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4088A -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44088A CN116344088A CN202310396889.9A CN202310396889A CN116344088A CN 116344088 A CN116344088 A CN 116344088A CN 202310396889 A CN202310396889 A CN 202310396889A CN 116344088 A CN116344088 A CN 1163440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inless steel
- steel cladding
- cladding
- wall
- precast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7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41000784880 Titanopsis calcare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0 chlor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Chl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l]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33 desa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M Chloride anion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1/00—Shi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 G21F1/12—Laminated shielding materials
- G21F1/125—Laminated shielding materials comprising meta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1/00—Shi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 G21F1/02—Selection of uniform shielding materials
- G21F1/04—Concretes; Other hydraulic hardening materials
- G21F1/042—Concretes combined with other materials dispersed in the carrier
- G21F1/047—Concretes combined with other materials dispersed in the carrier with meta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2001/925—Protection against harmful electro-magnetic or radio-active radiations, e.g. X-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土建的模块化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包括:墙体不锈钢覆面,与钢筋笼的内侧钢筋网片一并预先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钢筋笼的外侧钢筋网片浇筑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内;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通过钢筋笼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共同连接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本发明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不仅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同时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在提高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的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约造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工程土建的模块化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核工程土建施工领域,不锈钢覆面主要采用现场后贴法施工,混凝土墙体施工完成后,安装单片不锈钢覆面,并焊接成为整体,导致钢覆面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大、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与不锈钢覆面相连的墙体主要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传统施工方法,模板搭设与拆除工程量大,耗费大量的人工与材料、施工效率低、施工环境差。
业界也有部分采用先贴法施工,将钢覆面作为预先焊接为整体、内衬于模板内部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减少了钢覆面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但仍需大量的模板搭设与拆除以及大量的钢筋绑扎工作;并且,由于钢覆面刚度相对较小、变形控制较为困难,同时,由于钢覆面的特殊需求,墙体需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大幅增加了造价。
业界也有提出不锈钢板混凝土结构,但是其需要采用较厚的不锈钢钢板,并需要大量的超低氯混凝土,造价十分昂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的施工效率,减少钢覆面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模板搭设与拆除和钢筋绑扎等现场作业量,同时又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节约造价,推进核工程土建施工工业化进程,有必要发明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和模板搭设与拆除的工作量大,而且超低氯混凝土用量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同时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包括:
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通过钢筋笼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相连接;
墙体不锈钢覆面,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钢筋网片一并预先浇筑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
所述钢筋笼的外侧钢筋网片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内;
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通过钢筋笼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共同连接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
可选的,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包括覆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面板上的水平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所述覆面板及其上的水平向加劲肋和竖向加劲肋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内。
可选的,所述钢筋笼还包括拉筋,所述拉筋连接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之间,且所述拉筋沿厚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内,另一端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共同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内,以将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与所述钢筋笼连接形成整体的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
可选的,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的长度方向两侧固定设置有单元连接件,所述单元连接件适于将相邻两个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之间设置有转角钢覆面以进行转角过渡;所述转角钢覆面与所述单元连接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钢筋笼的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机械套筒,所述机械套筒适于将相邻两组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
本发明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现场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以为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提供支撑平台和/或工作平台;
S2、加工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加工形成墙体不锈钢覆面和钢筋笼,然后转运至模台上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
S3、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
S4、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
可选的,步骤S2中,所述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包括:
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与内侧钢筋网片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内;
将外侧钢筋网片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内;
