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87673A -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87673A
CN116287673A CN202310276827.4A CN202310276827A CN116287673A CN 116287673 A CN116287673 A CN 116287673A CN 202310276827 A CN202310276827 A CN 202310276827A CN 116287673 A CN116287673 A CN 116287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aling
fixedly connected
heat
temperature measur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6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祥光
杨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jiang Hongw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jiang Hongw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jiang Hongw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jiang Hongw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6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87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87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87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62Heat-treating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or quenching zo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端和退火端壳,还包括保护机构和测温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内部的加热端、固定连接在加热端侧面的传热片、固定连接在传热片侧面的固簧片、固定连接在固簧片右侧面的弹簧滑杆、滑动连接在弹簧滑杆右侧末端的永磁柱、贴合在永磁柱侧面的通电铁块、设置在通电铁块侧面的接触片;所述测温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内部中间位置的电驱转轴,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具有恒定温度和温高保护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退火炉测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退火炉通过对零件加热,能够有效的改善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或者是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缺陷和残余应力,能够防止工件的变形和开裂,提升零件的使用寿命。
申请号为CN201810632831.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罩式退火炉炉内钢卷测温用密封装置,属于罩式退火炉测温装置领域,该发明包括:第一连接管,该第一连接管的底部密封设置,该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法兰,第一连接法兰上通过紧固螺栓安装有第一法兰盖板;第二连接管,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下部连通,该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法兰;热电偶,热电偶自罩式退火炉内引出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法兰、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一法兰盖板,该发明提供了一种罩式退火炉炉内钢卷测温用密封装置,能够在热电偶由罩式退火炉内部向外界引出时确保良好的气密性,但存在控温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加热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具有恒定温度和温高保护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支撑端和退火端壳,还包括保护机构和测温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内部的加热端、固定连接在加热端侧面的传热片、固定连接在传热片侧面的固簧片、固定连接在固簧片右侧面的弹簧滑杆、滑动连接在弹簧滑杆右侧末端的永磁柱、贴合在永磁柱侧面的通电铁块、设置在通电铁块侧面的接触片;所述测温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内部中间位置的电驱转轴、固定连接在电驱转轴顶端外侧的摆动杆、滑动连接在摆动杆内部的延长板、固定连接在延长板外侧末端的温度传感器、滑动连接在温度传感器外侧的滑动轨道,所述固簧片等距阵列分布在加热端侧面,所述通电铁块与永磁柱固定连接,所述电驱转轴与退火端壳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顶面设置有弹簧拉杆,且弹簧拉杆的一端与摆动杆固定,并且弹簧拉杆另一端与延长板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加热端侧面连接的加热管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加热端将热量通过传热片上,再通过传热片将热量传递到永磁柱上,当整体热量超过限定温度时,进而热量影响永磁柱的磁性强度,让永磁柱的磁性减弱,当永磁柱减弱到一定程度,永磁柱的磁性小于弹簧滑杆拉力,通过拉力将永磁柱拉动,进而让永磁柱侧面的接触片与通电铁块脱离,进而将加热端断开供电线路,让整体停止加温,防止加热温度超出限定值,并在温度降低后永磁柱磁性增大,让加热端线路处于连通状态,进而起到恒温的作用,当电驱转轴底端外置电机驱动摆动杆转动,让摆动杆带动末端连接的延长板围绕着滑动轨道滑动,进而让延长板末端的温度传感器顺