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7835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87835A CN116387835A CN202310406241.5A CN202310406241A CN116387835A CN 116387835 A CN116387835 A CN 116387835A CN 202310406241 A CN202310406241 A CN 202310406241A CN 116387835 A CN116387835 A CN 1163878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ive loading
- antenna
- antenna device
- vibrator
- oscil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7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of the vehicle, e.g. on roof, hood, trun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32—Vertical arrangement of element
- H01Q9/36—Vertical arrangement of element with top loa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1/00—Electrically-long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more than twice the shortest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11/02—Non-resonant antennas, e.g. travelling-wave antenna
- H01Q11/08—Helical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01Q5/385—Two or more parasitic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天线装置的技术,即使存在电容加载振子,也能够通过贴片天线良好地进行圆极化波的发送接收。天线装置具有:在第1频带工作的贴片天线部;在与第1频带不同的第2频带工作的天线部;和供贴片天线部以及天线部搭载的天线底座部,天线部具有由导体金属板形成的电容加载振子、和与电容加载振子电连接的螺旋振子,天线底座部是具有长边和宽度的形状,电容加载振子具有第1电容加载振子及第2电容加载振子,第1电容加载振子及第2电容加载振子经由导体连接,且具有从以天线底座部为基准处于最高位置的棱线向着宽度的方向变低的第1倾斜部及第2倾斜部,从上方观察时,第1电容加载振子与贴片天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02月28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8/00747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201880014209.X、发明名称为“天线装置”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贴片天线、和用于构成与其不同的天线(例如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的电容加载振子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这种天线装置为了减少电容加载振子对贴片天线的影响,从天顶(上方)来观察使电容加载振子和贴片天线彼此不重合地配置。但是,在近年要求天线装置的小型化,由此探讨将电容加载振子配置于贴片天线的上方。在图16A~图16D中表示该情况作为比较例。
图16A~图16D的比较例的天线装置11具有搭载于未图示的天线底座上的作为第一天线的贴片天线20、和具有电容加载振子40以及螺旋振子(线圈)70的作为第二天线的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电容加载振子40为沿前后方向(长边方向)连续的非分割构造并位于贴片天线20的上方。贴片天线20在配置于地导体(未图示)上的电介质基板21上表面设有放射电极22,设有放射电极22的一侧成为贴片天线20的上侧。图16A中,定义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是电容加载振子40的长边方向(棱线P的方向),左右方向是在水平面内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且看向前方时左侧成为左方向,上下方向是与前后、左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贴片天线20的设有放射电极22的一侧成为上方向。
电容加载振子40例如是导体金属板,为具有从最高位置的棱线P向着左右变低的斜面的山形形状,两斜面所成的角α=70°。电容加载振子40的长度(前后方向上的长度)j=80mm,右侧以及左侧的斜面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沿着斜面的长度)k=m=22.5mm。从未图示的天线底座到棱线P的高度为大约50mm,图16C中的贴片天线20的上表面与电容加载振子40的下端的间隔z为大约24mm。
如图16A~图16D的比较例那样,仅将非分割构造的电容加载振子40配置于贴片天线20的上方,就会导致贴片天线20的轴比(dB)变大而平均增益降低,播放或者来自通信卫星的接收性能降低。
图17是表示如图16A~图16D的比较例那样地在贴片天线的上方配置有电容加载振子时、和没有配置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MHz)与仰角90°下的轴比(以下,表示为轴比)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如图17所示,当在贴片天线的上方配置电容加载振子时(图17的实线),与没有配置时(图17的虚线)相比,轴比变大。即,贴片天线相对于圆极化波的性能降低。在此,仰角表示从水平面起算的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2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卫星广播天线和电容振子(相当于电容加载振子)的车载用天线装置。与电容振子相比,卫星广播天线配置于前方,从上方观察而使电容振子和卫星广播天线不重合地配置。
如上所述,仅将电容加载振子配置于贴片天线的上方,就会导致播放或者来自通信卫星的圆极化波的电波发送接收的情况下的贴片天线的特性降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天线装置的技术,即使存在电容加载振子,也能够通过贴片天线良好地进行圆极化波的发送接收。
第一方式为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第一天线的贴片天线;和
具有电容加载振子的第二天线,
所述电容加载振子位于所述贴片天线的上方,且沿规定方向划分配置。
也可以为,各电容加载振子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电长度和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电长度大致相等。
也可以为,将沿规定方向划分配置的所述电容加载振子由在所述贴片天线工作的频带内成为高阻抗的滤波器相互连接。
也可以为,所述电容加载振子沿所述规定方向划分配置为相等的长度。
第二方式也为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第一天线的贴片天线;和
具有电容加载振子的第二天线,
所述电容加载振子位于所述贴片天线的上方,在所述电容加载振子的至少一个侧缘,形成有规定方向的狭缝状切缺部。
也可以为,所述电容加载振子具有所述规定方向的棱线,在所述电容加载振子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两侧缘,以包括所述棱线的延长线的方式分别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
