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4925A -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 Google Patents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4925A
CN116264925A CN202210455881.0A CN202210455881A CN116264925A CN 116264925 A CN116264925 A CN 116264925A CN 202210455881 A CN202210455881 A CN 202210455881A CN 116264925 A CN116264925 A CN 116264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molded article
oral care
axial direction
penet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58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香嶋郁美
和田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star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nsta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star Inc filed Critical Sunsta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264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4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specially shaped for holding by the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3/00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 A46B3/04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by mouldable materials, e.g. metals, cellulose derivatives, pla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specially shaped for holding by the hand
    • A46B5/026Grips or handles having a nonslip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a soft material and a rigid material, e.g. making articles with a sealing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42Brushes
    • B29L2031/425Toothbru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成形部相对于一次成形部的位置稳定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20)包括:一次成形部(P),包含包覆对象部(PC);二次成形部(Q),包含对包覆对象部(PC)进行包覆的包覆部(Q40);以及露出结构(500),包含贯穿包覆部(Q40)的一个或多个贯穿部(P100)。贯穿部(P100)包含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的露出面。贯穿部(P100)是以下述方式设于一次成形部(P),即,能够将在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一次成形部(P)从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以使一次成形部(P)发生变形的力从露出面传递至模具。

Description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护理(oral health)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背景技术
作为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已知有多色成形品。多色成形品例如包含一次成形部以及二次成形部。专利文献1中表示了作为口腔护理用品的一例的牙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98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优选的是,在包含一次成形部以及二次成形部的成形品中,二次成形部相对于一次成形部的位置稳定。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包括:一次成形部,包含包覆对象部;二次成形部,包含对所述包覆对象部进行包覆的包覆部;以及露出结构,包含贯穿所述包覆部的一个或多个贯穿部,所述贯穿部包含相对于所述包覆部而露出的露出面,所述贯穿部是以下述方式设于所述一次成形部,即,能够将在使所述二次成形部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所述一次成形部从与所述二次成形部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以使所述一次成形部发生变形的力从所述露出面传递至模具。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一次成形部的包覆对象部由二次成形部的包覆部予以包覆,因此一次成形部与二次成形部接合的部分的面积变大。二次成形部相对于一次成形部的位置稳定。在使二次成形部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贯穿部的露出面接触至模具。一次成形部从与二次成形部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的力被传递至模具,因此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得到抑制。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贯穿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包覆对象部的外表面而突出。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贯穿部的露出面容易适当地接触至模具。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露出结构包含多个第1种贯穿部。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露出结构包含多个所述第2种贯穿部。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1种贯穿部难以变得显眼。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2种贯穿部难以变得显眼。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和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1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和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18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1种贯穿部以及第2种贯穿部的至少一者难以变得显眼。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3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将与全部的所述第3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3种贯穿部难以变得显眼。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一次成形部包括包含配置空间的凹部,所述配置空间构成为,能够配置所述二次成形部的一部分。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一次成形部包含由所述包覆部予以包覆的突出部。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工序中的一次成形部的变形的效果变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包含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成形品的设计性提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包含聚缩醛、聚丙烯或饱和聚酯系树脂。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一次成形部的耐磨损性提高。
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一例中,所述成形品是牙刷的成形品。
根据本成形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在牙刷中可获得所述的各种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口腔护理用品包含所述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
根据本口腔护理用品,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可获得与通过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所获得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二次成形部相对于一次成形部的位置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牙刷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牙刷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成形品的正视图。
图4是图1的成形品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成形品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1的成形品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3的一次成形部的正视图。
图8是图3的一次成形部的侧视图。
图9是一次成形部的第2侧视图。
图10是一次成形部的正视图。
图11是一次成形部的第1侧视图。
图12是一次成形部的背视图。
图13是图9的ZA部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0的ZB部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1的ZC部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2的ZD部的放大图。
图17是图9的ZE部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0的ZF部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1的ZG部的放大图。
图20是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的剖面图(1)。
图21是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的剖面图(2)。
图22是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的剖面图(3)。
图23是与第2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的剖面图(1)。
图24是与第2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的剖面图(2)。
图25是第1组贯穿部的正视图。
图26是第1组贯穿部的侧视图。
图27是第1组贯穿部以及对应的包覆部的正视图。
图28是第1组贯穿部以及对应的包覆部的侧视图。
图29是第2组贯穿部的正视图。
图30是第2组贯穿部的侧视图。
图31是第2组贯穿部以及对应的包覆部的正视图。
图32是第2组贯穿部以及对应的包覆部的侧视图。
图33是第3组贯穿部的正视图。
图34是第3组贯穿部的侧视图。
图35是第3组贯穿部以及对应的包覆部的正视图。
图36是第3组贯穿部以及对应的包覆部的侧视图。
图37是第6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38是第7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39是第8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40是第9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41是第10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42是第11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43是第12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平面图。
图44是第13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平面图。
图45是第14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46是第15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1)。
图47是第15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2)。
图48是第15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3)。
图49是第16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50是第17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剖面图。
图51是第37实施方式的牙刷的正视图。
符号的说明
10:口腔护理用品
10A:牙刷
20:成形品
500:露出结构
P:一次成形部
PC:包覆对象部
PCA:第1端部
PCB:第2端部
PCC:中间部
P60:凹部
P61:配置空间
P80:突出部
P100:贯穿部
P100X1:第1种贯穿部
P100X2:第2种贯穿部
P100X3:第3种贯穿部
P101:露出面
Q:二次成形部
Q40:包覆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口腔护理用品的说明)
作为口腔护理用品的示例,可列举牙刷、牙间刷、黏膜护理刷、带支架的牙线、检查镜等。
口腔护理用品例如包含成形品以及功能构件。成形品包含本体。本体的结构可任意选择。本体例如包含手柄、颈部以及头部。手柄构成为,适合于手来抓握。颈部被设在手柄与头部之间。颈部连接于手柄以及头部。头部构成为,能够支撑功能构件。
成形品为单色成形品或多色成形品。作为多色成形品的示例,可列举双色成形品。双色成形品例如包含一次成形部以及二次成形部。
作为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的示例,可列举硬质的热塑性树脂、软质的热塑性树脂、软质的热固性树脂。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例如根据口腔护理用品的功能等来选择。
在选择硬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硬质的热塑性树脂。
在选择软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软质的热塑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软质的热塑性树脂。
在选择软质的热固性树脂作为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单色成形品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软质的热固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软质的热固性树脂。
作为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示例,可列举硬质的热塑性树脂、软质的热塑性树脂、软质的热固性树脂。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例如根据口腔护理用品的功能等来选择。
在选择硬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硬质的热塑性树脂。
在选择软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软质的热塑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软质的热塑性树脂。
在选择软质的热固性树脂作为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软质的热固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软质的热固性树脂。
作为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示例,可列举硬质的热塑性树脂、软质的热塑性树脂、软质的热固性树脂。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例如根据口腔护理用品的功能等来选择。
在选择硬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硬质的热塑性树脂。
在选择软质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软质的热塑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软质的热塑性树脂。
在选择软质的热固性树脂作为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可包含一种软质的热固性树脂或两种以上的软质的热固性树脂。
作为硬质的热塑性树脂的示例,可列举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饱和聚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酸纤维素、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聚碳酸酯、聚缩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树脂。
作为烯烃系树脂的示例,可列举丙烯系聚合物、乙烯系聚合物。
作为丙烯系聚合物的示例,可列举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
作为乙烯系聚合物的示例,可列举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
作为饱和聚酯系树脂的示例,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醇酯。
作为根据与可见光线的透射性相关的性质而分类的热塑性树脂的示例,可列举不透明树脂、半透明树脂、透明树脂。
作为透明树脂的示例,可列举饱和聚酯系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Acrylonitrile Styrene)树脂、硅酮树脂。
作为软质的热塑性树脂的示例,可列举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的示例,可列举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聚丁二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软质的热固性树脂的示例,可列举热固性弹性体。
作为热固性弹性体的示例,可列举硅酮系热固性树脂、氨基甲酸酯系热固性树脂、氟系热固性树脂、合成橡胶、天然橡胶。
作为合成橡胶的示例,可列举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丙烯酸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聚硫橡胶、氯化丁基橡胶、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橡胶。
功能构件具备与口腔护理相关的规定功能。功能构件被设于成形品。功能构件例如被设于本体的头部。
作为牙刷的功能构件的示例,可列举毛簇(tuft)。作为牙间刷的功能构件的示例,可列举毛簇、橡胶刷。作为黏膜护理刷的功能构件的示例,可列举毛簇、橡胶刷、海绵刷。作为带支架的牙线的功能构件的示例,可列举洁牙线(dental floss)。作为检查镜的功能构件的示例,可列举镜。
对于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例如规定有第1轴方向、第2轴方向、第1宽度方向、第2宽度方向、第1厚度方向以及第2厚度方向。第1轴方向是与第2轴方向相反的方向。第1宽度方向是与第2宽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第1厚度方向是与第2厚度方向相反的方向。
轴方向是第1轴方向以及第2轴方向的总称。轴方向与X轴平行。宽度方向是第1宽度方向以及第2宽度方向的总称。宽度方向与Y轴平行。厚度方向是第1厚度方向以及第2厚度方向的总称。厚度方向与Z轴平行。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中心轴与轴方向平行。
X轴以及Y轴规定第1基准面。X轴以及Z轴规定第2基准面。Y轴以及Z轴规定第3基准面。
对于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例如规定径内方向以及径外方向。径内方向以及径外方向与第3基准面平行。径内方向是朝向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的中心轴的方向。径外方向是与径内方向相反的方向。径方向是径内方向以及径外方向的总称。
对于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例如规定第1周方向以及第2周方向。第1周方向是沿着与成形品的中心轴正交的剖面的外形的方向。第2周方向是与第1周方向相反的方向。周方向是第1周方向以及第2周方向的总称。
