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6556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6556A
CN116336556A CN202111599722.XA CN202111599722A CN116336556A CN 116336556 A CN116336556 A CN 116336556A CN 202111599722 A CN202111599722 A CN 202111599722A CN 116336556 A CN116336556 A CN 116336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duct
out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97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97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65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6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6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部件、第一通风部件、第二通风部件、出风切换部件和风道切换部件,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均与第二风道连通,换热部件设于第一风道,出风切换部件切换第二风道通过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风道切换部件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在第一切换状态下,风道切换部件连通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且阻断第二风道与进风口;在第二切换状态下,风道切换部件连通第二风道和进风口,且阻断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具有丰富的运行模式,便于满足实际差异化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用于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单一,且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实际差异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丰富的运行模式,便于满足实际差异化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第一通风部件,所述第一通风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第二通风部件,所述第二通风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第二风机;出风切换部件,所述出风切换部件切换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风道切换部件,所述风道切换部件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风道切换部件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一风道,且阻断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风道切换部件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进风口,且阻断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并设置出风切换部件切换第二风道通过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且风道切换部件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有效丰富了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从而便于丰富空调器功能,使得空调器更好地满足实际差异化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切换部件包括:运动件,所述运动件相对所述壳体可运动,所述运动件内限定出第三风道,所述运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出口始终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运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且与所述进风口阻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风道阻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件包括筒形部,所述筒形部的内腔限定出所述第三风道,所述风道入口形成在所述筒形部的周壁面上,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一端为封闭端、轴向另一端为敞开端,所述敞开端构造为所述风道出口,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运动件沿所述筒形部的轴向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切换部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贯通孔,所述筒形部穿设于所述贯通孔,且所述筒形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长度,所述封闭端围绕有第一密封环,所述敞开端围绕有第二密封环,所述贯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一端为第一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端间隔开以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且所述风道入口的局部显露于所述第一连通口以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环封盖所述第一端,以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贯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一端为第二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第二端间隔开以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且所述风道入口的局部显露于所述第二连通口以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环封盖所述第二端,以关闭所述第二连通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部件包括风机壳,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风机壳上具有进风端,所述第二密封环的远离所述筒形部的一侧还设有套筒部,在所述运动件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套筒部与所述进风端始终内外套接,以使所述风道出口始终与所述风机壳的内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部件位于所述风道切换部件的上方,所述运动件沿竖向升降,所述固定件限定出围绕所述贯通孔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换热部件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运动件沿直线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一体成型于所述运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上方,所述风道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进风口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换热部件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部件的下方,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低于所述第一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切换部件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设于所述排风口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剖视图,图中虚线箭头表示进气气流对应的高度位置;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中虚线箭头表示进气气流对应的高度位置;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第二通风部件和风道切换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通风部件和风道切换部件的爆炸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通风部件和风道切换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第二通风部件和风道切换部件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12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通风部件和风道切换部件的另一个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壳体1、进风口1a、第一出风口1b、第二出风口1c、排风口1d、
