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5629A - 纺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丝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65629A CN116265629A CN202211474473.6A CN202211474473A CN116265629A CN 116265629 A CN116265629 A CN 116265629A CN 202211474473 A CN202211474473 A CN 202211474473A CN 116265629 A CN116265629 A CN 1162656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 layer
- shielding plate
- air layer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4/00—Spinnerette packs; Cleaning thereof
- D01D4/02—Spinnerettes
- D01D4/025—Melt-blowing or solution-blowing di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D01D1/09—Control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or feeding rate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4/00—Spinnerette packs; Cleaning thereof
- D01D4/08—Supporting spinnerettes or other parts of spinnerette pack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4—Heat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丝装置,通过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装置外部释放来实现消耗电力削减。本发明的纺丝装置(2)具有:纺丝箱体(21);热介质封入空间(27),配置在纺丝箱体(21)的内部,对纺丝组件(22)进行加热;遮蔽板(28),配置成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以及空气层(29),形成在遮蔽板(28)的内侧表面与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丝装置,具有内部插入有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将高温的熔融聚合物朝下方纺出的纺丝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纺丝装置(熔融纺丝装置),其具有在下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的纺丝组件(spin pack)以及在内侧安装有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spin beam)。高温的熔融聚合物在被供给到纺丝组件之后从下部的纺丝喷丝头朝下方纺出。在专利文献1的纺丝装置中,用于对在纺丝组件内通过的熔融聚合物进行保温的热源部(电热丝以及热介质)配置在纺丝箱体的内部。
从热源部供给的热,不仅朝向纺丝箱体的内侧移动,还朝向纺丝箱体的外侧、即纺丝装置的外侧移动。当从热源部供给的热释放到纺丝装置外部时,无法朝纺丝组件供给足够的热。于是,热源部对纺丝组件内的熔融聚合物的加热效率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纺丝装置中,为了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一般用隔热材料覆盖纺丝箱体的外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507号公报
此处,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由隔热材料的种类所固有的热传导率以及隔热材料的厚度决定。为了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需要充分确保覆盖纺丝箱体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尤其地,被广泛用作为隔热材料的岩棉的热传导率在高温区域中大幅度上升。因此,在作为隔热材料而使用岩棉的情况下,在用于对熔融聚合物进行保温的高温区域中,需要进一步增大隔热材料的厚度。
但是,在纺丝箱体的周围需要确保作业者的作业空间、冷却装置等其他设备的设置空间。因此,对覆盖纺丝箱体的隔热材料的厚度产生限制,有可能无法确保足够的厚度。于是,来自纺丝箱体的散热量增加,通过从热源部供给的热对纺丝组件内的熔融聚合物进行加热的效率降低。在该情况下,必须使热源部的加热温度上升,因此导致消耗电力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丝装置,通过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装置外部释放,来实现消耗电力削减。
本发明的纺丝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纺丝组件,在下端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将内部的熔融聚合物从上述纺丝喷丝头朝下方纺出;纺丝箱体,在内部插入有上述纺丝组件;热源部,配置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内部,对上述纺丝组件进行加热;遮蔽部件,配置成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遮蔽来自上述热源部的辐射;以及密闭的气层,形成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内侧表面与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在纺丝箱体的外侧形成有气层并且配置有遮蔽部件。由于气层的热传导率较小,因此即使气层的厚度较小,也能够充分地抑制从热源部朝纺丝装置外部的热传导。此外,能够通过遮蔽部件抑制从热源部产生的辐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传递。由此,能够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能够实现消耗电力削减。
此外,在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中优选为,上述气层被密闭。
在气层朝装置外部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在气层与装置外部之间进行空气的交换,因此在气层中产生对流。当产生对流时,容易引起热的移动,导致基于气层的隔热性能降低。根据本发明,由于气层被密闭,因此气层与装置外部的空气交换消失,能够抑制对流。
