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3343A - 挤压机和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挤压机和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3343A
CN116373343A CN202310520125.6A CN202310520125A CN116373343A CN 116373343 A CN116373343 A CN 116373343A CN 202310520125 A CN202310520125 A CN 202310520125A CN 116373343 A CN116373343 A CN 116373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along
parts
extrud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01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锋利
郭仕林
王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Xinshuo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01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3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3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3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40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 B29C70/42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挤压机和生产线,挤压机包括:支架;两个第一挤压部,两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支架上;两个第一驱动部,两个第一驱动部连接在支架上,每个第一驱动部与一个第一挤压部连接,每个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一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滑动;两个第二挤压部,两个第二挤压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支架上;其中,两个第二挤压部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两个第二挤压部与部分两个第一挤压部能够形成挤压区域,待挤压物体能够通过进入口进入至挤压区域,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本申请通过两个第一挤压部和两个第二挤压部对待挤压物体周侧进行挤压,进而保证了框架的尺寸与芯材的尺寸一致,保证了最终的扣盖效果。

Description

挤压机和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机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洁净板、保温板这类的复合板材是由两侧金属板材中间夹着芯材组成的,是作为建造无尘车间、无菌室等必要板材。
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复合板材时,需要人工先将板材放入至龙骨制成的框架内,最后再在上面扣盖芯材并送入至压型设备进行最后的压型。
然而,在发明人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板材放入框架后,有时框架的尺寸会略大于芯材的尺寸,影响最终扣盖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机和生产线,以解决框架尺寸较大影响扣盖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挤压机,包括:
支架;
两个第一挤压部,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两个第一驱动部,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部与一个所述第一挤压部连接,每个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一个所述第一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两个第二挤压部,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与部分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能够形成挤压区域,待挤压物体能够通过所述进入口进入至所述挤压区域,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均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挤压杆;
所述第一安装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挤压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挤压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的部分所述挤压杆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能够形成所述挤压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均还包括第一线性执行器;
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具有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的驱动端与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杆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均还包括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均包括第二电机;
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背离彼此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条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均包括第三电机、链条圈、第一外齿圈和压块;
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外齿圈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一外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链条圈的内侧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外齿圈啮合,所述链条圈的外侧设置所述压块;
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三电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一外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一外齿圈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三电机的间距;
其中,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三电机同步驱动所述链条圈运动,能够使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所述压块始终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部;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和所述第二子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支架和所述第二子支架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挤压部;
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支架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子支架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辊组;
所述辊组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辊组的辊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所述辊轮与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辊组共有一个,所述辊组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或者
所述辊组共有两个,两个所述辊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辊组包括第二安装座、连接件和弹簧;
