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6492A -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 Google Patents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6492A
CN116356492A CN202111624016.6A CN202111624016A CN116356492A CN 116356492 A CN116356492 A CN 116356492A CN 202111624016 A CN202111624016 A CN 202111624016A CN 116356492 A CN116356492 A CN 116356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swing
conveying
clamping pa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40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田瞳
泽田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6240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6492A/zh
Priority to JP2022142744A priority patent/JP7335409B2/ja
Priority to TW111139242A priority patent/TW202325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6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64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在将被缝制物边压紧于工作台边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使针对被缝制物的压紧状态稳定,包括:按压部,其将被缝制物按压于工作台;支承部,其以将至少一点作为固定点而与工作台相向的状态将按压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以及压紧部,其将按压部相对于支承部向下方向压紧。只要使得在将按压部经由被缝制物压紧于工作台的同时按压部相对于固定部进行摆动的方向与输送方向对准来输送夹持部,即使是在工作台的上表面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台阶的情况下,按压部也会成为与工作台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应的姿态,其对应姿态因压紧部的向下方向的压紧力而稳定,因此针对被缝制物的压紧状态稳定。

Description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其在将被缝制物边压紧于工作台边进行输送时将被缝制物压紧。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夹持部的示例,已知有将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的部分配置在一个平面上的结构(专利文献1、2)。详细情况如以下所述。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夹持部包括:平板状的保持架板,其与多关节机械手连结;以及一对带按压部,其固定于保持架板的下表面。一对带按压部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棒状。而且,一对带按压部的下表面是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的面,在一个平面上分离地配置。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夹持部被称为保持部。而且,该夹持部包括:压力缸,其与输送部连结;支承板,其固定于压力缸的下表面;压力缸用的杆,其从压力缸的下表面贯穿支承板向下方突出;安装框,其固定于杆的下端部,并且在下方与支承板平行;2根推压杆,其以上下贯穿的状态被安装于安装框,并且分别被插入支承杆的两端部的贯通孔中;以及压缩弹簧,其在支承杆与安装框之间被各推压杆贯穿。作为该2根推压杆的顶端(下端)的突起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另外,由于推压杆被安装于安装框,所以2个突起在一个平面上分离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216061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707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示例的夹持部中,由于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的部分配置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在工作台的输送面(上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输送期间的压紧状态大致是稳定的。
但是,工作台的输送面不限于一定是平面,可能存在呈台阶状而凹凸不平或者倾斜等条件较差的情况。更详细而言,在工作台包括多个板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多个板的上表面产生微妙的高低差,也可能板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微妙地倾斜。
这样,如果工作台的输送面的条件较差,则上述示例的夹持部产生将被缝制物较强地按压的部分和较弱地按压的部分,压紧状态变得不稳定。于是,被缝制物的姿态微妙地发生偏移,存在缝制的完成状况变差的可能性。
另外,即使工作台的输送面整体上是平面,也存在局部凹陷或附着有异物的情况,优选使压紧状态稳定。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创作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将被缝制物边压紧于工作台边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使针对被缝制物的压紧状态稳定。
本发明以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作为前提,该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包括:夹持部,其具有在将被缝制物边压紧于工作台边进行输送时将所述被缝制物压紧的夹持部主体;以及输送部,其对夹持部进行输送。
而且,夹持部主体包括:按压部,其将被缝制物按压于工作台;支承部,其以将至少一点作为固定点而与工作台相向的状态将按压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以及压紧部,其将按压部相对于支承部向下方向压紧。
按压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的第一方式如以下所述。
按压部以如下方式被支承:将在从作为唯一固定点的摆动中心俯视的状态下的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设为基准摆动方向。
压紧部无论怎样将按压部相对于摆动中心压紧均可,但是为了使按压部的姿态稳定,优选如下所述。
支承部和按压部中的一方具有作为按压部的摆动中心的轴,另一方具有支承轴的轴承。而且,压紧部从基准摆动方向的两侧将按压部相对于按压部的摆动中心向下方向压紧。
按压部可以是任意结构,但是作为具体的一例,优选如下所述。
即,按压部包括:按压部件,其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以及摆动部件,其从按压部件向上方突出,以能够相对于支承部摆动的方式被该支承部支承,并且被压紧部向下方向压紧。
支承部可以是任意结构,但是作为具体的一例,优选如下所述。
即,支承部包括:轴,其为用于使摆动部件进行摆动的中心;以及框状的支承框,其用于以容许摆动部件的基准摆动方向的两端在上下方向进行摆动的状态支承摆动部件,并且将轴固定。
支承框是如何支承摆动部件的详细情况没有限定,但是作为具体的一例,优选如下所述。
即,轴被固定于支承框的内侧的上表面,在摆动部件在支承框的内侧被轴的下表面支承的状态下,在轴的正下方且在支承框的内侧的下表面与摆动部件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容许摆动的间隔。
