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5241A -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5241A
CN116345241A CN202111587501.0A CN202111587501A CN116345241A CN 116345241 A CN116345241 A CN 116345241A CN 202111587501 A CN202111587501 A CN 202111587501A CN 116345241 A CN116345241 A CN 11634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utt joint
cable connector
lock catch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75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唐辉
李杭
熊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75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52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5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电接触体、线缆及两个锁扣;电接触体安装在塑胶主体内,线缆一端与电接触体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塑胶主体外部;塑胶主体的上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上对接部,塑胶主体的下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下对接部,所述的电接触体安装于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之间,所述的两个锁扣分别安装在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所述的锁扣用于和与之匹配的板端连接器插接锁固。本发明还公开了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器及上述的线缆连接器。本发明的通过双锁扣结构,使得线缆连接器上侧和下侧与板端连接器同时进行锁扣,提高了电接触体对接的保持力,连接强度高,抗震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抗震性及连接强度是电连接器的重要性能,在特殊的应用环境中如航空和航天、铁路和汽车运输中尤为重要,它是检验电连接器机械结构的坚固性和电接触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的上侧设置有一个锁扣,在于板端连接器连接时,通过一个锁扣与板端连接器进行锁固。而在震动较大的特殊应用环境中,通过一个锁扣进行锁固,其保持力不足,抗震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可提高连接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电接触体、线缆及两个锁扣;所述的电接触体安装在塑胶主体内,所述的线缆一端与电接触体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塑胶主体外部。所述的塑胶主体的上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上对接部,所述的塑胶主体的下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下对接部,所述的电接触体安装于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之间,所述的两个锁扣分别安装在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所述的锁扣用于和与之匹配的板端连接器插接锁固。
其中,所述的上对接部内设置有上凹槽,所述的下对接部内设置有下凹槽,所述的两个锁扣分别安装在上凹槽和下凹槽内。
其中,所述的安装在上凹槽内的锁扣为上锁扣,所述的上凹槽的后侧开口,所述的上锁扣从后往前安装于上凹槽内;所述的安装在下凹槽内的锁扣为下锁扣,所述的下凹槽前侧开口,所述的下锁扣从前往后安装于下凹槽内。
其中,所述的上锁扣为主动按压式锁扣或被动式锁扣,所述的下锁扣为被动式锁扣。
优选的,所述的塑胶主体包括前壳及与前壳装配连接的后壳,所述的上对接部及下对接部设于前壳上,所述的下凹槽对应的前壳上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塞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锁扣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一连接臂及第一固定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弯折,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按压部及第一固定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的第一按压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点,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弹片。所述的上凹槽内设置有上卡位槽,上凹槽上方设置有挡位块,所述的第一弹片安装在上卡位槽内,所述第一按压部限位在上凹槽与挡位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凸出于第一按压部的第一卡紧部,所述的第一卡紧部中间向外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一卡紧部前端通过第一倾斜面连接;所述的上凹槽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卡紧槽,所述的第一卡紧部插入第一卡紧槽内。