与口腔护理用品相关的视点例如规定如下。正视是从第1基准面朝第2厚度方向观察口腔护理用品时的视点。背视是从第1基准面朝第1厚度方向观察口腔护理用品时的视点。第1侧视是从第2基准面朝第2宽度方向观察口腔护理用品时的视点。第2侧视是从第2基准面朝第1宽度方向观察口腔护理用品时的视点。侧视是第1侧视以及第2侧视的总称。
与成形品相关的粗度例如规定如下。与成形品相关的粗度是通过与成形品的中心轴正交的剖面的直径来表示。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中,口腔护理用品10为牙刷10A。牙刷10A包含成形品20以及功能构件30。成形品20例如为双色成形品。
成形品20包含本体100。本体10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本体1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本体100例如包含手柄1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本体100的中心轴规定成形品20的中心轴。
本体100包含第1端部100A以及第2端部100B。第1端部10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10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
本体100包含第1侧部100C以及第2侧部100D。第1侧部100C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中心而位于第1宽度方向。第2侧部100D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中心而位于第2宽度方向。
手柄11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手柄1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手柄110构成为适合于抓握。头部130构成为能够支撑功能构件30。
手柄110包含第1端部110A以及第2端部110B。第1端部11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11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2端部110B构成本体100的第2端部100B。
手柄110包含第1侧部110C以及第2侧部110D。第1侧部110C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中心而位于第1宽度方向。第2侧部110D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中心而位于第2宽度方向。第1侧部110C构成本体100的第1侧部100C。第2侧部110D构成本体100的第2侧部100D。
颈部12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颈部1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颈部120被设在手柄110与头部130之间。颈部120连接于手柄110。颈部120连接于头部130。
颈部120包含第1端部120A以及第2端部120B。第1端部12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12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连接于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
颈部120包含第1侧部120C以及第2侧部120D。第1侧部120C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中心而位于第1宽度方向。第2侧部120D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中心而位于第2宽度方向。
头部13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头部130的结构并不限制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头部130为薄型。头部130的最小厚度为颈部120的最小粗度以下。图示的示例中,头部130的最小厚度小于颈部120的最小粗度。头部130包含多个开口部131。在开口部131设有孔132。孔132在头部130的正面133开口。
头部130包含第1端部130A以及第2端部130B。第1端部13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1端部130A构成本体100的第1端部100A。第2端部13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连接于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
头部130包含第1侧部130C以及第2侧部130D。第1侧部130C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中心而位于第1宽度方向。第1侧部130C构成本体100的第1侧部100C。第2侧部130D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中心而位于第2宽度方向。第2侧部130D构成本体100的第2侧部100D。
功能构件3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功能构件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功能构件30包含多个毛簇。毛簇的一部分配置在孔132内,从而被固定于头部130。
参照图3~图6。成形品2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成形品20的结构并不限制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一次成形部P以及二次成形部Q。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包含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
一次成形部P的原材料例如考虑与软化及固化相关的性质、与硬质及软质相关的性质、以及透明性来选择。
基于与软化及固化相关的性质方面,例如选择热塑性树脂。基于与硬质及软质相关的性质方面,例如选择硬质的树脂。在透明性方面,例如选择不透明的树脂。
一例中,作为一次成形部P的原材料,选择硬质且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硬质且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选择聚缩醛、聚丙烯或饱和聚酯系树脂。
二次成形部Q的原材料例如考虑与软化及固化相关的性质、与硬质及软质相关的性质、以及透明性来选择。
基于与软化及固化相关的性质方面,例如选择热塑性树脂。基于与硬质及软质相关的性质方面,例如选择硬质的树脂。基于透明性方面,例如选择透明的树脂或半透明的树脂。
一例中,作为二次成形部Q的原材料,选择硬质且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或硬质且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硬质且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选择AS树脂、ABS树脂或聚碳酸酯。作为硬质且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选择聚丙烯或聚乙烯。
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构成为,可通过顶销(ejector pin)来推压。在从模具取出成形品20的推出工序中,构成被推压结构200的成形品20的被推压部被一个或多个顶销顶着。
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中,推出工序包含一次推出工序以及二次推出工序。一次推出工序中,一次成形部P的被推压部被顶销顶着。二次推出工序中,二次成形部Q的被推压部被顶销顶着。
被推压结构20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被推压结构2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特定部210以及突出部220。
特定部21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特定部2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特定部210包含被推压部。特定部210被设在头部130。特定部210包含头部130的正面133。
突出部22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突出部2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突出部220包含被推压部。突出部220构成为相对于本体100而突出。突出部220构成为,可通过顶销来推压。
一例中,突出部220构成为预定要从成形品20予以去除的部分(以下称为“去除预定部300”)。图6表示突出部220已被去除的本体100的第2端部100B。
对突出部220与成形品20的浇口(gate)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突出部220被包含于一次成形部P。突出部220构成为与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独立的部位。第2例中,突出部220被包含于一次成形部P。突出部220包含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
第3例中,突出部220被包含于二次成形部Q。突出部220构成为与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独立的部位。第4例中,突出部220被包含于二次成形部Q。突出部220包含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
参照图7以及图8。一次成形部P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一次成形部P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包含一次本体构成部PA以及突出部220。突出部220连接于一次本体构成部PA。突出部22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本体构成部PA而突出。
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次本体构成部PA构成成形品20的本体100。一例中,一次本体构成部PA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一次本体构成部PA包含包覆对象部PC。包覆对象部PC是由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予以包覆的部分。包覆对象部PC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包覆对象部PC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
对包覆对象部PC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包覆对象部PC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一部分。第2例中,包覆对象部PC包含颈部120中的至少一部分。第3例中,包覆对象部PC包含头部130中的至少一部分。第4例中,包覆对象部PC包含第1例~第3例的结构中的至少两个。
一例中,包覆对象部PC沿轴方向延伸。包覆对象部PC包含第1端部PCA、第2端部PCB以及中间部PCC。第1端部PC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包覆对象部PC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PC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包覆对象部PC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
中间部PCC位于第1端部PCA与第2端部PCB之间。中间部PCC包含第1中间部PCCA以及第2中间部PCCB。第1中间部PCC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包覆对象部PC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1中间部PCCA连接于第1端部PCA。第2中间部PCC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包覆对象部PC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2中间部PCCB连接于第2端部PCB。
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构成手柄110。
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第1端部P10A以及第2端部P10B。第1端部P1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P1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
第1端部P10A构成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第2端部P10B构成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第1端部P10A连接于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第1端部P10A比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细。
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第1侧部P10C以及第2侧部P10D。第1侧部P10C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中心而位于第1宽度方向。第2侧部P10D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中心而位于第2宽度方向。
一例中,一次本体构成部PA包含阶部P11。阶部P11被设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之间。阶部P11包含中间面P12。中间面P12是阶部P11的上部与阶部P11的下部之间的面。
中间面P12被设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外表面PF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的外表面PF之间。中间面P12例如为平面。中间面P12例如与第3基准面平行。
一例中,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一个或多个突出部P13。图示的示例中,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多个突出部P13。
多个突出部P13被设在第1端部P10A。多个突出部P13相对于第1端部P10A的外表面PF而朝与本体100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突出。多个突出部P13绕手柄110的中心轴隔开间隔地排列。
一例中,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细腰部P20。细腰部P20包含第1端部P20A、第2端部P20B以及中间部P20C。
第1端部P20A关于轴方向,相对于中间部P20C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P20B关于轴方向,相对于中间部P20C而位于第2轴方向。中间部P20C关于轴方向而位于第1端部P20A与第2端部P20B之间。
第1端部P20A构成细腰部P20中的粗的部分。第2端部P20B构成细腰部P20中的粗的部分。中间部P20C构成细腰部P20中的细的部分。细腰部P20的粗度关于轴方向,从第1端部P20A以及第2端部P20B朝向中间部P20C变细。细腰部P20中的最细的部分包含于中间部P20C。
一例中,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锥形部P30。锥形部P30相对于细腰部P20而位于第2轴方向。锥形部P30连接于细腰部P20。锥形部P30的中心轴与细腰部P20的中心轴为同轴。锥形部P30的外径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锥形部P30包含第1端部P30A以及第2端部P30B。第1端部P3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锥形部P3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P3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锥形部P3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1端部P30A连接于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
一例中,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本体突出部P40。本体突出部P40连接于锥形部P30。本体突出部P40相对于锥形部P30而朝第2轴方向突出。本体突出部P40的中心轴与细腰部P20的中心轴为同轴。本体突出部P40比细腰部P20的最细的部分细。
本体突出部P40包含第1端部P40A以及第2端部P40B。第1端部P4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突出部P4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P4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突出部P4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1端部P40A连接于锥形部P30的第2端部P30B。
一例中,本体突出部P40的形状为锥形形状。本体突出部P40的外径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本体突出部P40的最大外径比细腰部P20的最细的部分的粗度小。
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可任意选择。第2端部P10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
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锥形部P30以及本体突出部P40的示例中,第2端部P10B包含锥形部P30以及本体突出部P40。
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锥形部P30而不包含本体突出部P40的示例中,第2端部P10B包含锥形部P30。
参照图3以及图4。二次成形部Q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二次成形部Q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二次成形部Q包含二次本体构成部QA。
二次本体构成部QA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二次本体构成部QA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二次本体构成部QA构成成形品20的本体100。一例中,二次本体构成部QA包含二次手柄构成部Q10。
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接合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二次手柄构成部Q10构成为,覆盖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中的至少一部分。
二次手柄构成部Q10构成手柄110中的被抓握的部分。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原材料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原材料不同。
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第1端部Q10A以及第2端部Q10B。第1端部Q1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Q1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
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第1端部Q10A包含端面Q10E。端面Q10E例如为平面。端面Q10E例如与第3基准面平行。端面Q10E与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阶部P11的中间面P12相向。端面Q10E接触至阶部P11的中间面P12。
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第1侧部Q10C以及第2侧部Q10D。第1侧部Q10C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中心而位于第1宽度方向。第2侧部Q10D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中心而位于第2宽度方向。第1侧部Q10C构成本体100的第1侧部100C。第2侧部Q10D构成本体100的第2侧部100D。
一例中,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第1构成部Q11以及第2构成部Q12。第2构成部Q12相对于第1构成部Q11而位于第2轴方向。
在第1构成部Q11的内部,配置有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细腰部P20以及锥形部P30。第1构成部Q11覆盖第1端部P10A的外表面PF、细腰部P20的外表面PF以及锥形部P30的外表面PF。
在第2构成部Q12的内部,配置有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本体突出部P40。第2构成部Q12覆盖本体突出部P40的外表面PF中的侧面。
一例中,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细腰部Q20。细腰部Q20包含第1端部Q20A、第2端部Q20B以及中间部Q20C。
