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8939A -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8939A
CN116398939A CN202310487265.8A CN202310487265A CN116398939A CN 116398939 A CN116398939 A CN 116398939A CN 202310487265 A CN202310487265 A CN 202310487265A CN 116398939 A CN116398939 A CN 116398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ceiving
water
atomizing
cavit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72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富
李绪超
郝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72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8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8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8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加湿装置包括雾化部和接水部。雾化部具有雾化腔和与雾化腔连通的出口部。其中,雾化腔用于供其内的水在其内形成加湿流体;出口部用于使加湿流体从出口部流出雾化腔。接水部具有用于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的接水腔。至少接水腔的接水口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由于空调器室内机具备加湿装置,这能改善室内的湿度,提升人们的舒适感。由于接水口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这避免加湿流体中的大颗粒水滴在流动的过程中滴落至加湿装置外。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季节,或者在同一季节的不同区域,空气中的湿度有时候偏低。这会增加人的不舒适感,甚至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复发,比如鼻炎的复发。而且,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这会进一步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使人的体验感较差。如何提升人们的体验感和舒适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包括:
雾化部,具有雾化腔和与雾化腔连通的出口部;其中,雾化腔用于供其内的水在其内形成加湿流体;出口部用于使加湿流体从出口部流出雾化腔;
接水部,具有用于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的接水腔,至少接水腔的接水口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
可选地,雾化腔与接水腔连通以将接水腔内的水流入雾化腔。
可选地,雾化部包括:
底壁;
第一侧壁,设置于底壁的上方,其上端形成出口部;
第二侧壁,设置于底壁的上方,并与第一侧壁和底壁合围成雾化腔;
其中,接水部从底壁延伸至第一侧壁的外侧,与第一侧壁的外侧形成接水腔,第一侧壁的下侧与底壁之间存在间隙以使雾化腔与接水腔连通。
可选地,接水部包括:
倾斜侧壁,其底侧设置于底壁,从底壁朝向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的流出方向和上方延伸至第一侧壁的外侧;
两个第一连接侧壁,分别设置于倾斜侧壁和第一侧壁之间,分别位于倾斜侧壁横向的两侧,以与第一侧壁的外侧和倾斜侧壁围成接水腔,并在接水腔的上侧形成接水口。
可选地,加湿装置还包括:
供水部,与接水腔连通,以通过接水腔向雾化腔加水。
可选地,加湿装置还包括:
支架,用于固定于空调器室内机内,用于使雾化部和接水部可推拉设置其内;其中,供水部包括:
水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水源连通,其第二端设置于支架上;水管的第二端位于接水口的上侧,通过接水口与接水腔连通。
可选地,第二侧壁包括:
进风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于底壁的上方,具有与出口部相对的进口部;
两个第二连接侧壁,分别设置于进风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与进风侧壁、第一侧壁和底壁围成雾化腔;
雾化部还包括:
顶壁,可推拉设置于进风侧壁与第一侧壁的上侧以打开雾化腔的上侧开口或关闭雾化腔的上侧开口。
可选地,支架包括:
底座,其包括用于支撑底壁的第一支撑部以及支撑倾斜侧壁的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二支撑部的倾斜度与倾斜侧壁的倾斜度相同;
第三侧壁,设置于底座上,其上具有开口部;
两个第四侧壁,设置于底座上,位于第三侧壁相对的两侧,与第三侧壁和底座形成容置腔;
其中,雾化部和接水部朝向第二侧壁移动以进入容置腔内,背向第二侧壁移动以脱离容置腔,并且当雾化部和接水部位于容置腔内时,开口部和出口部相对设置以使加湿流体从开口部中流出;
水管的第二端穿设于其中一个两个第四侧壁上,并且位于接水口的上侧和第一侧壁的上侧之间以通过接水口与接水腔连通。
可选地,两个第四侧壁分别具有沿雾化部移动至容置腔方向延伸的滑轨,以使顶壁沿滑轨移动;并在雾化部和接水部位于容置腔内时,顶壁与两个第四侧壁共同封闭接水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如上任一项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加湿装置包括雾化部和接水部。雾化部具有雾化腔和与雾化腔连通的出口部。其中,雾化腔用于供其内的水在其内形成加湿流体;出口部用于使加湿流体从出口部流出雾化腔。接水部具有用于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的接水腔。至少接水腔的接水口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由于空调器室内机具备加湿装置,这能改善室内的湿度,提升人们的舒适感。由于接水口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这避免加湿流体中的大颗粒水滴在流动的过程中滴落至加湿装置外,避免弄湿空调器室内机。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B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C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中雾化部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中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剖面图;图5是图4中B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图6中C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中雾化部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中支架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加湿装置10,加湿装置10包括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雾化部100具有雾化腔150和与雾化腔150连通的出口部121。其中,雾化腔150用于供其内的水在其内形成加湿流体;出口部121用于使加湿流体从出口部121流出雾化腔150。
