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9735A - 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69735A CN116269735A CN202310389000.4A CN202310389000A CN116269735A CN 116269735 A CN116269735 A CN 116269735A CN 202310389000 A CN202310389000 A CN 202310389000A CN 116269735 A CN116269735 A CN 1162697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lation
- assembly
- balloon
- electrode
- ablation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2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674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78 visc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77 sacc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8851 Nec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6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AIPAZQMEIHHTJ-UHFFFAOYSA-N [Cr].[Co] Chemical class [Cr].[Co] WAIPAZQMEIHHT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JUPQTSLXMOCDHR-UHFFFAOYSA-N benzene-1,4-diol;bis(4-fluorophenyl)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O)C=C1.C1=CC(F)=CC=C1C(=O)C1=CC=C(F)C=C1 JUPQTSLXMOCDH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38 in vitr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00 nickel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30 polyether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1264 Osteonec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491 Polyphenyl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0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074 necrotic cell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26 nerve fib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1 tissue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27 tissue damag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05—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 A61B2018/00011—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 A61B2018/00023—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closed, i.e. without wound contact by the flui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273—Anchoring means for temporary attachment of a device to tissue
- A61B2018/00279—Anchoring means for temporary attachment of a device to tissue deployable
- A61B2018/00285—Ballo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434—Neural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消融组件和操作组件,其中消融组件能够伸入血管内腔中,并且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被设置有消融电极,以及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被设置有球囊;操作组件被设置为能够将消融电极调整至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其中球囊被充盈后能够使得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并且使得消融电极进一步靠近靶标神经。本公开的装置相较于超声消融设备具有技术成熟、成本更低、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的优势,并且本公开的装置能够单向释放能量,指向性强、精准消融靶标神经,降低对其他非靶标位置处血管组织的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内脏大神经(GSN)的消融产品主要使用射频消融方式和超声消融方式。由于超声消融装置的超声换能器等元件的价格过高,导致产品难以实现量产。射频消融无特异性敏感的靶标,通过血管内膜释放RF电磁能量与组织接触后转化为热量,经血管传导到达血管外的神经纤维使其发生脱水及凝固性坏死,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相对于超声消融,射频消融技术成熟、成本较低,逐渐成为主流。但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消融设备多采用周向消融方式,例如采用射频消融电极为螺旋形或弹簧形,灌注孔也是轴向螺旋分布,这种结构一旦通电之后,和人体形成电路回路,整个螺旋形或弹簧形的电极在圆周方向上都是发热的,无法精确消融,常会造成非目标靶点的损伤,即整个血管圆周方向上都会受到损伤。