支承框可以是任意结构,但是作为具体的一例,优选如下所述。
即,支承框包括:上框部,其在上方与摆动部件相向;下框部,其在下方与摆动部件相向;以及一对侧框部,其在基准摆动方向上与摆动部件相向。
压紧部可以是任意结构,但是作为具体的一例,优选如下所述。
即,压紧部包括:按压销,其从上方按压摆动部件,并且向上框部的下方突出;弹性部件,其将按压销向下方压入,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以及导向块部,其收容弹性部件,并且将按压销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
导向块部可以是任意结构,例如也可以兼用上框部而仅由上框部构成,但是为了简化结构,优选如下所述。
即,导向块部包括:导向块主体,其相对于上框部向上方突出,并且收容弹性部件;以及上框部的一部分,在上框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导孔,该导孔将按压销的下部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
压紧部无论是否是能够对弹性部件的向下方的压入力进行调整的结构均可,但是为了与被缝制物的种类或工作台的状况相对应,优选如下所述。
即,压紧部包括对弹性部件的向下方的压入力进行调整的调整部。
按压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的第一方式如前所述,第二方式如以下所述。
即,按压部在支承部的作为至少一个固定点的吊挂位置处以能够上下运动并且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被支承。
本发明的该夹持部无论是否将夹持部主体与输送部直接连结均可。但是,在将夹持部主体经由被缝制物压紧于工作台时,会有冲击传递至夹持部主体。为了吸收该冲击,输送部也可以具有吸收冲击的功能,但是为了使夹持部与输送部的功能无关地吸收冲击,优选如下所述。
即,除了夹持部主体以外,夹持部还具有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将夹持部主体和输送部连结,并且吸收将夹持部主体经由被缝制物压紧于工作台时的冲击。而且,冲击吸收部包括:连结臂,其以与工作台相向的状态延伸,并且与输送部连结;一对杆,其以能够相对于连结臂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上下运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且将支承部固定;压缩螺旋弹簧,其在连结臂与支承部之间被杆贯穿;以及限位件,其将杆以吊挂于连结臂的形态支承。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只要利用按压部将工作台上的被缝制物压紧并使按压部相对于固定部进行摆动的方向与输送方向对准来进行输送,即使在工作台的上表面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台阶的情况下,按压部也会成为与工作台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应的姿态,该对应的姿态因压紧部的向下方向的压紧力而稳定,因此针对被缝制物的压紧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从正面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左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图2的VI-VI线截面图。
图7是图2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输送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夹持部与工作台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0的(a)~(c)图是表示夹持部的摆动构造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从背面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工作台
1h 针孔
11 输送工作台
11c 凹部
2 缝纫机
2a 缝纫机主体
2t 针板
22 柱部
23 缝纫机头部
23b 针杆
3 被缝制物
4 输送装置
41、41A、41B 夹持部
42 输送部
42a 机械臂
44 夹持部主体
45 冲击吸收部
45a 连结臂
45b 杆
45c 压缩螺旋弹簧
45d 限位件
45e 臂主体
45f 引导筒
45h 贯通孔
45i 槽
45j 止动环
45n 垫圈
45p 连结块
45q 槽
45r 贯通孔
45s 开口部
45u 管
46、460 按压部
46a 按压部件
46b 嵌合孔
46d 摆动部件
46e 摆动部件主体部
46f、46f0、46f1 轴承
46g 定位凹部
46h 固定部
46j 厚度
46q 垫
46r 贯通孔
46u 凸块
461 导向柱
462 导向限位件
47、470 支承部
47a、47a0、47a1 轴
47b 上表面
47c 下表面
47h 支承框
47i 上框部
47j 下框部
47k 侧框部
47n 槽
47o 槽
47p 间隔
47q 间隔
47r 间隔
47s 空间部
471 导孔
472 收容孔
48、480 压紧部
48a 按压销
48b 下部(大径部)
48c 槽
48e 止动环
48f 弹性部件(压缩螺旋弹簧)
48h 导向块部
48i 导向块主体
48j 贯通孔
48k 收容孔
481 压缩螺旋弹簧
G1 导孔
G2 导孔
49 调整部
49a 销固定板
49b 贯通孔
49c 内螺纹孔
49h 调整旋钮
49i 旋钮部
49j 外螺纹部
5 导向件
6 支架
61 第1支架
62 第2支架
7 定位板
71 定位主体部
72 下板部
73 固定板部
B1、B2、B3、B4、B5、B6 螺栓
N1、N2 螺母
X 输送方向
L、R 基准摆动方向(左右方向)
d1 纵槽
d2 横槽
h1、h2 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8、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包括:工作台1;缝纫机2;以及输送装置4,其将被缝制物3边压紧于工作台1边相对于缝纫机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此外,在用缝纫机2对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的情况下,被缝制物3在图8、图9中从右向左沿一直线被输送。在图中,输送方向由箭头和附图标记X一并表示。此外,被缝制物3是柔软的布料。
如图9所示,工作台1包括:缝纫机2的针板2t;以及作为针板2t以外的部件的输送工作台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针板2t和输送工作台11以外,工作台1还包括缝纫机2的定位板7的一部分作为另一部件。针板2t、输送工作台11和定位板7的一部分均以上表面作为水平面,并且以位于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对齐。
定位板7包括:定位主体部71,其具有铅垂的面,并且能够对被缝制物3的端部进行定位;下板部72,其以相对于定位主体部71成直角地弯折的形态延伸,并且能够对被缝制物3的下表面侧进行引导;以及固定板部73,其与定位主体部71相连,并且固定于缝纫机主体2a。此外,下板部72是构成工作台1的一部分的部分。
定位主体部71是铅垂的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下板部72与定位主体部71的下端部相连,用于固定于缝纫机主体2a的固定板部73与定位主体部71的上端部相连。
下板部72相对于针板2t配置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
输送工作台11在俯视时在输送方向X上沿一直线延伸,在相对于缝纫机2而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范围内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在输送工作台11形成有向远离缝纫机2的方向凹陷的凹部11c,定位板7的下板部72和针板2t配置在凹部11c内。
如图9所示,缝纫机2包括:缝纫机主体2a,其对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导向件5,其将被缝制物3以靠近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方式引导;支架6,其将导向件5安装于缝纫机主体2a;以及定位板7,其在将被缝制物3边沿一直线输送边进行缝制的情况下成为该一直线的方向的标记。