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将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和系统等之间变换的方式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在具有作为第一天线的贴片天线、和具有位于所述贴片天线上方的电容加载振子的第二天线的情况下,所述电容加载振子沿规定方向(长边方向)划分配置,或者在所述电容加载振子的至少一个侧缘形成有规定方向(长边方向)的狭缝状切缺部,由此能够通过贴片天线良好地进行圆极化波的发送接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天线装置所具有的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时和没有分割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与轴比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
图7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为三个时和没有分割时的、仰角10°下的天线装置的频率与平均增益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
图8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均等分割时、和分割个数相同但没有均等分割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与轴比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以不同的分割数量均等分割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与轴比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电容加载振子具有狭缝状切缺部时和不具有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与轴比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示意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示意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示意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没有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时的天线装置的比较例的示意立体图。
图16B是从前方观察比较例的主视图。
图16C是朝向比较例的前方而表示左侧的侧视图。
图16D是从上方观察比较例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在贴片天线的上方配置有电容加载振子时和未配置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与轴比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 天线装置
20 贴片天线
30 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
40~48、51~59 电容加载振子
60 滤波器
70 螺旋振子
80、81狭缝状切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实施方式。对于各图所示的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部件、处理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实施方式不限定本发明,仅是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的全部技术特征及其组合并不限于必需是本发明的本质构成。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1具有作为第一天线的贴片天线20和作为第二天线的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其中,贴片天线20搭载于未图示的天线底座上,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具有沿前后方向(长边方向)划分配置(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以及螺旋振子(线圈)70。贴片天线20是进行播放、或者接收来自通信卫星的圆极化波、或者发送圆极化波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天线和SXM(Sirius XM)天线、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天线等。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以及螺旋振子70是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的构成要素。在图1中,定义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是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的排列方向(各电容加载振子的棱线P的方向),左右方向是在水平面内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且看向前方时左侧成为左方向,上下方向是与前后、左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贴片天线20的设有放射电极22的一侧成为上方向。
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例如是导体金属板,为具有从以未图示的天线底座为基准处于最高位置的棱线P向着左右变低的斜面的山形形状,位于贴片天线20的上方,且成为沿前后方向分割为三个的配置。在此,上方不仅指从天线装置1的上方观察时,贴片天线20和电容加载振子41、42、43完全重合的情况,而且也包括贴片天线20的一部分与电容加载振子41、42、43重合的情况。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在朝向前方处于右侧的端部中,彼此由滤波器60连接。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若用形状来表示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相互间的间隙,则是与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的排列方向(即前后方向)正交的直线状。螺旋振子70例如与前方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43连接,位于前方。
滤波器60是以在贴片天线20的工作频带(例如包括图6等所示的1560~1610MHz的频带)内发生并联谐振(成为高阻抗)的方式将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滤波器、或将线圈的自我共振频率设定为贴片天线20的工作频带的滤波器等,其将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连接,并将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2、43连接。滤波器60在AM/FM播放频带内为低阻抗,因此被分割的全部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相对于AM/FM播放频带与螺旋振子70一起作为单独导体而工作。另一方面,滤波器60以及螺旋振子70在贴片天线20的工作频带内为高阻抗。由此,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分别对贴片天线20赋予电磁性影响,贴片天线20的特性会变化。在从上方观察时贴片天线20和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不重合的情况下,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也会对贴片天线20赋予某些电磁性影响,因此贴片天线20的特性也会变化。
