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6123A -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6123A
CN116366123A CN202310106304.5A CN202310106304A CN116366123A CN 116366123 A CN116366123 A CN 116366123A CN 202310106304 A CN202310106304 A CN 202310106304A CN 116366123 A CN116366123 A CN 116366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carrying box
matched
cylinder
monitor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6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勇
董钢
赵友贵
钟馨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3101063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6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6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6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7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earth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监测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通过镜头保护机构的设置,能够在设备监测使用时,对摄像头的易损部件进行相应的保护;而连接机构则能够提高设备的拆装维护便利程度,更加利于野外环境下的设备检修操作使用;防护机构的设置则能够进一步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阻挡防护,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损坏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监测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逐步上天,利用北斗卫星进行信息的通讯传输、导航等也成为各个领域的优先选项,而对于地质监测来说,由于其监测设备大多处于野外环境中,利用北斗卫星进行信号的传输则成为主要手段之一,进而能够达到设备的实时信号远程监控。
目前一般的监测站主要采用摄像头+传感器的组合监控方式,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状态进行监控,进而达到预警的目的,但目前一般的设备在监控过程中,特别是摄像头的拍摄端属于易损件,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地灾发生时的损坏,对其保护效果不佳,同时地灾发生时如泥石流、滑坡,也可能会对整个设备产生飞石撞击,进而造成设备,特别是内存元件的直接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包括地桩、搭载箱、摄像头、传感器组和控制面板,所述地桩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搭载箱与所述地桩上端连接,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组和控制面板均设于所述搭载箱,所述地桩上端嵌设有电机,所述搭载箱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搭载箱内设有镜头保护机构,所述摄像头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搭载箱连接;
所述镜头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保护镜、第二保护镜和三角反射镜、所述搭载箱下侧开有L形安装槽,所述搭载箱上端开有与所述连接机构相匹配且与所述L形安装槽相匹配的竖筒槽,所述第一保护镜和第二保护镜由外之内设于所述L形安装槽内,所述三角反射镜设于所述L形安装槽的直角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基板、四个连接栓和一个解锁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基板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栓呈矩形分布设于所述竖筒槽,所述基板通过连接栓与所述搭载箱连接。
所述三角反射镜包括一个L形透明镜和一个镀膜镜,所述三角反射镜呈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镀膜镜的镀膜端远离所述L形安装槽的直角处并朝向所述L形透明镜的直角侧,所述第一保护镜、第二保护镜和三角反射镜均与所述L形安装槽相匹配;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三角反射镜自身的强度,并利于摄像头采集折射后的外部图像。
所述连接栓包括一个圆筒、一个滑环、一个弹簧和三个弹片,所述搭载箱开有与四个连接栓相匹配的底孔,所述圆筒与所述搭载箱连接并与所述底孔对应匹配,所述圆筒侧面开有活动槽,所述滑环与所述圆筒滑动连接,所述滑环包括位于所述圆筒内的内环和位于所述圆筒外的外环,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相互连接,三个所述弹片呈环形设于所述内环上端并与所述活动槽对应匹配,静止状态下所述弹片向远离所述圆筒轴线侧翻转,所述弹片另一端朝向所述活动槽侧设有卡块,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底孔内并与所述内环下端抵接;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检修拆装的便利程度。
