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903A - 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903A
CN116419903A CN202180075656.8A CN202180075656A CN116419903A CN 116419903 A CN116419903 A CN 116419903A CN 202180075656 A CN202180075656 A CN 202180075656A CN 116419903 A CN116419903 A CN 116419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maintenance
car
control uni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56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瓦勒里奥·维利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6419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 B66B5/0056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by preventing crushing
    • B66B5/0062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by preventing crushing by devices, being operable or not, mounted on the elevator c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66B5/025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where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is caused by human behaviour or misbehaviour, e.g. forcing the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6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input of human supervisor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操作电梯(1)以进行维护的方法,其中,电梯(1)包括:轿厢(2)和电梯竖井(4),其中,轿厢能够沿着电梯竖井(4)移位;用于使轿厢(2)移位的驱动器(6);多个竖井门(8),所述竖井门(8)中的至少一个竖井门(8)被布置在多个楼层(10)中的每个楼层处,所述多个楼层(10)至少包括最低楼层(10’)和最高楼层(10”);以及电梯控制单元(12)。电梯控制单元(12)执行以下步骤:电梯控制单元(12)检查预定危险区域(18)内是否有人,其中,预定危险区域(18)优选地是电梯竖井(4);以及如果预定危险区域(18)内无人,则电梯控制单元(12)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为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电梯、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和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电梯包括至少一个轿厢,所述至少一个轿厢可以使用驱动引擎沿着电梯竖井在建筑物中的多个楼层之间移位。轿厢包括至少一个轿厢门,所述轿厢门可以打开和关闭以分别允许和阻止进入轿厢。在每个楼层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竖井门,所述至少一个竖井门可以打开和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进入电梯竖井。竖井门有时被称为楼层平台门。只要轿厢门不与竖井门联接,竖井门就通常被锁定在其关闭状态。
在电梯的维护期间,技术人员需要进入电梯竖井,以便例如能够检查包括在电梯竖井内的电梯的部件的完整性。为此,在常规电梯中,技术人员必须呼叫轿厢以靠近多个楼层中的一个楼层,并且将电梯设定为处于来自楼层平台操作面板或轿厢操作面板的呼叫被忽略的状态。然后,技术人员必须解锁竖井门。对于这种解锁,技术人员必须使用例如诸如三角形钥匙的特定工具。然后,技术人员必须手动地打开竖井门并且例如到达等待的轿厢的顶板上。在顶板上,通常设置有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控制单元,技术人员能够在处于维护模式的同时控制驱动引擎以将轿厢移位到期望的位置。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技术人员在这种移位动作期间不会受到伤害。例如,必须保证在维护期间轿厢不会被驱动到危及在轿厢的顶板上或在竖井的凹坑中的技术人员的位置。最后,一旦已经完成维护,技术人员就必须离开电梯竖井并手动地重新锁定相关联的竖井门。
在WO 2017/212105A1和WO 2017/212106A1中提出了用于打开电梯的楼层平台门的锁定的方法。
可能需要一种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替代性方法。特别地,可能需要一种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水平。此外,可能需要被配置成用于实施这种方法的电梯、计算机程序产品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
发明内容
可以利用独立权利要求之一的主题来满足这些需求。在以下说明书中,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有利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其中,电梯包括轿厢和电梯竖井。轿厢能够沿着电梯竖井移位。电梯还包括用于使轿厢移位的驱动器。它包括多个竖井门,所述竖井门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处,所述多个楼层至少包括最低楼层和最高楼层。电梯包括电梯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电梯控制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电梯控制单元接收由技术人员发送的开始维护请求,其中,所述开始维护请求优选地是经由移动电子设备发送的,
-电梯控制单元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
-电梯控制单元接收由技术人员发送的停止维护请求,其中,停止维护请求优选地是经由移动电子设备发送的,
-电梯控制单元检查预定危险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预定危险区域优选地是电梯竖井,
-如果预定危险区域内无人,则电梯控制单元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优选地以所指示的顺序执行所述方法步骤。
利用该方法,可以防止技术人员在控制单元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时仍然在危险区域内。确保了只有当没有人在危险区域内,并且因此没有被处于正常操作的电梯伤害的危险时,电梯才恢复正常操作。因此,与现有技术程序的状态相比,对于技术人员以及对于其他人来说,该整个维护程序可以更安全,在现有技术程序中,系统可以由竖井外部的一个人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同时另一个人仍在竖井内。
开始维护请求可以仅是请求维护的信息。在优选实施例中,开始维护请求优选地包含关于想要在何处进行维护以及关于计划进行哪种维护的信息,使得电梯控制单元基于开始维护请求的性质而了解将轿厢移位到何处以及期望技术人员从何处进入竖井。
在上文和下文中,危险区域意味着在电梯的正常操作期间人可能有危险的区域。危险区域可能是整个电梯竖井。危险区域也可能是电梯竖井的特定部分,诸如轿厢的顶部、电梯竖井的顶部(也被称为头部)、或电梯竖井的底部(也被称为凹坑)的部分。