第一风道10a、第二风道10b、
前面板11、外箱板12、顶盖13、底盘14、
换热部件2、
第一通风部件3、第一风机31、
第二通风部件4、第二风机41、风机壳42、进风端42a、出风框43、
出风切换部件5、第一开关阀51、第二开关阀52、
风道切换部件6、第一连通口6a、第二连通口6b、
运动件61、风道入口61a、风道出口61b、第三风道610、
筒形部611、封闭端F1、敞开端F2、
套筒部612、配合槽612a、
第一密封环613、第二密封环614、
驱动组件62、驱动机构621、齿轮6211、齿条6212、驱动电机622、
固定件63、贯通孔63a、第一端F3、第二端F4、接水槽63b、
导风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其中,空调器100可以为柜式空调器、或壁挂式空调器等等,当然,空调器100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例如窗式空调器、移动空调器等)、或分体式空调器。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空调器100为柜式空调器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之后,容易理解空调器100为其他类型空调器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壳体1内具有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a、第一出风口1b、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进风口1a和第一出风口1b均与第一风道10a连通,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均与第二风道10b连通,则壳体1外的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a流至第一风道10a内,并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出风,流至第二风道10b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c吹出,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出风,当然,流至第二风道10b内的空气还可以通过排风口1d排出。
空调器100还包括换热部件2,换热部件2设于第一风道10a,则流经第一风道10a的空气可以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以调节环境温度。
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通风部件3和第二通风部件4,第一通风部件3包括设于第一风道10a内的第一风机31,则第一风机31运行以驱动第一风道10a内的空气流动,以使进风口1a处产生负压,并可以驱动第一风道10a内的空气朝向第一出风口1b流动;第二通风部件4包括设于第二风道10b内的第二风机41,则第二风机41运行以驱动第二风道10b内的空气流动,以使第二风道10b内的空气朝向第二出风口1c、排风口1d流动。
其中,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的运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具体设置。例如,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可以构造成空调器100运行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均运行,也就是说,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只要空调器100开启,则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均运行;或者,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可以构造成空调器100运行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也就是说,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只要空调器100开启,则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中的至少一个运行;或者,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可以构造成空调器100运行时第一风机31运行,第二风机41可以自由切换,也就是说,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只要空调器100开启,则第一风机31运行,而第二风机41可以在对应功能开启时才运行;或者,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还可以构造成空调器100运行时第二风机41运行,第一风机31可以自由切换,也就是说,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只要空调器100开启,则第二风机41运行,而第一风机31可以在对应功能开启时才运行。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均运行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之后,容易理解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41的其他运行方式的技术方案。
空调器100还包括出风切换部件5,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中的至少一个出风,则包括以下情况:1、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出风,排风口1d不出风(如图3所示);2、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排风口1d出口,第二出风口1c不出风(如图4所示);3、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均出风。可见,出风切换部件5具有多种切换状态,以使第二风道10b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从而丰富了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有利于使得空调器100更好地满足实际差异化需求。
其中,排风口1d可以用于将气流排向室外和/或室内,即排风口1d处的气流可以全部排向室内、或者排风口1d处的气流可以全部排向室内、或者排风口1d处的气流一部分排向室外一部分排向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排风口1d用于将气流排向室外时,如果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排风口1d出风,则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排风口1d排至室外,以便于实现空调器100的换气功能,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至室外,室外新风可以通过整个环境的其他位置补充至室内,便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健康,此时空调器100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风功能,则无需另外单独设置新风系统,有利于简化空调器100的结构,节省壳体1内部空间,降低成本;当排风口1d用于将气流排向室内时,如果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排风口1d出风,则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排风口1d排至室内,以便于提升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通性;当排风口1d用于将气流排向室内和室外时,如果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排风口1d出风,可以在实现换气的同时、提升室内空气流通性。在下面的描述中,以排风口1d用于将气流排向室外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之后,容易理解排风口1d将气流排向室内、以及排风口1d将气流排向室内和室外的技术方案。
