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7185A -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7185A
CN116347185A CN202111521963.2A CN202111521963A CN116347185A CN 116347185 A CN116347185 A CN 116347185A CN 202111521963 A CN202111521963 A CN 202111521963A CN 116347185 A CN116347185 A CN 116347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hake
magnet
chip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19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孔艳霞
鲁晓峰
阙嘉耀
赵波杰
姚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19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71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085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6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7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7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包括镜头对焦外框、镜头对焦内框、镜头防抖载体、镜头对焦驱动单元以及镜头防抖驱动单元。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下方,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包括镜头对焦磁石和镜头对焦线圈,所述镜头对焦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镜头对焦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相对应,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包括镜头防抖磁石和镜头防抖线圈,所述镜头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所述镜头防抖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所述镜头防抖磁石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相对应。

Description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装置,特别涉及一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 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 配置于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摄像模组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和多样 化,例如要求摄像模组防抖功能,以期获得更佳的成像效果。
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摄像时,由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一定频率的 生理震颤和由于运动产生的抖动,会导致摄像效果下降,尤其是对于普通消费者 而言,其缺乏专业的训练而更容易导致抖动且抖动幅度更大。因此移动电子设备 通常配有防抖马达(即驱动组件),以驱动光学镜头移动实现防抖功能。
随着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光学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 对驱动组件的驱动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抖马达的占用体积随着镜头的增大而相 应的增加。而当前移动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摄像模组的体积也有很大 的限制,导致摄像模组逐渐地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配置需要。换句话说,在光学 镜头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驱动组件所能提供的驱动力却难以相 应地增加。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镜头越重,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光学镜头移动 的行程越短,影响防抖能力。另外,光学镜头越重,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光学镜头 移动的速度也越慢,光学镜头到达预定的补偿位置的时间也越长,这也会影响防 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 组件能够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和防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 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摄像模组的一光学镜头平移,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 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平移和/或旋转,如此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在所述镜头驱 动组件驱动所述光学镜头平移的同时,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感光组件 移和/或旋转,如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 组件和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能够被隔磁,如此避免两者的磁干扰而保证所述摄像模 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其包括:
一镜头对焦外框;
一镜头对焦内框,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 方;
一镜头防抖载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下 方;
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石 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 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 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位置相对应;以及
一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石 和至少一镜头防抖线圈,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 体,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并且所述镜头防抖 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 吸单元和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位置相对应, 以使两者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吸力,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被设置于所述 镜头对焦外框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镜头对焦内框侧部之间,如此悬持所述镜头 对焦内框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的高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 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高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在高度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在高度方向上始终覆盖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 轭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至少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远离所述镜头 对焦线圈的侧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磁轭板、一 磁轭上臂以及一磁轭下臂,所述磁轭上臂和所述磁轭下臂分别一体地延伸于所述 磁轭板的上侧和下侧,以于所述磁轭板、所述磁轭上臂和所述磁轭下臂之间形成 一磁轭空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的所述磁轭 空间,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侧部贴合于所述磁 轭板,所述磁轭上臂和所述磁轭下臂分别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上侧和下侧的 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的所述隔磁上壁和磁轭下 臂分别贴合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上侧和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 吸单元和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 抖内框的一镜头防抖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高度方向的磁吸力,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被设 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之间,如此 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线路 板,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包括一贴装部分和一连接部分,所述贴装部分被贴 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连接部分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贴装部分,并且所述连 接部分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电连接于所 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所述镜头对焦线圈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数量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 数量分别是两个,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通过一根导电线绕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线路 板,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所述镜头防 抖线路板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被电连接于 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单 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 元件,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 测元件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的所述贴装部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 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单 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 元件,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 测元件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单元,并且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的位置和所 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位 置感测元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并 且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位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 板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镜头对焦轨道 和至少两镜头对焦活动元件,其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包括一内凹槽轨道 和一外凹槽轨道,所述内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侧部,所述外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 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的内部和外部分 别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是滚珠,从而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内 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所述镜头对焦活 动元件,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被设置有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轨道 和至少三镜头防抖活动元件,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分别包括一下凹槽轨道 和一上凹槽轨道,所述下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所述上 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 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底部和顶部分别 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从而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 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镜头对焦外框;
一镜头对焦内框,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 侧方;
一镜头防抖载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 下方;
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 磁石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 对焦外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并且所 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位置相对应;以及
一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 磁石和至少一镜头防抖线圈,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 防抖载体,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并且所 述镜头防抖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镜头防 抖载体具有一载体通道,所述光学镜头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所述载 体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驱动基座和 一镜头驱动壳体,所述镜头驱动壳体被安装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以在所述镜头 驱动壳体和所述镜头驱动基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外框被设 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和所述镜头 防抖载体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芯片驱动组件,所述 感光组件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位于所述 镜头驱动组件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芯片防抖导磁构件;
一芯片防抖固定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具有一收容腔和连通于所述收 容腔的一顶部开口;
一芯片防抖可动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被悬持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 的所述收容腔;以及
一芯片防抖驱动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芯片防抖 磁石和多个芯片防抖线圈,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 定部,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其中所述芯片 防抖导磁构件被罩设于所述防抖磁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 定部,所述芯片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以使所述芯片防抖磁 石通过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包括一基底和一上盖,所述 基底和所述上盖被扣合地安装,其中所述芯片导磁构件被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 芯片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基座被贴装于所述上盖,并且所述 镜头驱动基座的至少一部分是导磁材料制作的。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一镜头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分 解图。
图4是图3B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第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图5的不同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第二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一个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第三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一个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第四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一个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4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一芯片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15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16A和图16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不同位置的 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8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9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一个变形示例的局部结构 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在其应用中并 不限于以下描述阐述或以下附图图示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细节。本发明能够具有 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进行。另外,应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的 措辞和术语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文中使用“包括”、 “包括”或“具有”及其变型意在涵盖下文中陈列的条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附加条 目。除非另有指定或限制,否则术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 及其变型被广泛地使用并且涵盖直接安装和间接的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此 外,“连接”和“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的连接或联接。
并且,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 “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 的限制;第二方面,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 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 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依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A至图18,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 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一镜头组件 20、一感光组件30以及一镜头驱动组件40,所述镜头组件20包括一光学镜头 21,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镜头驱动 组件40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光学镜头21平移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和驱 动所述光学镜头21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 焦。
优选地,参考附图1A、图1B和图14,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芯片驱动 组件10,其中所述感光组件30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以由所 述芯片驱动组件10驱动所述感光组件30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换言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 10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感光组件30运动,如此镜头驱动组件40被设置能够驱 动所述光学镜头21运动,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效果。