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辊轮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弹簧,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能够压缩所述弹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
第一方面的挤压机;
来料输送机;以及
翻板机;
所述挤压机的两个第二挤压部之间设置所述来料输送机,所述来料输送机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辊组;所述翻板机与所述挤压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翻板机、所述来料输送机和所述挤压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翻板机、所述来料输送机和所述挤压机同步运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挤压机,通过将两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支架上,而每个第一驱动部均与一个第一挤压部连接,进而驱动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滑动;两个第二挤压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支架上,两个第二挤压部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待挤压物体能够通过进入口进入挤压区域,此时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对待挤压物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施加压力,且施加压力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两个第二挤压部对待挤压物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施加压力,实现对待挤压物体的周侧挤压。本申请的挤压机,通过在支架上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挤压部,在支架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挤压部,通过两个第一挤压部和两个第二挤压部对待挤压物体周侧进行挤压,进而保证了框架的尺寸与芯材的尺寸一致,保证了最终的扣盖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挤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D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D2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D3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挤压机中第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生产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生产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生产线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生产线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生产线的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支架;11、齿条;12、滑轨;2、第一挤压部;21、第一安装座;22、挤压杆;23、第一线性执行器;3、第一驱动部;4、第二挤压部;41、链条圈;42、压块;5、挤压区域;6、辊组;61、辊轮;62、第二安装座、63、连接件;64、弹簧;7、待挤压物体;8、第二转轴;9、第二驱动部;91、第一杆;92、第二杆;100、挤压机;200、来料输送机;300、翻板机;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第三方向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申请的挤压机用于对龙骨制成框架的周侧进行挤压,以使得放入芯材后的框架的尺寸与板材的尺寸匹配。但本申请的挤压机100并不局限于挤压龙骨框架,其他需要对周侧进行挤压的待挤压物体7也可用本申请进行挤压。
本申请通过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挤压部2,在支架1上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挤压部4,通过两个第一挤压部2和两个第二挤压部4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周侧。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1提供一种挤压机,包括:
支架1;
两个第一挤压部2,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B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
两个第一驱动部3,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部3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部3与一个所述第一挤压部2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部3用于驱动一个所述第一挤压部2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
两个第二挤压部4,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4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4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与部分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2能够形成挤压区域5,待挤压物体7能够通过所述进入口进入至所述挤压区域5,所述第一方向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B。
具体地,支架1起到支撑作用。支架1沿第一方向A的长度,需大于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最大的尺寸,这样才能使两个第一挤压部2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A滑动,并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进行挤压。支架1沿第二方向B的尺寸,需参考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尺寸,使待挤压物体7能够进入至挤压区域5内,同时能够使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两侧进行挤压。支架1的具体结构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两个第一挤压部2用于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进行挤压。两个第一挤压部2排布的具体方式不作进一步的限定。例如,可以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A设置一条滑轨12,该滑轨12设置在两个第二挤压部4背离彼此的一侧,两个第一挤压部2均通过该滑轨12与支架1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或者,也可以在支架1上设置两条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滑轨12,两条滑轨12沿第二方向B相对,两个第二挤压部4设置在两条滑轨12之间,每条滑轨12上滑动连接一个第一挤压部2。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两个第一挤压部2对待挤压物体7的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进行挤压即可,在此不作进一步的限定。两个第一挤压部2通过滑轨12在支架1上滑动,还可以保证滑动的稳定性。
第一驱动部3用于驱动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滑动。第一驱动部3可以为线性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每个第一驱动部3的驱动轴线均与第一方向A一致,每个第一驱动部3与一个第一挤压部2连接。
