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7017A -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7017A
CN116347017A CN202310402706.XA CN202310402706A CN116347017A CN 116347017 A CN116347017 A CN 116347017A CN 202310402706 A CN202310402706 A CN 202310402706A CN 116347017 A CN116347017 A CN 116347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cquisition device
object module
display devic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27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方圆
李亚鹏
于静
李扬冰
胡飞涛
谭丞鸣
马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27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7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7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7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采集装置包括:容置部,用于可拆卸地设置至少一个对象模组,所述对象模组包括相机模组和/或麦克风模组;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座,一个所述连接座用于电连接一个所述对象模组;固定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容置部或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本公开提供的采集装置,能够方便的在显示设备处拆装以避免影响显示设备的正常工作,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所要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Description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4G、5G技术的发展,视频通信或视频会议的应用愈发广泛。在视频通信领域,常用的方案是基于相机进行视点的硬件化采集、传输和处理的采集系统。在采集到图像数据后,利用视点合成方案,将RGB相机高速采集到的高质量图像合成为一个具有3D效果的画面场景。最终在3D光场显示器上呈现出3D的实际场景,达到实时、真实的交互体验的目的。
目前用于采集3D画面场景的采集装置,如RGB相机阵列通常是集成在显示设备,如电视或电脑显示器中。但这些装置并非显示设备的必要外设,将其集成在显示设备端,存在显示设备制造成本提高,显示设备尺寸增加,且影响显示设备在没有进行视频通信时的正常使用的问题。另外,集成至显示设备中且的采集系统也无法根据不同需求,快速、方便地进行音视频信号采集的调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能够方便的在显示设备处拆装以避免影响显示设备的正常工作,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所要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第一方面,本公开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集装置,包括:
容置部,用于可拆卸地设置至少一个对象模组,所述对象模组包括相机模组和/或麦克风模组;
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座,一个所述连接座用于电连接一个所述对象模组;
固定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容置部或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采集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容置部之间;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动机构为阻尼转轴。
可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合页铰链、卡块和棘轮,所述合页铰链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容置部之间,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合页铰链上;
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部,用于在卡入所述棘轮的齿槽时锁止所述合页铰链的转动,以及在远离所述齿槽时解锁所述合页铰链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容置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为板形,所述第二夹持端为柱形。
可选的,采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座数量相等的磁吸模组,一个所述磁吸模组设置在一个所述对象模组和一个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对象模组通过所述磁吸模组与所述连接座电连接;
所述磁吸模组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对象模组的连接接口,在所述第二表面处设有第一磁体和连接所述连接座的连接触点;
在所述连接座处设有第二磁体,在所述磁吸模组设置在所述对象模组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异性相吸。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设有至少一个标志电极和至少一个通讯电极,所述标志电极用于识别所述对象模组的类型,所述通讯电极用于传输所述对象模组的数据信号。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处理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处理板上;
所述采集装置还包括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处理板内,并与所述连接座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对象模组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可选的,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板内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测量所述容置部的姿态角,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姿态角,调整所述容置部的位置和方向。