参考附图3A和图3B,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包括一镜头防抖载体410、一镜 头对焦内框420以及一镜头对焦外框430,其中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 镜头防抖载体410,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420,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其中所 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能够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30,以由所述 镜头驱动组件40保持所述光学镜头21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或者所 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能够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以由 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保持所述光学镜头21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
当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保持不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驱动做相 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时,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能够带动所述光学 镜头21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运动, 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即,所述光学镜头21能够被平移。换言之,所述 镜头防抖载体41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一镜头防抖部41的可动部 分,从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形成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一镜头防抖可动单元 411,相应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所述镜头 防抖部41的固定部分,从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形成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一 镜头防抖固定单元412。
当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保持不动,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驱动做相 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运动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通过所述镜头防抖 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所述摄 像模组的对焦。换言之,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 的一镜头对焦部42的可动部分,从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形成所述镜头对焦 部42的一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相应地,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能够形成所 述镜头对焦部42的固定部分,从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形成所述镜头对焦部 42的一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
也就是说,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包括镜头防抖部41和所述镜头对焦部42。 所述镜头防抖部41包括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和所述镜头防抖固定单元 412,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当所述镜头防抖可 动单元411被驱动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防抖 固定单元412的运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防抖。所述镜头对焦部42包括所述镜 头对焦可动单元421和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当所述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 被驱动在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的运 动时,所述摄像模组实现对焦。
参考附图3A、图3B、图7至图12,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包括所述镜 头防抖载体410,所述镜头防抖固定单元412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 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 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即,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同时作为所述镜头防抖 部41和所述镜头对焦部42的一部分,如此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具有紧凑的结 构,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
继续参考附图3A、图3B、图7至图12,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一 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 石4131和至少一镜头防抖线圈4132,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被设置于所述镜 头防抖载体410,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并且 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位置相对应,如此当 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被通入电流而使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产生磁场时,所 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磁场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 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沿着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 方向平移,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来说,无论是在所述摄像模组实 现防抖的过程中,还是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均需要被改变位置;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来说,只有在所述摄像模组 实现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才需要被改变位置,而在所述摄像模 组实现防抖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保持不动。基于此,本发明的所述 摄像模组通过将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将所述 镜头防抖线圈4132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方式,能够简化所述摄像模 组的电路设计并保证所述摄像模组在被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尽管如此,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 41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相应地,所 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具有一载体顶面4101、相对于所述载体 顶面4101的一载体底面4102以及自所述载体顶面4101延伸至所述载体底面 4102的一载体通道4103,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环绕于所述光学镜头21, 以允许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通道4103。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21的外壁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用于形成所述载体 通道4103的内壁被贴装,以固定所述光学镜头21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包括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其中所述镜头对焦 内框顶部4201具有一内框顶面42011、相对于所述内框顶面42011的一内框底 面42012以及自所述内框顶面42011延伸至所述内框底面42012的一内框通道 42013。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以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 42012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相对应的方式被悬持于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底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驱动能够做相对于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运动。所述光学镜头21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 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通道42013,以使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环 绕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四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用于界定所述内框通道42013 的内壁和所述光学镜头2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光学镜头21平移而 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 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相邻,以确保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在被通电时产生 的磁场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足够的驱动力 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 的方向平移,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另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能够被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 内框顶部4201之间,以使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远 离所述感光组件30和/或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从而减少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向所述感光组件30的方向外溢的磁场对所述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感光元件以 及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磁干扰。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防抖磁石凹槽4104,所 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自所述载体顶面4101向所述载体底面4102方向延伸,其 中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被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防抖磁石凹槽 4104,如此设置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并且,通过 将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 的方式,能够降低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高度位置,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镜 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的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的方式,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顶面可以低于所述 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或者,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顶面 可以平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 将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 的方式,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顶面可以高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 载体顶面4101。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可以分别被直接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
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包括四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四个所述镜 头防抖线圈4132,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 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并且每个 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位置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位置分别相对。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定义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四个所述镜头防抖 磁石4131分别为一第一防抖磁石4131a、一第二防抖磁石4131b、一第三防抖磁 石4131c和一第四防抖磁石4131d,其中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 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分别被固定 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相应地,定义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四个所述 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为一第一防抖线圈4132a、一第二防抖线圈4132b、一第 三防抖线圈4132c和一第四防抖线圈4132d,其中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 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分 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的位置和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的位置相对应,所述 第三防抖磁石4131c的位置和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 防抖磁石4131d的位置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的位置相对应,如此当所述第 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 第四防抖线圈4132d分别被通电而产生磁场时,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 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的磁 场和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 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磁场分别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 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平面平移,以实现 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设有四个所述防抖磁 石凹槽4104,其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 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基于所述第一防 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 防抖磁石4131d的位置,四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磁石 凹槽4104a、一第二磁石凹槽4104b、一第三磁石凹槽4104c和一第四磁石凹槽 4104d,其中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第 一磁石凹槽4104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 所述第二磁石凹槽4104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的所述第三磁石凹槽4104c,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 抖载体410的所述第四磁石凹槽4104d。
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具有一近侧41001、一远侧41002以及两边侧41003, 所述近侧41001和所述远侧41002相对应,两个所述边侧41003相对应,并且两 个所述边侧41003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近侧41001和所述远侧 41002的端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靠近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被定 义为所述近侧41001,相应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的侧部被定义为所述远侧41002,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另外两个侧部被 定义为所述边侧41003。
所述第二磁石凹槽4104b和所述第三磁石凹槽4104c被并排地设于所述镜头 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所述第一磁石凹槽4104a被设于所述镜头防抖 载体410的一个所述边侧41003,所述第四磁石凹槽4104d被设于所述镜头防抖 载体410的另一个所述边侧41003,并且所述第一磁石凹槽4104a和所述第二磁 石凹槽4104b相互平行,如此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 被并排地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所述第一防抖磁石 4131a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一个所述边侧41003,所述第四防抖磁 石4131d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另一个所述边侧41003,并且所述第 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相互平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相邻设置,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 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相邻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的 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 4131d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且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呈轴 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的尺寸小于所 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尺寸,如此有利于减小所述 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20的横向尺寸。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 所述远侧41002可以被设有一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和被设置有一个所述镜 头防抖磁石4131,此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的 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尺寸和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边侧 4100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尺寸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 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包括三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三个所述镜头防 抖线圈4132。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 两个所述边侧41003分别被设置有一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或者所述镜头 防抖载体410的两个所述边侧41003分别被设置有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而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未被设置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参考附图5和图6B,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导磁单 元419,其中所述镜头防抖导磁单元419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成型于所述镜头防 抖载体410中,并且所述镜头防抖导磁单元419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的位置相对应,如此: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防抖导磁单 元419能够相互磁吸,以增加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的结合关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导磁单元419能够约束所述镜头 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
