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0337B -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0337B
CN116350337B CN202310621728.5A CN202310621728A CN116350337B CN 116350337 B CN116350337 B CN 116350337B CN 202310621728 A CN202310621728 A CN 202310621728A CN 116350337 B CN116350337 B CN 116350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return
pipe
inflow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17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0337A (zh
Inventor
刘朋
肖剑
熊飞
杨晶晶
罗富良
黄乾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20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3068A/zh
Priority to CN202310621728.5A priority patent/CN116350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0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0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184Moving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31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 A61B2018/0262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31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 A61B2018/0262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 A61B2018/0268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with restriction of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93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using an instrument interstitially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need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涉及消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冷热消融针,包括消融针本体,所述消融针本体包括进回流组件,通过移动机构或配合套管,能够改变消融区的长度,从而使得同一个消融针本体能够对应多种不同尺寸的消融区,因此可以根据病灶大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融区的尺寸,因此本发明的冷热消融针能够多种病灶大小的冷冻和复温操作,从而可减少冷热消融针的型号和种类,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融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冷热消融技术日趋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因其使用的液氮工质具有成本低、易获取等优点而逐渐被人们认可。现有的冷热消融技术通过使用冷热消融针将液氮输送至消融区,使其与消融区对应的病灶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病灶进行冷冻或复温操作。但是由于病灶大小不一,因此为了避免消融区过大而冻伤正常组织,或者消融区过小而治疗不彻底的现象,一般会设计具有多种不同消融区尺寸的消融针,使得治疗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消融针,包括消融针本体,所述消融针本体包括进回流组件,
其中,所述进回流组件与移动机构相连,所述移动机构构造为用于改变所述进回流组件的第一进流端和第一回流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进回流组件形成的消融区的长度可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回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进流端的第一进流管、具有第一回流端的第一回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相连的可变形管,所述第一进流管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回流管和所述可变形管;
所述移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流管和与所述可变形管相连,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时可使所述可变形管变形,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回流管相对于所述第一进流管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回流端与所述第一进流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固定套中的真空移动腔体,所述可变形管设置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中;
所述进回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和所述第二回流管分别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的不同侧延伸至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中,并与所述可变形管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回流管的远端侧依次穿过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和所述连接固定套并与所述连接固定套固定相连;