因此,如何精确控制消融装置的能量释放方向,以实现仅对内脏大神经方向的血管释放射频消融能量,而不会对无需消融部位造成损伤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消融组件和操作组件,其中上述消融组件能够伸入血管内腔中,并且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被设置有消融电极,以及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被设置有球囊;上述操作组件被设置为能够将上述消融电极调整至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其中上述球囊被充盈后能够使得上述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从而使得上述消融电极进一步靠近靶标神经。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当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被调整至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时,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能够背离上述靶标神经的方向。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当上述球囊被充盈时,被充盈的上述球囊的一部分表面能够贴附于血管内腔壁、被充盈的上述球囊的另一部分表面能够贴附于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当上述球囊被充盈时,被充盈的上述球囊能够推动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并使得上述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消融电极被设置成包覆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消融电极的一个侧面被贴附于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上述消融电极的另一个侧面能够随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上述消融电极全部地或部分地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被设置有通道或凹槽,使得上述球囊能够被收缩在上述通道或凹槽中,并且当上述球囊被充盈时,上述球囊能够从上述通道或凹槽中向外扩张、推动上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上述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球囊具有弹性;上述消融电极被旋转至朝向目标点位时,上述球囊能够在驱动流体的作用下膨胀,从而使得上述消融电极与上述的目标点位之间的距离缩小。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连接管,上述连接管的一端被连接至上述消融组件,上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上述操作组件;上述的连接管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其中上述第一延伸段的刚度大于上述第二延伸段的刚度。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和显影单元被设置在上述消融组件的前端和/或后端。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消融电极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或由导电墨水制成。
本公开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采用的单侧表面布置消融电极,能够使得电极仅被布置在消融组件的一侧外表面的局部区域,即消融组件呈细长轴结构,沿消融组件圆周方向的局部区域布置,从而形成单侧靶向布置的电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沿整个圆周分布的电极无法仅针某单一目标点(标靶方向)上释放能量,造成非靶点位置组织损伤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布置单向电极,相比在其他柔性膨胀体表面布置电极更容易,且更易控制消融组件的外表面对准标靶位置,从而也可以更容易地将电极推向标靶位置的血管内腔壁上。此外,通过操作组件,操作者可以通过指示部实时了解处于血管中的电极的姿态朝向角度,以便其能够精确的控制电极对准标靶点。
(2)由于球囊具有弹性,在该消融装置主要工作段是在血管内移动的过程中,球囊始终保持为收缩状态,从而保持较小的直径以便在血管内顺利的移动;在到达目标位置后,通过控制操作组件转动使单侧表面布置的消融电极旋转至朝向目标点位置。通过反复调整电极的姿态角度和位置使其能够正对或基本正对目标点位,再使球囊充盈,使得单向扩张的球囊能够推动装置、继而推动电极逼近目标点位,甚至贴附于血管内腔壁。进一步地,若在消融组件表面设置有收纳收缩状态的通道或凹槽,则使得介入尺寸更小,并且源自通道或凹槽开始充盈的球囊更加利于其单边展开或扩张或膨胀,利于充盈后的球囊推动消融组件,继而推动单向电极朝向标靶位置移动。从而,通过操作控制能够缩短目标点位与电极间的距离从而使射频能量集中作用在靶点上,进一步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小对非靶点组织或细胞的损伤。
(3)选用柔性导电材料制作消融电极,或者采用导电墨水制作上述的电极能够使得电极更容易贴附于该消融组件表面,以便更好的介入人体,并使得电极根据需要贴紧目标点位。进一步地,采用导电墨水制作电极能够获得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电极,解决了常规电极加工面临的工艺难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4)通过在消融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温度检测单元和显影单元,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消融组件与电极的位置和姿态角度,并可监测其所工作的温度,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5)通过设定连接管的第一延伸段的刚度大于上述的第二延伸段的刚度,能够使得连接管兼具刚性和柔韧性,使其不仅能够适配弯曲的血管结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性能,使得消融组件能够灵敏的跟随操作组件转动而转动,两者间的推送扭矩比基本在0.8至1.0之间;操作人员仅需观察操作组件上的指示信息即可了解到电极在人体血管内的角度或姿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消融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消融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消融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消融组件处于标靶位置处球囊被充盈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消融组件处于标靶位置处球囊被充盈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管剖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连接管剖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导引鞘管介入人体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显影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附图标记为。
