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8125A -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8125A
CN116088125A CN202111296606.0A CN202111296606A CN116088125A CN 116088125 A CN116088125 A CN 116088125A CN 202111296606 A CN202111296606 A CN 202111296606A CN 116088125 A CN116088125 A CN 116088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hake
chip
focusing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66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阙嘉耀
赵波杰
姚立锋
陈永明
宋振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66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81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4918 priority patent/WO20232744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8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8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以及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感光组件、镜头驱动组件和芯片驱动组件,所述光学镜头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所述感光组件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所述芯片驱动组件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下方,并使得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光学镜头平移而实现防抖和驱动所述光学镜头沿着光轴方向运动而实现对焦。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感光组件平移而实现平移防抖和/或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旋转而实现旋转防抖。

Description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装置,特别涉及一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配置于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摄像模组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和多样化,例如要求摄像模组防抖功能,以期获得更佳的成像效果。
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摄像时,由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一定频率的生理震颤和由于运动产生的抖动,会导致摄像效果下降,尤其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缺乏专业的训练而更容易导致抖动且抖动幅度更大。因此移动电子设备通常配有防抖马达(即驱动组件),以驱动光学镜头移动实现防抖功能。
随着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光学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对驱动组件的驱动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抖马达的占用体积随着镜头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而当前移动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摄像模组的体积也有很大的限制,导致摄像模组逐渐地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配置需要。换句话说,在光学镜头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驱动组件所能提供的驱动力却难以相应地增加。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镜头越重,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光学镜头移动的行程越短,影响防抖能力。另外,光学镜头越重,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光学镜头移动的速度也越慢,光学镜头到达预定的补偿位置的时间也越长,这也会影响防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能够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和防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摄像模组的一光学镜头平移,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平移和/或旋转,如此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在所述镜头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光学镜头平移的同时,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和/或旋转,如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和所述芯片驱动组件能够被隔磁,如此避免两者的磁磁干扰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镜头驱动组件,其包括:
一镜头对焦外框;
一镜头对焦内框,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具有一容纳腔;
一镜头防抖载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所述容纳腔;
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滚珠,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滚珠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之间;以及
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对焦滚珠,这些所述镜头对焦滚珠分别被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之间,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以上下布置的方式位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同一个端部;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高度位置介于位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同一个端部的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滚珠的直径小于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滚珠的直径为0.7mm,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直径为0.8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轨道,每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分别包括一下凹槽轨道和一上凹槽轨道,所述下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所述上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镜头对焦轨道,其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包括一内凹槽轨道和一外凹槽轨道,所述内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外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滚珠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在所述内凹槽轨道的中部和/ 或所述外凹槽轨道的中部设有一隔板,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被设置有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并且这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两镜头防抖磁石和至少两镜头防抖线圈,所述镜头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所述镜头防抖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和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石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所述镜头对焦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镜头对焦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高度方向的磁吸力,如此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吸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吸力,如此悬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并且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分别对应于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中间,以被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环绕;或者,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感测单元,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对应于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对应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中间,以被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环绕;或者,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外侧。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镜头对焦外框;
一镜头对焦内框,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具有一容纳腔;
一镜头防抖载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所述容纳腔;
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滚珠,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滚珠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之间;以及
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对焦滚珠,这些所述镜头对焦滚珠分别被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之间,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以上下布置的方式位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同一个端部;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高度位置介于位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同一个端部的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之间;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具有一载体通道,所述光学镜头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所述载体通道。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一镜头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4是图3B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5B是图5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6B是图6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7B是图7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一芯片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不同位置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2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3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一个变形示例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4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一个变形示例的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16A和图16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镜头驱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16C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7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7B是图17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18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8B是图18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19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9B是图19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20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驱动组件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20B是图20A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21A和图21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驱动组件的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22A和图22B分别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不同位置的剖视图。
图23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一个变形示例的剖视图。
图24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另一个变形示例的分解图。
图25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另一个变形示例的分解图。
图26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另一个变形示例的分解图。
图27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一防抖可动部在X轴方向上平移时的电流方向和受力方向。
图27B是图27A的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8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所述防抖可动部在Y轴方向上平移时的电流方向和受力方向。
图28B是图28A的B-B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9A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芯片驱动组件的所述防抖可动部绕Z轴方向上旋转时的电流方向和受力方向。
图29B是图29A的B-B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在其应用中并不限于以下描述阐述或以下附图图示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细节。本发明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进行。另外,应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术语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文中使用“包括”、“包括”或“具有”及其变型意在涵盖下文中陈列的条目及其等同物以及附加条目。除非另有指定或限制,否则术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及其变型被广泛地使用并且涵盖直接安装和间接的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此外,“连接”和“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的连接或联接。
并且,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第二方面,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至图12,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一镜头组件20、一感光组件30以及一镜头驱动组件40,所述镜头组件20包括一光学镜头21,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以由所述镜头驱动组件 40保持所述光学镜头21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光学镜头21平移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和驱动所述光学镜头21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
优选地,参考附图1和图8,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芯片驱动组件10,其中所述感光组件30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以由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驱动所述感光组件30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换言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 10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感光组件30运动,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被设置能够驱动所述光学镜头21运动,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效果。
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包括一镜头防抖载体410、一镜头对焦内框420以及一镜头对焦外框430,其中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能够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30,以由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保持所述光学镜头21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
当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保持不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驱动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时,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能够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即,所述光学镜头21能够被平移。换言之,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一镜头防抖部41的可动部分,从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形成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一镜头防抖可动单元 411,相应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固定部分,从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形成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一镜头防抖固定单元412。
当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保持不动,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驱动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运动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通过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换言之,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 的一镜头对焦部42的可动部分,从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形成所述镜头对焦部42的一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相应地,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能够形成所述镜头对焦部42的固定部分,从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形成所述镜头对焦部 42的一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
也就是说,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包括镜头防抖部41和所述镜头对焦部42。所述镜头防抖部41包括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和所述镜头防抖固定单元 412,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当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被驱动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防抖固定单元412的运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防抖。所述镜头对焦部42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和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当所述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 被驱动在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的运动时,所述摄像模组实现对焦。
具体地,所述镜头防抖可动单元411包括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所述镜头防抖固定单元412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镜头对焦可动单元421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包括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即,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同时作为所述镜头防抖部41和所述镜头对焦部42的一部分,如此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具有紧凑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
