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6322B -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6322B
CN116326322B CN202310225600.7A CN202310225600A CN116326322B CN 116326322 B CN116326322 B CN 116326322B CN 202310225600 A CN202310225600 A CN 202310225600A CN 116326322 B CN116326322 B CN 116326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ir
soil
sorting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56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26322A (zh
Inventor
刘立超
谢树鹏
魏中华
门龙楠
孙中华
宗天鹏
张广彬
景玉良
刘宝海
聂守军
高世伟
刘晴
刘宇强
马成
常汇琳
王婧泽
王翠玲
符强
冯鑫
张起昌
米刚
董晓慧
董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ihua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uihua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ihua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uihua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02256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6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26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6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26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6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83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A01D34/835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cutting up or crushing remaining standing stalks, e.g. stub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4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7/00Machines for lifting and treating so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82/00Crop conditioners, i.e. machines for crushing or bruising stal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包含:底板、一对旁侧板、后侧板、顶板、车把、两对车轮、起土叉、分拣模块与绞碎模块;一对旁侧板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列于底板的两侧;后侧板设置在底板上并与一对旁侧板相连;顶板设置在一对旁侧板与后侧板的顶部;两对车轮分别设置在一对旁侧板上,车轮与旁侧板转动连接;车把设置在后侧板上;分拣模块设置在底板上并位于一对旁侧板之间;绞碎模块设置在底板上并与分拣模块相连;起土叉设置在绞碎模块上,起土叉的头端插入外部的地面土壤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秸秆还田装置存在的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过大的缺陷,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秸秆还田装置只是单纯的将秸秆埋于土壤中,但土壤也会因此过于疏松,孔隙度增加过大,从而导致土壤病菌增加的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包含:底板、一对旁侧板、后侧板、顶板、车把、两对车轮、起土叉、分拣模块与绞碎模块;
所述一对旁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一对旁侧板并行分列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所述后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一对旁侧板相连;
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与后侧板的顶部;
所述两对车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上,所述车轮与所述旁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车把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
所述分拣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分拣模块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绞碎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绞碎模块与所述分拣模块相连,所述绞碎模块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起土叉设置在所述绞碎模块上,所述起土叉的头端插入外部的地面土壤中,用于翻起地表土壤。
进一步,分拣模块包含:铲土板、进料口、第一排料口、分拣平台、铲土组件、分拣组件、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带、一对安装板、第一滑槽、第一输送带;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铲土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铲土板的头端贴合所述地面,所述铲土板的尾端与所述进料口的位置相匹配,用于铲起所述起土叉翻起的土壤;
所述第一排料口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
所述分拣平台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所述分拣平台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排料口衔接,所述分拣平台的头端位置高于所述分拣平台的尾端位置,所述分拣平台整体朝向所述分拣平台的尾端倾斜;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
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
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执行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旋转;
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拣平台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位置低于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入端位置,所述第一滑槽整体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倾斜;
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头端与所述绞碎模块相连,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头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一对安装板并行排列;
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尾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并行排列;
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输送带位于所述一对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衔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绞碎模块相连。
进一步,铲土组件包含:一对装配口、一对第三传动轴、一对齿轮、第二传动带与一对传送机构;
所述一对装配口对称开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一对装配口呈一字排列,所述一对装配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一侧;
任一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一对装配口的位置相匹配,另一所述第三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设置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旁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一对第三传动轴并行排列;
任一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一端,另一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所述一对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设置在所述旁侧板上的所述齿轮相连,用于带动设置在所述旁侧板上的所述齿轮转动;