第1端部Q20A相对于中间部Q20C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Q20B相对于中间部Q20C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1端部Q20A构成细腰部Q20中的粗的部分。第2端部Q20B构成细腰部Q20中的粗的部分。中间部Q20C构成细腰部Q20中的细的部分。
细腰部Q20的粗度关于轴方向,从第1端部Q20A以及第2端部Q20B朝向中间部Q20C变细。细腰部Q20中的最细的部分包含于中间部Q20C。
细腰部Q20的第1端部Q20A构成为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细腰部P20的第1端部P20A对应。细腰部Q20的第1端部Q20A覆盖细腰部P20的第1端部P20A的外表面PF。
细腰部Q20的第2端部Q20B构成为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对应。细腰部Q20的第2端部Q20B覆盖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的外表面PF。
细腰部Q20的中间部Q20C构成为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细腰部P20的中间部P20C对应。细腰部Q20的中间部Q20C覆盖细腰部P20的中间部P20C的外表面PF。
一例中,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锥形部Q30。锥形部Q30包含第1构成部Q11的一部分以及第2构成部Q12。锥形部Q30的外径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锥形部Q30包含第1端部Q30A以及第2端部Q30B。
第1端部Q3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锥形部Q3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Q3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锥形部Q3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1端部Q30A连接于细腰部Q20的第2端部Q20B。
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第2端部Q10B可任意选择。第2端部Q10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锥形部Q30的示例中,第2端部Q10B包含锥形部Q30。
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一例中,第2端部110B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以及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第2端部Q10B。
参照图5以及图6。突出部220连接于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突出部220相对于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而朝向第2轴方向突出。突出部220的中心轴与手柄110的中心轴为同轴。
一例中,突出部220连接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突出部220相对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而朝向第2轴方向突出。
突出部220包含第1端部220A以及第2端部220B。第1端部22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22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1端部220A连接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一例中,第1端部220A连接于本体突出部P40的第2端部P40B。
一例中,突出部220为柱体。作为柱体的示例,可列举圆柱、棱柱、反棱柱。图示的示例中,突出部220为圆柱。
突出部220的粗度可任意选择。突出部220的粗度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粗度。一例中,突出部220比本体100细。突出部220的外径比头部130的最小厚度小。突出部220的外径比细腰部P20的最细部分的外径小。
突出部220已被去除的状态的成形品20中,一次成形部P包含前端部P50。前端部P50是突出部220中的不会被去除而残留于成形品20的部分。
前端部P50连接于本体突出部P40的第2端部P40B。前端部P50相对于本体突出部P40而朝第2轴方向突出。前端部P50包含端面P51。
前端部P50未被二次手柄构成部Q10覆盖。前端部P50位于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外部。前端部P50相对于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第2端部Q10B而朝第2轴方向突出。
一例中,端面P51是朝向第2轴方向鼓出的曲面。端面P51构成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外表面PF。
参照图1~图4。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装饰部400。装饰部400构成为对成形品20进行装饰。装饰部40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装饰部4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一例中,装饰部400被设于一次成形部P以及二次成形部Q中的至少一者。
装饰部400的形成方法例如分类为一次装饰以及二次装饰。一次装饰是在成形品20的成形时形成装饰部400的方法。二次装饰是在成形品20的成形后形成装饰部400的方法。
作为一次装饰的示例,可列举装饰膜的转印、装饰膜的贴合、软质系表皮材料的贴合、其他表皮材料的贴合、模内涂覆(in mold coating)、模内反应(in mold reacting)、着色层的成形、用于形成于模具的装饰的特定面的转印。
作为二次装饰的示例,可列举装饰膜的转印、装饰膜的贴合、软质系表皮材料的贴合、其他表皮材料的贴合、涂装、印刷、镀敷、真空成膜、静电植绒、激光打标、化学涂覆(chemical coating)、染色。
设于一次成形部P的装饰部400包含通过一次装饰而形成的装饰部400以及通过二次装饰而形成的装饰部400中的至少一者。
突出部220未被去除的状态的成形品20中,装饰部400例如被设在以下的部位。
在一次成形部P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以及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第1端部P10A、第2端部P10B、第1侧部P10C、第2侧部P10D、阶部P11、突出部P13、细腰部P20、锥形部P30以及本体突出部P40中的至少一个。
突出部220已被去除的状态的成形品20中,装饰部400例如被设在以下的部位。
在一次成形部P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
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第1端部P10A、第2端部P10B、第1侧部P10C、第2侧部P10D、阶部P11、突出部P13、细腰部P20、锥形部P30以及前端部P50中的至少一个。
设于二次成形部Q的装饰部400包含通过一次装饰而形成的装饰部400以及通过二次装饰而形成的装饰部400中的至少一者。
在二次成形部Q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二次本体构成部QA。
在二次本体构成部QA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
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设有装饰部400的示例中,装饰部400被设在第1端部Q10A、第2端部Q10B、第1侧部Q10C、第2侧部Q10D、第1构成部Q11、第2构成部Q12、细腰部Q20以及锥形部Q30中的至少一个。
参照图9~图19。一例中,装饰部400包含表面起伏部410。表面起伏部41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表面起伏部4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
表面起伏部410是通过一次装饰而形成。一例中,被用于成形品20的制造的模具包含用于装饰的特定面。特定面具有与表面起伏部410对应的形状。表面起伏部410是通过模具的特定面的转印而形成。
一例中,表面起伏部41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表面起伏部410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表面起伏部41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表面起伏部410构成为,对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赋予凹凸。
一例中,对于表面起伏部410规定有基准线。在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在轴方向、宽度方向或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一组外周部。基准线例如规定如下。第1例中,位于一组外周部的中间的线被规定为基准线。第2例中,以沿着表面起伏部410的延伸方向的方式构成的表面起伏部410的外周部被规定为基准线。
表面起伏部410包含第1端部411以及第2端部412。第1端部411相对于表面起伏部410的基准线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412相对于表面起伏部410的基准线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
第1端部411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第1端部411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侧部100D。第1端部411包含第1前端411A。
第2端部412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第2端部412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侧部100C。第2端部412包含第2前端412A。
表面起伏部410包含一个或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作为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形状的示例,可列举多边形、椭圆、扇形以及勒洛(Reuleaux)多边形。椭圆包含具有长轴及短轴的椭圆以及圆。
作为多边形的示例,可列举正多边形、一般的多边形。作为正多边形的示例,可列举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作为一般的多边形的示例,可列举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十边形。作为三角形的示例,可列举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作为四边形的示例,可列举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筝形。
一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对基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关系的表面起伏部41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关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全部,图形的种类相同。第2例中,关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1的一部分,图形的种类相同。第3例中,关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全部,图形的种类不同。
作为第1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11例~第13例。第11例中,关于多种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全部,图形全等。第12例中,关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一部分,图形全等。第13例中,关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全部,图形为非全等。
作为第2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21例~第23例。第21例中,关于图形的种类相同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全部,图形全等。第22例中,关于图形的种类相同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一部分,图形全等。第23例中,关于图形的种类相同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全部,图形为非全等。
作为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配置相关的形态,例如可列举第1配置形态以及第2配置形态。第1配置形态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是有规则地配置。第2配置形态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是不规则地配置。
作为第1配置形态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11配置形态以及第12配置形态。第11配置形态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以沿着基准线的方式而配置。作为基准线的示例,可列举直线、波状线、螺旋、沿着周方向的曲线。第12配置形态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是基于与基准线不同的基准而配置。
作为第11配置形态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111配置形态以及第121配置形态。第111配置形态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中所含的各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接触至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中所含的其他几何学形状面420。第121配置形态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中所含的各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不接触至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中所含的其他几何学形状面420。
对与第111配置形态对应的几何学形状面420为多边形时的第111配置形态的内容进行例示。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中所含的各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中所含的至少一个其他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边及顶点中的至少一个。
将基于第1配置形态而配置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称为“第1组”。将基于第11配置形态而配置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称为“第11群组”。将基于第111配置形态而配置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称为“第111群组”。将基于第121配置形态而配置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称为“第121群组”。
将基于第12配置形态而配置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称为“第12群组”。将基于第2配置形态而配置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称为“第2组”。对基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配置形态的表面起伏部410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至少一个第1组,不包含第2组。第2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至少一个第1组以及至少一个第2组。
第3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至少一个第2组,不包含第1组。第4例中,以第1例或第2例为前提,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第1组。
第5例中,以第4例为前提,多个第1组包含至少一个第11群组以及至少一个第12群组。第6例中,以第4例为前提,多个第1组包含多个第11群组以及至少一个第12群组。
第7例中,以第4例为前提,多个第1组包含多个第11群组以及多个第12群组。第8例中,以第4例为前提,多个第1组包含多个第11群组,不包含第12群组。
第9例中,以第4例为前提,多个第1组包含至少一个第11群组以及多个第12群组。第10例中,以第4例为前提,多个第1组包含多个第12群组,不包含第11群组。
第11例中,以第6例~第8例的任一例为前提,多个第11群组包含至少一个第111群组以及至少一个第121群组。第12例中,以第6例~第8例的任一例为前提,多个第11群组包含多个第111群组以及至少一个第121群组。
第13例中,以第6例~第8例的任一例为前提,多个第11群组包含多个第111群组以及多个第121群组。第14例中,以第6例~第8例的任一例为前提,多个第11群组包含多个第111群组,不包含第121群组。
第15例中,以第6例~第8例的任一例为前提,多个第11群组包含至少一个第111群组以及多个第121群组。第16例中,以第6例~第8例的任一例为前提,多个第11群组包含多个第121群组,不包含第111群组。
在表面起伏部410中包含至少一个第111群组的示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一个或多个山型部430与一个或多个谷型部440中的其中一者或两者。山型部430包含邻接的至少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谷型部440包含邻接的至少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
对山型部43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邻接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边的情况下,以共用的边作为顶部而构成山型部430。第2例中,在邻接的至少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顶点的情况下,以共用的顶点作为顶部而构成山型部430。
对谷型部44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邻接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边的情况下,将共用的边作为底部而构成谷型部440。第2例中,在邻接的至少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顶点的情况下,将共用的顶点作为顶部而构成谷型部440。
图示的示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配置形态为第111配置形态。表面起伏部410包含一个第111群组。
构成第111群组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例如被分类为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以及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包含多个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以及多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
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是主要构成表面起伏部410的面。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是随附于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来构成表面起伏部410的面。图13、图14、图18、图19中,对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标注有点。
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形状为多边形。图示的示例中,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多个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全部全等。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形状与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形状不同。图示的示例中,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的形状例如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一个边被置换为弧的图形、包含弧与弦的图形。
多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一部分被设在表面起伏部410的第1端部411。多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另一部分被设在表面起伏部410的第2端部412。
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包含基础表面P10F以及几何学形状面420。基础表面P10F为几何学形状面420周围的面。基础表面P10F为曲面。几何学形状面420为平面。
几何学形状面420例如与第1基准面、第2基准面以及第3基准面中的至少一个交叉。
