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6512A -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6512A
CN116266512A CN202211151225.8A CN202211151225A CN116266512A CN 116266512 A CN116266512 A CN 116266512A CN 202211151225 A CN202211151225 A CN 202211151225A CN 116266512 A CN116266512 A CN 116266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ontact
key cap
switch
switch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1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宸
赵令溪
萧绍仑
谢育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Darfon Electronics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Darfon Electronics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Darfon Electronics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Huaian Darfon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66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6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02Legends replaceable; adaptable
    • H01H2219/018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 Toy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可包含开关,其包含弹性件及中介支架。弹性件可分离地向下抵靠中介支架,中介支架可分离地向下抵靠升降机构或键帽。于键帽的按压过程中,中介支架会与升降机构或键帽分开,以使开关接点的接触力固定。藉此,于第一开关接点与第二开关接点接触后,键帽后续的向下移动不会改变第一开关接点与第二开关接点间的接触力,避免或大幅抑制第一开关接点与第二开关接点的磨耗,故可增加第一开关接点与第二开关接点间接触的稳定度并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指按键结构的升降机构及包含按键开关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式按键结构主要结构为于键帽与底座之间连接一升降机构,以使键帽能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键帽作动的稳定性,包含作动行程及平稳度,通常均依靠升降机构以实现。传统上,机械按键使用直立设置的压簧,并且光源也可以设置在压簧正下方,顺利让光线穿过中空的压簧照亮按键的出光区。但随着人们对于按键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使用压簧的按键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底座、键帽、升降机构及开关。该键帽于一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该底座之上。该升降机构连接至该底座及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可于该垂直方向上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开关包含固定座、弹性件、第一开关接点、第二开关接点及中介支架。该固定座固定于该底座。该弹性件部分固定于该固定座上,该弹性件产生一回弹力。该第一开关接点固定于该固定座上,该第二开关接点相对于该第一开关接点固定于该弹性件上。该中介支架与该固定座枢接。该弹性件可分离地向下抵靠该中介支架。该中介支架可分离地向下抵靠该升降机构或该键帽。其中,该回弹力驱使该第二开关接点朝向该第一开关接点移动、驱使该弹性件向下抵靠该中介支架、并经由该弹性件驱使该中介支架向下抵靠该升降机构或该键帽。又,当该键帽被向下按压至一按压位置时,该第二开关接点接触该第一开关接点,该弹性件与该中介支架分开,该中介支架与该升降机构或该键帽分开。藉此,于该第一开关接点与该第二开关接点接触后,该键帽后续的向下移动不会改变该第一开关接点与该第二开关接点间的接触力,避免或大幅抑制该第一开关接点与该第二开关接点的磨耗,故可增加该第一开关接点与该第二开关接点间接触的稳定度并延长该开关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连接至该底座及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可于该垂直方向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中介支架经由可分离地抵靠该第一支架以可分离地抵靠该升降机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中介支架未接触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电路板,该开关固定于该电路板上,该第一开关接点及该第二开关接点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包含第一接点连接部及第二接点连接部,该第一接点连接部及该第二接点连接部均固定于该固定座上且露出于该固定座,该第一接点连接部与该第一开关接点及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关接点经由该第一接点连接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接点连接部与该第二开关接点及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接点经由该第二接点连接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接点连接部经由该弹性件与该第二开关接点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接点连接部或该第二接点连接部向下突出且插入该电路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中介支架位于该弹性件上方,该中介支架具有顶表面,当该键帽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弹性件于该垂直方向上低于该顶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中介支架具有凹槽,该弹性件具有抵靠部,该弹性件经由该抵靠部可分离地抵靠该中介支架,当该键帽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抵靠部位于该凹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件包含固定部及悬臂,该弹性件经由该固定部固定至该固定座,该弹性件经由该悬臂可分离地向下抵靠该中介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键帽向下移动时,该中介支架及该悬臂同向偏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结构的另一部分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升降机构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升降机构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升降机构的第一支架对应其第一突出部的部分伸入第二支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支架轮廓以虚线绘示,本图视角不同于图3的视角。
