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42C - 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42C
CN1164042C CNB988067412A CN98806741A CN1164042C CN 1164042 C CN1164042 C CN 1164042C CN B988067412 A CNB988067412 A CN B988067412A CN 98806741 A CN98806741 A CN 98806741A CN 1164042 C CN1164042 C CN 11640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demodulator
frequency
de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67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1995A (zh
Inventor
保罗・G・克努森
保罗·G·克努森
拉马斯韦米
库马·拉马斯韦米
L・麦克尼利
戴维·L·麦克尼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olor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61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1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04B1/126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having multiple inputs, e.g. auxiliary antenna for receiving interfering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包括:第一解调器,对具有第一极化的第一通道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一解调通道信号;和第二解调器,对具有与第一极化反向的第二极化的第二通道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二解调通道信号。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通过对从第二通道的解码码元数据而派生的码元数据再编码消除第一解调通道信号中的干扰,以产生接收信号。对每个广播通道进行编码,以包括顺序码元,且所述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包括:解码器,产生表示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信号;编码器,产生表示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理想信号;和自适应组合器,估计第一通道中表示第二通道的理想信号的干扰分量,并从所述第一通道中消除所述干扰分量。

Description

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 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除由反向极化的频率相邻或重叠通道引起的极化发送通道中的干扰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卫星发送系统中,对卫星上的多个转发器进行调谐,以发送相应的多个位于各频带内的各个载频。为了使各转发器之间的干扰最小,每个转发器以极化的天线发送。在一个卫星系统中,例如在直接卫星系统(DSS)中,各转发器以与所有其他转发器的频率彼此不同的频率发送各载波。每个转发器通过圆极化的天线发送。发送相邻频率的载波的转发器是反向极化的。例如,如果一个转发器以一载频发送,并通过右旋圆极化(RHCP)天线发送,则以下一个相邻载频发送的转发器是左旋圆极化的(LHRP)。在另一卫星系统中,两个转发器在单个频率上发送。一个转发器以RHCP天线发送,而另一个转发器以LHCP天线发送。
在理想配置中,通过采用专业级的接收天线,可达到30dB的反向极化抑制比。在采用用户级接收天线的配置中,反向极化抑制比降低到20dB。另外,其构成为单独地接收各反向极化信号的各天线针对单个频率(一般在该频带中部)进行优化,因此,在一频率范围内,其操作要逊色一些。另外,大气状况也可能改变信号的极化,并进一步恶化系统性能。
当前的各卫星系统使用调制和编码技术,并调整吞吐量,其方式为在发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下其运行能够被接受,如上所述。例如,DSS系统以熟知的方式使用正交移相键控(QPSK),用于以预定的码元率采用编码数据对同相和正交载波分量进行调制。但是,始终是希望增大通信系统中的吞吐量。所增加的吞吐量能够被用来增大可通过卫星发送的通道数目,和/或在现有的通道中发送额外的信息,以提供附加特性,如更高清晰度的图像。另外还希望在用户发送系统如DSS系统中,增大带有新特性的新接收机的吞吐量,同时还保持与现有用户接收机的后向兼容性。
为了增大吞吐量,必须提高对频率相邻或重叠的、反向极化的、超过20dB电平的各信号的抑制。但是,不可能通过增大转发器的功率输出或通过改善卫星发射天线的性能来实现这一点,因为这种做法将提高用户的天线成本而不能被接受,同样,也不能通过提高卫星转发器的功率输出来做到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该系统包括:第一解调器,用于对具有第一极化的第一通道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一解调通道信号;和第二解调器,用于对具有第二极化的第二通道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二解调通道信号,其中该第二极化相对于第一极化是反向极化的。与第一和第二解调器连接的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用于通过对从所述第二通道的解码码元数据而派生的码元数据再编码,消除第一解调通道信号中从第二通道中派生的干扰,以产生接收信号。其中,对每个广播通道进行编码,以包括顺序码元,并且所述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包括:解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解调器,用于产生表示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信号;编码器,连接到所述解码器,用于产生表示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理想信号;和自适应组合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调器和所述编码器,用于估计第一通道中表示第二通道的理想信号的干扰分量,并从所述第一通道中消除所述干扰分量。