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至少一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在第1轴方向上与二次成形部Q的内部相向。
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至少一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在第2轴方向上与二次成形部Q的内部相向。
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至少一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在第1周方向上与二次成形部Q的内部相向。
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至少一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在第2周方向上与二次成形部Q的内部相向。
与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相关的配置形态为第111配置形态。基准线为螺旋。邻接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关系被分类为第1关系、第2关系以及第3关系。
第1关系中,邻接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第2关系中,邻接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第3关系中,邻接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共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山型部430。山型部430包含具备第1关系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或具备第2关系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山型部430的顶部包含由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所共用的等边或由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所共用的顶点。
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谷型部440。谷型部440包含具备第3关系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谷型部440的底部包含由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所共用的底边。
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外周部450。外周部450构成表面起伏部410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基础表面P10F的边界。
外周部450例如包含第1外周部451、第2外周部452、第3外周部453以及第4外周部454。
第1外周部451的形状为螺旋。第1外周部451包含第1前端451A以及第2前端451B。
第2外周部452的形状为螺旋。第2外周部452包含第1前端452A以及第2前端452B。
第3外周部453位于第1外周部451的第1前端451A与第2外周部452的第1前端452A之间。第3外周部453的形状为直线。由设在表面起伏部410的第1端部411的多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构成直线状的第3外周部453。
第3外周部453包含第1前端453A以及第2前端453B。第1前端453A连接于第1外周部451的第1前端451A。第2前端453B连接于第2外周部452的第1前端452A。
第4外周部454位于第1外周部451的第2前端451B与第2外周部452的第2前端452B之间。第4外周部454的形状为直线。由设在表面起伏部410的第2端部412的多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构成直线状的第4外周部454。
第4外周部454包含第1前端454A以及第2前端454B。第1前端454A连接于第1外周部451的第2前端451B。第2前端454B连接于第2外周部452的第2前端452B。
第1外周部451的第1前端451A与第3外周部453的第1前端453A的连接部相当于表面起伏部410的第1端部411的第1前端411A。
第2外周部452的第2前端451B与第4外周部454的第2前端454B的连接部相当于表面起伏部410的第2端部412的第2前端412A。
参照图1~图4。二次成形部Q包含包覆部Q40。包覆部Q4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包覆部Q4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包覆部Q40构成为,包覆一次成形部P的包覆对象部PC的外表面PF。包覆部Q40接合于包覆对象部PC的外表面PF。
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与位于包覆部Q40周围的包覆对象部PC的外表面PF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一例中,包覆部Q40构成为,位于包覆部Q40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相连续。包含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与位于包覆部Q40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的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
包覆部Q40以沿轴方向伸长的方式而构成。包覆部Q40包含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端部Q40A、第2端部Q40B以及中间部Q40C。
第1端部Q4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包覆部Q4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1端部Q40A包覆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第1端部Q40A接合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
第2端部Q4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包覆部Q4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第2端部Q40B包覆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第2端部Q40B接合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
中间部Q40C包覆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中间部Q40C接合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中间部Q40C关于轴方向,而设在第1端部Q40A与第2端部Q40B之间。
包覆部Q40以沿成形品20的周方向伸长的方式而构成。包覆部Q40以绕成形品20的中心轴一周的方式而构成。
图示的示例中,包覆部Q40被包含于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覆部Q40构成为二次手柄构成部Q10。
包覆部Q40的第1端部Q40A相当于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第1端部Q10A。包覆部Q40的第2端部Q40B相当于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第2端部Q10B。包覆部Q40的中间部Q40C相当于位于第1端部Q10A与第2端部Q10B之间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中间部。
一例中,包覆部Q40包含装饰外装部Q50。装饰外装部Q5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装饰外装部Q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装饰外装部Q50是以覆盖装饰部400的方式而构成。
作为设有装饰外装部Q50的部位的示例,可列举例A以及例B。
例A中,在成形品20中的至少一次成形部P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例A例如可采取例A1以及例A2中的至少一者的形态。
例A1中,在一次成形部P中的至少一次本体构成部PA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外表面PF。例A1例如可采取例A11~例A13中的至少一个形态。
例A2中,在一次成形部P中的至少突出部22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突出部220的外表面PF。
例A11中,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中的至少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例A11例如可采取例A111~例A119中的至少一个形态。
例A12中,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中的至少颈部12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颈部120的外表面PF。
例A13中,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中的至少头部13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头部130的外表面PF。
例A111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第1端部P10A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1端部P10A的外表面PF。
例A112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第2端部P10B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2端部P10B的外表面PF。
例A113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第1侧部P10C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1侧部P10C的外表面PF。
例A114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第2侧部P10D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2侧部P10D的外表面PF。
例A115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阶部P11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阶部P11的外表面PF。
例A116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突出部P13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突出部P13的外表面PF。
例A117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细腰部P2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细腰部P20的外表面PF。
例A118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锥形部P3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锥形部P30的外表面PF。
例A119中,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中的至少本体突出部P4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本体突出部P40的外表面PF。
例B中,在成形品20中的至少二次成形部Q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例B例如可采取例B1的形态。
例B1中,在二次成形部Q中的至少二次本体构成部QA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二次本体构成部QA的外表面QF。例B1例如可采取例B11的形态。
例B11中,在二次本体构成部QA中的至少二次手柄构成部Q1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外表面QF。例B11例如可采取例B111~例B118中的至少一个形态。
例B111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第1端部Q10A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1端部Q10A的外表面QF。
例B112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第2端部Q10B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2端部Q10B的外表面QF。
例B113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第1侧部Q10C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1侧部Q10C的外表面QF。
例B114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第2侧部Q10D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2侧部Q10D的外表面QF。
例B115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第1构成部Q11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1构成部Q11的外表面QF。
例B116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第2构成部Q12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第2构成部Q12的外表面QF。
例B117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细腰部Q2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细腰部Q20的外表面QF。
例B118中,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中的至少锥形部Q30设有装饰部400。装饰外装部Q50至少设在锥形部Q30的外表面QF。
图示的示例中,装饰外装部Q50被包含于二次本体构成部QA。装饰外装部Q50被包含于二次手柄构成部Q10。装饰外装部Q50构成为,覆盖设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表面起伏部410。一例中,装饰外装部Q50的外表面QF比表面起伏部410的外表面PF平滑。
参照图20~图22。成形品20包含露出结构500。露出结构500构成为,相对于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而露出的部分被包含于一次成形部P。露出结构50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露出结构5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
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贯穿部P100。贯穿部P10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贯穿部P1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贯穿部P10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贯穿部P100构成为,可将在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一次成形部P所承受的力传递至模具。
贯穿部P10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包覆对象部PC的外表面PF而突出。一例中,贯穿部P100构成为,朝包含径外方向的成分的方向突出。贯穿部P100包含外表面P110。外表面P110包含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
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贯穿配置部Q100。贯穿配置部Q10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贯穿配置部Q1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贯穿配置部Q100被设在二次成形部Q。贯穿配置部Q100构成为能够配置贯穿部P100。
贯穿配置部Q100包含贯穿空间Q101、内周面Q102以及两个开口部Q103。贯穿空间Q101构成为能够配置贯穿部P100。内周面Q102规定贯穿空间Q101。其中一个开口部Q103在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开口。另一个开口部Q103在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相向的二次成形部Q的内周面开口。
对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形状进行例示。第1例中,顶面P111的至少一部分为曲面。曲面的中心是相对于顶面P111而在径内方向或径外方向上规定。作为第1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11例以及第12例。第11例中,顶面P111全部为曲面。第12例中,顶面P111的一部分为曲面。顶面P111的另一部分为曲面以外的面。
第2例中,顶面P111的至少一部分为平面。作为第2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21例以及第22例。第21例中,顶面P111全部为平面。第22例中,顶面P111的一部分为平面。顶面P111的另一部分为平面以外的面。
贯穿部P100包含露出面P101。露出面P101构成为,相对于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而露出。露出面P101构成为,在二次成形工序中接触至模具。露出面P101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露出面P101被包含于贯穿部P100的外表面P110。
一例中,贯穿部P100是以下述方式设于一次成形部P,即,能够将在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一次成形部P从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以使一次成形部P发生变形的力从露出面P101传递至模具。
贯穿部P100关于贯穿部P100的高度方向,例如被划分为第1端部P100A、第2端部P100B以及中间部P100C。第1端部P100A相当于贯穿部P100的前端部。第2端部P100B相当于贯穿部P100的基部。中间部P100C位于第1端部P100A与第2端部P100B之间。顶面P111被形成在第1端部P100A的前端。
作为对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与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的关系进行规定的结构的示例,可列举凹陷结构501、平滑结构502以及突出结构503。凹陷结构501、平滑结构502以及突出结构503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凹陷结构501、平滑结构502以及突出结构50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
参照图20。在凹陷结构501中,贯穿部P100构成为,相对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而凹陷,且与外表面QF之间形成阶部501A。
对凹陷结构501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全部。
第2例中,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一部分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顶面P111的另一部分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顶面P111的一部分例如是相对于顶面P111的周缘而位于内侧的部分。顶面P111的另一部分例如是顶面P111的周缘。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一部分。
参照图21。平滑结构502中,贯穿部P100构成为,包含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露出面P101与位于露出面P101周围的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平滑地连接。包含露出面P101与位于露出面P101周围的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的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
对平滑结构502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全部。
第2例中,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一部分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顶面P111的另一部分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顶面P111的一部分例如是相对于顶面P111的周缘为位于内侧的部分。顶面P111的另一部分例如为顶面P111的周缘。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一部分。
