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7835A - 连接器外壳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外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7835A
CN116417835A CN202210012051.0A CN202210012051A CN116417835A CN 116417835 A CN116417835 A CN 116417835A CN 202210012051 A CN202210012051 A CN 202210012051A CN 116417835 A CN116417835 A CN 116417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ssembly
connector housing
movable
movable stopper
dow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20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勇峰
刘文宇
赵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20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7835A/zh
Priority to US18/150,2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623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41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7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该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壳体、中间件和散热结构。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中间件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上插口和下插口之间,散热结构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抵靠中间件。该连接器外壳组件还包括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壳体上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靠近散热结构,在第二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远离散热结构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Description

连接器外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叠层连接器组件产品,通常可包括层叠式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以及单独安装的层叠式连接器本体,在特定的应用中,连接器本体采用SMT(Surface Mounted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的方式将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然后再将外壳组件采用按压配合的方式安装到电路板上,两者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在安装到电路板的组装过程中,外壳组件下层端口(又称“下插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与SMT型连接器产生干涉,这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此外,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需要分别在上层端口(又称“上插口”)的上方和下层端口的上方设置散热结构,其中,下层端口上方的散热结构设置在用于将上下层端口彼此分割开的中间件附近。现有产品中,下层端口上方的下层散热结构的布局也对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的设计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其能够解决现有叠层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
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和所述下插口之间;和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抵靠所述中间件;和
可移动止动件,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壳体上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靠近所述散热结构,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远离散热结构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侧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可移动止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抵靠所述散热结构;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三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前侧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向下弯折延伸的止动部,所述止动部延伸进入所述下插口中,用于止动被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上的第一滑轨槽,所述第一滑轨槽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和所述第一部分的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两者的左右方向上的端侧分别被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滑轨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可移动止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滑轨槽的一端;在所述可移动止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滑轨槽的相反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上的第二滑轨槽,所述第二滑轨槽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轨槽的上方;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端侧被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二滑轨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三部分进一步包括两个悬臂,所述两个悬臂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悬臂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相应的悬臂向上突起;所述壳体还包括抵接弹片,所述抵接弹片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滑轨槽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折弯形成,并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下倾斜;其中,所述加强肋和所述抵接弹片被构造成当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弹片抵接在所述加强肋上以防止所述可移动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随意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加强肋从相应的悬臂的至少一部分向上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加强肋从整个相应的悬臂向上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加强肋和所述抵接弹片之间的抵接力小于5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悬臂的前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下弯折延伸以形成抵靠部,所述两个悬臂的所述抵靠部分别靠近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止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整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部分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端侧分别靠近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止动件的横截面呈C字型。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在散热结构附近提供用于插入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的可移动止动,该可移动止动相对于壳体能够移动,其中可移动止动件能够沿着插头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在靠近散热结构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散热结构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不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而在第二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能够有效起到对插头连接器的限位作用,从而解决现有叠层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抵接弹片与形成在可移动止动件的悬臂上的加强肋之间的抵接配合,适当增加了可移动止动件相对于壳体进行滑动的阻力,从而防止可移动止动件相对于壳体的随意滑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使得形成在悬臂上的抵靠部和/或形成在可移动止动件的第二部分靠近壳体的侧壁,可以防止可移动止动件在移动期间由于两个悬臂的移动不一致导致的不期望的偏置和移位。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处;
图3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二位置处;
图4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壳体的一部分被省略以展现内部结构,其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处;
图5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壳体的一部分被省略以展现内部结构,其中插头连接器已插入下插口并且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二位置处;
图6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的中间件、散热结构和可移动止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处;
图7显示图6所示的可移动止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从另一视角显示图7所示的可移动止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和