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在所述连接固定套中沿靠近所述第二回流管和远离第二回流管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回流管移动并压缩或拉伸所述可变形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连接固定套和所述真空移动腔体相连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构造为通过其转动或移动来驱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在所述连接固定套中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固定套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旋入或旋出所述真空移动腔体时使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在所述连接固定套中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移动腔体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在所述连接固定套中移动时,所述移动槽的端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回流管;
其中,所述移动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回流管之间的距离B大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C,且所述可变形管的可变形量A大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C。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固定套卡合连接,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拉动或推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使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在所述连接固定套中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中设置有封盖,所述第一回流管和所述可变形管通过所述封盖相连,所述封盖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的近端之间为真空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可更换的针头,所述针头的近端侧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外部,所述针头的远端侧伸入所述连接固定套和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之间并与所述连接固定套相连;
从所述第一进流管的第一进流端中流出的工质流入所述针头的近端侧后折返并流入所述第一回流管的第一回流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移动腔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针头的远端侧通过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可移动地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刻度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冷热消融针,还包括与所述冷热消融针相连的工质传输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移动机构或配合套管,能够改变消融区的长度,从而使得同一个消融针本体能够对应多种不同尺寸的消融区,因此可以根据病灶大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融区的尺寸,因此本发明的冷热消融针能够多种病灶大小的冷冻和复温操作,从而可减少冷热消融针的型号和种类,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冷热消融针的剖视图;
图2是图1在M处的放大图;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消融区的长度改变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消融针本体1的剖视图;
图5是图4在N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移动机构的细节图;
图7是图4中真空移动腔体的细节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的细节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热消融针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在P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固定套的细节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固定套的细节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与图11所示的连接固定套相配合的针头的俯视图;
图13b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与图12所示的连接固定套相配合的针头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冷热消融针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消融针本体1的细节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配合套管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4在Q处的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消融系统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快速连接装置的细节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快速连接接头的正视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快速连接接头的侧视图;
图22是图19所示的压环的侧视图;
图23是图19所示的压环的剖视图;
图24是图18在H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冷热消融针;200、工质传输装置;300、配合套管;
1、消融针本体;2、针头;
101、驱动件;102、连接固定套;103、进回流组件;104、密封装置;105、接头;150、移动机构;106、消融区;
1031、第一进流管;1032、第一回流管;1033、可变形管;1034、第二回流管;1035、第一进流端;1036、第一回流端;1037、第二进流端;1038、第二回流端;
151、连接管;152、封盖;153、真空移动腔体;154、密封槽;155、真空维持部;156、真空腔;157、真空管;
1531、移动槽;1532、内螺纹;1011、卡槽;1012、外螺纹;1013、刻度层;1014、弹性连接件;1015、触发按钮;
1021、固定锥套;1022、卡珠;1023、移动环;1024、自恢复弹簧;1025、卡环;1026、套管本体;1027、分隔环;1028、倾斜配合面;1029、连通口;
21、针管;22、针套;221、卡珠槽;222、导向角;
210、快速连接装置;220、第二进流管;230、第三回流管;240、插针;250、搭接部;260、外套管;
201、快速连接接头;202、压环;203、压簧;204、滚动珠;205、挡圈;
2011、第一凸起;2012、第一连接头;2013、第二连接头;2014、安装孔;