继续参考附图3A至图7B,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包括至少两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至少两镜头防抖线圈4132,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并且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相对应,如此当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被通入电流而使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产生磁场时,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磁场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沿着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平移,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来说,无论是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防抖的过程中,还是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均需要被改变位置;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来说,只有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才需要被改变位置,而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防抖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保持不动。基于此,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将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方式,能够简化所述摄像模组的电路设计并保证所述摄像模组在被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尽管如此,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 413的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相应地,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附图3A至图4,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具有一载体顶面4101、相对于所述载体顶面4101的一载体底面4102以及自所述载体顶面4101 延伸至所述载体底面4102的一载体通道4103,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环绕于所述光学镜头21,以允许所述光学镜头2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通道4103。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21的外壁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的用于形成所述载体通道4103的内壁被贴装,以固定所述光学镜头21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包括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和一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具有一容纳腔4203,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具有一内框顶面42011、相对于所述内框顶面42011的一内框底面 42012以及自所述内框顶面42011延伸至所述内框底面42012的一内框通道 42013,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自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一体地向下延伸,以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4203,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 的所述内框通道42013和所述容纳腔4203相连通。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和被驱动能够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内活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 42012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相对应,其中所述光学镜头21被可活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通道42013,以使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环绕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四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用于界定所述内框通道42013 的内壁和所述光学镜头2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光学镜头21平移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
一方面,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能够分别相邻,以确保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在被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从而提供足够的驱动力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平移,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另一方面,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能够被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间,以使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远离所述感光组件30,从而减少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向所述感光组件30的方向外溢的磁场对所述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感光元件等元件以及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磁干扰。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进一步具有至少两防抖磁石凹槽4104,每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分别自所述载体顶面4101向所述载体底面4102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被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如此分别设置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并且,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的方式,能够降低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高度位置,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的方式,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顶面可以低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或者,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顶面可以平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的方式,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顶面可以高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4131可以分别被直接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数量均是两个。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被固定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同一侧的两个端部的转角处,并且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呈轴对称地布置,如此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提供一个对称的磁场,以使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组成的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提供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方向的驱动力。
换言之,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能够相互配合而适于提供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驱动力,以用于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在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垂直于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来说,其同一侧的两个端部的转角处分别被设有一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并且两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 呈轴对称地布置,如此被嵌入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两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 4104的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呈轴对称地布置。
优选地,参考附图3A和图3B,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延伸方向和X轴的夹角为45°,即,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如此: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能够提供对称的磁场,以平稳地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在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另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以用于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在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从而提高所述摄像模组在防抖时的灵敏度。
相应地,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延伸方向和X轴为45°,并且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与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相对应,以保证在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被供电时,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 413的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延伸方向和X轴的夹角可以是其他小于 90°的角度。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线路板 414,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分别被固定并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 414,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两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所述摄像模组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向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供电而使其产生磁场,如此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 4132的磁场和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相互作用而能够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在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是柔性电路板(FPC),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具有较薄的厚度尺寸,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整体高度尺寸。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中间并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如此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通过分别感测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位置的方式感测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的平移方向和距离。具体地,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如此设置和电连接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部41包括两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分别被保持在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之间而被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环绕,如此: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部41能够保证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正对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以有利于提高感测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中间位置的方式能够使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结构更紧凑,从而优化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结构。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可以位于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外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可以是但不限于霍尔元件。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和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并且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因磁吸力而相互吸引,以使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 4201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相互贴合。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轨道4171和至少三镜头防抖滚珠4172。每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分别包括一下凹槽轨道 41711和一上凹槽轨道41712,其中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所述下凹槽轨道 41711的位置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的位置相对应,并且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 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而呈“十”字形。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容纳于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的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并分别被允许沿着所述下凹槽轨道 41711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滚动,如此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相互贴合,从而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 4203。并且,通过允许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 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式,当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 413驱动而在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平移时,能够避免干涉。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直径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的平整度。
在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包括四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和四个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其中四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的所述下凹槽轨道41711分别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四个转角处,四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4171的所述上凹槽轨道41712分别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四个转角处,如此四个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分别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四个转角处被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之间。即,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能够间隔地环绕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四周,从而: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 在X轴和Y轴定义的平面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运动,另一方面,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光学镜头21倾斜。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四组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外壁,以用于限制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的平移范围。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外壁具有四个“V”字形的载体凹槽4105,并且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用于形成所述载体凹槽4105的两个凹槽壁4106的延伸方向和X轴的夹角均为45°,其中每组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分别包括两个防抖防撞凸起4180,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的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所述凹槽壁4106,如此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的延伸方向和X轴的夹角均为45°。相应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包括四个“V”字形的限位凸块42021,其分别自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一体地向下延伸,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用于形成所述限位凸块42021的两个限位壁42022的延伸方向和X 轴的夹角均为45°。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每个所述限位凸块4202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每个所述载体凹槽4104,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分别朝向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用于形成所述限位凸块 42021的两个所述限位壁42022,并且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和每个所述限位壁42022之间具有间隙,如此:一方面,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允许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内平移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另一方面,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避免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和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直接碰撞。
继续参考附图3A和图3B,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沿逆时针方向,四组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防抖防撞单元 4181、一第二防抖防撞单元4182、一第三防抖防撞单元4183以及一第四防抖防撞单元4184,其中所述第一防抖防撞单元4181和所述第二防抖防撞单元4182 分别位于一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防抖防撞单元4182 和所述第四防抖防撞单元4184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相对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抖防撞单元4181和所述第四防抖防撞单元4184呈轴对称地布置,所述第二防抖防撞单元4182和所述第三防抖防撞单元4183呈轴对称地布置。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 418的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每个所述限位凸块42021,并且所述防抖防撞凸块4180被保持在所述限位壁 42022和所述凹槽壁4106之间。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至少一组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的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 的每个所述凹槽壁4106,另外的所述镜头防抖防撞单元418的每个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每个所述限位凸块 42021,并且所述防抖防撞凸块4180被保持在所述限位壁42022和所述凹槽壁 4106之间。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其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4232,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并且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相对应,如此当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被通入电流而使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产生磁场时,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磁场和每个所述防抖对焦磁石4231的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带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光学镜头21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摄像模组实现对焦的过程中,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保持不动,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需要被驱动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的运动。基于此,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和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方式,能够简化所述摄像模组的电路设计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的可靠性。