此外,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密闭部件,该密闭部件由隔热材料构成,将上述遮蔽部件与上述纺丝箱体进行连接,上述气层由上述遮蔽部件、上述纺丝箱体以及上述密闭部件密闭。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气层密闭而使用由隔热材料构成的密闭部件。因此,能够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顺着密闭部件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此外,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优选为,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多个上述气层与多个上述遮蔽部件交替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在纺丝箱体的外侧,多个气层与多个遮蔽部件交替地配置。即,形成有基于气层和遮蔽部件的多层构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以及遮蔽部件对辐射热的抑制的效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此外,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多个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贯通上述气层,将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与上述遮蔽部件以及邻接的两个上述遮蔽部件分别进行连接,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上述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上述遮蔽部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
当遮蔽部件产生挠曲时,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与遮蔽部件或者两个遮蔽部件彼此有可能接触。于是,从热源部供给的热会顺着遮蔽部件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因此无法适当地进行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抑制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以及两个遮蔽部件彼此接触,而设置有多个支承部件。此外,当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遮蔽部件的相同位置处进行连接时,热容易在该两个支承部件中移动。于是,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效果会降低。在本发明中,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上述遮蔽部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因此,与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遮蔽部件的相同位置处进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顺着支承部件的热的热传导路径,能够抑制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效果降低。由此,能够抑制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以及两个遮蔽部件彼此接触,并且能够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此外,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优选为,上述气层为空气层,上述空气层的层厚为1mm以上且小于10mm。
空气层的厚度越大,则热传导的抑制效果越大,另一方面,当空气层的厚度较大时,容易产生对流而引起热的移动。此外,当空气层的厚度过小时,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有可能接触。于是,来自热源部的热容易顺着遮蔽部件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根据本发明,将空气层的厚度设为如下大小: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难以接触,还能够充分确保隔热性能,且能够抑制空气层中的对流。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此外,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优选为,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外侧配置有隔热部件。
在本发明中,能够在通过气层和遮蔽部件大幅度抑制了从热源部朝纺丝装置外部的移动热量之后,通过隔热部件进一步可靠地进行隔热。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此外,即使在无法充分确保隔热部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得到基于隔热部件的隔热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包覆部件,该包覆部件通过覆盖形成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上的凹凸部分而使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平坦。
在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上,有时由于存在突出构件、间隙等而形成有凹凸部分。在以覆盖具有凹凸部分的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的方式配置遮蔽部件的情况下,形成在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与遮蔽部件之间的气层的层厚会根据部位而不同。于是,基于气层的隔热性能会根据部位而产生偏差,在层厚较小的部位无法发挥充分的隔热性能。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包覆部件填埋形成在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上的凹凸部分,使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平坦。因此,即使在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凹凸部分,也能够使形成在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与遮蔽部件之间的气层的层厚均匀,能够充分确保基于气层的隔热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中优选为,上述遮蔽部件至少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上述纺丝箱体的下侧表面以外的整个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气层和遮蔽部件大范围地覆盖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因此,能够在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的整体上比较均匀地抑制从热源部朝纺丝装置外部的热传导。