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体内”表示患者的组织器官内,“体外”表示患者的组织器官外。同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远端”是指远离医师的方向,“近端”是指靠近医师的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内脏大神经消融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血液在人体内脏、血管等位置的分布,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目前,主流的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技术和超声消融技术。其中,射频消融技术主要依靠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频治疗仪,治疗机理主要为热效应。当射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磁场的快速变化使组织内带极性的水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即内生热效应),致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现有技术中的射频消融设备常常采用周向消融的方式,即采用周向分布的电极,诸如采用环形分布的电极或螺旋状的电极等,使用时电极的能量释放点位在消融组件的圆周方向上无差别地向外周释放能量,使得射频产生的热量在整个圆周方向均有分布,从而导致标靶位置或非标靶位置处的血管壁均会受到高温影响,从而导致非标靶位置处的组织也会受到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融装置无法更精确地控制能量释放点位、以及非标靶点组织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受到损伤的问题。
应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消融组件可以是消融模块、消融部,或具有发射射频消融能量的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组件可以是操作手柄,或者能够调整上述消融组件沿轴线旋转、及其他姿态的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消融电极是射频消融装置的核心部件,在影像指导下,介入射频消融装置(例如,球囊导管)通过血管到达消融部位,消融电极朝向或靠近或贴靠在消融部位释放能量,实现消融。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的示意图。在该示例的装置中,主体部分包括:消融组件25和操作组件29的两个部分。其中,消融组件25相对于操作者处于远端,使用时需要借助器械介入人体内部。操作组件29(例如,操作手柄)位于近端,操作者通过操作组件29可以实现对消融组件25的位置和方位的控制。例如,操作者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操作组件29的位置而调节消融组件在人体内的位置;或者通过转动操作组件29来改变消融组件25在人体内的姿态角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操作组件29可以是电动控制方式,控制消融组件25的远近端位置调整和沿周向的朝向姿态角度调整。为了便于消融组件25进入人体内,消融组件25主体成纺锤形或具有流线型,或者成细长轴形,或者成细长条形。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消融组件25和操作组件29可以通过连接管30连接,其中连接管30可以是编织复合多腔管,使得推送扭矩比在0.8-1.0之间,实现消融方向的定位。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操作组件29上被设置有冷却液通道33,并且在连接管30的前段被设置有开口,从而可以通过开口快速交换导丝34。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操作组件29(或称为操作手柄)被设置有方向指示部,方向指示部是用于指示消融电极所在消融组件25所对应的该单侧面位置。由于消融电极是处于消融组件外表面的单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实时了解消融电极在进入人体后的朝向角度,以便使其能够精确的对准标靶点。为此,在该实施例中,操作组件29被设置有方向指示部,其能够实时跟踪上述电极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方向指示部与消融电极同侧分布,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方向指示部始终与消融电极保持在同侧,或者存在些许差异,使得操作者通过观察体外的操作组件29了解消融电极在血管内的姿态角度。如图1所示,方向指示部可以为箭头标记,当然上述仅是一种举例,任何能够标记方向的图案或结构均可以适用在该实施例中,上述举例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的示意图。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消融组件包括球囊22和消融电极23。进一步地,球囊22具有弹性,球囊22在初始状态是处于收缩状态,并可以在被施加压力载荷后膨胀,以及在被卸除压力载荷后收缩。此外,在图2中还示出了,消融组件包括显影单元27和温度检测单元28,例如显影单元27可以是显影环,而温度检测单元28可以是温度传感器。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环绕分布使得无法聚焦目标点位(或称作标靶点、靶点)施加射频载荷的问题,该实施例中的消融电极23被设置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单侧(或一侧)。其中所谓的单侧是相对于圆周分布的电极而言的。具体的,所谓圆周分布的电极可以是沿消融组件的外表面的圆周方向上连续分布的电极,例如环形电极或螺旋状连续分布的电极;又例如在圆周方向上离散分布的电极,由此,电极无论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在工作时,电极在圆周方向上释放能量功率是无差别的。这种无差别的释放射频能量将导致靶点和非靶点(例如血管组织、或神经组织)均受到损伤,带来负面作用。