通过采用电子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来消除来自频率相邻或重叠、反向极化的广播通道的干扰,可充分提高这些通道的抑制量,从而可提高所需通道的吞吐量。例如,可使用发送载波的分层正交幅度调制(QAM)来提高通道的比特率,而同时还保持后向兼容性。具体地讲,除了QPSK调制之外,还可使用分层16QAM或64QAM来使每个发送码元中所传送的数据比特数增至2倍或3倍。当前的QPSK接收机可接收在这种通道中发送的第一层QPSK信号,而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系统来充分降低来自频率相邻的通道的反向极化干扰,则采用分层QAM接收机的较新的接收机可接收完整的QAM信号。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发送系统的框图;
图2和3是表示两个不同的发送系统的频谱分布的频谱图;
图4和5是示于图1的接收系统各部分的更详细框图;
图6是可用于图1所示发送系统中的自适应组合器的框图;及
图7是可用于图6所示自适应组合器中的自适应FIR滤波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发送系统的框图。图1中,输入端5与一组要发送的通道信号的源(未示出)相连接。例如,各通道信号源均可产生电视信号,该电视信号除了其他分量外还包括视频和音频分量。输入端5与发射机10的输入端相连接。发射机10以已知的方式操作,以便对每个通道信号进行压缩和编码,将它们调制在RF载波信号上,然后通过发射机天线12将调制过的载波发送到卫星20。卫星20接收这些通道信号,并将它们重发到各单独的转发器。这些转发器被调谐到不同的频率,并且连接到卫星20中的各个极化天线。
图2和3是表示两个不同发送系统的频谱分布的频谱图。在图2和3中,各载频由沿着频率轴的各箭头表示,而携带通道信号信息的边带则表示为围绕载频的各梯形。上方的频率轴表示由RHCP天线发送的通道信号,而下方的频率轴表示由LHCP天线发送的通道信号。
在表示DSS频谱的图2中,第一转发器发送第一通道,被调谐到第一频率Xp1,并且连接到RHCP天线。第二转发器发送第二通道,被调谐到与第一频率Xp1相邻的第二频率Xp2,并且连接到LHCP天线。第三转发器发送第三通道,被调谐到与第二频率Xp2相邻的第三频率Xp3,并且连接到RHCP天线,等等。如图所示,频率相邻的载波的边带可能有一些重叠,但这些载波的频率不重叠。频率相邻的各载波由反向极化的各天线发送。
图3中,第一转发器发送第一通道,并被调谐到第一频率Xp1,第二转发器发送第二通道,并被调谐到与第一频率Xp1相同的第二频率Xp2。第一转发器连接到RHCP天线,而第二转发器连接到LHCP天线。第三转发器发送第三通道,并被调谐到第三频率Xp3,第四转发器发送第四通道,并被调谐到与第三频率Xp3相同的第四频率Xp4,等等。该系统包括并置的、但以反向极化的天线来发送的载波。
卫星20经接收天线32向接收系统15发送示于图2或3之一的频谱。接收天线32包括RHCP和LHCP天线两个部分,并连接到接收机30。接收机3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解调器42,其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解调器44。第一解调器42的输出端连接到干扰消除电路50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解调器44的输出端连接到干扰消除电路50的第二输入端。
干扰消除电路50的输出端连接到通道解调器60的输入端。通道解调器60的输出端送出所接收到的通道信号,并连接到应用电路(未示出)。应用电路例如可包括这样的电路,该电路从接收到的通道信号中提取电视信号,在显示装置上产生表示电视信号视频分量的图像,并且在扬声器上以声音方式表现电视信号的音频分量。
在操作时,发射机10通过卫星20的链路向多个接收机15中的一个发送多个广播通道。当前的DSS发送系统使用各QPSK调制技术,该QPSK调制技术采用用户级接收天线32令人满意地运行。但是,为了令人满意地接收携带更多信息的更高阶的QAM调制信号,必须抑制来自频率相邻通道的干扰,如上所述。在用户控制下,接收机30选择传播所需通道的载波。提取所选载波,并进而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在DSS系统中,对该载波进行处理,以提取在该载波传播的通道上发送的电视节目,并在电视接收机上显示该节目。
根据本发明,来自相邻通道的干扰在接收机15处得到电抑制。首先参照图3所示以反向极化天线发射的并置载波的频谱,第一解调器42被调谐到承载(传播)所选通道(如Xp3)的频率和天线极化,同时,第二解调器44被调谐到同样的频率上,但从反向极化的天线接收其信号,如Xp4。
来自第一解调器42的所选解调通道Xp3和来自第二解调器44的反向极化的解调通道Xp4在干扰消除电路50中进行处理。干扰消除电路50从反向极化解调通道Xp4中取出所选解调通道Xp3中的干扰分量,并以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方式抑制该所选解调通道中的干扰分量。
下面参照示于图2中的DSS频谱,其中各相邻载波的频率不重叠,必须从两个频率相邻信号中取出所选解调通道中的干扰分量。亦即,第一解调器42被调谐到承载所选通道(如Xp3)的频率和相应天线极化。第二解调器44被调谐到承载第一相邻通道(如Xp2)的两个相邻频率中的一个和其相应的天线极化。但是,在这种配置下,以虚线示于图1的第三解调器46以与第二解调器44相同的方式连接在接收机30和干扰消除电路50之间。第三解调器46被调谐到承载第二相邻通道(如Xp4)的两个相邻频率中的另一个和其相应的天线极化。
来自第一解调器42的所选解调通道和来自第二解调器44和第三解调器46的两个频率相邻反向极化解调通道在干扰消除电路50中进行处理。干扰消除电路50从两个反向极化解调通道中取出所选解调通道中的干扰分量,并以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方式抑制该所选解调通道中的干扰分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为了充分抑制反向极化通道干扰,有可能需要在干扰消除电路50中处理另外的相邻通道,因此可能要使用更高阶的QAM调制技术。继续上述参照图2的示例,可将连接在接收机30和干扰消除电路50之间的各另外的解调器调谐到频率接着相邻的各通道上,如Xp1和Xp5。干扰消除电路50处理所选通道Xp3和所有相邻通道Xp1、Xp2、Xp4和Xp5,以取出干扰分量,并且抑制所选通道Xp3中的干扰分量。在图3的示例中,干扰消除电路50处理所选通道Xp3以及并置但反向极化的通道Xp4,以取出干扰分量,并抑制所选通道Xp3中的干扰分量。
在每一种配置中,由干扰消除电路50产生的信号是消除了反向极化干扰的所选通道。该信号然后由通道解调器60进行解调,以产生通道信号。该通道信号然后由应用电路(未示出)以上述方式进一步进行处理。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将通道解调器60设置在解调器42中,而不是如图1所示在单独的元件内。另一方面,可将解调器42设置在通道解调器60内而不是作为单独的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机30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干扰消除电路50。