所述一对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与所述一对第三传动轴上,用于将所述铲土板铲起的土壤传递至所述分拣平台。
进一步,传送机构包含:格挡板、第二输送带与若干个传送凸起;
所述格挡板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所述格挡板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所述格挡板的头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格挡板的尾端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上侧;
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穿过任一所述装配口与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料口衔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拣平台衔接;
所述若干个传送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侧表面,所述若干个传送凸起沿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径向并行排列。
进一步,传送机构还包含:挡料轴与挡料板;
所述挡料轴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装配口中,所述挡料轴与所述装配口的长度相匹配;
所述挡料板的头端与所述挡料轴转动连接,所述挡料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挡料板与所述装配口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挡料板的尾端被任一所述传送凸起顶起时,所述挡料板的尾端与所述格挡板的下表面抵接。
进一步,分拣组件包含:一对导向槽、一对导向轴、滑动板、连接板、分捡板、若干个短杆、螺孔、螺杆、承载板与第二电机;
所述一对导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一对旁侧板的内侧表面,所述一对导向槽靠近于所述后侧板设置;
所述滑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一对导向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两侧侧壁的顶端,所述一对导向轴分别与所述一对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分捡板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若干个短杆并行设置在所述分捡板的底部,任一所述短杆垂直于所述分捡板的底部表面,所述若干个短杆的底部与所述分拣平台抵接,任一对相邻的所述短杆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所述螺孔开设于所述分捡板上;
所述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铲土组件上;
所述螺杆的头端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尾端插设于所述螺孔中并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第二电机的执行端与所述螺杆的头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
进一步,滑动板为网格板。
进一步,绞碎模块包含:第二排料口、承载壳体、上料口、出料口、第二滑槽与绞碎组件;
所述承载壳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承载壳体与所述起土叉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壳体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料口贯穿所述承载壳体的外壁与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连通,承载壳体的内腔的底部内壁为朝向出料口倾斜的斜面;
所述上料口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顶部,所述上料口贯穿所述承载壳体的外壁与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上料口与所述分拣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排料口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所述第二排料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料口的下侧;
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入端与所述承载壳体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口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与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排料口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槽整体朝向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倾斜;
所述绞碎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中。
进一步,绞碎组件包含:主轴、若干个隔板、若干个绞碎机构、筛板、若干个前侧固定块与若干个后侧固定块;
所述主轴沿所述承载壳体的轴向转动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壁上,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执行端相连;
所述筛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筛板为曲面筛板,所述筛板将所述主轴半包围在所述筛板的内侧,所述筛板位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主轴之间;
所述若干个隔板并行设置在所述主轴上,任一所述隔板与所述主轴相垂直;
所述若干个绞碎机构设置在所述若干个隔板上,任一所述绞碎机构与任一对相邻的所述隔板相连;
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沿所述筛板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筛板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呈一字排列;
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沿所述筛板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筛板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呈一字排列,所述主轴位于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与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之间。
进一步,绞碎机构包含:连接轴、若干个转动块与若干个扭簧;
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任一对相邻的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带动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主轴进行公转;
所述若干个转动块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任一所述转动块的头端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主轴进行公转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轴带动任一所述转动块依次经任一对相邻的所述前侧固定块之间的间隙以及任一对相邻的所述后侧固定块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所述若干个扭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若干个转动块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处,任一所述扭簧连接任一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轴,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块复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通过绞碎模块对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根茎进行充分绞碎与混合,并且在秸秆还田时,本装置还将细碎的土壤覆盖在被搅碎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根茎的混合物之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秸秆还田装置存在的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过大的缺陷,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侧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侧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板的零件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拣模块的第一装配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拣模块的第二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的分捡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D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E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绞碎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绞碎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绞碎组件的结构分解图(隐去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首先,将结合图1~1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用于粉碎土壤中的水稻秸秆残留,其应用场景广阔。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包含:底板1、一对旁侧板2、后侧板3、顶板4、车把5、两对车轮6、起土叉7、分拣模块与绞碎模块。