所述卡块上端还设有阻位片。
所述底孔包括由上至下开设的补位槽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圆筒对应匹配,所述补位槽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尺寸且与所述外环相匹配。
所述基板上通过抬升柱还连接有一个顶盖,所述顶盖开有与四个所述连接栓位置相匹配的对位孔,所述解锁器由四个相互连接的套筒组成,四个所述套筒的分布位置与四个所述连接栓位置距离相对应并与所述圆筒相匹配。
所述搭载箱与所述地桩之间还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盖板和一组缓冲组件,两个所述盖板分别位于所述搭载箱上下端,两个所述盖板四角通过连接柱相互连接,所述缓冲组件设于下侧的盖板。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四个气囊和一个压缩罐,四个所述气囊分别设于所述盖板四边上端,四个所述气囊均与所述压缩罐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伸展长度与所述搭载箱相匹配;这样能够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防护和缓冲冲击。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镜头保护机构的设置,能够在设备监测使用时,对摄像头的易损部件进行相应的保护;而连接机构则能够提高设备的拆装维护便利程度,更加利于野外环境下的设备检修操作使用;防护机构的设置则能够进一步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阻挡防护,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损坏可能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搭载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基板和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搭载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搭载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解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地桩1、搭载箱2、摄像头21、传感器组22、第一保护镜3、第二保护镜31、L形透明镜32、镀膜镜33、L形安装槽34、竖筒槽35、基板4、解锁器41、圆筒5、弹簧51、弹片52、活动槽53、内环54、外环55、卡块56、阻位片57、补位槽58、安装孔59、顶盖6、对位孔61、盖板7、气囊71、压缩罐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包括地桩1、搭载箱2、摄像头21、传感器组22和控制面板,地桩1与地面固定连接,搭载箱2与地桩1上端连接,摄像头21、传感器组22和控制面板均设于搭载箱2,地桩1上端嵌设有电机,搭载箱2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搭载箱2内设有镜头保护机构,摄像头21通过连接机构与搭载箱2连接;
镜头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保护镜3、第二保护镜31和三角反射镜、搭载箱2下侧开有L形安装槽34,搭载箱2上端开有与连接机构相匹配且与L形安装槽34相匹配的竖筒槽35,第一保护镜3和第二保护镜31由外之内设于L形安装槽34内,三角反射镜设于L形安装槽34的直角处;
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基板4、四个连接栓和一个解锁器41,摄像头21与基板4连接,四个连接栓呈矩形分布设于竖筒槽35,基板4通过连接栓与搭载箱2连接。
在对目标地区进行地质监测时,传感器组22用于读取目标区域非图像信息,摄像头21用于读取目标区域的图像信息,控制面板用于收集采集到的信息,并通过自身的通讯模块配合北斗卫星进行信息的实时传输处理,达到地质监测的实时性要求,在监测过程中地桩1与地面直接固定连接,外部供电设备如蓄电池、光电设备等与用电设备连接,电机的设置一方面起到连接作用,另一方面配合控制面板可远程调控摄像头21的监测朝向,由于对地质监测基本处于室外,设备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当目标区域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对于设备的损害概率会显著提高,特别是对摄像头21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在设备监测使用时,通过将摄像头21利用连接机构嵌设安装于搭载箱2内,利用搭载箱2形成一个防护环境,并在监测过程中通过三角反射镜反射外界图像到摄像头21上进行读取的方式,使得摄像头21不直接暴露在外界,并通过第一保护镜3、第二保护镜31和三角反射镜形成多道阻挡防护,更加利于对设备的保护;
而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在例行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时,能够极大的提高设备的维护拆装便利性,同时也能够为设备提供更佳的防拆防护。
三角反射镜包括一个L形透明镜32和一个镀膜镜33,三角反射镜呈直角三角形结构,镀膜镜33的镀膜端远离L形安装槽34的直角处并朝向L形透明镜32的直角侧,第一保护镜3、第二保护镜31和三角反射镜均与L形安装槽34相匹配。
L形透明镜32配合镀膜镜33形成一个三角稳定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三角反射镜的自身强度,更不易被破碎,镀膜镜33用于反射外部目标区域的图像,而摄像头21正对镀膜镜33的镀膜端,随着光的反射因而能够以非正对的方式采集图像信息,L形透明镜32、第一保护镜3和第二保护镜31均采用石英玻璃制成,因而具有良好的光学透光性以及自身强度,一方面不影响摄像头21的图像采集需要,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摄像头21的镜头设备防护。