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热源部的热而使纺丝装置外部的温度产生偏差。其结果,也能够抑制纺丝喷丝头附近的温度偏差,能够抑制由于温度偏差而对从纺丝喷丝头纺出的丝线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的纺丝装置中优选为,上述遮蔽部件至少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上述纺丝组件的下方部分以外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通过气层和遮蔽部件覆盖纺丝箱体的下侧表面。因此,能够尤其抑制来自热源部的热朝纺丝装置的下侧传递。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纺丝装置的下侧即纺丝喷丝头附近的温度偏差。其结果,能够抑制由于温度偏差而对从纺丝喷丝头纺出的丝线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生产设备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隔热性能的图。
图5是变形例的纺丝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另一个变形例的纺丝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箱体的图。
符号的说明
1:纺丝生产设备;2:纺丝装置;21:纺丝箱体;21a:外壁;22:纺丝组件;25:纺丝喷丝头;27:热介质封入空间(热源部);28:遮蔽板(遮蔽部件);29:空气层;30:密闭部件;31:支承部件;41:隔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纺丝生产设备1的整体构成)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的纺丝生产设备1的侧视图。图2是纺丝装置2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III-III截面图。另外,在以下,将图1的上下方向设为纺丝生产设备1的上下方向,将图1的左右方向设为纺丝生产设备1的前后方向。此外,将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纸面表面侧设为右侧。
如图1所示,纺丝生产设备1具备纺丝装置2以及纺丝牵引装置3。纺丝装置2是将熔融聚合物作为丝线Y朝下方纺出的装置。纺丝装置2的详细情况将后述。纺丝牵引装置3是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丝线Y进行牵引的装置,具备冷却装置4、多个油剂喷嘴5、多个引导导丝器6、梳齿导丝器7、导丝辊8、9、以及卷取装置10。
冷却装置4配置在纺丝装置2的下方。冷却装置4是向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供给冷却空气来冷却丝线Y的装置。冷却装置4具有上下方向的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冷却筒(未图示)。在未图示的冷却筒的内部,多根丝线Y能够从上方朝向下方行进,冷却装置4对在冷却筒内部行进的多根丝线Y供给冷却空气。
多个油剂喷嘴5配置在冷却装置4的下方,对由冷却装置4冷却后的多根丝线Y分别施加油剂。多个引导导丝器6在多个油剂喷嘴5各自的下方沿着左右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并分别独立地引导被施加了油剂的多根丝线Y。
在多个引导导丝器6的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中央的几乎正下方配置有一个梳齿导丝器7。在多个引导导丝器6中被引导的多根丝线Y,在梳齿导丝器7中一边在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一边朝向下方行进。
如图1所示,导丝辊8、9配置在梳齿导丝器7的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经由冷却装置4、油剂喷嘴5、引导导丝器6、梳齿导丝器7而依次卷挂于导丝辊8、9,并由导丝辊8、9朝卷取装置10输送。
卷取装置10在筒管支架11所保持的多个筒管B上卷取多根丝线Y而形成多个卷装P。在卷取装置10中设置有两个筒管支架11。筒管支架11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其后端部由设置于机体12的转台13悬臂支承。筒管支架11能够在轴向上并排地保持多个筒管B。例如,在从纺丝装置2送来8根丝线Y的情况下,将8根丝线Y卷取于8个筒管B。
此外,卷取装置10具有与筒管支架11大致平行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14。支承框架14的后端部由机体12悬臂支承。在支承框架14的上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导丝器支承体15。在导丝器支承体15上,与筒管支架11所保持的多个筒管B对应地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支承导丝器16。此外,在支承框架14上,与筒管支架11所保持的多个筒管B对应地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横动装置17。各横动装置17以对应的支承导丝器16为中心使丝线Y在前后方向上横动。
卷取装置10具有由支承框架1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接触辊18。接触辊18设置在支承框架14的下方。卷取装置10的各部的动作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卷取装置10对两个筒管支架11中的配置在上方的筒管支架11上所安装的多个新的筒管B,开始进行由多个横动装置17横动的多根丝线Y的卷取。在丝线Y的卷取中,适当使接触辊18升降驱动以及/或者使转台13旋转驱动,由此一边应对卷装P的直径增加一边形成多个卷装P。
(纺丝装置2)
接着,以下参照图2以及图3对纺丝装置2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纺丝装置2具有纺丝箱体21、多个纺丝组件22、聚合物容器23以及多个聚合物配管24。
如图2所示,纺丝箱体21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图2中,省略了聚合物容器23、聚合物配管24、后述的遮蔽板28以及空气层29的记载。此外,如图3所示,纺丝箱体21的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在纺丝箱体21的内部,以沿着左右方向排列为格子状的方式形成有圆筒状的收纳空间26。收纳空间26的下表面开口,纺丝组件22构成为能够从该开口插入到收纳空间26内。即,如图2所示,插入到纺丝箱体21内部的收纳空间26的纺丝组件22沿着左右方向排列成交错状。在纺丝组件22的下端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25。在纺丝喷丝头25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从多个贯通孔向下方挤出熔融聚合物。熔融聚合物在从纺丝喷丝头25的多个贯通孔挤出的紧后被冷却而固化成为丝线Y。如此,纺丝装置2将熔融聚合物作为丝线Y朝下方纺出。