图4和5是图1所示接收系统各部分的更详细框图。图4表示的是本发明DSS系统(图2)的进一步细节。图4中,与图1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用相同标号表示,并且将不对它们进行详细描述。图4中,接收天线32包括RHCP和LHCP部,并且被构造成接收由(图1的)卫星20发送的多个通道。接收天线32连接到第一调谐器34、第二调谐器35和第三调谐器36的各输入端,这三个调谐器均在(图1的)接收机30内。第二调谐器35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解调器44的输入端;而第三调谐器3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解调器46的输入端。
第一调谐器34的输出端连接到延迟器570的输入端。延迟器570的输出端连接到自适应组合器552的第一输入端。第一解调器4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解码器542的输入端。第一解码器54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编码器546的输入端。第一编码器54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混频器548的第一输入端。第一数控振荡器(NCO)55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到自适应组合器552的第二输入端。
第二解调器4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解码器562的输入端。第二解码器56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编码器566的输入端。第二编码器56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混频器568的第一输入端。第二NCO 57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混频器568的第二输入端。第二混频器568的输出端连接到自适应组合器552的第三输入端。自适应组合器552的输出端连接到分层QAM解调器/解码器60的输入端。分层QAM解调器/解码器60的输出端产生解码的通道数据,并且连接到上述应用电路(未示出)。
在已知的分层QAM编码中,第一编码层由QPSK码表示,此时,具有接收到的信号的象限(即,4个可能的象限之一)提供所发送码元的开始的两个比特,这对应于标准DSS接收机中所进行的编码。然后,对表示接收到的开始的两个比特的理想QPSK信号进行再造,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以产生差分信号,该差分信号表示信号强度降低6dB的第二编码层信号。对第二层编码信号重复相同的处理,即,检测其中具有也由QPSK编码表示的第二层编码信号的象限,以确定码元中另外的两个比特,并减去表示这两个比特的再造的理想信号,以产生表示信号强度降低12dB的第三层编码信号的信号等,直至分层QAM信号的所有层被解码。
在操作时,调谐器34产生所选通道信号,而调谐器35和36提供频率相邻、反向极化的通道信号。解码器542和562可以是已知的维特比(Viterbi)解码器,并且以已知的方式提供第一层QAM解码功能。因为用户级天线所提供的20dB的信噪比(如上所述)足以精确地对当前QPSK信号进行解码,因此,由解码器542和562提供的第一层解码将相对精确。实际上,解码器542和562可使用硬判定,而不采用Viterbi解码器。编码器546和566分别再现表示来自解码器542和562的解码信号的理想QPSK信号。混频器548和NCO 550以及混频器568和NCO 570用于将相邻通道信号再调制到Xp3处所选信号的频率。
在自适应组合器552中对分别来自混频器548和568的频率相邻通道中的再调制理想QPSK信号以及来自调谐器34的延迟调制的所需通道进行处理。延迟电路570用于补偿分别经解码器542和562、编码器546和566以及混频器548和568的处理延迟,并将三个信号提供给及时校准的自适应组合器。自适应组合器552分析分别来自混频器548和568的信号,并以如后所述的方式估计来自延迟器570的所需通道中出现的这些通道中的每一个的干扰分量。将这些干扰分量从所需通道信号中减去,以在自适应组合器552的输出端产生其中已抑制了反向极化干扰的所需通道信号。通过抑制反向极化干扰,所需通道信号的信噪比充分提高,从而可在分层QAM解调器/解码器60中对分层QAM调制成功地进行解调和解码。
图5表示的是本发明并置载波系统(图3)的进一步细节。图5中,接收天线32连接到第一调谐器33和第二调谐器34的各输入端。第一调谐器33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解调器42的输入端。第一解调器4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解码器502和第一延迟电路504的各输入端。第一解码器50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编码器506的输入端。第一编码器50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延迟电路50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的第二输入端。
第二调谐器3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解调器44的输入端。第二解调器4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解码器522和第二延迟电路524的各输入端。第二解码器52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编码器526的输入端。第二编码器52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10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延迟电路524的输出端连接到自适应组合器510的第二输入端。第一编码器506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10的第三输入端,而第二编码器526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的第三输入端。
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解码器512和第三延迟电路514的各输入端。第三解码器51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编码器516的输入端。第三编码器51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18的第一输入端。第三延迟电路514的输出端连接到多路复用器(MUX)520的第一输入端。多路复用器52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18的第二输入端。
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1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四解码器532和第四延迟电路534的各输入端。第四解码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四编码器536的输入端。第四编码器53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18的第三输入端。第四延迟电路534的输出端连接到多路复用器520的第二输入端。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18的输出端连接到分层QAM解调器/解码器60的输入端。分层QAM解调器/解码器60的输出端产生解码的通道数据,并且连接到上述应用电路(未示出)。