参照图22。突出结构503中,贯穿部P100构成为,相对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而突出,且与外表面QF之间形成阶部。贯穿部P100包含相对于外表面QF而突出的贯穿部突出部503A。
对突出结构503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部突出部503A包含贯穿部P100的第1端部P100A的一部分或全部。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外表面P110包含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侧面P112包含第1端部P100A的侧面P112的一部分或全部。
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顶面P111的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侧面P112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其他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
第2例中,贯穿部突出部503A包含贯穿部P100的第1端部P100A的全部以及中间部P100C的一部分或全部。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外表面P110包含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侧面P112包含第1端部P100A的侧面P112的全部以及中间部P100C的侧面P112的一部分或全部。
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顶面P111的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侧面P112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其他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
第3例中,贯穿部突出部503A包含贯穿部P100的第1端部P100A的全部、中间部P100C的全部以及第2端部P100B的一部分或全部。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外表面P110包含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侧面P112包含第1端部P100A的侧面P112的全部、中间部P100C的侧面P112的全部以及第2端部P100B的侧面P112的一部分或全部。
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顶面P111的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侧面P112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在贯穿部突出部503A包含第2端部P100B的一部分的示例中,未包含于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第2端部P100B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贯穿部突出部503A的顶面P111以及侧面P112。
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关于周方向,例如被划分为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二次成形部Q包含浇口关联部。与周方向相关的浇口关联部的位置例如是从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中选择。
浇口关联部包含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痕迹或者二次成形部Q中的在二次成形工序中浇口所处的浇口对应部。一例中,以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痕迹不会残留的方式,对成形品20中的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进行加工而形成浇口对应部。
与轴方向相关的浇口关联部的位置例如是从第1端部Q10A、第2端部Q10B、细腰部Q20或锥形部Q30中选择。细腰部Q20中的与轴方向相关的浇口位置例如是从第1端部Q20A、第2端部Q20B或中间部Q20C中选择。
将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中的、形成浇口关联部的面称为“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将相对于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而位于相反侧的面称为“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
将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中的、位于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之间的其中一个面称为“二次成形部Q的第1中间面”。将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中的、位于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之间的另一个面称为“二次成形部Q的第2中间面”。
在浇口关联部形成在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的示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背面。在浇口关联部形成在二次成形部Q的背面的示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背面,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
在浇口关联部形成在二次成形部Q的第1侧面的示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第1侧面,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第2侧面。在浇口关联部形成在二次成形部Q的第2侧面的示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第2侧面,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为二次成形部Q的第1侧面。
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关于周方向,例如被划分为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将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背面、第1侧面或第2侧面中的、与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对应面对应的面称为“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将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对应的面称为“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将与二次成形部Q的第1中间面对应的面称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将与二次成形部Q的第2中间面对应的面称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对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露出面P101至少包含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对应的部分。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对应的露出面P101与邻接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一同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
第2例中,露出面P101至少包含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对应的部分。与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对应的露出面P101与邻接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反面一同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
第3例中,露出面P101至少包含与二次成形部Q的第1中间面对应的部分。与二次成形部Q的第1中间面对应的露出面P101与邻接的二次成形部Q的第1中间面一同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
第4例中,露出面P101至少包含与二次成形部Q的第2中间面对应的部分。与二次成形部Q的第2中间面对应的露出面P101与邻接的二次成形部Q的第2中间面一同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
第5例中,以第1例为前提,露出面P101进而包含第3例以及第4例的至少一者的结构。第6例中,以第5例为前提,露出面P101进而包含第2例的结构。
参照图20~图22。一例中,贯穿部P100包含周端部P120。周端部P120包含第1周端部P121以及第2周端部P122。第1周端部P121相对于与周方向相关的贯穿部P100的中心而位于第1周方向。第2周端部P122相对于与周方向相关的贯穿部P100的中心而位于第2周方向。
将贯穿部P100的周方向的长度称为“贯穿部周长度”。一例中,作为贯穿部周长度,选择与周方向相关的第1周端部P121与第2周端部P122的最大距离。
将与周方向相关的贯穿部P100的中心称为“贯穿部周中心”。对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部周中心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第2例中,贯穿部周中心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第3例中,贯穿部周中心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第4例中,贯穿部周中心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对与周方向相关的第1周端部P121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周端部P121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第2例中,第1周端部P121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第3例中,第1周端部P121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第4例中,第1周端部P121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对与周方向相关的第2周端部P122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2周端部P122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第2例中,第2周端部P122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第3例中,第2周端部P122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第4例中,第2周端部P122位于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参照图23以及图24。一例中,贯穿部P100包含轴端部P130。轴端部P130包含第1轴端部P131以及第2轴端部P132。第1轴端部P131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贯穿部P10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轴端部P132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贯穿部P10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将贯穿部P100的轴方向的长度称为“贯穿部轴长度”。一例中,作为贯穿部轴长度,选择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轴端部P131与第2轴端部P132的最大距离。
将与轴方向相关的贯穿部P100的中心称为“贯穿部轴中心”。对贯穿部轴中心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部轴中心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第2例中,贯穿部轴中心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第3例中,贯穿部轴中心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
作为第3例的详情,可列举例如第31例~第33例。第31例中,贯穿部中心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中间部PCCA。第32例中,贯穿部中心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中间部PCCB。第33例中,贯穿部中心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的中心。
对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轴端部P131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轴端部P131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第2例中,第1轴端部P131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第3例中,第1轴端部P131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
作为第3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31例~第33例。第31例中,第1轴端部P131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中间部PCCA。第32例中,第1轴端部P131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中间部PCCB。第33例中,第1轴端部P131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的中心。
对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轴端部P132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2轴端部P132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第2例中,第2轴端部P132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第3例中,第2轴端部P132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
作为第3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31例~第33例。第31例中,第2轴端部P132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中间部PCCA。第32例中,第2轴端部P132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中间部PCCB。第33例中,第2轴端部P132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的中心。
参照图25~图36。一例中,贯穿部P100根据贯穿部轴中心的位置而被分类为第1种贯穿部P100(以下称为“第1种贯穿部P100X1”)、第2种贯穿部P100(以下称为“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及第3种贯穿部P100(以下称为“第3种贯穿部P100X3”)。
第1种贯穿部P100X1至少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第2种贯穿部P100X2至少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第3种贯穿部P100X3至少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
第1种贯穿部P100X1中的贯穿部轴中心的位置为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第2种贯穿部P100X2中的贯穿部轴中心的位置为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第3种贯穿部P100X3中的贯穿部轴中心的位置为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
一例中,第1种贯穿部P100X1根据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而被分类为第1A种贯穿部、第1B种贯穿部、第1C种贯穿部以及第1D种贯穿部。
第1A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第1B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第1C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第1D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一例中,第2种贯穿部P100X2根据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而被分类为第2A种贯穿部、第2B种贯穿部、第2C种贯穿部以及第2D种贯穿部。
第2A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第2B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第2C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第2D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一例中,第3种贯穿部P100X3根据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而被分类为第3A种贯穿部、第3B种贯穿部、第3C种贯穿部以及第3D种贯穿部。
第3A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相反面。第3B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对应面。第3C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1中间面。第3D种贯穿部中的贯穿部周中心的位置为一次成形部P的第2中间面。
对基于贯穿部P100的分类的露出结构500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露出结构500不包含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及第3种贯穿部P100X3。
第2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露出结构500不包含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第3种贯穿部P100X3。
第3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露出结构500不包含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第2种贯穿部P100X2。
第4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露出结构500不包含第3种贯穿部P100X3。
第5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露出结构500不包含第2种贯穿部P100X2。
第6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及一个或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露出结构500不包含第1种贯穿部P100X1。
第7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及一个或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
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数量称为“N1”。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1A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1A”。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1B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1B”。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1C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1C”。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1D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1D”。N1为N1A、N1B、N1C以及N1D的合计。