空调器100还包括风道切换部件6,风道切换部件6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且风道切换部件6可以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在第一切换状态下(如图3所示),风道切换部件6连通第二风道10b和第一风道10a,且风道切换部件6阻断第二风道10b与进风口1a,以使第二风道10b与进风口1a不连通,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无法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而由于进风口1a与第一风道10a连通,进风口1a处的气流流至第一风道10a内,第一风道10a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一风道10a内的还有一部分气流可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在第二切换状态下(如图4所示),风道切换部件6连通第二风道10b和进风口1a,且风道切换部件6阻断第二风道10b与第一风道10a,以使第二风道10b与第一风道10a不连通,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可以直接分别流至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
可见,通过切换出风切换部件5和风道切换部件6的切换状态,可以使得空调器100至少具有以下多种运行模式:
1、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出风,且排风口1d不出风,而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直接流至第一风道10a内、而无法直接流入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一风道10a内的还有一部分气流可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c吹出;显然,在该运行状态下,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实现出风。
其中,在第一切换状态下,风道切换部件6可以使得第二风道10b连通在换热部件2的下游侧,也就是说,第二风道10b连通于第一风道10a的位于换热部件2的下游侧的部分,当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则换热后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换热后的气流的还有一部分流至第二风道10b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c吹出,以便于快速调节环境温度。当然,空调器100的设置不限于此,例如空调器100还可以仅用于送风。
2、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出风,且排风口1d不出风,而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的一部分直接流至第一风道10a、还有一部分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c吹出,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可以相互隔离设置,即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显然,在该运行状态下,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实现出风。
当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以调节环境温度,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并未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则自第二出风口1c吹出的气流可以用于室内空气的流通循环,提升室内空气的流通性。
3、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排风口1d出口,且第二出风口1c不出风,而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直接流至第一风道10a内、而无法直接流入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一风道10a内的还有一部分气流可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并通过排风口1d吹出;显然,在该运行状态下,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实现出风、通过排风口1d实现排风。
当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则换热后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以调节环境温度,换热后的气流的还有一部分流至第二风道10b并通过排风口1d吹出,以实现换气。
4、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排风口1d出口,且第二出风口1c不出风,而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的一部分直接流至第一风道10a、还有一部分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排风口1d吹出,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可以相互隔离设置,即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显然,在该运行状态下,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实现出风、通过排风口1d实现排风。
当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以调节环境温度,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并未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自排风口1d吹出的气流排至室外,以实现换气。
5、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均出风,而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直接流至第一风道10a内、而无法直接流入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一风道10a内的还有一部分气流可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吹出;显然,在该运行状态下,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实现出风、通过排风口1d实现排风。
当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则换热后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一部分流至第二风道10b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c吹出,以便于快速调节环境温度,换热后的气流的还有一部分流至第二风道10b并通过排风口1d吹出,以实现换气。
6、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均出风,而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此时进风口1a处的气流的一部分直接流至第一风道10a、还有一部分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吹出,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可以相互隔离设置,即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显然,在该运行状态下,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实现出风、通过排风口1d实现排风。
