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9633A -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9633A
CN116359633A CN202111625811.7A CN202111625811A CN116359633A CN 116359633 A CN116359633 A CN 116359633A CN 202111625811 A CN202111625811 A CN 202111625811A CN 116359633 A CN116359633 A CN 116359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ed
fault monitoring
monitoring unit
alarm signal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58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文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58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9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9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9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联锁控制装置,其与故障监测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发送的告警信号,并根据所述告警信号表征的内容,控制待监测设备的通断;待监测设备;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告警接点;故障监测单元,与所述待监测设备连接,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所述告警信号;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时,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以控制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根据本申请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故障监测单元直接监测信号机的告警信号,可以避免过多的中间转接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故障监测单元承载能力较高,可以监测多台信号机。

Description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信号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轨道交通信号机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以及解编能力的重要设备之一。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机的室内部分包括灯丝监督一体的信号机点灯装置,灯丝监督模块对信号灯工作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同时将灯丝状态通过通讯接口传给监测主机,并通过非固定电平模式输出正常工作接点,确保信号机任何故障形态下处于紧急告警或非紧急告警状态接点状态。传统技术中需要在每个车站设置监测主机和维修机,需要将监测主机和维修机的数据再通过其他手段连接到联锁控制装置。中间环节多,故障监测系统的失效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而提出了本申请。根据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联锁控制装置,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与故障监测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发送的告警信号,并根据所述告警信号表征的内容,控制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告警接点;
至少一个故障监测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连接,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所述告警信号;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时,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控制存在异常的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包括背板连接器、CAN隔离收发器、处理器、缓冲器、继电器、前面板连接器和隔离光耦;其中,
所述背板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一端,所述背板连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一端,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的告警接点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进线端、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当所述进线端与所述第一出线端连接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正常信号;当所述进线端与所述第二出线端连接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信号为异常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全电子执行单元;所述全电子执行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的第一端,所述全电子执行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的第一端,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故障监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故障监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的第二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防雷分线柜,所述防雷分线柜用于连接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的进线和出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信号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包括光耦继电器。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应用于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发送的告警信号;
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告警信号对应的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则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联锁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包括背板连接器、CAN隔离收发器、处理器、缓冲器、继电器、前面板连接器和隔离光耦;其中,
所述背板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一端,所述背板连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一端,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信号机。
根据本申请的本申请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故障监测单元直接监测信号机的告警信号,可以避免过多的中间转接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故障监测单元承载能力较高,可以监测多台信号机。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故障监测单元与信号机的连线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故障监测单元与信号机的连线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故障监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故障监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隔离光耦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耦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于前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联锁控制装置,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与故障监测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发送的告警信号,并根据所述告警信号表征的内容,控制待监测设备的通断;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告警接点;至少一个故障监测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连接,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所述告警信号;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时,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控制存在异常的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根据本申请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故障监测单元直接监测信号机的告警信号,可以避免过多的中间转接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故障监测单元承载能力较高,可以监测多台信号机。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的方案。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铁路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铁路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100可以包括联锁控制装置10、至少一个故障监测单元20和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30。