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数量称为“N2”。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2A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2A”。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2B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2B”。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2C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2C”。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2D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2D”。N2为N2A、N2B、N2C以及N2D的合计。
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数量称为“N3”。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3A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3A”。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3B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3B”。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3C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3C”。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3D种贯穿部的数量称为“N3D”。N3为N3A、N3B、N3C以及N3D的合计。
作为基于贯穿部P100的数量的露出结构500的形态的示例,可列举第1形态以及第2形态。第1形态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贯穿部P100。第2形态中,露出结构500包含多个贯穿部P100。
对第1形态的露出结构50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N1为1。N2为0。N3为0。第2例中,N1为0。N2为1。N3为0。第3例中,N1为0。N2为0。N3为1。
对第2形态的露出结构50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N1为2以上。N2为0。N3为0。第2例中,N1为2以上。N2为1。N3为0。第3例中,N1为2以上。N2为0。N3为1。第4例中,N1为2以上。N2为2以上。N3为0。
第5例中,N1为2以上。N2为0以上。N3为2以上。第6例中,N1为2以上。N2为1。N3为1。第7例中,N1为2以上。N2为2以上。N3为1。第8例中,N1为2以上。N2为1。N3为2以上。
第9例中,N1为2以上。N2为2以上。N3为2以上。第10例中,N1为0。N2为2以上。N3为0。第11例中,N1为1。N2为2以上。N3为0。第12例中,N1为0。N2为2以上。N3为1。
第13例中,N1为0。N2为2以上。N3为2以上。第14例中,N1为1。N2为2以上。N3为1。第15例中,N1为1。N2为2以上。N3为2以上。第16例中,N1为0。N2为0。N3为2以上。
第17例中,N1为1。N2为0。N3为2以上。第18例中,N1为0。N2为1。N3为2以上。第19例中,N1为1。N2为1。N3为2以上。第20例中,N1为1。N2为2以上。N3为2以上。
第2形态的露出结构500中,多个贯穿部P100例如被分类为第1组、第2组以及第3组。对基于第1组~第3组的露出结构50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第1组~第3组中的任一种。第2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第1组~第3组中的任两种。第3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第1组~第3组的全部。
各组包含一个或多个贯穿部P100。第1组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第2组包含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第3组包含一个或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
将第1组中所含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数量称为“NG1”。将第2组中所含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数量称为“NG2”。将第3组中所含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数量称为“NG3”。
对各组中所含的贯穿部P100的数量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NG1、NG2以及NG3相等。第2例中,NG1以及NG2与NG3不同。作为第2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21例~第24例。第21例中,NG1以及NG2多于NG3。第22例中,以第21例为前提,NG1以及NG2相等。第23例中,以第21例为前提,NG1多于NG2。第24例中,以第21例为前提,NG1少于NG2。
第3例中,NG1以及NG3与NG2不同。作为第3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31例~第34例。第31例中,NG1以及NG3多于NG2。第32例中,以第31例为前提,NG1以及NG3相等。第33例中,以第31例为前提,NG1多于NG3。第34例中,以第31例为前提,NG1少于NG3。
第4例中,NG2以及NG3与NG1不同。作为第4例的详情,例如可列举第41例~第44例。第41例中,NG2以及NG3多于NG1。第42例中,以第41例为前提,NG2以及NG3相等。第43例中,以第41例为前提,NG2多于NG3。第44例中,以第41例为前提,NG2少于NG3。
第1组第1种贯穿部P100X1与第3组第3种贯穿部P100X3是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第2组第2种贯穿部P100X2与第3组第3种贯穿部P100X3是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
对NG1为2以上时的第1组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是在第1规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第1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周方向。
第2例中,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是在第1规定方向以及第2规定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排列。第1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周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第2规定方向例如是轴方向或周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对第1组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比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长度窄。
第2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比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长度大。第3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与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贯穿部P100的长度相等。
对第1组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比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长度窄。
第2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比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长度大。第3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间隔与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长度相等。
对NG2为2以上时的第2组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是在第1规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第1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周方向。
第2例中,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是在第1规定方向以及第2规定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排列。第1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周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第2规定方向例如是轴方向或周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对第2组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比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长度窄。
第2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比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长度大。第3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与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贯穿部P100的长度相等。
对第1组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比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长度窄。
第2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比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长度大。第3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间隔与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长度相等。
对NG3为2以上时的第3组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是在第1规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第1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周方向。
第2例中,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是在第1规定方向以及第2规定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排列。第1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周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第2规定方向例如是轴方向或周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对第3组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比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长度窄。
第2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比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长度大。第3例中,在第1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与关于第1规定方向的贯穿部P100的长度相等。
对第3组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进行例示。第1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比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长度窄。
第2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比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长度大。第3例中,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间隔与关于第2规定方向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长度相等。
一例中,二次成形部Q包含一个或多个划分部Q110。划分部Q110被设在第1规定方向或在第2规定方向上邻接的贯穿部P100之间。划分部Q110接合于邻接的贯穿部P100。
参照图25~图36。一例中,包覆对象部PC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
对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第2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以及细腰部P20的第1端部P20A。
对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第2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以及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
对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包含细腰部P20的中间部P20C、第1端部P20A以及第2端部P20B。第2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包含细腰部P20的中间部P20C。
露出结构500包含多个贯穿部P100以及多个贯穿配置部Q100。多个贯穿部P100被分类为第1组、第2组以及第3组。第1组包含三个贯穿部P100。第2组包含三个贯穿部P100。第3组包含一个贯穿部P100。
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关联部包含浇口痕迹或浇口对应部。与周方向相关的浇口关联部的位置被设定在二次成形部Q的背面。二次成形部Q的背面相当于浇口对应面。二次成形部Q的正面相当于相反面。二次成形部Q的第1侧面相当于第1中间面。二次成形部Q的第2侧面相当于第2中间面。与轴方向相关的浇口关联部的位置被设定在细腰部Q20的中间部Q20C。
参照图25~图28。图示的示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第1端部PCA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以及细腰部P20的第1端部P20A。
第1组贯穿部P100的种类为第1A种。第1组贯穿部P100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在沿轴方向邻接的贯穿部P100之间设有二次成形部Q的划分部Q110。
第1组贯穿部P100构成为沿周方向延伸。第1组贯穿部P100的周端部P120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正面。贯穿部周长度比贯穿部轴长度长。第1组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为曲面。曲面的中心被规定在成形品20的径内方向上。
第1组贯穿部P100及位于其周围的包覆部Q40构成凹陷结构501。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
形成在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之间的阶部的高度例如是基于与牙刷10A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规定事项而决定。作为与牙刷10A相关的规定事项的示例,可列举使用牙刷10A时的操作性以及成形品20的设计性。
参照图29~图32。图示的示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第2端部PCB包含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端部P10B以及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
第2组贯穿部P100的种类为第2A种。第2组贯穿部P100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在沿轴方向邻接的贯穿部P100之间设有二次成形部Q的划分部Q110。
第2组贯穿部P100构成为沿周方向延伸。第2组贯穿部P100的周端部P120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正面。贯穿部周长度比贯穿部轴长度长。第2组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为曲面。曲面的中心被规定在成形品20的径内方向上。
第2组贯穿部P100及位于其周围的包覆部Q40构成平滑结构502。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
形成在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之间的阶部的高度例如是基于与牙刷10A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规定事项而决定。作为与牙刷10A相关的规定事项的示例,可列举使用牙刷10A时的操作性以及成形品20的设计性。
参照图33~图36。图示的示例中,包覆对象部PC的中间部PCC包含细腰部P20的中间部P20C。
第3组贯穿部P100的种类为第3A种。贯穿部P100的中间部P100C为圆柱。贯穿部P100的轴端部P130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正面。贯穿部P100的周端部P120位于包覆对象部PC的正面。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为曲面。曲面的中心被规定在成形品20的径内方向上。
第3组贯穿部P100及位于其周围的包覆部Q40构成平滑结构502。贯穿部P100的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贯穿部P100的侧面P112由包覆部Q40予以包覆。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
参照图1。将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第2端部110B的特定位置与第1组的特定位置的距离称作“特定距离”。特定距离例如是基于与牙刷10A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规定事项而决定。作为与牙刷10A相关的规定事项的示例,可列举使用牙刷10A时的操作性以及成形品20的设计性。
作为第2端部110B的特定位置,例如选择第2端部110B中的第2轴方向的端部。作为第1组的特定位置,例如选择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组的中心。作为第1组的中心,例如选择在第1组中位于第1轴方向的端部的第1轴端部P131与位于第2轴方向的端部的第2轴端部P132的中心。
一例中,特定距离是考虑使用牙刷10A时的操作性来设定。作为与操作性相关的事项的一例,可列举手柄110的易抓握性。特定距离是基于与被设定为模特的手的手宽(以下称作“基准手宽”)的关系来决定。
一例中,特定距离是将基准手宽乘以规定系数所得的值。规定系数例如从1~1.7的范围内选择。在将日本成年人的手设定为模特的手的情况下,基准手宽例如从70mm~80mm的范围内选择。
参照图3。将在成形品20的正视时通过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称为“手柄基准线”。将在成形品20的正视时通过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称为“颈部基准线”。
将在成形品20的正视时通过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称为“头部基准线”。将在成形品20的正视时通过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称为“突出部基准线”。
本体100包含相当于头部130与颈部120的边界的第1边界部ZA。第1边界部ZA构成头部130的一部分以及颈部120的一部分。
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包含第1边界部ZA。作为头部130的一部分的第1边界部ZA是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关于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将从相对于第1边界部ZA而位于第1轴方向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部位直至第1边界部ZA为止的范围称为“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
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包含第1边界部ZA。作为颈部120的一部分的第1边界部ZA是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关于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将从相对于第1边界部ZA而位于第2轴方向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部位直至第1边界部ZA为止的范围称为“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