尽管如此,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 423的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应地,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
继续参考附图3A和图3B,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其自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 一体地向下延伸,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相对设置,以允许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和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相对应。
具体地,在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 的数量均是两个,其中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同一侧的两个端部,相应地,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两个端部,如此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 和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进一步具有两对焦磁石凹槽42024,其分别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同一侧的两个端部,其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每个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2024,如此分别设置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并且,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每个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2024的方式,能够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的每个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2024的方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可以凸出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或者,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可以平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或者,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可以内凹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4231可以分别被直接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表面。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线路板 424,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分别被固定并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 424,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如此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通过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所述摄像模组通过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向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 供电而使其产生磁场,如此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磁场和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磁场相互作用而能够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带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和所述光学镜头21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
具体地,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具有一外框外侧4301、相对于所述外框外侧4301的一外框内侧4302以及两对焦线圈通孔4303,两个所述对焦线圈通孔 4303呈轴对称,并且两个所述对焦线圈通孔4303分别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的相对两端自所述外框外侧4301延伸至所述外框内侧4302。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外侧4301,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分别被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每个所述对焦线圈通孔4303,如此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通过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是柔性线路板(FPC),以有利于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包括一贴装部分4241,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分别被贴装于所述贴装部分4241,以使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 4232分别被固定并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所述贴装部分4241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外侧4301。
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部分4242,其一体地延伸于所述贴装部分4241,并用于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例如,在图1 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数量是一个,其呈大致的“U”形,其中所述连接部分4242 以绕着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的方式被布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并且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自由端被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长度能够被增长,相应地,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变形幅度能够被增加。
换言之,在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运动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420能够带动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产生形变,通过将所述连接部分4242设置呈“U”形而增加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长度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对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移动幅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电路设计和可靠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电连接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在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自由端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后,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自由端,以电连接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内埋导电体(例如,引线或者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或者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表面被设置导电体,其中在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时,导通该导电体和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在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自由端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时,导通该导电体和所述连接部分4242的自由端,如此电连接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 424。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外侧相对设置,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防抖线圈 4132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相对设置,并且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中心高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4231的中心,以增加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与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下方的所述感光组件30之间的距离,降低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对所述感光组件 30的线路板、感光元件等元件或者对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磁干扰。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中心高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中心还可以避免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距离过大,使得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提供给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的磁场力较大而降低镜头防抖部21的防抖效果。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2的高度设置,减小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高度尺寸,降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高度位置,从而减小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单元425,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425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被固定于和电连接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 4252和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相对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 适于通过感测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的位置变化的方式获取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 可以是霍尔元件。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可以是对焦驱动芯片,其适于在获取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的位置变化的同时控制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电流。
具体地,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进一步具有一感测磁石凹槽42025,其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的中部,且在两个所述对焦磁石凹槽42024之间,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4251被嵌入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感测磁石凹槽42025。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具有一感测元件通孔4304,其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中部自所述外框外侧4301延伸至所述外框内侧4302,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被贴装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被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的所述感测元件通孔4304。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和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贴装部分4241,并且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 的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如此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因磁吸力而相互吸引,以使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互贴合。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贴装部分4241的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一侧,如此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之间。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 426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外侧4301。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包括至少两镜头对焦轨道4271和至少三镜头对焦滚珠4272。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分别包括一内凹槽轨道42711和一外凹槽轨道42712,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且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外侧,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且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 的外侧,并且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分别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形成“丨”字形,即,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分别沿着Z轴方向延伸。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容纳于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和所述外凹槽轨道 42712,如此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 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之间,以阻止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相互贴合,从而悬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并且,通过允许所述内凹槽轨道412711 和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分别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式,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允许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运动。
优选地,在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包括两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和四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 4272,其中两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呈轴对称布置,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 4271中分别被容纳有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如此有利于保证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顺畅地驱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这些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的直径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42023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所述外框内侧4302的平整度。
继续参考附图3A至图4,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包括至少一隔板42713,所述隔板42713被设置于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的中部,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从而减小被设置于同一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之间的干涉,以保证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隔板42713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的中部,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或者,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的中部和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隔板42713,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 可以被粘接或者焊接于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内凹槽轨道42711,或者,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可以被粘接或者焊接于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所述外凹槽轨道42712。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 的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的尺寸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 的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减小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 的方式能够减小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即,横向尺寸)。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的直径为0.7mm,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直径为0.8mm。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的尺寸可以大于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尺寸,通过减小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方式有利于降低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尺寸(即,纵向尺寸)。
另外,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所述镜头防抖滚珠4172的高度位置介于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427的位于同一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4271的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4272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高度位置能够被降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高度尺寸。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防撞单元428,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顶面42011,以用于限制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移动范围和保护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防撞单元428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防撞单元428的数量是两个,其分别突出于所述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顶面42011,且位于同一侧。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12,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驱动基座440和一镜头驱动壳体450,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具有一基座通道441,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具有一壳体通道451,其中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被安装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以在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 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460,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所述基座通道441和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通道451相对应且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460。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通过粘接或者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460,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通道4103的两个开口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所述基座通道441和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通道451,如此使得所述光学镜头21的出光侧和入光侧能够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所述基座通道441和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通道451。