在示例实施例中,消融电极23仅被设置在消融组件单侧外表面,也即消融电极23仅被布置在消融组件圆周方向的局部区域而非全部区域。因此,在释放能量时,仅在分布消融组件单侧外表面的消融电极23能够发出射频能量;而没有电极分布的其他位置将不存在能量释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圆周方向无差别的释放射频能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消融电极23可以沿着消融组件的轴向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延伸小段距离。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球囊22是具有弹性的;当分布在消融组件单侧表面的消融电极23被旋转至朝向目标点位时,球囊能够在驱动流体的作用下膨胀并缩小消融电极23朝向目标点位一侧与目标点位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中,由于血管的尺寸较小,因此需要使介入设备的尺寸与血管的尺寸(特别是血管内腔尺寸)相匹配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介入环境。然而,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介入设备的尺寸还不可能无限度地缩小,其依然会遇到难以通过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前文所描述的球囊,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血管到达目标点位,还需要考虑电极能够转动至朝向正对目标点位的问题。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球囊22设置成具有弹性,该球囊22在未到达目标点位前为收缩状态;而在到达目标点位后可以通过充入相关介质而形成压力使得该球囊呈现膨胀状态。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消融电极的示意图。在这些实施例中,消融电极可以被设计成沿着消融组件的轴向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延伸成条状结构、弯折的丝状结构(如图3所示),或者为锯齿状结构、矩形齿状结构(如图4所示)、或稍尖齿状结构(如图5所示)等等;上述的消融电极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延伸所形成的结构形态仅是一种举例,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消融电极可以是沿着消融组件的轴向在其外表面上呈现连续分布的结构,也可以是沿着消融组件的轴向在其外表面上呈现离散分布的结构。简言之,无论上述消融电极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沿其轴向连续分布,还是离散分布,消融电极均是分布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的一侧(或单侧),能量仅能通过消融电极在圆周方向的局部区域释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在消融组件外表面一侧(例如图示中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消融电极23,或者说,消融电极23被贴附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一侧;进一步地,可以看到在消融组件的外表面布置消融电极23一侧的另外一侧,其上布置有球囊22。进一步地,上述消融组件的另外一侧外表面被设置有通道或凹槽,例如,图6中为所布置的一种示例方式,而收缩状态的球囊22可以被正好收纳在其中。进一步地,若图6中收缩状态的球囊22被充盈后,球囊22能够从通道或凹槽中向外扩张,随着球囊22的扩张或膨胀,可以推动消融组件整体移动,特别地,使得消融组件设置有消融电极23一侧的外表面朝向血管内墙壁移动(例如朝向原先调整好的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消融电极23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图7-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处于标靶位置处球囊被充盈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消融组件可以看作是图6所示消融组件在球囊充盈时处于标靶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处于血管35中的消融组件,被布置在消融组件另一侧的球囊22已经沿单边充盈(扩张),使得消融电极23贴附于血管35内腔壁。在图8所示的另一示例实施例中,球囊22完全展开时其轮廓与血管直径的对比示意图。
应注意,球囊22在血管35内腔中移动的过程始终保持为收缩状态,从而保持较小的直径(或尺寸)以便在血管内腔中顺利的移动;当到达目标点位后,通过控制操作组件转动使分布在消融组件外表面单侧的消融电极23旋转至朝向目标点位。在一种理想情形,电极的主体正对目标点位,此时射频能量正对靶点释放,能量的利率最高。可以理解的是,操作时电极或多或少会偏离理想位置,因此操作者可以反复转动操作手柄以获得所需的电极位置。在完成电极姿态调整后,可将外部的流体介质通入球囊,球囊则在驱动流体的作用下膨胀并缩小消融电极与目标点位之间的距离。当球囊不断膨胀,其一侧因充盈而贴靠血管时,会推动消融组件,继而使得电极逼近目标点位,直至电极贴附于血管内壁。通过上述控制能够缩短目标点位与电极间的距离从而使射频能量集中作用在标靶点上,进一步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再者也能够减小靶点与电极间受影响的细胞数量或受影响的组织的面积,减小对非靶点组织或细胞的损伤。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消融电极由柔性材料制成,或由导电墨水制成。当将消融电极设置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单侧后,消融电极在旋转到指定朝向位置后,再向处于另一侧的球囊内充入流体介质使球囊膨胀,从而推动该消融组件,继而使得消融电极向指定朝向位置靠近,甚至贴靠在指定目标位置,例如血管内腔壁上。应注意,当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电极时,可预先加工处预设的电极形状,然后将电极贴合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外表面上。对于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电极,采用预先加工的方式制作电极会遇到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而采用导电墨水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加工制造时,可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预定区域,通过喷涂等方式将导电墨水形成预设电极的形状即可。