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8323A - 阀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8323A
CN116368323A CN202180064803.1A CN202180064803A CN116368323A CN 116368323 A CN116368323 A CN 116368323A CN 202180064803 A CN202180064803 A CN 202180064803A CN 116368323 A CN116368323 A CN 116368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ace
pressure space
axial direction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48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原大千
桥口明広
福留康平
白藤啓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g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g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g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gl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68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8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1/00Spindle sealings
    • F16K41/10Spindle sealings with diaphragm, e.g. shaped as bellows or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2Valve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0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86Braking, pressure equilibration, shock absorbing
    • F16K31/0693Pressure equilibration of the arm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流体的阀。一种阀,其具备:阀壳体(10),其具有一次压空间(S1)和二次压空间(S2);阀座(40a),其配设于一次压空间(S1)与二次压空间(S2)之间;阀芯(56),其由驱动源(80)沿轴向驱动,相对于阀座(40a)落座或分离;以及连通单元(15),其将与一次压空间(S1)和二次压空间(S2)中的一个空间相邻的背面空间(S3)与一次压空间(S1)和二次压空间(S2)中的另一个空间连通,其中,在阀壳体(10)与阀芯(56)之间配置有能够沿轴向伸缩的划分部件(30),通过划分部件(30)将一个空间(S2)与背面空间(S3)以密封状划分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工作流体的阀。
背景技术
在各种产业领域中用于进行工作流体的控制的阀具备阀座和能够相对于阀座接触或分离的阀芯,通过调节阀开度,能够控制工作流体的压力、流量。
在这样的阀中,作为代表性的阀形态,可列举出作为阀芯的滑柱相对于作为阀座的开口平行地移动的滑阀、阀芯具有转动轴的蝶阀、以及阀芯相对于作为阀座的开口正交地移动的提升阀。在这些阀中,最适于流量、压力控制的阀是提升阀。
作为提升阀,可列举出例如在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容量控制阀。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备:由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轴、倾斜角度可变地与旋转轴连结的斜板、以及与斜板连结的压缩用活塞等,通过使斜板的倾斜角度变化来使活塞的行程量变化,从而控制流体的排出量。使用由电磁力进行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的吸入压力Ps、排出由活塞加压后的流体的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收纳了斜板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并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由此,该斜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连续地变化。
专利文献1的容量控制阀具备阀壳体、阀座和阀芯。阀壳体形成有供控制压力Pc的控制流体通过的一次压空间和供吸入压力Ps的控制流体通过的二次压空间。阀座设置在一次压空间与二次压空间之间。阀芯的阀抵接部分设置于一次压空间,杆部分设置于螺线管侧的背面空间,能够与阀座接触或分离。该专利文献1的容量控制阀通过利用由螺线管产生的电磁力使阀芯移动,来进行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的调整。
另外,在阀壳体上形成有将二次压空间与背面空间连通的连通路。由此,能够通过连通路使二次压空间与背面空间压力相同,在阀芯的轴向两侧不会产生压力差。因此,能够进行与向螺线管施加的电流对应的精密的杆的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10925号(第10页、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容量控制阀中,在阀壳体中的设于一次压空间与背面空间之间的引导孔中插入有阀芯的杆部分,杆部分由引导孔引导而稳定地滑动。然而,由于在杆部分的外周面与引导孔的内周面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一次压空间的控制压力Pc会从杆部分的外周面与引导孔之间稍微向背面空间漏出,可能无法高精度地控制一次压空间的控制压力Pc。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流体的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阀具备:
阀壳体,其具有一次压空间和二次压空间;
阀座,其配设于所述一次压空间与所述二次压空间之间;
阀芯,其由驱动源沿轴向驱动,相对于所述阀座落座或分离;以及
连通单元,其将与所述一次压空间和所述二次压空间中的一个空间相邻的背面空间与所述一次压空间和所述二次压空间中的另一个空间连通,
其中,在所述阀壳体与所述阀芯之间配置有能够沿轴向伸缩的划分部件,通过所述划分部件将所述一个空间与所述背面空间以密封状划分开。
由此,一个空间和背面空间被划分部件以密封状划分开,工作流体不会通过阀壳体与阀芯的间隙而从一个空间向背面空间、或者从背面空间向一个空间漏出。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一次压空间或二次压空间的工作流体。另外,划分部件能够沿轴向伸缩,因此不会阻碍阀芯的驱动。
也可以是,对所述阀芯向所述闭阀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单元与对所述阀芯向开阀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单元相对地配置。
由此,除了一个空间与背面空间之间由划分部件密封之外,阀芯被第一施力单元和第二施力单元以沿轴向夹持的状态支承,因此能够抑制阀芯的轴偏移,使阀芯和阀壳体为不滑动的状态,能够防止摩擦力对阀芯的驱动造成影响。并且,能够防止污染物进入阀壳体与阀芯之间的间隙。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施力单元是螺旋弹簧,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从轴向与所述螺旋弹簧嵌合的嵌合部。
由此,能够通过螺旋弹簧与嵌合部的嵌合来抑制阀芯的轴偏移。
也可以是,所述划分部件具有:环部,其固定于所述阀壳体;以及波纹状的主干部,其一端以密封状固定于所述环部。
由此,波纹状的主干部会沿轴向伸缩,因此能够抑制阀芯的轴偏移。
也可以是,所述环部的外周面固定于所述阀壳体的内周面。
由此,能够简单地将环部安装于阀壳体。并且,环部不会沿径向移动,能够可靠地抑制主干部的轴偏移。
也可以是,所述环部的内周面成为所述阀芯的倾斜限制部。
由此,与阀芯的外周面接近配置的环部的内周面作为倾斜限制部发挥作用,能够限制阀芯的倾斜。因此,能够防止阀芯的轴偏移而使其稳定地动作。
也可以是,所述主干部从所述环部向所述一个空间延伸。
由此,能够使背面空间紧凑。
也可以是,所述阀芯由落座于所述阀座的阀元件和由所述驱动源驱动的杆元件分体构成。
由此,阀元件和杆元件是分体的,因此容易组装阀。
也可以是,所述划分部件具有:固定板部,其固定于所述杆元件的端面;以及波纹状的主干部,其另一端以密封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部,
所述阀芯和所述固定板部中的一方具有向轴心方向引导另一方的引导凹部。
由此,阀芯和划分部件能够通过引导凹部向轴心方向相对地引导,因此能够进行阀芯与划分部件的轴对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容量控制阀闭阀的情况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容量控制阀开阀的情况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阀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例中,以容量控制阀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用途。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对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说明。以下,将从图1的正面侧观察时的左右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左右侧进行说明。详细而言,将配置阀壳体10的纸面左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左侧、将配置螺线管80的纸面右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右侧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组装在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使用的未图示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中,通过对制冷剂即工作流体(以下简称为“流体”)的压力进行可变控制,来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量,将空调系统调整为目标制冷能力。
首先,对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进行说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有外壳,该外壳具备排出室、吸入室、控制室和多个缸体。此外,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中设置有将排出室与控制室直接连通的连通路。在该连通路中设置有用于对排出室与控制室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的固定节流孔9(参照图1)。