当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或制热时,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以调节环境温度,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并未与换热部件2进行换热,自第二出风口1c吹出的气流可以参与室内空气循环流动,自排风口1d吹出的气流排至室外,以实现换气。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出风时,有利于扩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便于配合空调器100的其他功能提升空调器100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壳体1具有第一出风口1b、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并设置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中的至少一个出风、且风道切换部件6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有效丰富了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从而便于丰富空调器100的功能,使得空调器100更好地满足实际差异化需求。
此外,第二风道10b可以兼具空调风出风风道、空调排风风道多种功能,便于实现“一物多用”,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的部件数量,简化空调器100结构,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风道切换部件6包括运动件61,运动件61相对壳体1可运动,运动件61内限定出第三风道610,运动件61上形成有与第三风道610连通的风道入口61a和风道出口61b,风道出口61b始终与第二风道10b连通,即无论运动件61运动至何位置,风道出口61b保持与第二风道10b连通。其中,运动件6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第一位置时,风道入口61a与第一风道10a连通,且风道入口61a与进风口1a阻断,此时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三风道610与第一风道10a连通,在第二位置时,风道入口61a与进风口1a连通,且风道入口61a与第一风道10a阻断,此时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三风道610与进风口1a连通。由此,便于通过运动件61的运动,实现风道切换部件6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的切换。
如图7所示,风道切换部件6还包括驱动组件62,驱动组件62驱动运动件6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便于通过控制驱动组件62实现运动件61的切换,提升运动件6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便利性,同时相对于手动操控运动件61而言,运动件61上无需设有延伸至壳体1外的操控部,便于保证第二风道10b的密封性,避免第二风道10b漏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运动件61包括筒形部611,筒形部611的内腔限定出第三风道610,风道入口61a形成在筒形部611的周壁面上,筒形部611的轴向一端为封闭端F1、筒形部611的轴向另一端为敞开端F2,敞开端F2构造为风道出口61b,驱动组件62驱动运动件61沿筒形部611的轴向往复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运动件61可以设于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的交界处,在第一位置时,风道入口61a全部位于第一风道10a内,以使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风道入口61a流至第三风道610、继而通过风道出口61b流至第二风道10b内,使得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在第二位置时,风道入口61a全部位于第二风道10b内,此时风道入口61a可以形成为第二风道10b的“气流入口”,进风口1a处的气流可以通过风道入口61a流至第三风道610、继而通过风道出口61b流至第二风道10b内,使得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描述中,“筒形”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为圆筒形、多边形筒等等。
当然,运动件61的设置不限于此;例如,运动件61内限定出第三风道610,运动件61的顶部具有与第三风道610分别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在第一位置,第一通风口与第一风道10a连通、第二通风口与进风口1a阻断,在第二位置,第二通风口与进风口1a连通、第一通风口与第一风道10a阻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风道切换部件6还包括固定件63,固定件63上形成有贯通孔63a,筒形部611穿设于贯通孔63a,且筒形部611的轴向长度大于贯通孔63a的轴向长度,使得筒形部611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筒形部611的一部分伸出贯通孔63a。封闭端F1围绕有第一密封环613,第一密封环613可以设于封闭端F1的外周沿且沿筒形部611的径向向外延伸,敞开端F2围绕有第二密封环614,第二密封环614可以设于敞开端F2的外周沿且沿筒形部611的径向向外延伸,则便于保证在运动件61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一密封环613和第二密封环614始终位于贯通孔63a外。
如图10和图11所示,贯通孔63a的靠近第一密封环613的一端为第一端F3,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密封环613与第一端F3间隔开以形成与第一风道10a连通的第一连通口6a,且风道入口61a的局部显露于第一连通口6a以与第一风道10a连通,即形成有风道入口61a的一部分的筒形部611朝向第一风道10a的所在侧伸出贯通孔63a,以使风道入口61a的上述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口6a与第一风道10a连通;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环613封盖第一端F3以关闭第一连通口6a,此时形成有风道入口61a的上述一部分的筒形部611缩回贯通孔63a内,第一密封环613与第一端F3配合以将风道入口61a与第二风道10b隔开。
贯通孔63a的靠近第二密封环614的一端为第二端F4,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环614与第二端F4间隔开以形成与进风口1a连通的第二连通口6b,且风道入口61a的局部显露于第二连通口6b以与进风口1a连通,即形成有风道入口61a的一部分的筒形部611朝向第二风道10b的所在侧伸出贯通孔63a,以使风道入口61a的上述一部分通过第二连通口6b与进风口1a连通;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环614封盖第二端F4以关闭第二连通口6b,此时形成有风道入口61a的上述一部分的筒形部611缩回贯通孔63a内,第二密封环614与第二端F4配合以将风道入口61a与进风口1a隔开。
由此,通过设置固定件63,并与运动件61相互配合,保证了风道切换部件6的有效切换。
例如,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筒形部611沿上下方向运动,第一密封环613位于第二密封环614的上方,筒形部611向上运动直至第二密封环614与第二端F4止抵以封盖第二端F4,此时运动件61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密封环613间隔位于第一端F3的上方,且风道入口61a的上部伸出贯通孔63a以使风道入口61a的上部通过第一密封环613与第一端F3之间的第一连通口6a与第一风道10a连通,风道入口61a的下部位于贯通孔63a内,则第二密封环614与第二端F4配合将整个风道入口61a与进风口1a隔开;筒形部611向下运动直至第一密封环613与第一段止抵以封盖第一段,此时运动件61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密封环614间隔位于第二端F4的下方,且风道入口61a的下部伸出贯通孔63a以使风道入口61a的下部通过第二密封环614与第二端F4之间的第二连通口6b与进风口1a连通,风道入口61a的上部位于贯通孔63a内,则第一密封环613与第一端F3配合将整个风道入口61a与第一风道10a隔开。
