外部空气经第二进风口进入补充空气,增大进风量。

Description

电吹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吹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背景技术
电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湿发的干燥、造型等。目前,小型化的电吹风由于其携带方便且收纳占用空间小而备受青睐,但是小型化的电吹风机由于机身的体积减小后,往往进风结构较为单一,同时进风口的面积也随之减小,进而不仅吹风机风量受限制,使得电吹风的吹干效率降低,同时气流噪声也较为明显,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部分电吹风进风结构较为单一,进风口的面积较小,吹风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一种电吹风,包括:风筒,所述风筒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风筒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风筒上,所述风道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风道组件设有空腔,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过风孔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孔、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马达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所述马达组件用于在所述过风通道产生负压;进风壳件,所述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壳件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和/或所述风道组件连接,所述进风壳件与所述风筒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风筒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风筒内部设有风道组件,马达组件设置在风道组件上,进风壳件与风筒或风道组件连接,进风壳件设有第一进风口,当马达组件运转时,马达组件使得风道组件内过风通道形成负压,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流入,同时进风壳件与风筒配合形成第二进风口,外部空气经第二进风口进入补充空气,从而使得风道组件进风口处气流聚拢良好,通过增加进风面积提高,使得电吹风进风量增大,并降低进风流动的啸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件包括第一进风壳体和第二进风壳体,所述第一进风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二进风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和/或所述风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壳体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壳体或所述第二进风壳体的外壁与所述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进风壳件由第一进风壳体和第二进风壳体组成,第一进风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壳体通过第二进风壳体与风道组件或者风筒连接后,进风壳件的外壁与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壳体与所述第二进风壳体为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外壁设有过风槽,所述过风槽的侧壁与所述风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通过过风槽的设置,可增大气流流动空间从而确保第二进风口进风更加流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壳体为环状,所述第一进风壳体朝向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壳体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端壁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风道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形成进风柱,所述进风柱开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所述进风柱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风孔内,所述第二通风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孔和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位于第一进风壳体内侧,风道组件与第一进风壳体之间形成了环状的第二过风腔,由此可降低异物进入电吹风内部的可能性,此外该结构简单,能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得电吹风结构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组合形成环状的进风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过风通道依次连通。手柄处还同时设有第三进风口,马达组件在过风通道内产生负压使得外部空气从第三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手柄及第一安装腔进入过风通道,增大出风量的同时,气流将带走内部热量,从而降低机身的温升,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避免吹风机的手柄和机身过热造成使用不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柄体和进风底盖,所述柄体一端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柄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底盖连接,所述进风底盖开设有所述第三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手柄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通过将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马达组件工作时经第三进风口进入产生的负压气流将流经第二安装腔并带走驱动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形成散热效果,使得驱动组件能更稳定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过风孔和所述过风通道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三进风口相对设置。通过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可对经第三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环、第一连接件和外环,所述内环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进风壳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连接,所述内环的半径小于所述外环的半径,所述外环与所述风筒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风孔沿所述进风柱的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进风柱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所述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侧壁与所述进风柱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过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过风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的侧壁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通风孔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和第二过风腔,第一过风孔通过第一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连通,第一进风口通过第二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连通,由此设计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或第二通风孔的侧壁的结构,对第一过风腔或第二过风腔的容积进行调整,从而能更轻易地对各个进风口流入的风量进行调节。