如图3所示,聚合物容器23在内部贮存高温的熔融聚合物。聚合物容器23与各纺丝组件22通过聚合物配管24连接。聚合物容器23所贮存的熔融聚合物,利用未图示的齿轮泵、通过聚合物配管24朝各个纺丝组件22压送。然后,在纺丝组件22内通过的熔融聚合物从纺丝喷丝头25的多个贯通孔朝下方挤出。
此外,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与纺丝箱体21的内侧部分之间形成有热介质封入空间27。在热介质封入空间27中封入有由未图示的加热器加热到高温的蒸气热介质。蒸气热介质通过未图示的配管朝热介质封入空间27输送。通过封入有蒸气热介质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多个纺丝组件22以蒸气热介质温度附近的温度被加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封入有蒸气热介质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相当于本发明的热源部。
进而,纺丝装置2具有3个遮蔽板28(本发明的遮蔽部件)以及3个空气层29。遮蔽板28被配置成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遮蔽板28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的下方部分以外的整个面。对遮蔽板28中的覆盖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的部分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遮蔽板28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及其附近部分的正下方以外的整个面。遮蔽板28的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沿着大致矩形的纺丝箱体21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更具体而言,遮蔽板28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上侧表面、左右表面以及前后表面的整个面。此外,遮蔽板28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的下方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外侧的遮蔽板28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为500mm,前后方向的尺寸为500mm,左右方向的尺寸为1500mm。另外,上述聚合物配管24在纺丝箱体21的上侧贯通3个遮蔽板28,遮蔽板28与聚合物配管24之间由具有隔热性能的粘接剂等密封。
遮蔽板28是遮蔽来自封入有蒸气热介质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的辐射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蔽板28的材质为铝。作为遮蔽板28,除此以外还可列举铜等。另外,遮蔽板28是如下部件:为了实现对来自封入有蒸气热介质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等的高温部分的辐射热进行反射、抑制的作用,而配置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等的低温部分。作为遮蔽板28的材质,例如可列举对辐射进行反射的反射率为0.01~0.80的材质,但并不限定于此。进而,遮蔽板28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侧的表面优选被研磨、或者由高反射率涂料涂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蔽板28的板厚为1mm。
空气层29形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与遮蔽板28之间以及两个遮蔽板28之间。即,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交替地配置有3个空气层29和3个遮蔽板。空气层29的层厚优选为1mm以上且小于10mm。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空气层29的层厚为8mm。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具有将3个遮蔽板28的端部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的密闭部件30。密闭部件30用于对空气层29进行密闭。在按照离纺丝箱体21近的顺序设为第1层、第2层、第3层时,第1层的空气层29由第1层的遮蔽板28、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以及密闭部件30密闭。第2层的空气层29由第1层的遮蔽板28、第2层的遮蔽板28以及密闭部件30密闭。第3层的空气层29由第2层的遮蔽板28、第3层的遮蔽板28以及密闭部件30密闭。此外,密闭部件30例如由隔热材料构成。作为构成密闭部件30的隔热材料,例如可列举硬质陶瓷等。
此外,纺丝装置2具有多个支承部件31。多个支承部件31贯通空气层29,将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与遮蔽板28、第1层的遮蔽板28与第2层的遮蔽板28、以及第2层的遮蔽板28与第3层的遮蔽板28进行连接。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配置在该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之间的遮蔽板28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具体而言,贯通第1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与贯通第2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第1层的遮蔽板28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并且,贯通第2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与贯通第3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第2层的遮蔽板28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更详细地说明,贯通第1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纺丝箱体21的前方将第1层的遮蔽板28与外壁21a进行连接。贯通第2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纺丝箱体21的后方将第2层的遮蔽板28与第1层的遮蔽板28进行连接。贯通第3层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纺丝箱体21的前方将第3层的遮蔽板28与第2层的遮蔽板28进行连接。如此,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优选配置在纺丝箱体21的彼此对置的两侧。另外,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并不限定于配置在纺丝箱体21的彼此对置的两侧,也可以配置在邻接的面(例如,纺丝箱体21的前面和上表面)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一个纺丝组件22配置有6个支承部件31。更详细来说,将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与第1层的遮蔽板28进行连接的两个支承部件31、将第1层的遮蔽板28与第2层的遮蔽板28进行连接的两个支承部件31、以及将第2层的遮蔽板28与第3层的遮蔽板28进行连接的两个支承部件31,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有与多个纺丝组件22的数量相应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31是硬质陶瓷等隔热材料。此外,支承部件31可以为圆柱形状,也可以为管形状。