其中,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
可选的,步骤S3中,所述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包括:
采用机械套筒将本层墙体的钢筋笼与下一层墙体的钢筋笼相连接;
采用转角钢覆面将墙体不锈钢覆面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相连接;
采用机械套筒和单元连接件将沿长度方向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通过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共同预先浇筑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从而增大了墙体不锈钢覆面的刚度,保证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在运输吊装及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时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不会发生变形及破坏;其中,混凝土叶板作为墙体模板使用,免去了模板支撑,且仅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大大减少了超低氯混凝土量;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实现了不锈钢覆面的模块化施工,不仅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同时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在提高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的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约造价,有利于推进核工程土建施工工业化进程。
2.本发明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以为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提供支撑平台和/或工作平台;预制加工形成墙体不锈钢覆面和钢筋笼,然后转运至模台上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其中,仅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不仅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同时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在提高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的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约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钢筋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墙体不锈钢覆面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截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步骤S1中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步骤S3中现场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步骤S4中现场浇筑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钢筋笼;11、内侧钢筋网片;12、外侧钢筋网片;13、拉筋;
20、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1、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2、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3、墙体不锈钢覆面;230、覆面板;231、水平向加劲肋;232、竖向加劲肋;233、单元连接件;
30、转角钢覆面;
40、机械套筒;
50、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包括:
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通过钢筋笼10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相连接;
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所述钢筋笼10的内侧钢筋网片11一并预先浇筑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
所述钢筋笼10的外侧钢筋网片12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
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通过钢筋笼10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共同连接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钢筋笼10包括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内侧钢筋网片11和外侧钢筋网片12,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之间设置有若干拉筋13;可以理解,图3中的钢筋笼10包括了构成所述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所有钢筋,满足楼板/墙体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全部荷载需求,现场不需另外绑扎钢筋,实现了钢筋笼工业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钢筋笼10以及在所述钢筋笼10的基础上浇筑形成的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均是在工厂预制,其中,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的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也是在工厂预制;在浇筑过程中,需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和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以及所述拉筋13沿厚度方向一端的至少部分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同时,需将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和所述拉筋13沿厚度方向另一端的至少部分共同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不仅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运输吊装及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时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不会发生变形及破坏。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通过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预先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从而增大了墙体不锈钢覆面的刚度,保证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在运输吊装及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时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不会发生变形及破坏;其中,混凝土叶板作为墙体模板使用,免去了模板支撑;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同时将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在浇筑过程中通过所述钢筋笼10将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共同连接形成整体的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与不锈钢覆面的后贴法施工相比,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实现了钢覆面先贴,减少了不锈钢覆面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的工作,并且减少了模板搭设与拆除、钢筋绑扎等现场作业;与不锈钢覆面先贴法相比,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仅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需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大大减少了超低氯混凝土量,提高了经济性,与此同时,减少了模板搭设与拆除、钢筋绑扎等现场作业;与不锈钢板混凝土结构相比,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不仅不需要增加不锈钢覆面的厚度,而且不需要大范围采用超低氯混凝土,大大提高了经济性。综上所述,本发明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实现了不锈钢覆面的模块化施工,不仅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同时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在提高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的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约造价,有利于推进核工程土建施工工业化进程。
具体地,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包括覆面板230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面板230上的水平向加劲肋231和竖向加劲肋232,所述覆面板230及其上的水平向加劲肋231和竖向加劲肋232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平向加劲肋231和所述竖向加劲肋232也可以采用锚筋代替;所述覆面板230与所述锚筋连同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以协同受力,保证其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避免运输吊装及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时发生变形或破坏。