2021、第二凸起;2022、凹槽;
301、真空隔热套管;302、锥角;303、连接卡套;304、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13a和图13b所示,根据本方面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消融针100,其可以是大体上呈现弯管的结构形式或大体上呈直管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冷热消融针100大致为弯管结构,其包括消融针本体1,消融针本体1包括进回流组件103,进回流组件103与移动机构150相连,移动机构150构造为用于改变进回流组件103的第一进流端1035和第一回流端1036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进回流组件103形成的消融区106的长度可调。如图2和图3所示,示出了第一进流端1035和第一回流端1036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其中,图2示出了第一回流端1036更靠近第一进流端1035的示例,图3示出了第一回流端1036更远离第一进流端1035的示例,因此图3所示的消融区106的长度比图2所示的消融区106的长度更大,从而能够对更大面积/范围的病灶进行较为彻底的消融操作。因此通过改变消融区106的长度,使得冷热消融针100能够适应不同的病灶大小,其应用范围更广。
下文将详细描述移动机构150改变进回流组件103的第一进流端1035和第一回流端1036之间距离的具体实现方式。
具体来说,请结合图4、图5和图6,进回流组件103包括具有第一进流端1035的第一进流管1031(如图5所示)、具有第一回流端1036的第一回流管1032(如图5所示)以及与第一回流管1032相连的可变形管1033(如图6所示),第一进流管1031依次贯穿第一回流管1032和可变形管1033。
其中,第一进流管1031用于将下文所述工质传输装置200中的工质(例如用于冷冻消融的液氮或者用于复温的无水乙醇等)输送到其第一进流端1035,由于第一回流端1036是开放端,因此工质可从其中流出至消融区106,消融区106的工质可与病灶部位进行热交换(冷冻或复温操作),消融区106中完成热交换的工质可从第一回流端1036进入第一回流管1032中,并沿可变形管1033、第二回流管1034回到工质传输装置200中进行收集。进回流组件103例如还可采用中国专利CN110575242A中公开的第一进流管组件和第一回流管组件的结构形式。
如图6所示,移动机构150分别与第一回流管1032和可变形管1033相连,移动机构150可相对于第一进流管1031移动。并且移动机构150相对于第一进流管1031移动时使可变形管1033发生变形,从而带动第一回流管1032相对于第一进流管1031移动,以改变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与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一进流端之间的距离。
如图6所示,移动机构150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的真空移动腔体153,真空移动腔体153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进回流组件103还包括第二回流管1034,其中,第一回流管1032沿第一方向(如图6所示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回流管1034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如图6所示的竖直方向)延伸,因此,第一回流管1032和第二回流管1034分别从真空移动腔体153的不同侧延伸至真空移动腔体153中。例如第一回流管1032从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左侧延伸至真空移动腔体153中,第二回流管1034从真空移动腔体153的下侧延伸至真空移动腔体153中,并且第一回流管1032和第二回流管1034在真空移动腔体153分别与可变形管1033的两端相连。
如上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回流管1034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因此第一回流管1032和第二回流管1034形成弯管结构的回流路径,相应地,第一进流管1031也形成弯管结构的进流路径。
第二回流管1034的远端侧依次穿过真空移动腔体153和连接固定套102并与连接固定套102固定相连。请参考图11和图12,连接固定套102的下侧设置有连通口1029,连通口1029与真空移动腔体153下侧的开口相对应。连通口1029的轴线与连接固定套102(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垂直,第二回流管1034的远端侧穿过真空移动腔体153下侧的开口,并伸入连通口1029中,从而第二回流管1034与连接固定套102可相互固定。
由于第一进流管1031在第一回流管1032、可变形管1033和第二回流管1034中延伸,因此第一进流管1031、第二回流管1034和连接固定套102为固定元件,真空移动腔体153和第一回流管1032为可移动元件,即真空移动腔体153和第一回流管1032相对于第一进流管1031或第二回流管1034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但是由于第二回流管1034依次穿过真空移动腔体153和连接固定套102后,与连接固定套102固定相连,因此真空移动腔体153和第一回流管1032移动时,会压缩(例如真空移动腔体153向靠近第二回流管1034的方向移动时)或拉伸(例如真空移动腔体153向远离第二回流管1034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回流管1032和第二回流管1034之间的可变形管1033。
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6,连接固定套102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接头105,第二回流管1034从真空移动腔体153中贯穿而出,并贯穿连接固定套102的连通口1029后,延伸至接头105中,并与接头105固定。
进一步地,移动机构150还包括分别与连接固定套102和真空移动腔体153相连的驱动件101,驱动件101设置在连接固定套102的远端,其造为通过其转动或移动来驱动真空移动腔体153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件101与连接固定套102转动连接,并与真空移动腔体153螺纹连接,驱动件101通过旋入或旋出真空移动腔体153时使真空移动腔体153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例如,驱动件10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1011,连接固定套102中设置有卡环1025,卡环1025设置在卡槽1011中,使得驱动件101可与连接固定套102可相对转动。驱动件101的外壁上还可设置外螺纹1012,外螺纹1012与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内螺纹1532相连,因此驱动件101与连接固定套102相对转动时,可使真空移动腔体153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如图7所示,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1531,驱动件101驱动真空移动腔体153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时,移动槽1531的端部靠近或远离第二回流管1034。由于第二回流管1034为固定元件,真空移动腔体153相对于第二回流管1034移动时,因此真空移动腔体153外侧的移动槽1531即为真空移动腔体153与第二回流管1034之间的移动空间,为了避免发生干涉,移动槽1531的端部与第二回流管1034之间的距离B(如图7所示)大于驱动件101与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C(如图1所示),且可变形管1033的可变形量A(如图7所示)大于驱动件101与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C。