优选地,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材质为不导磁的不锈钢材质,从而使得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薄的尺寸而实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通过选用不导磁的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一方面,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磁性吸引,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磁性吸引,另一方面,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能够对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提供金属屏蔽作用。
优选地,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一侧具有一壳体缺口452,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426可以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的所述壳体缺口452,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长宽尺寸(即,横向尺寸)。
继续参考附图7A和图7B,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底部,以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如此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能够隔离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磁场,从而减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对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下方的所述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感光元件等元件的磁干扰,避免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被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下方的具有磁性的元件吸引,而使镜头对焦的效果降低。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至少四分之三的面积,以提高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的隔磁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其只要能够遮挡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底部即可。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的数量可以少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的数量,如此至少一个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底部。具体地,在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从而两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的不同位置。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的数量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数量一致,从而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底部分别被设置有一个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 429。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之间具有间隙,以减少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漏出的磁力,从而提高隔磁效果。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以由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保持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 的底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通过粘接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 420。
继续参考附图3A和图3B,所述镜头对焦部4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并且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相互对应,以由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增强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能够作用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磁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通过粘接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连接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更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由导磁材料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相互独立,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相嵌合,而使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可选地,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和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由导磁材料一体地成型,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独立于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 和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相嵌合,而使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 4210和所述镜头对焦隔磁单元429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可以理解的是,在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这些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分别位于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磁场方向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磁场方向相互垂直,如此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内部结构布局合理,以有利于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尺寸,减小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与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4131之间的磁场干扰。换言之,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位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一侧,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这些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位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相反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 413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这些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相邻。换言之,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这些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均位于所述光学镜头21的同一侧。
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一芯片防抖固定部11、一芯片防抖可动部12以及一芯片防抖驱动部13。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具有一收容腔1101和连通于所述收容腔1101的一顶部开口1102,其中所述感光组件30 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被悬持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并且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顶部开口 1102对应于所述感光组件30,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用于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包括一基底111和一上盖112,所述顶部开口1102形成于所述上盖112,所述基底 111和所述上盖112被扣合地安装,以在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形成所述收容腔1101,如此形成于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的所述收容腔 1101连通形成于所述上盖112的所述顶部开口1102。
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分别被收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由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形成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外观,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能够防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被碰撞,以起到保护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作用,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相互配合而形成密闭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避免灰尘等污染物进入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而污染所述感光元件32和减少杂散光。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以保证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强度。例如,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无磁性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模组在实现防抖功能时,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 的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保持不动,以使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形成定子。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感光组件30包括一电路板31和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1的一感光元件32,其中所述电路板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以设置所述感光组件30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
所述感光组件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电子元器件33,其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阻、电容、处理器等被动元器件,其中这些所述电子元器件33被贴装于所述电路板 31。
另外,所述感光组件3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例如红外截止滤光片,其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32的感光路径。
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电路板31具有两延伸臂311,两个所述延伸臂311 分别于所述电路板31的相对两侧经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连接位置延伸至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外部并进一步向上延伸,如此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被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而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做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能够保证稳定并减少阻力。可选地,两个所述延伸臂311能够于所述电路板31的相邻两侧经所述基底111和所述上盖112的连接位置延伸至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外部并进一步向上延伸。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包括一芯片防抖可动载体 121和一组芯片防抖滚珠122,其中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被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以使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之间点摩擦接触,从而保证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 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 或旋转运动。
具体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一载体正面1211、相对于所述载体正面1211的一载体背面1212以及自所述载体正面1211延伸至所述载体背面 1212的一载体开口1213。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并且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 32和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相对应,如此入射光线被允许经过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到达所述感光元件32。
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 之间具有间隙,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被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以使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之间点摩擦接触,如此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感光组件30能够被嵌入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以有利于降低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换言之,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被设置环绕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四周。此时,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 12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之间具有间隙,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可滚动的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从而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此时,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之间具有间隙,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可滚动的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并且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保证感光组件30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的这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可以不需要设置所述载体开口1213。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包括多个芯片防抖磁石131 和多个芯片防抖线圈132,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并且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相对应,其中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例如,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 132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产生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的平移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 11产生绕Z轴方向的旋转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旋转防抖。
优选地,在附图2至图8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 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 112,相应地,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并且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一一对应。例如,从附图2示出的方向来看,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位于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上方,即,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采用上下布置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至少一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被罩设在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方,如此: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向下(即,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所在的方向)加强磁场强度,以使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避免朝向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方向漏磁而干扰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磁场。
具体地,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即,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通过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上盖112,如此能够保持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允许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力线朝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方向集中,以增加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磁场强度,同时减少外溢到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磁场强度,从而避免对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产生磁干扰。
更具体地,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看其平面,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 14呈四边形结构,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面积,并且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完全覆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 141131,如此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磁力外泄。换言之,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覆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朝向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表面。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形状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形状相同,即,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是一个呈方形的平板,其被罩设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方而将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表面完全遮盖。
优选地,在附图8至图12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形状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形状不同,例如,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呈具有开口的“U”型,其不仅能够遮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表面,而且能够包裹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相对两个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使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力线朝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方向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数量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数量的对应关系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附图8至图 12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 的数量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一致,这样,在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 131的上方可以分别罩设一个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如此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可以一一对应。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数量少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 131的数量,这样,一个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罩设在至少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上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参考附图5和图6,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呈矩形,其具有四个侧边。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沿着顺时针方向,所述感光元件32的四个侧边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芯片侧边321、一第二芯片侧边322、一第三芯片侧边323以及一第四芯片侧边324,以所述感光元件32 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平行于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和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平行于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方向为Y轴方向、以垂直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感光面的方向为Z轴方向建立坐标系。