接水部200具有用于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的接水腔230。至少接水腔230的接水口231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121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150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的类型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空调器室内机1可以是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或者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的类型是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其中,图1是空调器室内机1横横截面的示意图。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机壳20、送风装置30和加湿装置10。其中,机壳20的顶壁具有进风口21。送风装置30设置于机壳20内,送风装置30包括风道31和风机32。其中,风道31的入口位于进风口21的下侧;风机32位于风道31的入口处,用于促使室内风沿从进风口21至风道31的入口的通路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部10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雾化部100的形状为长方体状。很显然,这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腔15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雾化腔150的形状为长方体状。很显然,这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部121的结构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出口部121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条形口。很显然,这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出口部121包括一个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部121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出口部121的形状为长方形,很显然,这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出口部1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其它不规则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部100在空调器室内机1中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以空调器室内机1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为例,雾化部100设置于机壳20的内部的前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部121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出口部121设置于雾化腔150的前侧、后侧、左侧或右侧。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出口部121设置于雾化腔150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接水部200和接水腔23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接水部200和接水腔23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状或者其它不规则的形状。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接水部200和接水腔2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这便于水滴流动至接水腔23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接水腔230的接水口231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接水腔230的顶部敞口设置以形成接水口231。很显然,这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例如,接水口231的形状与出口部121的形状相适配,或者接水口231的形状与加湿流体流动至接水口231时覆盖的区域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接水腔230的接水口231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至少部分的出口部121位于接水口231的上侧以避免出口部121被遮挡。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接水口231位于出口部121的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加湿装置10具有接水部200、接水腔230和接水口231。接水口231沿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121的流出方向设置于雾化腔150的下游以承接从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这避免加湿流体中的大颗粒水滴在流动的过程中滴落至加湿装置10外,避免弄湿空调器室内机1。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室内机1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如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机壳20、送风装置30和加湿装置10。其中,机壳20的顶壁具有进风口21。送风装置30设置于机壳20内,送风装置30包括风道31和风机32。其中,风道31的入口位于进风口21的下侧;风机32位于风道31的入口处,用于促使室内风沿从进风口21至风道31的入口的通路流动。
出口部121设置于雾化腔150的后侧,与通路正对。出口部121位于进风口21的下侧和风道31入口的上侧以使加湿流体在风机32的驱动下从出口部121流入风道31内,通过风道31的出口送入室内。