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加速度计和磁力计;或,
水平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处理板还设有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连接主控设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连接显示设备。
可选的,所述对象模组还包括扬声器模组和/或探测模组。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采集装置。
通过本公开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采集装置,包括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以及支持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对象模组的容置部和连接部;通过固定部使整个采集装置能够可拆卸的装配在显示设备的外部,从而在需要采集音视频信号时进行安装,不需要采集时拆离显示设备,在保证显示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容置部和连接部支持一个以上的对象模组,结合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方便地更换对象模组的类型,如在需要采集视频信号时设置相机模组,在需要采集音频信号时设置麦克风模组,从而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方便快捷的对不同种类信号采集的自定义调整,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采集装置的轴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容置部的轴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部的轴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座上的通讯电极和标志电极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固定部的轴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容置部与固定部在转动连接时的左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容置部与固定部在固定连接时的左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容置部与固定部在固定连接时的前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有磁吸模组的采集装置的轴测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磁吸模组的前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磁吸模组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部;11、底板;12、处理板;13、连接座;131、标志电极;132、通讯电极;
20、容置部;21、容置孔;
30、固定部;31、第一夹持端;32、第二夹持端;
40、转动机构;41、卡块;42、棘轮;43、拉杆;
50、磁吸模组;51、连接接口;52、连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为了解决目前在视频通话或视频会议中,将采集装置集成在显示设备中所导致的显示设备制造成本提高、影响显示设备正常使用和无法方便的调整信号采集的问题,第一方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2,提供了一种采集装置,包括:
容置部20,用于可拆卸地设置至少一个对象模组,对象模组包括相机模组和/或麦克风模组;
连接部1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座13,一个连接座13用于电连接一个对象模组;
固定部3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容置部20或连接部10连接,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容置部20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对象模组。如图2所示,容置部20可以是长条形状,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置孔21,一个容置孔21用于设置一个对象模组。其中,容置孔21在容置部20的下表面或底面设有第一开口,以使对象模组安装在连接座13上;容置孔21可以在侧面或顶面设置第二开口,以使对象模组,如相机模组或麦克风模组能够通过第二开口采集对应的音视频信号。通过容置孔21来设置或安装对象模组,能够方便对位安装的同时保持对象模组的稳固性。
对象模组是用于获取或相应数据或信号的采集设备,如相机模组用于获取图像数据,麦克风模组用于获取音频数据。容置部20中可以设置多个对象模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在容置部20中设置多个相机模组构成相机阵列,以采集视频图像,也可以设置多个麦克风模组用以采集音频信号,还可以同时设置相机模组和麦克风模组实现音视频信号的同时采集,此时相机模组和麦克风模组的数量和排布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另外,对象模组也可以是集成有麦克风模组的相机模组。
其中,麦克风模组用于接收用户声音或现场音频,可应用于光场显示3D视频聊天或通信。
相机模组可以使用光场相机。相比传统的视频通信,光场影像可为用户带来更直观、更真实的交互体验。光场是空间内所有任意方向光线的总和。光场不仅包括光的颜色(波长)、光强等信息,同时还涵盖光线的方向信息,它是对光线在空间传播时的完整描述。人眼通过时刻感知到周围来自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光线,看到了清晰立体的世界。而光场则是完整记录和复现人眼看世界的所有位置和光线信息,以重现人眼看世界的效果,因此在视频会议、视频电话中能够显著提高用户体验。为了实现光场信息的采集,需要使用光场相机进行图像数据采集。这是由于普通相机在拍摄时,是针对在实际世界中的物体的信息捕获和聚焦,其聚焦区域中央部分是清晰的,边缘部分是模糊的。而光场相机与之不同,是在拍照整个过程,记录了光线在空间中传播时的信息流数据,在照片拍摄后,可在后期pc端进行焦点的调节,使拍摄的视频或图像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因此使用光场相机,通过采集并投射出全光函数中7个维度的光线,将能使环境中所有人同时获得身临其境的全息视觉体验。光场作为理想的3D显示技术,与传统2D显示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的2D显示器只能提供仿射、遮挡、光照阴影、纹理、先验知识五方面的心理视觉信息。而光场显示器除了能产生传统2D显示器的所有信息外,还能提供双目视差、移动视差、聚焦模糊三方面的生理视觉信息。