可以理解地,可变形管1033的一侧与第二回流管1034的折弯处相连,另一侧与封盖152上的连接管151相连,因此可变形管1033的可变形量A的范围为连接管151的端部至第二回流管1034的折弯处。
可变形管1033由柔性可拉伸、可压缩的材料制成,或者可变形管1033例如可以是不锈钢波纹管等结构形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驱动件101分别与连接固定套102卡合连接,并与真空移动腔体153固定连接(例如焊接),驱动件101通过拉动或推动真空移动腔体153使真空移动腔体153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件101中还设置有弹性连接件1014,其与驱动件101外侧的触发按钮1015相连,当驱动件101拉动真空移动腔体153至指定位置时,按下触发按钮1015可使弹性连接件1014弹出,则弹性连接件1014抵靠在连接固定套102靠近驱动件101的端部,从而可将驱动件101和真空移动腔体153保持在指定位置;当需要改变真空移动腔体153的位置时,再次按下触发按钮1015,则弹性连接件1014缩回,从而可继续拉动或推动真空移动腔体153使其移动。
触发按钮1015和弹性连接件1014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方式。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7,真空移动腔体153中设置有封盖152,第一回流管1032和可变形管1033通过封盖152相连。具体地,封盖152上设置有连接管151,第一回流管1032和可变形管1033分别位于封盖152的两侧,并分别与连接管151的两侧相连。封盖152与真空移动腔体153的近端之间的腔体为真空腔156。第一回流管1032的外部还设置有真空管157(请参见图5),真空管157与真空腔156真空连通,真空管157与第一回流管1032的非消融区形成真空绝热部,以便于操作。真空腔156中还设置有吸气剂等真空维持部155,真空维持部155用于保持真空腔156和真空管157的真空特性。
由于真空移动腔体153中存在的真空腔156以及第一回流管1032外部设置的真空管157,使得真空移动腔体153移动时,其与第一回流管1032、真空管157、真空腔156以及封盖152形成一个整体一同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真空腔156和真空管157的真空特性,从而保证消融针本体1的非消融区的安全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机构150中,通过在可移动元件(即真空移动腔体153和第一回流管1032)和固定元件(即第一进流管1031、第二回流管1034和连接固定套102)之间构建可变形元件(即可变形管1033),使得可移动元件在移动时,可变形元件的形态被改变(被压缩或拉伸),从而使得第二回流管1034和第一进流管1031之间产生轴向相对位移,由此实现消融区106的长度可调。
如图1和图10所示,本发明的冷热消融针还包括可更换的针头2,针头2的近端侧设置在第一回流管1032的外部,针头2的远端侧伸入连接固定套102和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并与连接固定套102相连。因此,从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一进流端1035中流出的工质流入针头2的近端侧后折返并流入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1036,从而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一进流端1035、针头2的近端侧以及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1036之间形成上文所述的消融区106(如图2和图3所示),其用于对病灶进行消融操作。
针头2同样为固定元件,即真空移动腔体153也相对于针头2进行移动,因此,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1036与针头2的针尖之间的距离L即为可调距离(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进流管1031为固定元件,因此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一进流端1035与针头2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不变距离。此外,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1036与针头2之间的距离L最大可调整到L+C(如图3所示),C为上文所述的驱动件101与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如图1所示)。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槽154,密封槽154中设置有密封装置104(例如密封圈),针头2的远端侧通过密封装置104与真空移动腔体153可移动地密封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头2与连接固定套102上形成快速插拔连接。
具体地,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固定套102包括套管本体1026、移动环1023、自恢复弹簧1024、固定锥套1021和卡珠1022。其中,套管本体1026设置在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外部,移动环1023设置在套管本体1026的外部,且固定锥套1021和自恢复弹簧1024均设置在套管本体1026和移动环1023之间。套管本体1026上设置有分隔环1027,固定锥套1021和自恢复弹簧1024分别设置在分隔环1027的两侧。
移动环1023和套管本体1026之间相对移动时,使得自恢复弹簧1024产生形变。套管本体1026上设置有安装孔,并且卡珠1022设置在安装孔中,卡珠1022的一部分越过安装孔并与固定锥套1021接触。固定锥套1021上具有与卡珠1022相接触的倾斜配合面1028,倾斜配合面1028可对卡珠1022施压,从而使卡珠1022的一部分越过安装孔并伸入套管本体1026的内部。
移动环1023移动时,可拉动固定锥套1021一同移动,从而卡珠1022沿倾斜配合面1028移动,直至使得卡珠1022完全落入安装孔中时,则针头2的远端侧可插入至套管本体1026和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松开移动环1023,则在自恢复弹簧1024的推动下,移动环1023和固定锥套1021返回,从而倾斜配合面1028再次对卡珠1022施压,使得卡珠1022的一部分越过安装孔并伸入套管本体1026的内部,从而可卡入针头2的远端侧的配合部,即可将针头2与连接固定套102卡合固定相连。