优选的,还包括拉带,所述的上锁扣的第一按压部的端部弯折形成一拉带连接部,所述的拉带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拉带孔,所述的后壳前端设置有第二拉带孔,所述的拉带穿过第一拉带孔及第二拉带孔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锁扣包括第二按压部、第二连接臂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的第二连接臂弯折,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按压部及第二固定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的第二按压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卡点,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弹片;所述的下凹槽内设置有下卡位槽,所述的第二弹片安装在下卡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卡点为拱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块,弧形块及第二斜块,所述的第一斜块表面与第二按压部表面的夹角以及第二斜块表面与第二按压部表面的夹角为150°~160°。设置这一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锁固时第二卡点逐渐从端部至弧形块最高点,解锁时逐渐从弧形块最高点脱出,尺寸变化小,便于实现被动式解锁。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凸出于第二按压部的第二卡紧部,所述的第二卡紧部中间向外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第二卡紧部前端通过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的下凹槽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卡紧槽,所述的第二卡紧部插入第二卡紧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按压部远离第二连接臂一侧设置有若干插接片,所述的塞子前侧设置有挡位槽,所述的插接片限位在挡位槽内。所述的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连接臂一侧设置有若干限位片,所述的塞子前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片安装在限位槽内。通过这一结构,实现下锁扣与前壳的定位。插接片在挡位槽内限位移动,从而控制下锁扣的第二按压部的弹性按压距离。
其中,所述的电接触体为导电端子组,所述的前壳上设置有供导电端子组安装的端子插孔,端子插孔位于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之间;所述的端子插孔下侧为出线位,所述的线缆前端位于出线位上,所述的通槽设置于出线位中部,所述的塞子表面及出线位表面设置有供线缆定位用的波浪型定位纹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器及上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位于金属壳体内的板端塑胶主体以及板端电接触体,所述的金属壳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卡点槽,金属壳体的下侧上设置有第二卡点槽,所述的板端塑胶主体的上侧及下侧与金属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上的上对接部及下对接部分别插接在容置槽内,使两个锁扣分别卡接于第一卡点槽和第二卡点槽内,线缆连接器的电接触体与板端电接触体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及两侧壁,两侧壁连接上壁和下壁形成框体,所述的第一卡点槽设置在上壁上,第二卡点槽设置在下壁上;所述的两侧壁的高度高于上壁及下壁,两侧壁包覆于线缆连接器的塑胶主体外部。
所述的上壁及下壁上设置有若干止位挡片,所述的止位挡片沿上壁或下壁端部向外弯折。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通过双锁扣结构,使得线缆连接器上侧和下侧与板端连接器同时进行锁扣,提高了电接触体对接的保持力,连接强度高,抗震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线缆连接器的上锁扣和下锁扣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前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前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上锁扣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上锁扣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上锁扣片为主动按压式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下锁扣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下锁扣片的侧视示意图。
图13是下锁扣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下锁扣片与塞子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塞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后壳,11:第二拉带孔
2:前壳,21:上对接部,22:下对接部,23:上凹槽,231:上卡位槽,232:第一卡紧槽,24:下凹槽,241:下卡位槽,242:第二卡紧槽,25:端子插孔,26:出线位,27:通槽,28:挡位块,3:导电端子组,4:线缆,5:拉带,6:上锁扣,61:第一按压部,62:第一连接臂,63:第一固定部,64:第一卡点,65:第一弹片,66:第一卡紧部,661:第一凸台,662:第一倾斜面,67:拉带连接部,68:第一拉带孔,7:下锁扣,71:第二按压部,72:第二连接臂,73:第二固定部,74:第二卡点,741:第一斜块,742:弧形块,743:第二斜块,75:第二弹片,76:第二卡紧部,761:第二凸台,762:第二倾斜面,77:插接片,78:限位片,8:塞子,81:波浪型定位纹路,82:挡位槽,83:限位槽,9:板端连接器,91:金属壳体,911:上壁,912:下壁,913:侧壁,914:第一卡点槽,915:第二卡点槽,916:止位挡片,92:板端塑胶主体,921:容置槽,93:板端电接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电接触体、线缆4、拉带5及两个锁扣。两个锁扣分别为上锁扣6和下锁扣7。