另一方面,对象模组也可以使用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可用于增强显示设备发出的声音的立体感。立体感来源于是人对空间内的声音位置的判断,是对声源的距离和方位的判断,是一种空间真实的听感。如果将这种具有真实听感的声音用电声系统进行模拟重放,对应的就是立体声系统。人耳的延时效应和双耳效应都是立体声的生理学基础。立体声系统由若干个传声器、传输通路和扬声器组成,它等效于将声源移到听众面前,使听众获得声源在真实空间分布的现场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声音的立体感主要依靠“双耳效应”和“耳廓效应”,其中双耳效应是指:人的双耳位于头部两侧约有20cm的距离,当声源不是在两耳正前方的中轴线时,到达左右耳的距离不一致,声源到达双耳就会造成声级差、时间差和相位差,这种差异被双耳感知后传给大脑进行分析加工,得出了声源的方位判断。
单耳利用“耳廊效应”也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判断能力,是对双耳效应的一个补充。耳廓效应是指:人的耳廓是一个形状复杂的凹凸面。耳道入口不在耳廓中央,当声音到达人耳时,一部分声音直接进入耳道,另一部分声音由各个不规则的凹凸曲面产生了不同的反射进入耳道。这些反射波和直达波在不同频率的因素下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差和相位差,在鼓膜处形成种与声源方向位置有关的频谱特性,听觉神经据此判断声音的方位。
人耳对姿态角的最小判断角为3°,通过双声道的声音录制,就可以通过双声道的扬声器播放,通过到人耳时间差和强度差,就可以实现双声道立体声系统。
此外,对象模组还可以是探测模组,探测模组通过检测音视频采集对象的位置信息,用于调整容置部20的空间位姿,从而获得更佳的采集信号。探测模组可以是红外探测模组或超声探测模组。
之所以将探测模组设置外置的采集装置中,是因为这些模组并非显示设备的必备外设,因此将探测模组直接集成在显示器上的必要性不大,但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这些模组的功能又为辅助功能或是必备功能。因此本采集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自由组合的可拆卸设置的容置部20,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安装不同的模组以实现功能。
连接部10是用于电连接对象模组,以使对象模组正常工作。而固定部30则用于将采集设备拆卸地固定在显示设备上。显示设备可以是台式电脑显示器、一体式电脑显示器或会议一体机等。
其中,固定部30的第一端可以与容置部20相连,此时容置部20位于固定部30和连接部10之间;第一端也可以于连接部10相连,此时连接部10位于容置部20和固定部30之间。若无特别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以第一端可以与容置部20相连为情况进行说明。
故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装置,通过固定部30使整个采集装置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在显示设备的外部,从而在需要采集音视频信号时进行安装,不需要采集时进行拆离,相比于将采集装置集成在显示设备的方案,在保证显示设备正常工作的同时有利于显示设备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容置部20和连接部10支持设置一个以上的对象模组,结合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30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方便地更换对象模组的类型,如在需要采集视频信号时设置相机模组,在需要采集音频信号时设置麦克风模组,从而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方便快捷的对不同种类信号采集的自定义调整,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装置根据需求可能连接多个相机模组、麦克风模组、扬声器模组和探测模组中的一种或多种。驱动对象模组工作需要对应的驱动,以及需要模组识别功能。另外,对象模组采集的信号数据也需要进行处理,这些功能需求可通过处理器实现。其中,驱动对象模组工作的处理器可以是外部处理器,如使连接部10连接显示设备或主控的电子设备,利用显示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实现对象模组的驱动,以及对采集信号的处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提供了一种内含处理器的连接部10的示例,包括底板11和固定在底板11上的处理板12,处理板12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座13;采集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图3未示出),设置在处理板12内,并与连接座13电连接,处理器用于处理对象模组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将处理器和连接对象模组的连接座13设置在处理板12上。处理板12可以是一长条形的板状结构,其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座13,一个连接座13可用于连接一个对象模组。处理器可设置在处理板12内部,或嵌设在处理板12的表面,与所有的连接座13电连接,以驱动所有对象模组进行信号采集,并针对采集到的音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考虑到容置部20会设置多个对象模组,可选的,请参阅图4,连接座13设有至少一个标志电极131和至少一个通讯电极132,标志电极131用于识别对象模组的类型,通讯电极132用于传输对象模组的数据信号。
具体的,在安装有多个对象模组,或者多个对象模组的类型不同时,可通过标志电极131进行对象模组的自识别。连接座13上通讯电极132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固定的,保证安装的通用性,区别在于使用标志电极131作为作为标志位,通过电极信号I/O进行区分。例如,以光场相机模组、麦克风模组和扬声器模组为例,标识电极的数量可以设置成两个,为了方便区分,命名为1电极和2电极。对于光场相机模组,1电极和2电极都给一个低电平;而对于扬声器模组,1电极可以是高电平,2电极可以是低电平;对于麦克风模组,1电极可以是低电平,2电极可以是高电平。如此在对象模组安装至连接座13后,处理器的处理芯片通过检验其1电极和2电极的电平值高低,得到数字信号。例如,当接收到2’b 00时,表示对象模组为光场相机模组;当接收到2’b10时,表示对象模组为扬声器模组;当接收到2’b 01时,表示对象模组是麦克风模组。如此即可实现不同对象模组的自识别,以方便处理器进行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板12内还可以设置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测量容置部20的姿态角,处理器用于根据姿态角,调整容置部20的位置和方向。