本体100包含第1连接部JA。第1连接部JA包含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以及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作为第1连接部JA的形态的示例,可列举第1形态~第7形态的第1连接部JA。
第1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1形态的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1边界部ZA是位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的边界。
第2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2形态的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1边界部ZA是位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的边界。
第3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3形态的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1边界部ZA是位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的边界。
第4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4形态的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1边界部ZA是位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的边界。
第5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5形态的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1边界部ZA是位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的边界。
第6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6形态的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1连接部JA的宽度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1边界部ZA是位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的边界。
第7形态的第1连接部JA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第7形态的第1连接部JA包含表示头部130与颈部120的边界的特征结构的变化。基于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不同的观点,特征结构的变化表示头部130与颈部120的边界。
对特征结构的变化进行例示。第1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头部130的材质与颈部120的材质的差异。第2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头部130的外表面PF的形状与颈部120的外表面PF的形状的差异。第3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形成在头部130与颈部120之间的阶部。第4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第1例~第3例中的至少两个。
对第7形态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的任一形态中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同样。
第2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与不同。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3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4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1连接部JA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头部130的第2端部13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3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颈部120的第1端部1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本体100包含相对于颈部120与手柄110的边界的第2边界部ZB。第2边界部ZB构成颈部120的一部分以及手柄110的一部分。
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包含第2边界部ZB。作为颈部120的一部分的第2边界部ZB是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关于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将从相对于第2边界部ZB而位于第1轴方向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部位直至第2边界部ZB为止的范围称为“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
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包含第2边界部ZB。作为手柄110的一部分的第2边界部ZB是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关于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将从相对于第2边界部ZB而位于第2轴方向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部位直至第2边界部ZB为止的范围称为“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
本体100包含第2连接部JB。第2连接部JB包含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以及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作为第2连接部JB的形态的示例,可列举第1形态~第7形态的第1连接部JA。
第1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1形态的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2边界部ZB是位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的边界。
第2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2形态的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2边界部ZB是位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的边界。
第3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3形态的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2边界部ZB是位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的边界。
第4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4形态的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2边界部ZB是位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的边界。
第5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5形态的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2边界部ZB是位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的边界。
第6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6形态的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2连接部JB的宽度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2边界部ZB是位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的边界。
第7形态的第2连接部JB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第7形态的第2连接部JB包含表示颈部120与手柄110的边界的特征结构的变化。基于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不同的观点,特征结构的变化表示颈部120与手柄110的边界。
对特征结构的变化进行例示。第1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颈部120的材质与手柄110的材质的差异。第2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颈部120的外表面PF的形状与手柄110的外表面PF的形状的差异。第3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形成在颈部120与手柄110之间的阶部。第4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第1例~第3例中的至少两个。
对第7形态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的任一形态中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同样。
第2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3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4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2连接部JB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颈部120的第2端部12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2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手柄110的第1端部11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11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本体100包含相当于手柄110与突出部220的边界的第3边界部ZC。第3边界部ZC构成手柄110的一部分以及突出部220的一部分。
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包含第3边界部ZC。作为手柄110的一部分的第3边界部ZC是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关于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将从相对于第3边界部ZC而位于第1轴方向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部位直至第3边界部ZC为止的范围称为“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
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包含第3边界部ZC。作为突出部220的一部分的第3边界部ZC是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关于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将从相对于第3边界部ZC而位于第2轴方向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部位直至第3边界部ZC为止的范围称为“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
本体100包含第3连接部JC。第3连接部JC包含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以及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作为第3连接部JC的形态的示例,可列举第1形态~第7形态的第3连接部JC。
第1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1形态的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3边界部ZC是位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的边界。
第2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2形态的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3边界部ZC是位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的边界。
第3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3形态的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第3边界部ZC是位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的边界。
第4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4形态的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3边界部ZC是位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的部分、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的边界。
第5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5形态的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3边界部ZC是位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的边界。
第6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6形态的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第3连接部JC的宽度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3边界部ZC是位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的部分、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的部分的边界。
第7形态的第3连接部JC例如以下述方式构成。
第7形态的第3连接部JC包含表示手柄110与突出部220的边界的特征结构的变化。基于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不同的观点,特征结构的变化表示手柄110与突出部220的边界。
对特征结构的变化进行例示。第1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手柄110的材质与突出部220的材质的差异。第2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手柄110的外表面PF的形状与突出部220的外表面PF的形状的差异。第3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形成在手柄110与突出部220之间的阶部。第4例中,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第1例~第3例中的至少两个。
对第7形态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的任一形态中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同样。
第2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第3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变小。
第4例中,第7形态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跟第1形态~第6形态中的与第3连接部JC的宽度相关的结构不同。
在手柄110的第2端部110B的规定范围,第2端部110B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在突出部220的第1端部220A的规定范围,第1端部220A的宽度朝向第2轴方向为固定。
在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边界部ZA的位置未通过所述示例来规定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规定第1边界部ZA的位置。
将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前端部130P与第1边界部ZA的距离称为“第1基准长度”。将与轴方向相关的成形品20的长度称为“成形品长度”。将第1基准长度相对于成形品长度的比例称为“第1基准长度比率”。
在与突出部220未被去除的状态下的成形品20相关的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边界部ZA的位置被规定为,第1基准长度比率包含在14%~54%的范围内。
在与突出部220已被去除的状态下的成形品20相关的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边界部ZA的位置被规定为,第1基准长度比率包含在14%~54%的范围内。
在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边界部ZB的位置未通过所述示例来规定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规定第2边界部ZB的位置。
将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前端部130P与第2边界部ZB的距离称为“第2基准长度”。将第2基准长度相对于成形品长度的比例称为“第2基准长度比率”。
在与突出部220未被去除的状态下的成形品20相关的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边界部ZB的位置被规定为,第2基准长度比率包含在28%~68%的范围内。
在与突出部220已被去除的状态下的成形品20相关的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边界部ZB的位置被规定为,第2基准长度比率包含在29%~69%的范围内。
在与轴方向相关的第3边界部ZC的位置未通过所述示例来规定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规定第3边界部ZC的位置。
将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前端部130P与第3边界部ZC的距离称为“第3基准长度”。将第3基准长度相对于成形品长度的比例称为“第3基准长度比率”。
在与突出部220未被去除的状态下的成形品20相关的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第3边界部ZC的位置被规定为,第3基准长度比率包含在56%~96%的范围内。
头部130的第1端部130A包含前端部130P。前端部130P是头部130的第1端部130A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长度例如规定如下。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长度是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前端部130P与第1边界部ZA的距离。
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长度例如规定如下。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长度是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边界部ZB与第1边界部ZA的距离。
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长度例如规定如下。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长度是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边界部ZB与第3边界部ZC的距离。
突出部220的第2端部220B包含前端部220P。前端部220P是突出部220的第2端部220B中的、跟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基准线的距离为最长的部分。
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例如规定如下。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是与轴方向相关的第3边界部ZC与前端部220P的距离。
图3、图4所示的示例中,各连接部JA~JC以下述方式构成。第1连接部JA的形态为所述的第1连接部JA的第3形态。第2连接部JB的形态是所述的第2连接部JB的第7形态。特征结构的变化包含颈部120的材质与手柄110的材质的差异。第3连接部JC的形态为所述的第3连接部JC的第3形态。
与轴方向相关的成形品20的各部位的长度可任意选择。与轴方向相关的成形品20的各部位的长度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长度。
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长度长。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长度长。