图7为图6中第一支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升降机构的第二支架对应其第二突出部的部分伸入第一支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支架轮廓以虚线绘示,本图视角不同于图3的视角。
图9为图8中第二支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升降机构的俯视图,其中键帽轮廓及键帽上定义的出光区对应的位置以链线表示。
图11为图10中升降机构沿线X-X的剖视图,其中以虚线绘示底座轮廓。
图12为图10中升降机构根据一变化例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1中升降机构的剖视图,其切面位置相当于图11中线X-X,且以虚线绘示底座轮廓。
图14为图1中按键结构沿线Y-Y的剖视图。
图15为图3中开关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为图3中开关的爆炸图。
图17为图14中按键结构于键帽向下移动至触发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按键结构于键帽继续向下移动而至按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9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设计出超薄且具有段落手感的按键,发明人进行深入的问题分析与尝试。例如,升降机构可以采用剪刀或蝴蝶(正V)或蝙蝠(倒V)形式的双支架机制,同时搭配低总高的横置弹簧连接其两支架并产生回复力,以抬升键帽。如果为了兼顾按键升降过程中在按键角落的拉力平衡而不致偏摆,就须将弹簧设置在中央区域,以使支架受力平均;但发明人发现如此结构配置中弹簧会将键帽下方区域大致上垂直切割为两部分,使得发光按键结构的发光件不易设置于中央以直接照射键帽大面积的主要出光区,或者光线难以照射到键帽的某些角落,影响背光均匀度的呈现。此外,于一般采用塑料支架的按键结构中,支架通常是通过孔轴结构相互枢接,但孔轴结构需占一定的空间,使得支架厚度难以降低,不利于薄型化设计。另外,按键开关若采用弹片结构,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在开关接点接触后,开关接点间的接触力仍会随着键帽下移而增加,且开关接点间也会持续相互磨擦,造成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至图3。根据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包含底座12、键帽14、升降机构16及开关18。键帽14于一垂直方向Dv(以一双头箭头表示于图中)上设置于底座12之上。升降机构16连接至底座12及键帽14之间,使得键帽14经由升降机构16可于垂直方向Dv上相对于底座12移动。开关18固定于底座12上,键帽14能朝向底座12移动以使开关18被触发。其中,升降机构16包含第一支架162、第二支架164及弹簧结构166。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连接至底座12及键帽14之间且可相对旋转,以共同支撑键帽14,使得键帽14经由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可于垂直方向Dv上相对于底座12移动。弹簧结构166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以对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提供回复力,该回复力能驱使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于垂直方向Dv上抬升键帽14。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相互连接,使得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能相对于一旋转轴线16a(以一链线表示于图中)相对旋转。请参阅图4。第一支架162具有第一底座连接部1622及第一键帽连接部1624。第一支架162经由第一底座连接部1622连接至底座12,并经由第一键帽连接部1624连接至键帽14。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62整体大致上呈ㄇ字形结构(其结构上包含两个侧臂部1620a及连接此两个侧臂部1620a的横连接部1620b)。第一底座连接部1622包含两个连接结构1622a,所述两个连接结构1622a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侧臂部1620a的末端部。第一键帽连接部1624包含两个连接结构1624a,所述两个连接结构1624a分别位于横连接部1620b的两端部。此外,第一支架162还具有第一突出部1626及第三突出部1628,第一突出部1626及第三突出部1628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侧臂部1620a的中间部位。
请参阅图5。第二支架164具有第二底座连接部1642及第二键帽连接部1644。第二支架164经由第二底座连接部1642连接至底座12,并经由第二键帽连接部1644连接至键帽14。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64整体大致上亦呈ㄇ字形结构(其结构上包含两个侧臂部1640a及连接所述两个侧臂部1640a的横连接部1640b)。第二底座连接部1642包含两个连接结构1642a,所述两个连接结构1642a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侧臂部1640a的末端部。第二键帽连接部1644包含两个连接结构1644a,所述两个连接结构1644a分别位于横连接部1640b的两端部。此外,第二支架164还具有第二突出部1646及第四突出部1648,第二突出部1646及第四突出部1648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侧臂部1640a的中间部位。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支架162的第一突出部1626及第三突出部1628伸入第二支架164下方并于旋转轴线16a上抵靠第二支架164,第二支架164的第二突出部1646及第四突出部1648伸入第一支架162下方并于旋转轴线16a上抵靠第一支架162,使得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整体呈X形支撑结构,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能结构上相互连动、拘束。
进一步来说,请参阅图4、图6及图7。第一突出部1626整体(从俯视角度)大致上呈一L形结构,自第一支架162本体先平行于旋转轴线16a突出、再垂直于旋转轴线16a延伸。第一突出部1626具有上表面1626a、侧表面1626b及拘束表面1626c。上表面1626a及侧表面1626b均通过旋转轴线16a且相连接形成一接缘1626d,接缘1626d与旋转轴线16a重合。拘束表面1626c于垂直于旋转轴线16a的径向16b(以一双头箭头表示于图中)朝向侧表面1626b。第一支架162具有底表面1630,底表面1630通过旋转轴线16a。又,请参阅图5、图8及图9。第二突出部1646整体自第二支架164本体平行于旋转轴线16a突出形成阶梯结构(其于旋转轴线16a的方向上包含第一结构段1646a及第二结构段1646b)。第二突出部1646具有第一边缘1646c及第二边缘1646d,第一边缘1646c及第二边缘1646d分别位于第一结构段1646a及第二结构段1646b上且均与旋转轴线16a重合。