根据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设置位置,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形成一第一线圈组133、一第二线圈组134以及一第三线圈组135,其中在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线圈组133沿着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分别沿着X轴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相对两侧,如此使得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环绕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的四周。优选地,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相对于Y轴对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位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顶部开口1102的相对两侧。
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优选地,在附图8至图 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均为两个。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一线圈1321和一第二线圈1322,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沿着Y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三线圈1323和一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三线圈1323 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沿着X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 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五线圈1325和一第六线圈1326,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相对且平行设置。
换言之,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 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五线圈1325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并且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五线圈1325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四线圈 1324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 324,并且所述第四线圈1324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
在附图8至图12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个侧边,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 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沿X轴方向的四个角落处。例如,所述第一线圈1321分别与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 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相应地,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与所述第五线圈1325、所述第六线圈 1326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线圈1322年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五线圈1325、所述第六线圈1326。换言之,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距离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组133距离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的距离更远、力矩更大,如此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相互配合更容易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旋转运动,以实现旋转防抖。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的尺寸相同,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 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尺寸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线圈 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沿着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所述第三线圈 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Y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和/或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绕Z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具有较大的尺寸而能够保证其具有较大的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 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尺寸可以相同。
优选地,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的几何中心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一致,即,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与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坐标轴的原点)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与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的距离一致,这样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的合力仍然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以避免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不必要的扭矩。
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看其平面,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一致,以使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并且平行于X轴方向。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看其平面,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具有一定的偏心,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的偏心方向可以是Y 轴的正方向,也可以是Y轴的负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感光元件32的中心,并且与X轴方向相交。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 的中心可以偏向Y轴的正方向,相应地,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可以偏向Y 轴的负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产生的合力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或者,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可以偏向Y轴的负方向,相应地,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可以偏向Y轴的正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中心至X轴的距离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的合力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中心。
另外,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均为空心平面线圈,其形成一个线圈平面13201和一个线圈空间13202。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所述第三线圈1323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所述第四线圈1324的所述线圈平面 13201、所述第五线圈1325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所述线圈平面13201平齐,以使得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在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XOY内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多个安置位1210,所述安置位 1210的数量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数量一致,并且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分别用于安置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根据所述安置位1210的设置位置,这些所述安置位1210形成一第一位置组12101、一第二位置组12102以及一第三位置组12103,其中组成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分别被设置于沿Y轴方向的相对的两边处,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和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分别被设置于沿X轴方向的四个转角处。
进一步地,组成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Y轴方向被设置,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X轴方向被设置,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X轴方向被设置,并且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Y轴方向相对设置,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沿着Y轴方向相对设置。优选地,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相对于Y轴对称,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相对于Y轴对称。
所述安置位1210的形状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形状相同,以便于将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安装于所述安置位1210上。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一侧看其平面,所述安置位1210为长方形或者近似长方形结构,其中组成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与Y轴方向平行,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和组成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组成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分别垂直于组成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和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的每个所述安置位1210的长边。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置位1210可以是平面安置位,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被直接地设置于所述安置位1210的表面。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安置位1210可以是凹槽安置位,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被嵌入所述安置位1210,以降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高度。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安置位 1210可以是通孔安置位,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被嵌入所述安置位 1210,以降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高度。
根据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设置位置,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形成一第一磁石组136、一第二磁石组137以及一第三磁石组138,其中在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沿着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分别沿着X轴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相对两侧,如此使得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环绕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的四周。优选地,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相对于Y轴对称。
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优选地,在附图8至图 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所述第二磁石组137、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数量均为两个。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一磁石1311和一第二磁石1312,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 沿着Y轴方向相对且平行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一线圈1321 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石13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相对设置。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三磁石1313和一第四磁石1314,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沿着X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三线圈132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磁石 1314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相对设置。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两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五磁石1315和一第六磁石1316,所述第五磁石 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沿着X轴方向相对且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五磁石 1315和所述第五线圈1325相对设置,所述第六磁石1316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 相对设置。
换言之,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 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和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五磁石1315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并且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五磁石1315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四磁石 1314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并且所述第四磁石1314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分别平行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
在附图8至图12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个侧边,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 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沿X轴方向的四个角落处。例如,所述第一磁石1311分别与所述第三磁石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 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磁石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相应地,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与所述第五磁石1315、所述第六磁石 1316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磁石1312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五磁石1315、所述第六磁石1316。
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 的尺寸相同,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 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的尺寸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磁石 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沿着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所述第三磁石 1313、所述第四磁石1314、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沿着Y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或者驱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绕着Z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 具有较大的尺寸而能够保证其具有较大的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X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运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 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以及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的尺寸可以相同。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是单极磁体,其具有一个N极和一个S极,N极和S极沿水平方向设置,并面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是双极磁体,其具有两个N极和两个S极,第一组磁极中的N极和S极沿水平方向设置,并面向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第二组磁极中的S极设置在第一组磁极中的N极的底部,第二组磁极中的N极设置在第一组磁极中的S极的底部,如此第二组磁极中的S极和N极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远离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的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分别对应于组成所述第一磁石组136的所述第一磁石1311和所述第二磁石1312,如此在所述第一线圈 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被通电时,所述第一线圈1321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第一磁石1311的磁场相互配合以及所述第二线圈1322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第二磁石 1312的磁场相互配合而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在X轴方向上平移,以实现沿X轴方向的平移防抖。组成所述第二线圈组13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分别对应于组成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的所述第三磁石1313和所述第四磁石1314,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分别对应于组成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所述第五磁石1315和所述第六磁石1316,如此当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被通同向且数值相同的电流时,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相互配合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相互配合而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 在Y轴方向上平移,以实现沿Y轴方向的平移防抖,当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第三线圈组135被通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电流时,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二磁石组137相互配合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相互配合而能够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绕Z轴旋转,以实现绕Z轴方向的旋转防抖。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在X轴和Y轴方向的平移行程为±235μm,绕Z轴方向的旋转行程为±1°。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进一步包括一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以通过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向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供电。