其中,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1所示的自恢复弹簧1024位于分隔环1027的左侧,固定锥套1021位于分隔环1027的右侧,倾斜配合面1028与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如图11中点划线所示)之间的倾斜角度为α1,具体地,倾斜配合面1028与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α1是从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开始,沿顺时针转(如图11中箭头所示)动形成的角度。图12中所示的示例则与图11相反,自恢复弹簧1024位于分隔环1027的右侧,固定锥套1021位于分隔环1027的左侧,倾斜配合面1028与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如图12中点划线所示)之间的倾斜角度为α2,具体地,倾斜配合面1028与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α2倾斜配合面1028是从套管本体1026的轴线开始,沿逆时针转动(如图12中箭头所示)形成的角度。
也就是说,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越靠近近端侧,则倾斜配合面1028与套管本体1026的外壁形成的空间越大,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越靠近远端侧,则倾斜配合面1028与套管本体1026的外壁形成的空间越大。
因此,针对图11所示实施例,在安装针头2时,需要向远端侧拉动移动环1023,则针头2的远端侧可将卡珠1022顶起并插入套管本体1026中,插入到位后,在自恢复弹簧1024的推动下,移动环1023和固定锥套1021返回,从而将卡珠1022压在套管本体1026和针头2的远端侧之间,从而将套管本体1026和针头2相固定。在需要更换针头2时,需要向远端侧拉动移动环1023,则卡珠1022缩回安装孔中,从而可将套管本体1026和针头2分离。
针对图12所示的实施例,则无需拉动移动环1023,在将针头2的远端插入套管本体1026中时,针头2可推动将卡珠1022从而完成插入,在插入到位后,消融针本体1内输送的带有压力的工质会产生正压力,由此会使移动环1023和固定锥套1021具有向近端侧移动的趋势,使从而倾斜配合面1028将卡珠1022紧紧压在套管本体1026和针头2之间,从而实现了反向自锁功能。在需要更换针头2时,向近端侧推动移动环1023,则卡珠1022缩回安装孔中,从而可将套管本体1026和针头2分离。因此可以理解地,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自恢复弹簧1024还可以起到阻尼的作用,以提高操作者的手感。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针头2包括针管21和与针管21相连的针套22,图13a所示针头2用于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固定套102相配合,图13b所示针头2用于与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固定套102相配合。
具体来说,图13a所示针套22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卡珠槽221,如上文所述,针头2的远端侧插入套管本体1026中后,卡珠1022越过固定锥套1021安装孔并卡入卡珠槽221中,从而将针头2和套管本体1026相固定,因此通过卡珠槽221与卡珠1022的配合,可避免操作过程中针头2和消融针本体1意外脱离的情况。
此外,针套22的远端设置有导向角222,结合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固定套102,针头2的远端插入套管本体1026中时,导向角222有利于将卡珠1022顶起,从而针头2可插入套管本体1026中。
如图13b所示,针套22的远端设置有导向角222,而针套22的外壁上未设置卡珠槽221。因为图12所示的示例中,如上所述,在插入到位后,消融针本体1内输送的带有压力的工质会产生正压力,由此会使移动环1023和固定锥套1021具有向近端移动的趋势,从而倾斜配合面1028将卡珠1022紧紧压在套管本体1026和针头2之间,换言之,图12所示的连接固定套102本身具备锁紧功能,从而无需在针套22的外壁上设置用于卡合固定的卡珠槽221。
针头2由于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因此其为一次性使用部件,而通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针头2与相应的连接固定套102的快速插拔连接,能够方便地更换针头2。由于消融针本体1则由于不与病变位置直接接触,因此通过消毒后重复进行利用。
由于消融针本体1的消融区106的长度可调节,从而无需为不同的病灶配备不同型号的多种消融针,而是通过调节消融区106的长度以及更换针头2即匹配不同大小的病灶区域,从而使得冷热消融针的型号和种类可减少,有利于降低成本。
此外,如图9所示,驱动件101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指示驱动件101与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刻度层1013,通过刻度层1013与连接固定套102上的指示线对准,可获得相应的消融区106的长度。可根据现有方法换算驱动件101转过的角度与驱动件101和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相对位移量。
如图1所示,工质通过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二进流端1037进入第一进流管1031中,并流动至第一进流端1035。工质从第一进流端1035流出并折返,从第一回流端1036进入第一回流管1032,由此形成消融区106,在消融区106工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工质则依次流过第一回流管1032、可变形管1033以及第二回流管1034,并从第二回流管1034的第二回流端1038流出消融针本体1,至此完成一个循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2并不是采用移动机构150来改变消融区106的长度,而是通过配合套管300来改变消融区106的长度。配合套管300构造为用于改变其与进回流组件103的配合长度,从而使得进回流组件103形成的消融区106的长度可调。
如图14和图15所示,配合套管300的远端侧插入消融针本体1中并与其相连,配合套管300的近端侧则套设置在进回流组件103的外部,通过控制配合套管300的远端侧插入消融针本体1的深度,可调节配合套管300的近端侧覆盖进回流组件103的面积,使得进回流组件103露出配合套管300之外的部分,即消融区106的长度L可调。
如图16所示,配合套管300包括真空隔热套管301(其长度为E)和与其相连的连接卡套303,连接卡套303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连接槽304,连接槽3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槽304沿其轴向间隔设置。
如图15所示,消融针本体1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连接固定套102和进回流组件103,进回流组件103的近端侧的外部并不设置上文所述的真空管,因此图15所示的进回流组件103的近端侧为非真空部(其长度为D)。连接固定套102的远端侧设置有真空腔156,其可维持进回流组件103远端的真空特性。