本实施例中电接触体为导电端子组3,其它实施例中,电接触体也可以为PCB板。导电端子组3安装在塑胶主体内,线缆4一端与导电端子组3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塑胶主体外部。塑胶主体包括前壳2和后壳1,前壳2和后壳1装配连接。
结合图3所示,前壳2的上侧和下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上对接部21和下对接部22,上对接部21内设置有上凹槽23,下对接部22内设置有下凹槽24。前壳2上部设置有供导电端子组3安装的端子插孔25,端子插孔25位于上对接部24和下对接部22之间。结合图6所示,端子插孔25下侧为出线位26,线缆4前端位于出线位26上,出线位26中部设置有通槽27,通槽27位于下凹槽24上方,通槽27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塞子8。塞子8上表面及出线位26上表面设置有供线缆定位用的波浪型定位纹路81。设置通槽27使得前壳2在成型时便于成型下凹槽24及下凹槽24内的结构。
上锁扣6安装在上凹槽23内,上凹槽23的后方开口,上锁扣6从后往前安装于上凹槽23内。下锁扣7安装在下凹槽24内,下凹槽24前方开口,下锁扣7从前往后安装于下凹槽24内。由于使用时,线缆4安装在塑胶主体内,因此为了便于安装下锁扣7,将下锁扣7从前往后安装,不与线缆4干涉。上锁扣6为主动按压式锁扣或被动式锁扣,下锁扣为被动式锁扣。主动按压式锁扣即通过人主动按压后进行解锁,而被动式锁扣即不按压锁扣,通过拉动塑胶主体即可拔出锁扣。由于下锁扣隐藏在塑胶主体下端,因此上锁扣6可以通过主动按压进行解锁,而下锁扣7需要设置为被动式锁扣以实现被动解锁。
如图8、图9所示,上锁扣6包括第一按压部61、第一连接臂62及第一固定部63。第一连接臂62弯折,第一连接臂6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按压部61及第一固定部63连接形成U型结构。第一按压部6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卡点64,第一固定部6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片65。第一固定部63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凸出于第一按压部61的第一卡紧部66,第一卡紧部66中间向外设置有第一凸台661,第一凸台661与第一卡紧部66前端通过第一倾斜面662连接。
上锁扣6的第一按压部61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一拉带连接部67,拉带连接部67上设置有第一拉带孔68,后壳1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拉带孔11,拉带5穿过第一拉带孔68及第二拉带孔11伸出。
当上锁扣6为被动式锁扣时,将第一卡点64设置为图8、图9的样式,即为拱形,便于拉拔时自动解锁。当上锁扣6为主动按压式锁扣时,将第一卡点64设置为图10的样式,即在卡点64后端设置有止位面A,止位面A垂直于第一按压部61表面设置。止位面A抵接于板端连接器的第一卡点槽914内,当需要解锁时,人手按压第一按压部61,使第一按压部61变形,第一卡点64脱出从而实现解锁;或者人手拉动拉带5,拉带5带动第一按压部61按压变形,第一卡点64脱出从而实现解锁。
如图5、6所示,上凹槽23内设置有两个上卡位槽231,上凹槽23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卡紧槽232,上凹槽23上方设置有两个挡位块28,第一弹片65安装在上卡位槽231内,第一卡紧部66插入第一卡紧槽232内,第一按压部61限位在上凹槽23与挡位块28之间。
如图11~图13所示,下锁扣7包括第二按压部71、第二连接臂72及第二固定部73。第二连接臂72弯折,第二连接臂7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按压部71及第二固定部73连接形成U型结构。第二按压部7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点74,第二固定部73上设置有三个第二弹片75。第二固定部73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凸出于第二按压部71的第二卡紧部76,第二卡紧部76中间向外设置有第二凸台761,第二凸台761与第二卡紧部76前端通过第二倾斜面762连接。
如图12所示,下锁扣7需为被动式锁扣,本实施例将第二卡点74设置为拱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块741,弧形块742及第二斜块743。第一斜块741表面与第二按压部71表面的夹角α以及第二斜块743表面与第二按压部71表面的夹角β为150°~160°。将第二卡点74设置为拱形便于拉拔时自动解锁,无需进行按压。
如图7所示,下凹槽24内设置有下卡位槽241,下凹槽24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卡紧槽242,第二弹片75安装在下卡位槽241内,第二卡紧部76插入第二卡紧槽242内。
如图13所示,第二按压部71远离第二连接臂72一侧设置有两个插接片77,第二固定部73远离第二连接臂72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片78。如图14、图15所示,塞子8下方设置有两个挡位槽82及两个限位槽83,插接片77限位在挡位槽82内,限位片78安装在限位槽83内。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详述如下:
(1)将线缆4焊接在导电端子组3上。
(2)将塞子8安装在前壳2的通槽27上。
(3)将导电端子组3插接于前壳2的端子插孔25内,线缆4置于波浪型定位纹路81上。
(4)装配后壳1。
(5)前壳或后壳侧边设置注胶孔,往前壳2及后壳1内部注塑内模。
(6)如图3所示,装配上锁扣6和下锁扣7:上锁扣6从后往前插入上凹槽23内,使第一卡紧部66插入第一卡紧槽232,随着向前插入,第一倾斜面662与第一卡紧槽232接触,继续往前插,第一凸台661嵌于第一卡紧槽232内,此时第一弹片65卡于上卡位槽232内,第一按压部61位于挡位块28内。
下锁扣7从前往后插入下凹槽24内,使第二卡紧部76插入第二卡紧槽242,随着向后插入,第二倾斜面762与第二卡紧槽242接触,继续向后插,第二凸台761嵌于第二卡紧槽242内,此时第二弹片75卡于下卡位槽241内,插接片77抵接于挡位槽82内,限位片78插入限位槽83内。