为了天线装置1的低背化,希望贴片天线20(放射电极22)的上表面与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的下端之间的间隔短。当将贴片天线20的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波长设为λ时,贴片天线20的上表面与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的下端之间的间隔可以为大约0.25λ以上,但从低背化的观点考虑最好比大约0.25λ小。
<实施方式2>
图2是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2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分割为三个的电容加载振子,而具有分割为两个的电容加载振子44、45。电容加载振子44、45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螺旋振子70例如与前方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45连接。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图6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时(图1的实施方式1或者图2的实施方式2)和没有分割时(图16A~图16D的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频率(MHz)与轴比(dB)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根据该图可知,与没有将电容加载振子分割的比较例的情况相比,分割为两个的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轴比大幅地降低,并且分割为三个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轴比变得更低。
图7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为三个时(图1的实施方式1)和没有分割时(图16A~图16D的比较例)的仰角10°下的、圆极化波接收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MHz)与平均增益(dBi)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根据该图可知,与没有将电容加载振子分割的比较例的情况相比,分割为三个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平均增益增加。
图6以及图7的特性图中,当将图1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以及图2的电容加载振子44、4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为a、b、c、f、h,将沿着相对于棱线P位于右侧的斜面的长度设为d,沿着左侧的斜面的长度设为e时,a=35mm,b=21mm,c=20mm,f=45mm,h=33mm,d=e=22.5mm(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44、45均相同)。电容加载振子41、42、43间的间隙以及电容加载振子44、45间的间隙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g=2mm,电容加载振子41~45的山形形状的左右斜面所成的角度要求为与图16A~图16D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如根据上述尺寸a、b、c、f、h的关系所知地那样,在图1的实施方式1和图2的实施方式2中,电容加载振子没有沿前后方向以相等长度来分割(没有被均等分割)。
如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那样地,通过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和电容加载振子44、45的各自的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和与其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变小,如图6所示地,轴比变小。另外,当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的各自的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变得比贴片天线20的工作频带的波长小时,基于位于贴片天线20上方的电容加载振子所造成的针对贴片天线20的天线特性的影响降低。由此,如图7所示,当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分割为三个时,与没有分割时相比,低仰角(仰角10°)下的平均增益提高。当增加电容加载振子的分割数量时,滤波器60的数量增加而成本会增加,因此,在没有将电容加载振子均等分割的情况下,希望电容加载振子的分割数量为三个左右。另外,关于贴片天线20(放射电极22)的上表面与电容加载振子44、45的下端之间的间隔,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能够实现如下的效果。
(1)在具有作为第一天线的贴片天线20、和作为第二天线的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的情况下,将沿规定方向(前后方向)划分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电容加载振子的分割为三个构造)作为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的构成要素来使用。由此,与非分割构造的电容加载振子相比能够降低相对于圆极化波的轴比。该结果为,即使存在了位于贴片天线20上方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也能够通过贴片天线20良好地进行圆极化波的发送接收。
(2)另外,由于是沿规定方向划分配置(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所以与非分割构造的电容加载振子相比,能够良好地确保以低仰角由贴片天线20发送接收圆极化波情况下的平均增益。
(3)将沿规定方向分割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和电容加载振子42、43由在贴片天线20工作的频带内成为高阻抗的滤波器60相互连接。由此,在贴片天线20的工作频带内,电容加载振子41、42、43能够分别视为无源导体,能够减轻对贴片天线20的不良影响(平均增益的降低)。
根据实施方式2,将沿规定方向(前后方向)划分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44、45(电容加载振子的分割为两个的构造)作为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的构成要素来使用,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图3是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3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非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而具有分割为三个且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6、47、48。电容加载振子46、47、48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螺旋振子70例如与前方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48连接。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4>
图4是实施方式4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4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非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而具有分割为四个且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51、52、53、54。电容加载振子51、52、53、54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螺旋振子70例如与前方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54连接。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5>