另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备旋转轴、斜板和多个活塞。旋转轴由设置在外壳的外部的未图示的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斜板在控制室内通过铰链机构可倾斜地连结于旋转轴。多个活塞与斜板连结,且往复移动自如地嵌合在各缸体内。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使用由电磁力进行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V1,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的吸入压力Ps、排出由活塞加压的流体的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以及收纳了斜板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并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从而使斜板的倾斜角度连续地变化。由此,使活塞的行程量变化以控制流体的排出量。
如图1所示,组装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中的本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V1调整对构成作为驱动源的螺线管80的线圈86通电的电流,进行容量控制阀V1中的CS阀50的开闭控制。由此,对从控制室向吸入室流出的流体进行控制,对控制室内的控制压力Pc进行可变控制。此外,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的排出流体经由固定节流孔9始终供给至控制室,并且通过关闭容量控制阀V1中的CS阀50,使控制室内的控制压力Pc上升。
在本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V1中,CS阀50由阀芯56和作为阀座的CS阀座40a构成。CS阀座40a形成在筒状的阀座部件40上,该阀座部件40被压入固定在阀壳体10的连通孔部10b中。CS阀50通过阀芯56中的CS阀芯51的轴向右侧形成的锥形抵接部54沿轴向与CS阀座40a接触或分离而进行开闭。此外,本实施例1的阀芯56由作为阀元件的CS阀芯51和作为杆元件的杆20构成。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容量控制阀V1主要由阀壳体10、阀座部件40、CS阀芯51、杆20、螺线管80、以及作为划分部件的波纹管30构成。阀壳体10和阀座部件40由金属材料形成。CS阀芯51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在阀壳体10内。杆20配置在CS阀芯51的轴向右侧。螺线管80与阀壳体10连接,对杆20和CS阀芯51施加驱动力。波纹管30以密封状配置在阀壳体10与杆20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CS阀芯51上,从轴向左端起依次形成有前端轴部52、大径部53、抵接部54、后端轴部55。
前端轴部52的直径与后端轴部55的直径大致相同,大径部53的直径大于前端轴部52和后端轴部55的直径。
另外,抵接部54形成于大径部53与后端轴部55之间,呈从轴向左侧朝向轴向右侧缩径的锥形状。
在阀壳体10的轴向左侧形成有一次压空间S1,该一次压空间S1通过沿径向贯通的入口端口11与控制室连通。另外,在阀壳体10中的比一次压空间S1靠轴向右侧形成有二次压空间S2,该二次压空间S2通过沿径向贯通的出口端口12与排出室连通。
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从轴向左端向轴向右方凹陷且轴向左端开口的凹部10a。
另外,阀壳体10的轴向左端由盖部件13封闭,由凹部10a和盖部件13围成的空间成为一次压空间S1。
另外,在盖部件13与CS阀芯51之间配置有作为第一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14,该螺旋弹簧14对CS阀芯51向CS阀50的闭阀方向即轴向右方施力。
该螺旋弹簧14是按压弹簧,在其内侧插通有CS阀芯51的前端轴部52。即,CS阀芯51的前端轴部52作为与螺旋弹簧14嵌合的嵌合部发挥作用。
另外,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轴向右端的内径侧向轴向左方凹陷的凹部10c。另外,在凹部10a与凹部10c之间形成有沿轴向连通的连通孔部10b。该连通孔部10b的直径小于凹部10a、10c的直径。
另外,在连通孔部10b的轴向右端以密封状固定有波纹管30。由该连通孔部10b和波纹管30围成的空间成为二次压空间S2。
波纹管30具有筒状的主干部31、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从径向截面观察时呈大致U字形。主干部31具有能够沿轴向伸缩的波纹。固定板部32将主干部31的轴向左端的开口封闭。环部33设置于主干部31的轴向右端,且压入固定在连通孔部10b的轴向右端的小径孔部中。
主干部31、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由金属构成。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形成为比主干部31厚,与主干部31相比更具有刚性。此外,主干部31、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但优选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与主干部31相比更具有刚性。另外,主干部31、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也可以由金属以外的材料构成。
在固定板部32的左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向轴向右方凹陷的引导凹部34。在该引导凹部34中嵌合CS阀芯51的后端轴部55。
阀座部件40具备筒状部41和环状凸部42。筒状部41被压入连通孔部10b中。环状凸部42从筒状部41的轴向左端向外径方向突出。此外,筒状部41的内径形成为大于CS阀芯51的后端轴部55的直径。
该阀座部件40通过从轴向左方压入贯通凹部10a的底部的连通孔部10b的轴向左端而以密封状固定于阀壳体10。另外,通过环状凸部42与凹部10a的底端面10d抵接,防止阀座部件40向连通孔部10b的过度插入,并且进行阀座部件40的轴向的定位。