实施“利用电梯控制单元检查预定危险区域内是否有人”的方法步骤具有以下优点:检查是在与该设备相同的设备内执行的,其中所有的功能,特别是轿厢的移位都是在该设备内执行的。通过绕过安全系统的远程部分,以控制单元识别不出竖井内的人的存在的方式,手动地将电梯诱入到不安全状况,这一点被最小化。换句话说,判断是否给出安全状态的单元和切换回到正常操作的单元是在同一单元(即,电梯控制单元)内实现的。
移动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电话机或任何类似的设备。使用这样的设备来发送开始维护请求和/或停止维护请求允许确保仅拥有这样的设备并且能够利用密码、经由指纹读取器或任何其他解锁特征来解锁该设备的经授权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发送那些请求。
在上文和下文中,维护模式指的是与正常操作模式至少在忽略由在楼层平台操作面板和/或轿厢操作面板处的乘客输入的呼叫方面不同的模式。因此,在维护模式期间,电梯不得向乘客提供任何运输服务。因此,在维护模式期间,没有作为对乘客的呼叫的反应的正在移位的轿厢的风险。
在正常操作期间,当电梯轿厢停靠在竖井门附近时,竖井门会排他性地打开。在这种情况下,轿厢门和相应的竖井门对准。然而,为了实现维护,必须在维护模式内实现该规则的例外。特别地,技术人员应该能够通过竖井门进入竖井,而轿厢不直接邻近竖井停靠。
出于安全原因,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方法确保了当电梯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时没有人在危险区域内——在维护模式期间,人可能已经进入该危险区域。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检查无人在预定危险区域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开始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电梯控制单元(12)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捕获电梯(1)的维护前状态,优选地危险区域(18)的维护前状态;和/或
-在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停止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电梯控制单元(12)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之前,捕获电梯(1)的维护后状态;
-评估如下组中的至少两项之间的差异:电梯(1)的维护前状态、电梯(1)的维护后状态、用于维护前状态的预定值、以及维护后状态的预定值;以及
-如果所评估的一个差异和/或多个差异低于预定阈值,优选地在彼此的±5%以内,特别优选地在彼此的±2%以内,则推断出预定危险区域(18)内无人。
在上文和下文中,捕获维护前状态指的是在进入维护模式之前使用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一个或一组传感器来捕获电梯的状态。类似地,在上文和下文中,捕获电梯的维护后状态指的是使用电梯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一个或一组传感器来评估电梯的状态。在本文中,捕获意味着记录上述传感器的状态。因此,捕获维护前模式意味着在控制单元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记录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值。捕获维护后状态意味着在控制单元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记录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推断出预定危险区域内无人,评估电梯的维护前状态和电梯的维护后状态,这意味着比较、意味着评估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维护前状态与该维护前状态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维护后状态与预定的维护后状态进行比较。在其他实施例中,实施所提及的实施例的任何组合。
如果所评估的一个差异和/或多个差异低于预定阈值,优选地在彼此的±5%以内,特别优选地在彼此的±2%以内,则推断出预定危险区域中无人。差异可以是例如在测量重量的情况下以千克计的差异,或所捕获的快照或其任何代表性部分的像素的状态的差异,或在快照内识别出的对象的差异的量。
通过这样做,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相比较的状态彼此足够相似,以便假设危险区域内没有任何东西已经改变到致使电梯的安全操作不再可能的程度。特别地,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差异低于预定阈值,则在危险区域内无人。
捕获和比较维护前状态和维护后状态的实施例是基于如下假设:在电梯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电梯处于安全状况。通过捕获该安全正常操作模式的相关要素,然后将其与该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之前捕获的电梯的同一部分的状态进行比较,使控制单元能够评估维修期间是否发生了变化——由于该变化安全正常操作看似不太可能。对预定危险区域的维护前状态和维护后状态的比较是试图只检查空间和与时间上的相关变化,并且因此是确保当电梯再次正常操作时没有人被危及的有效方式。电梯内的变化(例如传感器的老化和传感器上的污垢的累积以及由此产生的传感器的输出值的漂移)在评估某人是否处于危险区域内时变得不相关。与电梯的使用寿命相比,这两个状态在非常短的时间段内被捕获。在该时段期间,不应该发生由于磨损而引起的变化。因此,不仅减少了检测危险区域内的人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其精度。电梯内的微小变化(例如,轿厢内或轿厢上但在危险区域之外的升级)不需要适应。因此,本实施例允许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方法。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捕获电梯的维护前状态和维护后状态包括:
-测量轿厢内的维护前载荷和/或维护后载荷或轿厢的维护前载荷和/或维护后载荷,并将其存储在电梯控制单元中。
对于大多数维护工作(所有不在凹坑中执行的维护工作),轿厢被驱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电梯的轿厢门不与竖井门对准,但能够从竖井门到达轿厢的顶板。例如,轿厢可以被移位和停止,使得轿厢的顶板紧邻竖井门的下端。因此,当技术人员进入电梯竖井时,他可以走到停靠的轿厢的顶板上。在维护期间,技术人员在轿厢顶板上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电梯的载荷测量单元将在通常的系统重量的基础上测量技术人员的重量。因此,测量在维护模式之前和在接收到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的请求之后的轿厢的载荷,可以用来查看是否已经向轿厢添加了额外的重量——这表明在轿厢顶板上仍然有人。此外,技术人员可能已经随身携带到轿厢的顶板上并已经遗落在那里的任何工具都将导致轿厢的重量的变化,并且因此也可以被检测到。
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将维护后载荷和/或维护前载荷与预定值进行比较。这样的预定值可以是在轿厢安装之后立即测量的载荷或可以是轿厢的标称值。该方法提高了安全性,而不需要任何附加的传感器,因为测量轿厢的载荷是在电梯的操作期间必要的测量,例如用于确定预扭矩值。因此,载荷测量传感器无论如何在电梯中都是可用的。利用已经可用的传感器来确保技术人员不在预定危险区域内是用于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期间提高安全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式。
根据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捕获电梯的维护前状态和/或维护后状态的步骤包括:
-利用经典相机、ToF相机、热像相机和/或激光雷达系统捕获电梯竖井的快照。