可选地,所述镜头防抖导磁单元419的表面可以裸露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的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防抖导 磁单元419可以直接接触。
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线路板414,所述镜头防抖线圈 4132被固定并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 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线 圈4132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摄 像模组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向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供电而使其产生 磁场,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磁场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相互 作用而能够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平移,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 414呈“匚”字形,其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 且环绕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通道42013,其中所述第一防 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 防抖线圈4132d均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例如,所述第一防抖线 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 线圈4132d分别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 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 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均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定于 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是柔性电路板(FPC),如此所述镜头防 抖线路板414具有较薄的厚度尺寸,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整 体高度尺寸。
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所述镜 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并且所述镜头防抖 位置感测元件415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位置相对应,如此所述镜 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通过感测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位置的方式感测所 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的平移方向和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 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可以是但不限于霍尔元 件。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位 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进一 步具有至少一感测元件容纳腔42014,以供容纳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 更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42014是穿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 分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的相对两侧的方式,所述摄像模组使得所述 镜头防抖线圈4132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如何布置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 415,从而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的设置不需要占用长宽方向的尺寸, 以有利于减小所述摄像模组的长宽尺寸。同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设有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42014,以用于容纳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从而 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的设置不需要占用高度方向的尺寸。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 部4201具有两个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42014,其中一个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 42014对应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从而使得被保持在这个 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42014的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对应于所述第二防 抖线圈4132b或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以用于感测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 或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的位置变化,相应地,另一个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 42014对应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一个所述边侧41003,从而使得被保持在 这个所述感测元件容纳腔42014的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对应于所述第 一防抖线圈4132a或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以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防抖磁石 4131a或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得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的位置。
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和一镜头防抖 支撑单元417。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并且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 石4131对应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和 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因磁吸力而相互吸引,以使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所述 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和 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防抖 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相互贴合。通 过上述这样的结构,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 述容纳腔4203。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环 绕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通道42013,所述第一防抖磁石 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 石4131d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的不同位置,如此在所述镜头防 抖载体410被驱动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平移时,能够避免所述镜头 防抖载体410偏斜。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包裹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 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内部。例如,可以通过件注塑的方式允许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包裹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轨道4171和至 少三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每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分别包括一下凹槽轨 道41711和一上凹槽轨道41712,其中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形成于所述镜头防 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 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所述下凹槽轨 道41711的位置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的位置相对应,并且所述下凹槽轨道 417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而呈“十”字 形。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容纳于所述镜头防抖轨道 4171的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并分别被允许沿着所述 下凹槽轨道41711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活动,如此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 4173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 间,以阻止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顶部4201相互贴合,从而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底部。并且,通过允许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上凹槽轨道 417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式,当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所述镜头防抖驱 动单元413驱动而平移时,能够避免干涉。
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 4173可以是滚珠,从而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被允许沿着所述下凹槽轨道 41711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滚动,如此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被可滚 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间,以阻止 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 相互贴合,从而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 腔4203。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活动 元件4173可以是滑块,从而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被允许沿着所述下凹槽 轨道41711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滑动,如此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被 可滑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间,以 阻止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 4201相互贴合,从而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底 部。
优选地,在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被实施为滚珠的实施例中,所述镜 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的直径相同,如此能够 保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 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的平整度。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包 括四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和四个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其中四个所 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的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分别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的四个转角处,四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的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分别形成 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四个转角处,如此四个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 4173分别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四个转角处被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间。即,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能够 间隔地环绕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四周,从而: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 4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做相对于所述 镜头对焦内框420的平移运动,另一方面,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 学镜头21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光学镜头21倾 斜。
继续参考附图3A至图6A,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包括一镜头对焦内框周部 4202,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自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一体地向下延伸,所 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侧部42023。
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所述镜头对焦驱 动单元423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4232,每个所 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每个所述镜头对焦 线圈42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 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位置相对应,如 此当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被通入电流而使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产 生磁场时,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磁场和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 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带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 光学镜头21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 423的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 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 对焦外框430。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 元423的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数量均是两个,其 中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两 个端部,相应地,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侧部42023的同一侧的两个端部,如此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和两个所述 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相对应。
更具体地,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具有一外框外侧4301、相对于所述外框 外侧4301的一外框内侧4302以及两对焦磁石凹槽4305,两个所述对焦磁石凹 槽4305呈轴对称,并且两个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305分别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的相对两端自所述外框内侧4302向所述外框外侧4301方向延伸,其中每个 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对焦磁石凹槽 4305,如此分别固定地设置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并且,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的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305的方式,能够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 外框430的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305的方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可以凸出于 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或者,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可 以平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或者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4231可以内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4231可以分别被直接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的表面。
所述镜头对焦部42包括一镜头对焦线路板424,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 进一步包括一贴装部分4241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贴装部分4241的一连接部分 4242,所述贴装部分4241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外侧4301, 所述连接部分4242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每个所述镜头对焦 线圈4232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如此电流能够依次经所 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连接部分4242以及所述镜头 防抖磁吸单元416被提供至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优选地,两个所述镜 头对焦线圈4232被串联,以便于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电连接于所 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更优选地,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可以由一根导 电线绕制形成,从而使得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被串联。
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所述镜头对 焦磁吸单元426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 并且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对应于所述 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如此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4231因磁吸力相互吸引,以使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 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部分或者全部被包裹在所述镜头对焦内 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内部,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位 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单元426之间。例如,可以通过 嵌件注塑的方式允许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包裹 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部分或者全部。