在操作时,图5的系统对所需通道信号执行一种二层(级)分层QAM解码。调谐器33和34被调谐到相同频率,但分别连接到天线32的RHCP和LHCP部。解调器42对从调谐器3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而解调器44对从调谐器34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器502对来自解调器42的信号进行QPSK解码。如图4所示,由于信号的信噪比足够,因此,既可以使用Viterbi解码器也可以使用硬判定解码器。解码器502产生2比特信号,该信号表示由调谐器33接收到的分层QAM信号的外层解码。该信号与对分层QAM信号进行的其他层级的解码结果进行组合,并且表示接收到的码元的该组合被提供给应用电路(未示出)。然后,编码器506产生表示从接收信号解码的2比特的理想QPSK信号。该理想QPSK信号被提供给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从解调器42接收到的信号也经延迟电路504提供给第一自适应组合器,这将产生适当的延迟,用于对解码器502和编码器506的处理进行补偿。
与此同时,解码器522对来自解调器44的其他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码,再次产生表示对调谐器34接收到的分层QAM信号的外层解码结果的2比特信号。该信号与对由调谐器34接收到的该分层QAM信号进行的其他层级的解码结果进行组合,并且表示接收到的码元的该组合被提供给应用电路。编码器526产生表示这2个比特的理想QPSK信号。该信号也被提供给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
为了完成外层分层QAM解码,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以已知的方式从由延迟电路504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来自编码器506的理想QPSK信号,产生包含分层QAM编码的第二层的信号。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也分析来自编码器526的并置、反向极化的通道的理想QPSK信号,并估计出现在从延迟电路504接收到的信号中的信号的干扰分量。然后,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从由延迟电路504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该干扰分量,以产生一信号,其中已抑制了来自其他接收信号的反向极化干扰,并且包含第二层分层QAM信号。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10类似地产生其中已抑制了来自其他接收信号的反向极化干扰、并且包含第二层QAM信号的信号。
多路复用器520选择来自第一自适应组合器508(经延迟电路514)或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10(经延迟电路534)的第二层分层QAM消除了干扰的信号中的一个。第三解码器512、第三编码器516、第四解码器432、第四编码器536和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18,以与第一层QAM解码相同的方式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二层QAM解码。亦即,所选第二层分层QAM编码信号由与其相关的解码器(512或532)进行解码,以产生表示对接收到的码元的分层QAM信号进行第二层解码的另外的2个比特。这些比特与由外层分层QAM解码产生的2个比特进行组合,并且与由其他层级解码产生的各比特进行组合,如上所述。然后,相关的编码器(516或536)产生表示这2个比特的理想QPSK信号。将来自相关编码器的理想信号从所选第二层QAM编码信号中减去,以产生第三层QAM编码信号。与此同时,对来自其他编码器的理想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所选信号中来自该信号的反向极化干扰分量。将该干扰分量从所选第二层分层QAM信号中减去,以在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18的输出端产生消除了干扰的第三层分层QAM信号。可以以与上述相类似的方式由分层QAM解调器/解码器60执行其他层级的分层QAM解码。
图5已被描述来用于分层QAM编码系统。但是,在标准(指非分层)QAM编码系统中,可采用相同的干扰消除技术。在这种系统中,因为在QAM解调器/解码器60中需要完整的构象(constellation)来对信号进行解码,因此,需要对外层构象硬解码。另外,不能通过从接收到的QAM信号中减去外层分层QAM信号来产生第二层QAM信号、或者通过从接收到的QAM信号中减去第二层QAM信号来产生第三层QAM信号等。
因此,不必将编码器506连接到第三自适应组合器508或者将编码器526连接到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10。从而,此系统中可略去信号线507和527。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和第二自适应组合器508和510的各输出端的信号将包括完整的QAM构象。表示反极性干扰的信号由连接到解调器(42、44)的用于处理反向极化接收信号的硬解码器(502、522)与编码器(506、526)的级联产生。在连接到解调器(42、44)的用于处理所选信号的自适应组合器(508、510)中,从所选信号中消除该反极性干扰信号。
在这种配置中,自适应组合器508和510将仅具有2个输入端:一个用于接收信号,而另一个用于表示来自并置、反向极化的信号的反向极化干扰的信号。基于同样的理由,自适应组合器518将响应3个输入信号中的2个。一个信号来自多路复用器520,表示所选信号,而另一个来自产生表示反向极化信号的信号的编码器(516或536)。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解码器502和522可以是用于对4码元QAM进行解码的硬解码器,并且解码器512和532可以是用于对16码元QAM进行解码的硬解码器。另一方面,如果干扰得到限制并且SNR足够的话,则解码器502和522可以是用于对16码元QAM进行解码的硬解码器。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减少各个(电路)级的数目。
图4中所示为单元552以及图5中所示为单元508、510和518的自适应组合器可以类似地构成。图6示出了自适应组合器552的示例性配置。图6中,所选信号(例如来自延迟电路570)耦接到延迟电路106的输入端。延迟电路106可以与图4和5所示的延迟电路集成在具有适当延迟的单延迟电路中。延迟电路106的输出端连接到加法器108的第一、正输入端。一个再编码信号耦接到第一自适应FIR滤波器102的输入端,而第二再编码信号耦接到第二FIR滤波器104的输入端。