在上文和下文中,快照指的是在某一时间点的上述相机/激光雷达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记录。
飞行时间相机(ToF相机)是一种距离成像相机系统,其利用飞行时间技术通过测量由激光器或LED提供的人造光信号的往返时间来解析相机与图像的每个点的对象之间的距离。热像相机(也称为红外相机或热成像相机)是使用红外辐射来创建图像的设备,类似于使用可见光形成图像的常见相机。激光雷达是一种用于通过用激光照射目标并且用传感器测量反射来测量距离(测距)的方法。然后,可以使用激光返回时间和波长的差异来制做目标的数字3D表示。所有这些装置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
在上文和下文中,比较维护前快照和维护后快照意味着将快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或者替代地意味着识别出某些对象(例如,具有某些尺寸或具有某些颜色或反射图案的对象),然后将该识别出的对象与在其他快照中识别出的对象进行比较。
使用在维护之前的快照和维护之后的快照有助于识别在维护期间发生的预定危险区域内的变化。因此,这样的快照的使用可以用于单独地评估或者与诸如载荷测量传感器的其他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相结合地评估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是否是安全的。
(一个或多个)相机/激光雷达可以位于竖井的一部分中,例如在凹坑中和/或在竖井的头部中,或者可以附接到轿厢,例如附接到轿厢的底部和/或顶部,使得可以监测可能危及人的区域。
使用ToF相机、热像相机和/或激光雷达系统而不是经典相机和/或与经典相机组合的优点在于,这些相机不太易受污染。电梯竖井内的灰尘和污物可能随时间而影响经典相机的视觉。这些相机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太容易受到这种污染。因此,这样的相机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还减少了在安全操作中保持系统所需的维护/清洁工作。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验证无人在预定危险区域内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梯控制单元接收到技术人员的开始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电梯控制单元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验证技术人员存在于轿厢内和/或楼层上;和/或
-在电梯控制单元接收到技术人员的停止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电梯控制单元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之前,验证技术人员存在于轿厢内和/或楼层上。
在上文和下文中,验证上述存在意味着将技术人员在特定部件附近(即,在轿厢内或在楼层上)推断到能够推断出技术人员在电梯竖井外部的程度。如果例如通过相机(例如上文描述的)或通过任何其他传感器(诸如允许推断出一个人在轿厢内的近场通信传感器)检测到技术人员在轿厢中,则安全地假设他不可能也存在于危险区域内(即,在电梯竖井内)。类似地,如果识别到技术人员存在于楼层上,则上述结论也是成立的。这可以通过相机或任何其他传感器(诸如近场通信传感器等)来完成。这样的传感器可以是楼层平台操作面板的一部分或属于楼层高度上的电梯的任何其他部分。
检测技术人员在轿厢内或楼层上的存在是确保技术人员不再处于竖井中的相对容易、安全和可靠的方式。在许多电梯中,无论如何都将在轿厢内和/或在楼层上实现这样的传感器,因为人存在于轿厢中或楼层上是用于电梯控制器的其他部分的信息。
只有在验证技术人员存在于轿厢中或楼层上之后才在正常操作模式和维护模式之间切换可以是附加的安全元素,以确保维护不会危及人员。在进入维护模式之前确保技术人员存在于轿厢内或楼层上是确保电梯在没有授权人员靠近电梯的情况下不切换到维护模式的一种方式。在操作模式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模式之前评估轿厢内或楼层上的技术人员的存在是确保启动维护模式的技术人员在恢复正常操作之前现在已经回到竖井之外并且在两个所提及的区域中的一个内的安全方式。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验证技术人员在轿厢中和/或楼层上的存在是通过借助于如下步骤识别技术人员来执行的:
-在轿厢中的和/或在楼层上的屏幕上显示代码,技术人员必须利用移动电子设备扫描该代码,和/或
一使用轿厢中的和/或楼层上的相机和/或近场通信设备来识别技术人员。
在上文和下文中,显示代码(该代码随后由技术人员扫描)可以被实现为显示变化的代码,其中,变化的代码的图案对于技术人员应将用于扫描该代码的App而言是已知的。该App可以评估其所扫描的代码是否在其应该是的图案内。使用动态代码具有以下优点:代码不能被复制,并且然后从任何其他位置(例如,在竖井的内部从存储有静态代码的图片的另一部电话机)扫描该代码。利用动态代码,App可以推断出扫描代码的人在扫描的时刻存在于所显示的代码附近。
相机结合面部识别或任何其他种类的识别(例如,虹膜检测和/或仅联接到特定预定其他设备的近场通信设备)的使用替代地或进一步有助于推断出授权人员在相机和/或近场通信设备的附近区域内。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技术人员的开始维护请求是在特定竖井门处进入电梯竖井的请求。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将轿厢移位到特定竖井门附近的预定位置的步骤。
通过请求在特定楼层处进行维护,轿厢可以移位到在该楼层附近的预定位置。这允许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中,在维护期间将仅使用预定数量的位置。这样的方法将例如包括用于在每个楼层处进行维护的轿厢的预定位置。这具有如下优点:轿厢在维护期间根本不需要移位。如果技术人员在特定楼层处完成维护之后需要在另一个楼层处进行更多维护,则他将离开竖井,通过发送停止维护请求来退出当前的维护模式,然后输入用于下一步维护工作(例如,在不同楼层处)的新的开始维护请求。在轿厢被驱动到另一个楼层之前,将退出维护模式,并且因此将会检查危险区域是否有人。这允许然后将轿厢移动到技术人员请求维护的另一个楼层。这样实现了一种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其中,不需要在维护模式期间在竖井内手动地使轿厢移位。因此,提高了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安全性,这是因为在维护模式期间避免了由于轿厢的移位而危及竖井内的人员。
特定竖井门附近的预定位置可以是任何位置——在该位置处,轿厢便于在该特定楼层上进行维护。这可以例如是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轿厢的顶板与楼层处于相同的高度,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地在轿厢的顶板的顶部上行走。对于最低楼层,特定竖井门附近的这种预定位置可以是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轿厢不阻挡通向凹坑的入口。在另一种类似的维护请求中,例如在轿厢的底部上进行维护工作,轿厢可以移位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轿厢仅部分地阻挡最低楼层上的入口,并且因此允许技术人员进入凹坑,但仍然能够舒适地到达轿厢的最下部。在另一种示例性开始维护请求中,技术人员可以请求在电梯竖井的头部处进行维护。在这种情况下,轿厢可以移位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轿厢的顶板处于最高楼层的入口的一定高度处,使得技术人员可以踩到轿厢顶板上并且到达电梯竖井的头部中的部件。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在最低楼层处请求维护模式,将轿厢的移位限制为仅沿向上方向;和/或