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上述消融组件的前端和/或后端均被设置有温度检测单元和显影单元。射频消融采用高温破坏组织,形成局部的坏死区域,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过高的温度会造成非靶点组织的损伤。因此,实时地、准确地监测靶点区域的温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消融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温度检测单元以达到实时监测所处位置附近温度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位置为前端和后端仅是一种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的温度检测单元的安装位置。优选的,上述的温度检测单元可以为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使用时,当主机监测温度高于75℃时,可控制冷却循环模块增加冷却液流量以降低消融位置附近的温度;也可以适当停止向电极供电或降低输入的电功率以降低温度。但当消融位置附近温度过高时,通过冷却液的循环能够快速降低温度,提高安全性。如果主机监测温度低于58℃时,则可控制主机加大消融功率,从而控制射频消融部位温度稳定在58-75摄氏度之间。通常,在消融过程中,电极的射频能量释放时间约为60-120秒;该时间内,神经因持续受热失去活性,可以完成内脏大神经的消融。此外,消融组件上还设置有显影单元,以使操作人员能够观察消融组件与目标点位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调整电极的位置和姿态角度以达到电极正对或基本正对靶点,或者电极朝向或基本朝向标靶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显影单元在消融组件的两端均有设置,从而提高球囊单元位置的测量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和显影单元被设置在消融组件的前端和/或后端。
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消融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消融组件,该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操作组件;该连接管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其中第一延伸段的刚度大于第二延伸段的刚度。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管30将消融组件和操作组件连接起来,操作者在操作组件时,操作人员的驱动力可沿着连接管传递至消融组件处,从而实现体外控制介入人体内的消融装置的位置和姿态。由此可见,本公开的连接管需要在刚性和柔韧性之间追求平衡,只有当连接管具有足够的刚度时,其扭转变形量比较低,从而使得消融组件能够跟随手柄同步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指向标志能够实时反馈电极的角度。此外,考虑到血管具有复杂的弯曲形状,当连接管的刚度过高,会影响其柔韧性,导致连接管无法跟随血管的弯曲形态而弯曲。为此,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如图9中的多层复合连接管。图9所示的连接管包括内层304、中间层303和外层302,其中中间层采用编织管的形式,内层和外层采用普通管路结构。内层和外层可根据实际所需的刚度和柔韧度进行合理选择。为了使编织管内层、外层材料兼具柔韧性和抗扭转性能,优选的选择以下材料的一种或多种:Pebax7233、Pebax6033、Pebax5533、HPFE、PTFE、PEEK、PI、PPSU、PE、PA等。对于中间编织层,可以采用多种编织方式,诸如图11所示的选择编织丝为1×1的方式,或者采用图12所示的2×2的方式。采用1×1或者2×2的编织方式既能确保径向支撑力又能确保抗扭转性能的优点。此外,图11和图12所示编织丝的轴向夹角为45°,从而使得连接管在正转或反转时的扭转变形一致,更利于调整电极的旋转角度。此外,编织丝材料可选的有不锈钢、镍钛合金、钛合金、钴铬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选用PEEK、HDPE、PI、PA、PTFE等非金属材料。考虑到连接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常常不需要面对复杂的血管弯折段,因此可适当提升此段的刚度。当提高刚度后,连接管抗扭转的性能将会提升,使得上述消融组件更好的跟随操作组件的变化,使得两者的运动同步性和传动比基本一致。为此了获得上述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其中第一延伸段的刚度应该大于第二延伸段的刚度。具体的,第一延伸段即为靠近操作者的一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可以是相邻的两段,或者是不相邻的两段。进一步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介入过程中血管的几何形状而确定。关于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构造可以参见图10所示,其具有左侧的第一延伸段以及右侧的第二延伸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组件转动时顺次带动连接管和消融组件转动;操作组件与消融组件之间的传动比(或称作推送扭矩比)约为0.8至1.0。实践中,当操作组件和消融组件之间的传动比为1时是最为理想的状态,该传动比使得操作组件转动一圈时,消融组件跟随转动一圈;此时可以确保操作组件的转动角度与消融组件的转动角度始终一致。因此,在使用时,操作人员仅需观察手柄上的指示标志即可了解到电极在人体内的角度。实际上,由于连接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而非绝对刚性,因此两者之间的传动比会略小与1.0。可以理解的是,当两者之间的传动比相差较大时,也即连接管的柔性较大,如果操作者多圈转动手柄,或反复转动手柄时,将无法确定电极在人体内的姿态角度。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传动比控制在大约0.8至1.0,从而使得消融组件能够较好的跟随操作组件转动,使得操作者可以实时通过指示标记了解电极的姿态朝向角度。为确保连接管的传动比(或称作推送扭矩比)在大约0.8-1.0之间,可以通过控制编织管内外层的材料以及编织层的编织方式来实现,其中内层和外层可选的材料需要保证连接管圆周方向的支撑力,以及受到后端扭转力时,扭转变形较小。为此,上述的内层、中间层以及外层可以采用前文描述的材料制作。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连接管为多层编织管,其中第一延伸段的中间层包括金属管夹层,第二延伸段的中间层包括复合管编织层;其中金属管夹层的刚度大于复合管编织层的刚度。