本申请中,所述联锁控制装置10与故障监测单元20连接,以接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发送的告警信号,并根据所述告警信号表征的内容,控制待监测设备30的通断。
其中,所述联锁控制装置10与故障监测单元20可以通过CAN总线连接。
本申请包括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30;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30包括告警接点。
其中,至少一个故障监测单元20,与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30连接,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30发送的所述告警信号;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待监测设备30存在异常时,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联锁控制装置10,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10控制所述存在异常的待监测设备30的通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监测设备30可以包括信号机。以下实施例均以信号机为例进行描述。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20的应用并不局限在信号机上。在轨道交通线路中还有其他设备同样提供了类似于告警接点的的接点,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20以及各设备的连接方案也可用于此类的其他设备的信息采集,因此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20具有较高的复用性和适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连接至多24路告警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有24台信号机(图中的101至124)与一台故障监测单元20连接。每台信号机的告警接点通过线缆与故障监测单元20连接,故障监测单元20可以读取到信号机的告警接点的输出电平。
每个所述信号机的告警接点包括一个单刀双掷开关,24台信号机的单刀双掷开关如图中的S所示。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进线端(A)、第一出线端(B)和第二出线端(C)。
继续结合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故障监测单元20与信号机的连线示意图。信号机告警接点的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AC)串联接入电流回路中,当信号机告警时触点A与触点C连接,电流回路即形成;当信号机正常工作时,触点A与触点C断开,无法形成电流回路。一个信号机故障监测单元20最多能监测24台信号机10,因此可以形成24组电流回路。只要判断出哪几组电流回路形成,就可以监测到这几组信号机处于故障状态。
例如,所述进线端A与所述第二出线端C断开时,第二出线端C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可以用0来表示,这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接收到的信号为0,这表示信号机正常。所述进线端A与所述第二出线端C连接时,第二出线端C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可以用1来表示,这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接收到的信号为1,这表示信号机异常。
24台信号机具有24路DI输入,这24路输入最终都可以被故障监测单元20的处理器(CPU)的GPIO引脚监测到,当信号机全部正常工作时,CPU发送给联锁控制装置10的信号机状态帧为24位二进制0;当第1台和第3台信号机故障时,则信号机状态帧为101000000000000000000000,即状态帧的第1位和第3位为1。根据信号机状态帧哪几位为1,就可以判断哪几架信号机故障。
这种连线方式可以同时监测多台信号机,提高了故障监测单元20的监测能力。
在另一个示例中,结合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故障监测单元20与信号机的连线示意图。图4中,将信号机的告警接点AC与正常接点AB同时串联接入电流回路中,当信号机告警时触点A与触点C连接,触点A与触点B断开;当信号机正常工作时,触点A与触点C断开,触点A与触点B连接。一个故障监测单元20最多能监测12台信号机,可以形成24组DI电流回路。当判断出哪几组电流回路形成,就能监测到这几组信号机处于故障状态。
例如,所述进线端A与所述第一出线端B连接时,第一出线端B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可以用1来表示,第二出线端C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可以用0来表示,这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接收到的信号为01,这表示信号机正常。当所述进线端A与所述第二出线端C连接时,第一出线端B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可以用0来表示,第二出线端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可以用1来表示,这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接收到的信号为10。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接收所述信号机发送的信号为异常信号。
当信号机全部正常工作时,对每一架信号机,正常的状态信息应该是01,所以正常的信号机状态帧为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即由12组01组成的二进制报文;当第1和第3架信号机故障时,故障状态信息会翻转,由01变为10,则信号机状态帧转变为100110010101010101010101,即状态帧的第1组和第3组01变为了10。根据信号机状态帧哪几组变成10,就可以判断哪几架信号机故障。这种连线方式同时监测信号机互斥的正常接点和告警接点,增加了故障监测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包括背板连接器201、CAN隔离收发器202、处理器203、缓冲器(BUFFER)204、继电器、前面板连接器206和隔离光耦207。
其中,所述背板连接器20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CAN隔离收发器202的第一端,所述背板连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所述CAN隔离收发器2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03的第一端,所述处理器20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器204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20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前面板连接器20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光耦207的第一端,所述隔离光耦20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03的第三端。
具体地,所述继电器包括光耦继电器(PHO RELAY)205。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CAN总线通过背板连接器201与联锁控制装置10通信,通过前面板连接器206实现了与信号机的告警接点连接的24路DO和24路DI。背板连接器201和前面板连接器206的结构形式与PIN脚定义最大程度上与全电子执行单元保持兼容,可以使故障监测单元20能比较完美地与联锁控制装置10契合,方便使用和维护。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本申请的CPU可采用行业中常用的STM32微控制器,其可兼容多种协议,并具有多个的用输入与输出(GPIO),可以与联锁控制装置10通信以及驱动或者采集相关信号。
本申请的CAN隔离收发器202可以将具有不同电压值设备进行电气隔离,例如,将处理器203(电压为3.3V)和CAN总线(电压为5V)进行电气隔离,可以保证CAN总线上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为隔离光耦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隔离光耦207可用于将输入的24V通过光耦转换为3.3V,以此实现24V和3.3V的电气设备的电气隔离,使CPU采集输入信号。每个隔离光耦207可以转换2路24V输入。隔离光耦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在输入侧二极管两端(图中1至4引脚)施加合适的电压时,输出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图中的第5、6引脚和第7、8引脚)就会导通,根据光耦的这个特性,就可以建立合适的电路将24V转换为3.3V,供CPU采集输入信号。
如图8所示,为光耦继电器205的结构示意图。光耦继电器也可称作光耦开关,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在输入侧二极管两端(第1和2引脚)施加合适的电压时,输出侧(第6和4引脚)就会导通,根据光耦继电器的这个特性,就可以建立合适的电路使CPU控制输出侧的开通与关断,控制是否对外输出24V。
每个光耦继电器205可以实现1路输出,由CPU控制光耦继电器205的开通与关断。因故障监测单元20最多可以实现24路DO,CPU自身的驱动能力不足以同时控制24个光耦继电器205,或者说即使可以控制,但这也会对CPU造成极大的负担,降低CPU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电路设计时,通常会采用缓冲器204。
BUFFER是提高CPU驱动能力的缓冲器,只需要在输入侧输入较小的电流,在输出侧就能够输出较大的电流控制光耦继电器导通。每个BUFFER最多可驱动8路输出,实现24路输出最少需要3个BUFFER。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一种可实现故障监测单元20的结构如图8所示。该结构采用标准的3U可插拔式模块设计,使用方便,可维护性强,可应用于联锁控制装置10中。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不需要额外购置数量较多的监测设备,也无需通过其他手段使监测主机和维修机的数据连接到联锁控制装置,避免了中间环节多,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的失效;
(2)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直接与待监测设备的告警接点连接,直接监测告警信号,避免过多的中间转接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具备24路输出和24路输入,最多可以监测24架信号机,监测能力较强;
(4)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与待监测设备的告警接点的连线方式可配置,在更高可靠性的监测需求下,可以同时监测12架信号机的正常接点和告警接点,增加监测可靠性;
(5)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可以搭配联锁控制装置使用,能够很好地融合于联锁控制装置中,改造技术路线清晰,费用较少;