-如果在停止维护请求被电梯控制单元接收之后在最高楼层处请求维护模式,将轿厢的移位限制为仅沿向下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提高了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安全性。如果在最低楼层处请求维护,则技术人员将在凹坑中进行维护工作。通过仅允许向上移动来避免由于电梯轿厢移动而导致的对技术人员碰撞的危险。作为下一个步骤,技术人员可能需要在下一个更高楼层处(即,在第一楼层处)识别轿厢内的他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可以如下所示:
-发送带有技术人员想要在凹坑中执行维护的信息的开始维护请求,
-电梯控制单元将轿厢移位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最低楼层处的入口至少部分地畅通,使得技术人员可以舒适地进入凹坑,
-技术人员进入凹坑并进行所需的维护工作,
-在执行维护工作之后,技术人员以与进入凹坑相同方式离开凹坑,
-在电梯竖井的外部,技术人员请求停止维护,并且将停止维护请求发送到电梯控制单元,
-通过上文描述或下文中描述的装置中的任何一个来检查预定危险区域内是否有人,和/或
-通过使电梯轿厢沿向上方向移位到第一楼层,使技术人员能够在那里进入轿厢,
-技术人员进入轿厢,电梯控制单元通过上述装置中的任何一个来检测轿厢内的技术人员的存在,
-在知道最初请求维护的技术人员现在处于凹坑上方的轿厢一层内的情况下,电梯控制单元推断出技术人员不再处于危险区域(即,凹坑)中,
-电梯控制单元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如果在最高楼层处请求维护,则可以执行退出维护模式的类似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轿厢被限制为仅能够从维护位置向下移动。然后,轿厢可以停止在最高楼层下方的楼层处。这样,请求维护模式并且在发送停止维护请求之前已经离开头部的技术人员可以识别轿厢内的他自己。在电梯控制单元识别出技术人员存在于电梯轿厢内之后,控制单元可以推断出技术人员不再处于电梯竖井的头部中,并且因此可以恢复安全正常操作模式。
在该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轿厢的移位被限制为针对除了请求在凹坑中进行维护之外的任何开始维护请求都向下移位。
对于电梯竖井内的除了凹坑中的维护工作之外的任何其他维护工作,可以假设最安全的是使轿厢在向下方向上移位,这是因为对于所有这些维护请求,技术人员都将在轿厢顶板的顶部上进行作业。
在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优选地全部)竖井门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竖井门的相关联的主动门驱动器、和/或用于锁定和解锁竖井门的主动门锁。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借助于主动门锁和/或主动门驱动器来解锁和/或打开特定竖井门,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在输入维护模式之后进入电梯竖井,和/或
-分别借助于主动门驱动器和/或主动门锁来关闭和/或锁定特定竖井门,使得技术人员在退出维护模式之前不再能够进入电梯竖井。
主动门驱动器/主动门锁的使用允许将电梯竖井门用作附加的安全元素。一旦电梯控制单元知道轿厢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处并且因此在特定楼层处进入电梯竖井是安全的,竖井门就可以由电梯控制单元打开,则此时电梯控制单元经由主动门锁/主动门驱动器解锁/打开该竖井门。同时或此外,主动门驱动器/主动门锁还允许电梯控制单元一旦接收到停止维护的请求就关闭特定电梯竖井门。这允许电梯系统确保在该时间点上存在的电梯竖井内的任何状态都不再能从电梯竖井的外部改变。然后,电梯控制单元可以执行安全检查并且验证预定危险区域内是否无人。如果预定危险区域内无人,则电梯控制单元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在优选实施例中,轿厢门也配备有主动门驱动器和/或锁。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电梯控制单元接收到由技术人员发送的开始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电梯控制单元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确保轿厢是空的。
这允许确保在维护模式期间没有乘客被困在电梯轿厢内。对轿厢内的人员进行验证的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
在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电梯控制单元防止轿厢移位;和/或在技术人员被准许进入竖井之前接合电梯制动器,优选地接合轿厢制动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经由控制单元停用待激活的驱动器和/或通过在维护模式期间(通过在技术人员进入竖井之前接合制动器)阻止轿厢的任何移动,使该方法变得更加安全。利用上述方案中的任何一项,可以确保一旦技术人员已经进入竖井以进行维护,电梯轿厢就不会在任何方向上移位。
在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退出维护模式之后和/或在输入维护模式之前,通过执行静态制动测试来启动制动能力的验证。
对于安全正常操作模式和安全维护模式而言,都需要电梯制动器的正常工作。在正常操作模式中,需要制动器来使轿厢停在任何楼层处。在维护模式期间,可能需要制动器来确保轿厢安全地停留在预定位置处。因此,无论何时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时,都应该检查制动器的工作情况。
在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操作电梯以便在除了最低楼层之外的任何楼层处进行维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人员到达他想要执行维护的高度(最低楼层除外);
-技术人员经由移动电子设备向电梯控制单元发送针对该楼层处的特定维护过程的开始维护请求;
-电梯控制单元控制轿厢移位到该高度;
-电梯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以及控制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来打开竖井门和轿厢门;
-技术人员进入轿厢以验证轿厢是空的;
-当技术人员在轿厢中时,电梯控制单元确认他的存在;
-技术人员离开轿厢,并且电梯控制单元经由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竖井门并且经由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轿厢门;
-电梯控制单元控制轿厢移位到所述高度附近的预定维护位置;
-电梯控制单元激活制动器,优选地激活轿厢制动器;
-电梯控制单元测量(优选地由轿厢载荷测量单元测量)和存储维护前载荷;
-控制单元经由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打开楼层平台门;
-技术人员进入竖井以执行维护;
-一旦维护完成,技术人员就离开竖井,并且一旦技术人员位于竖井的外部就经由移动电子设备向电梯控制单元发送停止维护请求;
-电梯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来关闭竖井门;
-电梯控制单元测量维护后载荷,并且将该值与所存储的维护前载荷进行比较;
-如果该值在预定范围内,则电梯控制单元控制轿厢移位到下一个较低楼层;
-电梯控制单元通过分别控制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以及控制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来打开竖井门和轿厢门;
-技术人员进入轿厢以确认他存在于轿厢内部;
-技术人员离开轿厢,并且电梯控制单元经由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竖井门并且经由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轿厢门;
-电梯控制单元执行静态制动测试;
-如果制动测试通过,则电梯控制单元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在优选实施例中,竖井门和/或轿厢门附加地包括主动门锁,所述主动门锁在被相应的主动门驱动器打开之前解锁相应的门,并且在所述门被相应的门驱动器关闭之后锁定相应的门。