具体地,如图1~2、4所示,所述一对旁侧板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一对旁侧板2并行分列于所述底板1的两侧;所述后侧板3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后侧板3与所述一对旁侧板2相连;所述顶板4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与后侧板3的顶部;所述两对车轮6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上,所述车轮6与所述旁侧板2转动连接;所述车把5设置在所述后侧板3上,使用者可通过车把5推动本装置前进,使本装置具备使用方便的特点;所述分拣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分拣模块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所述起土叉7设置在所述绞碎模块上,所述起土叉7的头端插入外部的地面土壤中,用于翻起地表土壤。
进一步,如图1~4所示,分拣模块包含:铲土板81、进料口82、第一排料口83、分拣平台84、铲土组件、分拣组件、第一电机85、第一传动轴86、第二传动轴(图上未示出)、第一传动带88、一对安装板89、第一滑槽90、第一输送带91;所述进料口8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铲土板81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底部,所述铲土板81的头端贴合所述地面,所述铲土板81的尾端与所述进料口82的位置相匹配,用于铲起所述起土叉7翻起的土壤;所述第一排料口83设置在所述后侧板3上;所述分拣平台84设置在所述后侧板3上,所述分拣平台84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排料口83衔接,所述分拣平台84的头端位置高于所述分拣平台84的尾端位置,所述分拣平台84整体朝向所述分拣平台84的尾端倾斜;所述第一电机85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2上;所述第一传动轴86转动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2上;所述第一传动带88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86与所述第一电机85的执行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86旋转;所述第一滑槽90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拣平台84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90的输出端位置低于所述第一滑槽90的输入端位置,所述第一滑槽90整体朝向所述第一滑槽90的输出端倾斜;所述一对安装板89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滑槽9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安装板89的头端与所述绞碎模块相连,所述一对安装板89的头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86转动连接,所述一对安装板89并行排列;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一对安装板89的尾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安装板8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86并行排列;所述第一输送带91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86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输送带91位于所述一对安装板89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带9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滑槽90的输出端衔接,所述第一输送带91的输出端与所述绞碎模块的上料口103衔接。
进一步,如图1~7所示,铲土组件包含:一对装配口921、一对第三传动轴922、一对齿轮923、第二传动带924与一对传送机构;所述一对装配口921对称开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一对装配口921呈一字排列,所述一对装配口921位于所述进料口82的一侧;任一所述第三传动轴922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底部,位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的所述第三传动轴922与所述一对装配口921的位置相匹配,另一所述第三传动轴922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设置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9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旁侧板2转动连接,所述一对第三传动轴922并行排列;任一所述齿轮923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922的一端,另一所述齿轮923转动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2上,所述一对齿轮923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带924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86与设置在所述旁侧板2上的所述齿轮923相连,用于带动设置在所述旁侧板2上的所述齿轮923转动;所述一对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与所述一对第三传动轴922上,用于将所述铲土板81铲起的土壤传递至所述分拣平台84。
进一步,如图1~7所示,传送机构包含:格挡板9251、第二输送带9252与若干个传送凸起9253;所述格挡板9251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2上,所述格挡板9251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所述格挡板9251的头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922转动连接,所述格挡板9251的尾端位于所述进料口82的上侧;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输入端穿过任一所述装配口921与设置在所述底板1底部的所述第三传动轴922相连,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料口82衔接,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输出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922相连,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拣平台84衔接;所述若干个传送凸起9253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外侧表面,所述若干个传送凸起9253沿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径向并行排列。
进一步,如图1~7所示,传送机构还包含:挡料轴9254与挡料板9255;所述挡料轴9254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装配口921中,所述挡料轴9254与所述装配口92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挡料板9255的头端与所述挡料轴9254转动连接,所述挡料板9255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9252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挡料板9255与所述装配口921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挡料板9255的尾端被任一所述传送凸起9253顶起时,所述挡料板9255的尾端与所述格挡板9251的下表面抵接。