(6)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被设计为插拔于机笼内的标准模块,自身发生故障时,更换另一块信号机故障监测单元即可,可维护性较好;
(7)本申请的故障监测单元可以监测轨道交通线路上具备类似告警接点的多种设备,复用性较好。
下面结合图9对本申请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故障监测单元,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
S901,接收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发送的告警信号。
S902,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告警信号对应的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则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联锁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述故障监测单元20包括背板连接器201、CAN隔离收发器202、处理器203、缓冲器204、继电器、前面板连接器206和隔离光耦207;其中,
所述背板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CAN隔离收发器202的第一端,所述背板连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所述CAN隔离收发器2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03的第一端,所述处理器20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器204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20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前面板连接器20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光耦207的第一端,所述隔离光耦20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203的第三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信号机。
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由于能够用于前述的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因此具有和前述的校验方法相同的优点。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申请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申请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申请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联锁控制装置,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与故障监测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发送的告警信号,并根据所述告警信号表征的内容,控制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告警接点;
至少一个故障监测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连接,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所述告警信号;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时,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联锁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控制存在异常的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包括背板连接器、CAN隔离收发器、处理器、缓冲器、继电器、前面板连接器和隔离光耦;其中,
所述背板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一端,所述背板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一端,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待监测设备的告警接点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包括进线端、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当所述进线端与所述第一出线端连接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正常信号;当所述进线端与所述第二出线端连接时,所述故障监测单元接收所述待监测设备发送的信号为异常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全电子执行单元;所述全电子执行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的第一端,所述全电子执行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的第一端,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故障监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故障监测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防雷分线柜,所述防雷分线柜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的进线和出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信号机。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光耦继电器。
8.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故障监测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待监测设备发送的告警信号;
当所述告警信号表征所述告警信号对应的待监测设备存在异常时,则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至联锁控制装置,以使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待监测设备的通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监测单元包括背板连接器、CAN隔离收发器、处理器、缓冲器、继电器、前面板连接器和隔离光耦;其中,
所述背板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一端,所述背板连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联锁控制装置,所述CAN隔离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前面板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一端,所述隔离光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监测设备包括信号机。
CN202111625811.7A 2021-12-28 2021-12-28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6359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5811.7A CN116359633A (zh) 2021-12-28 2021-12-28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5811.7A CN116359633A (zh) 2021-12-28 2021-12-28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9633A true CN116359633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5811.7A Pending CN116359633A (zh) 2021-12-28 2021-12-28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96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13420B (fi) Älykäs ohjausjärjestelmä kulkuneuvon virranjakelua varten
CN103532738A (zh) 一种端口连接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290862B (zh) 一种配电终端的对等式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7831751B (zh) 一种全电子信号控制模块
CN106154071B (zh) 一种检测智能电能表rs485总线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CN116359633A (zh) 轨道交通信号机故障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6652526A (zh) 信号机电路智能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333954B1 (ko) 단일코어를 이용한 광통신망 이중화와 고장감시방법 및 그장치
CN102035614B (zh) 基于发送端的故障监测装置
CN215263840U (zh) 一种拉绳开关故障检测电路
CN116476898A (zh) 一种铁路列控系统地面电子单元冗余自动切换方法及系统
CN215494578U (zh) 用于PIS信息显示系统的ByPass网络安全电路
CN110996464B (zh) 一种对信号灯进行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213581816U (zh) 一种出口接点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CN116767305B (zh) 一种全电子编码和信号传递装置及方法
CN107741740B (zh) 一种多板卡系统故障上报方法
CN110492466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隔离开关联锁系统及方法
CN212850537U (zh) 一种总线组网器及系统
CN115529222B (zh) 一种基于级联交换机的双冗余网卡切换装置
CN220626885U (zh) 一种挂靠在FlexRay总线上的车载继电器节点状态采集系统
CN101771295B (zh) 一种gis双光纤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方法
CN114940193A (zh) 一种基于二乘二取二架构的信号机驱动系统
CN113852190A (zh) 一种断路器断路监测装置及断路监测方法
CN103569141A (zh) 铁道车辆用继电器盘
CN117734794A (zh) 一种低碳数字智能铁路信号组合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