在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操作电梯以便在最低楼层处进行维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人员到达他想要执行维护的最低楼层;
-技术人员经由移动电子设备向电梯控制单元发送针对该楼层处的特定维护过程的开始维护请求;
-电梯控制单元控制轿厢移位到该高度;
-电梯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以及控制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来打开竖井门和轿厢门;
-技术人员进入轿厢以验证轿厢是空的;
-当技术人员在轿厢中时,电梯控制单元确认他的存在;
-技术人员离开轿厢,并且电梯控制单元经由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竖井门并且经由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轿厢门;
-电梯控制单元控制轿厢移位到所述高度附近的预定维护位置;
-电梯控制单元激活制动器,优选地激活轿厢制动器;
-电梯控制单元测量(优选地由轿厢载荷测量单元测量)并存储维护前载荷;
-控制单元经由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打开楼层平台门;
-技术人员进入竖井以执行维护;
-一旦维护完成,技术人员就离开竖井,并且一旦技术人员位于竖井的外部就经由移动电子设备向电梯控制单元发送停止维护请求;
-电梯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来关闭竖井门;
-优选地,电梯控制单元测量维护后载荷,并且将该值与所存储的维护前载荷进行比较;
一如果该值在预定范围内,则电梯控制单元控制轿厢移位到上一个较高楼层,即第一楼层;
-电梯控制单元通过分别控制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以及控制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来打开竖井门和轿厢门;
-技术人员进入轿厢以确认他存在于轿厢内部;
-技术人员离开轿厢,并且电梯控制单元经由竖井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竖井门并且经由轿厢门的主动门驱动器关闭轿厢门;
-电梯控制单元执行静态制动测试;
-如果制动测试通过,则电梯控制单元从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在优选实施例中,竖井门和/或轿厢门附加地包括主动门锁,所述主动门锁在被相应的主动门驱动器打开之前解锁相应的门,并且在所述门被相应的门驱动器关闭之后锁定相应的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梯,所述电梯被配置为执行和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梯包括:能够沿着电梯竖井移位的轿厢、用于使轿厢移位的驱动器、电梯控制单元、多个竖井门;至少一个竖井门被布置在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处,优选地,每个竖井门均具有:相关联的主动门驱动器,其用于打开和关闭竖井门;和/或主动门锁,其能够被电梯控制单元启动/停用。电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方法。
主动门锁优选地是具有杆和致动器的门锁,所述致动器优选地是电磁致动器,以将杆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在优选实施例中,主动门锁包括用于检测锁定和解锁位置的传感器。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上文和下文中描述的电梯的电梯控制单元或至少它的一部分被配置为满足SIL3要求。
在电梯中,参与控制轿厢的移位和/或打开竖井门的所有部件可能必须满足在SIL3(安全完整性等级3)标准中定义的高安全性要求。因此,可以保证这些部件中的任何一个部件均没有故障,所述故障可能导致潜在地产生危险情况,诸如在技术人员尚在电梯竖井内时就将轿厢移位,或在尚且没有轿厢被驱动到靠近竖井门的预定位置时就打开竖井门。
电梯控制单元或其任何部分可以是可编程的。它们可以具有例如:处理器,其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和/或处理数据;以及存储器,其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可选地,门控制器可以在电梯控制单元内实现,或与电梯控制单元分立地实现。在后一种情况下,两个控制单元与数据通信链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指示电梯执行或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方法。替代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移动数据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指示移动数据通信设备发送请求信号和结束信号中的一个,以触发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梯执行或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方法。
在优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电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指示电梯执行或控制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方法。或者替代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数据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指示数据通信设备发送维护请求,以触发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电梯来执行如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呈应用(App)的形式,并且可以用于指示诸如智能电话机的移动数据通信设备发送请求信号和结束信号中的一个,以触发电梯使得该电梯执行或控制本文提出的方法。
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任何计算机可读语言。在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时,电梯控制单元执行或控制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已经存储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包括上述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便携式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用于易失性或非易失性数据存储的CD、CVD、闪速存储器等。替代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例如云或因特网)的一部分,使得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从其下载。
应该注意,在本文中部分地参照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以及部分地参照被配置为用于实现这种方法的电梯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能的特征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将特征从一个实施例适当地转移到另一个实施例,并且可以对特征进行修改、调整、组合和/或替换等,以便获得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然而,附图和说明都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配置为执行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的电梯。