两个第二挤压部4用于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两侧进行挤压。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分别具有进入口和出口。待挤压物体7通过人工或者传送带从第一侧的进入口进入至挤压区域5,被两个第一挤压部2和两个第二挤压部4挤压至理想尺寸后进行扣盖,再通过人工或者传送带将扣盖完成的产品从出口处输出。当采用输送机输送待挤压物体7时,输送机设置在两个第二挤压部4之间,且输送机的传输方向为第一方向A。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挤压机,通过将两个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而每个第一驱动部3均与一个第一挤压部2连接,进而驱动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滑动;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在支架1上,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第一方向A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待挤压物体7能够通过进入口进入挤压区域5,此时第一驱动部3驱动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移动,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施加压力,且施加压力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两侧施加压力,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的周侧挤压。本申请的挤压机,通过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挤压部2,在支架1上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挤压部4,通过两个第一挤压部2和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周侧进行挤压,进而保证了框架的尺寸与芯材的尺寸一致,保证了最终的扣盖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2均包括第一安装座21和挤压杆22;
所述第一安装座21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挤压杆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B一致,所述挤压杆2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1上,所述挤压杆22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A一致,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2的部分所述挤压杆22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能够形成所述挤压区域5。
具体地,第一安装座21可以通过滑轨12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两个第一挤压部2上的挤压杆22用于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进行挤压。应当注意的是,还可以根据需求将挤压杆22替换成挤压板等,只要能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进行挤压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再赘述。
挤压杆22的长度根据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尺寸进行限定。两个挤压杆22可以伸入至两个第二挤压部4之间,与两个第二挤压部4共同形成挤压区域5。
为了方便待挤压物体7进、出挤压区域5。可以设计两个第一挤压部2能够相对于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第三方向C运动。例如,支架1包括第三子支架和第四子支架,两个第一挤压部2均包括第二线性执行器,第二线性执行器连接在第三子支架上,第二线性执行器的驱动端与第四子支架连接,第二线性执行器的驱动轴线与第三方向C一致,第二线性执行器用于驱动第四子支架沿第三方向C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四子支架上的两个第一挤压部2运动。
第一安装座21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在第四子支架上。当挤压待挤压物体7时,第四子支架向靠近第三子支架方向运动,使两个第一挤压部2挤压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当待挤压物体7进、处挤压区域5时,第四子支架向远离第三子支架方向运动,使两个第一挤压部2不与待挤压物体7接触,利于待挤压物体7的进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2均还包括第一线性执行器23;
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2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1上,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23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所在平面具有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23的驱动端与所述挤压杆22的第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杆22绕所述第一方向A转动。
具体地,第一线性执行器23可以是线性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第一线性执行器23可以通过螺栓的形式与挤压杆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线性执行器23在驱动过程中,其驱动轴线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在平面具有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第一线性执行器23在伸缩过程中,能够带动挤压杆22绕第一方向A转动,其转动的具体角度可以根据第一线性执行器23伸缩的距离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2均还包括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1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挤压杆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A一致。
具体地,挤压杆22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A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内穿入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与挤压杆22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两端与第一安装座21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1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线与第一方向A一致,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挤压杆22绕第一方向A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3均包括第二电机;
所述支架1沿所述第一方向A设置齿条11,所述齿条11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背离彼此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座21上设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条11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3包括第二线性执行器;
所述第二线性执行器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二线性执行器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21连接,所述第二线性执行器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A一致。
具体地,支架1可以包括条形板,该条形板设置在两个挤压部背离彼此的一侧。条形板两个第一侧面沿第一方向A分别设置一条滑轨12,以保证两个第一挤压部2滑动的稳定性。条形板的两个第一侧面为沿第三方向C的两个侧面。条形板的第二侧面上沿第一方向A设置齿条11,条形板的第二侧面远离两个第二挤压部4。第一安装板可以为匚形,第一安装板通过两个滑轨12与条形板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外齿轮固定连接形成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该外齿轮与齿条11啮合。第二电机转动,使得第一安装座21能够沿第一方向A在条形板上运动,进而实现了两个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的运动,实现了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的挤压,挤压时更加省时省力。或者,