当连接卡套303插入连接固定套102中时,连接固定套102中的卡珠1022可卡入相应的连接槽304中,从而将消融针本体1与配合套管300固定相连。
因此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2中消融针本体1的消融区106的长度L=D-E,通过使配合套管300上更靠近近端的连接槽304与卡珠1022相配合,可使消融区106的长度L增大,反之,通过使配合套管300上更靠近远端的连接槽304与卡珠1022相配合,可使消融区106的长度L减小。
此外,配合套管300的端部还可设置锥角302,以便于进针。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已经对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书,二者的相同之处将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其包括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的冷热消融针100,还包括工质传输装置200。
如图18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上述实施例1中的冷热消融针100与工质传输装置200相连的示例。具体地,冷热消融针100的接头105通过快速连接装置210与工质传输装置200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快速连接装置210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连接固定套102的结构形式,即冷热消融针100与工质传输装置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针头2与连接固定套102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快速连接装置210包括快速连接接头201,如图19所示,快速连接装置210还包括套设在快速连接接头201的外部的压环202。快速连接接头201和压环202之间还设置有滚动珠204,滚动珠204被压入并部分地越过快速连接接头201(第一连接头2012)的安装孔2014中。此外,快速连接接头201和压环202之间还设置有压簧203和挡圈205。因此通过转动并拉动压环202,使得压簧203被压缩,从而滚动珠204落入安装孔中,则冷热消融针100可插入快速连接装置210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快速连接接头201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头2012和第二连接头2013,其中,第一连接头2012更靠近冷热消融针100。如图18所示,第一连接头2012的外径略小于第二连接头2013的外径。
如图21所示,第二连接头2013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向其外侧突出的第一凸起2011,多个第一凸起2011沿快速连接接头201的周向等角度地设置。如图22和图23所示,压环20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向其内侧突出的第二凸起2021,多个第二凸起2021之间形成凹槽2022。多个第二凸起2021沿压环202的周向等角度地设置。第二凸起2021和第一凸起2011一一对应的设置。
第一连接头2012和压环202之间还设置有滚动珠204,滚动珠204被压入第一连接头2012的安装孔2014中。
在安装冷热消融针100时,通过同时旋转压环202,使得第二凸起2021能够与相应的第一凸起2011相匹配,从而将压环202和第二连接头2013固定在当前位置,此时可插入冷热消融针100。由于第二凸起2021与第一凸起2011的配合,使得快速连接接头201能够保持解锁状态。
当冷热消融针100安装好之后,再次转动压环202,使得第二凸起2021与第一凸起2011脱离,则在压簧203的作用下,压环202被推动至凹槽2022与第一凸起2011相配合,从而将滚动珠204再次压入并越过安装孔,滚动珠204可卡在冷热消融针100和快速连接接头201之间而保证二者之间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2011与第二连接头2013的外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连接。通过圆弧角过渡连接,能减小压簧203带来的摩擦力,因此旋转压环202时更省力。
因此,通过简单地旋转压环202,使第二凸起2021与第一凸起2011配合,从而将压环202保持在解锁位置,以便于冷热消融针100的连接,在此过程中,无需对压环202始终施加力的作用(即使用者无需一直拉动压环202),从而使冷热消融针100和工质传输装置200的安装更便利和快捷。
可以设想地,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的连接固定套102也可采用上文所述的快速连接装置210的结构形式。
如图24所示,工质传输装置200还包括并排设置在外套管260中的第二进流管220和第三回流管230,其中,第二进流管220通过搭接的方式与插针240相连,如图24所示,第二进流管220和插针240的相连处为搭接部250。
图24中的点画线示出了第一进流管1031的轴线,外套管260与其同轴设置,二者轴线重合。但是第二进流管220的轴线与插针240的轴线平行且不共线,是为了保证第二进流管220和第三回流管230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外套管260的整体尺寸。
插针240插入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二进流端1037(请结合图1),并与第一进流管1031相连通,第二回流管1034的第二回流端1038(请结合图1)与第三回流管230相连通,从而将冷热消融针100中完成热交换的工质通过第三回流管230相输送至回收装置中,或者排放至环境中。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融针本体(1),所述消融针本体包括进回流组件(103);
其中,所述进回流组件(103)与移动机构(150)相连,所述移动机构(150)构造为用于改变所述进回流组件(103)的第一进流端和第一回流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进回流组件(103)形成的消融区(106)的长度可调;
所述进回流组件(103)包括具有第一进流端的第一进流管(1031)、具有第一回流端的第一回流管(1032)以及与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相连的可变形管(1033),所述第一进流管(1031)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和所述可变形管(1033);
所述移动机构(150)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和与所述可变形管(1033)相连,所述移动机构(150)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进流管(1031)移动,所述移动机构(150)相对于所述第一进流管(1031)移动时可使所述可变形管(1033)变形,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相对于所述第一进流管(1031)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与所述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一进流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移动机构(150)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固定套(102)中的真空移动腔体(153),所述可变形管(1033)设置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中;