请参阅图3、图6及图8。第二突出部1646的第一结构段1646a位于第一突出部1626的上表面1626a上方,且同时位于第一突出部1626的侧表面1626b与拘束表面1626c之间,第二突出部1646的第二结构段1646b伸入第一支架162的侧臂部1620a下方。其中,第一边缘1646c抵靠第一突出部1626的接缘1626d(即逻辑上同时抵靠上表面1626a及侧表面1626b),第二边缘1646d抵靠第一支架162(的侧臂部1620a)的底表面1630。第一边缘1646c及第二边缘1646d均是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第一支架162,故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于图6及图8所示处是以于旋转轴线16a上线接触的方式连接,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能相对于旋转轴线16a相对旋转。此外,第一突出部1626连续弯折而具有间隔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此间隔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包含侧表面1626b及拘束表面1626c,两者能于径向16b上共同结构拘束第二突出部1646的第二结构段1646b,防止第二突出部1646于径向16b上脱离第一支架162(的第一突出部1626)。第一突出部1626的上表面1626a与侧臂部1620a的底表面1630亦能共同构拘束第二突出部1646,防止第二突出部1646于垂直于旋转轴线16a的方向(例如不平行于上表面1626a及底表面1630的方向)上脱离第一支架162。于升降机构16作动的过程中,第一突出部1626的上表面1626a对第二突出部1646(的第一结构段1646a)的结构拘束亦能限制升降机构16抬升键帽14的高度。又,第二突出部1646的阶梯结构亦能与第一支架162(的本体及第一突出部1626)于平行于旋转轴线16a的方向上形成相互结构拘束,即可防止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于此方向上相互脱离。
请参阅图3至图5。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62的第三突出部1628与第二支架164的第二突出部1646结构相同,第二支架164的第四突出部1648与第一支架162的第一突出部1626结构相同,故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于第三突出部1628与第四突出部1648处的连接关系与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于第一突出部1626与第二突出部1646处的连接关系相同,不另赘述。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支架162两侧均以第一突出部1626结构与第二支架164(其两侧亦可均设置第二突出部1646的结构)连接。又例如,第一支架162的第三突出部1628改以其他连接结构与第二支架164(其第四突出部1648配合修正结构)连接,不另赘述。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结构相同,此设计有助于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又,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亦可以一金属板冲压成型,可兼顾支架薄型化及结构强度。但实际操作中均不以此为限。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底座连接部1622/第二底座连接部1642与第一键帽连接部1624/第二键帽连接部1644之间,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底座连接部1622/第二底座连接部1642各自设置于其ㄇ字形结构的侧臂部的中间部位,第一突出部1626/第二突出部1646则设置于其ㄇ字形结构的侧臂部的末端部。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于其ㄇ字形结构的两侧均有连接,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支架162与第二支架164仅于其ㄇ字形结构的单侧有连接。另外,相较于一般采用孔轴结构相互枢接的支架中,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利用突出部1626、1628及突出部1646、1648伸入对方的下方以在结构上能相互连动、拘束,此结构配置无需孔轴结构,即可实现支架162、164相互枢接的效果。又,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间的连接结构因无孔轴结构,故支架厚度相较于孔轴结构可明显降低,有利于薄型化设计。
请参阅图3及图10。于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6整体定义一中央区域16c(以虚线框表示于图3及图10中),中央区域16c沿垂直方向Dv延伸并贯穿升降机构16整体。弹簧结构166包含第一弹簧部1662及第二弹簧部1664,第一弹簧部1662及第二弹簧部1664位于中央区域16c的两侧并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以图10的视角而言)第一弹簧部1662邻近且平行于第一支架162的侧臂部1620a的投影延伸,第二弹簧部1664邻近且平行于第二支架164的侧臂部1640a的投影延伸。第一弹簧部1662及第二弹簧部1664可以例如但不限于螺旋弹簧实际制作,其受拉伸地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第一弹簧部1662及第二弹簧部1664会驱使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于水平方向(垂直于垂直方向Dv)相互靠近,进而抬升键帽14。
如图10所示,第一弹簧部1662对第一支架162施加的力F11(以箭头表示于图中)与第一弹簧部1662对第二支架164施加的力F12(以箭头表示于图中)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第二弹簧部1664对第一支架162施加的力F21(以箭头表示于图中)与第二弹簧部1664对第二支架164施加的力F22(以箭头表示于图中)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弹簧结构166对第一支架162施加的力(即力F11及力F21)的等效力F1(以箭头表示于图中)通过中央区域16c,此有助于抑制或消除第一支架162因受弹簧结构166施力而相对于垂直方向Dv的旋转。同样的,弹簧结构166对第二支架164施加的力(即力F12及力F22)的等效力F2(以箭头表示于图中)通过中央区域16c,此有助于抑制或消除第二支架164因受弹簧结构166施力而相对于垂直方向Dv的旋转。前述力量关系可通过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弹簧部1662及第二弹簧部1664以相同的弹簧实际制作且相对于中央区域16c对称设置而实现。从另一方面而言,等效力F1、F2通过中央区域16c有助于使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受力(包含支架间相互抵靠的力)均匀,有助于增加升降机构16结构稳定。