(实施例)
接着,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纺丝装置中进行了隔热性能的比较。但是,为了简化实验,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实验装置中,以覆盖纺丝箱体的包括下表面在内的整个面的方式配置遮蔽板28。此外,实验装置为大致立方体形状。此外,实验装置不是将封入有蒸气热介质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用作为热源部,而是将由硅橡胶夹着发热丝的橡胶加热器用作为热源部。
实施例的实验装置通过由遮蔽板28以及空气层29构成的3层构造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比较例的实验装置通过由岩棉构成的隔热材料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
对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实验装置,将橡胶加热器的设定温度设为300度,并测定了装置的表面温度的随时间变化。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在图4中,将比较例的实验装置的表面温度设为T1,将实施例的实验装置的表面温度设为T2。
如图4所示,从测定开始时起,实施例的实验装置的表面温度就成为比比较例的实验装置的表面温度低的值。然后,在经过150分钟时,实施例的实验装置的表面温度比比较例的实验装置的表面温度低10度。由此可知,与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配置岩棉隔热材料的情况相比,在设置由遮蔽板28与空气层29构成的层构造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从作为热源部的橡胶加热器朝装置外部的散热。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说,通过由遮蔽板28以及空气层29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由此与以往的使用隔热材料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热源部朝纺丝装置外部的散热。
(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具有:纺丝箱体21;热介质封入空间27,配置在纺丝箱体21的内部,对纺丝组件22进行加热;遮蔽板28,配置成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以及空气层29,形成在遮蔽板28的内侧表面与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之间。根据上述构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形成有空气层29并且配置有遮蔽板28。由于空气层29的热传导率较小,因此即使空气层29的厚度较小,也能够充分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朝纺丝装置2外部的热传导。此外,能够通过遮蔽板28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产生的辐射热朝纺丝装置2外部传递。由此,能够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能够实现消耗电力削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能够抑制朝纺丝装置2外部的散热,因此能够抑制纺丝装置2周边的作业者的作业环境恶化。
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还具有密闭部件30,该密闭部件30由隔热材料构成,将遮蔽板28与纺丝箱体21进行连接。空气层29由遮蔽板28、纺丝箱体21以及密闭部件30密闭。在该构成中,为了使空气层29密闭而使用由隔热材料构成的密闭部件30。因此,能够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顺着密闭部件30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中,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交替地配置有多个空气层29和多个遮蔽板28。据此,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交替地配置有多个空气层29和多个遮蔽板28。即,形成有基于空气层29和遮蔽板28的多层构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层29对热传导的抑制以及遮蔽板28对辐射热的抑制的效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
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还具有多个支承部件31,该多个支承部件31贯通空气层29,将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与遮蔽板28、以及邻接的两个遮蔽板28分别进行连接。并且,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之间的遮蔽板28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