着滑动轨道滑动,针对退火端壳不同区域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退火端壳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降温通风装置,所述降温通风装置包括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转轴处固定连接有蠕动转轴,所述蠕动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拨管端,所述拨管端的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吸液弧管,所述吸液弧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所述供液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排风扇转轴与退火端壳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拨管端对称分布在蠕动转轴侧面,所述吸液弧管整体形状呈“Ω”形,通过上述结构,当永磁柱受温度影响而让磁性减弱时,此时永磁柱另一端让排风扇的线路处于连通状态,进而让排风扇处于工作状态,进而让排风扇转动的同时,带动蠕动转轴及其外侧的拨管端转动,当拨管端挤压吸液弧管,让吸液弧管内侧的空气反复被向上挤压,进而让吸液弧管内通过供液管从水箱抽取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风扇的侧面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挡风端板,所述挡风端板外侧面设置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回热箱,所述回热箱的内部设置有集热腔管,所述集热腔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递热片,所述回热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片,所述挡风端板与退火端壳滑动连接,所述排风管与退火端壳固定连接,所述排风管贯穿至回热箱内部与集热腔管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挡风端板随置物箱的移动而移动时,挡风端板移动后将不再阻挡排风管端口,进而通过排风扇将吹动的热空气通过排风管排出,并通过排风管进入到集热腔管内,进而让热空气进入到集热腔管内后,而集热腔管的空气会通过后侧小孔缓慢排出,集热腔管聚集的热量通过侧面递热片传递给回热箱内的液体,并与对回热箱内的液体加热,同时液体会通过加热片将热量传递到回热箱顶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退火端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料装置,所述推料装置包括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联动转齿,所述联动转齿的转轴外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杆,所述联动转齿的顶侧面啮合连接有排齿,所述抬升杆的前侧末端铰接连接有封仓板,所述置物箱与退火端壳滑动连接,所述排齿与退火端壳固定连接,所述置物箱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通过上述结构,当液压杆推动置物箱向前移动缓慢推出,同时置物箱带动侧面联动转齿随其向前滑动一端距离,并让封仓板与置物箱前侧端口设置的封边条脱离,并让联动转齿移动一端距离后再通过排齿啮合,进而让联动转齿与排齿啮合移动过程中转动,并让联动转齿转动的同时将封仓板向上提起,并伴随置物箱移动将内部零件推出。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工前,将需要退火加工的零件放置到置物箱内,让液压杆将置物箱拉回退火端壳内部进行加热处理,当整体热量超过限定温度时,永磁柱的磁性减弱,进而让永磁柱侧面的接触片与通电铁块脱离,使加热端断开供电线路,让整体停止加温,防止加热温度超出限定值;
S2:加工结束后,排风扇转动的同时,带动蠕动转轴及其外侧的拨管端转动,让吸液弧管内侧的空气反复被向上挤压,进而让吸液弧管内通过供液管从水箱抽取水,通过管道内水循环流动,将侧面热量通过液体流动带走,进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S3:随后,排风扇将吹动的热空气通过排风管排出,并通过排风管进入到集热腔管内,集热腔管聚集的热量通过侧面递热片传递给回热箱内的液体,将散出的热量再次进行加热利用;
S4:最后,联动转齿与排齿啮合移动过程中转动,并让联动转齿转动的同时将封仓板向上提起,并伴随置物箱移动将内部零件推出,即完成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固簧片、弹簧滑杆、永磁柱、通电铁块、接触片、电驱转轴、摆动杆、滑动轨道、延长板、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改变磁性强弱来改变电路连通状态,进而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防止温度过高并保持恒温作用,同时提升温度的检测范围。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排风扇、蠕动转轴、拨管端、吸液弧管、供液管、水箱,通过管道内水循环流动,将侧面热量通过液体流动带走进而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排风扇转动将内部聚集的热量从侧面排出,配合管道内水流动起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挡风端板、排风管、回热箱、集热腔管、递热片、加热片,对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零件进行预加热,防止零件以低温状态进入高温环境导致裂隙出现的情况产生。