进一步,如图6、8~12所示,分拣组件包含:一对导向槽931、一对导向轴932、滑动板933、连接板934、分捡板935、若干个短杆936、螺孔(图上未示出)、螺杆938、承载板939与第二电机940;所述一对导向槽931分别开设于所述一对旁侧板2的内侧表面,所述一对导向槽931靠近于所述后侧板3设置;所述滑动板933活动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所述一对导向轴932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板933的两侧侧壁的顶端,所述一对导向轴932分别与所述一对导向槽93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934的顶部与所述滑动板933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分捡板935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934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若干个短杆936并行设置在所述分捡板935的底部,任一所述短杆936垂直于所述分捡板935的底部表面,所述若干个短杆936的底部与所述分拣平台84抵接,任一对相邻的所述短杆936之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螺孔开设于所述分捡板935上;所述承载板939固定设置在所述铲土组件的承载板939上;所述螺杆938的头端与所述承载板939转动连接,所述螺杆938的尾端插设于所述螺孔中并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940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板939上,所述第二电机940的执行端与所述螺杆938的头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螺杆938旋转。
进一步,如图9所示,滑动板933为网格板。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绞碎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绞碎模块与所述分拣模块相连,所述绞碎模块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
进一步,如图2、4、13所示,绞碎模块包含:第二排料口101、承载壳体102、上料口103、出料口104、第二滑槽105与绞碎组件;所述承载壳体10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承载壳体102与所述起土叉7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壳体102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2之间;所述出料口104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102的侧壁上,所述出料口104贯穿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外壁与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内腔连通,承载壳体102的内腔的底部内壁为朝向出料口104倾斜的斜面;所述上料口103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102的顶部,所述上料口103贯穿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外壁与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内腔连通,所述上料口103与所述分拣模块的第一输送带91衔接;所述第二排料口101设置在所述后侧板3上,所述第二排料口101位于所述第一排料口83的下侧;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入端与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口104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出端与所述后侧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排料口101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出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槽105整体朝向所述第二滑槽105的输出端倾斜;所述绞碎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内腔中。
进一步,如图13、14所示,绞碎组件包含:主轴1061、若干个隔板1062、若干个绞碎机构、筛板1063、若干个前侧固定块1064与若干个后侧固定块1065;所述主轴1061沿所述承载壳体102的轴向转动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内壁上,所述主轴1061与所述第一电机85的执行端相连;所述筛板1063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102的内壁上,所述筛板1063为曲面筛板1063,所述筛板1063将所述主轴1061半包围在所述筛板1063的内侧,所述筛板1063位于所述出料口104与所述主轴1061之间;所述若干个隔板1062并行设置在所述主轴1061上,任一所述隔板1062与所述主轴1061相垂直;所述若干个绞碎机构设置在所述若干个隔板1062上,任一所述绞碎机构与任一对相邻的所述隔板1062相连;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1064沿所述筛板1063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筛板1063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1064呈一字排列;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1065沿所述筛板1063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筛板1063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1065呈一字排列,所述主轴1061位于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1064与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1065之间。
进一步,如图13~15所示,绞碎机构包含:连接轴10661、若干个转动块10662与若干个扭簧(图上未示出);所述连接轴10661的两端分别与任一对相邻的所述隔板1062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062带动所述连接轴10661围绕所述主轴1061进行公转;所述若干个转动块10662设置在所述连接轴10661上,任一所述转动块10662的头端与所述连接轴10661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0661围绕所述主轴1061进行公转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轴10661带动任一所述转动块10662依次经任一对相邻的所述前侧固定块1064之间的间隙以及任一对相邻的所述后侧固定块1065之间的间隙中穿过;所述若干个扭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若干个转动块10662与所述连接轴10661的连接处,任一所述扭簧连接任一所述转动块10662与所述连接轴10661,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块10662复位,在转动块10662与前侧固定块1064、后侧固定块1065配合绞碎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根茎的过程中对转动块10662进行缓冲。
当设备运行时,使用者推动车把5驱动本装置整体前进,在本装置前进的过程中,头端插入地面的起土叉7翻起地表土壤,并且,位于起土叉7后侧的铲土板81将被起土叉7翻起的土壤铲起;与此同时,第一电机85启动,第一电机85通过第一传动带88传动,带动第一传动轴86旋转,第一传动轴86通过第一输送带91传动,带动第二传动轴同步旋转,并且,第一传动轴86通过第二传动带924的传动,带动位于一对旁侧板2之间的第三传动轴922同步旋转,位于一对旁侧板2之间的第三传动轴922通过第二输送带9252的传动带动设置在底板1底部的第三传动轴922同步旋转;在第二输送带9252传动的过程中,第二传送带将通过铲土板81进入进料口82的土壤传递至分拣平台84,并且,在第二输送带9252传动的过程中,设置在第二输送带9252外侧表面的每个传送凸起9253都会顶起挡料板9255的尾端,使挡料板9255围绕挡料轴9254向上翻起直至挡料板9255的尾端抵住格挡板9251的下表面,阻挡进入进料口82的土壤继续涌入第二输送带9252的输入端,防止进入进料口82的土壤经装配口921与第二输送带9252之间的间隙泄露;被第二输送带9252传递至分拣平台84上的土壤沿分拣的导向,朝向第一排料口83滑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940启动,第二电机940带动螺杆938旋转,螺杆938通过与螺孔的啮合传动,带动分捡板935以及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若干个短杆936朝向第一滑槽90滑动,在分捡板935与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若干个短杆936朝向第一滑槽90滑动的过程中,细碎的土壤穿过相邻的短杆936之间的空隙经第一排料口83滑出,混在分拣平台84上土壤中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则被若干个短杆936耙入第一滑槽90,当分捡板935与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