由于后侧壁正对通路,后侧壁具有出口部121,因此,出口部121正对通路。并且由于出口部121位于进风口21的下侧和风道31入口的上侧,因此,如图1所示,加湿流体在风机32的驱动下沿虚线方向从出口部121流入风道31内,通过风道31的出口送入室内。这使得加湿装置10节省一个驱动加湿流体流动的风机,这使得加湿装置10和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这使得加湿流体能尽快在室内分散开。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腔150与接水腔230连通以将接水腔230内的水流入雾化腔150。接水腔230承接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一段时间后,接水腔230内容易造成积水。雾化腔150与接水腔230连通以将接水腔230内的水流入雾化腔150,这既解决了接水腔230内积水的问题,也重复利用了接水腔230内承接的水以形成良性循环。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部100包括底壁110、第一侧壁120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120设置于底壁110的上方,其上端形成出口部121。第二侧壁设置于底壁110的上方,并与第一侧壁120和底壁110合围成雾化腔150。
其中,接水部200从底壁110延伸至第一侧壁120的外侧,与第一侧壁120的外侧形成接水腔230,第一侧壁120的下侧与底壁110之间存在间隙以使雾化腔150与接水腔2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0和第二侧壁的形状不做限定,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120和底壁110合围成雾化腔150即可。也即,第一侧壁120的形状和第二侧壁的形状与雾化腔150的形状相适配,例如,雾化腔150的形状为长方体状,则第二侧壁的形状为长方体状,第一侧壁120的形状为平板状。
第一侧壁120的下侧与底壁110之间存在间隙以使雾化腔150与接水腔230连通,这使得接水腔230内的水能及时的流入雾化腔150内。接水部200从底壁110延伸至第一侧壁120的外侧,与第一侧壁120的外侧形成接水腔230,这使得加湿装置10的结构比较紧凑。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水部200包括倾斜侧壁210和两个第一连接侧壁220。倾斜侧壁210的底侧设置于底壁110,倾斜侧壁210从底壁110朝向加湿流体流出出口部121的流出方向和上方延伸至第一侧壁120的外侧。也即,倾斜侧壁210从底壁110沿斜上方的方向延伸至第一侧壁120的外侧。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倾斜侧壁210向后方延伸的同时向上方延伸,也即,倾斜侧壁210向后上方延伸。这使得加湿流体中的水滴能沿着倾斜侧壁210滴落至接水腔230内,也便于接水腔230内的水流入雾化腔150内。
两个第一连接侧壁220分别设置于倾斜侧壁210和第一侧壁120之间,分别位于倾斜侧壁210横向的两侧,以与第一侧壁120的外侧和倾斜侧壁210围成接水腔230,并在接水腔230的上侧形成接水口231。这使得接水部200的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接水腔230内的水流入雾化腔150内。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加湿装置10还包括供水部300。供水部300与接水腔230连通,以通过接水腔230向雾化腔150加水。
在本实施例中,供水部300包括的具体部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供水部300仅包括储水部,供水部300仅包括水管320,或者,供水部300同时包括储水部和水管320。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4和图6所示,供水部300同时包括储水部和水管320。在本实施例中,储水部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4和图6所示,储水部为水瓶310。
供水部300与接水腔230连通,以通过接水腔230向雾化腔150加水,这可以避免供水部300直接向雾化腔150的上侧加水,避免影响加湿流体的形成。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壳20上具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使储水部从所述机壳的外侧设置其上。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壳20朝向其外侧伸出连接部,这便于储水部的拆卸和安装。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壳20朝向其底部伸出连接部,这便于储水部的拆卸和安装。由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的高度一般高于人体的身高,因此,机壳20朝向其底部伸出连接部以便于储水部的拆卸和安装。同时,由于雾化部100位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的上侧,因此,雾化部100高于储水部。储水部若直接与雾化部100的底侧连接,会造成雾化部100内的水倒流至储水部内。储水部若直接与雾化部100的上侧连接,水流会影响加湿流体的生成。储水部与接水腔230连通,接水腔230内的水可以自然的流出雾化腔150的底部,这能解决上述问题。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形状为筒状,筒状连接部的周向具有螺纹,储水部为水瓶310,并且水瓶310的瓶口具有螺纹;筒状连接部与水瓶310螺纹连接。这便于水瓶310的拆卸和安装。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筒状连接部的内侧壁具有螺纹,水瓶310的瓶口的外周壁具有螺纹以便水瓶310可拆卸设置于筒状连接部。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加湿装置10还包括支架400。支架400用于固定于空调器室内机1内,用于使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可推拉设置其内。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00的形状和结构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支架400能使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可推拉设置其内即可。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支架400的顶端敞口设置,支架400的前侧敞口设置,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从支架400的前侧推入支架400内。很显然,这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可推拉设置于支架400内,这方便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的拆卸清洗。
其中,供水部300包括水管320,水管320的第一端用于与水源连通,其第二端设置于支架400上;水管320的第二端位于接水口231的上侧,通过接水口231与接水腔230连通。如图9所示,水管320的第二端固定于支架400上,水管320的第二端位于接水口231的上侧与接水腔230连通。这在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推入支架400内时,水管320的第二端就能与接水腔230连通,并且不影响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的推拉。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包括进风侧壁131和两个第二连接侧壁133。进风侧壁131与第一侧壁120相对设置于底壁110的上方,具有与出口部121相对的进口部132。两个第二连接侧壁133分别设置于进风侧壁131与第一侧壁120之间,与进风侧壁131、第一侧壁120和底壁110围成雾化腔150。如图8所示,进风侧壁131和第一侧壁120平行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侧壁133平行设置。这使得雾化腔150的形状为长方体状,这使得加湿装置10结构紧凑。