所述进回流组件(103)还包括第二回流管(1034),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和所述第二回流管(1034)分别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的不同侧延伸至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中,并与所述可变形管(1033)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回流管(1034)的远端侧依次穿过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和所述连接固定套(102)并与所述连接固定套(102)固定相连;
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在所述连接固定套(102)中沿靠近所述第二回流管(1034)和远离第二回流管(1034)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移动并压缩或拉伸所述可变形管(10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50)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连接固定套(102)和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相连的驱动件(101),所述驱动件(101)构造为通过其转动或移动来驱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在所述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1)与所述连接固定套(102)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101)通过旋入或旋出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时使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在所述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1531),所述驱动件(101)驱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在所述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时,所述移动槽(1531)的端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回流管(1034);
其中,所述移动槽(153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回流管(1034)之间的距离B大于所述驱动件(101)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C,且所述可变形管(1033)的可变形量A大于所述驱动件(101)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量C。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1)分别与所述连接固定套(102)卡合连接,并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101)通过拉动或推动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使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在所述连接固定套(102)中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中设置有封盖(152),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和所述可变形管(1033)通过所述封盖(152)相连,所述封盖(152)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的近端之间为真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更换的针头(2),所述针头(2)的近端侧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的外部,所述针头(2)的远端侧伸入所述连接固定套(102)和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并与所述连接固定套(102)相连;
从所述第一进流管(1031)的第一进流端中流出的工质流入所述针头(2)的近端侧后折返并流入所述第一回流管(1032)的第一回流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槽(154),所述密封槽(154)中设置有密封装置(104),所述针头(2)的远端侧通过所述密封装置(104)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可移动地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1)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驱动件(101)与所述真空移动腔体(153)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刻度层(1013)。
10.一种消融系统,其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热消融针相连的工质传输装置(200)。
CN202310621728.5A 2023-05-30 2023-05-30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Active CN116350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2090.9A CN116983068A (zh) 2023-05-30 2023-05-30 消融系统
CN202310621728.5A CN116350337B (zh) 2023-05-30 2023-05-30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1728.5A CN116350337B (zh) 2023-05-30 2023-05-30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2090.9A Division CN116983068A (zh) 2023-05-30 2023-05-30 消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0337A CN116350337A (zh) 2023-06-30