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426全部被包裹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侧部4203的内部,此时,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 内框侧部4203的表面。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 头对焦磁吸单元426部分被包裹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3的内部,而使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 表面裸露,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3的表面 并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电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镜头对焦线 圈4232的端部和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表面电连接。
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是柔性线路板(FPC),如此有利于减小所述镜头 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
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弯曲延伸,并且所述镜头对 焦线路板424是柔性线路板(FPC),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 部分4242和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远离所述镜 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被电连接,如此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长度能够被增长, 相应地,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变形幅度能够被增加,从而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 元42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带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 光学镜头21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移动。
换言之,在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沿着所述 摄像模组的光轴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运动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420能够带动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产生变形,通过允 许所述连接部分4242弯曲延伸以及允许所述连接部分4242和所述镜头防抖磁吸 单元416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被电连接 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对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 移动幅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电路设计和可 靠性的影响。
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沿着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所述内框顶面42011的四侧分布,呈环绕地围绕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 述内框通道42013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包括一可动电连 接部42421和四个变形电连接部42422,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被固定于所述 镜头对焦内框420和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四个所述变形电连 接部42422电连接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当所述镜头 对焦内框420被驱动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的运动时,四个所述变形电连接部42422能够减小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 对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移动阻碍,从而使得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能够被顺 畅地驱动。
具体地,四个所述变形电连接部42422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连接部42422a、 一第二连接部42422b、一第三连接部42422c和一第四连接部42422d,其中所述 第一连接部42422a和所述第三连接部42422c呈轴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 42422b和所述第四连接部42422d呈轴对称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2422a 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2422b相连接,并用于导通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可动电 连接部42421,相应地,所述第三连接部42422c和所述第四连接部42422d相连 接,并用于导通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
参考附图13,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数量是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镜 头对焦线圈4232被电连接于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另一个所述镜头 对焦线圈4232被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所述镜头防抖磁 吸单元416包括一第一导电磁吸元件4162和一第二导电磁吸元件4163,其中所 述第一导电磁吸元件4162自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一体地延伸至所述 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以允许 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依次通过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所述第一导 电磁吸元件4162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并且所述第一导电磁吸 元件4162的不同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磁吸元件4163自另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一 体地延伸至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所述可动电连接部 42421,以允许另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依次通过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426、所述第二导电磁吸元件4163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并且所 述第二导电磁吸元件4163的不同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 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
继续参考附图13,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一导电体 4164和一对第二导电体4165,其中一对所述第一导电体4164的相对两端分别被 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所述可动电连接部 42421和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并且一对所述第一导电体4164的不同位置分 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一对所述第二导 电体4165的相对两端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和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并且一对所述第二 导电体4165的不同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 石4131d,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电连接。
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单元425,其中所述镜头对 焦感测单元425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 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 框侧部42023,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被固定于和电连接于所述镜头 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贴装部分4241,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和 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相对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适于通过 感测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的位置变化的方式获取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 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 可以是霍尔元件。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可以 是对焦驱动芯片,其适于在获取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的位置变化的同时 控制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电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感测 磁石4251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 可以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
具体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进一步具有 一感测磁石凹槽42025,其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中部,且在两 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之间,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被嵌入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420的所述感测磁石凹槽42025。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具有一感测元件 通孔4304,其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中部自所述外框外侧4301延伸至所述 外框内侧4302,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 424的所述贴装部分4241,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被保持在所述 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感测元件通孔4304。
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所述镜头对焦支 撑单元427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 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 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互贴合。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420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包括至少两镜头对焦轨道4271和至 少三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分别包括一内凹槽轨 道42711和一外凹槽轨道42712,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 框侧部42023,且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外侧,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 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且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 4232的外侧,并且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分别沿着所 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形成“丨”字形,即,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 述外凹槽轨道42712分别沿着Z轴方向延伸。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容纳于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述 外凹槽轨道42712,如此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镜 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互贴合,从而悬 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并且,通过允许所述 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分别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延 伸的方式,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允许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做相对于 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运动。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 件4273是滚珠,从而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对 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互贴合,从而悬持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活 动元件4273是滑块,从而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被可滑动地保持在所述镜 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互贴合,从而悬 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包括两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和四 个被实施为滚珠的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其中两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 4271呈轴对称布置,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中分别被容纳有两个所述镜头 对焦活动元件4273,如此有利于保证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顺畅地驱动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这些被实施为滚珠的所述镜头对焦活 动元件4273的直径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 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的平整度。
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包括至少一隔板42713,所述隔板42713被设置于 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的中部,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 从而减小被设置于同一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4273之间的干涉,以保证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隔板42713可以被设 置于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的中部,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4273。或者,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的中部和所述外 凹槽轨道4271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隔板42713,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 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4273可以被粘接或者焊接于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 或者,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可以被粘接或者焊接于所述镜头对焦轨道 4271的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 的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的尺寸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 417的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减小所述镜头对焦 活动元件4273的方式能够减小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小所 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即,横向尺寸)。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 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4273的直径为0.7mm,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 的直径为0.8mm。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 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的尺寸可以大于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所述 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的尺寸,通过减小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的方式有 利于降低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尺寸(即,纵向尺寸)。
另外,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4173的高度位 置介于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位于同一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两个 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4273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 高度位置能够被降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尺寸。
参考附图5和图6A,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高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 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高度尺寸,如此在所述摄像模组进行自动对焦而使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在高度方向移动时,避免因所 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高度方向较小而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之间产生 斜向拉扯力。可以理解的是,一旦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和所述镜头对焦磁 石4231之间产生斜向拉扯力,该斜向拉扯力在高度方向(光轴方向)的分量与 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产生的驱动力会抵消而阻碍所 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在高度方向的移动。换言之,通过使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426的高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高度尺寸的方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能够相互配合而顺畅地驱动所述镜 头对焦内框420在高度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运动,以实现所述 摄像模组的对焦。
优选地,在所述摄像模组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在高度 方向上始终覆盖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即,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下侧始 终高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下侧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上侧始终 低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的上侧,从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 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在高度方向的磁吸力进一步降低,以减少对所述镜头对焦内 框420在高度方向的移动产生的影响。