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按比例绘制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电梯1。以侧视图示出了电梯1。此外,以前视图示出了电梯1的一部分,如虚线框内的局部视图中显示的。
电梯1包括能够沿着电梯竖井4移位的轿厢2。电梯轿厢2由悬挂牵引装置(例如绳索或带)保持和移位。在电梯轿厢的相反端处,悬挂牵引装置联接到配重。悬挂牵引装置由驱动器6驱动。驱动器6由电梯控制单元12控制。
电梯轿厢2包括轿厢门9,轿厢门用于打开和关闭通向电梯轿厢2的入口。轿厢门9可以由轿厢门驱动器29主动地打开和关闭。轿厢门驱动器29由电梯控制单元12控制。
在多个楼层10’、10’、10”’中的每个楼层处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竖井门8。竖井门8可以打开和关闭,以准许或阻止进入电梯竖井4。本文提出的电梯1包括位于每个竖井门8处的主动门驱动器28,该主动门驱动器用于通过横向地使竖井门的门扇移位来主动地打开和关闭相应的竖井门8。每个门驱动器28均由电梯控制单元12控制。注意,出于更简单的构成的原因,术语“门驱动器”28在本文中应该仅指代竖井门8,而不指代轿厢门9(其配备有轿厢门驱动器29)。
此外,在多个楼层1 0中的每个楼层处,在竖井门8附近设置有楼层平台操作面板。例如,这样的楼层平台操作面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钮,该按钮可以由乘客致动以呼叫轿厢2到达他们的楼层10。
在电梯1的正常操作期间,响应于通过致动楼层平台操作面板中的一个而提供的乘客的呼叫,电梯控制单元12控制驱动器6以将轿厢2移位到楼层10中的一个楼层。其中,驱动器被控制为使得轿厢2停止在楼层平台位置处,使得它的轿厢底部与轿厢2将收集和送出乘客的楼层10处的底部基本上处于相同的高度。
为了维护的目的,电梯1的正常操作必须暂时中断。为此目的,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技术人员可以在楼层10中的一个楼层(例如,最高楼层)处接近电梯1。在该楼层10处靠近竖井门8时,技术人员可以发送针对维护的请求。然后,这样的请求被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
当电梯控制单元12已经接收到由技术人员14发送的维护请求时,驱动器6将控制轿厢2移位到这样的位置:使得轿厢2的顶板在必须执行在维护请求中请求的维护工作的楼层10处(例如最高楼层,如图1所示)与竖井门8相邻。对于该维护请求,头部19等同于预定危险区域18。随后,电梯控制单元12控制相应的楼层10”’处的门驱动器28以主动地打开相关联的竖井门8。技术人员14可以通过走到等待中的轿厢2的顶板的顶部上而进入电梯竖井4。在这样的位置处,技术人员14可以检查、修改、修理或替换电梯1的各种部件,诸如轿厢引导靴、电梯控制单元的部件、前支架固定装置、悬挂牵引装置、配重侧及轿厢侧处的载荷测量系统和连接器、配重引导靴、竖井信息、偏转滑轮和/或其他部件。
在已经完成维护之后,技术人员14可以经由打开的竖井门8离开电梯竖井4。然后,技术人员14可以利用他的移动电子设备16发送可以被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的停止维护请求。在接收到停止维护请求后,电梯控制单元12可以控制打开的竖井门8的门驱动器28以关闭该竖井门8。在电梯控制单元12已经关闭竖井门8之后,电梯控制单元12使电梯轿厢在向下方向上移位。作为下一个步骤,此时被认为在竖井4的外部的技术人员14必须将他自己识别为在被定位在最高楼层10”’下方的一个楼层10”处的轿厢内。因此,电梯控制单元12打开相应的竖井门和轿厢门,使得技术人员14可以进入轿厢2并且例如在轿厢操作面板22处识别他自己,所述轿厢操作面板可以包括相机24。在这样的识别之后,电梯控制单元12知道请求维护的技术人员14不再位于竖井内,并且因此不在预定危险区域内(即,在头部19内)并且安全地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轿厢制动器26处实现的载荷测量单元可以用于捕获:维护前状态,即,在输入维护模式之前的维护前载荷测量结果;以及维护后状态,即,在退出维护模式之前的维护后载荷测量结果。在将轿厢移位到下一个较低楼层10”’(参见上面的段落)之前,电梯控制单元12比较这两个载荷测量结果,以推断出它们在预定范围内,例如在彼此的5%以内。只有在推断出这一点的情况下,轿厢2才移动到更低楼层10”——在该更低楼层处,方法如上文所描述地继续进行,即,识别轿厢2内部的技术人员14。
当维护请求是使得请求在最低楼层10(未示出)处进行维护时,驱动器6将基于电梯控制单元12的控制将轿厢2移位到最低楼层10上方的位置,即,使得轿厢底部充分地位于电梯竖井4的凹坑17上方,以允许技术人员14进入这样的凹坑17。对于该维护请求,凹坑17等同于预定危险区域18。随后,电梯控制单元12控制最低楼层10的门驱动器28以主动地打开相关联的竖井门8。然后,技术人员14可以进入凹坑17。在凹坑17中,技术人员可以检查、修改、修理或替换电梯1的各种部件。
一旦已经接收到用于维护的请求(开始维护请求),电梯控制单元12就切换到维护模式。在这样的维护模式中,由乘客例如在其他楼层中的任何楼层处的楼层平台操作面板之一处或在轿厢操作面板处输入的呼叫均被忽略。此外,只要电梯控制单元12处于维护模式,就阻止轿厢2的任何移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技术人员14可以使用诸如智能电话机的移动电子设备1 6来生成和发送形成维护请求的数据。为此目的,特定应用可以被编程并上载到移动电子设备16。电子移动设备16可以发送对维护请求进行加密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可以由合适的传感器接收到,该传感器是电梯控制单元12的一部分或连接到电梯控制单元12。替代地,也可以经由服务器(例如云)建立移动电子设备16和电梯控制单元12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已经完成维护之后,技术人员14可以经由打开的竖井门8离开电梯竖井4。然后,技术人员14可以利用他的移动电子设备16发送可以被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的停止维护请求。在接收到停止维护请求后,电梯控制单元12可以控制打开的竖井门8的门驱动器28以关闭该竖井门8。在电梯控制单元12已经关闭竖井门8之后,电梯控制单元12使电梯轿厢在向上方向上移位。作为下一个步骤,此时被认为在竖井4的外部的技术人员14必须将他自己识别为位于被定位在第一楼层10”处的轿厢内。因此,电梯控制单元12打开相应的竖井门和轿厢门,使得技术人员14可以进入轿厢2并且例如在轿厢操作面板22、24处识别他自己。在这样的识别之后,电梯控制单元12知道请求维护的技术人员14不再位于竖井内,并且因此不在预定危险区域内(即,在凹坑17内)并且安全地切换回到正常操作模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机20可以被实现为在轿厢的底部处,并且可以用于捕获:维护前状态,即,在输入维护模式之前的维护前快照;以及维护后状态,即,在退出维护模式之前的维护后快照。在将轿厢移位到下一个较低楼层10”’(参见上面的段落)之前,电梯控制单元12比较这两个快照,以推断出它们彼此类似至可以否定凹坑中存在人的程度。只有在推断出这一点的情况下,轿厢2才移动到更高楼层10”——在该更高楼层处,方法如上文所描述地继续进行,即,识别轿厢2内部的技术人员14。
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电梯1,电梯1的维护可以实质上得到简化,并且可以变得更安全。在发送开始维护请求后,技术人员14已经请求维护的楼层处的竖井门8可以主动地且自动地打开。此外,轿厢2先前已经被驱动到合适的位置。由于在维护模式期间不允许轿厢2的进一步移位,所以技术人员受伤的风险被最小化。此外,不需要轿厢顶板上或凹坑17中的任何控制单元。通常,也不需要轿厢顶板41上的任何护脚板和/或轿厢地坎上的裙板。因此,可以节省这种设备的成本。
最后,应该注意的是,术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与不同的实施例相关联地描述的元素也可以组合。还应该注意的是,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操作电梯(1)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梯(1)包括:
-轿厢(2)和电梯竖井(4),其中,所述轿厢能够沿着所述电梯竖井(4)移位;