被缝制物3的输送方向X如前述的那样是沿一直线被输送的方向。更详细而言,被缝制物3相对于缝纫机2的输送方向X取决于输送装置4的移动(对控制输送装置4的驱动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设定)。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4构成为利用后述的多关节机械手进行输送,不仅能够使被缝制物3沿一直线的方向移动、还能够使被缝制物3沿各种方向移动,因此可认为乍一看该输送方向X是不确定的。但是,在缝纫机2的基本使用方法(被缝制物3的基本的输送方向)中,如前述的那样是将被缝制物3边沿一直线输送边进行缝制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一直线的方向设为被缝制物3的输送方向X。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缝制物3的输送方向X”是指定位板7能够将被缝制物3的端部沿一直线引导的方向。另外,被缝制物3的输送方向X也可以采用定位板7以外的作为标记的部件,在未设置作为标记的部件的情况下,参照缝纫机2的操作说明书。
缝纫机主体2a是公知的结构,将穿通于机针的上线和被供给至工作台1的针板2t的下侧的下线缠绕,在载置于针板2t上的被缝制物3形成线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纫机主体2a是链式线迹缝纫机,通过与输送装置4协同动作,对矩形的被缝制物3的一边进行锁边缝制。
另外,缝纫机主体2a包括:底座部(未图示),其相对于工作台1设置于下侧;立柱部22,其从底座部立起;以及缝纫机头部23,其从立柱部22的上部以在上方与底座部相向的状态延伸。
缝纫机主体2a以底座部和缝纫机头部23上下分离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立柱部22以被底座部和缝纫机头部23的后部夹着的形态上下延伸。
底座部包括形成其外轮廓的底座壳体、以及被收容在底座壳体内的内部机构。内部机构是将下线与上线缠绕的机构。在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置形成有针孔1h的针板2t作为底座壳体的一部分。
缝纫机头部23包括形成其外轮廓的缝纫机头壳体(省略附图标记)、以及被收容在缝纫机头壳体内的内部机构。此外,内部机构是指针杆上下运动机构或挑线杆驱动机构等。而且,缝纫机头部23以针杆驱动机构的针杆23b从缝纫机头壳体的顶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配置。而且,机针(未图示)以向下方延伸的状态安装于针杆23b的下端部。
立柱部22包括形成其外轮廓的立柱壳体(省略附图标记)、以及被收容在立柱壳体内的内部机构。内部机构例如是使缝纫机头部23的内部机构和底座部的内部机构连动的机构。而且,导向件5经由支架6被固定于立柱壳体(缝纫机主体2a)的、相对于工作台1位于上方且朝向被缝制物3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6包括由不同形态构成的第1支架61和第2支架62。第1支架61和第2支架62由螺栓固定。
导向件5在针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相对于工作台1配置在上方,伴随着输送装置4对被缝制物3的输送,将被缝制物3以靠近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方式引导。
如图8所示,输送装置4包括:夹持部41,其将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以及输送部42,其对夹持部41进行输送。
输送部42例如是多轴的多关节机械手。而且,多关节机械手的顶端的机械臂42a朝向下方延伸,夹持部41被固定于机械臂42a的顶端部即下端部。而且,输送部42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使夹持部41移动,将夹持部41边压紧于工作台1上边进行输送。
如图1所示,夹持部41包括:夹持部主体44,其将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以及冲击吸收部45,其将夹持部主体44和机械臂42a的顶部连结,并且吸收在将夹持部主体44经由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时的冲击。
在夹持部41的说明中,如下述的那样确定方向。
上下方向是图2中的上下方向。
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是以水平为基准的情况下的方向。
前后方向是与图2中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前方向是朝向近前的方向。后方向是朝向里侧的方向。
左右方向是图2中的左右方向。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图2是后视图。因此,图2中的左方向与图3的俯视图中的左方向相反,图2中的右方向与图3的俯视图中的右方向相反。而且,图中的附图标记L、R以图3的俯视图为基准记载。此外,左右方向L、R与后述的基准摆动方向一致。
如图2、图5、图6所示,夹持部主体44包括:按压部46,其将被缝制物3按压于工作台1;支承部47,其以将一点作为固定点而与工作台1相向的状态将按压部4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以及压紧部48,其将按压部46相对于支承部47向下方向压紧而使按压部46的姿态稳定。
在俯视的状态下,按压部46以相对于作为唯一固定点的摆动中心仅能够在两方向上进行摆动的方式被该摆动中心支承。该两方向是指相对于摆动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而且,将相对于摆动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称为基准摆动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基准摆动方向L、R与左右方向一致。此外,夹持部主体44的详细情况在冲击吸收部45之后进行说明。
如图2~图5所示,冲击吸收部45包括:连结臂45a,其以与工作台1相向的状态延伸,并且与输送部42的机械臂42a的顶部连结;一对杆45b,其以能够相对于连结臂45a的延伸方向L、R的两端部上下运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且将夹持部主体44固定;压缩螺旋弹簧45c,其在连结臂45a与夹持部主体44之间被杆45b贯穿;以及限位件45d,其将杆45b以相对于连结臂45a吊挂的形态支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结臂45a延伸的方向设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与基准摆动方向L、R对准。另外,夹持部41边使基准摆动方向L、R与输送方向X对准(边平行地保持)边被输送。
连结臂45a将基准摆动方向L、R(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作为连结机械臂42a的顶部的固定部,将左右方向的左右端部作为将杆45b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引导的引导部。
连结臂45a的引导部包括:臂主体45e的左右两端部,其沿基准摆动方向L、R(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引导筒45f,其被固定于臂主体45e的左右端部,并且将杆45b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
臂主体45e是左右方向上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相对于该左端部与右端部之间的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在该左右端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45h。引导筒45f以上下突出的状态被插入各贯通孔45h中。在引导筒45f的上下端部的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槽45i,该上下的槽45i与C形的止动环45j嵌合。而且,利用止动环45j将引导筒45f固定于臂主体45e。