例如,在图4中,从混频器548中取出第一再编码信号;而从混频器568中取出再调制信号。图5中,参照自适应组合器508,第一再调制信号从所选信号中提取,并由第一编码器506产生,而第二再调制信号从并置、反向极化通道信号中取出,并由第二编码器526产生。
第一自适应FIR滤波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到加法器108的第二、负输入端,第二自适应FIR滤波器104的输出端连接到加法器108的第三、负输入端。从来自延迟电路106的延迟过的所选信号中减去来自第一和第二自适应FIR滤波器102和104的信号。加法器108的输出端产生其中已抑制了反向极化干扰的所选信号,并且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自适应FIR滤波器的各控制输入端。
在操作时,响应于提供给其控制输入端的控制信号,并且以已知的方式,每个自适应FIR滤波器产生表示干扰分量的信号,该干扰分量由连接到其输入端的反向极化信号表示。该控制信号从加法器108产生的抑制了干扰的通道信号中取出。
图7是可用于图6所示的自适应组合器的自适应FIR滤波器的框图。图7中,输入端205被连接,以接收图6所示的再调制的通道信号。输入端205连接到第一乘法器202、第二乘法器204和第三乘法器206的各输入端,并且连接到第一延迟电路208的输入端。第一延迟电路208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延迟电路210的输入端和第四乘法器212的第一输入端。第四乘法器21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加法器214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加法器21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延迟电路216的输入端。第三延迟电路21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乘法器206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一加法器214的第二输入端。
第二延迟电路21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四延迟电路218的输入端和第五乘法器220的第一输入端。第五乘法器22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加法器22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加法器22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五延迟电路224的输入端。第五延迟电路22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乘法器204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加法器222的第二输入端。
第四延迟电路218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六乘法器226的第一输入端。第六乘法器22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三加法器228的第一输入端。第三加法器228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六延迟电路230的输入端。第六延迟电路23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乘法器202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加法器228的第二输入端。
第一乘法器20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七延迟电路232的输入端。第七延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四加法器234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乘法器20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四加法器234的第二输入端。第四加法器234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八延迟电路236的输入端。第八延迟电路23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五加法器238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乘法器206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五加法器238的第二输入端。第五加法器238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九延迟电路240的输入端。第九延迟电路240的输出端产生滤波过的输出信号,并且例如连接到图6所示自适应组合器552的加法器108。
输入端215被连接,以从图6所示自适应组合器552的加法器108的输出端接收误差信号ε。输入端215连接到第七乘法器242的第一输入端。恒定信号μ的源连接到第七乘法器242的第二输入端。第七乘法器24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四乘法器212、第五乘法器220和第六乘法器226的各第二输入端。
图7的FIR滤波器是最小均方(LMS)自适应FIR滤波器变换形式的已知配置,并且它以已知的方式运行。图6所示的自适应组合器552中也可以直接使用LMS FIR滤波器。图7所示的LMS FIR滤波器以已知的方式运行,以使误差信号ε最小。另外,除了所示的LMS FIR滤波器之外,也可以采用具有已知设计和运行方式的更复杂的递归最小二乘(RLS)FIR滤波器。各直接形式的滤波器也可提供令人可接受的性能。

Claims (9)

1.一种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解调器,用于对具有第一极化的第一通道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一解调通道信号;
第二解调器,用于对具有与第一极化反向的第二极化的第二通道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二解调通道信号;和
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解调器,用于通过对从所述第二通道的解码码元数据而派生的码元数据再编码,消除所述第一解调通道信号中的干扰,以产生接收信号,
其中,对每个广播通道进行编码,以包括顺序码元,并且所述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包括:
解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解调器,用于产生表示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信号;