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驱动基座440和一镜头驱动壳 体450,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具有一基座通道441,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具 有一壳体通道451,其中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被安装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 以在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460, 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所述基座通道441和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 通道451相对应且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460。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通过粘 接或者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且位于所述容置空 间460,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通道4103的两个开口分别对应 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所述基座通道441和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 体通道451,如此使得所述光学镜头21的出光侧和入光侧能够分别对应于所述 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所述基座通道441和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通道 451。
优选地,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由导磁材料制成,如此所述镜头驱动基座 440能够减少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向所述感光组件30的方向外溢的磁场,进 而减小磁场对所述感光组件30和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磁干扰,例如制备所述 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材料可以是铁、导磁的不锈钢等具有导磁性质的材料。可选 地,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可以是塑料件,其内部埋设有导磁部分,并且导磁部 分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位置相对应,以减少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4131向所述感光组件30的方向外溢的磁场,进而减小磁场对所述感光组件30 和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磁干扰,例如制备导磁部分的材料可以是铁、导磁的 不锈钢等具有导磁性质的材料。并且,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 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通过设置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231于所述镜头对 焦外框430的方式能够使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或所 述芯片驱动组件1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对镜头对焦功能的影响较小,进而不必使 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位置设置的较高而导致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过高, 从而有利于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
具体地,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在对焦过程中,通过使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的位置固定和使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位置随着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沿着 高度方向运动的方式,能够减少产生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与所述镜头驱动 基座440或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之间的磁吸力对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 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对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对焦过程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材质为不导磁的不锈钢材质,从而使得所 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薄的尺寸而实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 通过选用不导磁的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一方面,所述镜头驱 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磁性吸引,所述镜头驱 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磁性吸引,另一方面, 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能够对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提供金属屏蔽作用。
优选地,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一侧具有一壳体缺口452,所述镜头对焦 磁吸单元426可以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缺口452,从而有 利于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即,横向尺寸)。
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多个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其被设置于所 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外壁和所述载体底面4102,以配合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 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限制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移 动范围和保护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外 壁分别被设有两个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
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防撞单元428,其被设置于 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顶面42011,以配合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限 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移动范围和保护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优选地,所 述镜头对焦防撞单元428的数量是两个以上,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 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防撞单元428的数量是四个,其分别被突出地设 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顶面42011的每个转角处。
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轭单元429,所述镜头对 焦磁轭单元429至少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 的侧部,以减少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外泄的磁场。
具体地,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429包括一磁轭板4291、一磁轭上臂4292 以及一磁轭下臂4293,所述磁轭上臂4292和所述磁轭下臂4293分别一体地延 伸于所述磁轭板4291的上侧和下侧,以于所述磁轭板4291、所述磁轭上臂4292 和所述磁轭下臂4293之间形成侧部开口的一磁轭空间4294,如此使得所述镜头 对焦磁轭单元429呈“匚”字形。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 焦磁轭单元429的所述磁轭空间4294,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远离所述 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侧部贴合于所述磁轭板4291,所述磁轭上臂4292和所述 磁轭下臂4293分别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上侧和下侧的至少一部分,如 此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429能够隔离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磁场,从而减 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对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下方的所述感光组件 30的线路板、感光元件等元件的磁干扰,避免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被位于所 述镜头驱动组件40下方的具有磁性的元件吸引,而使镜头对焦的效果降低。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429的所述磁轭下臂4293遮挡所述镜头对 焦磁石4231的下侧的至少四分之三的面积,以增强对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 磁场约束效果,减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对镜头对焦过程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429的所述磁轭上臂4292和所述磁轭下臂 4293分别贴合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上侧和下侧,以分别遮挡所述镜头对 焦磁石4231的上侧和下侧的至少一部分。
继续参考14至图18,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一芯片防抖固定部11、一 芯片防抖可动部12以及一芯片防抖驱动部13。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具有一 收容腔1101和连通于所述收容腔1101的一顶部开口1102,其中所述感光组件 30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被悬持于所述芯片 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并且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顶部开 口1102对应于所述感光组件30,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用于驱动所述芯 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以实 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包括一基底111和一上盖112,所述顶部开口1102形成于所述上盖112,所述基 底111和所述上盖112被扣合地安装,以在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形 成所述收容腔1101,如此形成于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的所述收容 腔1101连通形成于所述上盖112的所述顶部开口1102。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分别被收容于所述芯片防 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由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形成所述芯片驱 动组件10的外观,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能够防止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被碰撞,以起到保护所述芯片 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作用,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固定 部11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相互配合而形成密闭的所述收容腔1101, 以避免灰尘等污染物进入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而污染所述 感光元件32和减少杂散光。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材料可 以是金属材料,以保证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强度。例如,所述芯片防抖固定 部11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无磁性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模组在实现防抖功能时,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 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保持不动,以使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形成定 子。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感光组件30包括一电路板31和被连接于所 述电路板31的一感光元件32,其中所述电路板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 部12,以设置所述感光组件30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
所述感光组件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电子元器件33,其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阻、 电容、处理器等被动元器件,其中这些所述电子元器件33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 31。
另外,所述感光组件3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例如红外截止滤光片,其被保 持在所述感光元件32的感光路径。
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电路板31具有两延伸臂311,两个所述延伸臂 311分别于所述电路板31的相对两侧经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连接位 置延伸至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外部并进一步向上延伸,如此在所述芯片防 抖可动部12被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而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 收容腔1101做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能够保证稳定并减少阻力。可选地,两个 所述延伸臂311能够于所述电路板31的相邻两侧经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 的连接位置延伸至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外部并进一步向上延伸。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包括一芯片防抖可动载 体121和一组芯片防抖滚珠122,其中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被可滚动地设 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以使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之间点摩擦接触,从而保证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 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 或旋转运动。
具体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一载体正面1211、相对于所述载 体正面1211的一载体背面1212以及自所述载体正面1211延伸至所述载体背面 1212的一载体开口1213。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 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并且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 32和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相对应,如此入射光线被 允许经过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到达所述感光元件32。
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 之间具有间隙,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被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 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以使所述芯片防抖 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之间点摩擦接触,如此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 和/或旋转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感光组件30能 够被嵌入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以有利于降低所述 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换言之,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被设置环绕于所述感 光组件30的四周。此时,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 12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之间具有间隙,另一方面,所述 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 盖1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可滚动的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从而悬持所述芯 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保证所述芯 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 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感光组件30的 所述电路板31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此时, 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 部11的所述基底111之间具有间隙,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 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 可滚动的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并且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保证感光 组件30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 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顺 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 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贴装于所述芯 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的这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 体121可以不需要设置所述载体开口1213。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包括多个芯片防抖磁石 131和多个芯片防抖线圈132,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 片防抖固定部11,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 部12,并且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相对应, 其中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 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 抖。例如,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相对于所述芯片 防抖固定部11产生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的平移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 平移防抖。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 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相对于所述芯片 防抖固定部11产生绕Z轴方向的旋转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旋转防抖。
优选地,在附图14至图18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 盖112,相应地,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 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并且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每个所述芯 片防抖线圈132一一对应。例如,从附图14示出的方向来看,所述芯片防抖磁 石131位于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上方,即,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 片防抖线圈132采用上下布置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至少一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所述芯 片防抖导磁构件14被罩设在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方,如此:一方面,所 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向下(即,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所在的方向)加 强磁场强度,以使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 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另一方面, 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避免朝向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方向漏磁而干扰 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磁场。