实施例二:
如图4-8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结构体现,连接栓包括一个圆筒5、一个滑环、一个弹簧51和三个弹片52,搭载箱2开有与四个连接栓相匹配的底孔,圆筒5与搭载箱2连接并与底孔对应匹配,圆筒5侧面开有活动槽53,滑环与圆筒5滑动连接,滑环包括位于圆筒5内的内环54和位于圆筒5外的外环55,内环54与外环55相互连接,三个弹片52呈环形设于内环54上端并与活动槽53对应匹配,静止状态下弹片52向远离圆筒5轴线侧翻转,弹片52另一端朝向活动槽53侧设有卡块56,弹簧51位于底孔内并与内环54下端抵接。
卡块56上端还设有阻位片57。
底孔包括由上至下开设的补位槽58和安装孔59,安装孔59与圆筒5对应匹配,补位槽58的直径尺寸大于安装孔59的直径尺寸且与外环55相匹配。
基板4上通过抬升柱还连接有一个顶盖6,顶盖6开有与四个连接栓位置相匹配的对位孔61,解锁器41由四个相互连接的套筒组成,四个套筒的分布位置与四个连接栓位置距离相对应并与圆筒5相匹配。
在检修维护人员对设备的定期检查时,连接机构能够简化操作流程并维持设备的安装安全性,具体操作时通过解锁器41的套筒对准顶盖6上的对位孔61然后向下滑动,直至套筒沿着圆筒5下滑移动完全贴合基板4,由于弹片52与内环54弹性连接,且卡块56呈梯形结构,因此在弹片52上的卡块56受到套筒的挤压后,弹片52会收回套筒内进而取消对基板4的限位阻挡,由于套筒完全封闭圆筒5的活动槽53,因此弹片52无法再翻转将卡块56推出活动槽53,此时弹簧51伸张复位将推动基板4上移,进而使得基板4弹出部分高度以便于取出,这样的解锁方式方便快捷,相较于螺栓的连接固定方式更便捷,且避免在外界环境下螺栓锈化或多次拧动后滑丝的现象,提高设备的整体寿命;
相应的连接栓内的滑环和弹片52也会在弹簧5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弹片52完全收回圆筒5内,而滑环则位于活动槽53的最上端,这样使得部件复位以便于后续重新安装连接;
而在安装时,则可直接通过基板4上开设的连接孔对准圆筒5并直接插入,此时外环55受到基板4的推动而下移,相应的内环54上的弹片52也将同步下移,直至基板4完全贴合竖筒槽35上端,此时弹片52弹出并通过卡块56对基板4进行阻挡,阻位片57的设置则能够防止弹片52过度翻转,这样的连接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且稳定。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搭载箱2与地桩1之间还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两个盖板7和一组缓冲组件,两个盖板7分别位于搭载箱2上下端,两个盖板7四角通过连接柱相互连接,缓冲组件设于下侧的盖板7。
缓冲组件包括四个气囊71和一个压缩罐72,四个气囊71分别设于盖板7四边上端,四个气囊71均与压缩罐72连通,气囊71的充气伸展长度与搭载箱2相匹配。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对设备的防护效果,当设备通过传感器组22、摄像头21以及北斗卫星的远程传输控制,判断到目标区域已经发生地质灾害时,当然也可采用最为简单的水平仪器判断设备的水平度来启动设备的防护机构,当防护机构启动时,压缩罐72的单向阀被控制面板开启,此时压缩罐72内的压缩空气被瞬间充入四个气囊71内,而四个气囊71在此时将充气膨胀进而伸展对搭载箱2进行遮挡防护,以避免落石、飞石等破坏性物体对搭载箱2产生过强的撞击破坏,同时气囊71的膨胀也会对撞击搭载箱2的震动强度进行削弱,以达到保护搭载箱2内设备部件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包括地桩、搭载箱、摄像头、传感器组和控制面板,所述地桩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搭载箱与所述地桩上端连接,所述摄像头、传感器组和控制面板均设于所述搭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上端嵌设有电机,所述搭载箱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搭载箱内设有镜头保护机构,所述摄像头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搭载箱连接;
所述镜头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保护镜、第二保护镜和三角反射镜、所述搭载箱下侧开有L形安装槽,所述搭载箱上端开有与所述连接机构相匹配且与所述L形安装槽相匹配的竖筒槽,所述第一保护镜和第二保护镜由外之内设于所述L形安装槽内,所述三角反射镜设于所述L形安装槽的直角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基板、四个连接栓和一个解锁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基板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栓呈矩形分布设于所述竖筒槽,所述基板通过连接栓与所述搭载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反射镜包括一个L形透明镜和一个镀膜镜,所述三角反射镜呈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镀膜镜的镀膜端远离所述L形安装槽的直角处并朝向所述L形透明镜的直角侧,所述第一保护镜、第二保护镜和三角反射镜均与所述L形安装槽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栓包括一个圆筒、一个滑环、一个弹簧和三个弹片,所述搭载箱开有与四个连接栓相匹配的底孔,所述圆筒与所述搭载箱连接并与所述底孔对应匹配,所述圆筒侧面开有活动槽,所述滑环与所述圆筒滑动连接,所述滑环包括位于所述圆筒内的内环和位于所述圆筒外的外环,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