具体的,容置部20中的对象模组安装在处理板12的连接座13上,因此处理板12内的定位机构在测量得到处理板12的姿态角后,也就同步获得了容置部20的姿态角。根据容置部20的姿态角,可以调整对象模组的空间位姿,例如使相机模组的光轴正对拍摄对象的特征物,如人的眼部,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定位机构的一种硬件方案是加速度计结合磁力计,通过加速度计可实时输出处理板12的三轴线加速度,从而解算出俯仰角与横滚角;磁力计则实时输出处理板12的三轴地磁强度,从而计算出航向角,两者相互配合可以解算出处理板12或对象模组的姿态角信息。
定位机构的另一种硬件方案是通过水平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测量得出容置部20的姿态角或者空间取向。
可选的,处理板12还设有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第一通信接口用于连接主控设备,第二通信接口用于连接显示设备。主控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或服务器,主控设备通过第一通信接口向采集装置发出控制指令,以开始或停止音视频的采集。与第二通信接口则可以用于将对象模组采集、处理器处理的音视频数据传输至显示设备端进行显示。
可选的,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也可以设置在容置部20处,通过一条数据线连接处理板12即可。
可选的,处理板12内还设有电源,电源用于为处理板12内的处理器和各类电路供电。电源可以使用纽扣电池进行供电。若不设置电源,则处理板12可连接外部电源。
可选的,处理板12内还设有模数信号转换芯片和数模信号转换芯片,用于进行数模信号的相互转换。
对于固定部30,其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一端与容置部20连接。其中,第二端可采用卡箍或卡扣的方式,图5示出了一种示例,在固定部3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夹持端31和第二夹持端32,第一夹持端31为板形,方便夹持在显示设备的正面,保证平整竖直;第二夹持端32为柱形,可以是圆柱形或方柱形,用于夹持在显示设备的背面,保证夹持的稳固性。当第一夹持端31和第二夹持端32夹持在显示设备的上端时,利用采集装置自身的重力使第二夹持端32压在显示设备上,保证夹紧力度。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端31和第二夹持端32上设有螺孔,在第一夹持端31和第二夹持端32采用倒夹的方式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下端时,可在螺孔内设置螺钉,以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加固,保证采集装置与显示设备夹持连接的稳定性。
容置部20可以通过转动机构40与第一端转动连接,如图1和图6所示。转动连接的好处在于可以调整容置部20的空间位姿,提高音视频信号的采集效果,或扬声器外放的立体声效果。一种转动连接的方式是第一端与容置部20通过阻尼转轴实现转动连接。阻尼转轴通过在转轴上安装一个可调节弹性的阻尼器,在转轴旋转时阻尼器产生阻力,有利于精确地控制容置部20的旋转角度,以及在容置部20旋转到位后进行固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提供了一种可选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合页铰链(图7未示出)、卡块41和棘轮42,合页铰链设置在第一端和容置部20之间,棘轮42套设在合页铰链上;卡块41设置在容置部20,用于在卡入棘轮42的齿槽时锁止合页铰链的转动,以及在远离齿槽时解锁合页铰链的转动。卡块41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卡块41或楔形卡块41,在卡入齿槽后可使合页铰链停止转动,在远离齿槽时合页铰链可继续转动。棘轮42上可设置多个齿槽,在卡块41卡入不同齿槽时,固定部30与容置部20之间的角度不同,从而使容置部20的姿态角改变,实现对象模组的角度调整,以保证采集的音视频信号的质量。
齿槽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一种较佳的方式是设置4个齿槽,分别对应容置部20相对水平面的4个角度档位:30°,45°,60°,90°,可涵盖大多数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转动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卡块41的拉杆43或弹簧,拉杆43或弹簧用于驱动卡块41卡入齿槽或者切换齿槽。图7以拉杆43为例进行示例,通过旋转或按压拉杆43,使卡块41产生旋转,从而改变卡块41卡入的齿槽,或者使卡块41远离齿槽,在合页铰链转动至新的角度后,再使拉杆43复位,卡块41重新卡入当前对应的齿槽以固定容置部20的当前朝向或角度。
在容置部20与固定部30采用转动连接时,容置部20的姿态角可根据处理器基于探测模组检测的待采集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行自动调整,也可以支持用户进行手动调整,可以提高采集的音视频信号的质量。
对于与容置部20连接的第一端,还可以是与容置部20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固定连接使容置部20无法通过旋转进行角度调节,但其具有一体化的优势,由于不需要设置转动连接机构,有利于简化采集装置的结构,使采集装置的整体尺寸更容易做小,且不会因为折叠、转动等机械结构原因产生问题,具备更低的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容置部20与固定部30固定连接,因此容置孔21可在侧面设置第二开口,以使对象模组通过侧面的第二开口采集相应的信号数据,如图9所示。
可选的,容置部20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的盒状,盒状的容置部20可以在方便进行角度调节的同时,收纳并保护内部的连接结构或器件。
另外,考虑到容置部20中会设置多个对象模组,存在多个对象模组的装配精度和装配便利性问题。故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采集装置还包括与连接座13数量相等的磁吸模组50,一个磁吸模组50设置在一个对象模组和一个连接座13之间,连接座13通过磁吸模组50与对象模组电连接。请参阅图10~图12,提供了一种可选的磁吸模组50的结构设计,磁吸模组5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处设有用于连接对象模组的连接接口51,在第二表面处设有第一磁体(附图未示出)和连接连接座13的连接触点52;在连接座13处设有第二磁体(附图未示出),在磁吸模组50设置在对象模组和连接座13之间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异性相吸。