优选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占比为70%~75%,第三进风口501的进风量占比为15%~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过风孔沿所述进风柱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置在所述风筒内壁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所述进风部设置在所述出风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侧上,所述进风部与所述出风部围合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进风部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和第一容置腔,所述出风部设有第二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孔、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过风通道,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部上,所述马达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通过设置进风部与出风部使两者围合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设置在进风部的第一容置腔内,马达组件产生的负压气流可充分进入过风通道并在过风通道的引导下有序输出,出风气流流态平顺,从而可减小气流损耗,避免风筒周边漏风的问题,使电吹风的出风口风量最大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本体和限位壳体,所述限位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部和所述进风本体相适配,所述进风本体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所述限位壳体与所述进风本体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马达组件与所述限位壳体相适配,所述进风壳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进风本体连接,所述进风本体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通过设置限位壳体使其分别与出风部和进风本体适配连接围合形成过风通道,并通过限位壳体对马达组件起限位作用,马达组件产生的负压气流可充分进入过风通道并在过风通道的引导下有序输出,使电吹风的出风口风量最大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本体包括进风柱、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进风柱远离所述进风壳件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壳体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环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壁上,所述进风壳件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可通过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的设置便于与限位壳体和进风壳件的适配组装,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件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第二连接部圆周方向设置,所述滑道的底壁形成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滑道的侧壁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滑道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道滑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滑道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止挡件相抵,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进风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锁定,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止挡件,所述进风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分离。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壳件与进风部可通过滑道与滑块的配合进行连接,止挡件与滑道侧壁围合形成的限位槽可对滑块进行限位,从而当滑块位于限位槽时能锁定滑块使进风壳件与进风部连接紧密,而当滑块脱离限位槽时,则进风壳件与进风部可轻松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壳体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进风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一侧。通过在第一进风壳体上设置与第三连接部相适配的安装槽,可使第一进风壳体与第二进风壳体连接紧密,同时可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结构更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进风壳体的周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凸起对第一进风壳体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方便第二连接部的滑道与第一连接部的滑块对准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外壳体设有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连接,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外壳体、内壳体和第二连接件配合形成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扁平且较小,因此可一定程度地提高风速,使得风力变得更强,此外多个第一出风口在出风部上形成了环状的送风端,从而可更好地对马达组件产生的负压气流进行扩散,实现对空气的引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出风部上,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通过加热件的设置可对马达组件产生的负压气流进行加热,加热组件位于过风通道的出风端处,可减小气流流动过程中热量损失,并能减少温度上升对马达组件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风部开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一过风孔相对设置。通过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可对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避免头发、颗粒灰尘等杂物吸入电吹风内部损坏组件,并保持电吹风内部洁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吹风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电吹风的爆炸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电吹风的第一剖面图;
图4为图3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电吹风的第二剖面图;
图6为图5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进风壳件的立体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进风壳件的爆炸图;
图9为一实施方式的风道组件与进风壳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出风部的立体图;
图11为一实施方式的入风部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风筒,101第一安装腔;
2风道组件,201第一过风孔,202第一容置腔,203第二容置腔,204第一出风口,205第二过风孔,21进风部,211进风本体,2111进风柱,2112第一连接部,21121内环、21122第一连接件,21123外环,2114滑块,2115凸起,2113限位部,212限位壳体,22出风部,221外壳体,222内壳体,223第二连接件;
3马达组件;
4进风壳件,401第一进风口,402第二进风口,403第一通风孔,404过风槽,405第二通风孔,406滑道,407限位槽,408安装槽,41第一进风壳体,42第二进风壳体,421第二连接部,422第三连接部;
5手柄,501第三进风口,502第二安装腔,51柄体,52进风底盖;
6加热组件;
7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吹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吹风,包括:风筒1,风筒1设有第一安装腔101,风筒1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腔101分别与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连通;风道组件2,风道组件2设置在风筒1上,风道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101内,风道组件2设有空腔,风道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过风孔201和第一出风口204,第一过风孔201、空腔和第一出风口204依次连通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3,马达组件3设置在风道组件2上,马达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过风通道内,马达组件3用于在过风通道产生负压;进风壳件4,进风壳件4设有第一进风口401,进风壳件4部分穿过第一安装口与风筒1和/或风道组件2连接,进风壳件4与风筒1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402,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二进风口402分别与第一过风孔201连通;手柄5,手柄5设置在风筒1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风筒1内部设有风道组件2,马达组件3设置在风道组件2上,进风壳件4与风筒1或风道组件2连接,进风壳件4设有第一进风口401,当马达组件3运转时,马达组件3使得风道组件2内过风通道形成负压,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401流入,同时进风壳件4与风筒1配合形成第二进风口402,外部空气经第二进风口402进入补充空气,从而使得风道组件2进风口处气流聚拢良好,通过增加进风面积提高,使得电吹风进风量增大,并降低进风流动的啸音。