杆45b的下端部用螺栓B1固定于夹持部主体44,杆45b的上部穿通连结臂45a的引导筒45f。在杆45b的上端面用螺栓B2固定有直径比杆45b大的限位件45d。此外,在限位件45d与螺栓B2的头部之间夹着垫圈45n。限位件45d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杆45b相比沿半径方向呈凸缘状地突出。因此,限位件45d与连结臂45a的上表面相比不能向下方移动。另外,杆45b的相对于连结臂45a向下方的移动被限位件45d限制。杆45b的向下方的移动被限位件45d限制的状态是与杆45b一体化的夹持部主体44被吊挂于连结臂45a的状态,夹持部主体44不能向下方移动,而能够向上方移动。杆45b在夹持部主体44与连结臂45a之间贯穿压缩螺旋弹簧45c的内侧。
压缩螺旋弹簧45c吸收从夹持部主体44传递的冲击并传递给连结臂45a。也即在工作台1上输送被缝制物3时,输送部42进行驱动经由机械臂42a将夹持部主体44压紧于工作台1。于是,与夹持部主体44一体化的杆45b相对于连结臂45a上升,压缩螺旋弹簧45c在夹持部主体44与连结臂45a之间收缩,夹持部主体44将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这样,夹持部主体44以在与工作台1之间夹着被缝制物3的形态相对于缝纫机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从而使得被缝制物3被输送。
另一方面,如图2、图4、图6所示,连结臂45a的固定部包括:臂主体45e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连结块45p,其被固定于连结臂45a的该中间部,并且连结机械臂42a的顶部;以及管45u,其被固定于连结块45p上,并且供机械臂42a以贯穿的形态插入(参照图8)。
在连结块45p的后表面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槽45q。连结臂45a的臂主体45e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嵌合并固定于该槽45q。另外,连结块45p在俯视时在中央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45r,在后表面形成有与贯通孔45r相通的开口部45s。如果以使开口部45s变小的方式用螺栓将连结块45p固定,则贯通孔45r稍稍变小,经过管45u被插入贯通孔45r的机械臂42a的顶部被紧固连结。也即机械臂42a的顶部通过所谓的拼合紧固与连结块45p连结。与这样的冲击吸收部45连结的是夹持部主体44。
如图2、图5、图6所示,夹持部主体44的结构中的按压部46包括:按压部件46a,其对被缝制物3进行按压;摆动部件46d,其从按压部件46a向上方突出,并且以能够相对于支承部47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部47支承,被压紧部48向下方向压紧;以及垫46q,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被固定于按压部件46a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46的按压部件46a、摆动部件46d和垫46q为不同部件,按压部件46a和摆动部件46d用螺栓B3固定而一体化(参照图6),按压部件46a和垫46q通过粘接而一体化。
支承部47将按压部46以仅能够在基准摆动方向L、R两方向上摆动的方式支承。而且,支承部47包括:轴47a,其成为用于按压部46的摆动部件46d进行摆动的中心、也即成为固定点;以及框状的支承框47h,其用于以容许摆动部件46d的两端的上下方向的摆动的状态支承摆动部件46d,并且对轴47a进行固定。
支承框47h包括:上框部47i,其在上方与摆动部件46d相向;下框部47j,其在下方与摆动部件46d相向;以及一对侧框部47k,其在左右(基准摆动方向L、R)与摆动部件46d相向。下框部47j和一对侧框部47k形成为一体,也即是一个部件。而且,成为一个部件的下框部47j和一对侧框部47k是一对侧框部47k从下框部47j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突出的形态。
另外,在一对侧框部47k之上载置上框部47i的左右端部。上框部47i和一对侧框部47k用螺栓B6固定,由此形成支承框47h(参照图1)。冲击吸收部45的左右杆45b以立起的状态被固定于支承框47h的上表面。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在上框部47i的左右端部形成有为了使左右杆45b的下端部通过而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h1。在一对侧框部47k和下框部47j,在与该贯通孔h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直径比该贯通孔h1小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h2。在左右杆45b的下表面形成有内螺纹孔(省略附图标记)。通过将螺栓B1从形成于一对侧框部47k和下框部47j的贯通孔h2拧入杆45b的内螺纹孔中,贯通孔h2的周缘被夹在螺栓B1的头部与杆45b之间,左右杆45b和支承框47h被固定。此外,贯通孔h2的下部与其上侧部分相比直径形成得较大,收容螺栓B2的头部。支承框47h是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矩形的框。而且,在支承框47h的内侧形成有容许摆动部件46d进行摆动的空间部47s。另外,成为摆动部件46d(按压部46)的摆动中心、也即成为固定点的轴47a被固定在支承框47h的内侧。另外,支承框47h如前述那样是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矩形的框,因此在支承框47h的内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空间部。该空间部的上表面与支承框47h的内侧的上表面对应,更详细而言,与上框部47i的下表面对应。固定于该上框部47i的下表面的是轴47a。
如图5所示,轴47a是端面形成为半圆状的棒。更详细而言,轴47a包括:轴47a的上表面47b,其呈细长的平面状,被固定于上框部47i的下表面(支承框47h的内侧的上表面);以及轴47a的下表面47c,其呈半圆筒面状地弯曲,为与摆动部件46d嵌合的面。
轴47a被固定于上框部47i的下表面。更详细而言,轴47a的上部被定位并固定于上框部47i的下表面中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在上框部47i的下表面中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轴47a的上部嵌合的槽47n。如图6所示,与槽47n嵌合的轴47a和上框部47i用螺栓B4固定。
摆动部件46d在俯视、正视时呈细长的矩形,在侧视时呈L形。更详细而言,摆动部件46d包括:摆动部件主体部46e,其沿左右延伸,并且经由轴47a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框47h支承;以及固定部46h,其从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将按压部件46a固定。
如图5、图6所示,摆动部件主体部46e在上表面的基准摆动方向L、R(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具有用于支承轴47a的轴承46f。轴承46f在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凹陷,是供轴47a的下部嵌合的嵌合槽46f。嵌合槽46f沿轴47a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延伸,从轴47a的长度方向观察是比半圆小的圆弧状的弯曲面。
图5示出了如下状态:从被缝制物3的上方将夹持部41压紧于工作台1,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嵌合槽46f与轴47a嵌合,摆动部件主体部46e以能够相对于轴47a进行摆动的方式被轴47a水平地支承。也即图5示出了如下状态:摆动部件46d在支承框47h的内侧被轴47a的下表面支承。
