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5647B -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5647B
CN116405647B CN202310325511.XA CN202310325511A CN116405647B CN 116405647 B CN116405647 B CN 116405647B CN 202310325511 A CN202310325511 A CN 202310325511A CN 116405647 B CN116405647 B CN 116405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oint
grid
slope
central control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5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5647A (zh
Inventor
李治邦
方力
邵寅亮
孙冰晶
徐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sh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is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ish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is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55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5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在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初始设置斜率控制点,和位于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响应于移动疏密控制点,根据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控制对应方向上的网格密度分布,或响应于移动斜率控制点,根据斜率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控制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的斜率;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本公开通过控制点来操控网格面片进行不同形态的变形,令投影画面能够投影在非平面的投影面上,且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些对单个投影仪或多个投影仪拼接的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的方法,一些方法只能应用于投影面为平面的场景,对于投影面为曲面的情况无法处理,其余方法虽然可以处理投影面为曲面的场景,但是往往需要摄像机等其他设备的辅助,操作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将投影画面校正为与投影面适配的曲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
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
在所述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斜率控制点,和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
响应于移动所述疏密控制点,根据所述疏密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网格密度分布与所述相对位置比例匹配;或,
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变形为以所述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所述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可选地,所述中心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固定时,所述斜率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固定时,所述疏密控制点限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控制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跟随所述斜率控制点同步移动,且所述疏密控制点保持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不变。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移动所述中心控制点,控制所述疏密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跟随所述中心控制点同步移动,且所述疏密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保持与所述中心控制点的相对位置不变,并,
将所述中心控制点作为所述网格面片的顶点约束,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网格面片内部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并在新增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设置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
可选地,在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初始设置的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以及新增的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确定对应的控制区域;
所述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包括:
对所述控制区域内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装置,包括:
网格化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斜率控制点,和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
疏密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疏密控制点,根据所述疏密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网格密度分布与所述相对位置比例匹配;
斜率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变形为以所述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画面校正模块,用于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所述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可选地,所述中心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固定时,所述斜率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固定时,所述疏密控制点限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移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先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基于网格面片上的网格点可以设置中心控制点、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疏密控制点和/或斜率控制点,来操控网格面片进行不同形态的变形,进而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在完成校正后,投影画面能够投影在非平面的投影面上。本技术方案对于画面有着十分灵活的调节方式,操作十分简单,也无需摄像机等设备的辅助。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网格面片的一种示意图;
图3示出了在中心控制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置辅助控制点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在网格面片的四个顶点上设置控制点的示意图;
图5至图8示出了移动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得到的网格面片的几种变形示意图;
图9示出了移动中心控制点,得到的网格面片的变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在网格面片边界上新增控制点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未在网格面片内部新增控制点的情况下,移动顶点上的中心控制点,得到的网格面片的变形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在网格面片内部新增控制点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在网格面片内部新增控制点的情况下,移动顶点上的中心控制点,得到的网格面片的变形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装置的框图;
图15示出了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对单个投影仪的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还能用于对多投影拼接的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多投影拼接是指将多个投影仪的投影画面拼接成一个更大的投影画面,不仅可以提升输出画面的分辨率,使得观看体验更加细腻,而且可以增加画面的亮度,提高整个画面的可视性。针对多投影拼接场景,在进行几何校正时,可以分别对每一投影仪的投影画面进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校正过程,为描述的方便,在后文的举例中以一个投影仪为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对于多个投影仪的情况,可以参照实施。
图1示出了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
示例性地,以一个投影仪为例,对该投影仪的投影画面进行32*32大小的网格化,生成如图2所示的网格面片,该网格面片中共包括32*32个网格,每个网格具有四个网格点。