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风壳件4包括第一进风壳体41和第二进风壳体42,第一进风壳体41设置在第二进风壳体42上,第二进风壳体42远离第一进风壳体41的一侧穿过第一安装口与风筒1和/或风道组件2连接,第一进风壳体41设有第一进风口401,第二进风壳体42设有第一通风孔403,第一通风孔403分别与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一过风孔201连通,第一进风壳体41或第二进风壳体42的外壁与风筒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402,第二进风口402与第一过风孔201连通。进风壳件4由第一进风壳体41和第二进风壳体42组成,第一进风壳体41设有第一进风口401,第一进风壳体41通过第二进风壳体42与风道组件2或者风筒1连接后,进风壳件4的外壁与风筒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进风口402。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进风壳体41与第二进风壳体42为一体成型。
如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进风壳体41的外壁设有过风槽404,过风槽404的侧壁与风筒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402。通过过风槽404的设置,可增大气流流动空间从而确保第二进风口402进风更加流畅。
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进风壳体42为环状,第一进风壳体41朝向风道组件2的一侧形成第二通风孔405,第一进风壳体41远离风道组件2的端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01,风道组件2远离第一出风口204的一侧形成进风柱2111,进风柱2111开设有第一过风孔201,进风柱2111穿过第一通风孔403并延伸至第二通风孔405内,第二通风孔405分别与第一进风口401、第一过风孔201和第一通风孔403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2111位于第一进风壳体41内侧,风道组件2与第一进风壳体41之间形成了环状的第一进风口401,由此可降低异物经第一进风口401进入电吹风内部的可能性,此外该结构简单,能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得电吹风结构紧凑。
如图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进风口401的数量为多个,第一进风口401组合形成环状的进风端。
如图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手柄5设有第三进风口501,第三进风口501、第一安装腔101和过风通道依次连通。手柄5处还同时设有第三进风口501,马达组件3在过风通道内产生负压使得外部空气从第三进风口501进入并流经手柄5及第一安装腔101进入过风通道,增大出风量的同时,气流将带走内部热量,从而降低机身的温升,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避免吹风机的手柄5和机身过热造成使用不便。
如图2和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手柄5包括柄体51和进风底盖52,柄体51一端与风筒1连接,柄体51的另一端与进风底盖52连接,进风底盖52开设有第三进风口501。
如图1至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驱动组件,手柄5设有第二安装腔502,第二安装腔502分别连通第一安装腔101和第三进风口501,驱动组件设置在手柄5上,驱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502内。通过将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腔502内,马达组件3工作时经第三进风口501进入产生的负压气流将流经第二安装腔502并带走驱动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形成散热效果,使得驱动组件能更稳定工作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组件2远离第一出风口20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过风孔205,第三进风口501、第二安装腔502、第一安装腔101、第二过风孔205和过风通道依次连通。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二安装腔502内,第一过滤网与第三进风口501相对设置。通过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可对经第三进风口501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如图4、图6和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组件2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12,第一连接部2112包括内环21121、第一连接件21122和外环21123,内环21121套设在进风柱2111的外壁上,第一连接件21122靠近进风壳件4的一端与外环21123连接,第一连接件21122的另一端与内环21121连接,内环21121的半径小于外环21123的半径,外环21123与风筒1相适配,第一连接件21122开设有第二过风孔205,第二过风孔205与第一过风孔201相对设置,第一过风孔201沿进风柱2111的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21122与进风柱2111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第二过风孔205、第一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201依次连通,第二通风孔405的侧壁与进风柱2111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过风腔,第一进风口401、第二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201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2111的侧壁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122和第二通风孔405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和第二过风腔,第一过风孔201通过第一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201连通,第一进风口401通过第二过风腔与第一过风孔201连通,由此设计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21122或第二通风孔405的侧壁的结构,对第一过风腔或第二过风腔的容积进行调整,从而能更轻易地对各个进风口流入的风量进行调节。优选地,第一进风口401的进风量占比为70%~75%,第三进风口501的进风量占比为15%~20%。
如图1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过风孔2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过风孔201沿进风柱211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如图2、图5、图9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组件2包括进风部21和出风部22,出风部22设置在风筒1内壁靠近第二安装口的一侧,进风部21设置在出风部22靠近第一安装口的一侧上,进风部21与出风部22围合形成空腔,进风部21设有第一过风孔201和第一容置腔202,出风部22设有第二容置腔203和第一出风口204,第一过风孔201、第一容置腔202、第二容置腔203和第一出风口204依次连通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3设置在进风部21上,马达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置腔202内。通过设置进风部21与出风部22使两者围合形成过风通道,马达组件3设置在进风部21的第一容置腔202内,马达组件3产生的负压气流可充分进入过风通道并在过风通道的引导下有序输出,出风气流流态平顺,从而可减小气流损耗,避免风筒1周边漏风的问题,使电吹风的出风口风量最大化。
如图2、图5、图9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风部21包括进风本体211和限位壳体212,限位壳体212的两端分别与出风部22和进风本体211相适配,进风本体211设有第一过风孔201,限位壳体212与进风本体211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202,马达组件3与限位壳体212相适配,进风壳件4穿过第一安装口与进风本体211连接,进风本体211设有第一过风孔201。通过设置限位壳体212使其分别与出风部22和进风本体211适配连接围合形成过风通道,并通过限位壳体212对马达组件3起限位作用,马达组件3产生的负压气流可充分进入过风通道并在过风通道的引导下有序输出,使电吹风的出风口风量最大化。