可选地,筒形部611的整个周壁面上具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限定出风道入口61a。当然,筒形部611的周壁面上还可以形成有多个通风孔以限定出风道入口61a。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第二通风部件4包括风机壳42,第二风机41设于风机壳42内,风机壳42上具有进风端42a,第二密封环614的远离筒形部611的一侧还设有套筒部612,在运动件61运动的过程中,套筒部612与进风端42a始终内外套接,以使风道出口61b始终与风机壳42的内腔连通,从而在运动件61的运动过程中,套筒部612相对于进风端42a往复运动,且套筒部612与进风端42a始终不分离,风道出口61b始终与第二风道10b连通,且风道出口61b与第二风道10b连通方式简单、便于实现,同时进风端42a对于套筒部612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例如,在图7、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进风端42a为筒形结构,且进风端42a可以套设于套筒部612外,驱动组件62包括驱动机构621和驱动电机622,驱动机构621连接于第二密封环614,且驱动机构621设于进风端42a的外侧,则驱动机构621(例如后文所述的齿条6212)与套筒部612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配合槽612a,进风端42a插配于配合槽612a,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进风端42a对运动件61运动的导向作用,保证运动件61运动平稳,驱动电机622安装于风机壳42上,以通过驱动机构621驱动套筒部612相对于风机壳42运动。当然,进风端42a还可以设于套筒部612内。
可选地,在图11的示例中,运动件61在第二位置时,进风端42a可以止抵于配合槽612a的壁面以限制运动件61继续运动,此时,进风端42a和第一端F3均对运动件61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承载运动件61,有利于改善驱动组件62的受力。
可选地,在图2和图5的示例中,第二通风部件4还包括出风框43,出风框43固设于风机壳42的出风端,以将风机壳42的出风气流导向第二出风口1c、排风口1d;出风框43上形成有与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分别对应的通风口。当然,本申请的空调器100还可以不设置出风框43,通过壳体1限定出风机壳42和第二出风口1c之间的气流流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12所示,换热部件2位于风道切换部件6的上方,运动件61沿竖向升降,固定件63限定出围绕贯通孔63a的接水槽63b,接水槽63b可以形成为环形槽,接水槽63b与换热部件2相对设置,则沿上下方向,换热部件2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接水槽63b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以使接水槽63b可以用于承接换热部件2上的冷凝水,便于实现冷凝水的收集、排放,同时由于贯通孔63a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则贯通孔63a的周壁的外壁面可以参与限定出接水槽63b,避免接水槽63b内的水通过贯通孔63a流至其他位置,便于保证空调器100内部清洁。其中,固定件63可以与换热部件2直接或间接固定相连。
此外,由于接水槽63b为环形,便于使得接水槽63b可以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换热部件2,例如换热部件2形成为筒形、或C型、或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换热器等等,有利于提升固定件63的适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组件62包括驱动机构621和驱动电机622,驱动电机622通过驱动机构621驱动运动件61沿直线往复运动,则运动件61运动方式简单,便于简化驱动机构621的结构,降低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小运动件6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便于为壳体1内其他部件腾出更多的布置空间。
可选地,如图7所示,驱动机构621包括齿轮6211和齿条6212,驱动电机622与齿轮6211相连,齿轮6211与齿条6212啮合,则齿轮6211转动以驱动齿条6212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运动件61的运动,驱动机构621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驱动承载性能,便于保证运动件61运动平稳。其中,齿条6212一体成型于运动件61,可以节省齿条6212与运动件61的组装工序,便于齿条6212与运动件61的加工。
当然,齿条6212还可以通过装配手段固定连接于运动件61。驱动机构621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驱动机构621还可以构造成包括丝杠和螺母,丝杠与驱动电机622相连以由驱动电机622驱动转动,丝杠与螺母螺纹配合,螺母固设于运动件61,则螺母带动运动件61往复直线运动。
可选地,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齿条6212与套筒部612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配合槽612a,进风端42a插配于配合槽612a,齿条6212的轮齿结构设于齿条6212的背离套筒部612的一侧,则齿轮6211配合于齿条6212的背离进风端42a的一端,便于避免齿轮6211与进风端42a发生干涉。
可选地,驱动组件62可以为多个,多个驱动组件62可以沿第三风道61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便于保证运动件61运动平稳。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驱动组件62为两个,两个驱动组件62沿第三风道610的径向相对设置;当然,驱动件组件62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风道10a位于第二风道10b的上方,风道切换部件6位于第一风道10a与第二风道10b之间,以便于风道切换部件6实现第二风道10b与第一风道10a的连通或阻断,第一出风口1b高于第二出风口1c,有利于扩大空调器100在上下方向上的送风范围,同时当空调器100用于制热时,可以将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至少通过第二出风口1c出风、将风道切换部件6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使得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均吹出热风,而第二出风口1c的设置位置较低,便于实现空调器100的地毯式送风,尤其是空调器100为柜式空调器时,有效避免室内空间上下层温差较大、下层温度较低导致用户感觉脚冷等,提升用户热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1b高于第二出风口1c,可以指第一出风口1b在第二出风口1c的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出风口1b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高于第二出风口1c;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均形成在壳体1的前侧,且第一出风口1b位于第二出风口1c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b邻近壳体1的顶部设置,第二出风口1c邻近壳体1的底部设置,使得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相对较远,有利于在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均出风时减小第一出风口1b对应的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口1c对应的出风区域的重叠区域,便于进一步扩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同时有利于进一步避免室内空间下部温度较低,便于提升室内环境温度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b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出风口1c的开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风机31设于换热部件2的上方,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在水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而第一出风口1b高于第一风机31,则在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方向上,第一风机31设于换热部件2的下游侧,自进风口1a流至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先流经换热部件2、再流经第一风机31,最终通过第一出风口1b吹出。其中,进风口1a的至少部分与换热部件2相对,则整个进风口1a与换热部件2相对、或者进风口1a的一部分与换热部件2相对,以便保证进风口1a与第一风道10a的连通,保证流至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的换热面积,同时便于保证进风口1a与第二风道10b的切换连通,