具体地,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 上盖112,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即,所述 芯片防抖磁石131通过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 上盖112,如此能够保持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 所述上盖112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允许所述 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力线朝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方向集中,以增加所述 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磁场强度,同时减少外溢到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磁场强 度,从而避免对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产生磁干扰。
更具体地,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看其平面,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 14呈四边形结构,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芯片防抖磁 石131的面积,并且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完全覆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 141131,如此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磁力外泄。换言之,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覆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 朝向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表面。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 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形状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形状相同, 即,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是一个呈方形的平板,其被罩设于所述芯片防抖 磁石131的上方而将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表面完全遮盖。
优选地,在附图14至图18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 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形状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形状不同,例如, 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呈具有开口的“U”型,其不仅能够遮盖所述芯片防抖 磁石131的上表面,而且能够包裹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相对两个侧面的至少 一部分,以使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力线朝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方向 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数量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数量的对应关系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附图14至图 18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 的数量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一致,这样,在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 131的上方可以分别罩设一个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如此所述芯片防抖导磁 构件14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可以一一对应。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 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数量少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这样,一个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罩设在至少两个所述芯 片防抖磁石131的上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参考附图11和图12,所述感光组件30的 所述感光元件32呈矩形,其具有四个侧边。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沿着顺时针 方向,所述感光元件32的四个侧边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芯片侧边321、一第二 芯片侧边322、一第三芯片侧边323以及一第四芯片侧边324,以所述感光元件 32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平行于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和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 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平行于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 方向为Y轴方向、以垂直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感光面的方向为Z轴方向建立坐 标系。
根据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设置位置,这 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形成一第一线圈组133、一第二线圈组134以及一第三 线圈组135,其中在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线圈组133沿着Y轴方向 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分别沿着X轴方向设置,并且 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相对两侧, 如此使得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环绕于所述感光 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的四周。优选地,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 圈组135相对于Y轴对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 组135位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顶部开口1102的相对两侧。
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组成 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组成所述第三 线圈组135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优选地,在附图14至 图18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所述 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均为两 个。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定义 为一第一线圈1321和一第二线圈1322,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沿着Y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线 圈132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三线圈1323和一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三线圈1323 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沿着X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 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五线圈1325和一第六线圈1326, 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相对且平行设置。
换言之,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 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 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 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五线圈1325分别被设置于所 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并且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五线 圈1325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四线圈 1324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 324,并且所述第四线圈1324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 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
在附图14至图18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 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 感光元件32的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个侧边,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 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 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沿X轴方向的四个 角落处。例如,所述第一线圈1321分别与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 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 圈1324,相应地,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与所述第五线圈1325、所述第六线圈 1326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线圈1322年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五线圈1325、所述 第六线圈1326。换言之,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距离所述 感光元件32的中心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组133距离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 心的距离更远、力矩更大,如此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相互 配合更容易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旋转 运动,以实现旋转防抖。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的尺寸相同,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 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尺寸 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线圈 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沿着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所述第三线圈 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Y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 移运动和/或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绕Z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 部11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具 有较大的尺寸而能够保证其具有较大的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 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 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 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 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尺寸可以相同。
优选地,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的几何中心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一致,即,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 心与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坐标轴的原点)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 心与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的距离一致,这样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 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的合力仍然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以避免所 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不必要的扭矩。
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 一侧看其平面,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一致,以 使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感 光元件32的中心,并且平行于X轴方向。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 看其平面,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具有一定的偏 心,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的偏心方向可以是Y 轴的正方向,也可以是Y轴的负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 二线圈132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并且与X轴方向相 交。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 的中心可以偏向Y轴的正方向,相应地,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可以偏向Y 轴的负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产生的合力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或者,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 心可以偏向Y轴的负方向,相应地,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可以偏向Y轴的 正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 心至X轴的距离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 生的合力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
另外,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均为空心平面 线圈,其形成一个线圈平面13201和一个线圈空间13202。优选地,所述第一线 圈1321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所 述第三线圈1323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所述第四线圈1324的所述线圈平面 13201、所述第五线圈1325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所述 线圈平面13201平齐,以使得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 动部12在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XOY内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多个安置位1210,所述安置位 1210的数量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一致,并且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分 别用于安置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根据所述安置位1210的设置位置,这些所述安置位1210形成一第一位置组12101、一第二位置组12102以及一第三位置组12103,其中组成所述第一位置 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分别被设置于沿Y轴方向的相对的两边处,组 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和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分别 被设置于沿X轴方向的四个转角处。
进一步地,组成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Y轴方 向被设置,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X轴方向被 设置,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X轴方向被设置, 并且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Y轴方向相对设置, 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Y轴方向相对设置。优 选地,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相对于Y轴对称,组 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相对于Y轴对称。
所述安置位1210的形状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形状相同,以便于将所 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安装于所述安置位1210上。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看 其平面,所述安置位1210为长方形或者近似长方形结构,其中组成所述第一位 置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与Y轴方向平行,组成所述第二位置 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和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 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组成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的每个 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分别垂直于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和所述第三位置 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置位1210可以是平面安置 位,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被直接地设置于所述安置位1210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安置位1210可以是凹槽安置 位,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被嵌入所述安置位1210,以降低所述芯片 驱动组件10的高度。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安置位 1210可以是通孔安置位,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被嵌入所述安置位 1210,以降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高度。
根据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设置位置,这 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形成一第一磁石组136、一第二磁石组137以及一第三 磁石组138,其中在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沿着Y轴方向 设置,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分别沿着X轴方向设置,并且 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相对两侧, 如此使得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环绕于所述感光 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的四周。优选地,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 石组138相对于Y轴对称。