若干个短杆936运行至第一滑槽90的输入端位置后,第二电机940反转,通过螺杆938与螺孔的啮合传动,驱动分捡板935;在分捡板935与设置在与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若干个短杆936复位;在分捡板935与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短杆936朝向第一滑槽90滑动的过程中,滑动板933沿导向槽931的导向向下位移,并且以导向轴932为轴心朝向分捡板935翻转,连接板934则在滑动板933与分捡板935的带动下进行翻转,直至分捡板935位移至第一滑槽90的输入端,以保证分捡板935在朝向第一滑槽90位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分拣平台84垂直,在分捡板935与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短杆936朝向第一滑槽90滑动的过程中,经第二输送带9252输出的土壤洒落在滑动板933上,经滑动板933筛选后,细碎的土壤洒落在分捡板935的后侧并经第一排料口83滑出,混在分拣平台84上土壤中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则在分捡板935复位之后滑落在分捡板935的前侧;被分捡板935以及设置在分捡板935底部的若干个短杆936耙入分拣平台84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通过第一滑槽90滑入第一输送带91的输入端,并经第一传送带的传送输入上料口103,落入承载壳体102的内腔中,与此同时,第一电机85的执行端驱动主轴1061旋转,主轴1061通过隔板1062与连接轴10661的传动带动转动块10662旋转,转动块10662在围绕主轴1061进行公转的过程中与前侧固定块1064、后侧固定块1065配合,对落入承载壳体102内腔中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进行绞碎,被绞碎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落在筛板1063上,并通过筛板1063上的筛孔落在承载壳体102的内腔的底部,最终通过出料口104输出至第二滑槽105,输入至第二滑槽105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沿第二滑槽105的导向经得让排料口排出至地面;本装置通过绞碎模块将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根茎进行了充分的绞碎与混合,确保掩埋时不至于导致土壤孔隙度过大、进而使土壤病菌增加,产生农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秸秆还田装置存在的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过大的缺陷;并且由于第一排料口83位于第二排料口101的上侧,经第一排料口83输出的细碎土壤会覆盖在经第二排料口101输出的被搅碎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的根茎混合物上,进而实现深施还田,促进微生物活力和农作物根系的发育的效果。
以上,参照图1~15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通过绞碎模块对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根茎进行充分绞碎与混合,并且在秸秆还田时,本装置还将细碎的土壤覆盖在被搅碎的结块土壤、水稻秸秆以及水稻根茎的混合物之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秸秆还田装置存在的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过大的缺陷,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一对旁侧板、后侧板、顶板、车把、两对车轮、起土叉、分拣模块与绞碎模块;
所述一对旁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一对旁侧板并行分列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所述后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侧板与所述一对旁侧板相连;
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与后侧板的顶部;
所述两对车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上,所述车轮与所述旁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车把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
所述分拣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分拣模块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绞碎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绞碎模块与所述分拣模块相连,所述绞碎模块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起土叉设置在所述绞碎模块上,所述起土叉的头端插入外部的地面土壤中,用于翻起地表土壤;
所述分拣模块包含:铲土板、进料口、第一排料口、分拣平台、铲土组件、分拣组件、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带、一对安装板、第一滑槽、第一输送带;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铲土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铲土板的头端贴合所述地面,所述铲土板的尾端与所述进料口的位置相匹配,用于铲起所述起土叉翻起的土壤;
所述第一排料口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
所述分拣平台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所述分拣平台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排料口衔接,所述分拣平台的头端位置高于所述分拣平台的尾端位置,所述分拣平台整体朝向所述分拣平台的尾端倾斜;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
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
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执行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旋转;
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拣平台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位置低于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入端位置,所述第一滑槽整体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倾斜;
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头端与所述绞碎模块相连,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头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一对安装板并行排列;
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一对安装板的尾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并行排列;
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输送带位于所述一对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输出端衔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绞碎模块相连;
所述分拣组件包含:一对导向槽、一对导向轴、滑动板、连接板、分捡板、若干个短杆、螺孔、螺杆、承载板与第二电机;
所述一对导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一对旁侧板的内侧表面,所述一对导向槽靠近于所述后侧板设置;
所述滑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一对导向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两侧侧壁的顶端,所述一对导向轴分别与所述一对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分捡板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若干个短杆并行设置在所述分捡板的底部,任一所述短杆垂直于所述分捡板的底部表面,所述若干个短杆的底部与所述分拣平台抵接,任一对相邻的所述短杆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所述螺孔开设于所述分捡板上;
所述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铲土组件上;
所述螺杆的头端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尾端插设于所述螺孔中并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第二电机的执行端与所述螺杆的头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土组件包含:一对装配口、一对第三传动轴、一对齿轮、第二传动带与一对传送机构;