请参阅图3及图11;其中旋转轴线16a于图11中的位置以十字标识表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部1662邻近底座12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使得当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相对于旋转轴线16a旋转时(键帽14即随之升降),第一弹簧部1662能于垂直方向Dv上大致上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伸缩,或第一弹簧部1662伸缩时于垂直方向Dv上的位置变化能被明显地缩小(相对于第一弹簧部1662连接至第一/第二支架162/164其他部分的情形)。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支架162与第一弹簧部1662连接的部分1632与第一底座连接部1622的连接结构1622a间具有一距离1632a(于第一支架162侧臂部延伸的方向上),该部分1632与第一键帽连接部1624的连接结构1624a间具有一距离1632b(于第一支架162侧臂部延伸的方向上)。
请参阅图3及图5。第二支架164与第一弹簧部1662连接的部分1650与第二底座连接部1642的连接结构1642a间具有一距离1652a(于第二支架164侧臂部延伸的方向上),该部分1650与第二键帽连接部1644的连接结构1644a间具有一距离1652b(于第二支架164侧臂部延伸的方向上)。原则上,距离1632a小于距离1632b且距离1652a小于距离1652b,即第一弹簧部1662因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相对于旋转轴线16a旋转而伸缩时其于垂直方向Dv上的位置有一变化范围。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距离1632a及距离1652a相当小,使得大致上可视为第一弹簧部1662伸缩时其垂直位置保持不变。此结构配置有助于缩减第一弹簧部1662作动所需空间,减少第一弹簧部1662与其他结构干涉的机会,亦有益于第一弹簧部1662的伸缩稳定性。另外,前述关于第一弹簧部1662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的说明,亦适用于第二弹簧部1664与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间的连接关系,不另赘述。
此外,如图3及图10所示,弹簧结构166未进入中央区域16c,但其对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提供的回复力的等效力(包含等效力F1及等效力F2)能通过中央区域16c,有助于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作动的稳定性。于升降机构16中,第一支架162、第二支架164及弹簧结构166于作动的过程中始终不会进入中央区域16c,故中央区域16c是升降机构16于垂直方向Dv上提供的通透空间,可供按键结构1其他构件利用(例如用于容置开关18或避免向上行进的光线受到升降机构16的结构干扰),亦有利于按键薄型化设计。于一般使用弹性圆突以提供支架回复力的按键结构中,弹性圆突设置于中央位置,使得背光若自弹性圆突下方向上行进将受到弹性圆突的干扰,而影响对其键帽的背光效果。而于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6的中央区域16c则容许发光件对应中央区域16c设置,可容易地提供键帽14对称的背光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10。键帽14上可定义多个出光区(以虚线绘示于图1至图3中),包含主出光区14a及四角落出光区14b,分别位于键帽14中央区域及角落区域;于图10中,键帽14轮廓及出光区14a、14b对应的位置以链线表示。如图10所示(以图10视角而言),主出光区14a大部分与升降机构16的中央区域16c重叠,且主出光区14a位于第一弹簧部1662及第二弹簧部1664之间。角落出光区14b与中央区域16c不重叠,角落出光区14b部分与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重叠。于实际产品中,键帽14不必然于出光区14a、14b均设置可透光结构(例如但不限于透光的字符)。当提供背光的光源对应中央区域16c设置于底座12上时,于按键结构1的操作过程中,无论键帽14是否被下压,此光源发射的光线均能直接照射主出光区14a。当键帽14未被按压时,光源发射的光线也能照射到角落出光区14b,至少提供使用者未按压键帽14时的指示效果。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弹簧结构166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的下部(相对于旋转轴线16a),如图10及图11所示,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如图12及图13,弹簧结构166连接至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的上部(相对于旋转轴线16a)。其中,例如,第一弹簧部1662连接至第一支架162的部分1632'并连接至第二支架的部分1650',第一弹簧部1662仍保持邻近且平行于第一支架162的侧臂部1620a的投影延伸,且不会进入中央区域16c。弹簧结构166于作动时(即于支架162、164相对旋转时而伸缩)其垂直位置虽有变化,使得弹簧结构166会影响对应中央区域16c设置于底座12上的光源对角落出光区14b(可参阅图10)的照射,但弹簧结构166仍能保持中央区域16c通畅(或谓不会进入中央区域16c),亦即此光源发射的光线始终能直接照射主出光区14a(可参阅图10)。
请参阅图2、图3及图14。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2包含电路板122及叠置于电路板122上的底板124,升降机构16通过连接至底板124以与底座12连接。实际操作中,底板124可由但不限于金属板冲压成型。开关18固定于底座12上。电路板122可以是但不限于印刷电路板。开关18可固定于底板124上,并与电路板122电性连接。键帽14可被按压而经由升降机构16能朝向底座12移动以使开关18被触发。
请参阅图14至图16。于本实施例中,开关18包含固定座182、弹性件184、第一接点连接部186、第二接点连接部188、第一开关接点190、第二开关接点192及中介支架194。固定座182形成一容置空间182a并具有多个定位脚1822。定位脚1822插入电路板122及底板124上对应的定位孔122a、124a,定位脚1822带有肋条1822a,其能与定位孔122a及/或定位孔124a结构干涉,而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固定效果。换言之,开关18经由定位脚1822定位至底座12上,且可通过定位脚1822的肋条1822a获得固定至底座12上的效果。
弹性件184容置于容置空间182a并包含固定部1842及自固定部1842延伸的悬臂1844。弹性件184经由固定部1842固定至固定座182,悬臂1844可于垂直方向Dv上弹性偏转;从另一方面来说,弹性件184部分固定于固定座182上。其中,固定部1842呈ㄇ字形结构,固定部1842可通过插入(例如插入固定座182的孔中)或埋入射出的方式(例如固定座182为射出件)固定至固定座182。另外,悬臂1844的弹性偏转实际上是借由结构弹性而实现,但为简化说明及图面,悬臂1844本身以刚体表现,其偏转角度以其弯曲部(如图14中,悬臂1844自固定座182一开始延伸出的部分)的曲率中心为偏转中心。
第一接点连接部186固定于固定座182上且露出于固定座182。其中,第一接点连接部186呈ㄩ字形结构,第一接点连接部186可通过插入(例如插入固定座182的孔中)或埋入射出的方式(例如固定座182为射出件)固定至固定座182。第一接点连接部186以表面粘着的方式电性固定至电路板122上;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以插件的方式电性固定至电路板122上(即向下插入电路板122)。第一开关接点190位于容置空间182a内并固定于第一接点连接部186上,以经由第一接点连接部186固定于固定座182上且与电路板122电性连接。于实作上,第一接点连接部186与第一开关接点190可一体成型,例如以金属板冲压成型。