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被电连接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是框形结构,其形成一连接部开口1231,其中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并且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的所述连接部开口1231和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相对应和连通,其中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被固定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如此入射光线被允许经过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开口1213和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 的所述连接部开口1231到达所述感光元件32。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可以没有设置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此时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贴装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以通过所述电路板31向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供电。此时,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可以被直接地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 1212。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多个载体缺口 1214,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分别自所述载体正面1211延伸至所述载体背面 1212,其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如此在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的基础上,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经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多个载体缺口1214朝向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能够形成所述安置位1210,以分别用于安置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缺口1214的形状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通过贴装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背面1212的方式,能够分别保持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这些所述载体缺口1214。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 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固定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并且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可以通过连接线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或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1。此时,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可以没有被设置所述载体缺口1214。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其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并且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的位置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位置相对应,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能够相互配合而在Z轴方向产生磁吸力,以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换言之,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在Z轴方向产生的磁吸力能够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始终贴紧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由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组可滚动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因此,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之间是点摩擦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能够顺畅地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一组保持槽1215,其形成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其中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保持槽1215,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能够避免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自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脱离,从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稳定性。具体地,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运动轨迹能够被限制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保持槽1215内,以使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始终支撑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 12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
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保持槽1215和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能够形成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一芯片防抖支撑部17,即,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包括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和具有一组所述保持槽1215,其中一组所述保持槽1215分别形成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2,一组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于所述保持槽1215且位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如此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 能够支撑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在所述保持槽1215内可以沿着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移动,以为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移动提供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至少一延伸柱1216,所述保持槽1215形成于所述延伸柱1216,并且所述保持槽1215的开口朝向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所述保持槽1215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直径,如此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凸出于所述保持槽1215,并且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高度位置大于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高度位置,以使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能够分别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延伸柱1216和所述上盖112点摩擦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设计,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上部分面向所述上盖112的内壁形成的平面,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的下部分面向所述保持槽1215形成的凹槽,如此: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能够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进行滚动,另一方面,所述保持槽1215 能够对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进行限位,以避免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脱落,从而保证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使得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之间直接接触。优选地,形成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之间的间隙的范围为0.05mm至0.5mm,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之间具有良好的电磁感应。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着X轴和Y轴形成的平滑平移和绕着Z轴旋转。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具有至少三个所述保持槽1215。
优选地,在附图8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四个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组12101和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组12102和所述第三位置组12103之间。也就是说,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四个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分别位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四个转角处,以为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提供更平稳的支撑,同时充分利用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内部空间而使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结构更紧凑。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所述芯片防抖支撑部17可以是滑块,其被可滑动地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以用于平稳支撑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四个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每个转角处,如此能够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平整度而使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能够垂直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感光元件32的感光面。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以优化所述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或者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或者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 之间,或者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 和所述电路板31之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 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可以完全对准,即,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位于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正下方。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 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可以没有完全对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偏差。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 15会同步地产生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此时,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之间也会产生一些偏差,但是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所在的平面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所在的平面始终是平行的,即,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所在的平面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所在的平面始终正交于Z轴,因此,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能够相互配合而在Z轴方向产生磁吸力是指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 所在的平面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磁吸力,包括但不限于竖直方向的磁吸力、偏移竖直方向的倾斜磁吸力。
继续参考附图8至图12,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三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其分别通过感测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位置信息的方式感测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X轴方向平移、Y轴方向平移、Z轴方向旋转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三个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一感测元件 161、一第二感测元件162以及一第三感测元件163。所述第一感测元件16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线圈1321的所述线圈空间13202,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磁石1311,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元件161用于感测X轴方向平移时的磁场变化。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被设置于所述第四线圈1324的所述线圈空间13202,以对应于所述第四磁石1314,其中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用以感测Y轴方向平移时的磁场变化。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被设置于所述第五线圈1325的所述线圈空间13202,以对应于所述第五磁石1315,其中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和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用于感测Z轴方向旋转时的磁场变化。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被贴装于所述芯片防抖电连接部 123。
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第一线圈组 133、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是独立控制的线圈组,因此仅需设置三个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即可,如此不仅能够减少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元件数量,利用较少的数量接口实现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的感测而有利于减小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尺寸,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内部空间而使得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结构紧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可以是霍尔元件。在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可以是驱动IC,其适于在获取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 的位置变化的同时控制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电流。具体地,当所述摄像模组开启防抖功能后,所述芯片防抖位置感测元件16能够感测当前的所述第一磁石组136、所述第二磁石组137和所述第三磁石组138的当前位置,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组133、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电流的方式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移动至感测的中心位置,当所述摄像模组关闭防抖功能后,通过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的反发力(即,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在被平移和/或旋转时,所述电路板31因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的弹性力) 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返回至初始位置。
附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示例,与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的是,在附图13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变形示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组133包括四个所述防抖线圈132,其中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组133 的两个所述防抖线圈132相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中的一端,另外两个所述防抖线圈132相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中的另外一端。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四个所述保持槽1215分别形成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中部,如此使得四个所述滚珠122分别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一芯片侧边321、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所述第三芯片侧边323和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中部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载体正面1211和所述上盖112的内壁之间。
附图9A和图9B示出了依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示例,与附图1 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的是,在附图9A和图9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固定单元422进一步包括一基座隔磁元件470,所述基座隔磁元件470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以由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保持所述基座隔磁元件470于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的这些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底部,减少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向所述感光组件30的方向外溢的磁场,进而减小磁场对所述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感光元件等元件的磁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座隔磁元件470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基座隔磁元件47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或者,所述基座隔磁元件470可以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的表面或内部。
附图15A和图15B是依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与附图1 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的是,在附图15A和图15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423的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数量均是一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周部42023的中部,所述镜头对焦线圈 4232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中部。相应地,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 的中部具有一个所述线圈通孔4304,以供容纳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
优选地,所述镜头对焦部42可以包括一个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外侧,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 4252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相对应,如此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 通过感测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的位置变化的方式获取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位置。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可以位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中部。通过将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中部的方式,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能够被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环绕,如此:一方面,所述镜头对焦部 42能够保证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正对所述镜头对焦磁石4231,以有利于提高感测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4252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4232的中间位置的方式能够使所述镜头对焦部42的结构更紧凑,从而优化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结构。