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置物箱、抬升杆、联动转齿、排齿,通过将空间延伸出来,便于将空间内热量快速散热,防止将零件取出的过程中被空间内热空气窜动气流烫伤,同时更方便拿取零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火端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降温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推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端;2、液压杆;3、退火端壳;4、加热端;5、降温通风装置;51、排风扇;52、蠕动转轴;53、拨管端;54、吸液弧管;55、供液管;56、水箱;6、余热回收装置;61、挡风端板;62、排风管;63、回热箱;64、集热腔管;65、递热片;66、加热片;7、传热片;8、推料装置;81、置物箱;82、抬升杆;83、联动转齿;84、排齿;9、固簧片;10、弹簧滑杆;11、永磁柱;12、通电铁块;13、接触片;14、电驱转轴;15、摆动杆;16、滑动轨道;17、延长板;1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支撑端1和退火端壳3,还包括保护机构和测温机构;保护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3内部的加热端4、固定连接在加热端4侧面的传热片7、固定连接在传热片7侧面的固簧片9、固定连接在固簧片9右侧面的弹簧滑杆10、滑动连接在弹簧滑杆10右侧末端的永磁柱11、贴合在永磁柱11侧面的通电铁块12、设置在通电铁块12侧面的接触片13;测温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3内部中间位置的电驱转轴14、固定连接在电驱转轴14顶端外侧的摆动杆15、滑动连接在摆动杆15内部的延长板17、固定连接在延长板17外侧末端的温度传感器18、滑动连接在温度传感器18外侧的滑动轨道16,固簧片9等距阵列分布在加热端4侧面,通电铁块12与永磁柱11固定连接,电驱转轴14与退火端壳3转动连接,摆动杆15顶面设置有弹簧拉杆,且弹簧拉杆的一端与摆动杆15固定,并且弹簧拉杆另一端与延长板17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加热端4侧面连接的加热管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加热端4将热量通过传热片7上,再通过传热片7将热量传递到永磁柱11上,当整体热量超过限定温度时,进而热量影响永磁柱11的磁性强度,让永磁柱11的磁性减弱,当永磁柱11减弱到一定程度,永磁柱11的磁性小于弹簧滑杆10拉力,通过拉力将永磁柱11拉动,进而让永磁柱11侧面的接触片13与通电铁块12脱离,进而将加热端4断开供电线路,让整体停止加温,防止加热温度超出限定值,并在温度降低后永磁柱11磁性增大,让加热端4线路处于连通状态,进而起到恒温的作用,当电驱转轴14底端外置电机驱动摆动杆15转动,让摆动杆15带动末端连接的延长板17围绕着滑动轨道16滑动,进而让延长板17末端的温度传感器18顺着滑动轨道16滑动,针对退火端壳3不同区域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利用上述结构,通过温度改变磁性强弱来改变电路连通状态,进而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防止温度过高并保持恒温作用,同时提升温度的检测范围。
退火端壳3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降温通风装置5,降温通风装置5包括排风扇51,排风扇51的转轴处固定连接有蠕动转轴52,蠕动转轴5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拨管端53,拨管端53的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吸液弧管54,吸液弧管5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55,供液管5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56,排风扇51转轴与退火端壳3内部转动连接,拨管端53对称分布在蠕动转轴52侧面,吸液弧管54整体形状呈“Ω”形,通过上述结构,当永磁柱11受温度影响而让磁性减弱时,此时永磁柱11另一端让排风扇51的线路处于连通状态,进而让排风扇51处于工作状态,进而让排风扇51转动的同时,带动蠕动转轴52及其外侧的拨管端53转动,当拨管端53挤压吸液弧管54,让吸液弧管54内侧的空气反复被向上挤压,进而让吸液弧管54内通过供液管55从水箱56抽取水,通过管道内水循环流动,将侧面热量通过液体流动带走进而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排风扇51转动将内部聚集的热量从侧面排出,配合管道内水流动起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工作原理,当加热端4侧面连接的加热管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加热端4将热量通过传热片7上,再通过传热片7将热量传递到永磁柱11上,当整体热量超过限定温度时,进而热量影响永磁柱11的磁性强度,让永磁柱11的磁性减弱,当永磁柱11减弱到一定程度,永磁柱11的磁性小于弹簧滑杆10拉力,通过拉力将永磁柱11拉动,进而让永磁柱11侧面的接触片13与通电铁块12脱离,进而将加热端4断开供电线路,让整体停止加温,防止加热温度超出限定值,并在温度降低后永磁柱11磁性增大,让加热端4线路处于连通状态,进而起到恒温的作用,当电驱转轴14底端外置电机驱动摆动杆15转动,让摆动杆15带动末端连接的延长板17围绕着滑动轨道16滑动,进而让延长板17末端的温度传感器18顺着滑动轨道16滑动,针对退火端壳3不同区域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利用上述结构,通过温度改变磁性强弱来改变电路连通状态,进而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防止温度过高并保持恒温作用;
当永磁柱11受温度影响而让磁性减弱时,此时永磁柱11另一端让排风扇51的线路处于连通状态,进而让排风扇51处于工作状态,进而让排风扇51转动的同时,带动蠕动转轴52及其外侧的拨管端53转动,当拨管端53挤压吸液弧管54,让吸液弧管54内侧的空气反复被向上挤压,进而让吸液弧管54内通过供液管55从水箱56抽取水,通过管道内水循环流动,将侧面热量通过液体流动带走进而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排风扇51转动将内部聚集的热量从侧面排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排风扇51的侧面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6,余热回收装置6包括挡风端板61,挡风端板61外侧面设置有排风管62,排风管62的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回热箱63,回热箱63的内部设置有集热腔管64,集热腔管6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递热片65,回热箱6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片66,挡风端板61与退火端壳3滑动连接,排风管62与退火端壳3固定连接,排风管62贯穿至回热箱63内部与集热腔管64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挡风端板61随置物箱81的移动而移动时,挡风端板61移动后将不再阻挡排风管62端口,进而通过排风扇51将吹动的热空气通过排风管62排出,并通过排风管62进入到集热腔管64内,进而让热空气进入到集热腔管64内后,而集热腔管64的空气会通过后侧小孔缓慢排出,集热腔管64聚集的热量通过侧面递热片65传递给回热箱63内的液体,并与对回热箱63内的液体加热,同时液体会通过加热片66将热量传递到回热箱63顶面,对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零件进行预加热,防止零件以低温状态进入高温环境导致裂隙出现的情况产生。