所述一对装配口对称开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一对装配口呈一字排列,所述一对装配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一侧;
任一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一对装配口的位置相匹配,另一所述第三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设置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旁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一对第三传动轴并行排列;
任一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一端,另一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所述一对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设置在所述旁侧板上的所述齿轮相连,用于带动设置在所述旁侧板上的所述齿轮转动;
所述一对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与所述一对第三传动轴上,用于将所述铲土板铲起的土壤传递至所述分拣平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含:格挡板、第二输送带与若干个传送凸起;
所述格挡板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旁侧板上,所述格挡板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所述格挡板的头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格挡板的尾端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上侧;
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穿过任一所述装配口与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料口衔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拣平台衔接;
所述若干个传送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外侧表面,所述若干个传送凸起沿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径向并行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含:挡料轴与挡料板;
所述挡料轴固定设置在任一所述装配口中,所述挡料轴与所述装配口的长度相匹配;
所述挡料板的头端与所述挡料轴转动连接,所述挡料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挡料板与所述装配口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挡料板的尾端被任一所述传送凸起顶起时,所述挡料板的尾端与所述格挡板的下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为网格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碎模块包含:第二排料口、承载壳体、上料口、出料口、第二滑槽与绞碎组件;
所述承载壳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承载壳体与所述起土叉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壳体位于所述一对旁侧板之间;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料口贯穿所述承载壳体的外壁与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的底部内壁为朝向所述出料口倾斜的斜面;
所述上料口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顶部,所述上料口贯穿所述承载壳体的外壁与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上料口与所述分拣模块相连;
所述第二排料口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所述第二排料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料口的下侧;
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入端与所述承载壳体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料口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与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排料口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槽整体朝向所述第二滑槽的输出端倾斜;
所述绞碎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碎组件包含:主轴、若干个隔板、若干个绞碎机构、筛板、若干个前侧固定块与若干个后侧固定块;
所述主轴沿所述承载壳体的轴向转动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壁上,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执行端相连;
所述筛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筛板为曲面筛板,所述筛板将所述主轴半包围在所述筛板的内侧,所述筛板位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主轴之间;
所述若干个隔板并行设置在所述主轴上,任一所述隔板与所述主轴相垂直;
所述若干个绞碎机构设置在所述若干个隔板上,任一所述绞碎机构与任一对相邻的所述隔板相连;
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沿所述筛板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筛板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呈一字排列;
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沿所述筛板的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筛板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呈一字排列,所述主轴位于所述若干个前侧固定块与所述若干个后侧固定块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碎机构包含:连接轴、若干个转动块与若干个扭簧;
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任一对相邻的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带动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主轴进行公转;
所述若干个转动块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任一所述转动块的头端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围绕所述主轴进行公转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轴带动任一所述转动块依次经任一对相邻的所述前侧固定块之间的间隙以及任一对相邻的所述后侧固定块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所述若干个扭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若干个转动块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处,任一所述扭簧连接任一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轴,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块复位。
CN202310225600.7A 2023-03-10 2023-03-10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Active CN116326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5600.7A CN116326322B (zh) 2023-03-10 2023-03-10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5600.7A CN116326322B (zh) 2023-03-10 2023-03-10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6322A CN116326322A (zh) 2023-06-27
CN116326322B true CN116326322B (zh) 2023-10-17

Family

ID=8687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5600.7A Active CN116326322B (zh) 2023-03-10 2023-03-10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632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1068928U (es) * 2008-07-07 2009-01-01 Josep Gurri Molins Dispositivo recolector portatil con elementos sacudidores.