图9显示图6所示的可移动止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壳体、中间件和散热结构。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中间件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上插口和下插口之间,散热结构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抵靠中间件。该连接器外壳组件还包括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壳体上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靠近散热结构,在第二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远离散热结构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100。该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包括:壳体110、中间件120和散热结构190。壳体110限定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中间件120在上下方向Y上设置在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之间。散热结构190在垂直于上下方向Y的前后方向X抵靠中间件120。该连接器外壳组件100还包括: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壳体110上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X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P1处可移动止动件130靠近散热结构190,在第二位置P2处可移动止动件130远离散热结构190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如图5所示,为了清楚的目的,图5中仅显示被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而省略了被插入下插口110A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插头连接器200插入端口110A、110B和从端口110A、110B拔出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X(其中,在前后方向X上,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方向为前侧方向,插头连接器200的拔出方向为后侧方向),将壳体110的上下插口110A和110B层叠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Y,而将垂直于前述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Y两者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Z。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散热结构”主要是指用于下插口处散热的下层散热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在散热结构附近提供用于插入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的可移动止动,该可移动止动相对于壳体能够移动,其中可移动止动件能够沿着插头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在靠近散热结构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散热结构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不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而在第二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能够有效起到对插头连接器的限位作用,从而解决现有叠层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包括: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的第一部分131;从第一部分131的后侧沿着上下方向Y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134,其中第二部分134在可移动止动件130位于第一位置P1(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抵靠散热结构190;从第二部分134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X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三部分133;以及从第一部分131的前侧沿着上下方向Y向下弯折延伸的止动部132,其中止动部132延伸进入下插口110B中,用于止动被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示例性地,可移动止动件130的横截面可以呈C字型。具体地,如图8所示,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134和第三部分133的垂直于左右方向Z的横截面呈C字型。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分别开设在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上的第一滑轨槽111,第一滑轨槽111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第一部分131的在垂直于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Y两者的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10分别被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一滑轨槽111中。壳体110还包括分别开设在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上的第二滑轨槽112,第二滑轨槽112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位于第一滑轨槽111的上方。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第三部分133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30被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滑轨槽112中。也就是说,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可移动止动件130通过第一部分131相对于第一滑轨槽111可滑移和/或第三部分133相对于第二滑轨槽112可滑移的方式相对于壳体110进行移动,以实现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切换。如此,在插头连接器200插入下插口110B的过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从如图2和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P1切换至如图3和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以实现对插头连接器200的限位作用。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可移动止动件130位于第一位置P1(如图2和图4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部分131被支撑在第一滑轨槽111的一端;在可移动止动件130位于第二位置P2(如图3和图5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部分131被支撑在第一滑轨槽111的相反的另一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第一滑轨槽111的定位和长度决定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移动范围,即决定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
更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第三部分133进一步包括两个悬臂1331,两个悬臂1331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通过将两个悬臂1331对称设计在Z方向上的两侧,能够提高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壳体110进行移动的稳定性,以更有利地实现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切换。当然,在没有图示的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第三部分133也可以是从第二部分134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X完整地向前弯折延伸,即可以是与第二部分134类似的板状结构,而不是仅从第二部分134的上侧在Z方向上的两侧向前弯折延伸的悬臂。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的每个悬臂1331还包括加强肋135,加强肋135在上下方向Y上从相应的悬臂1331向上突起。壳体100还包括抵接弹片123,抵接弹片123从壳体110的第一滑轨槽111处朝向壳体100内部折弯形成,并且在上下方向Y上向下倾斜。其中,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被构造成当可移动止动件130处于第一位置P1时抵接弹片123抵接在加强肋135上以防止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壳体110的随意滑动。在如图1至图8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肋135从相应的悬臂1331的至少一部分向上突起,也就是说,加强肋135在Z方向上没有贯穿整个悬臂1331,如图7和图8所示。而在如图9所示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结构与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加强肋135’,具体地,加强肋135’从整个相应的悬臂1331向上突起,也就是说,加强肋135’在Z方向上贯穿整个悬臂1331。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抵接弹片123可以由在壳体110的侧壁上形成第二滑轨槽112时被裁切的部分弯折而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描述的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配合并不是被设计成用于完全地防止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壳体110的滑动,而是被设计成用于防止在意外等情况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壳体110的不被期望的随意滑动。在设计时,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力可以小于等于一定的预设值,例如5N。因此,当插头连接器200以常规力插入下插口110B时,通常地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力大于5N,此时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力可以克服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力以顺利插入下插口110B中并迫使可移动止动件130从其第一位置P1移动至其第二位置P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设置在壳体110上的抵接弹片与形成在可移动止动件上的加强肋之间的抵接配合,适当增加了可移动止动件相对于壳体进行滑动的阻力,从而防止可移动止动件相对于壳体的随意滑动。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悬臂1331的前端在上下方向Y上向下弯折延伸以形成抵靠部1332,两个悬臂1331的抵靠部1332分别靠近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这样,通过两个悬臂1331的抵靠部1332分别靠近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可以防止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移动期间由于两个悬臂1331的移动不一致导致的不期望的偏置和移位。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的第二部分134整体位于壳体110的内部,第二部分134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40分别靠近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这样,通过第二部分134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40分别靠近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可以进一步防止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移动期间由于两个悬臂1331的移动不一致导致的不期望的偏置和移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包括:
壳体(110),所述壳体(110)限定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
中间件(120),所述中间件(120)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110A)和所述下插口(110B)之间;和
散热结构(190),所述散热结构(190)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Y)的前后方向(X)抵靠所述中间件(120);和
可移动止动件(130),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壳体(110)上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P1)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靠近所述散热结构(190),在所述第二位置(P2)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远离散热结构(190)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起到限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包括:
在所述前后方向(X)上延伸的第一部分(131);
从所述第一部分(131)的后侧沿着所述上下方向(Y)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134),所述第二部分(134)在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抵靠所述散热结构(190);
从所述第二部分(134)的上侧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三部分(133);和
从所述第一部分(131)的前侧沿着所述上下方向(Y)向下弯折延伸的止动部(132),所述止动部(132)延伸进入所述下插口(110B)中,用于止动被插入所述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上的第一滑轨槽(111),所述第一滑轨槽(111)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延伸;和
所述第一部分(131)的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和所述上下方向(Y)两者的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10)分别被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滑轨槽(1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31)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滑轨槽(111)的一端;在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31)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滑轨槽(111)的相反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还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上的第二滑轨槽(112),所述第二滑轨槽(112)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轨槽(111)的上方;和
所述第三部分(133)的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30)被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二滑轨槽(112)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分(133)进一步包括两个悬臂(1331),所述两个悬臂(1331)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每个悬臂(1331)还包括加强肋(135),所述加强肋(135)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从相应的悬臂(1331)向上突起;
所述壳体(100)还包括抵接弹片(123),所述抵接弹片(123)从所述壳体(110)的所述第一滑轨槽(111)处朝向所述壳体(100)内部折弯形成,并且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向下倾斜;
其中,所述加强肋(135)和所述抵接弹片(123)被构造成当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P1)时所述抵接弹片(123)抵接在所述加强肋(135)上以防止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的随意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35)从相应的悬臂(1331)的至少一部分向上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35)从整个相应的悬臂(1331)向上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35)和所述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力小于5N。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每个悬臂(1331)的前端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向下弯折延伸以形成抵靠部(1332),所述两个悬臂(1331)的所述抵靠部(1332)分别靠近所述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的所述第二部分(134)整体位于所述壳体(110)的内部,所述第二部分(134)的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1340)分别靠近所述壳体(110)的左右侧壁(18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的横截面呈C字型。
CN202210012051.0A 2022-01-05 2022-01-05 连接器外壳组件 Pending CN116417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2051.0A CN116417835A (zh) 2022-01-05 2022-01-05 连接器外壳组件
US18/150,233 US20230216234A1 (en) 2022-01-05 2023-01-05 Connector Cage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2051.0A CN116417835A (zh) 2022-01-05 2022-01-05 连接器外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7835A true CN116417835A (zh) 2023-07-11

Family

ID=8699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2051.0A Pending CN116417835A (zh) 2022-01-05 2022-01-05 连接器外壳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6234A1 (zh)
CN (1) CN1164178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9530A (zh) * 2023-08-21 2023-11-1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自定位功能的插拔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9530A (zh) * 2023-08-21 2023-11-1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自定位功能的插拔机构
CN117039530B (zh) * 2023-08-21 2024-03-1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自定位功能的插拔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16234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4748B (zh) 浮动连接器装置
JP5590991B2 (ja) コネクタ
US6644992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4963702B2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US7618271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TWI595707B (zh) 連接器
EP3413398B1 (en) Multi-contact connector
US10498082B2 (en) Terminal structure that supports movement between two housings
EP3687004A1 (en) Conne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JP7154782B2 (ja) 可動コネクタ
US10320116B2 (en) Terminal unit
KR20140043505A (ko) 커넥터
JP7107708B2 (ja) コネクタ
CN116417835A (zh) 连接器外壳组件
JP6686140B2 (ja) コネクタ
JP4241352B2 (ja) コネクタ
JP200436309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274570B2 (ja) コネクタ
JP5440679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899756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JP2012054206A (ja) コネクタ
JP7427456B2 (ja) 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3659198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CN115693282A (zh) 连接器外壳组件
JP7320183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