如图5和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风本体211包括进风柱2111、限位部2113和第一连接部2112,限位部2113设置在进风柱2111远离进风壳件4的一侧,限位部2113与限位壳体212相适配,第一连接部2112为环状,第一连接部2112套设在进风柱2111的外壁上,进风壳件4部分穿过第一安装口与第一连接部2112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柱2111可通过限位部2113和第一连接部2112的设置便于与限位壳体212和进风壳件4的适配组装,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7、图8、图9和图1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风壳件4靠近第二安装口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连接部421,第二连接部421的外侧壁设有滑道406,滑道406沿第二连接部421圆周方向设置,滑道406的底壁形成有止挡件,止挡件与滑道406的侧壁形成限位槽407,第一连接部2112的内侧壁设有与滑道406相适配的滑块2114,滑块2114可沿滑道406滑动,滑块2114相对滑道406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滑块2114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块2114与止挡件相抵,滑块2114位于限位槽407内,进风部21与第二连接部421锁定,滑块2114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块2114远离止挡件,进风部21与第二连接部421可分离。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进风壳件4与进风部21可通过滑道406与滑块2114的配合进行连接,止挡件与滑道406侧壁围合形成的限位槽407可对滑块2114进行限位,从而当滑块2114位于限位槽407时能锁定滑块2114使进风壳件4与进风部21连接紧密,而当滑块2114脱离限位槽407时,则进风壳件4与进风部21可轻松分离。
如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进风壳体42包括第二连接部421和第三连接部422,第一进风壳体41靠近第二安装口的一侧设有安装槽408,第三连接部422与安装槽408相适配,第二连接部421设置在第三连接部422远离第一进风壳体41的一侧。通过在第一进风壳体41上设置与第三连接部422相适配的安装槽408,可使第一进风壳体41与第二进风壳体42连接紧密,同时可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结构更紧凑。
如图9和图1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连接部2112靠近第一进风壳体41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2115,多个凸起2115沿第一连接部2112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多个凸起2115与第一进风壳体41的周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凸起2115对第一进风壳体4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方便第二连接部421的滑道406与第一连接部2112的滑块2114对准锁定。
如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出风部22包括外壳体221、内壳体222和第二连接件223,第二连接件223的数量为多个,外壳体221设有第二容置腔203,内壳体22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置腔203内且位于远离第一容置腔202的一侧,多个第二连接件223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221和内壳体222连接,内壳体222、外壳体221和多个第二连接件223围合形成多个第一出风口204。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外壳体221、内壳体222和第二连接件223配合形成多个第一出风口204,第一出风口204扁平且较小,因此可一定程度地提高风速,使得风力变得更强,此外多个第一出风口204在出风部22上形成了环状的送风端,从而可更好地对马达组件3产生的负压气流进行扩散,实现对空气的引导。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外壳体221、内壳体222和多个第二连接件223为一体成型。
如图2和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加热组件6,加热组件6设置在出风部22上,加热组件6位于第二容置腔203内。通过加热件的设置可对马达组件3产生的负压气流进行加热,加热组件6位于过风通道的出风端处,可减小气流流动过程中热量损失,并能减少温度上升对马达组件3的影响。
如图2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加热组件7,加热组件7设置在进风部21开设有第一过风孔201的侧壁上,加热组件7与第一过风孔201相对设置。通过加热组件7的设置,可对经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二进风口402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避免头发、颗粒灰尘等杂物吸入电吹风内部损坏组件,并保持电吹风内部洁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筒(1),所述风筒(1)设有第一安装腔(101),所述风筒(1)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连通;
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设置在所述风筒(1)上,所述风道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内,所述风道组件(2)设有空腔,所述风道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过风孔(201)和第一出风口(204),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04)依次连通形成过风通道;
马达组件(3),所述马达组件(3)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2)上,所述马达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所述马达组件(3)用于在所述过风通道产生负压;
进风壳件(4),所述进风壳件(4)设有第一进风口(401),所述进风壳件(4)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1)和/或所述风道组件(2)连接,所述进风壳件(4)与所述风筒(1)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402),所述第一进风口(40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402)分别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连通;
手柄(5),所述手柄(5)设置在所述风筒(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件(4)包括第一进风壳体(41)和第二进风壳体(42),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上,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风筒(1)和/或所述风道组件(2)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设有第一通风孔(403),所述第一通风孔(403)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401)和所述第一过风孔(201)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或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的外壁与所述风筒(1)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402),所述第二进风口(402)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壳体(42)为环状,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朝向所述风道组件(2)的一侧形成第二通风孔(405),所述第一进风壳体(41)远离所述风道组件(2)的端壁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风道组件(2)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204)的一侧形成进风柱(2111),所述进风柱(2111)开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所述进风柱(2111)穿过所述第一通风孔(403)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风孔(405)内,所述第二通风孔(40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第一过风孔(201)和所述第一通风孔(40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5)设有第三进风口(501),所述第三进风口(501)、