可以理解,在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后,可以在网格面片的网格点上设置控制点,并通过移动控制点来控制网格面片变形,例如在投影面为曲面的情况下,可以将网格面片变形为与投影面相匹配的曲面。本公开中,控制点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中心控制点,一种是辅助控制点,辅助控制点包括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分别用于控制网格面片进行不同形态的变形。
步骤S102,在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该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该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斜率控制点,和位于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
其中,中心控制点、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均设置在网格面片的网格点上。
在此步骤中,先在网格面片的一个或多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再针对每一中心控制点,在该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这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一个斜率控制点和一个疏密控制点,其中,疏密控制点位于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具体地,可位于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之间。其中,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表示中心控制点所在的两个网格线。
例如,可以在该中心控制点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设置一个斜率控制点和一个疏密控制点,和/或,在该中心控制点所在的垂直网格线上设置一个斜率控制点和一个疏密控制点。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网格面片的上下左右四个顶点上各设置一个中心控制点,并针对每一中心控制点,在该中心控制点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设置一个斜率控制点和一个疏密控制点,以及在该中心控制点所在的垂直网格线上同样设置一个斜率控制点和一个疏密控制点。
图3示出了假设在一个中心控制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置辅助控制点的示意图。请参见图3,在中心控制点的四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疏密控制点和一个斜率控制点,其中Center表示中心控制点,R1表示右侧疏密控制点,R2表示右侧斜率控制点,L1表示左侧疏密控制点,L2表示左侧斜率控制点,U1表示上侧疏密控制点,U2表示上侧斜率控制点,D1表示下侧疏密控制点,D2表示下侧斜率控制点。
请参见图4,基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在网格面片的左上角顶点上设置一个中心控制点Center,并在中心控制点Center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设置一个右侧疏密控制点R1和一个右侧斜率控制点R2,在垂直网格线上设置一个下侧疏密控制点D1和一个下侧斜率控制点D2;并且,在网格面片的右上角顶点上设置一个中心控制点Center,并在中心控制点Center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设置一个左侧疏密控制点L1和一个左侧斜率控制点L2,在垂直网格线上设置一个下侧疏密控制点D1和一个下侧斜率控制点D2;并且,在网格面片的左下角顶点上设置一个中心控制点Center,并在中心控制点Center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设置一个右侧疏密控制点R1和一个右侧斜率控制点R2,在垂直网格线上设置一个上侧疏密控制点U1和一个上侧斜率控制点U2;并且,在网格面片的右下角顶点上设置一个中心控制点Center,并在中心控制点Center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设置一个左侧疏密控制点L1和一个左侧斜率控制点L2,在垂直网格线上设置一个上侧疏密控制点U1和一个上侧斜率控制点U2。为便于观察各个控制点,图中仅示出网格面片的边界,未示出详细网格。
可以理解,在此步骤中先初始设置一些控制点以供用户进行控制,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或者期望达到的投影效果在网格面片的网格点上自由新增控制点。
S103,响应于移动疏密控制点,根据该疏密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该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网格密度分布与该相对位置比例匹配。
S104,响应于移动斜率控制点,根据该斜率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该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变形为以该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公开中的控制点,其中:
中心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中心控制点固定时,斜率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中心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均固定时,位于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之间的疏密控制点,限制在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移动,例如,疏密控制点只能在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移动斜率控制点,控制位于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跟随斜率控制点同步移动,且疏密控制点保持与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不变。
根据上述两个步骤,用户可以在初始设置的控制点中,移动疏密控制点和/或斜率控制点,来操控网格面片进行不同形态的变形,图5至图8示出了本公开中移动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得到的网格面片的几种变形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移动疏密控制点来改变该疏密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例如向右水平移动疏密控制点,此时,响应于移动疏密控制点,根据该疏密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从图5可见,在变形过程中,对水平方向上左侧的网格进行拉伸变形,对右侧的网格进行压缩变形,从而网格向右侧集中,而且,越向右移动疏密控制点,则左侧的网格拉伸得越厉害,右侧的网格也压缩得越厉害。
又例如向左水平移动疏密控制点,同样地,根据该疏密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从图6可见,在变形过程中,对水平方向上左侧的网格进行压缩变形,对右侧的网格进行拉伸变形,从而网格向左侧集中,而且,越向左移动疏密控制点,则左侧的网格压缩得越厉害,右侧的网格也拉伸得越厉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移动斜率控制点来改变该斜率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例如向上或向下移动斜率控制点,此时,响应于移动斜率控制点,根据该斜率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从图7至图8可见,在变形过程中,该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水平网格线(也即网格面片原本的上边界)变形为曲线,中心控制点与斜率控制点间的连线即为曲线的切线。
因此,基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投影面为曲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调节斜率控制点去改变网格面片的形状,以与投影面匹配。
S105,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在上述步骤中,根据对网格所进行的几何变形,可以计算每个网格在变形后的位置坐标,因此根据每个网格对应的位置坐标,可以对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先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基于网格面片上的网格点可以设置中心控制点、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疏密控制点和/或斜率控制点,来操控网格面片进行不同形态的变形,进而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在完成校正后,投影画面能够投影在非平面的投影面上。本技术方案对于画面有着十分灵活的调节方式,操作十分简单,也无需摄像机等设备的辅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除了移动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以外,还可以移动中心控制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移动顶点上的中心控制点,控制该中心控制点对应的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跟随该中心控制点同步移动,且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均保持与该中心控制点的相对位置不变,并,将该中心控制点作为网格面片的顶点约束,根据斜率控制点与该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图9示出了本公开中移动中心控制点,得到的网格面片的变形示意图。