当遮蔽板28产生挠曲时,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与遮蔽板28或者两个遮蔽板28彼此有可能接触。于是,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会顺着遮蔽板28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因此无法适当地进行空气层29对热传导的抑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纺丝箱体21与遮蔽板28以及两个遮蔽板28彼此接触,而设置有多个支承部件31。此外,当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之间的遮蔽板28的相同位置处进行连接时,热容易在该两个支承部件31中移动。于是,空气层29对热传导的抑制效果会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之间的遮蔽板28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因此,与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的两个支承部件31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空气层29之间的遮蔽板28的相同位置处进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在支承部件31中传递的热的热传导路径,能够抑制空气层29对热传导的抑制效果降低。由此,能够抑制纺丝箱体21与遮蔽板28以及两个遮蔽板28彼此接触,并且能够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中,空气层29的层厚为1mm以上且小于10mm。空气层29的厚度越大,则热传导的抑制效果越大,另一方面,当空气层29的厚度较大时,容易产生对流而引起热的移动。此外,当空气层29的厚度过小时,纺丝箱体21与遮蔽板28或者邻接的遮蔽板28彼此有可能接触。于是,来自热介质封入空间27的热容易顺着遮蔽板28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空气层29的厚度设为如下大小:纺丝箱体21与遮蔽板28以及遮蔽板28彼此难以接触,还能够充分确保隔热性能,且能够抑制空气层29中的对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2外部释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中,遮蔽板28至少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以外的整个面。据此,通过空气层29和遮蔽板28大范围地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因此,能够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的整体上比较均匀地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朝纺丝装置2外部的热传导。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热介质封入空间27的热而使纺丝装置2外部的温度产生偏差。其结果,也能够抑制纺丝喷丝头25附近的温度偏差,能够抑制由于温度偏差而对从纺丝喷丝头25纺出的丝线Y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中,遮蔽板28至少覆盖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1的下方部分以外的一部分。据此,通过空气层29和遮蔽板28覆盖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因此,能够尤其抑制来自热介质封入空间27的热朝纺丝装置2的下侧传递。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纺丝装置2的下侧即纺丝喷丝头25附近的温度偏差。其结果,能够抑制由于温度偏差而对从纺丝喷丝头25纺出的丝线Y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中,遮蔽板28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外壁21a的侧面的整个面、以及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及其附近部分的正下方以外的整个面。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于来自热介质封入空间27的热而使纺丝装置2外部的温度产生偏差。
(变形例)
以下,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变更的变形例。但是,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遮蔽板28的外侧进一步配置有由隔热材料构成的隔热部件41。例如,如图5所示,变形例的纺丝装置102具有配置在最外侧的遮蔽板28的外侧的隔热部件41。隔热部件41为,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沿着大致矩形的纺丝箱体21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隔热部件41延伸至纺丝箱体21的下方,隔热部件41的端部位于在纺丝箱体21下方且是不在纺丝组件22下方的部位。作为隔热部件41的材质,例如可列举岩棉。在该构成中,能够在通过空气层29和遮蔽板28大幅度地抑制了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朝纺丝装置102外部的移动热量之后,通过隔热部件41进一步可靠地进行隔热。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抑制从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102外部释放。此外,即使在无法充分确保隔热部件41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得到基于隔热部件41的隔热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的纺丝装置2具有由铝构成的遮蔽板28。但是,纺丝装置2也可以是作为遮蔽部件而具有铝片材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例如,纺丝装置2具有:骨架部件,被设置成包围纺丝箱体21的周围;以及铝片材,安装于骨架,被配置成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骨架部件与密闭部件30、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连接。安装于骨架部件的铝片材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的下方部分以外的整个面。此外,在骨架部件上,例如以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成为3层的方式安装有铝片材。并且,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与铝片材之间以及两个铝片材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即,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交替地配置有作为遮蔽部件的3层的铝片材以及3层的空气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上,有时由于存在突出构件、间隙等而形成有凹凸部分。在该情况下,优选通过任意的包覆部件填埋形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上的凹凸部分而使其平坦。例如,如图6所示,纺丝装置2具有包覆部件50,该包覆部件50通过覆盖形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上的凹部分51以及凸部分52(凹部分51与凸部分52相当于本发明的凹凸部分)而使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平坦。作为包覆部件50,优选使用隔热材料。