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组成 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组成所述第三 磁石组138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优选地,在附图14至 图18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所述 第二磁石组137、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均为两个。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定义 为一第一磁石1311和一第二磁石1312,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 沿着Y轴方向相对且平行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一线圈1321 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石13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相对设置。组成所述第二磁 石组137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三磁石1313和一第四 磁石1314,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沿着X轴方向相对且平行 设置,并且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三线圈132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磁石 1314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相对设置。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两个所述芯片 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五磁石1315和一第六磁石1316,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沿着X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五磁石 1315和所述第五线圈1325相对设置,所述第六磁石1316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 相对设置。
换言之,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 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 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 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五磁石1315分别被设置于所 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并且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五磁 石1315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四磁石 1314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 323,并且所述第四磁石1314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 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
在附图14至图18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 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 感光元件32的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个侧边,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 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 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沿X轴方向的四个 角落处。例如,所述第一磁石1311分别与所述第三磁石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 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磁石1313、所述第四磁 石1314,相应地,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与所述第五磁石1315、所述第六磁石 1316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五磁石1315、所述第 六磁石1316。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 的尺寸相同,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 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的尺寸 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磁石 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的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沿着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所述第三磁石 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沿着Y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 移运动或者驱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绕着Z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 定部11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 具有较大的尺寸而能够保证其具有较大的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 着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 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 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 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的尺寸可以相同。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 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是单极磁体,其具有一个N极和一个S极,N极和S极沿水 平方向设置,并面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 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是双极磁 体,其具有两个N极和两个S极,第一组磁极中的N极和S极沿水平方向设置, 并面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第二组磁极中的S极设置在第一组磁极中的N极 的底部,第二组磁极中的N极设置在第一组磁极中的S极的底部,如此第二组磁 极中的S极和N极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远离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 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对应于组成所述第一 磁石组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如此在所述第一线圈 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被通电时,所述第一线圈1321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第 一磁石1311的磁场相互配合以及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第二磁石 1312的磁场相互配合而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在X轴方向上平移,以 实现沿X轴方向的平移防抖。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 所述第四线圈1324分别对应于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 所述第四磁石1314,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 线圈1326分别对应于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 磁石1316,如此当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被通同向且数值 相同的电流时,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相互配合和所述第三 线圈组135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相互配合而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 在Y轴方向上平移,以实现沿Y轴方向的平移防抖,当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第 三线圈组135被通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电流时,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 二磁石组137相互配合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相互配合而 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绕Z轴旋转,以实现绕Z轴方向的旋转防抖。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在X轴和Y轴方向的平移行程为±235μm, 绕Z轴方向的旋转行程为±1°。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进一步包括一芯片防抖 电连接部123,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 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以通过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向这些 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供电。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被电连接于所 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是框形结构,其形成一连接部开口1231, 其中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 背面1212,并且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的所述连接部开口1231和所述芯片 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相对应和连通,其中所述感光组件30的 所述电路板31被固定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如此入射光线被允许经过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和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 的所述连接部开口1231到达所述感光元件32。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可以没有设置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此时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 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贴装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以通 过所述电路板31向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供电。此时,所述感光组件30的 所述电路板31可以被直接地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 1212。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多个载体缺口 1214,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分别自所述载体正面1211延伸至所述载体背面 1212,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保持在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如此在所述芯片防抖电 连接部123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的基础上, 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经所述芯片防抖可动 载体121的所述多个载体缺口1214朝向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方向延伸。也 就是说,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能够形成所述安 置位1210,以分别用于安置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缺口1214的形状在 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通过 贴装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 1212的方式,能够分别保持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 体121的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 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固定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并且这 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可以通过连接线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或 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1。此时,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可以没有被设置所 述载体缺口1214。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芯片防 抖磁吸构件15,其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 并且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的位置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 磁石131的位置相对应,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能够相互配合而在Z轴方向产生磁吸力,以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 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换言之,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 抖磁石131在Z轴方向产生的磁吸力能够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一组所 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始终贴紧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由于所 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 上盖1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组可滚动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因此,所述芯 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之间是点摩擦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 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 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 旋转防抖。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一组保持槽1215,其形成于所述 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其中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被可 滚动地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保持槽1215,通过这样的方式, 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 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能够避免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自所述芯片防 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脱离,从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稳 定性。具体地,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所述芯 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 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运动轨迹能够被限制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保持槽1215内,以使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始终支撑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 12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
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保持槽1215和所述芯片防抖 滚珠122能够形成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一芯片防抖支撑部17,即,所述芯片 防抖支撑部17包括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和具有一组所述保持槽1215,其 中一组所述保持槽1215分别形成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 122,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于所述保持槽1215且位于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如此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 能够支撑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在 所述保持槽1215内可以沿着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移动,以为所述芯片防抖可 动部12的移动提供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至少一延伸柱1216,所述保持 槽1215形成于所述延伸柱1216,并且所述保持槽1215的开口朝向所述芯片防 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所述保持槽1215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芯片防抖 滚珠122的直径,如此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凸出于所述保持 槽1215,并且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高度位置大于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 高度位置,以使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能够分别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 所述延伸柱1216和所述上盖112点摩擦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设计,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上部分 面向所述上盖112的内壁形成的平面,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下部分面向所述 保持槽1215形成的凹槽,如此: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能够在所述芯 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进行滚动,另一方面,所述保持槽1215 能够对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进行限位,以避免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脱落,从 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使得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 片防抖线圈132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 圈132之间直接接触。优选地,形成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 圈132之间的间隙的范围为0.05mm至0.5mm,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 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之间具有良好的电磁感应。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以 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X轴和Y轴形成的平滑平移和绕着Z轴旋转。 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所述 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至少三个所述保持槽1215。