通过第三线性执行器来替代齿条11和第二电机。两个第三线性执行器分别安装在条形板沿第一方向A的两端,每个第三线性执行器的驱动端与一个第一安装座21连接,进而实现了两个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的运动,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的挤压。
为了避免在挤压过程中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造成磨损,每个第二挤压部4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A排布的多个轮组,多个轮组均设置在支架1上,每个轮组的转动轴线均为第三方向C。为了保证挤压的效果,两个第二挤压部4中的多个轮组一一对应。且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进入口处的轮组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挤压部出口处的轮组的间距,以使得待挤压物体7能够进入至挤压区域5。这种滚动式的接触,可以减小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的磨损。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果,可以在两个第二挤压部4之间设置来料输送机200,来料输送机200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方向A一致。为了进一步的减小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造成的磨损。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均包括第三电机、链条圈41、第一外齿圈和压块42;
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一外齿圈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外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所述链条圈41的内侧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外齿圈啮合,所述链条圈41的外侧设置所述压块42;
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所述第三电机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所述第一外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所述第一外齿圈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三电机的间距;
其中,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所述第三电机同步驱动所述链条圈41运动,能够使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4的所述压块42始终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
具体地,为了适应本申请中的待挤压的框架结构的形状,第三电机和第一外齿圈使链条圈41可以形成椭圆形,其长轴与第一方向A一致。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待挤压物体7的实际形状设计第三电机和第一外齿圈的间距,以调整链条圈41的形状,进而适应不用的尺寸的待挤压物体7。为了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同时保证挤压的效果,压块42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等等,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长度进行设计。多个压块42等间距间隔设置在链条圈41的外侧。
两个第一挤压部2的第三电机与第一外齿圈的间距不相等,其中间距较大的一侧为两个第一挤压部2的第一侧,并形成进入口。例如,当两个第一挤压部2的第三电机的间距大于第一外齿圈的间距时,待挤压物体7从两个挤压部的第三电机这端进入至挤压区域5。此时设置第三电机这端即为两个第一挤压部2的第一侧的进入口,或者反之。
第一外齿圈可以通过第二转轴8与支架1转动连接。为了进一步保证挤压效果,两个第二挤压部4均包括第二外齿圈,第二外齿圈设置第三电机和第一外齿圈之间。且第二外齿圈与链条圈41啮合。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第二外齿圈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当两个第一挤压部2的第三电机的间距大于第一外齿圈的间距时,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第二外齿圈的间距与第一外齿圈的间距相等,更利于本申请的矩形的待挤压物体7的挤压。
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于后续的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两个链条圈41的同步控制,两个第二挤压部4可以共用一个第三电机,例如,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二挤压部4的链条圈41啮合,同时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另一个第二挤压部4的链条圈41啮合。该传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可以包括多个齿轮、链条等等,其具体结构不作进一步的限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只要能实现两个链条圈同步且同方向运动,使两个链条圈41在运动过程中能够相对静止即可。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三电机和来料输送机200的输送速度,使得链条圈41上与待挤压物体7接触的压块42,与待挤压物体7无相对运动,避免压块42对待挤压物体7表面造成磨损,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为了适应对不同尺寸的待挤压物体7,提高挤压机的实用性,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间距可以设置成可调节的。例如,支架1包括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第一子支架和/或第二子支架能够沿第二方向B往复滑动。例如,可以在第一子支架和/或第二子支架的底部设置万向轮和第一锁紧部,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驱动第一子支架和/或第二子支架沿第二方向B往复滑动,进而实现第一子支架上和第二子支架上的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间距的调整,并通过第一锁紧部将第一子支架上和第二子支架的间距固定;或者,支架1还可以包括第五子支架,第五子支架上沿第二方向B设置滑道和第二锁紧部,第一子支架和/或第二子支架通过滑道与第五子支架沿第二方向B滑动连接,并通过第二锁紧部将两个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的间距固定,该滑动也可以采用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使得挤压机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更利于工作人员操作,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部9;
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和所述第二子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支架和所述第二子支架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挤压部4;
所述第二驱动部9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部9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9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支架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子支架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第二子支架可以通过螺栓等形式固定支撑在支撑面上。第二驱动部9可以为线性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等,其驱动轴的轴线与第二方向B一致。或者,第二驱动部9可以包括第四电机和连杆结构。第四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子支架上,第四电机的转动轴线与第三方向C一致。该连杆结构包括第一杆91和第二杆92,第一杆91的第一端和第二杆92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杆91和第二杆92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第四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杆9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当两个第二挤压部4仅设置一个第三电机时,传动机构可以设置在连杆结构上。具体地,第一子支架与第二子支架上均转动连接第二转轴8。第一子支架上的第二转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外齿圈,另一端穿过第一子支架与第二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子支架上的第二转轴8的一端与链条圈41啮合,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子支架和第一杆91的第二端,并与第三电机的驱动端连接,传动机构设置在连杆结构上,并分别与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上的第二转轴8连接。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间隔设置。