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下方向的厚度46j设为比支承框47h内侧的空间部47s的上下方向的间隔47p薄。另外,摆动部件46d在支承框47h的内侧被轴47a的下表面支承的状态下,在轴47a的正下方且在支承框47h的内侧的下表面(下框部47j的上表面)与摆动部件46d的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容许摆动的间隔47q。另外,在摆动部件46d像这样被轴47a的下表面支承的状态下,空间部47s中的相对于轴47a而言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位于与轴47a嵌合的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方。这样,摆动部件主体部46e被容许在支承框47h内进行摆动。因此,包含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摆动部件46d能够以轴47a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左右端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摆动端。另外,在摆动部件46d在支承框47h的内侧被轴47a的下表面支承的状态下,在支承框47h的下框部47j的下表面与按压部件46a的上表面之间还形成有间隔47r。这样,按压部件46a以能够相对于支承框47h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框47h支承。
另外,如图7所示,除了摆动部件主体部46e和固定部46h以外,摆动部件46d还具有从固定部46h的下表面的前部突出的凸块46u。凸块46位于固定部46h的前部,并且遍及固定部46h的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地形成。与凸块46u嵌合的是按压部件46a。
按压部件46a呈平板状。在按压部件46a的上表面形成有供凸块46u嵌合的嵌合孔46b。嵌合孔46b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垫46q呈板状。另外,在垫46q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46r。贯通孔46r是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长孔。而且,如图6所示,在贯通孔46r的内部收容将按压部件46a固定于摆动部件46d的螺栓B3的头部。另外,如图1、图2、图4所示,垫46q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按压部件46a一致,前后方向的长度比按压部件46a短。此外,在垫46q和按压部件46a一体化的状态下,成为它们在后端一致、在前端垫46q与按压部件46a相比位于后方的状态。此外,垫46q是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材质。
压紧部48具有一对按压销48a,该一对按压销48a从基准摆动方向L、R的两侧将按压部46相对于按压部46的基准摆动方向L、R的中间部即摆动中心(轴47a)向下方向压紧。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压紧部48包括:一对按压销48a,其从上方按压摆动部件46d且向上框部47i的下方突出,相对于轴47a配置在左右(基准摆动方向L、R);作为一对弹性部件48f的压缩螺旋弹簧48f,其将各按压销48a向下方压入,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导向块部48h,其收容一对压缩螺旋弹簧48f,并且将一对按压销48a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以及调整部49,其对一对压缩螺旋弹簧48f的向下方的压入力进行调整。
导向块部48h包括:导向块主体48i,其相对于上框部47i向上方突出,并且收容压缩螺旋弹簧48f;以及上框部47i的一部分。
导向块主体48i是长方体状。导向块主体48i被置于上框部47i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用螺栓B5固定于上框部47i。该螺栓B5相对于轴47a配置在左右。此外,如图1、图7所示,在上框部47i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槽47o,导向块主体48i在前后被定位的状态下与该槽47o嵌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块主体48i与上框部47i协同动作,将按压销48a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引导。在导向块主体48i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形成有供按压销48a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48j。该贯通孔48j设为上表面侧的部分的直径比下表面侧的部分的直径小的导孔G1。导孔G1的直径形成得比按压销48a中对应部分的直径稍大,将按压销48a的上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引导。另外,该贯通孔48j的下侧的部分形成得比按压销48a穿过的压缩螺旋弹簧48f的直径大,形成收容压缩螺旋弹簧48f的收容孔48k。
在上框部47i形成有将按压销48a的下部48b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的导孔G2。该导孔G2在相对于上框部47i中的供轴47a嵌合的槽47n左右分离的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导孔G2形成得比按压销48a的下部48b的直径稍大,将按压销48a的下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引导。
按压销48a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棒。另外,按压销48a的下部48b如前述的那样被上框部47i的导孔G2引导。按压销48a的下端部向上框部47i的下方突出,被压紧于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另外,在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形成有将按压销48a的下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并收容的定位凹部46g。定位凹部46g为在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槽。而且,定位凹部46g和按压销48a的下端部协同动作,成为限制摆动部件46d不能相对于支承框47h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定位部。另外,定位部使得摆动部件46d不能脱离支承框47h。
另外,按压销48a的下部48b为相对于其上侧部部分而言较粗的大径部48b。在按压销48a的大径部48b的上表面载置的是作为弹性部件48f的压缩螺旋弹簧48f。
压缩螺旋弹簧48f被按压销48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贯穿,以包围按压销48a的该中间部的周围的状态被收容在导向块主体48i的贯通孔48j中。另外,压缩螺旋弹簧48f的上表面成为与导向块主体48i的收容孔48k的上表面压抵的状态,压缩螺旋弹簧48f进行收缩,按压销48a的下端部与上框部47i的下表面相比向下方突出,成为插入支承框47h的空间部47s的状态,将摆动部件46d(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压向下方。对压缩螺旋弹簧48f的收缩量进行调整的是调整部49。
如图5所示,调整部49包括:销固定板49a,其相对于导向块主体48i在上方固定按压销48a的上部;以及调整旋钮49h,其对销固定板49a与导向块主体48i的上下间隔进行调整。
销固定板49a水平地沿左右延伸。在销固定板49a的左右形成有使按压销48a的上部贯穿的贯通孔49b。如图7所示,在贯穿该贯通孔49b的按压销48a的上侧沿着周向形成有槽48c。在该槽48c中嵌入有C形的止动环48e,通过止动环48e使销固定板49a不会向上方脱离按压销48a。另外,如图5、图6所示,在销固定板49a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内螺纹孔49c。
调整旋钮49h包括:圆盘状的旋钮部49i;以及外螺纹部49j,其从旋钮部49i的圆盘的中心向下方延伸。此外,在旋钮部49i的中心以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内螺纹孔(省略附图标记),外螺纹部49j与该内螺纹孔螺合。