为了使得上述连接管能够兼顾刚度和柔韧性,从而其远端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弯曲适配血管的弯折处,使消融组件能够顺利到达标靶点位置;同时使近端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传递扭转力矩,确保消融组件能够基本无差别的跟随操作组件转动,如图10所示的示例中采用了分段形式的连接管结构。其中,第一延伸段的中间层301为金属管层,而第二延伸段的中间层303为复合编织管层。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层和内层的管道采用常规的管路结构。金属管层与复合编织管的连接处采用焊接连接,以保证抗拉强度。优选的,金属管夹层的材料可选为不锈钢、镍钛合金、钛合金、钴铬合金等。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导线通道,该导线通道用于容纳温度检测单元的导线和/或容纳消融电极的导线;和/或,该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冷却介质循环通道用于将低温冷却介质送入球囊内,并将球囊内的高温冷却介质送出;和/或,该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导丝通道,该导丝通道用于容纳导丝。如图13和1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管内部设置有多个沿连接管轴线延伸的通道以容纳各类线缆,或者传送冷却介质。具体的,该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导线通道251,该导线通道251可以用于布置温度检测单元的导线和/或穿设消融电极的导线。上述导线可以一直延伸穿过操作组件后与主控机器电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内部还设置有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冷却介质循环通道包括两根,即冷却介质进口通道252,和冷却介质出口通道254。冷却介质循环通道与操作组件上的接口连通,从而使得外界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循环通道进入和流出。冷却介质循环通道的另一端与球囊内部连通,从而使得外界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循环介质通道进入球囊进行热交换后,再从循环介质通道流出。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延伸的导丝通道253,该导丝通道用于容纳导丝34。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导引鞘管介入人体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消融装置可以采用导引鞘管10到达目标点位。例如,要到达胸脊柱T9和胸脊柱T10之间的位置时,可先控制导引鞘管弯折达到目标点位。具体的,导引鞘管10能够通过一根与导管头端相连的拉线实现导引鞘管10的调弯;导引鞘管10的远端设置有扩张器11,其拥有圆锥形且圆润的头端,扩张器11与导引鞘管10过渡配合,在进入体内的过程中对患者血管的伤害做到最小;导引鞘管10内部还设置有与导引鞘管10配合使用的第一导丝12。当导引鞘管10借助扩张器11和第一导丝12达到目标点位后,即可撤出扩张器11和第一导丝12,再将消融装置沿着导引鞘管10送入目标点位。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消融装置还可以通过导丝34引导到达目标点位。为了使得消融装置能够沿着导丝34滑动,消融装置内设置有导丝通道253。在可选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周侧设置有导丝接口,导丝接口能够与导丝通道连通。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操作组件上设置有电气接口,电气接口与导线通道内的导线电连接;和/或,操作组件上设置有冷却接口,冷却接口的一侧与后端冷却管路连接,冷却接口的另一侧与连接管内部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连接。如图1示例实施例所示,操作组件具有大约呈三角形的投影面,操作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接口,冷却接口的一侧与冷却管路33连接,另一侧与连接管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连接。冷却管路33与外部的冷却液存储单元连通。进一步的,操作组件上还设置有电气接口,电气接口与电缆32连接,电缆32用于将连接管内部的导线信号传递至控制主机,以方便操作人员实时了解电极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其工作状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控制电极的电路通断,电极的输入功率,亦或根据电极工作温度调整冷却介质的流量等。控制主机还包括一个冷却循环模块,该冷却循环模块能够循环连接管内的冷却介质。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消融组件的侧视图。如图16所示,消融电极23被布置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一侧(图示为向上一侧),而球囊22被布置在消融组件外表面的另外一侧,并呈现充盈状态。其中消融组件在其近端,即连通靠近连接管30的一端,其上设置有显影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导线以及温度检测单元28能够连接穿过显影单元27回到连接管30内,如图17所示。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包括:消融组件和操作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融组件能够伸入血管内腔中,并且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被设置有消融电极,以及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被设置有球囊;