图5是实施方式5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5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非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具有分割为五个且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55、56、57、58、59。电容加载振子55、56、57、58、59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螺旋振子70例如与前方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59连接。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图8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均等分割(分割为三个)时(图3的实施方式3)与分割个数相同但没有均等分割时(图1的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频率(MHz)与轴比(dB)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将沿前后方向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6、47、48在前后方向上划分配置,由此与没有均等分割时相比,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6、47、48的各自的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完全相同。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关于各个没有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1、42、43,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与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关于各个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6、47、48,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与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均为相同程度。由此,如图8所示,通过将沿前后方向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46、47、48排列,与将没有均等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排列的情况相比,轴比变低,能够更加良好地进行圆极化波的发送接收。
图9是表示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以不同的分割数量(3~5)均等分割时的、天线装置的频率(MHz)与轴比(dB)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如图4的实施方式4所示,将沿前后方向均等分割为四个的电容加载振子51、52、53、54划分配置,并将各电容加载振子51、52、53、54的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与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设为大致零(使前后方向的电长度与左右方向的电长度大致一致),由此与没有设为大致零时(将电容加载振子沿前后方向均等分割为三个的图3的实施方式3或者均等分割为五个的图5的实施方式5)相比,轴比进一步变小。在物理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容加载振子的包括折曲部分或弯曲部分的方向上的电长度比平坦方向上的电长度短。由此,在图4的实施方式4中,与各电容加载振子51、52、53、54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比,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得大。
在被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的各自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情况、和棱线的两侧的斜面所成的角度变化的情况下,针对各个电容加载振子,以缩小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与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的方式进行设定即可。
<实施方式6>
图10是实施方式6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6中,在如实施方式2所示地那样的电容加载振子44、45中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大的电容加载振子44上,形成有一对狭缝状切缺部80。电容加载振子44具有前后方向上的棱线P,在电容加载振子44的前后方向两侧的侧缘(前缘以及后缘)上,以包括棱线P的延长线的方式,分别从侧缘向着内侧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80(从电容加载振子44的前缘向着后方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80,并从电容加载振子44的后缘向着前方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80)。电容加载振子44、45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相同。
<实施方式7>
图11是实施方式7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7中,在前后方向(长边方向)上的长度较大的电容加载振子44的前后方向两侧的侧缘(前缘以及后缘)上形成有一对狭缝状切缺部81,但其位置成为从电容加载振子44的棱线P错开的位置(右侧倾斜面)。电容加载振子44、45的分割前的形状、尺寸设定为与图16A~图16D的比较例中的电容加载振子40相同的程度。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相同。也能够构成为,将一个狭缝状切缺部81配置于电容加载振子44的左侧,将另一个狭缝状切缺部81配置于右侧。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6的电容加载振子44具有狭缝状切缺部80的天线装置6的情况和实施方式7的电容加载振子44具有狭缝状切缺部81的天线装置7的情况、与不具有狭缝状切缺部的情况(相当于电容加载振子分割为两个的实施方式2)进行了对比的、频率(MHz)与轴比(dB)的关系的基于模拟的特性图。电容加载振子44具有从前后方向两侧的侧缘(换言之,沿着左右方向的侧缘)向内侧切入形成的狭缝状切缺部80或者狭缝状切缺部81。由此,能够增大电容加载振子44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侧缘的电长度,并能够缩小电容加载振子44的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与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由此,具有狭缝状切缺部80、81的实施方式6、7的情况与不具有狭缝状切缺部的情况相比轴比变小。在图11的实施方式7中,狭缝状切缺部81仅位于电容加载振子44的右侧。当这样地狭缝状切缺部81没有处于上方(棱线P的位置附近)时,与如图10的实施方式6所示地狭缝状切缺部80处于上方时相比,电容加载振子44的左右方向上与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不会变小。由此,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7的情况下,轴比并没有如实施方式6程度地变小。