但是,包覆部件50并不限定于隔热材料,例如也可以是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相同的部件等。在以覆盖形成有凹部分51以及凸部分52的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的方式配置遮蔽板28的情况下,形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与遮蔽板28之间的空气层29的层厚根据部位而不同。于是,基于空气层29的隔热性能根据部位而产生偏差,在层厚较小的部位无法发挥足够的隔热性能。在配置填埋形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上的凹部分51以及凸部分52而使其平坦的包覆部件50的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形成在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与遮蔽板28之间的空气层29的层厚均匀,能够充分确保基于空气层29的隔热性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纺丝装置2具有将3个遮蔽板28的端部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的密闭部件30。并且,空气层29由遮蔽板28、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以及密闭部件30密闭。但是,纺丝装置2也可以是不具有密闭部件30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如下那样的构成:通过将遮蔽板28的端部折弯,并将遮蔽板28的端部与纺丝箱体21连接,由此使空气层29密闭。此外,密闭部件30也可以将遮蔽板28的不是端部的部分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闭部件30是将3个遮蔽板28的端部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的部件。但是,密闭部件30也可以包括将第1层的遮蔽板28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的第1密闭部件、将第2层的遮蔽板28与第1层的遮蔽板进行连接的第2密闭部件、以及将第3层的遮蔽板28与第2层的遮蔽板进行连接的第3密闭部件30。在该情况下,第1层的空气层29由第1层的遮蔽板28、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以及第1密闭部件30密闭。第2层的空气层29由第2层的遮蔽板28、第1层的遮蔽板28以及第2密闭部件30密闭。第3层的空气层29由第3层的遮蔽板28、第2层的遮蔽板28以及第3密闭部件30密闭。此外,密闭部件30也可以不将第1层的遮蔽板28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在该情况下,第1层的空气层29不被密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遮蔽板28和空气层29构成的层构造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的下方部分以外的整个面。即,遮蔽板28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外壁21a的侧面的整个面、以及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及其附近部分的正下方以外的整个面。但是,由遮蔽板28和空气层29构成的层构造也可以被配置成,仅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的下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即,遮蔽板28被配置成,无间隙地覆盖外壁21a的侧面的整个面、以及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及其附近部分的正下方以外的整个面。例如,遮蔽板28也可以局部地覆盖外壁21a的侧面的整个面。此外,遮蔽板28也可以局部地覆盖纺丝箱体21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纺丝组件22及其附近部分的正下方以外的整个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个密闭部件30将3个遮蔽板28的端部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但是,一个密闭部件30也可以仅将第1层的遮蔽板28的端部与纺丝箱体21的外壁21a进行连接。在该情况下,另一个密闭部件30将第1层的遮蔽板28的外侧表面与第2层的遮蔽板28的端部进行连接,又一个密闭部件30将第2层的遮蔽板28的外侧表面与第3层的遮蔽板28的端部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热源部并不限定于封入有蒸气热介质的热介质封入空间27,例如也可以是加热器。此外,在本发明中,支承部件31也可以是铁等金属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支承部件31,针对每一个纺丝组件22配置有6个支承部件。但是,针对每一个纺丝组件22,也可以配置7个以上的支承部件31,也可以配置5个以下的支承部件31。此外,任意数量的支承部件31沿着左右方向,可以排列与比多个纺丝组件22的数量少的数量对应的量,也可以排列与比多个纺丝组件22的数量多的数量对应的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层为空气层29。但是,气层并不限定于空气层。例如,气层也可以由氮气构成。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配置有3层基于空气层29和遮蔽板28的层构造。但是,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也可以配置2层基于空气层29与遮蔽板28的层构造,也可以配置4层以上。进而,在纺丝箱体21的外侧,也可以配置由一个空气层29和一个遮蔽板28构成的单层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空气层29的层厚为1mm以上且小于10mm。但是,空气层29的层厚也可以大于0且小于1mm,也可以大于10mm。
Claims (10)
1.一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纺丝组件,在下端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将内部的熔融聚合物从上述纺丝喷丝头朝下方纺出;
纺丝箱体,在内部插入有上述纺丝组件;
热源部,配置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内部,对上述纺丝组件进行加热;
遮蔽部件,配置成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遮蔽来自上述热源部的辐射;以及
气层,形成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内侧表面与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层被密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密闭部件,该密闭部件由隔热材料构成,将上述遮蔽部件与上述纺丝箱体进行连接,