外螺纹部49j的下部与在销固定板49a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形成的内螺纹孔49c螺合。另外,外螺纹部49j的下端部与销固定板49a相比向下方突出,将其下端压紧于导向块主体48i的上表面。而且,通过对外螺纹部49j中从销固定板49a向下方突出的量进行调整,导向块主体48i与销固定板49a的上下间隔被调整,压缩螺旋弹簧48f的收缩量、也即由弹性部件48f产生的按压销48a的压入力被调整。此外,螺母N1以被压紧于销固定板49a的上表面的状态与外螺纹部49j螺合,将外螺纹部49j的突出量固定。另外,另一螺母N2以被压紧于旋钮部49i的下表面的状态螺合,将外螺纹部49j固定于旋钮部49i。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按以下的要领对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首先,将被缝制物3载置在工作台1上。接着,输送部42进行驱动,将夹持部41压紧于工作台1上。于是,支承部47相对于按压部46稍稍下降,作为轴承46f的嵌合槽46f与轴47a嵌合,成为按压部46能够以轴承46f和轴47a为摆动中心进行摆动的状态。另外,通过将夹持部41压紧于工作台1的力,沿着支承部47之上的杆45b,连结臂45a与引导筒45f一起下降,冲击吸收部45的压缩螺旋弹簧45c在引导筒45f与支承部470之间进行收缩,吸收将夹持部41压紧时的冲击。然后,输送部42进行驱动,朝向缝纫机输送夹持部41,用缝纫机2对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在用按压部46将工作台1上的被缝制物3压紧、而且使按压部46相对于固定部(轴47a)进行摆动的方向(基准摆动方向L、R)与输送方向X对准来进行输送时,即使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在输送方向X上具有台阶的情况下,按压部46也会成为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应的姿态,该对应的姿态因压紧部48的向下方向的压紧力而稳定,因此针对被缝制物3的压紧状态稳定。特别是,在夹持部41在缝纫机2的附近被输送的期间,夹持部41经由被缝制物3被压紧于工作台1的大致同一平面上。也即夹持部41经由被缝制物3被依次压紧并输送于工作台1的输送工作台11、针板2t、定位板7的下板部72。而且,即使在输送工作台11、针板2t、下板部72稍有台阶,按压部46也以轴47a为中心进行摆动而将该台阶吸收,因此针对被缝制物3的压紧状态稳定。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由于压紧部48的一对按压销48a和一对压缩螺旋弹簧48f以轴47a为中心配置在左右(基准摆动方向L、R两方),压紧部48以轴47a为中心从左右两侧将按压部46向下方压紧,因此与例如压紧部48以轴47a为中心从左右一侧将按压部46向下方压紧的情况相比,按压部46的姿态(针对被缝制物3的压紧状态)稳定。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由于仅通过旋转1个调整旋钮49h就可以对一对按压销48a的向下方的压紧力(压缩螺旋弹簧48f的收缩量)进行调整,因此压紧力的调整容易进行。
俯视状态下的按压部46的摆动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41中,如图10的(a)所示的那样相对于按压部46的摆动中心仅是基准摆动方向L、R两方向,但也可以如图10的(b)的变形例所示的那样相对于按压部46的摆动中心是全方向,也可以如图10的(c)的变形例所示的那样相对于按压部46的摆动中心仅是与基准摆动方向L、R正交的方向和基准摆动方向L、R这四个方向。更详细的情况如以下所述。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本来形成有定位凹部46g,但图10的(a)省略了定位凹部46g,而示出了与按压部46的摆动具有关联的轴47a和轴承46f的嵌合构造以便易于理解。图10的(b)、图10的(c)也同样如此。
在图10的(a)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轴47a从前后方向观察呈半圆状,并且其上表面为细长的平面状,其下表面为半圆筒面状的弯曲面。另一方面,轴承46f形成为相对于按压部46(摆动部件主体部46e)的上表面凹陷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的嵌合槽,从前后方向观察为比轴47a的半圆小的圆弧状的弯曲面。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俯视的状态下按压部46能够以轴47a和轴承46f为摆动中心仅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摆动。此外,基准摆动方向如前述的那样是相对于摆动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摆动的方向仅是左右方向,所以基准摆动方向L、R是左右方向。
在图10的(b)的变形例中,轴47a0的上表面呈圆形,其下表面呈半球面状。另一方面,轴承46f0为比半球小的球面状的孔。而且,在图10的(b)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俯视的状态下按压部46能够以轴47a0和轴承46f0为摆动中心全方向地进行摆动。
由于按压部46能够全方向地进行摆动,所以相对于摆动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存在无数种。这种情况下的基准摆动方向L、R也可以是存在无数种的两方向中的某一种。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0的(b)的变形例中,使在俯视的情况下未示出的连结一对杆的直线为作为用于确定基准摆动方向的基础的同一直线,因此基准摆动方向L、R设为左右方向。
另外,由于按压部46能够全方向地进行摆动,所以在图10的(b)的变形例中,在输送装置4将被缝制物3边压紧于工作台1边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工作台1的上表面不限于在与输送方向X相同的方向上具有台阶,即使在与输送方向X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台阶的状态下,按压部46也会成为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应的姿态,针对被缝制物3的压紧状态稳定。
在图10的(c)所示的变形例中,轴47a1的上表面为正方形。轴47a1形成为其下表面由前后左右四个面形成,仅在从四个方向正对地观察四个面中的各面的情况下能看到呈半圆状,并且该四个面为在与前后左右方向中的正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沿一直线延伸的弯曲面。换言之,轴47a1是使具有半圆状切断面的切割器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移动、恰巧对包含上下左右前后这六个面的正六面体的左右前后的面进行了切削后的形状,使得仅在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能看到呈向下凸起的半圆状。
另一方面,轴承46f1是相当于以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正交的形态延伸的纵槽d1和横槽d2的交叉部的孔,从槽自身延伸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观察时,纵槽d1和横槽d2的形状为比半圆小的圆弧状。更详细而言,纵槽d1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横槽d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而且,从前后方向观察的纵槽d1和从左右方向观察的横槽d2均为比向下凸起的半圆小的圆弧状,并且为相同的形态。而且,纵槽d1和横槽d2的交叉部是作为轴承46f1的孔,为复杂的形状。
而且,在图10的(c)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俯视的状态下,按压部46能够以轴47a1和轴承46f1为摆动中心仅在纵槽d1和横槽d2延伸的方向、也即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四个方向、也即正交的四个方向上进行摆动。
另外,在图10的(c)的变形例中,由于按压部46能够在四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所以相对于摆动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存在两种。该情况下的基准摆动方向L、R也可以是两种中的某一种。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0的(c)的变形例中,与图10的(b)的变形例同样地,基准摆动方向L、R设为沿着左右方向。