当采用来料输送机200输送待挤压物体7时,第一子支架沿第二方向B可以设置贯穿孔,贯穿孔数量有多个,多个贯穿孔沿第一方向A等间距间隔排布在第一子支架上,第一子支架通过贯穿孔与来料输送机200的部分轴转动连接,并能够在来料输送机200的部分轴上沿第二方向B滑动。为了保证滑动的稳定性,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第二驱动部9,多个第二驱动部9沿第二挤压部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设置两个第二驱动部9,两个第二驱动部9分别设置在第二挤压部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
在工作过程中,第四电机转动能够增大或者减小第一杆91和第二杆92之间的预设夹角,进而增大或者减小第一支架和第二子支架间的距离。应当注意的是,本申请只要能实现两个第一挤压部2之间间距可调节即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辊组6;
所述辊组6与所述支架1连接,所述辊组6的辊轮6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B一致;所述辊轮61与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2沿第三方向C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方向C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
所述辊组6共有一个,所述辊组6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一侧;或者
所述辊组6共有两个,两个所述辊组6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两侧。
具体地,辊组6用于沿第三方向C挤压待挤压物体7,使待挤压物体7表面更加平整。为了保证辊组6的挤压效果,辊组6的辊轮61的长度应不小于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尺寸。
辊组6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甚至是三个、四个等等。当辊组6仅一个时,辊组可以设置在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进入口,使待挤压物体7更加平整,更利于后续的扣盖;当辊组6设置在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出口时,可以时扣盖后的物体更加平整,更利于后续的加工。当设置两个辊组6时,可以在进、出口处各设置一个辊组6。辊组6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此外,也可以根据需求,在第二挤压部4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增设不同数量的辊组6。
当两个第二挤压部4的间距可调节时,辊组6中辊轮61的长度应大于或者等于两个第二挤压部4最大间距,以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待挤压物体7的挤压。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辊组6包括第二安装座62、连接件63和弹簧64;
所述第二安装座62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二安装座62上沿所述第三方向C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63,所述连接件63与所述辊轮61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62上沿所述第三方向C设置弹簧64,所述连接件63沿所述第三方向C滑动能够压缩所述弹簧64。
具体地,连接件63的中部沿第二方向B具有通孔,辊轮61的两端穿过通孔与连接件63转动连接。当待挤压物体7沿第三方向C尺寸变化较大,辊轮61在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连接件63在第二安装座62上沿第三方向C运动,连接件63在运动过程中压缩弹簧64,将受到的力通过弹簧64缓冲出去,延长了辊组6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1-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
实施例1的挤压机100;
来料输送机200;以及
翻板机300;
所述挤压机100的两个第二挤压部4之间设置所述来料输送机200,所述来料输送机200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A,所述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两侧分别设置辊组6;所述翻板机300与所述挤压机100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B;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翻板机300、所述来料输送机200和所述挤压机10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翻板机300、所述来料输送机200和所述挤压机100同步运动。
在使用过程中,翻板机300抓取并翻转输送来的板材,来料输送机200输机将待挤压物体7输送至挤压区域5上方,两个第一挤压部2和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进行挤压,挤压过程中来料输送机200始终沿第一方向A输送待挤压物体7,而两个第一挤压部2也同步沿第一方向A运动,持续挤压待挤压物体7。此时翻板机300也沿第一方向A运动,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来料输送机200输送速度、两个第一挤压部2运动速度与翻板机300沿第一方向A运动速度相同,使来料输送机200输送速度、两个第一挤压部2运动速度与翻板机300沿第一方向A并无相对运动,然后进行扣盖,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生产线,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挤压机100,该挤压机100通过将两个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而每个第一驱动部3均与一个第一挤压部2连接,进而驱动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滑动;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在支架1上,两个第二挤压部4沿第一方向A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待挤压物体7能够通过进入口进入挤压区域5,此时第一驱动部3驱动第一挤压部2沿第一方向A移动,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施加压力,且施加压力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沿第二方向B的两侧施加压力,实现对待挤压物体7的周侧挤压。本申请的挤压机100,通过在支架1上沿第一方向A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挤压部2,在支架1上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挤压部4,通过两个第一挤压部2和两个第二挤压部4对待挤压物体7周侧进行挤压,进而保证了框架的尺寸与芯材的尺寸一致,保证了最终的扣盖效果。本申请的生产线通过翻板机300、来料输送机200和挤压机100三者配合,可以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挤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个第一挤压部,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两个第一驱动部,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部与一个所述第一挤压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一个所述第一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两个第二挤压部,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形成进入口,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与部分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能够形成挤压区域,待挤压物体能够通过所述进入口进入至所述挤压区域,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均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挤压杆;