与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在附图16A至图20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较佳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包括四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四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其中四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 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防抖磁石4131a、一第二防抖磁石4131b、一第三防抖磁石 4131c和一第四防抖磁石4131d,其中四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防抖线圈4132a、一第二防抖线圈4132b、一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一第四防抖线圈4132d。
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 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其中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相对应,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相对应,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 相对应,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相对应,如此当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分别被通电而产生磁场时,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 的磁场和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 410带动所述光学镜头21在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的平面平移,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防抖。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载体顶面4101设有四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其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 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基于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位置,四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磁石凹槽4104a、一第二磁石凹槽4104b、一第三磁石凹槽4104c和一第四磁石凹槽 4104d。
换言之,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第一磁石凹槽4104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第二磁石凹槽4104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第三磁石凹槽4104c,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被容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第四磁石凹槽4104d。
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具有一近侧41001、一远侧41002以及两边侧41003,所述近侧41001和所述远侧41002相对应,两个所述边侧41003相对应,并且两个所述边侧41003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近侧41001和所述远侧 41002的端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靠近所述镜头对焦外框430的侧部被定义为所述近侧41001,相应地,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远离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的侧部被定义为所述远侧41002,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另外两个侧部被定义为所述边侧41003。
所述第二磁石凹槽4104b和所述第三磁石凹槽4104c被并排地设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所述第一磁石凹槽4104a被设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一个所述边侧41003,所述第四磁石凹槽4104d被设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另一个所述边侧41003,并且所述第一磁石凹槽4104a和所述第二磁石凹槽4104b相互平行,如此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 被并排地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所述第一防抖磁石 4131a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一个所述边侧41003,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另一个所述边侧41003,并且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相互平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相邻设置,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 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相邻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 4131d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且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 4131d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呈轴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和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尺寸,如此有利于减小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小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20的横向尺寸。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可以被设有一个所述防抖磁石凹槽4104和被设置有一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此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远侧41002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尺寸和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所述边侧 41003的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尺寸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413包括三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和三个所述镜头防抖线圈4132。
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 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均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例如,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 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分别被贴装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如此所述第一防抖线圈4132a、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所述第三防抖线圈4132c和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均通过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顶部4201的所述内框底面42012。
继续参考附图16A至图20B,所述镜头防抖部41进一步包括两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其分别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并且一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抖线圈4132b的中间,以用于感测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的位置变化,另一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415被设置于所述第四防抖线圈4132d的外侧,以用于感测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位置变化,进而获取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位置。
继续参考附图16A至图20B,所述镜头防抖部41的所述第一防抖防撞单元 4181、所述第二防抖防撞单元4182、所述第三防抖防撞单元4183和所述第四防抖防撞单元4184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四个侧面,并且所述第一防抖防撞单元4181、所述第二防抖防撞单元4182、所述第三防抖防撞单元4183 和所述第四防抖防撞单元4184分别包括两个凸出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的侧面的所述防抖防撞凸起4180。
在附图16A至图20B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设置于四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4131的上方,即,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分别对应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的不同位置,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4131因磁吸力而相互吸引,并且在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417的作用下,所述镜头防抖载体410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容纳腔4203。
优选地,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被设置用于电连接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 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具体地,参考附图16C,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包括四个相互间隔分布的导电件4161,其分别被定义为一第一导电件 4161a、一第二导电件4161b、一第三导电件4161c和一第四导电件4161d,所述第一导电件4161a和所述第二导电件4161b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抖磁石 4131a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的上方,从而提供所述第一防抖磁石4131a和所述第二防抖磁石4131b向上的磁吸力,所述第三导电件4161c和所述第四导电件4161d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的上方,从而提供所述第三防抖磁石4131c和所述第四防抖磁石4131d向上的磁吸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4161a、所述第二导电件4161b、所述第三导电件 4161c和所述第四导电件4161d分别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嵌合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中,并且所述第一导电件4161a、所述第二导电件4161b、所述第三导电件4161c和所述第四导电件4161d不与所述镜头对焦导磁单元4210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4161a、所述第二导电件4161b、所述第三导电件4161c和所述第四导电件4161d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通过焊接等方式被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通过焊接等方式被电连接,如此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电连接所述镜头防抖线路板414和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
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沿着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 的所述内框顶面42011的四侧分布,呈环绕地围绕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所述内框通道42013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的所述连接部分4242包括一可动电连接部42421和四个变形电连接部42422,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被固定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和被电连接于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416,四个所述变形电连接部42422电连接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当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被驱动沿着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做相对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 430的运动时,四个所述变形电连接部42422能够减小所述镜头对焦线路板424 对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的移动阻碍,从而使得所述镜头对焦内框420能够被顺畅地驱动。
具体地,四个所述变形电连接部42422依次被定义为一第一连接部42422a、一第二连接部42422b、一第三连接部42422c和一第四连接部42422d,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2422a和所述第三连接部42422c呈轴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 42422b和所述第四连接部42422d呈轴对称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2422a 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2422b相连接,并用于导通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相应地,所述第三连接部42422c和所述第四连接部42422d相连接,并用于导通所述贴装部分4241和所述可动电连接部42421。
附图21A至图22B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附图 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区别点在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在附图21A至图22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 12,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并且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相对应,其中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 /或旋转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例如,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产生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的平移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平移防抖。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能够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产生绕Z轴方向的旋转运动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旋转防抖。
优选地,在附图21A至图22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中,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 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相应地,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并且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和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分别被安装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这些所述安置位1210。
继续参考附图21A至图22B,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被贴装于所述上盖112 的内壁,并且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的所述连接部开口1231和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顶部开口1102对应和连通,以避免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阻挡经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顶部开口1102进入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内部的光线。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可以分别被贴装于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以通过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设置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于所述上盖112。
另外,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可以具有多个避让位1232,这些所述避让位 1232的尺寸大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所述延伸柱1216的尺寸,以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能够被驱动沿着X轴和/或Y轴方向平移和/或绕着Z轴方向旋转。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可以没有设置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而是直接将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设置于所述上盖112,并且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通过连接线被连接于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
继续参考附图21A至图22B,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并且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的位置和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位置相对应,如此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能够相互配合而在Z轴方向产生磁吸力,以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或者这些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可以被设置于芯片防抖电连接部123和所述上盖112 之间。
在附图23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变形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位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下方,如此: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向上(即,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所在的方向) 加强磁场强度,以使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另一方面,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能够阻止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的磁场外泄,而避免干扰所述感光组件30的所述电路板31和所述感光元件32。
具体地,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即,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通过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 121的方式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和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在分别成型后,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可以将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注塑成型的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时可以允许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一体地成型于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如此设置所述芯片防抖导磁构件14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
与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的是,在附图24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变形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可以没有被设置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以及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可以没有设置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具体地,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进一步包括一悬持部18,其用于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 1101。