CN101869865A (zh) * 2010-06-17 2010-10-27 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 辊式切草机
JP2011217629A (ja) * 2010-04-06 2011-11-04 Tanaka Koki Kk 農作物拾い上げ機
CN103069962A (zh) * 2013-02-01 2013-05-01 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 新型便捷式草耙
CN105493750A (zh) * 2016-01-15 2016-04-20 王雨林 花椒采摘装置
CN211509728U (zh) * 2019-11-12 2020-09-1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一种碎土装置
CN111903261A (zh) * 2020-07-08 2020-11-10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立式旋耕的秸秆碳化还田机及工作方法
CN113424674A (zh) * 2021-07-16 2021-09-24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CN113692843A (zh) * 2021-07-16 2021-11-26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秸秆还田一体化设备
CN216820715U (zh) * 2021-10-28 2022-06-28 新乡地隆药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根茎类药材捡拾收获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1068928U (es) * 2008-07-07 2009-01-01 Josep Gurri Molins Dispositivo recolector portatil con elementos sacudidores.
JP2011217629A (ja) * 2010-04-06 2011-11-04 Tanaka Koki Kk 農作物拾い上げ機
CN101869865A (zh) * 2010-06-17 2010-10-27 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 辊式切草机
CN103069962A (zh) * 2013-02-01 2013-05-01 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 新型便捷式草耙
CN105493750A (zh) * 2016-01-15 2016-04-20 王雨林 花椒采摘装置
CN211509728U (zh) * 2019-11-12 2020-09-1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一种碎土装置
CN111903261A (zh) * 2020-07-08 2020-11-10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立式旋耕的秸秆碳化还田机及工作方法
CN113424674A (zh) * 2021-07-16 2021-09-24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
CN113692843A (zh) * 2021-07-16 2021-11-26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秸秆还田一体化设备
CN216820715U (zh) * 2021-10-28 2022-06-28 新乡地隆药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根茎类药材捡拾收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6322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52587C2 (ru) Сепараторный роторный питатель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CA2843230A1 (en) Heavy machine-operated sieve screen bucket
CN116326322B (zh) 水稻秸秆深施还田设备
US20100281839A1 (en) Comminution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rotor and at least one counter-blade for the comminu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CN107018742B (zh) 履带自走式高效药材精选收获机
CN214676668U (zh) 一种适用于秸秆还田的抛洒机构
CN200957409Y (zh) 一种螺旋筛
CN116899730A (zh) 一种跳跳糖加工用粉碎筛分装置及工艺
CA1206367A (en) Whole ear corn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6540175U (zh) 新型土壤用高效修复装置
CN213523079U (zh) 一种履带自走式高效药材精选收获机
CN113185338A (zh) 一种畜牧养殖动物粪便发酵用翻抛设备
CN212544468U (zh) 双边埋藤机
CN212739905U (zh) 转轴可拆卸的食材定量添加装置
CN111942912A (zh) 一种旋转添加轴及食材定量添加装置
CN215029645U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用多级粉碎结构
US4744523A (en) Whole ear corn conversion method employing breaking of whole ears before shelling kernels and grinding cobs
CN113207408A (zh) 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滚筒筛装置
CN113951311B (zh) 一种螺蛳切尾装置
CN117138923B (zh) 一种有机肥料粉碎装置
CN115226428B (zh) 一种可适应不同秸秆覆盖量的碎秸后抛式免耕播种机
CN211027108U (zh) 一种坚果类壳仁自动分选设备
CN218433421U (zh) 一种fu链式输送机的尾部清料装置
CN217392570U (zh) 一种水溶肥除杂式混合搅拌一体机
AU2003100632A4 (en) Mobile seed clean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driv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