另外,由于按压部46能够在四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所以在图10的(c)的变形例中,只要在输送装置4将被缝制物3边压紧于工作台1边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使夹持部41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某一方向与输送方向X对准进行输送,就不仅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在输送方向X上具有台阶的状态下、而且即使在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台阶的状态下,按压部46也会成为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应的姿态,针对被缝制物3的压紧状态稳定。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A如图11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41的不同之处在于,使轴47a为支承框47h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但是并非严格的中间点,而是配置在偏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的位置。
也即,中间部是指两个地点之间,并不限定于两个地点的正中。因此,支承框47h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是指支承框47h的左右两端之间。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B如图12、图13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41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为以将多个点作为固定点而与工作台1相向的状态将按压部46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的支承部470和按压部460的结构、以及压紧部480的结构。
按压部460以能够上下运动并且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被吊挂于支承部470。此外,按压部460被吊挂于支承部47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也即是多个。更详细而言,按压部460在俯视时被吊挂于支承部470的四角部。而且,按压部460能够以四角部中的一个角或两个角作为固定点进行摆动。
另外,除了按压部件46a和垫46q以外,按压部460还包括:多个导向柱461,其从按压部460向上方突出;以及导向限位件462,其从各导向柱461的上端部突出。
4个导向柱461从俯视时呈矩形的按压部件46a的上表面的四角突出。另外,导向柱461呈棒状,更详细而言呈圆柱状。
导向限位件462呈凸缘状,更详细而言呈环状。
支承部470是沿左右延伸的块状。在支承部470的上表面的左右端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7同样地固定有一对杆45b。另外,俯视支承部470时,在四角部(左右端部的前后部)以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导孔471,该导孔471对导向柱461进行引导并且导向限位件462不能通过。导孔471成为按压部460进行摆动时的固定点。
按压部460以能够相对于支承部470上下运动的方式被吊挂于支承部470的结构如以下所述。导向柱46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导孔47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比足够长。因此,导向柱461能够沿着导孔471上下运动,按压部460也能够与导向柱461一起上下运动。另外,导孔471的直径比导向限位件462的直径小。因此,导向限位件462将按压部460以吊挂于支承部470的形态支承。另外,导孔471的直径与导向柱461的直径相比足够大。因此,在导孔471的内部导向柱461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按压部460也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压紧部480是被收容在支承部470与按压部460之间的多个压缩螺旋弹簧481。在压缩螺旋弹簧481的内部贯穿有导向柱461,因此压缩螺旋弹簧481被收容在支承部470与按压部460之间。另外,在支承部470的下表面形成有收容孔472,该收容孔472收容压缩螺旋弹簧481的上部。收容孔472是导孔471的下部。导孔471的下部相对于其上侧部分直径形成得较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B,在支承部470的四角部利用导向柱461和导孔471将按压部46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而且,第三实施方式的夹持部41B,在利用按压部460将工作台1上的被缝制物3压紧时,支承部470被压紧于压缩螺旋弹簧481,沿着支承部470之上的杆45b,连结臂45a与引导筒45f一起下降,冲击吸收部45的压缩螺旋弹簧45c在引导筒45f与支承部470之间进行收缩来吸收冲击。另外,被夹在支承部470与按压部460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481进行收缩,进一步吸收冲击。而且,由于导向柱461在导孔471的内部能够上下运动并且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所以导向柱461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形状对应地相对于上下方向或平行或倾斜,由此压缩螺旋弹簧481进行收缩的同时按压部460成为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状态相对应的姿态,该对应的姿态因由压紧部480的压缩螺旋弹簧481的收缩引起的压紧部480的向下方向的压紧力而稳定,因此针对被缝制物3的压紧状态稳定。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台1包括多个部件(输送工作台11、针板2t、定位板7的下板部72),在多个部件的上表面稍稍存在高低差,但是在本发明中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一块板形成工作台1。即使在一块板的情况下,也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夹持部。

Claims (12)

1.一种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该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包括:夹持部(41),其具有在将被缝制物(3)边压紧于工作台(1)边进行输送时将所述被缝制物(3)压紧的夹持部主体(44);以及输送部(42),其对所述夹持部(41)进行输送,所述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的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主体(44)包括:按压部(46、460),其将所述被缝制物(3)按压于所述工作台(1);支承部(47、470),其以将至少一点作为固定点而与所述工作台(1)相向的状态将所述按压部(46、46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以及压紧部(48、480),其将所述按压部(46、460)相对于所述支承部(47、470)向下方向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46)以如下方式被支承:将在从作为唯一固定点的摆动中心俯视的状态下的在同一直线上对称地延伸的两方向设为基准摆动方向(L、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47)和所述按压部(46)中的一方具有作为所述按压部(46)的摆动中心的轴(47a、47a0、47a1),另一方具有支承所述轴(47a、47a0、47a1)的轴承(46f、46f1、46f2),