磁吸模组50的引入能够提高对象模组的装配便利性和装配精度。具体的,磁吸模组5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方柱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磁吸模组50的第二表面可以视为底面,而第一表面可以是磁吸模组50的顶面,也可以是磁吸模组50的侧面,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表面为磁吸模组50的顶面。
可在磁吸模组50的第二表面设置一凹槽,用来安装第一磁体,同时连接座13上也可设置一凹槽用来安装第二磁体,在装配对象模组时,磁吸模组50的第二表面靠近连接座13的表面,此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彼此靠近的磁极互为反向磁极,从而互相吸引,使磁吸模组50顺利吸附在连接座13上。若磁性模组反向放入,即第一表面靠近连接座13,此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彼此靠近的磁极为同向磁极,此时产生斥力,使磁吸模组50无法顺利放置。
另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吸附作用还可以纠正磁吸模组50与连接座13的相对位置,这是因为磁吸模组50的第二表面上的连接触点52(Pad)可以借助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吸附作用,在与连接座13的连接过程中进行对位,能够避免连接座13与连接触点52因为连接位置不正确所导致的短路问题。
对于前述实施例提到的,连接座13设有标志电极131和通讯电极132的情况,磁吸模组50的连接触点52需要匹配标志电极131和通讯电极132进行设置。
磁吸模组50的引入能够实现对象模组与连接座13的方便、快速的安装。另外,也可以使用卡口结构等方式进行对象模组和连接座13的装配,能够保证安装的牢固性,此处对其不做过多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装置,其数据传输控制包括:对象模组收发的信号或数据从连接座13输入/输出,在处理板12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发送。例如,处理板12从主控端(如电脑主机,通过USB接口,音频接口或HDMI接口等)接收的音频数据或信号,利用连接座13的通讯电极132+USB协议或是其他音频协议输入扬声器模组进行输出。又如,光场相机模组采集的视频图像,可以通过连接座13处的通讯电极132结合MIPI CSI协议进入处理板12进行数据处理,通过HDMI接口将合成后的图像传输到显示设备中,或是通过USB接口传回主控端进行合处理,然后再传输给显示设备进行展示,至此完成了一整套对象模组、处理板12、主控机和显示设备四者之间的数据通信。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装置,具有如下的特点:
1)采集装置中的容置部20可根据需求,方便快捷地配置多种对象模组以定制或切换不同的功能,并根据各对象模组所在位置进行功能矫正,修改对象模组的配置内容;对象模组可以是光场相机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红外探测模组等,可以利用光场相机模组和麦克风模组采集并处理合成光场显示器所需的3D画面和音频,也可通过扬声器模组实现多点环绕发声,增强显示设备输出音频的立体感,以及通过红外探测模组实现空间定位功能。故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装置,为显示设备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拆卸不同对象模组的通用性接口或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自由组合或切换。
2)通过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30,使整个采集装置具有拆卸方便的特点,能够在不需要外加功能时拆离显示设备,保证显示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又可以在需要时快速、便捷地进行装配;另外,采集装置与外部设备只需要设置一根线缆,通过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进行连接,用于信号传输,可以应用在各类显示设备上进行外部装配。
3)通过固定部30与容置部20的转动连接,可以方便的调节对象模组的位姿,从而提高信号采集的质量,或者提高信号输出的质量。
4)磁吸模组50的引入,使对象模组与连接座13的安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连接座13与对象模组因为对位不良所导致的短路问题。
第二方面,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装置。显示设备可以是台式电脑显示器,一体式电脑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也可以液晶电视,会议一体机等显示产品。显示设备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
容置部,用于可拆卸地设置至少一个对象模组,所述对象模组包括相机模组和/或麦克风模组;
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座,一个所述连接座用于电连接一个所述对象模组;
固定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容置部或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容置部之间;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为阻尼转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合页铰链、卡块和棘轮,所述合页铰链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容置部之间,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合页铰链上;
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部,用于在卡入所述棘轮的齿槽时锁止所述合页铰链的转动,以及在远离所述齿槽时解锁所述合页铰链的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容置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显示设备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为板形,所述第二夹持端为柱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座数量相等的磁吸模组,一个所述磁吸模组设置在一个所述对象模组和一个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对象模组通过所述磁吸模组与所述连接座电连接;