第二接点连接部188固定于固定座182上且露出于固定座182。其中,第二接点连接部188与弹性件184的固定部1842一体成型,使得第二接点连接部188经由固定部1842固定于固定座182上。第二接点连接部188包含两个插针,第二接点连接部188以插件的方式电性固定至电路板122上(即所述两个插针向下插入电路板122);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以表面粘着的方式电性固定至电路板122上。第二开关接点192相对于第一开关接点190固定于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上,且与第二接点连接部188电连接。实际操作中,弹性件184、第二接点连接部188及第二开关接点192可一体成型,例如以金属板冲压成型;此时,第二开关接点192即通过悬臂1844与第二接点连接部188电性连接,进而经由第二接点连接部188与电路板122电性连接。悬臂1844可于垂直方向Dv上向下弹性偏转以使第一开关接点190与第二开关接点192接触。因此,开关18至少能经由第一接点连接部186及第二接点连接部188固定于电路板122上。
中介支架194与固定座182枢接。弹性件184(经由其悬臂1844)可分离地向下抵靠中介支架194,中介支架194可分离地向下抵靠升降机构16。如图14所示,弹性件184设置以使悬臂1844趋向向下偏转以使第二开关接点192朝向第一开关接点190移动并接触第一开关接点190。中介支架194具有第一抵靠部1942并以第一抵靠部1942向上抵靠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以控制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于垂直方向Dv的弹性偏转程度。换言之,于图14中,弹性件184被中介支架194的第一抵靠部1942向上抬升而产生一回弹力(其能驱使悬臂1844向下偏转);其中,被抬升的悬臂1844使第二开关接点192与第一开关接点190分开。此外,中介支架194具有第二抵靠部1944,第一支架162对应地具有抵靠部1634,抵靠部1634位于第一支架162的横连接部。如前文说明,弹簧结构166驱使第一支架162的横连接部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向上抵靠中介支架194的第二抵靠部1944;从另一方向而言,中介支架194受到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向下压抵也经由其第二抵靠部1944会向下抵靠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
请参阅图14、图17及图18。其中,图14显示键帽14位于一未按压位置,即使用者未按压键帽14时,键帽14位于最高点。图17显示当键帽14自该未按压位置向下移动至一触发位置时,第二开关接点192刚与第一开关接点190接触。图18显示键帽14继续向下移动而离开该触发位置并到达至一按压位置,此时可视为键帽14已被使用者按压至最低点。
其中,如图14所示,当使用者未按压键帽14时(键帽14即位于该未按压位置),第一开关接点190与第二开关接点192分开,第一支架162经由其抵靠部1634对中介支架194的第二抵靠部1944向上施力,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对中介支架194的第一抵靠部1942向下施力。此时,弹性件184因弹性变形而产生回弹力,使得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趋向向下偏转,设置于悬臂1844上的第二开关接点192也随之向下移动(即朝向第一开关接点190移动)。
使用者可按压键帽14以使键帽14自该未按压位置向下移动。于键帽14向下移动至该触发位置之前(如图17所示),第一开关接点190与第二开关接点192维持分开的状态,第一支架162保持对中介支架194向上施力,弹性件184保持对中介支架194向下施力。于键帽14自该未按压位置(如图14所示)向下移动至该触发位置(如图17所示)的过程中,弹性件184的回弹力驱使其悬臂1844向下偏转并抵靠中介支架194的第一抵靠部1942,中介支架194受到悬臂1844的施力而相对于固定座182向下旋转并抵靠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即弹性件184的回弹力经由弹性件184驱使中介支架194向下抵靠第一支架162),第二开关接点192随着悬臂1844向下偏转而朝向第一开关接点190移动,第一支架162受到被使用者按压的键帽14的连动而向下移动,第一支架162同时通过其抵靠部1634限制中介支架194向下旋转的程度并逻辑上通过中介支架194间接限制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向下偏转的程度。于本实施例的开关18结构配置中,于键帽14自该未按压位置向下移动该触发位置的过程中,中介支架194及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同向偏转。如图17所示,当键帽14到达该触发位置时,第二开关接点192刚接触第一开关接点190,即开关18被触发。
接着,当键帽14自该触发位置继续向下移动时,悬臂1844因第二开关接点192接触第一开关接点190而不再向下偏转,悬臂1844不再抵靠中介支架194,也不再对中介支架194施力。换言之,于第二开关接点192接触第一开关接点190后,此两者间的接触力即不会再变化。亦即,第一开关接点190与第二开关接点192的触发接触力固定,不会因键帽14被使用者向下按压的位移量或使按压的力量而改变,此设计能大幅减少第一开关接点190与第二开关接点192的磨耗,延长开关18的使用寿命,此外,原则上,中介支架194会受到自身重力而继续相对于固定座182向下旋转,并经由第二抵靠部1944抵靠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或谓其旋转程度仍受到第一支架162的限制)。当中介支架194受到底座12的阻挡而无法再向下旋转时,继续向下旋转的第一支架162也将与中介支架194分开。如图18所示,当自该触发位置向下移动的键帽14到达该按压位置时,第二开关接点192与第一开关接点190仍是接触的,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与中介支架194仍是分开的,中介支架194被底座12阻挡使得第一支架162不再与中介支架194接触。
另外,于键帽14自该触发位置向下移动至该按压位置的过程中,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不会相对于固定座182偏转,而中介支架194会相对于悬臂1844向下旋转,使得中介支架194可与能悬臂1844产生结构干涉。请参阅图14、图16至图18。弹性件184具有抵靠部1846,抵靠部1846位于悬臂1844的末端。弹性件18经由抵靠部1846可分离地抵靠中介支架194。中介支架194于垂直方向Dv上位于弹性件184上方并对应抵靠部1846具有凹槽194a,当键帽14位于该按压位置时(如图18所示),抵靠部1846位于凹槽194a内。因此,凹槽194a作为避让空间,以避免中介支架194与弹性件184结构干涉。于本实施例中,凹槽194a以通孔实现,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于中介支架194内侧(朝向固定座182的容置空间182a)形成盲孔以取代前述凹槽194a。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中介支架194具有顶表面194b,凹槽194a穿过顶表面194b。当键帽14位于该按压位置时(如图18所示),弹性件184于垂直方向Dv上低于顶表面194b(即悬臂1844的末端(或抵靠部1846)未突出于顶表面194b),可避免悬臂1844与开关18外部的构件产生结构干涉。又,此时中介支架194亦未接触键帽14,故不会与键帽14产生结构干涉。