所述压紧部(48)从所述基准摆动方向(L、R)的两侧将所述按压部(46)相对于所述按压部(46)的摆动中心向下方向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46)包括:按压部件(46a),其对所述被缝制物(3)进行按压;以及摆动部件(46d),其从所述按压部件(46a)向上方突出,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47)摆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承部(47)支承,并且被所述压紧部(48)向下方向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47)包括:所述轴(47a),其为用于使所述摆动部件(46d)进行摆动的中心;以及框状的支承框(47h),其用于以容许所述摆动部件(46d)的所述基准摆动方向(L、R)的两端在上下方向进行摆动的状态支承所述摆动部件(46d),并且将所述轴(47a)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47a)被固定于所述支承框(47h)的内侧的上表面,
在所述摆动部件(46d)在所述支承框(47h)的内侧被所述轴(47a)的下表面支承的状态下,在所述轴(47a)的正下方且在所述支承框(47h)的内侧的下表面与所述摆动部件(46d)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容许摆动的间隔(47q)。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47h)包括:上框部(47i),其在上方与所述摆动部件(46d)相向;下框部(47j),其在下方与所述摆动部件(46d)相向;以及一对侧框部(47k),其在所述基准摆动方向(L、R)上与所述摆动部件(46d)相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部(48)包括:按压销(48a),其从上方按压所述摆动部件(46d),并且向所述上框部(47i)的下方突出;弹性部件(48f),其将所述按压销(48a)向下方压入,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以及导向块部(48h),其收容所述弹性部件(48f),并且将所述按压销(48a)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块部(48h)包括:导向块主体(48i),其相对于所述上框部(47i)向上方突出,并且收容所述弹性部件(48f);以及所述上框部(47i)的一部分,
在所述上框部(47i)的一部分形成有导孔(G2),该导孔(G2)将所述按压销(48a)的下部(48b)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部(48)包括对所述弹性部件(48f)的向下方的压入力进行调整的调整部(49)。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460)在所述支承部(470)的作为至少一个固定点的吊挂位置处以能够上下运动并且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被支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4)用的夹持部(41),其特征在于:
除了所述夹持部主体(44)以外,所述夹持部还具有冲击吸收部(45),该冲击吸收部(45)将所述夹持部主体(44)和所述输送部(42)连结,并且吸收将所述夹持部主体(44)经由所述被缝制物(3)压紧于所述工作台(1)时的冲击,
所述冲击吸收部(45)包括:连结臂(45a),其以与所述工作台(1)相向的状态延伸,并且与所述输送部(42)连结;一对杆(45b),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连结臂(45a)的延伸方向(L、R)的两端部上下运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且将所述支承部(47)固定;压缩螺旋弹簧(45c),其在所述连结臂(45a)与所述支承部(47)之间被所述杆(45b)贯穿;以及限位件(45d),其将所述杆(45b)以吊挂于所述连结臂(45a)的形态支承。
CN202111624016.6A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Pending CN1163564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4016.6A CN116356492A (zh)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JP2022142744A JP7335409B2 (ja) 2021-12-28 2022-09-08 縫製装置における搬送装置用のクランプ部
TW111139242A TW202325941A (zh) 2021-12-28 2022-10-17 縫製裝置中的輸送裝置用夾持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4016.6A CN116356492A (zh)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6492A true CN116356492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4016.6A Pending CN116356492A (zh)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35409B2 (zh)
CN (1) CN116356492A (zh)
TW (1) TW20232594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3588B2 (ja) 2007-01-11 2012-03-28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布押さえ装置
JP7108388B2 (ja) * 2017-09-22 2022-07-28 Juki株式会社 被縫製物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5409B2 (ja) 2023-08-29
JP2023098583A (ja) 2023-07-10
TW202325941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82720A (ko) 2침 재봉틀
CN116356492A (zh) 缝制装置中的输送装置用夹持部
KR102463612B1 (ko) 재봉 바늘 클램프 장치
CN208949517U (zh) 缝制装置
JP2534304Y2 (ja) モジュール組立て式ミシン
US6647905B2 (en)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CN106087288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护针装置
JP4903588B2 (ja) ミシンの布押さえ装置
JPH05153Y2 (zh)
CN106192239B (zh) 一种缝纫机及缝纫机护针装置
JP3594705B2 (ja) ミシンの芯紐案内装置
JP3079290B2 (ja) 刺繍縫いミシンにおける布押え装置
US4344375A (en) Sewing machine with a looper arranged above the point of stitch formation
CN221398286U (zh) 中压脚装置及模板机
JP2973035B2 (ja) 刺繍縫いミシンにおける布押え装置
JP2017176823A (ja) ミシンにフックを取り付ける間に、当該フックの角度タイミング、及び/又は、当該フックの軸位置を決めるためのゲージ
US8631750B2 (en) Sewing machine
JP7494636B2 (ja) 上送り装置
US3817197A (en) Needle threading device assembled on sewing machines
CN212895346U (zh) 缝纫机以及用于缝纫机的定刀组件
CN109576916B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H10179966A (ja) ミシンの針留め
KR20100082726A (ko) 실 절단 장치
US7565874B2 (en) Cylindrical frame unit
JPS5932495A (ja) 縫成すべき加工片の送り装置をもつ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