相互连接,三个所述弹片呈环形设于所述内环上端并与所述活动槽对应匹配,静止状态下所述弹片向远离所述圆筒轴线侧翻转,所述弹片另一端朝向所述活动槽侧设有卡块,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底孔内并与所述内环下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上端还设有阻位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孔包括由上至下开设的补位槽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圆筒对应匹配,所述补位槽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尺寸且与所述外环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通过抬升柱还连接有一个顶盖,所述顶盖开有与四个所述连接栓位置相匹配的对位孔,所述解锁器由四个相互连接的套筒组成,四个所述套筒的分布位置与四个所述连接栓位置距离相对应并与所述圆筒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箱与所述地桩之间还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盖板和一组缓冲组件,两个所述盖板分别位于所述搭载箱上下端,两个所述盖板四角通过连接柱相互连接,所述缓冲组件设于下侧的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四个气囊和一个压缩罐,四个所述气囊分别设于所述盖板四边上端,四个所述气囊均与所述压缩罐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伸展长度与所述搭载箱相匹配。
CN202310106304.5A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Pending CN116366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6304.5A CN116366123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6304.5A CN116366123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6123A true CN116366123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6304.5A Pending CN116366123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61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403A (zh) * 2024-02-07 2024-03-19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激光摄像监测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403A (zh) * 2024-02-07 2024-03-19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激光摄像监测仪
CN117729403B (zh) * 2024-02-07 2024-04-19 广东新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激光摄像监测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66123A (zh) 一种北斗卫星地灾专业监测站
CN101943549B (zh) 全天候测速天幕靶
CN203773050U (zh) 一种机动型雷达与光电一体化探测装置
CN207714100U (zh) 一种土木工程的道路桥梁自走式勘测装置
CN108789354A (zh) 一种用于电站的检修机器人
CN213023556U (zh) 一种边灯式机场道面外来物复合探测器
CN204879923U (zh) 机场跑道指示灯
CN204998768U (zh) 一种无人机防护激发装置
CN208149619U (zh) 一种无人机成像系统
CN213566452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无人机
CN101943602B (zh) 一种宽幅成像光谱仪视场分束器
CN206056588U (zh) 一种多功能全站仪
CN203759268U (zh) 一种车载式移动安检平台
CN213246587U (zh) 一种机场鸟情监控防护装置
CN116222419A (zh) 一种机载全方位激光扫描仪
CN215006895U (zh) 一种可预测及时报警的杆塔地质灾害系统
KR102167376B1 (ko) 이상 감지장치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모듈 조립체
CN210833536U (zh) 一种风暴潮潮位观测站
CN211772665U (zh) 一种农村公路路况调查系统
CN210226694U (zh) 一种底座便于安装的煤气炮驱鸟装置
CN11239371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方位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RU209657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нтажа секций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CN115610646B (zh) 无人机用起落架及测绘工程用无人机
CN214737600U (zh) 一种车辆识别用可远程控制的道闸装置
CN218703934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遥感测绘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