另外,在阀座部件40上,在轴向左端的内径侧形成有CS阀座40a,CS阀座40a呈朝向轴向右侧逐渐缩径的锥形状。
在阀壳体10的凹部10c中,从轴向右方以密封状态内嵌固定有中心柱82的凸缘部82d,从其轴向右方外嵌固有外壳81,从而一体地连接。
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作为连通单元的贯通孔15。贯通孔15分别在轴向两端的凹部10a、10c的底面上开口并沿轴向延伸。贯通孔15形成为截面恒定,与一次压空间S1和螺线管80内的背面空间S3连通。
如图1所示,螺线管80主要由外壳81、大致圆筒形状的中心柱82、杆20、可动铁芯84、作为第二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85、励磁用线圈86和有底筒状的套筒87构成。外壳81具有向轴向左方开放的开口部81a。中心柱82从轴向左方插入到外壳81的开口部81a,并配置在外壳81的内径侧与阀壳体10的内径侧之间。杆20插通于中心柱82并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且其轴向左端部配置在阀壳体10内。可动铁芯84中插嵌固定着杆20的轴向右端部。螺旋弹簧85对可动铁芯84向CS阀50的开阀方向即轴向左方施力。线圈86经由绕线架卷绕于中心柱82的外侧。套筒87收纳中心柱82的一部分、可动铁芯84、螺旋弹簧85和杆20的一部分。
中心柱82具备圆筒部82b和环状的凸缘部82d。圆筒部82b由铁、硅钢等磁性材料的刚体形成,并形成沿轴向延伸且供杆20插通的插通孔82c。凸缘部82d从圆筒部82b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向外径方向延伸。
螺旋弹簧85是按压弹簧,配置在可动铁芯84与套筒87之间。另外,螺旋弹簧85的轴向左端嵌合在可动铁芯84的轴向右端形成的凹部84a内。此外,螺旋弹簧85与螺旋弹簧14相比作用力小。
螺线管80内的背面空间S3是与二次压空间S2分隔开的CS阀芯51的背面侧的主要是套筒87内的空间。详细而言,背面空间S3包括波纹管30内的空间、凹部10c与中心柱82左端之间的空间、中心柱82内的空间、套筒87内的可动铁芯84左右的空间。
杆20插通于中心柱82的插通孔82c。杆20的轴向右端部插嵌固定于可动铁芯84,杆20的轴向左端部插入波纹管30的主干部31内。另外,杆20的轴向左端面与固定板部32的右表面抵接。此外,杆20的轴向左端面也可以通过粘接材料、焊接等固定于固定板部32的右表面。
另外,杆20的外周面与波纹管30的环部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L1小于杆20的外周面与中心柱82的插通孔82c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L2(L1<L2)。
由此,在杆20动作时、对杆20施加了工作流体的压力时等杆20稍微倾斜时,与环部33的内周面抵接来限制杆20的倾斜。因此,能够防止杆20和CS阀芯51的轴偏移而使其稳定地动作。即,环部33作为杆的倾斜限制部发挥作用。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1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容量控制阀V1的非通电状态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容量控制阀V1在非通电状态下,通过比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大的螺旋弹簧14的作用力向轴向右方、即闭阀方向按压CS阀芯51。由此,CS阀芯51的抵接部54落座于CS阀座40a,CS阀50关闭。
详细而言,以朝向轴向左侧扩开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的CS阀芯51的抵接部54与同样以朝向轴向左侧扩开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的CS阀座40a接触并落座在其上。
此时,以CS阀芯51的有效受压面积A、波纹管30的有效受压面积B、轴向向右为正,在CS阀芯51上作用有螺旋弹簧14的作用力(Fsp1)、由一次压空间S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P1产生的力(FP1)=(P1×(A-B))、由二次压空间S2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P2产生的力(FP2)=-(P2×(A-B))、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2)、以及波纹管30的作用力(-FBW)(即,以向右为正,在CS阀芯51上作用有力Frod=Fsp1-Fsp2+FP1-FP2-FBW)。
此时,在CS阀芯51的轴向左端面上作用有一次压空间S1内的工作流体。此外,一次压空间S1与背面空间S3通过设置在阀壳体10上的贯通孔15连通,因此在背面空间S3中流入了一次压空间S1内的工作流体。
这样,流入一次压空间S1和背面空间S3中的工作流体是从入口端口11供给的相同的一次压P1的工作流体。另外,由于CS阀芯51的有效受压面积A与波纹管30的有效受压面积B相等(A=B),因此通过工作流体的压力P1、P2而作用于CS阀芯51的力(FP1)、(FP2)均大致为零。
即,以向右为正,在CS阀芯51上实质上作用有力Frod=Fsp1-Fsp2-FBW,螺旋弹簧14的作用力(Fsp1)大于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2)与波纹管30的作用力(-FBW)之和(Fsp1>Fsp2+FBW),因此CS阀芯51向闭阀方向被按压以关闭CS阀50。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1的通电状态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容量控制阀V1在通电状态下(即正常控制时、所谓占空比控制时),当通过对螺线管80施加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Fsol)超过力Frod(Fsol>Frod)时,可动铁芯84被拉近到中心柱82侧、即轴向左侧,固定于可动铁芯84的杆20和CS阀芯51一起向轴向左方、即开阀方向移动。由此,CS阀芯51的抵接部54从CS阀座40a分离,CS阀50打开。