请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包括覆面板230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面板230上的若干水平向加劲肋231和若干竖向加劲肋232,若干所述水平向加劲肋231与若干所述竖向加劲肋232相互十字交叉设置,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通过所述水平向加劲肋231和所述竖向加劲肋232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从而实现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预制混凝土叶板之间的可靠连接,以协同受力,保证其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避免运输吊装及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时发生变形或破坏。
具体地,所述钢筋笼10还包括拉筋13,所述拉筋13连接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之间,且所述拉筋13沿厚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另一端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共同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以将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与所述钢筋笼10连接形成整体的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10还包括拉筋13,若干所述拉筋13沿厚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之间,请参见图1所示,所述拉筋13沿厚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另一端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共同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以将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与所述钢筋笼10连接形成整体的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不仅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避免运输吊装及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浇筑时发生变形或破坏,而且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
具体地,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的长度方向两侧固定设置有单元连接件233,所述单元连接件233适于将相邻两个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单元连接件233为T形连接件。
请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的长度方向两侧固定设置有单元连接件233,所述单元连接件233与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焊接连接;所述单元连接件233用于相邻两个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之间的对接焊缝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单元连接件233,从而将墙与板之间的转角位置和沿墙长方向的墙与墙之间连接成为整体。
具体地,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之间设置有转角钢覆面30以进行转角过渡;所述转角钢覆面30与所述单元连接件233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角钢覆面30与所述单元连接件233焊接连接。
请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之间通过设置转角钢覆面30从而进行转角过渡,所述转角钢覆面30的其中一边与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上的单元连接件233相连接,另一边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上的单元连接件233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连接成为整体,进而将墙体和楼板连接成为整体。
具体地,所述钢筋笼10的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机械套筒40,所述机械套筒40适于将相邻两组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相连接。
请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10的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机械套筒40,所述机械套筒40适于将上、下层相邻两组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连接成为整体,从而保证整体受力性能,使叠合墙体的整体受力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相同。
具体地,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
请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从而协同受力,所述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力,不会发生变形及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可适应超长墙体要求,其长度可根据房间长度确定;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可以标准化为组成所述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其中一个标准单元模块,所述标准单元模块的长度可以控制在6m~10m范围之间,所述标准单元模块的高度与房间层高相适应,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标准单元模块的钢筋笼10可通过机械套筒40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标准单元模块的墙体不锈钢覆面23可采用单元连接件233对接焊缝连接,待安装完成后,再向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从而协同受力。
实施例二
结合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现场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以为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提供支撑平台和/或工作平台;
S2、加工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加工形成墙体不锈钢覆面23和钢筋笼10,然后转运至模台上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S3、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S4、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在现场施工,步骤S2可在工厂预制加工,步骤S1与步骤S2可同时进行,互不冲突。请参见图7所示,步骤S1中,现场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为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提供支撑平台和/或工作平台,其中,本层楼板的不锈钢覆面可采用后贴法施工;步骤S4中,在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
具体地,步骤S2中,所述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包括:
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
将外侧钢筋网片12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
其中,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中,所述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包括: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内侧钢筋网片11以及拉筋13的一端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同时将外侧钢筋网片12以及拉筋13的另一端共同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从而将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与所述钢筋笼10连接形成整体的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其中,仅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需要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这样大大减少了超低氯混凝土量,提高了经济性;同时,减少了模板搭设与拆除、钢筋绑扎等现场作业。
具体地,步骤S3中,所述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包括:
采用机械套筒40将本层墙体的钢筋笼10与下一层墙体的钢筋笼10相连接;
采用转角钢覆面30将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相连接;