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和所述过风通道依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2)包括内环(21121)、第一连接件(21122)和外环(21123),所述内环(21121)套设在所述进风柱(211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靠近所述进风壳件(4)的一端与所述外环(211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21121)连接,所述内环(21121)的半径小于所述外环(21123)的半径,所述外环(21123)与所述风筒(1)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开设有第二过风孔(205),所述第二过风孔(205)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沿所述进风柱(2111)的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1122)与所述进风柱(2111)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过风腔,所述第二过风孔(205)、所述第一过风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孔(405)的侧壁与所述进风柱(2111)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过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401)、所述第二过风腔与所述第一过风孔(201)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进风部(21)和出风部(22),所述出风部(22)设置在所述风筒(1)内壁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所述进风部(21)设置在所述出风部(22)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侧上,所述进风部(21)与所述出风部(22)围合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进风部(21)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201)和第一容置腔(202),所述出风部(22)设有第二容置腔(203)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04),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所述第一容置腔(202)、所述第二容置腔(203)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04)依次连通形成所述过风通道,所述马达组件(3)设置在所述进风部(21)上,所述马达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0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21)包括进风本体(211)和限位壳体(212),所述限位壳体(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部(22)和所述进风本体(211)相适配,所述进风本体(211)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201),所述限位壳体(212)与所述进风本体(211)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202),所述马达组件(3)与所述限位壳体(212)相适配,所述进风壳件(4)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进风本体(211)连接,所述进风本体(211)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孔(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本体(211)包括进风柱(2111)、限位部(2113)和第一连接部(2112),所述限位部(2113)设置在所述进风柱(2111)远离所述进风壳件(4)的一侧,所述限位部(2113)与所述限位壳体(212)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部(2112)为环状,所述第一连接部(2112)套设在所述进风柱(2111)的外壁上,所述进风壳件(4)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件(4)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连接部(421),所述第二连接部(421)的外侧壁设有滑道(406),所述滑道(406)沿所述第二连接部(421)圆周方向设置,所述滑道(406)的底壁形成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滑道(406)的侧壁形成限位槽(407),所述第一连接部(2112)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滑道(406)相适配的滑块(2114),所述滑块(2114)可沿所述滑道(406)滑动,所述滑块(2114)相对所述滑道(406)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滑块(2114)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2114)与所述止挡件相抵,所述滑块(2114)位于所述限位槽(407)内,所述进风部(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1)锁定,所述滑块(2114)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2114)远离所述止挡件,所述进风部(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1)可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22)包括外壳体(221)、内壳体(222)和第二连接件(223),所述第二连接件(22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外壳体(221)设有所述第二容置腔(203),所述内壳体(2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203)内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202)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体(221)和所述内壳体(222)连接,所述内壳体(222)、所述外壳体(221)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23)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204)。
CN202310611132.7A 2023-05-26 2023-05-26 电吹风 Pending CN1164209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1132.7A CN116420973A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吹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1132.7A CN116420973A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吹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0973A true CN116420973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8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1132.7A Pending CN116420973A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吹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09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0569A (zh) 一种自动美发器
CN220088824U (zh) 电吹风
CN211298730U (zh) 一种电吹风风道结构
CN113749375A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116420973A (zh) 电吹风
CN215603719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221635205U (zh) 电吹风
CN216019619U (zh) 用于护发器具的附件
CN215873744U (zh) 使用安全的飓风筒
CN219762700U (zh) 风道构件及电吹风
CN212345671U (zh) 新风道手持式吹风机
CN220512376U (zh) 吹风机
CN105937152A (zh) 烘干晾衣架
CN111990280A (zh) 一种烘干机的循环风结构及烘干机
CN221931479U (zh) 电吹风
CN220229560U (zh) 电吹风
CN219762701U (zh) 电吹风
CN220045149U (zh) 吹风机附件
CN218605477U (zh) 进风组件及电吹风
CN221813432U (zh) 电吹风
CN216822138U (zh) 一种电吹风
CN219845437U (zh) 一种吹风机风嘴
CN221265462U (zh) 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CN219438416U (zh) 电吹风
CN118000521A (zh) 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