编码器,连接到所述解码器,用于产生表示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理想信号;和
自适应组合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调器和所述编码器,用于估计第一通道中表示第二通道的理想信号的干扰分量,并从所述第一通道中消除所述干扰分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广播通道以一频率块中的各频率发送,所述频率块中,两个通道以彼此反向极化的每个频率广播;和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以相同的频率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自适应组合器包括:
自适应滤波器,连接到所述编码器,并且响应于控制信号;和
加法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调器和所述自适应滤波器,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第二解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调器,用于产生表示所述第一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信号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广播通道以一频率块中的各频率发送,所述频率块中,各相邻频率的通道彼此反向极化;和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以相邻的频率发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解调器,用于对第三通道频率进行解调,以产生第三解调通道信号,所述第三通道频率与所述第一通道频率相邻,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极化反向极化的第二极化;和
所述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还连接到所述第三解调器,用于消除所述第一解调通道信号中的干扰,以产生接收信号,所述干扰从所述第二和第三通道中派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对每个广播通道进行编码,以包括顺序码元,并且所述自适应干扰消除网络包括:
第一解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解调器,以产生表示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信号;
第一编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码器,以产生表示第二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理想信号;
第二解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三解调器,以产生表示第三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信号;
第二编码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解码器,以产生表示第三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码元的理想信号;和
自适应组合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调器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编码器,用于估计第一通道中表示第二和第三通道的各理想信号的干扰分量,并且消除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干扰分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自适应组合器包括:
第一自适应滤波器,连接到所述第一编码器,并且响应于控制信号;
第二自适应滤波器,连接到所述第二编码器,并且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和
加法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解调器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自适应滤波器,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第二解码器,连接到第一所述解调器,用于产生表示第一通道中的解码的顺序信号的信号。
CNB988067412A 1997-06-30 1998-06-19 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640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126597P 1997-06-30 1997-06-30
US60/051,265 199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1995A CN1261995A (zh) 2000-08-02
CN1164042C true CN1164042C (zh) 2004-08-25

Family

ID=2197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6741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64042C (zh) 1997-06-30 1998-06-19 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0993703B1 (zh)
JP (2) JP4533468B2 (zh)
CN (1) CN1164042C (zh)
AU (1) AU8374798A (zh)
BR (1) BRPI9810757B1 (zh)
DE (1) DE69823198T2 (zh)
WO (1) WO1999000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5664A1 (en) * 1999-03-12 2000-09-13 ICO Services Lt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06019667A1 (en) * 2004-07-14 2006-02-23 Atc Technologies, Llc Co-channel interference reducing arrangement 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
US7761075B2 (en) * 2005-09-21 2010-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stations operating concurrently on two or more air interfaces