在图10和图11的分割为两个的电容加载振子的情况下,电容加载振子的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比左右方向上的电长度更长,因此,不希望例如在电容加载振子44上沿左右方向设置狭缝状切缺部(进一步增大电容加载振子44的前后方向上的电长度)的情况导致轴比变大。
<实施方式8>
图13是实施方式8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8具有沿前后方向(长边方向)均等分割为四个的电容加载振子91、92、93、94。各电容加载振子91、92、93、94以分别在上部具有间隙的方式,在底边连结部91a、92a、93a、94a的两侧折曲形成有倾斜部91b、92b、93b、94b。左右的倾斜部91b、92b、93b、94b呈向左侧以及右侧倾斜的山形的倾斜面。在倾斜部91b、92b以及倾斜部93b、94b的右侧上端之间设有滤波器60,在倾斜部92b、93b的左侧上端之间设有滤波器60。螺旋振子70与电容加载振子94连接。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4相同。
根据实施方式8,使用了均等分割为四个的电容加载振子91、92、93、94,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4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9>
图14是实施方式9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9具有沿前后方向(长边方向)分割为两个的电容加载振子95、96。电容加载振子95以在上部具有间隙的方式在底边连结部95a的两侧分别折曲形成有成为山形倾斜面的倾斜部95b。电容加载振子96以在上部具有间隙的方式,在底边连结部96a的两侧分别折曲形成有成为山形倾斜面的倾斜部96b,并且在倾斜部96b的上边以及下边,交替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97、98。该结果为,电容加载振子96的倾斜部96b成为蜿蜒状(蛇行形状)。电容加载振子95、96的左侧的倾斜部95b、96b上端之间由滤波器60相互连接。螺旋振子70与电容加载振子96连接。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0>
图15是实施方式10的天线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天线装置10在实施方式9所示的电容加载振子96的后侧具有沿左右分割的电容加载振子99A、99B。电容加载振子99A,99B是在上边以及下边交替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100、101的蜿蜒状(蛇行形状)。电容加载振子99A、99B呈山形的左右的倾斜面,经由滤波器60连接于电容加载振子96的左右的倾斜部96b上端。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9相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9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了多个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各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和各处理流程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考虑到以下的变形例。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AM/FM播放接收用天线30的构成要素的螺旋振子70的位置不限于前方,也可以与后方位置的电容加载振子连接而位于贴片天线20的前方。而且,也可以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偏置(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错开)。
在各实施方式中,将电容加载振子彼此连接的滤波器60的位置不限于电容加载振子的端部,只要是能够将电容加载振子相互连接的位置即可,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使用多个。而且,在所要求的轴比不是非常小也行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代替滤波器60,而将被分割的各电容加载振子之间由导线连接。
在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各电容加载振子相互连接而使用了滤波器60,但只要是在贴片天线20工作的频带内成为高阻抗的滤波器,也可以代替滤波器60,或者与滤波器60一同使用。
在图10的实施方式6和图11的实施方式7中,在电容加载振子44的前缘和后缘的双方上,向着内侧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但是仅在前缘或者后缘的一个上形成有狭缝状切缺部的情况也具有轴比的改善效果。在实施方式6、7中,表示了在电容加载振子分割为两个的情况下设有狭缝状切缺部的情况,但是通过在电容加载振子没有分割的情况和电容加载振子分割为三个以上地划分的情况下设置狭缝状切缺部,也能够改善轴比。另外,也可以在多个电容加载振子上设置狭缝状切缺部。
在各实施方式中,例举了电容加载振子为具有棱线的山形形状的情况,但并不限于山形,也可以为平板等。
Claims (13)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第1频带工作的贴片天线部;
在与所述第1频带不同的第2频带工作的天线部;和
供所述贴片天线部以及所述天线部搭载的天线底座部,
所述天线部具有由导体金属板形成的电容加载振子、和与所述电容加载振子电连接的螺旋振子,
所述天线底座部是具有长边和宽度的形状,
所述电容加载振子具有第1电容加载振子及第2电容加载振子,
所述第1电容加载振子及所述第2电容加载振子经由导体连接,且具有从以所述天线底座部为基准处于最高位置的棱线向着所述宽度的方向变低的第1倾斜部及第2倾斜部,
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1电容加载振子与所述贴片天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在所述第1频带成为高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是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是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加载振子具有狭缝状切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加载振子具有蛇行形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蛇行形状部由上下方向的切缺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蛇行形状部与所述贴片天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侧方观察时,从所述贴片天线部的放射面即上表面至所述电容加载振子的下端为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1频带的波长的0.2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方观察时,所述螺旋振子位于与所述第2电容加载振子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加载振子中,所述第1倾斜部的上边与所述第2倾斜部的上边是彼此离开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容加载振子及所述第2电容加载振子的各自中,所述长边的方向上的电长度和与所述长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电长度之差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容加载振子及所述第2电容加载振子在所述长边的方向上具有彼此大致相等的长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7653 | 2017-02-28 | ||