实施例二
如图16~1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器9及实施例一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
如图19所示,板端连接器9包括金属壳体91、位于金属壳体91内的板端塑胶主体92以及板端电接触体93。金属壳体91包括上壁911、下壁912及两侧壁913,两侧壁913连接上壁911和下壁912形成框体,上壁91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卡点槽914,下壁91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点槽915。两侧壁913的高度高于上壁911及下壁912,两侧壁913包覆于线缆连接器的前壳2的外部。板端塑胶主体的上侧与上壁911之间以及板端塑胶主体的下侧与下壁912之间均设置有容置槽921。
上壁911及下壁912上方都设置有两个止位挡片916,止位挡片916沿上壁911或下壁912端部向外弯折。
安装时,线缆连接器上的上对接部21和下对接部22都插接于容置槽921内,使上锁扣6上的第一卡点64卡接于第一卡点槽914内,下锁扣7上的第二卡点74卡接于第二卡点槽915内。此时线缆连接器的电接触体与板端电接触体93实现电连接。若因为操作不当线缆连接器向板端连接器的方向施力过大,此时前壳2上的挡位块28与止位挡片916接触,无法再向下插接,防止损坏连接器组件。
当需要解锁时,若上锁扣6和下锁扣7均为被动式锁扣,只需向上拉动线缆连接器的塑胶主体即可实现解锁。若上锁扣6为主动按压式锁扣,下锁扣7为被动式锁扣,则需要手动按压上锁扣6的第一按压部61,或者通过拉带5拉动,从而解锁上锁扣6,然后向上拉动线缆连接器的塑胶主体即可解锁下锁扣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主体、电接触体、线缆及两个锁扣;所述的电接触体安装在塑胶主体内,所述的线缆一端与电接触体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塑胶主体外部;
所述的塑胶主体的上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上对接部,所述的塑胶主体的下侧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有下对接部,所述的电接触体安装于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之间,所述的两个锁扣分别安装在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所述的锁扣用于和与之匹配的板端连接器插接锁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对接部内设置有上凹槽,所述的下对接部内设置有下凹槽,所述的两个锁扣分别安装在上凹槽和下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在上凹槽内的锁扣为上锁扣,所述的上凹槽的后侧开口,所述的上锁扣从后往前安装于上凹槽内;所述的安装在下凹槽内的锁扣为下锁扣,所述的下凹槽前侧开口,所述的下锁扣从前往后安装于下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锁扣为主动按压式锁扣或被动式锁扣,所述的下锁扣为被动式锁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主体包括前壳及与前壳装配连接的后壳,所述的上对接部及下对接部设于前壳上,所述的下凹槽对应的前壳上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塞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锁扣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一连接臂及第一固定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弯折,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按压部及第一固定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的第一按压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点,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弹片;
所述的上凹槽内设置有上卡位槽,上凹槽上方设置有挡位块,所述的第一弹片安装在上卡位槽内,所述第一按压部限位在上凹槽与挡位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凸出于第一按压部的第一卡紧部,所述的第一卡紧部中间向外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一卡紧部前端通过第一倾斜面连接;所述的上凹槽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卡紧槽,所述的第一卡紧部插入第一卡紧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带,所述的上锁扣的第一按压部的端部弯折形成一拉带连接部,所述的拉带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拉带孔,所述的后壳前端设置有第二拉带孔,所述的拉带穿过第一拉带孔及第二拉带孔伸出。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锁扣包括第二按压部、第二连接臂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的第二连接臂弯折,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按压部及第二固定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所述的第二按压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卡点,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弹片;所述的下凹槽内设置有下卡位槽,所述的第二弹片安装在下卡位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卡点为拱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块,弧形块及第二斜块,所述的第一斜块表面与第二按压部表面的夹角以及第二斜块表面与第二按压部表面的夹角为150°~160°。