具体地,所述悬持部18包括至少三具有弹性的悬持元件181,每个所述悬持元件181的顶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每个所述悬持元件181的底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如此由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当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被通电,以允许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和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相互配合驱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 做相对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平移和/或旋转运动时,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带动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而使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产生变形。相应地,当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被断电时,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在恢复初始状态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回复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悬持部18包括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 的顶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上盖112的四个转角处,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的底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四个转角处,如此所述悬持部18的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能够相互配合而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内平稳平移和/或旋转。此时,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每个侧边处,以形成避让。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外一些示例中,所述悬持部18的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的顶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上盖112的四条边的中部,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的底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的四条边的中部,如此所述悬持部18的四个所述悬持元件181能够相互配合而保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内平稳平移和/或旋转。此时,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每个转角处,以形成避让。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悬持部18的所述悬持元件181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悬持元件181可以是悬丝、弹簧、弹片、折线体等。与附图21A至图22B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不同的是,在附图25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变形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可以没有被设置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以及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和所述上盖112之间可以没有设置所述芯片防抖滚珠122。具体地,与附图24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类似,在附图25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通过所述悬持部18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示例中,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包括两个所述悬持部18,其中一个所述悬持部18的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的顶端被连接于所述上盖112,底端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另一个所述悬持部18的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的顶端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2,底端被连接于所述基底111,如此两个所述悬持部18相互配合而能够悬持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附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较佳示例,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被设置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并且所述芯片防抖磁吸构件15与所述芯片防抖磁石131相互对应,以产生Z轴方向的磁力吸而使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具有靠近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上盖112的趋势,其中所述悬持部 18的这些所述悬持元件181的顶端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的所述芯片防抖可动载体121,底端被连接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基底111,以阻止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朝向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方向运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能够被悬持于所述芯片防抖固定部11的所述收容腔1101。
附图27A至图29B示出了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沿X轴方向平移、Y轴方向平移以及绕Z轴方向旋转时,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13的每个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的电流方向以及受力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被串联,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被串联,所述第五线圈1325 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被串联。
参考附图27A和图27B,在所述第一线圈1321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二线圈1322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时,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沿X轴的负方向平移进行补偿,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X轴方向的平移防抖。
继续参考附图27A,箭头I表示电流方向,符号F表示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的受力情况。在X轴方向的平移防抖的过程中,通入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的电流大小相同,此时,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 的受力大小相同、方向一致。
相反地,在所述第一线圈1321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二线圈1322 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所述第一线圈1321和所述第二线圈1322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进行补偿,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X轴方向的平移防抖。
参考附图28A和图28B,在所述第三线圈1323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四线圈1324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五线圈1325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六线圈1326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时,所述第三线圈 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沿Y轴的正方向平移进行补偿,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Y轴方向的平移防抖。
继续参考附图28A,箭头I表示电流方向,符号F表示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的受力情况。在Y轴方向的平移防抖的过程中,被通入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电流大小相同,此时,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受力大小相同、方向一致。
相反地,在所述第三线圈1323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四线圈1324 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五线圈1325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六线圈1326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 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沿Y轴的负方向平移进行补偿,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Y轴方向的平移防抖。
参考附图29A和图29B,在所述第三线圈1323被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四线圈1324被通入逆时针的电流、所述第五线圈1325被通入逆时针的电流、所述第六线圈1326被通入顺指针的电流时,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绕Z轴方向顺时针旋转进行补偿,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Z轴方向的旋转防抖。
继续参考附图29A,箭头I表示电流方向,符号F表示所述芯片防抖线圈132 的受力情况。在Z轴方向的旋转防抖的过程中,通入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五线圈1325的电流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通入所述第四线圈1324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的电流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所述第二线圈组134和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二芯片侧边 322的所述第三线圈组135的受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即,位于所述感光元件 32的所述第二芯片侧边322的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受到沿Y 轴的负方向的力,位于所述感光元件32的所述第四芯片侧边324的所述第三线圈1323和所述第四线圈1324受到沿Y方向的正方向的力,从而实现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绕Z轴方向的旋转运动,进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旋转防抖。
相反地,在所述第三线圈1323被通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所述第四线圈1324 被通入顺时针的电流、所述第五线圈1325被通入顺时针的电流、所述第六线圈 1326被通入逆指针的电流时,所述第三线圈1323、所述第四线圈1324、所述第五线圈1325和所述第六线圈1326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使得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绕Z轴方向逆时针旋转进行补偿,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Z轴方向的旋转防抖。
进一步地,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沿着X轴方向平移时,所述第一感测元件161能够感测到明显的磁场变化,并对磁场变化进行反馈。在所述芯片防抖可动部12带动所述感光组件30沿着Y轴方向平移和绕Z轴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感测元件161未能感测到明显的磁场变化,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和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能够感测到明显的磁场变化,对于Y轴方向平移的磁场变化,根据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和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的感测数值之和的平均值作为补偿值,对于绕Z轴方向旋转的磁场变化,根据所述第二感测元件162和所述第三感测元件163的感测数值之差的平均值作为补偿值,其中感测数值在正方向为正值,负方向为负值。
附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个变形示例,与附图1至图12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将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贴装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10的所述上盖112不同的是,在附图30示出的所述摄像模组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可以没有所述镜头驱动基座440,而是直接地将所述镜头驱动组件40的所述镜头驱动壳体450贴装于所述芯片驱动组件 10的所述上盖112,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7)

1.一镜头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头对焦外框;
一镜头对焦内框,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被悬持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其中所述镜头对焦内框具有一容纳腔;
一镜头防抖载体,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镜头防抖内框的所述容纳腔;
一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滚珠,这些所述镜头防抖滚珠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和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之间;以及
一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镜头对焦滚珠,这些所述镜头对焦滚珠分别被保持在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和所述镜头对焦外框之间,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以上下布置的方式位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同一个端部;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高度位置介于位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同一个端部的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滚珠的直径小于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滚珠的直径为0.7mm,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直径为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三镜头防抖轨道,每个所述镜头防抖轨道分别包括一下凹槽轨道和一上凹槽轨道,所述下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载体顶面,所述上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滚珠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下凹槽轨道和所述上凹槽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支撑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镜头对焦轨道,其中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包括一内凹槽轨道和一外凹槽轨道,所述内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外凹槽轨道形成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相对应且两者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镜头对焦滚珠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内凹槽轨道和所述外凹槽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在所述内凹槽轨道的中部和/或所述外凹槽轨道的中部设有一隔板,以用于隔开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每个所述镜头对焦轨道分别被设置有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并且这两个所述镜头对焦滚珠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两镜头防抖磁石和至少两镜头防抖线圈,所述镜头防抖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所述镜头防抖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和每个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石和至少一镜头对焦线圈,所述镜头对焦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镜头对焦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石和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其中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一镜头对焦内框顶部,并且所述镜头防抖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防抖磁石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高度方向的磁吸力,如此悬持所述镜头防抖载体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容纳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磁吸单元,其中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磁吸单元和所述镜头对焦磁石相对应,以使两者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磁吸力,如此悬持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的侧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其中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内框底面,并且每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分别对应于每个所述镜头防抖磁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中间,以被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环绕;或者,所述镜头防抖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线圈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感测单元,所述镜头对焦感测单元包括一镜头对焦感测磁石和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内框的所述镜头对焦内框侧部,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对应于所述镜头对焦感测磁石。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外框,并且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对应于所述镜头对焦磁石。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中间,以被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环绕;或者,所述镜头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对焦线圈的外侧。
17.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在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防抖载体具有一载体通道,所述光学镜头被设置于所述镜头防抖载体的所述载体通道。
CN202111296606.0A 2021-07-02 2021-11-03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60881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6606.0A CN116088125A (zh) 2021-11-03 2021-11-03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CT/CN2022/104918 WO2023274421A1 (zh) 2021-07-02 2022-07-11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基于滚珠的两轴光学致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6606.0A CN116088125A (zh) 2021-11-03 2021-11-03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8125A true CN116088125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6606.0A Pending CN116088125A (zh) 2021-07-02 2021-11-03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81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9350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EP3605221B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US2022020630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877042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20230393369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WO2023109601A1 (zh) 镜头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2799260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0038301U (zh)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CN116088125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95485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68717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88246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95451A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4244977A (zh) 摄像结构
WO2023274421A1 (zh) 镜头驱动组件、芯片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基于滚珠的两轴光学致动模块
CN116075773A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16055879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55878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55877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驱动组件的驱动方法
CN116055880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055833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WO2023274420A1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驱动组件的驱动方法、基于滚珠的两轴光学致动模块
WO2023116437A1 (zh) 芯片防抖感光组件及防抖摄像模组
CN218162619U (zh) 防抖装置、摄像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10038302U (zh) 用于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载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