另外,于本实施中,中介支架194是可分离地向下抵靠升降机构16(的第一支架162),但实际操作中亦可利用键帽14以对中介支架194的旋转限制。例如,直接自键帽14底面向下突出形成L形结构142(以虚线绘示其轮廓于图14中,亦可谓之抵靠部),取代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而供中介支架194可分离地抵靠并能限制第一支架162的旋转程度(此时,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即原则上需去除)。于作动逻辑上,键帽14的L形结构142(或谓之抵靠部)与第一支架162的抵靠部1634相同,故可直接参阅前文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请参阅图3及图14。于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还包含发光件20(例如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发光件20设置于底座12上(例如直接电性固定于电路板122上)且位于中央区域16c于底座12(的电路板122)上的投影P1(以虚线方框表示于图3中)内。发光件20朝上发射光线以照射键帽14,例如提供键帽14背光。于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0发射的光线会穿过开关18。发光件20的上方有弹性件184(的悬臂1844)及中介支架194。悬臂1844具有通孔1844a,以供该光线穿过。中介支架194采用透光材质制作,使得该光线亦能穿过中介支架194。于本实施例中,中介支架194于发光件20上方具有光学结构1946,其具有发散来自发光件20的光线的效果。光学结构1946具有顶凹面1946a,顶凹面1946a包含等厚度平面1946b及凹弧面1946c。如图14所示,当键帽14位于该未按压位置时(此时键帽14位于最高点且其上方通常没有手指遮盖),等厚度平面1946b与电路板122或键帽14上表面平行。以此时状态而言,实际操作中可通过设计等厚度平面1946b于水平方向超出正下方发光件20的面积、及凹弧面1946的垂直投影与发光件20重叠的程度,以微调整体出光均匀度。此外,等厚度平面1946b还利于自动化生产时,作为机械手臂的吸取面。于中介支架194中,当键帽14在最高点时,光学结构1946前后(于水平方向)的倾斜下段1948与倾斜上段1950分别与电路板122或键帽14形成有夹角。另外,实际操作中,中介支架194亦可提供通孔以供该光线穿过(即类似悬臂1844的避让结构),不另赘述。
另外,实际操作中,开关18的功能可通过其他方式或结构实现,而使前述开关18的结构移开按键结构1的中间区域,发光件20朝上发射光线即可不受结构阻隔而直达键帽14。按键结构1的开关可偏移至第一支架162或第二支架164的下方,利用第一支架162或第二支架164的结构(例如向下突出的结构),以于键帽14向下移动时触发此开关。又或按键结构1的开关可偏移至键帽14向下突出的结构的下方,使得键帽14于向下移动时能经由此结构触发此开关。此开关可通过触碰开关(例如设置于电路板122上)或薄膜电路板(例如取代前述电路板122而叠置于底板124的上方或下方)等结构实现,不另赘述。
另外,于按键结构1中,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整体呈X形支撑结构,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如图19所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升降机构36包含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均呈ㄇ字形结构,两者以ㄇ字形结构的两末端(即其侧臂的末端)相互抵靠并能相对旋转。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分别与底板32连接,以共同支撑键帽14(其轮廓及键帽14上定义的出光区14a、14b对应的位置以链线表示于图中)于底板32之上。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的侧视图大致呈V字形(或谓蝴蝶式结构)。升降机构36也包含弹簧结构366,其包含第一弹簧部3662及第二弹簧部3664,第一弹簧部3662及第二弹簧部3664均连接至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可提供回复力以使键帽14能向上回到原位。(以图19的视角而言)第一弹簧部3662及第二弹簧部3664位于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的ㄇ字形结构的内侧,邻近且平行于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的侧臂部的投影延伸。升降机构36整体亦能定义出一中央区域36c(以虚线框表示于图19中),中央区域36c沿垂直方向Dv延伸并贯穿升降机构36整体。第一弹簧部3662及第二弹簧部3664位于中央区域36c的两侧,且未进入中央区域36c。此外,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4的主出光区14a大部分与升降机构36的中央区域36c重叠,主出光区14a位于第一弹簧部3662及第二弹簧部3664之间。键帽14的角落出光区14b与中央区域36c不重叠,角落出光区14b与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部分重叠。因此,整体而言,升降机构36与按键结构1的升降机构16结构逻辑相似,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弹簧部3662及第二弹簧部3664连接至第一支架362及第二支架364的键帽连接部(或邻近键帽14的部分)。故弹簧结构366于作动时(即于支架362、364相对旋转时而伸缩)其垂直位置虽有变化,使得弹簧结构366会影响对应中央区域36c设置于底座32上的光源对角落出光区14b的照射,但弹簧结构366仍能保持中央区域36c通畅(或谓不会进入中央区域36c),亦即(设置于底板32上的)发光件40发射的光线始终能直接照射主出光区14a。并且,当键帽14未被按压时,发光件40发射的光线也能照射到角落出光区14b,至少提供使用者未按压键帽14时的指示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
键帽,于一垂直方向设置于该底座之上;
升降机构,连接至该底座及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可于该垂直方向相对于该底座移动;以及
开关,包含:
固定座,固定于该底座;
弹性件,部分固定于该固定座上,该弹性件产生一回弹力;
第一开关接点,固定于该固定座上;
第二开关接点,相对于该第一开关接点固定于该弹性件上;以及
中介支架,与该固定座枢接,该弹性件可分离地向下抵靠该中介支架,该中介支架可分离地向下抵靠该升降机构或该键帽;
其中,该回弹力驱使该第二开关接点朝向该第一开关接点移动、驱使该弹性件向下抵靠该中介支架、并经由该弹性件驱使该中介支架向下抵靠该升降机构或该键帽;
其中,当该键帽被向下按压至按压位置时,该二开关接点接触该第一开关接点,该弹性件与该中介支架分开,该中介支架与该升降机构或该键帽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连接至该底座及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可于该垂直方向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中介支架经由可分离地抵靠该第一支架以可分离地抵靠该升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中介支架未接触该键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电路板,该开关固定于该电路板上,该第一开关接点及该第二开关接点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包含第一接点连接部及第二接点连接部,该第一接点连接部及该第二接点连接部均固定于该固定座上且露出于该固定座,该第一接点连接部与该第一开关接点及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关接点经由该第一接点连接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接点连接部与该第二开关接点及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接点经由该第二接点连接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