JP2017037653 | 2017-02-28 | ||
PCT/JP2018/007479 WO2018159668A1 (ja) | 2017-02-28 | 2018-02-28 | アンテナ装置 |
CN201880014209.XA CN110337757B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4209.XA Division CN110337757B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87835A true CN116387835A (zh) | 2023-07-04 |
Family
ID=6337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4209.XA Active CN110337757B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CN202110409967.5A Active CN113131180B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CN202310406241.5A Pending CN116387835A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4209.XA Active CN110337757B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CN202110409967.5A Active CN113131180B (zh) | 2017-02-28 | 2018-02-28 | 天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251528B2 (zh) |
EP (2) | EP4178038A1 (zh) |
JP (3) | JP6683885B2 (zh) |
CN (3) | CN110337757B (zh) |
WO (1) | WO20181596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56650B2 (ja) * | 2018-02-19 | 2021-11-02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
JP7368134B2 (ja) * | 2019-07-26 | 2023-10-24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アンテナ装置 |
WO2022102773A1 (ja) * | 2020-11-16 | 2022-05-19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アンテナ装置 |
JPWO2022209793A1 (zh) * | 2021-03-29 | 2022-10-06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2134A (en) * | 1993-03-01 | 1995-03-28 | R. A. Miller Industries, Inc. | Flat plate antenna module |
US5778306A (en) * | 1996-11-08 | 1998-07-07 | Motorola Inc. | Low loss high frequency transmitting/receiving switching module |
US6114996A (en) * | 1997-03-31 | 2000-09-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creased bandwidth patch antenna |
US6603430B1 (en) * | 2000-03-09 | 2003-08-05 |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 Handh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antenna having parasitic element |
JP2002094323A (ja) * | 2000-09-20 | 2002-03-29 | Murata Mfg Co Ltd | 円偏波アンテナ装置 |
SE519727C2 (sv) * | 2000-12-29 | 2003-04-01 | Allgon Mobile Comm Ab | Antennanordning för användning i åtminstone två frekvensband |
JP3868775B2 (ja) * | 2001-02-23 | 2007-01-17 |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
EP1376761B1 (en) * | 2001-03-15 | 2007-11-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ntenna apparatus |
US6518934B1 (en) * | 2001-10-29 | 2003-02-11 |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 Parasitically driven dipole array |
JP4381269B2 (ja) * | 2004-09-27 | 2009-12-0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
WO2008142901A1 (ja) * | 2007-05-17 | 2008-11-27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機 |
US20080303633A1 (en) * | 2007-06-07 | 2008-12-11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igh gain rfid tag antennas |
JP2010021856A (ja) | 2008-07-11 | 2010-01-28 | Nippon Antenna Co Ltd | アンテナ装置 |
US20100156600A1 (en) * | 2008-12-19 | 2010-06-24 | Mark Dur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Broadband Impedance Compensated Slot Antenna (BICSA) |
US20100231461A1 (en) * | 2009-03-13 | 2010-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selective multi-band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WO2010150403A1 (ja) * | 2009-06-26 | 2010-12-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JP5406978B2 (ja) * | 2010-02-24 | 2014-02-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および携帯無線端末 |
JP5599098B2 (ja) * | 2010-07-30 | 2014-10-01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アンテナ装置 |
JP2012054915A (ja) * | 2010-08-06 | 2012-03-15 | Nippon Soken Inc |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ダイバーシティアンテナ構造 |
US8537062B1 (en) * | 2010-09-30 | 2013-09-17 | Laird Technologies, Inc. | Low-profile antenna assemblies |
JP5654917B2 (ja) | 2011-03-24 | 2015-01-14 |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KR101431724B1 (ko) | 2011-06-23 | 2014-08-21 | 위너콤 주식회사 | 방사효율을 향상시키고 신호간섭을 방지하는 차량용 방송안테나 및 이를 내부에 구비하는 차량용 샤크핀 안테나 장치 |