雾化部100还包括顶壁140,顶壁140可推拉设置于进风侧壁131与第一侧壁120的上侧以打开雾化腔150的上侧开口或关闭雾化腔150的上侧开口。如图7所示,这方便加湿装置10的拆卸和安装。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400包括底座410、第三侧壁420和两个第四侧壁430。底座410包括用于支撑底壁110的第一支撑部411以及支撑倾斜侧壁210的第二支撑部412;其中,第二支撑部412的倾斜度与倾斜侧壁210的倾斜度相同。如图8和图9所示,这使得第一支撑部411与底壁110相贴合,第二支撑部412与倾斜侧壁210相贴合,使得加湿装置10的结构紧凑。
第三侧壁420设置于底座410上,其上具有开口部421。如图9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第三侧壁420设置于底座410的后侧,也即,第三侧壁420是支架400的后侧壁。
两个第四侧壁430设置于底座410上,位于第三侧壁420相对的两侧,与第三侧壁420和底座410形成容置腔。如图9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两个第四侧壁430位于第三侧壁420相对的两侧,也即,两个第四侧壁430位于第三侧壁420横向的两侧,也即,两个第四侧壁430位于第三侧壁420的左右两侧。
其中,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朝向第二侧壁移动以进入容置腔内,背向第二侧壁移动以脱离容置腔,并且当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位于容置腔内时,开口部421和出口部121相对设置以使加湿流体从开口部421中流出。水管320的第二端穿设于其中一个两个第四侧壁430上,并且位于接水口231的上侧和第一侧壁120的上侧之间以通过接水口231与接水腔230连通。如图1所示,支架400的这种结构节约材料,并且使得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位于容置腔内时形成封闭的空间。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四侧壁430分别具有沿雾化部100移动至容置腔方向延伸的滑轨431,以使顶壁140沿滑轨431移动。如图9所示,其中一个第四侧壁430上的滑轨431和另一个第四侧壁430上的滑轨431平行相对设置,在雾化部100推入容置腔时,顶壁140沿两个第四侧壁430上的滑轨431移动。空调器室内机1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两个第四侧壁430上的滑轨431沿前后方向延伸。
并在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位于容置腔内时,顶壁140与两个第四侧壁430共同封闭接水口231。如图1所示,这使得加湿装置10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这使得雾化部100和接水部200安装于支架400内时,雾化腔150和接水腔230除了出口部121、进口部132和开口部421处于封闭状态。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加湿流体生成器500,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加湿流体生成器500设置于底壁110,配置为在室内的湿度低于湿度预设值并且雾化腔150内的水位大于第一预设水位时开机。
在本实施例中,加湿流体生成器500的类型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加湿流体生成器500可以通过超声或者加热的方式生成加湿流体。
在本实施例中,湿度预设值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湿度预设值为40%。第一预设水位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第一预设水位为25毫米。这能避免加湿流体生成器500烧坏,也能保证加湿功能正常运行。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供水部300还包括水泵。水泵配置为在雾化腔150内的水位低于第二预设水位,并且储水部内的水位大于第三预设水位时将储水部内的水泵入雾化腔15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水位的值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第二预设水位为20毫米。这能保证雾化腔150内的水位处于预设水位范围内,以保证较好的雾化效果。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室内机配置为在储水部内的水位低于第四预设水位时发出提示信号。这便于及时向储水部内添加水分,以保证加湿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其包括如上任一项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加湿装置10。由于该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如上任一项用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加湿装置10,因此,该空调器室内机1具备上述任一项用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加湿装置10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限定,本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包括:
雾化部,具有雾化腔和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口部;其中,所述雾化腔用于供其内的水在其内形成加湿流体;所述出口部用于使所述加湿流体从所述出口部流出所述雾化腔;
接水部,具有用于承接从所述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的接水腔,至少所述接水腔的接水口沿所述加湿流体流出所述出口部的流出方向设置于所述雾化腔的下游以承接从所述加湿流体中滴落的水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中,
所述雾化腔与所述接水腔连通以将所述接水腔内的水流入所述雾化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雾化部包括:
底壁;
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其上端形成所述出口部;
第二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壁合围成所述雾化腔;
其中,所述接水部从所述底壁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形成所述接水腔,所述第一侧壁的下侧与所述底壁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所述雾化腔与所述接水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接水部包括:
倾斜侧壁,其底侧设置于所述底壁,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加湿流体流出所述出口部的流出方向和上方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