点连接部经由该弹性件与该第二开关接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点连接部或该第二接点连接部向下突出且插入该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介支架位于该弹性件上方,该中介支架具有顶表面,当该键帽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弹性件于该垂直方向上低于该顶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介支架具有凹槽,该弹性件具有抵靠部,该弹性件经由该抵靠部可分离地抵靠该中介支架,当该键帽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抵靠部位于该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包含固定部及悬臂,该弹性件经由该固定部固定至该固定座,该弹性件经由该悬臂可分离地向下抵靠该中介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键帽向下移动时,该中介支架及该悬臂同向偏转。
CN202211151225.8A 2021-12-16 2022-09-21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Pending CN1162665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361375P 2021-12-16 2021-12-16
US63/361,375 2021-12-16
US202263356558P 2022-06-29 2022-06-29
US63/356,558 2022-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6512A true CN116266512A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4155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1225.8A Pending CN116266512A (zh) 2021-12-16 2022-09-21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CN202211151327.XA Pending CN116266513A (zh) 2021-12-16 2022-09-21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CN202311603025.6A Pending CN117637374A (zh) 2021-12-16 2022-10-20 按键结构及其键帽支撑机构
CN202211285137.7A Pending CN116266511A (zh) 2021-12-16 2022-10-20 按键结构及其键帽支撑机构
CN202211327510.0A Pending CN116266510A (zh) 2021-12-16 2022-10-26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1327.XA Pending CN116266513A (zh) 2021-12-16 2022-09-21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CN202311603025.6A Pending CN117637374A (zh) 2021-12-16 2022-10-20 按键结构及其键帽支撑机构
CN202211285137.7A Pending CN116266511A (zh) 2021-12-16 2022-10-20 按键结构及其键帽支撑机构
CN202211327510.0A Pending CN116266510A (zh) 2021-12-16 2022-10-26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0295B2 (zh)
CN (5) CN116266512A (zh)
TW (5) TWI802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54697A1 (en) * 2021-05-27 2023-05-18 Darf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Illuminated keyswitch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3647Y (zh) 2000-04-25 2001-03-14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开关装置
JP3760739B2 (ja) * 2000-09-05 2006-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652254B2 (ja) 2001-01-23 2005-05-25 韓国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TWI246701B (en) * 2004-04-06 2006-01-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with elevated key
CN202523604U (zh) * 2012-02-10 2012-11-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4299828B (zh) 2014-07-08 2017-10-03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可平稳下压的超薄键盘开关
TWI536417B (zh) * 2014-09-12 2016-06-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WO2016058515A1 (zh) 2014-10-13 2016-04-21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可平稳下压的超薄光电开关
CN204441139U (zh) 2015-01-29 2015-07-01 徐孝海 空心对管轴键盘
US9952682B2 (en) 2015-04-15 2018-04-24 Apple Inc. Depressible keys with decouple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functionality
CN205016398U (zh) * 2015-07-03 2016-02-03 孔繁荣 升降弹性体及按键
CN105118723B (zh) 2015-08-31 2017-11-21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式键盘按键
CA2913671A1 (en) 2015-12-02 2017-06-02 Pat S. Hao Thin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board overlay
CN106877855A (zh) * 2015-12-14 2017-06-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开关键盘
TWI623007B (zh) * 2016-03-04 2018-05-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N205487874U (zh) * 2016-03-22 2016-08-17 东莞市亿键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杆及具有该平衡杆的按键结构