请参见图9,对于网格面片的左上角顶点处的中心控制点,稍微向右下角移动该中心控制点,此时,将会同步移动其所在的水平网格线上的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以及同步移动其所在的垂直网格线上的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且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均保持与中心控制点的相对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中心控制点作为网格面片的顶点约束,根据斜率控制点与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图中可以看出,网格面片的上边界和左边界已变形为以对应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进一步地,用户在网格面片上新增控制点时,可以在网格面片边界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或者在网格面片内部新增中心控制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网格面片边界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并在新增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示例性地,请参见图10,在网格面片上边界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Center,并在中心控制点Center的左右下三个方向上分别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即在中心控制点周围创建辅助控制点时,可以在指向画面的方向上创建辅助控制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网格面片内部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并在新增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例如,在新增的中心控制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需要说明的是,在网格面片内部新增控制点之后,用户可以对新增的中心控制点、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进行移动,以操控网格面片的变形,此外,新增的中心控制点还能作为其他控制点的控制约束。
例如,在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初始设置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以及新增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确定对应的控制区域。从而,前述步骤S103和S104中对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包括:对控制区域内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这样,能够更加精细地对网格面片的局部进行调节。
下面结合图11至13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1,在网格面片的上下左右四个顶点上分别设置有控制点A~D,应理解,图中仅示出了中心控制点,疏密控制点和斜率控制点未在图中示出。保持控制点BCD不变,移动控制点A至A’位置,此时,网格面片上的每个网格都会受到影响而变形,进而基于此进行校正后,投影画面中的每个像素位置都会受影响被改变,并且距离A点越近,受影响程度越大,距离A点越远,受影响程度越小。
假设某个情景下只需要改变某个局部的画面,而保持其他部分不变时,可以通过添加控制点来固定画面。具体请参见图12和图13,假如画面内容block_2、block_3和block_4都不需要移动,只有block_1需要移动调整,此时如果直接移动控制点A,则block_1~block_4都会被改变,无法实现预期变形。为解决这种情况,可以添加控制点M,此时再移动控制点A,只有block_1中画面会被改变,其余内容保持不变。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装置,请参照图14,该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装置200包括:
网格化处理模块201,用于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
第一设置模块202,用于在所述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斜率控制点,和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
疏密控制模块203,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疏密控制点,根据所述疏密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网格密度分布与所述相对位置比例匹配;
斜率控制模块204,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变形为以所述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画面校正模块205,用于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所述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可选地,所述中心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固定时,所述斜率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固定时,所述疏密控制点限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移动。
可选地,斜率控制模块204还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控制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跟随所述斜率控制点同步移动,且所述疏密控制点保持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不变。
可选地,该装置200还包括中心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中心控制点,控制所述疏密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跟随所述中心控制点同步移动,且所述疏密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保持与所述中心控制点的相对位置不变,并,将所述中心控制点作为所述网格面片的顶点约束,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
可选地,该装置200还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网格面片内部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并在新增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设置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
可选地,该装置200还包括控制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之前,根据初始设置的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以及新增的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确定对应的控制区域。疏密控制模块和斜率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对控制区域内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15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该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303,输入/输出(I/O)接口304,以及通信组件305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该电子设备300能够确定待投影视频素材,并将待投影视频素材切分成N个投影画面,并传输给对应的N个投影仪,每个投影仪可以将各自对应的投影画面投影到投影面上。在投影面为曲面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打开几何校正功能,于是该电子设备300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具体校正过程可以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
其中,处理器3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3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3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3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3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302或通过通信组件3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304为处理器3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305用于该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3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3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300的处理器3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
在所述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上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和/或,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二网格线上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斜率控制点,和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
响应于移动所述疏密控制点,根据所述疏密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网格密度分布与所述相对位置比例匹配;或,