两个第一连接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倾斜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分别位于所述倾斜侧壁横向的两侧,以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和所述倾斜侧壁围成所述接水腔,并在所述接水腔的上侧形成所述接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还包括:
供水部,与所述接水腔连通,以通过所述接水腔向所述雾化腔加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还包括:
支架,用于固定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用于使所述雾化部和所述接水部可推拉设置其内;其中,所述供水部包括:
水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水源连通,其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水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接水口的上侧,通过所述接水口与所述接水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包括:
进风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具有与所述出口部相对的进口部;
两个第二连接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进风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与所述进风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壁围成所述雾化腔;
所述雾化部还包括:
顶壁,可推拉设置于所述进风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上侧以打开所述雾化腔的上侧开口或关闭所述雾化腔的上侧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包括:
底座,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壁的第一支撑部以及支撑所述倾斜侧壁的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倾斜度与所述倾斜侧壁的倾斜度相同;
第三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其上具有开口部;
两个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底座形成容置腔;
其中,所述雾化部和所述接水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移动以进入所述容置腔内,背向所述第二侧壁移动以脱离所述容置腔,并且当所述雾化部和所述接水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时,所述开口部和出口部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加湿流体从所述开口部中流出;
所述水管的第二端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两个第四侧壁上,并且位于所述接水口的上侧和所述第一侧壁的上侧之间以通过所述接水口与所述接水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其中,
所述两个第四侧壁分别具有沿所述雾化部移动至所述容置腔方向延伸的滑轨,以使所述顶壁沿所述滑轨移动;并在所述雾化部和所述接水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时,所述顶壁与所述两个第四侧壁共同封闭所述接水口。
10.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
CN202310487265.8A 2023-04-28 2023-04-28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Pending CN116398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7265.8A CN116398939A (zh) 2023-04-28 2023-04-28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7265.8A CN116398939A (zh) 2023-04-28 2023-04-28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8939A true CN116398939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7265.8A Pending CN116398939A (zh) 2023-04-28 2023-04-28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89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4082B2 (ja) スチームジェネレータ
CN107355885B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114165875A (zh) 一种出风装置
US4630451A (en) Refrigerated display cabinet
CN109974182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2006195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6398939A (zh)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8606278U (zh) 一种调温调湿空调器
CN116518458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200106402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6897635U (zh) 加湿器
CN216384445U (zh) 无雾加湿器
CN210197563U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114151891A (zh) 无雾加湿器
CN21614385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20027U (zh) 辅冷雾化装置
CN21703140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507035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671641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14493U (zh) 一种恒温恒湿机
CN219036892U (zh) 空调及其加湿装置
CN219047395U (zh) 雾化装置
CN2198681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463284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652206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