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凸出于第二按压部的第二卡紧部,所述的第二卡紧部中间向外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第二卡紧部前端通过第二倾斜面连接;所述的下凹槽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卡紧槽,所述的第二卡紧部插入第二卡紧槽内。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按压部远离第二连接臂一侧设置有若干插接片,所述的塞子前侧设置有挡位槽,所述的插接片限位在挡位槽内。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连接臂一侧设置有若干限位片,所述的塞子前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片安装在限位槽内。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接触体为导电端子组,所述的前壳上设置有供导电端子组安装的端子插孔,端子插孔位于上对接部和下对接部之间;所述的端子插孔下侧为出线位,所述的线缆前端位于出线位上,所述的通槽设置于出线位中部,所述的塞子表面及出线位表面设置有供线缆定位用的波浪型定位纹路。
15.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端连接器及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
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位于金属壳体内的板端塑胶主体以及板端电接触体,所述的金属壳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卡点槽,金属壳体的下侧上设置有第二卡点槽,所述的板端塑胶主体的上侧及下侧与金属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上的上对接部及下对接部分别插接在容置槽内,使两个锁扣分别卡接于第一卡点槽和第二卡点槽内,线缆连接器的电接触体与板端电接触体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及两侧壁,两侧壁连接上壁和下壁形成框体,所述的第一卡点槽设置在上壁上,第二卡点槽设置在下壁上;所述的两侧壁的高度高于上壁及下壁,两侧壁包覆于线缆连接器的塑胶主体外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壁及下壁上设置有若干止位挡片,所述的止位挡片沿上壁或下壁端部向外弯折。
CN202111587501.0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6345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7501.0A CN116345241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7501.0A CN116345241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5241A true CN116345241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9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7501.0A Pending CN116345241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52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27565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2062707U (zh) 连接器
US4900263A (en) Positive connector latch
JP3229227U (ja) 簡易ロック式lvdsコネクタ
US665979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FFC
JP2006510169A (ja) 端子位置維持(assurance)システム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212209893U (zh) 连接器
CN111129806A (zh) 一种推锁型连接器
CN116345241A (zh)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6563837U (zh)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0866692U (zh) 一种低高度连接器
CN114024172A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050272316A1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securing element with integrated damping element
TW202114305A (zh) 直接插入式連接器
US7641511B2 (en) Jack cable assembly with support tra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1930398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软排线的线对板连接器结构
CN220934528U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6450888U (zh) 一种高抗振动性车用信号线对板连接器
CN116914469B (zh) 连接器组件及bms连接器
CN114665325B (zh) 一种按压和拉带双解锁连接器
CN210120258U (zh) 连接器
CN219576107U (zh) 电连接器组合、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
CN219163755U (zh) 插塞连接器
CN211655218U (zh) 一种车载线端连接器及车载存储结构
CN116581586B (zh) 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