JP2012056147A (ja) 2010-09-07 2012-03-2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
WO2017213102A1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昇降機制御システム、変電設備監視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8540A (ja) * 1982-03-01 1983-09-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方式における干渉除去方式
JPS6069929A (ja) * 1983-09-27 1985-04-20 Radio Res Lab デイジタル通信方式における隣接干渉除去受信方式
JPS62105543A (ja) * 1985-11-01 1987-05-16 Fujitsu Ltd 交差偏波間干渉補償装置
US5218619A (en) * 1990-12-17 1993-06-08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Holding, Inc. CDMA subtractive demodulation
JP2882431B2 (ja) * 1991-12-18 1999-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交差偏波干渉補償器
JP2845250B2 (ja) * 1992-01-31 1999-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交差偏波干渉補償装置
JP2663906B2 (ja) * 1995-03-31 1997-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交差偏波干渉補償器
US5760740A (en) * 1995-08-08 1998-06-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9810757A (pt) 2000-08-15
JP2010200339A (ja) 2010-09-09
WO1999000908A1 (en) 1999-01-07
CN1261995A (zh) 2000-08-02
JP2002507361A (ja) 2002-03-05
BRPI9810757B1 (pt) 2016-08-16
EP0993703B1 (en) 2004-04-14
EP0993703A1 (en) 2000-04-19
AU8374798A (en) 1999-01-19
DE69823198D1 (de) 2004-05-19
DE69823198T2 (de) 2004-09-09
JP4533468B2 (ja)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7750B1 (en) Opposite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US5197061A (en) Device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data with at least two levels of prot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reception device
US7505398B2 (en) OFDM modulation/demodulation system
CA1187635A (en) 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arrangement for the recep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v-and digital audiosignals
EP0732832B1 (en) Signal transmitter, signal receiver, and signal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Wu et al. 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EP0893891B1 (en) High efficiency signaling with minimum spacecraft hardware
US600005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binary information using restricted coded modulation and parallel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 codes
CN1119900C (zh) 接收可变的编码格式和传输通道数的系统
CN1784875A (zh) 在迭代解码中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134984C (zh) 采集处理不同编码格式传输的视频数据及节目指南的系统
US200700414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n-channel repeater
CN101164271A (zh) 使用空间冗余改善无线信号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198428C (zh) 通过限带信道发送高数据率信号和辅助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KR100377256B1 (ko)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의 위성 신호와 지상 신호를 수신하기위한 이중-모드 수신기
US696849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ly coding a data signal
KR20000018531A (ko) 디지털 티브이의 송/수신 장치
CN1164042C (zh) 用于接收以不同极化发送的多个广播通道的系统
CN1306715C (zh) 减小自生干扰对宽带接收的影响的方法、接收机和设备
EP1633070A2 (en) Transmission of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performance levels
KR100853203B1 (ko) 디지털 방송 송수신장치 및 송수신방법
KR20010011494A (ko) 디지털 티브이의 수신 장치
Wu et al. COFDM for digital ATV terrestrial distribution over 6 MHz channels
Sueur et al. COFDM for digital terrestrial networks: the right power at the right place
Grundstrom et al. Multiresolution modulation for efficient broadcast of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