上述气层由上述遮蔽部件、上述纺丝箱体以及上述密闭部件密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交替地配置有多个上述气层与多个上述遮蔽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多个支承部件,该多个支承部件贯通上述气层,将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与上述遮蔽部件、以及邻接的两个上述遮蔽部件分别进行连接,
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上述气层的两个上述支承部件,在配置在上述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上述遮蔽部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层为空气层,
上述空气层的层厚为1mm以上且小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外侧配置有隔热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包覆部件,该包覆部件通过覆盖形成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上的凹凸部分而使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平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蔽部件至少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中的除了上述纺丝箱体的下侧表面以外的整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蔽部件至少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下侧表面中的除了上述纺丝组件的下方部分以外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205094 | 2021-12-17 | ||
JP2021-205094 | 2021-12-1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65629A true CN116265629A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4367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74473.6A Pending CN116265629A (zh) | 2021-12-17 | 2022-11-23 | 纺丝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198176A3 (zh) |
JP (1) | JP2023090643A (zh) |
CN (1) | CN11626562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88044A5 (de) * | 1993-06-21 | 1997-04-30 | Rieter Automatik Gmbh | Spinnbalken zum Schmelzspinnen endloser Faeden. |
JPH0711507A (ja) | 1993-06-22 | 1995-01-13 | Kanebo Ltd | 溶融紡糸装置 |
JP4541056B2 (ja) * | 2004-07-13 | 2010-09-08 |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 紡糸パック |
DE102010019910A1 (de) * | 2010-05-04 | 2011-11-10 | Lüder Gerking | Spinndüse zum Spinnen von Fäden, Spinn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on Fäden und Verfahren zum Spinnen von Fäden |
-
2022
- 2022-11-15 JP JP2022182625A patent/JP2023090643A/ja active Pending
- 2022-11-23 CN CN202211474473.6A patent/CN11626562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1-29 EP EP22210091.9A patent/EP4198176A3/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90643A (ja) | 2023-06-29 |
EP4198176A3 (en) | 2023-07-19 |
EP4198176A2 (en) | 2023-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05538B1 (en) | Spinning winder | |
EP2679708B1 (en) | Spun yarn drawing apparatus | |
EP3098336B1 (en) | Yarn heater | |
EP2677069A1 (en) | Spun yarn drawing apparatus | |
EP3517657B1 (en) | Spun yarn drawing apparatus | |
JP2014101610A (ja) | 紡糸巻取設備 | |
CN116265629A (zh) | 纺丝装置 | |
KR102464606B1 (ko) | 급유 가이드 및 방사 인취 장치 | |
TW201413076A (zh) |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 |
CN104419992B (zh) | 丝线加热辊的保温箱及其制造方法 | |
EP4144678B1 (en) | Spun yarn take-up machine | |
JP6351712B2 (ja) | テクスチャリング加工機 | |
EP3758445B1 (en) | Heating roller and spun yarn drawing device | |
JPH11107084A (ja) | 仮撚加工機 | |
JP2010500481A (ja) |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 |
JP6446292B2 (ja) | 紡糸延伸装置 | |
EP4382648A1 (en) | Yarn heater and false-twist texturing machine | |
CN118048718A (zh) | 丝线加热装置以及假捻加工机 | |
EP3800283A2 (en) | Yarn production system | |
TW201937987A (zh) | 感應加熱輥及紡絲牽引機 | |
EP4411035A1 (en) | Yarn production system | |
JP2020529527A (ja) | 合成糸を製造する装置 | |
EP3917282A1 (en) | Induction heating roller and spun yarn drawing device | |
EP4411034A1 (en) | Yarn production system | |
JP2023041473A (ja) | 紡糸生産設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