另外,在螺线管80的驱动时,CS阀芯51的前端轴部52与盖部件13接触,由此限制CS阀芯51进一步从CS阀座40a分离。
此时,在CS阀芯51上,向轴向左方作用有电磁力(Fsol),向轴向右方作用有力Frod(即,以向右为正,在CS阀芯51上作用有力Frod-Fsol)。
这样,容量控制阀V1能够通过CS阀50的阀开度来适当控制一次压空间S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P1,该阀开度通过螺线管80的电磁力(Fsol)与差分(Fsp1-Fsp2-FBW)的平衡来进行调整,该差分是螺旋弹簧14的作用力与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和波纹管30的作用力(-FBW)的差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阀壳体10上,供杆20插通的连通孔部10b设置在二次压空间S2与背面空间S3之间,在连通孔部10b的内周面与杆20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能够沿轴向伸缩的波纹管30。由此,二次压空间S2与背面空间S3之间由波纹管30以密封状划分开,因此在CS阀50关闭时,背面空间S3的工作流体不会通过连通孔部10b与杆20的间隙向二次压空间S2漏出。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一次压空间S1内的工作流体。
另外,由于波纹管30的主干部31能够沿杆20的轴向伸缩,因此能够抑制CS阀芯51和杆20(即,阀芯56)的轴偏移,不会阻碍CS阀芯51和杆20的驱动。另外,由于波纹管30呈波纹形状,因此能够使波纹管30相应于杆20的动作而稳定地伸缩。
另外,除了二次压空间S2与背面空间S3之间由波纹管30以密封状划分开之外,阀芯56由向闭阀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14和向开阀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85以沿轴向相对地夹持的状态进行支承,因此能够抑制阀芯56的轴偏移,并且能够使杆20与阀壳体10为不滑动的状态。由此,能够增大阀壳体10与杆20之间的间隙。换言之,在阀壳体10与杆20之间不会形成微小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摩擦力对杆20的驱动造成影响。并且,能够防止污染物进入阀壳体10与杆20之间的微小的间隙。
另外,由于CS阀芯51的前端轴部52嵌合于螺旋弹簧14的内侧,因此能够抑制阀芯56的轴偏移。
另外,波纹管30具有:固定板部32,其固定于杆20的左端面;环部33,其固定于阀壳体10;以及波纹状的主干部31,其将固定板部32与环部33相连。由此,杆20不贯通固定板部32,因此能够防止工作流体从杆20与波纹管30之间的间隙漏出。另外,由于波纹状的主干部31沿轴向伸缩,因此能够将固定板部32和环部33形成得较厚来提高强度。
另外,环部33的外周面固定于阀壳体10的内周面。具体而言,由于是环部33被压入固定于阀壳体10的内周面的结构,因此即使不准备固定单元,也能够将环部33简便地安装在阀壳体10上。并且,环部33不会沿径向移动,能够可靠地抑制主干部31的轴偏移。
另外,主干部31从环部33朝向二次压空间S2延伸。即,波纹管30配置于二次压空间S2内,因此能够使背面空间S3紧凑。换言之,由于不在背面空间S3侧配置波纹管30,因此波纹管30不会对螺线管80的结构造成影响。
另外,构成阀芯56的CS阀芯51和杆20为不同部件,CS阀芯51是固定于固定板部32的结构,因此容易组装CS阀50。具体而言,将波纹管30的固定板部32固定在杆20上并将波纹管30的环部33压入固定在阀壳体10上来组装螺线管80和阀壳体10,将阀座部件40固定在阀壳体10上,使阀座部件40贯通来将CS阀芯51与波纹管30的固定板部32连接,由此能够组装CS阀50。即,即使不使阀壳体10为对开形状等,也能够从轴向左方插入阀座部件40、CS阀芯51而简便地进行组装。
另外,在波纹管30的固定板部32的左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向轴向右方凹陷的引导凹部34,在该引导凹部34中嵌合CS阀芯51的后端轴部55。由此,能够通过引导凹部34向轴心方向相对地引导CS阀芯51和波纹管30。因此,能够进行CS阀芯51与波纹管30的轴对准。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4对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此外,省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结构且重复的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V2的CS阀芯510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11。另外,在波纹管300的固定板部320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321。另外,在杆200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201。
CS阀芯510的贯通孔511、波纹管300的贯通孔321、杆200的贯通孔201沿轴向连通而构成一个贯通孔150。一次压空间S1和背面空间S3通过贯通孔150连通。即,贯通孔150作为连通单元发挥作用。