CN205595248U (zh) * 2016-04-21 2016-09-21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式机械键盘的按键组件
CN107017870B (zh) 2016-11-17 2018-08-28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光电机械式键盘开关
CN108206112B (zh) * 2016-12-16 2021-04-20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207097720U (zh) * 2016-12-26 2018-03-13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平衡性的按键开关
CN106887358B (zh) 2017-04-07 2020-03-17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剪刀脚结构按键及其开关装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
CN107452536B (zh) * 2017-07-03 2019-11-19 徐孝海 按键结构及机械键盘
CN109390177B (zh) 2017-08-09 2020-05-26 梁徽湖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按键
WO2019052377A1 (zh) * 2017-09-15 2019-03-21 陈�峰 一种采用薄型剪刀支撑的键装置
CN110199369B (zh) 2017-10-30 2021-07-09 樱桃有限公司 用于键盘的键模块以及键盘
CN108962654B (zh) * 2018-01-05 2020-03-27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开关按键
DE102018102609A1 (de) 2018-02-06 2019-08-08 Cherry Gmbh Tastenmodul für eine Tastatur und Tastatur
TWI665701B (zh) * 2018-07-26 2019-07-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N209374313U (zh) * 2018-12-21 2019-09-10 韩彩凤 一种可收合平衡架的按键开关及含该按键开关的智能设备
CN209627348U (zh) 2019-01-27 2019-11-12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耦式超薄按键开关
CN110047677B (zh) 2019-03-26 2021-06-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光开关按键
US10867759B2 (en) 2019-04-11 2020-12-1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0033977A (zh) * 2019-05-03 2019-07-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9804464U (zh) * 2019-05-31 2019-12-17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升降按键
TWI699803B (zh) * 2019-06-14 2020-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N111477487B (zh) 2019-06-18 2023-07-1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TWI699796B (zh) * 2019-06-25 2020-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開關
CN114005694B (zh) 2019-06-28 2023-08-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开关
CN111180233A (zh) 2020-02-13 2020-05-19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x平衡架机械按键
TWM603617U (zh) * 2020-06-22 2020-11-01 康弗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種可升降收合的按鍵及含該按鍵開關的智慧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2472B (zh) 2024-02-11
CN116266510A (zh) 2023-06-20
TW202324472A (zh) 2023-06-16
CN116266511A (zh) 2023-06-20
CN116266513A (zh) 2023-06-20
US11990295B2 (en) 2024-05-21
US20230197365A1 (en) 2023-06-22
TW202410094A (zh) 2024-03-01
TW202326773A (zh) 2023-07-01
TW202326772A (zh) 2023-07-01
TWI848472B (zh) 2024-07-11
CN117637374A (zh) 2024-03-01
TW202326777A (zh) 2023-07-01
TWI844142B (zh) 2024-06-01
TWI802498B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96038B1 (en) Pushbutton switch
US9412535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6266512A (zh) 按键结构及其升降机构
JP2011018484A (ja) キーボード構造
CN109314005B (zh) 按键开关装置
TWI687952B (zh) 鍵切換裝置
US4939327A (en) Keyboard switch
TW202105425A (zh) 按鈕開關
US11978598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lift mechanism thereof
JP5620311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TW201316368A (zh) 發光鍵盤
TWI699802B (zh) 按鍵結構
CN112908756B (zh) 按键结构
US6713699B2 (en) Key switch stabilizer mechanism
US12080492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lift mechanism thereof
TW202046360A (zh) 按鍵結構
JPH01235108A (ja)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の構造
US12002637B2 (en) Keyboard and key structure capable of displaying instant image
CN220984400U (zh) 按键总成
CN219800722U (zh) 背光按键、键盘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01250448A (ja) キースイッチ
CN115458356A (zh) 发光按键
CN117316676A (zh) 键盘及其能显示实时图像的按键结构
JP3392845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CN115223814A (zh) 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