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风道切换部件6可以连接于换热部件2的下端,以参与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风道切换部件6内限定出第三风道610,在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三风道610连通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在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三风道610连通进风口1a和第二风道10b。
可选地,第一风机31为轴流风机,有利于简化第一风道10a的结构。当然,第一风机31的类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对旋风机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二风机41设于换热部件2的下方,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在水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而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均低于第二风机41,则流至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向下朝向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中的至少一个流动。
可选地,第二风机41为轴流风机,有利于简化第二风道10b的结构。当然,第二风机41的类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对旋风机等等。
可选地,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进风口1a的一部分与换热部件2水平相对设置,进风口1a的另一部分与风道切换部件6水平相对设置,比如进风口1a设于第一风道10a和第二风道10b的交界处,便于风道切换部件6实现第二风道10b与进风口1a的连通或阻断,如果第二风道10b与第一风道10a连通,第一风道10a内的气流可以通过风道切换部件6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如果第二风道10b与进风口1a连通,则进风口1a的上述另一部分处的气流可以直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当然,当整个进风口1a与换热部件2相对时,如果第二风道10b与进风口1a连通,则通过进风口1a流至进风口1a与换热部件2之间的气流的一部分可以流至第二风道10b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热部件2形成为筒状结构,以便于保证换热面积,进风口1a设于换热部件2的径向外侧。当然,换热部件2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U型、或V型、或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子换热器。
其中,进风口1a为一个或多个,进风口1a可以沿换热部件2的周向延伸;在图2和图5的示例中,进风口1a为两个,两个进风口1a沿换热部件2的径向相对设置;当然,进风口1a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出风切换部件5包括第一开关阀51和第二开关阀52,第一开关阀51设于第二出风口1c处,且第一开关阀51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c,第二开关阀52设于排风口1d处,且第二开关阀52用于打开或关闭排风口1d。
可见,第一开关阀51打开第二出风口1c、且第二开关阀52关闭排风口1d时,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出风,第一开关阀51关闭第二出风口1c、且第二开关阀52打开排风口1d时,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排风口1d出风,第一开关阀51打开第二出风口1c、且第二开关阀52打开排风口1d时,出风切换部件5切换第二风道10b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分别出风。当然,空调器100停机时,第一开关阀51可以关闭第二出风口1c,第二开关阀52可以关闭排风口1d,有利于避免外界灰尘等通过第二出风口1c、排风口1d进入第二风道10b内,便于保证空调器100的洁净。
由此,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阀51和第二开关阀52,便于实现出风切换部件5的切换控制,逻辑简单、便于实现。
可选地,第一开关阀51还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1c的出风方向,例如第一开关阀51形成为导风板或开关门等,通过第一开关阀51的运动来改变第二出风口1c的出风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便于使得整个室内空气能够形成较大范围的环流,提升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通性。
当然,出风切换部件5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出风切换部件5还可以构造成包括切换阀,切换阀可相对壳体1运动,且切换阀用于切换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中的至少一个打开,切换阀可以具有第一切换位置、第二切换位置和第三切换位置,在第一切换位置,切换阀打开第二出风口1c、且切换阀关闭排风口1d,在第二切换位置,切换阀打开排风口1d、且切换阀关闭第二出风口1c,在第三切换位置,切换阀打开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
如图5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前面板11、外箱板12、顶盖13和底盘14,前面板11封盖于外箱板12的前侧,顶盖13封盖于外箱板12的顶部,底盘14封盖于外箱板12的底部;其中,第一出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c均形成在前面板11上,进风口1a和排风口1d均形成在外箱板12上,且排风口1d形成在壳体1的后侧。
可选地,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b处设有可相对壳体1运动的导风板7,导风板7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b的出风方向和/或开关第一出风口1b。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加湿部件,加湿部件设于壳体1内,加湿部件用于对流经第二风道10b的气流加湿;当风道切换部件6内限定出第三风道610时,加湿部件还可以构造成用于对流经第三风道610的气流加湿,从而调节空气湿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空气中的颗粒尘埃和病菌,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空调器100的功能。其中,加湿部件可以理解为一种增加空气湿度的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当加湿部件用于对流经第三风道610的气流加湿时,则加湿部件不用设于第二风道10b内,以为第二风道10b内的其他部件腾出更多的设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具有抽拉口,抽拉口与第二风道10b相对,且在第二风道10b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抽拉口位于第二出风口1c的上游侧,空调器100还包括可抽拉地设于抽拉口处的置物架,置物架上可以放置待烘干物例如衣物等,使得空调器100具有烘干功能。比如,当需要进行烘干时,如果空调器100用于制热,风道切换部件6可以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使得换热后的部分气流流至第二风道10b内并对置物架上的待烘干物进行烘干以带走水分,最终通过第二出风口1c和排风口1d中的至少一个流出,如果空调器100处于制冷等状态,风道切换部件6可以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此时可以利用加热装置例如电辅热对气流进行加热,以实现烘干。