采用机械套筒40和单元连接件233将沿长度方向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连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以为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提供支撑平台和/或工作平台;预制加工形成墙体不锈钢覆面23和钢筋笼10,然后转运至模台上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其中,仅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与不锈钢覆面的后贴法施工相比,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实现了钢覆面先贴,减少了不锈钢覆面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的工作,并且减少了模板搭设与拆除、钢筋绑扎等现场作业;与不锈钢覆面先贴法相比,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仅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需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大大减少了超低氯混凝土量,提高了经济性,与此同时,减少了模板搭设与拆除、钢筋绑扎等现场作业;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现场焊接及焊缝检验工作量,免去模板支撑,同时能够降低超低氯混凝土用量,在提高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墙体的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节约造价。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通过钢筋笼(10)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相连接;
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所述钢筋笼(10)的内侧钢筋网片(11)一并预先浇筑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
所述钢筋笼(10)的外侧钢筋网片(12)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
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通过钢筋笼(10)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共同连接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包括覆面板(230)以及设置于所述覆面板(230)上的水平向加劲肋(231)和竖向加劲肋(232),所述覆面板(230)及其上的水平向加劲肋(231)和竖向加劲肋(232)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0)还包括拉筋(13),所述拉筋(13)连接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之间,且所述拉筋(13)沿厚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另一端与所述外侧钢筋网片(12)共同浇筑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以将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与所述钢筋笼(10)连接形成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的长度方向两侧固定设置有单元连接件(233),所述单元连接件(233)适于将相邻两个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之间设置有转角钢覆面(30)以进行转角过渡;所述转角钢覆面(30)与所述单元连接件(233)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0)的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机械套筒(40),所述机械套筒(40)适于将相邻两组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
8.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现场施工完成本层楼板和下一层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以为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提供支撑平台和/或工作平台;
S2、加工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加工形成墙体不锈钢覆面(23)和钢筋笼(10),然后转运至模台上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S3、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
S4、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使得所述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1)与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共同形成整体钢覆面叠合墙体(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浇筑形成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包括:
将所述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内侧钢筋网片(11)共同浇筑于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内;
将外侧钢筋网片(12)浇筑于第二预制混凝土叶板(22)内;
其中,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叶板(21)采用除盐水拌制的超低氯混凝土浇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安装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包括:
采用机械套筒(40)将本层墙体的钢筋笼(10)与下一层墙体的钢筋笼(10)相连接;
采用转角钢覆面(30)将墙体不锈钢覆面(23)与本层楼板顶面的钢覆面相连接;
采用机械套筒(40)和单元连接件(233)将沿长度方向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带不锈钢覆面的叠合墙体预制件(2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96889.9A CN116344088A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96889.9A CN116344088A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44088A true CN116344088A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77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96889.9A Pending CN116344088A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4408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03806A (zh) * | 2023-10-27 | 2024-01-16 | 海南大学 | 一种可无损集成瓷砖及保温层的叠合墙的预制方法 |
-
2023
- 2023-04-13 CN CN202310396889.9A patent/CN11634408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03806A (zh) * | 2023-10-27 | 2024-01-16 | 海南大学 | 一种可无损集成瓷砖及保温层的叠合墙的预制方法 |
CN117403806B (zh) * | 2023-10-27 | 2024-04-12 | 海南大学 | 一种可无损集成瓷砖及保温层的叠合墙的预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344088A (zh) |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覆面叠合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535498B (zh) | 带钢梁连接键的预制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板、装配式劲性混凝土剪力墙及制作方法 | |
CN111519824A (zh) | 一种预制站台板、装配式站台以及装配式站台的施工方法 | |
CN212478257U (zh) | 一种预制站台板以及装配式站台 | |
CN112502714A (zh) | 一种装配式竖井筒体结构及设计施工方法 | |
CN106894544B (zh) | 内嵌单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220084U (zh) | 一种排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及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 |
CN106592821B (zh) | 剪力钢板与一侧钢筋网的侧立式整体成型结构及方法 | |
CN110820983B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墙板纵向连接方法 | |
CN115807499B (zh) | 一种模块化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592820A (zh) | 剪力钢板与一侧钢筋网的平卧式整体成型结构及其方法 | |
CN216839523U (zh) | 一种可用于码头结构的装配式沉箱 | |
CN111535455B (zh) | 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066818U (zh) | 一种装配式平顶有柱地下结构 | |
CN212317176U (zh) | 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 | |
CN210238566U (zh) | 一种装配式管廊 | |
CN210066816U (zh) | 一种装配式拱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 |
CN217679832U (zh) | 装配式剪力墙构造 | |
CN218563158U (zh) | 一种装配式站台结构 | |
CN221546014U (zh) |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构件 | |
CN212001766U (zh) | 一种拼装焊接式钢筋模板一体化l形构件 | |
CN211548014U (zh) | 叠合空调板的连接节点 | |
CN219386737U (zh) | 一种采用双螺套组与蛇皮通连接预制剪力墙的混凝土模块 | |
CN215977872U (zh) | 叠合整体式预制剪力墙边缘构件 | |
CN216108617U (zh) | 一种地下车站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