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变形为以所述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所述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其中,所述中心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固定时,所述斜率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固定时,所述疏密控制点限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控制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跟随所述斜率控制点同步移动,且所述疏密控制点保持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移动所述中心控制点,控制所述疏密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跟随所述中心控制点同步移动,且所述疏密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保持与所述中心控制点的相对位置不变,并,
将所述中心控制点作为所述网格面片的顶点约束,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网格面片内部的网格点上新增中心控制点,并在新增的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或第二网格线上分别设置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初始设置的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以及新增的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和第二网格线,确定对应的控制区域;
所述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包括:
对所述控制区域内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
6.一种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格化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几何校正指令,对投影画面进行网格化,生成网格面片;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网格面片的至少一个顶点上初始设置中心控制点,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一网格线上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和/或,在所述中心控制点所在的第二网格线上初始设置两个辅助控制点,所述两个辅助控制点包括斜率控制点,和位于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的疏密控制点;
疏密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疏密控制点,根据所述疏密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比例,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疏密控制点的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网格密度分布与所述相对位置比例匹配;
斜率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所述斜率控制点,根据所述斜率控制点与所述中心控制点间的连线,对所述网格面片中的网格进行几何变形,使得所述斜率控制点所控制的网格线变形为以所述连线为切线的曲线;
画面校正模块,用于根据变形后的网格面片,对所述投影画面进行几何校正;
其中,所述中心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固定时,所述斜率控制点能被任意移动;
当所述中心控制点和所述斜率控制点均固定时,所述疏密控制点限制在所述中心控制点与所述斜率控制点的连线上移动。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325511.XA 2023-03-29 2023-03-29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405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511.XA CN116405647B (zh) 2023-03-29 2023-03-29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511.XA CN116405647B (zh) 2023-03-29 2023-03-29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647A CN116405647A (zh) 2023-07-07
CN116405647B true CN116405647B (zh) 2024-02-06

Family

ID=8700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5511.XA Active CN116405647B (zh) 2023-03-29 2023-03-29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564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92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深圳市创凯电子有限公司 投影方法及装置
CN110475110A (zh) * 2019-09-25 2019-11-19 上海迪东实业有限公司 投影图像几何校正方法、投影图像几何校正设备及投影仪
CN114567763A (zh) * 2022-02-22 2022-05-31 湖南泊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任意加点的双线性几何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4979592A (zh) * 2022-03-30 2022-08-30 中旭信达(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图像曲面几何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54868A (ko) * 2011-11-17 2013-05-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회귀 베지어 패치 분할에 기반하는 기하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92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深圳市创凯电子有限公司 投影方法及装置
CN110475110A (zh) * 2019-09-25 2019-11-19 上海迪东实业有限公司 投影图像几何校正方法、投影图像几何校正设备及投影仪
CN114567763A (zh) * 2022-02-22 2022-05-31 湖南泊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任意加点的双线性几何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4979592A (zh) * 2022-03-30 2022-08-30 中旭信达(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图像曲面几何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647A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27629A1 (en) Image projection method and projector
CN101872108A (zh) 投影仪及其显示画面的调整方法、移动终端
US10416540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5681772A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80735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anced lens geometry fitting for imaging devices
JP2018163234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399158A (zh) 投影图像校准方法、装置及投影设备
US942468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104653B2 (en) System for correcting approximate expressions used in geometrical correction of projected images
JP2016014713A (ja) 画像投影装置、画像投影方法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845386B2 (ja) 補助線を利用した幾何学補正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における画面外エリアの補正方法
US9167218B2 (en) Projector,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4286068B (zh) 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CN116405647B (zh) 投影画面的几何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5939437A (zh) 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125411A (zh) 投影设备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CN109325902B (zh) 全景图像融合的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01286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2010146328A (ja) プロジェクタ、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4339179B (zh) 投影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投影设备
JP7318669B2 (ja) 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15421639A (zh) 一种全景图的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760451A (zh) 投影图像校正提示方法、装置、投影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9033339A (ja) 情報処理装置、投影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62051A1 (ja) 投射型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