-驱动器(6),所述驱动器用于使所述轿厢(2)移位;
-多个竖井门(8),所述竖井门(8)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在多个楼层(10)中的每个楼层处,所述多个楼层(10)至少包括最低楼层(10’)和最高楼层(10”);
-电梯控制单元(12),其中,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由技术人员(14)发送的开始维护请求,其中,所述开始维护请求优选地是经由移动电子设备(16)发送的;
-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
-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由所述技术人员(1 4)发送的停止维护请求,其中,所述停止维护请求优选地是经由移动电子设备(16)发送的;
-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检查预定危险区域(18)内是否有人,其中,所述预定危险区域(18)优选地是所述电梯竖井(4);
-在所述预定危险区域(18)内无人的情况下,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所述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所述正常操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查无人在预定危险区域(18)内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所述开始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所述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维护模式之前,捕获所述电梯(1)的维护前状态,优选地所述危险区域(18)的维护前状态;和/或
-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所述停止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所述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之前,捕获所述电梯(1)的维护后状态;
-评估如下组中的至少两项之间的差异:所述电梯(1)的维护前状态、所述电梯(1)的维护后状态、用于所述维护前状态的预定值、以及所述维护后状态的预定值;以及
-如果所评估的一个差异和/或多个差异低于预定阈值,优选地在彼此的±5%以内,特别优选地在彼此的±2%以内,则推断出所述预定危险区域(18)内无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捕获所述电梯(1)的所述维护前状态和所述维护后状态包括:
-测量所述轿厢(2)的维护前载荷和/或维护后载荷,并将其存储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捕获所述电梯(1)的所述维护前状态和/或所述维护后状态包括:
-利用相机、TOF相机、热像相机和/或激光雷达系统捕获所述电梯竖井(4)的快照。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验证无人在所述预定危险区域(18)内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技术人员(14)的开始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验证所述技术人员(14)存在于所述轿厢(2)内和/或所述楼层(10)上;和/或
-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所述技术人员(14)的停止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所述维护模式切换回到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之前,验证所述技术人员(14)存在于所述轿厢(2)内和/或楼层(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验证所述技术人员(14)存在于所述轿厢(2)中和/或楼层(10)上是通过借助于如下步骤识别所述技术人员(14)来验证的:
-在所述轿厢(2)中的和/或在所述楼层(10)上的屏幕(20)上显示代码,所述技术人员(14)必须利用移动电子设备(16)扫描所述代码,和/或
-使用所述轿厢中的和/或所述楼层(10)上的另一个相机(24)和/或近场通信设备(24)来识别所述技术人员(1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技术人员(14)的开始维护请求是在特定竖井门(8)处进入所述电梯竖井(4)的请求,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轿厢(2)移位到在所述特定竖井门(8)附近的预定位置。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在所述最低楼层处请求所述维护模式,将所述轿厢(2)的移位限制为仅沿向上方向;和/或
-如果在所述停止维护请求被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之后在所述最高楼层处请求所述维护模式,将所述轿厢(2)的移位限制为仅沿向下方向。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竖井门(8)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全部具有:
相关联的主动门驱动器(28),所述主动门驱动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竖井门(8);和/或
主动门锁(30),所述主动门锁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竖井门,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借助于所述主动门锁(30)和所述主动门驱动器(28)来解锁和/或打开特定竖井门(8),使得所述技术人员(14)能够在输入所述维护模式之后进入所述电梯竖井(4);和/或
-分别借助于所述主动门驱动器(28)和/或所述主动门锁(30)来关闭和/或锁定所述特定竖井门(8),使得所述技术人员(14)在退出所述维护模式之前不再能够进入所述电梯竖井。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接收到由技术人员(14)发送的开始维护请求之后并且在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维护模式之前,确保所述轿厢(2)是空的。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维护模式中,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防止所述驱动器(6)将所述轿厢(2)移位,和/或
其中,在技术人员(14)被准许进入所述竖井(4)之前,接合电梯制动器(28),优选地接合轿厢制动器(28)。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退出所述维护模式之后和/或在输入模式之前,通过执行静态制动测试来启动制动能力的验证。
13.一种电梯(1),包括:
-轿厢(2),所述轿厢能够沿着电梯竖井(4)移位;
-驱动器(6),所述驱动器用于使所述轿厢(2)移位;
-电梯控制单元(12);
-多个竖井门(8),至少一个竖井门(8)被布置在多个楼层(10)中的每个楼层处,优选地,每个竖井门(8)均具有:
相关联的主动门驱动器(28),所述主动门驱动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竖井门(8);和/或
主动门锁(30),所述主动门锁能够被所述电梯控制单元(12)启动/停用,
其中,所述电梯(1)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