退火端壳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料装置8,推料装置8包括置物箱81,置物箱81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联动转齿83,联动转齿83的转轴外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杆82,联动转齿83的顶侧面啮合连接有排齿84,抬升杆82的前侧末端铰接连接有封仓板,置物箱81与退火端壳3滑动连接,排齿84与退火端壳3固定连接,置物箱8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通过上述结构,当液压杆2推动置物箱81向前移动缓慢推出,同时置物箱81带动侧面联动转齿83随其向前滑动一端距离,并让封仓板与置物箱81前侧端口设置的封边条脱离,并让联动转齿83移动一端距离后再通过排齿84啮合,进而让联动转齿83与排齿84啮合移动过程中转动,并让联动转齿83转动的同时将封仓板向上提起,并伴随置物箱81移动将内部零件推出,通过将空间延伸出来,便于将空间内热量快速散热,防止将零件取出的过程中被空间内热空气窜动气流烫伤,同时更方便拿取零件。
工作原理,当挡风端板61随置物箱81的移动而移动时,挡风端板61移动后将不再阻挡排风管62端口,进而通过排风扇51将吹动的热空气通过排风管62排出,并通过排风管62进入到集热腔管64内,进而让热空气进入到集热腔管64内后,而集热腔管64的空气会通过后侧小孔缓慢排出,集热腔管64聚集的热量通过侧面递热片65传递给回热箱63内的液体,并与对回热箱63内的液体加热,同时液体会通过加热片66将热量传递到回热箱63顶面,对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零件进行预加热;
当液压杆2推动置物箱81向前移动缓慢推出,同时置物箱81带动侧面联动转齿83随其向前滑动一端距离,并让封仓板与置物箱81前侧端口设置的封边条脱离,并让联动转齿83移动一端距离后再通过排齿84啮合,进而让联动转齿83与排齿84啮合移动过程中转动,并让联动转齿83转动的同时将封仓板向上提起,并伴随置物箱81移动将内部零件推出,通过将空间延伸出来,便于将空间内热量快速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支撑端(1)和退火端壳(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机构和测温机构;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3)内部的加热端(4)、固定连接在加热端(4)侧面的传热片(7)、固定连接在传热片(7)侧面的固簧片(9)、固定连接在固簧片(9)右侧面的弹簧滑杆(10)、滑动连接在弹簧滑杆(10)右侧末端的永磁柱(11)、贴合在永磁柱(11)侧面的通电铁块(12)、设置在通电铁块(12)侧面的接触片(13);
所述测温机构包括安装在退火端壳(3)内部中间位置的电驱转轴(14)、固定连接在电驱转轴(14)顶端外侧的摆动杆(15)、滑动连接在摆动杆(15)内部的延长板(17)、固定连接在延长板(17)外侧末端的温度传感器(18)、滑动连接在温度传感器(18)外侧的滑动轨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簧片(9)等距阵列分布在加热端(4)侧面,所述通电铁块(12)与永磁柱(11)固定连接,所述电驱转轴(14)与退火端壳(3)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15)顶面设置有弹簧拉杆,且弹簧拉杆的一端与摆动杆(15)固定,并且弹簧拉杆另一端与延长板(1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端壳(3)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降温通风装置(5),所述降温通风装置(5)包括排风扇(51),所述排风扇(51)的转轴处固定连接有蠕动转轴(52),所述蠕动转轴(5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拨管端(53),所述拨管端(53)的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吸液弧管(54),所述吸液弧管(5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55),所述供液管(5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箱(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51)转轴与退火端壳(3)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拨管端(53)对称分布在蠕动转轴(52)侧面,所述吸液弧管(54)整体形状呈“Ω”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51)的侧面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6),所述余热回收装置(6)包括挡风端板(61),所述挡风端板(61)外侧面设置有排风管(62),所述排风管(62)的前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回热箱(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箱(63)的内部设置有集热腔管(64),所述集热腔管(6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递热片(65),所述回热箱(6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片(6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端板(61)与退火端壳(3)滑动连接,所述排风管(62)与退火端壳(3)固定连接,所述排风管(62)贯穿至回热箱(63)内部与集热腔管(6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端壳(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料装置(8),所述推料装置(8)包括置物箱(81),所述置物箱(81)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联动转齿(83),所述联动转齿(83)的转轴外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抬升杆(82),所述联动转齿(83)的顶侧面啮合连接有排齿(84),所述抬升杆(82)的前侧末端铰接连接有封仓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箱(81)与退火端壳(3)滑动连接,所述排齿(84)与退火端壳(3)固定连接,所述置物箱(8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