JP2013110601A (ja) * | 2011-11-21 | 2013-06-06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
CN202651349U (zh) * | 2012-04-20 | 2013-01-02 | 卜放 | 伞型天线振子 |
US9595752B2 (en) * | 2012-11-02 | 2017-03-14 | Harada Industry Co., Ltd. | Vehicle antenna unit |
US9325354B2 (en) * | 2013-11-20 | 2016-04-26 | Intel Corporation | Wideband frequency shift modulation using transient state of antenna |
WO2016005909A1 (en) * | 2014-07-07 | 2016-01-14 | University Of Manitoba | Imaging using reconfigurable antennas |
JP6437232B2 (ja) | 2014-07-28 | 2018-12-12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
KR101633844B1 (ko) * | 2014-10-14 | 2016-06-28 | 위너콤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다중대역안테나 |
JP5918844B2 (ja) | 2014-12-22 | 2016-05-18 |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CN104868227A (zh) * | 2015-04-03 | 2015-08-26 | 卜放 | 组合天线振子、矮型车载天线及制造组合天线振子的方法 |
JP6336422B2 (ja) * | 2015-09-29 | 2018-06-06 |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CN113725591B (zh) * | 2016-12-06 | 2024-08-20 | 株式会社友华 | 天线装置 |
-
2018
- 2018-02-28 WO PCT/JP2018/007479 patent/WO2018159668A1/ja unknown
- 2018-02-28 CN CN201880014209.XA patent/CN110337757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28 JP JP2019503055A patent/JP66838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28 CN CN202110409967.5A patent/CN113131180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28 EP EP22213944.6A patent/EP417803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2-28 EP EP18760255.2A patent/EP3591762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2-28 US US16/487,096 patent/US112515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28 CN CN202310406241.5A patent/CN11638783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3-26 JP JP2020055667A patent/JP7216041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05 US US17/568,725 patent/US11888241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18 JP JP2023005852A patent/JP7539508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135363A1 (en) | 2021-05-06 |
CN113131180B (zh) | 2024-07-30 |
EP4178038A1 (en) | 2023-05-10 |
JP2023033550A (ja) | 2023-03-10 |
JPWO2018159668A1 (ja) | 2019-12-26 |
CN113131180A (zh) | 2021-07-16 |
EP3591762A1 (en) | 2020-01-08 |
WO2018159668A1 (ja) | 2018-09-07 |
US20220131272A1 (en) | 2022-04-28 |
JP7539508B2 (ja) | 2024-08-23 |
CN110337757A (zh) | 2019-10-15 |
JP7216041B2 (ja) | 2023-01-31 |
JP6683885B2 (ja) | 2020-04-22 |
US11888241B2 (en) | 2024-01-30 |
EP3591762A4 (en) | 2020-05-27 |
CN110337757B (zh) | 2023-07-25 |
US11251528B2 (en) | 2022-02-15 |
EP3591762B1 (en) | 2023-02-15 |
JP2020096390A (ja) | 2020-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31180B (zh) | 天线装置 | |
US20050057401A1 (en) | Small-size, low-height antenna device capable of easily ensuring predetermined bandwidth | |
CN1185762C (zh) | 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多频带天线 | |
JP4950689B2 (ja) | 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のアンテナを搭載した無線通信装置 | |
WO2019064470A1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JP2007166629A (ja) | 素子内結合を具備する単一偏波スロットアンテナアレ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0574233B (zh) | 天线装置 | |
CN115775970A (zh) | 垂直偏振波用天线和天线装置 | |
JP2017005663A (ja) | 平面アンテナ | |
US9123997B2 (en) |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 |
US11342680B2 (en) | Antenna device | |
US20070210965A1 (en) | Planar Antenna | |
JP2019033328A (ja) |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 |
CN111052505A (zh) | 天线装置以及倒f天线 | |
WO2009133523A1 (en) | Multifunctional antenna module for use with a multiplicity of radiofrequency signals | |
JP7454389B2 (ja) |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 |
EP1220352A2 (en) | Antenna | |
RU2237322C1 (ru) | Четырехдиапазонная антенна | |
CN116636088A (zh) | 贴片天线及车载用天线装置 | |
CN114128046A (zh) | 天线装置 | |
JP2014049818A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