优选地,在附图14至图18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 片驱动组件10包括四个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 组12101和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和所述第 三位置组12103之间。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四个所述芯片防抖支 撑部17分别位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四个转角处,以为所述芯片防抖可动 部12提供更平稳的支撑,同时充分利用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内部空间而使所 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结构更紧凑。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 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可以是滑块,其被可 滑动地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以用于平稳支撑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 四个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分别被设置于所 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每个转角处,如此能够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平 整度而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能够垂直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的 感光面。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 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以优化所述摄像 模组的结构。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 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或者所述芯片防抖磁 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或者所述芯片防抖 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 之间,或者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 和所述电路板31之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 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可以完全对准,即,所述芯 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 正下方。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 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可以没有完全对准,两者之 间存在一些偏差。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 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 15会同步地产生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此时, 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之间也会产生一些偏差,但 是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所在的平面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所在的平面始 终是平行的,即,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所在的平面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所在的平面始终正交于Z轴,因此,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 磁石131能够相互配合而在Z轴方向产生磁吸力是指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 所在的平面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磁吸力,包括但不限于竖 直方向的磁吸力、偏移竖直方向的倾斜磁吸力。
继续参考附图14至图18,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三芯片防 抖位置感测元件16,其分别通过感测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所述第二磁石组137 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位置信息的方式感测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X轴方 向平移、Y轴方向平移、Z轴方向旋转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三个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一感测元件 161、一第二感测元件162以及一第三感测元件163。所述第一感测元件161被 设置于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所述线圈空间13202,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磁石1311,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元件161用于感测X轴方向平移时的磁场变化。所述第二感测 元件162被设置于所述第四线圈1324的所述线圈空间13202,以对应于所述第 四磁石1314,其中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用以感测Y轴方向平移时的磁场变化。 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被设置于所述第五线圈1325的所述线圈空间13202,以 对应于所述第五磁石1315,其中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和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 用于感测Z轴方向旋转时的磁场变化。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 123。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第一线圈组 133、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是独立控制的线圈组,因此仅 需设置三个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即可,如此不仅能够减少所述芯片驱 动组件10的元件数量,利用较少的数量接口实现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的感测 而有利于减小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尺寸,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所述芯片驱动 组件10的内部空间而使得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结构紧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位 置感测元件16可以是霍尔元件。在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 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可以是驱动IC,其适于在获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位置变化的同时控制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电流。具体地,当所述摄像模组 开启防抖功能后,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能够感测当前的所述第一磁石 组136、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当前位置,并通过控制所 述第一线圈组133、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电流的方式驱 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移动至感测的中心位置,当所述摄像模组关闭防抖功 能后,通过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的反发力(即,所述芯片防抖可动 部12在被平移和/或旋转时,所述电路板31因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的弹性力) 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返回至初始位置。
附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示例,与附图1至图18示 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的是,在附图19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变形示例中, 所述第一线圈组133包括四个所述防抖线圈132,其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 的两个所述防抖线圈132相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二芯片侧 边322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中的一端,另外两个所述防抖线圈132相互对称 地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中 的另外一端。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四个所述保持槽1215分别形成于所 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芯片 侧边323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中部,如此使得四个所述滚珠122分别于所 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芯片 侧边323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中部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 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 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 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5)

1.一镜头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头对焦外框;
一镜头对焦内框,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
一镜头防抖载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下方;
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石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位置相对应;以及
一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石和至少一镜头防抖线圈,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吸单元和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位置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吸力,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镜头对焦内框侧部之间,如此悬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的高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高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组装件,其中在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在高度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在高度方向上始终覆盖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轭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至少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磁轭板、一磁轭上臂以及一磁轭下臂,所述磁轭上臂和所述磁轭下臂分别一体地延伸于所述磁轭板的上侧和下侧,以于所述磁轭板、所述磁轭上臂和所述磁轭下臂之间形成一磁轭空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的所述磁轭空间,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侧部贴合于所述磁轭板,所述磁轭上臂和所述磁轭下臂分别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上侧和下侧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轭单元的所述隔磁上壁和磁轭下臂分别贴合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上侧和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一镜头防抖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高度方向的磁吸力,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之间,如此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高度方向的磁吸力,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之间,如此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线路板,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包括一贴装部分和一连接部分,所述贴装部分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连接部分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贴装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所述镜头对焦线圈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数量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的数量分别是两个,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通过一根导电线绕制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线路板,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的所述贴装部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的位置和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并且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分别位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的相对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4、9至15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镜头对焦轨道和至少两镜头对焦活动元件,其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包括一内凹槽轨道和一外凹槽轨道,所述内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外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是滚珠,从而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被设置有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活动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轨道和至少三镜头防抖活动元件,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分别包括一下凹槽轨道和一上凹槽轨道,所述下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所述上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是滚珠,从而所述镜头防抖活动元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
19.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具有一载体通道,所述光学镜头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所述载体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驱动基座和一镜头驱动壳体,所述镜头驱动壳体被安装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以在所述镜头驱动壳体和所述镜头驱动基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外框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芯片驱动组件,所述感光组件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下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芯片防抖导磁构件;
一芯片防抖固定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具有一收容腔和连通于所述收容腔的一顶部开口;
一芯片防抖可动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被悬持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的所述收容腔;以及
一芯片防抖驱动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芯片防抖磁石和多个芯片防抖线圈,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被罩设于所述防抖磁石。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所述芯片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以使所述芯片防抖磁石通过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包括一基底和一上盖,所述基底和所述上盖被扣合地安装,其中所述芯片导磁构件被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基座被贴装于所述上盖,并且所述镜头驱动基座的至少一部分是导磁材料制作的。
CN202111521963.2A 2021-12-13 2021-12-13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6347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1963.2A CN116347185A (zh) 2021-12-13 2021-12-13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CT/CN2022/137085 WO2023109601A1 (zh) 2021-12-13 2022-12-07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1963.2A CN116347185A (zh) 2021-12-13 2021-12-13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7185A true CN116347185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77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1963.2A Pending CN116347185A (zh) 2021-12-13 2021-12-13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7185A (zh)
WO (1) WO202310960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557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厦门市众惠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磁干扰的防抖马达和摄像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487B (zh) * 2014-12-19 2018-02-02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纯平移运动实现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
CN105573014A (zh) * 2016-01-22 2016-05-11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对焦及防抖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CN208079224U (zh) * 2018-03-14 2018-11-09 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无线路板对焦防抖组件
WO2021159391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15708B (zh) * 2020-12-02 2022-12-02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557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厦门市众惠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磁干扰的防抖马达和摄像模组
CN117560557B (zh) * 2024-01-11 2024-04-05 厦门市众惠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磁干扰的防抖马达和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601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6154B1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JP724254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5421273A (zh) 相机装置和光学设备
US20230393369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100001518A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카메라모듈
WO2023109601A1 (zh)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2799260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0038301U (zh)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CN116095451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88246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95485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68717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88125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WO2023274421A1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基于滚珠的两轴光学致动模块
WO2023274420A1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驱动组件的驱动方法、基于滚珠的两轴光学致动模块
CN218162619U (zh) 防抖装置、摄像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6055879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55833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55878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US20220206364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6055880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55877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驱动组件的驱动方法
EP4344185A1 (en) Photosensitive chip drive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N210038302U (zh) 用于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载体
US20240040254A1 (en) Camera actu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