其中,电梯控制单元(12)或其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满足SIL3要求。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计算机可读指令,当由根据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1)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指示所述电梯(1)执行或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及
-计算机可读指令,当由数据通信设备(32)中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指示所述数据通信设备(32)发送维护请求,以触发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1)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CN202180075656.8A 2020-11-10 2021-11-09 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Pending CN116419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206759 2020-11-10
EP20206759.1 2020-11-10
PCT/EP2021/081136 WO2022101212A1 (en) 2020-11-10 2021-11-09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for maintenan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903A true CN116419903A (zh) 2023-07-11

Family

ID=7328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5656.8A Pending CN116419903A (zh) 2020-11-10 2021-11-09 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0464A1 (zh)
EP (1) EP4244167A1 (zh)
JP (1) JP2023547709A (zh)
KR (1) KR20230104884A (zh)
CN (1) CN116419903A (zh)
AU (1) AU2021377382A1 (zh)
CA (1) CA3200728A1 (zh)
WO (1) WO2022101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06905A (ja) * 2019-12-17 2023-02-20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検査のためにエレベータ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EP4206105A1 (en) * 2021-12-31 2023-07-05 Inventio Ag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for maintenance
CN114873401B (zh) * 2022-06-20 2023-07-21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升降电梯定位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6043B2 (en) * 2007-12-03 2013-10-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Passive detection of persons in elevator hoistway
JP2012041116A (ja) * 2010-08-17 2012-03-0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点検システム
JP6247888B2 (ja) * 2013-10-08 2017-12-1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点検作業用安全装置
WO2017212105A1 (en) 2016-06-07 2017-12-14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ning the locking of a landing door of an elevator
EP3464148B1 (en) 2016-06-07 2022-02-23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opening the locking of a landing door of an elevator
CN108439115B (zh) * 2018-04-18 2024-03-26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智能安全检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7709A (ja) 2023-11-13
AU2021377382A1 (en) 2023-06-08
US20240010464A1 (en) 2024-01-11
EP4244167A1 (en) 2023-09-20
WO2022101212A1 (en) 2022-05-19
CA3200728A1 (en) 2022-05-19
KR20230104884A (ko)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19903A (zh) 用于操作电梯以进行维护的方法
CA2623514C (en) Lift installation for transporting lift users inside a building
US10822196B2 (e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vators
CN107257771B (zh) 具有适应性门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
JP4980923B2 (ja) 多機能を有する行先入力用乗客インタフェース
EP2163501A1 (en)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KR20220111278A (ko) 검사를 위해 엘리베이터를 작동시키는 방법
EP4206105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for maintenance
WO2023126215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for maintenance
CN108698788B (zh) 电梯访问控制系统
JP6838039B2 (ja) 機械式駐車場設備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3217686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for maintenance
US20210269284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service access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or car
JP665730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点検システム
JP2021080827A (ja) 機械式駐車場設備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5028031A (zh) 移动体的管理系统以及电梯
CN116767992A (zh) 一种物料提升机的安全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7886197A (zh) 移动体控制装置、移动体、移动体控制服务器、楼宇系统、移动体控制方法和程序
EP3187449A1 (en)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safety for an elevat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