10.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工前,将需要退火加工的零件放置到置物箱(81)内,让液压杆(2)将置物箱(81)拉回退火端壳(3)内部进行加热处理,当整体热量超过限定温度时,永磁柱(11)的磁性减弱,进而让永磁柱(11)侧面的接触片(13)与通电铁块(12)脱离,使加热端(4)断开供电线路,让整体停止加温,防止加热温度超出限定值;
S2:加工结束后,排风扇(51)转动的同时,带动蠕动转轴(52)及其外侧的拨管端(53)转动,让吸液弧管(54)内侧的空气反复被向上挤压,进而让吸液弧管(54)内通过供液管(55)从水箱(56)抽取水,通过管道内水循环流动,将侧面热量通过液体流动带走,进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S3:随后,排风扇(51)将吹动的热空气通过排风管(62)排出,并通过排风管(62)进入到集热腔管(64)内,集热腔管(64)聚集的热量通过侧面递热片(65)传递给回热箱(63)内的液体,将散出的热量再次进行加热利用;
S4:最后,联动转齿(83)与排齿(84)啮合移动过程中转动,并让联动转齿(83)转动的同时将封仓板向上提起,并伴随置物箱(81)移动将内部零件推出,即完成加工。
CN202310276827.4A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6287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827.4A CN116287673A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827.4A CN116287673A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87673A true CN116287673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79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6827.4A Pending CN116287673A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8767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253A (zh) * 2023-11-14 2023-12-15 河南天利热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底式退火炉
CN117463816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江苏星波轻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拉伸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253A (zh) * 2023-11-14 2023-12-15 河南天利热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底式退火炉
CN117232253B (zh) * 2023-11-14 2024-03-19 河南天利热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底式退火炉
CN117463816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江苏星波轻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拉伸装置
CN117463816B (zh) * 2023-12-27 2024-04-23 江苏星波轻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拉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87673A (zh) 一种退火炉用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074471B (zh) 一种辊棒式球化退火生产线及等温球化退火方法
CN201574175U (zh) 立式淬火炉
CN101104216A (zh) 间歇式气体保护钎焊炉
CN205443403U (zh) 一种圆柱齿条快速退火箱
CN206635215U (zh) 多槽化学玻璃钢化炉
CN201041454Y (zh) 氮气保护钎焊炉间歇炉用干燥装置
CN109554520A (zh) 一种网带式热风循环回火炉
CN207259539U (zh) 一种燃气台车回火炉
CN201086166Y (zh) 间歇式气体保护钎焊炉
CN209652361U (zh) 一种可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退火炉
CN201354383Y (zh) 立式无马弗不锈钢带光亮炉
CN208562453U (zh) 一种铜排自动退火流水线
CN116007360A (zh) 一种陶瓷制品隧道窑全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01824038U (zh) 带保温装置的钢坯火焰切割区火焰切割装置
CN104480276B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CN210481457U (zh) 带有余热回收的蓄能式热风机的铝型材时效炉系统
CN206794986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钎焊进出炉装置
CN216048822U (zh) 一种翅片换热器脱脂烘干设备
CN220649134U (zh)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8616417U (zh) 一种冷藏车除霜装置
CN213060995U (zh) 一种铝合金铸件热处理装置
CN220378514U (zh) 一种铝材熔铸炉节能风机
CN211651245U (zh) 一种隧道窑急冷换热装置
CN211142094U (zh) 一种单机架热轧连续酸洗退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