所述磁吸模组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对象模组的连接接口,在所述第二表面处设有第一磁体和连接所述连接座的连接触点;
在所述连接座处设有第二磁体,在所述磁吸模组设置在所述对象模组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异性相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至少一个标志电极和至少一个通讯电极,所述标志电极用于识别所述对象模组的类型,所述通讯电极用于传输所述对象模组的数据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处理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处理板上;
所述采集装置还包括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处理板内,并与所述连接座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对象模组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板内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测量所述容置部的姿态角,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姿态角,调整所述容置部的位置和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加速度计和磁力计;或,
水平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板还设有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连接主控设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连接显示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模组还包括扬声器模组和/或探测模组。
14.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采集装置。
CN202310402706.XA 2023-04-14 2023-04-14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6347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2706.XA CN116347017A (zh) 2023-04-14 2023-04-14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2706.XA CN116347017A (zh) 2023-04-14 2023-04-14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7017A true CN116347017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8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2706.XA Pending CN116347017A (zh) 2023-04-14 2023-04-14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70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31329U (ja) 3d及び/又は2d高品質ビデオ撮影、写真撮影、自撮り録画用の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非電気的3d/マルチビデオ及び静止フレームビューアーと一体化される多目的携帯機器ケース/カバー
CN109565567B (zh) 三维遥现终端及方法
US10334220B2 (en) Aggregating images and audio data to generate virtual reality content
CN217849511U (zh) 图像捕捉装置、设备和系统以及集成传感器光学部件配件
US11611824B2 (en) Microphone pattern based on selected image of dual lens image capture device
US20130176403A1 (en) Heads up display (HUD) sensor system
BRPI0924076B1 (pt) Sistema de telepresença e método de telepresença
US20020075295A1 (en) Telepresence using panoramic imaging and directional sound
KR20190029099A (ko) 복수의 카메라를 통해 수신되는 이미지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00309290A1 (en) System for capture and display of stereoscopic content
WO2018145261A1 (zh) 多功能相机及其控制方法、穿戴设备、云台、飞行器
TW201733340A (zh) 光學系統及影像捕獲裝置
US20210250501A1 (en) Aggregating Images to Generate Content
KR20120128740A (ko) 3d영상촬영이 가능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16347017A (zh) 采集装置和显示设备
WO2018018357A1 (zh) Vr图像拍摄装置及其基于移动终端的vr图像拍摄系统
CN209057332U (zh) 一种耳机
KR102284914B1 (ko) 프리셋 영상이 구현되는 사운드 트랙킹 시스템
JP3689976B2 (ja) 3次元立体映像信号変換装置の映像撮影用の光学アダプター装置
CN213213666U (zh) 一种视音频通讯设备
JPH10322725A (ja) 立体撮影像位置決め装置
CN110620915A (zh) 一种立体摄像手机及立体摄像系统
JP3543455B2 (ja)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JP2002027419A (ja) 画像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通信システム
CN112824954A (zh) 实时3d场景共享互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