由于能够通过该贯通孔150使一次压空间S1与背面空间S3压力相同,所以不会在一次压空间S1和背面空间S3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可以根据施加到螺线管80的电流使CS阀芯510和杆200高精度地动作。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即使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追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阀元件和杆元件由不同部件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阀元件和杆元件也可以是一体的。另外,例示了阀元件呈锥形状的形态,但能够自由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固定板部的端面固定于杆的端面,但并不限定于此,杆的端面也可以不必固定于固定板部的端面。即使杆的端面未固定于固定板部的端面,也能够通过第一施力单元和第二施力单元维持杆的端面与固定板部的端面抵接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固定板部与阀元件分体的形态,但固定板部与阀元件也可以成为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在设置于固定板部的引导凹部中嵌合固定有阀元件的形态,但也可以在阀元件上设置引导凹部,从固定板部突出的凸部与引导凹部嵌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从轴向左侧起依次形成有一次压空间、二次压空间、背面空间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一次压空间和二次压空间的位置也可以相反。具体而言,也可以在一次压空间的旁边形成背面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对常闭型的阀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常开型的阀。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阀元件配置于一次压空间的形态,但阀元件也可以配置于二次压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第一施力单元和第二施力单元是按压弹簧的形态,但也可以是例如拉伸弹簧。另外,第一施力单元和第二施力单元不限于螺旋弹簧,也可以是第一施力单元和第二施力单元中的一方或双方为板簧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设置第一施力单元和第二施力单元的形态,但也可以仅设置任一方,省略另一方。例如,在常闭型的阀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向开阀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单元。另外,例如,在常开型的阀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向闭阀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单元。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第一施力单元配置于一次压空间的形态,但配置第一施力单元的部位也可以自由地变更。例如,第一施力单元也可以配置于二次压空间、背面空间(中心柱与可动铁芯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第二施力单元配置于背面空间的形态,但配置第二施力单元的部位也可以自由地变更。例如,第二施力单元也可以配置于二次压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波纹管具有作用力的形态,但波纹管也可以不具有作用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波纹管配置于二次压空间的形态,但波纹管也可以配置于背面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阀元件的有效受压面积与波纹管的有效受压面积相等的形态,但阀元件的有效受压面积与波纹管的有效受压面积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划分部件的主干部为波纹状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主干部只要能够伸缩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对阀为容量控制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例如在空调系统中配置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膨胀阀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阀座和阀壳体为不同部件的方式,但阀座也可以与阀壳体一体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例示了连通单元是设置于阀壳体的贯通孔的形态,在上述实施例2中,例示了连通单元是贯通阀芯、划分部件、背面空间的贯通孔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连通单元也可以是供背面空间与控制室直接连通的连通路。
符号说明
10:阀壳体;14:螺旋弹簧(第一施力单元);15:贯通孔(连通单元);20:杆(杆元件、阀芯);30:波纹管(划分单元);31:主干部;32:固定板部;33:环部;34:引导凹部40a:CS阀座(阀座);50:CS阀(阀);51:CS阀芯(阀元件、阀芯);56:阀芯;80:螺线管(驱动源);85:螺旋弹簧(第二施力单元);150:贯通孔(连通单元);200:杆(杆元件、阀芯);300:波纹管(划分单元);510:CS阀芯(阀元件、阀芯);A、B:有效受压面积;S1:一次压空间;S2:二次压空间;S3:背面空间;V1、V2:容量控制阀。

Claims (9)

1.一种阀,其具备:
阀壳体,其具有一次压空间和二次压空间;
阀座,其配设于所述一次压空间与所述二次压空间之间;
阀芯,其由驱动源沿轴向驱动,相对于所述阀座落座或分离;以及
连通单元,其将与所述一次压空间和所述二次压空间中的一个空间相邻的背面空间与所述一次压空间和所述二次压空间中的另一个空间连通,