CN116350337B true CN116350337B (zh) 2023-09-12

Family

ID=8692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1728.5A Active CN116350337B (zh) 2023-05-30 2023-05-30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CN202310922090.9A Pending CN116983068A (zh) 2023-05-30 2023-05-30 消融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2090.9A Pending CN116983068A (zh) 2023-05-30 2023-05-30 消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35033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224A (zh) * 2019-08-13 2019-09-20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可调节冷冻消融针
CN110478028A (zh) * 2019-08-13 2019-11-22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CN110507405A (zh) * 2019-08-13 2019-11-29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
CN210301204U (zh) * 2017-11-28 2020-04-14 杭州诺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CN112402008A (zh) * 2020-09-17 2021-02-26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导管及其系统
CN113576654A (zh) * 2021-08-02 2021-11-02 高宁 一种可调节型甲状腺、乳腺专用射频消融针
WO2023082615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冷热消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301204U (zh) * 2017-11-28 2020-04-14 杭州诺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CN110251224A (zh) * 2019-08-13 2019-09-20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可调节冷冻消融针
CN110478028A (zh) * 2019-08-13 2019-11-22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弯型可调冷冻消融针
CN110507405A (zh) * 2019-08-13 2019-11-29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可调靶向区的冷冻消融针
CN112402008A (zh) * 2020-09-17 2021-02-26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导管及其系统
CN113576654A (zh) * 2021-08-02 2021-11-02 高宁 一种可调节型甲状腺、乳腺专用射频消融针
WO2023082615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冷热消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3068A (zh) 2023-11-03
CN116350337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8443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анюли, выполненной из гибк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с трубкой
JP4198754B2 (ja) 内視鏡用カテーテル鞘位置制御装置
CN100569312C (zh) 带有枢转杠杆弹簧闩锁的导管连接器
US4763667A (en) Tissue-penetrating catheter device
EP1534199B1 (en) Pat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onnector apparatus
US8262558B2 (en) Treatment tool
US9511213B2 (en) Coupling for a medical instrument
US20160051809A1 (en) Releasable Plug Connection Consisting of Two Components, Namely a Jack and a Plug, as well as a Jack and a Nozzle Tube Forming a Plug
US10709315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endoscopic connection
JP2019534130A (ja) セメント送達チャネルを有する関節接合型骨刀
JPH0517293U (ja) ホース用クイツクレリースコネクタ
US5433707A (en) Syringe for balloon catheterization
CN116350337B (zh) 冷热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US20220000350A1 (en) Endoscopic instrument
AU2001278087A1 (en) Sealing assembly
US10390811B2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an access opening in a body, in particular for a spinal operation
KR101559272B1 (ko) 내시경 처치구용 조작장치
US6299220B1 (en) Coupling for sealingly connecting two elongate medical instruments
EP3807566A1 (en) Quick coupling joining kit for irrigation hoses
CN111419475A (zh) 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的组装方法及该连接组件
CN219940906U (zh) 球囊充压装置
CN219461539U (zh)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CN212853728U (zh) 可拆卸式连接组件
CN217219183U (zh) 用于射频消融导管的控制手柄及射频消融导管
EP4252692A1 (de) Elektro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mit permanentspan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