所述第一安装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挤压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挤压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的部分所述挤压杆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能够形成所述挤压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均还包括第一线性执行器;
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具有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线性执行器的驱动端与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杆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部均还包括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驱动部均包括第二电机;
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背离彼此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条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均包括第三电机、链条圈、第一外齿圈和压块;
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外齿圈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一外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链条圈的内侧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外齿圈啮合,所述链条圈的外侧设置所述压块;
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三电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一外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一外齿圈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三电机的间距;
其中,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的所述第三电机同步驱动所述链条圈运动,能够使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所述压块始终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部;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和所述第二子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支架和所述第二子支架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挤压部;
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子支架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子支架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组;
所述辊组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辊组的辊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所述辊轮与所述两个第一挤压部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辊组共有一个,所述辊组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或者
所述辊组共有两个,两个所述辊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组包括第二安装座、连接件和弹簧;
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辊轮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弹簧,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能够压缩所述弹簧。
10.一种生产线,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机;
来料输送机;以及
翻板机;
所述挤压机的两个第二挤压部之间设置所述来料输送机,所述来料输送机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挤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辊组;所述翻板机与所述挤压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翻板机、所述来料输送机和所述挤压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翻板机、所述来料输送机和所述挤压机同步运动。
CN202310520125.6A 2023-05-08 2023-05-08 挤压机和生产线 Pending CN116373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125.6A CN116373343A (zh) 2023-05-08 2023-05-08 挤压机和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125.6A CN116373343A (zh) 2023-05-08 2023-05-08 挤压机和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3343A true CN116373343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9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0125.6A Pending CN116373343A (zh) 2023-05-08 2023-05-08 挤压机和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33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7005B (zh) 一种用于板材分区切割的激光切割设备及切割方法
CN201120754Y (zh) 一种复合辊压装置
CN116373343A (zh) 挤压机和生产线
CN211241484U (zh) 一种用于面皮生产的辊切机
DE69020720T2 (de) Vorrichtung zur Plattenbearbeitung unter Verwendung einer Raupenkette.
CN218361335U (zh) 一种铝型材压延模具
CN101947588A (zh) 一种波纹板成型设备
CN215096232U (zh) 一种履带式自动胶合机
CN105171791B (zh) 一种硅胶自动加工装置
CN214569540U (zh) 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压花装置
CN211679500U (zh) 一种电梯配件加工用冲床
CN1061510A (zh) 延展生面团的方法与设备
CN219648421U (zh) 基于钢带加工的展平装置
CN201665013U (zh) 一种多辊天然橡胶压片机
CN208373926U (zh) 一种卫浴彩钢板生产线的柔性滚压装置
CN215478645U (zh) 一种用于护板的生产装置
US3612374A (en) Pipe pulling device
CN218511456U (zh) 用于弹条中频加热送料的连续输送装置
CN202097965U (zh) 一种塑胶成型机
CN219026068U (zh) 一种剪切设备
CN217622176U (zh) 异形片连续辊压挤出成型设备
CN210519950U (zh) 一种饼干滚印成型机
CN210915791U (zh)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CN221734973U (zh) 冷轧板材对中剪切装置
CN211564035U (zh) 一种螺旋叶片新型冷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