可选地,第二通风部件4包括风机壳42,置物架适于伸入风机壳42内,以便于保证第二风道10b内的气流吹向置物架上的待烘干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
第一通风部件,所述第一通风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
第二通风部件,所述第二通风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第二风机;
出风切换部件,所述出风切换部件切换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
风道切换部件,所述风道切换部件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风道切换部件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一风道,且阻断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风道切换部件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进风口,且阻断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部件包括:
运动件,所述运动件相对所述壳体可运动,所述运动件内限定出第三风道,所述运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出口始终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运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且与所述进风口阻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风道阻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包括筒形部,所述筒形部的内腔限定出所述第三风道,所述风道入口形成在所述筒形部的周壁面上,所述筒形部的轴向一端为封闭端、轴向另一端为敞开端,所述敞开端构造为所述风道出口,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运动件沿所述筒形部的轴向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部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贯通孔,所述筒形部穿设于所述贯通孔,且所述筒形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长度,所述封闭端围绕有第一密封环,所述敞开端围绕有第二密封环,
所述贯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一端为第一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端间隔开以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且所述风道入口的局部显露于所述第一连通口以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环封盖所述第一端,以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
所述贯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一端为第二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第二端间隔开以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且所述风道入口的局部显露于所述第二连通口以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环封盖所述第二端,以关闭所述第二连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部件包括风机壳,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风机壳上具有进风端,所述第二密封环的远离所述筒形部的一侧还设有套筒部,在所述运动件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套筒部与所述进风端始终内外套接,以使所述风道出口始终与所述风机壳的内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位于所述风道切换部件的上方,所述运动件沿竖向升降,所述固定件限定出围绕所述贯通孔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换热部件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运动件沿直线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一体成型于所述运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上方,所述风道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所述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进风口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换热部件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部件的下方,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低于所述第二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切换部件包括:
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设于所述排风口处。
CN202111599722.XA 2021-12-24 2021-12-24 空调器 Pending CN1163365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9722.XA CN116336556A (zh) 2021-12-24 2021-12-2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9722.XA CN116336556A (zh) 2021-12-24 2021-12-2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6556A true CN116336556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9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9722.XA Pending CN116336556A (zh) 2021-12-24 2021-12-2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65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US20110059686A1 (en) Ventilator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KR101703672B1 (ko) 전열교환기의 바이패스장치
CN21140002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511919U (zh) 空调柜机
CN115218278B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703138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部件和空调器
CN116336556A (zh) 空调器
KR100432222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591966U (zh) 空调器
CN21374701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6591967U (zh) 空调器
CN217031381U (zh) 空调器
CN203501371U (zh) 换气装置
CN116336557A (zh) 空调器
CN21526043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116336558A (zh) 空调器
CN2200619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15675717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厨房空调系统
CN210740547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53265U (zh) 空调器
CN214791852U (zh) 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