所述操作组件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消融电极调整至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其中所述球囊被充盈后能够使得所述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从而使得所述消融电极进一步靠近靶标神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被调整至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时,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能够背离所述靶标神经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球囊被充盈时,被充盈的所述球囊的一部分表面能够贴附于血管内腔壁、被充盈的所述球囊的另一部分表面能够贴附于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球囊被充盈时,被充盈的所述球囊能够推动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并使得所述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融电极被设置成包覆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消融电极的一个侧面被贴附于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所述消融电极的另一个侧面能够随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消融电极全部地或部分地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二侧外表面被设置有通道或凹槽,使得所述球囊能够被收缩在所述通道或凹槽中,
并且当所述球囊被充盈时,所述球囊能够从所述通道或凹槽中向外扩张、推动所述消融组件的第一侧外表面朝向靶标神经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消融电极贴附于血管内腔壁。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囊具有弹性;
所述消融电极被旋转至朝向目标点位时,所述球囊能够在驱动流体的作用下膨胀,从而使得所述消融电极与所述的目标点位之间的距离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被连接至所述消融组件,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所述操作组件;
所述的连接管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温度检测单元和显影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消融组件的前端和/或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融电极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或由导电墨水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89000.4A CN116269735A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89000.4A CN116269735A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69735A true CN116269735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78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89000.4A Pending CN116269735A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69735A (zh) |
-
2023
- 2023-04-13 CN CN202310389000.4A patent/CN11626973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196374A1 (en) |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catheter,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system for lungs,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thods and control apparatuses therefo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US20230000546A1 (en) | Ablation electrod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 |
US8308722B2 (en) | Hollow conductive coaxial cable for radio frequency based tissue ablation system | |
EP3111839B1 (en) | Catheter with arcuate end section | |
RU2633327C2 (ru) | Катетер со спиралевидной концевой секцией для абляции сосудов | |
IL271651A (en) | A catheter adapted for direct contact with tissue | |
JP5731668B2 (ja) | 可撓性電極のための潅注液分散システム | |
US20090093810A1 (en) | Electrophysiology Electrodes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240307661A1 (en) | Medical device with a nested lap joint and a fused conductiv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JP2016511025A (ja) | 高周波焼灼方法、システム及び高周波焼灼設備 | |
CN105682589A (zh) | 用于心脏组织的冷冻消融的反馈系统 | |
JP2014223543A (ja) | 灌注アブレーション電極アセンブリ | |
US20090156981A1 (en) | Flexible Catheter for High-Frequency Therapy of Biological Tissu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CN115517759A (zh) | 一种医用消融导管、消融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116269735A (zh) | 一种对靶标神经消融的装置 | |
JP2004305250A (ja) | 心臓不整脈治療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6585022A (zh) | 一种消融装置 | |
CN115427100B (zh) | 带弯曲检测功能的基部部件、弯曲检测系统、具备带弯曲检测功能的基部部件的设备及球囊导管 | |
US20230149080A1 (en) | Flexible instruments with patterned antenna assemblies having variable recoverable flexibility | |
US20240108858A1 (en) | Multi-function catheter shaft to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