其中,在所述阀壳体与所述阀芯之间配置有能够沿轴向伸缩的划分部件,通过所述划分部件将所述一个空间与所述背面空间以密封状划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对所述阀芯向闭阀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单元与对所述阀芯向开阀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单元相对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中,所述第一施力单元是螺旋弹簧,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从轴向与所述螺旋弹簧嵌合的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所述划分部件具有:环部,其固定于所述阀壳体;以及波纹状的主干部,其一端以密封状固定于所述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中,所述环部的外周面固定于所述阀壳体的内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阀,其中,所述环部的内周面成为所述阀芯的倾斜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所述主干部从所述环部向所述一个空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所述阀芯由落座于所述阀座的阀元件和由所述驱动源驱动的杆元件分体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划分部件具有:固定板部,其固定于所述杆元件的端面;以及波纹状的主干部,其另一端以密封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部,
所述阀芯和所述固定板部中的一方具有向轴心方向引导另一方的引导凹部。
CN202180064803.1A 2020-09-28 2021-09-24 Pending CN1163683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2683 2020-09-28
JP2020-162683 2020-09-28
PCT/JP2021/034990 WO2022065410A1 (ja) 2020-09-28 2021-09-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8323A true CN116368323A (zh) 2023-06-30

Family

ID=8084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4803.1A Pending CN116368323A (zh) 2020-09-28 2021-09-24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0104A1 (zh)
EP (1) EP4219994A1 (zh)
JP (1) JPWO2022065410A1 (zh)
KR (1) KR20230051303A (zh)
CN (1) CN116368323A (zh)
WO (1) WO20220654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5207B2 (ja) * 1999-04-22 2008-04-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量制御弁
WO2009025298A1 (ja) * 2007-08-23 2009-02-26 Eagle Industry Co., Ltd. 制御弁
JP5649570B2 (ja) * 2010-04-21 2015-01-07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圧力制御弁
JP2013024135A (ja) * 2011-07-21 2013-02-04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感圧制御弁
WO2019131482A1 (ja) * 2017-12-25 2019-07-04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CN113015853B (zh) 2018-11-26 2022-12-23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5410A1 (ja) 2022-03-31
KR20230051303A (ko) 2023-04-17
US20230400104A1 (en) 2023-12-14
EP4219994A1 (en) 2023-08-02
JPWO2022065410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4156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2119216B (zh) 容量控制阀
US20210285433A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162995B2 (ja) 容量制御弁
CN112384696B (zh) 容量控制阀
JP7467427B2 (ja) 容量制御弁
CN113167264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2384695B (zh) 容量控制阀
US11401923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CN113661324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2334654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6368323A (zh)
US20210285434A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WO2022153950A1 (ja)
CN113167263B (zh) 容量控制阀
WO2023002887A1 (ja) 容量制御弁
CN116518113A (zh) 容量控制阀
CN112513461A (zh) 容量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