一例中,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长度短。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长度短。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长度短。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长度短。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比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突出部P40的长度短。
作为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的示例,可列举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旋转。将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称为“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将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旋转称为“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作为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的示例,可列举第1种相对移动、第2种相对移动以及第3种相对移动。
第1种相对移动是与至少包含轴方向成分的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
第2种相对移动是与至少包含宽度方向成分的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
第3种相对移动是与至少包含厚度方向成分的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
作为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的示例,可列举第1种相对旋转以及第2种相对旋转。
第1种相对旋转是与至少包含第1周方向成分的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旋转。
第2种相对旋转是与至少包含第2周方向成分的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旋转。
参照图7以及图8。成形品20包含限制结构R。限制结构R的结构可任意选择。限制结构R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限制结构R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一例中,限制结构R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中的至少一者。
限制结构R例如包含一种或多种固有限制结构。各个固有限制结构包含不同的结构。各个固有限制结构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中的至少一者。
固有限制结构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或二次成形部Q。作为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固有限制结构的示例,可列举阶部R10、直径变化部R20、表面起伏部R30、突出部R40、配置部R50(参照图37等)以及底切部R60(参照图46等)。作为设在二次成形部Q的固有限制结构的示例,可列举回转部RQ。
一例中,包覆部Q40构成为包覆限制结构R。包覆部Q40包覆多种固有限制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示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种固有限制结构。限制结构R包含阶部R10、直径变化部R20、表面起伏部R30、突出部R40以及回转部RQ。
阶部R1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阶部R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阶部R10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中的至少一者。
阶部R1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阶部R10包含中间面。中间面是被设在阶部R10的上部与阶部R10的下部之间的面。二次成形部Q包含与一次成形部P的阶部R10的中间面相向的端面。二次成形部Q的端面被设在二次成形部Q的端部。在二次成形部Q设有阶部的示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阶部包含端面。作为阶部R10的结构的示例,可列举第1例~第7例。
第1例中,阶部R10构成为限制第1种相对移动。第2例中,阶部R10构成为限制第2种相对移动。第3例中,阶部R10构成为限制第3种相对移动。第4例中,阶部R10构成为包含第1例~第3例中的至少两个结构。
第5例中,阶部R10构成为限制第1种相对旋转。第6例中,阶部R10构成为限制第2种相对旋转。第7例中,阶部R10构成为包含第5例以及第6例这两者的结构。
图示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一个阶部R10。一次成形部P的阶部P11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阶部R10。包覆部Q40包覆阶部R10的中间面以及阶部R10的下部。
直径变化部R2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直径变化部R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直径变化部R20构成为限制第1相对移动。
直径变化部R2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直径变化部R20是以外径在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的方式而构成。作为直径变化部R20的示例,可列举第1例以及第2例。
第1例中,直径变化部R20构成为限制第1种相对移动中的与第1轴方向相关的相对移动。直径变化部R20中,一次成形部P的外径朝向第1轴方向变大。
第2例中,直径变化部R20构成为限制第1种相对移动中的与第2轴方向相关的相对移动。直径变化部R20中,一次成形部P的外径朝向第2轴方向变大。
限制结构R包含一个或多个直径变化部R20。作为直径变化部R20的示例,可列举第1直径变化部R21、第2直径变化部R22、第3直径变化部R23以及第4直径变化部R24。
第1直径变化部R21构成为限制与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第1直径变化部R21相对于其他直径变化部R20而位于第1轴方向。一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或头部130。
第2直径变化部R22构成为限制与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第2直径变化部R22相对于第1直径变化部R21而位于第2轴方向。一例中,第2直径变化部R22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或头部130。
第3直径变化部R23构成为限制与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第3直径变化部R23相对于第2直径变化部R22而位于第2轴方向。一例中,第3直径变化部R23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或头部130。
第4直径变化部R24构成为限制与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第4直径变化部R24相对于第2直径变化部R22而位于第2轴方向。一例中,第4直径变化部R24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或头部130。
将与直径变化部R20所限制的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相关的相对移动方向称为“限制方向”。
对限制结构R包含第1直径变化部R21以及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形态中的各直径变化部R20的限制方向的关系进行例示。
第1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2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对限制结构R包含第1直径变化部R21、第2直径变化部R22以及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形态中的各直径变化部R20的限制方向的关系进行例示。
第1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2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3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第4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对限制结构R包含第1直径变化部R21、第2直径变化部R22、第3直径变化部R23以及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形态中的各直径变化部R20的限制方向的关系进行例示。
第1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2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3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4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第5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第6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7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同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第8例中,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为第1轴方向或第2轴方向。第2直径变化部R22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3直径变化部R23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第4直径变化部R24的限制方向是与第1直径变化部R21的限制方向相反的方向。
图示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第1直径变化部R21~第4直径变化部R24。包覆部Q40包覆第1直径变化部R21~第4直径变化部R24。
细腰部P20的第1端部P20A以及中间部P20C的一部分相当于第1直径变化部R21。中间部P20C的一部分是相对于细腰部P20中的最细的部分而位于第1轴方向的部分。
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以及中间部P20C的一部分相当于第2直径变化部R22。中间部P20C的一部分是相对于细腰部P20中的最细的部分而位于第2轴方向的部分。
一次成形部P的锥形部P30相当于第3直径变化部R23。一次成形部P的本体突出部P40相当于第4直径变化部R24。
表面起伏部R3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表面起伏部R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表面起伏部R30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表面起伏部R3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表面起伏部R30构成为对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赋予凹凸。
图示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一个表面起伏部R30。一次成形部P的表面起伏部41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表面起伏部R30。一个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共用边或顶点而邻接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群。包覆部Q40包覆表面起伏部R30。
突出部R4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突出部R4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突出部R40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突出部R4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突出部R4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朝与一次成形部P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
作为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突出部R40的形态的示例,可列举例A以及例B。例A中,多个突出部R40是有规则地配置。例B中,多个突出部R40是不规则地配置。作为例A的详情,例如可列举例A1~例A12。
例A1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轴方向排列的多个突出部R40的群。例A2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1的群。
例A3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突出部R40的群。例A4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3的群。
例A5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突出部R40的群。例A6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5的群。
例A7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突出部R40的群。例A8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7的群。
例A9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与例A1~例A8不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突出部R40的群。例A10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9的群。
例A11中,限制结构R包含例A1~例A10的结构中的至少两个。例A12中,限制结构R包含例A1~例A11的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与例B的结构。
图示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突出部R40。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P13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突出部R40。包覆部Q40包覆多个突出部R40。
回转部RQ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回转部RQ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回转部RQ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回转部RQ被设在二次成形部Q。回转部RQ构成为沿周方向伸长。回转部RQ是通过扩大与周方向相关的一次成形部P与二次成形部Q的接合面积,从而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一例中,回转部RQ构成为,位于回转部RQ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与回转部RQ的外表面QF连续。包含回转部RQ的外表面QF、以及位于回转部RQ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的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
作为回转部RQ的示例,可列举例A以及例B。例A中,回转部RQ构成为绕一次成形部P一周。图37表示例A的一例。例B中,与周方向相关的回转部RQ的长度比绕一次成形部P的的一周短。图40表示例B的一例。例B的回转部RQ包含与周方向相关的第1周端部Q41以及第2周端部Q42。
一例中,第1周端部Q41构成为,位于第1周端部Q41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与第1周端部Q41的外表面QF连续。包含第1周端部Q41的外表面QF、以及位于第1周端部Q41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的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
一例中,第2周端部Q42构成为,位于第2周端部Q42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与第2周端部Q42的外表面QF连续。包含第2周端部Q42的外表面QF、与位于第2周端部Q42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的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
将在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中,将一次成形部P的中心轴与第1周端部Q41中的最靠近一次成形部P的中心轴的部分相连的线段称为“第1线段”。将在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中,将一次成形部P的中心轴与第2周端部Q42中的最靠近一次成形部P的中心轴的部分相连的线段称为“第2线段”。将在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中,第1线段与第2线段所成的角度称为“回转角度”。
作为例B的详情,回转角度包含在与回转角度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回转角度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回转角度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回转角度以上且上限回转角度以下的范围。
下限回转角度例如是从5°、10°或15°中选择。上限回转角度例如是从180°、270°或355°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5°~18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5°~270°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5°~355°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0°~18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0°~270°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0°~355°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5°~18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5°~270°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5°~355°的范围。
图示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一个回转部RQ。绕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一周的包覆部Q4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回转部RQ。
参照图1~图8。成形品20是通过射出成形而成形。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例如包含一次成形工序、二次成形工序以及去除工序。二次成形工序是在一次成形工序的实施后实施。去除工序是在二次成形工序的实施后实施。
在一次成形工序中,使用一次模具。一次模具使一次成形部P成形。一次模具例如包含固定模、可动模以及一个或多个顶销。一次模具包含与被推压结构200中所含的被推压部的数量为同数的顶销。
在二次成形工序中,使用二次模具。二次模具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二次模具例如包含固定模、可动模以及一个或多个顶销。二次模具包含与被推压结构200中所含的被推压部的数量为同数的顶销。
可动模可相对于固定模而朝第1规定方向移动。第1规定方向包含闭方向以及开方向。闭方向是可动模接近固定模的方向。开方向是与闭方向相反的方向。
多个顶销例如包含第1顶销以及第2顶销。第1顶销对应于被推压结构200的特定部210。第1顶销的前端面例如为平面。第2顶销对应于被推压结构200的突出部220。第2顶销的前端面例如为平面。
多个顶销可相对于可动模而朝第2规定方向相对地移动。第2规定方向包含推出方向以及拉入方向。推出方向是多个顶销从可动模推出的方向。拉入方向是与推出方向相反的方向。
一次成形工序例如包含工序A1~工序A5。工序A2是在工序A1的实施后实施。工序A3是在工序A2的实施后实施。工序A4是在工序A3的实施后实施。工序A5是在工序A4的实施后实施。工序A1~工序A4对应于成形工序以及一次成形工序。工序A5对应于推出工序以及一次推出工序。
工序A1中,对一次模具进行锁模。在锁模时,可动模相对于固定模而朝闭方向移动。在可动模与固定模之间形成一次模腔。一次模腔的形状对应于一次成形部P的形状。
工序A2中,与一次成形部P对应的树脂材料被填充至一次模腔。已熔融的状态的树脂材料在一次模腔中流动。
工序A3中,经填充的树脂材料受到冷却。树脂材料固化。在一次模腔中,使图7所示的一次成形部P成形。在一次成形部P中的跟可动模与固定模的边界对应的部分,形成分模线(parting line)。
工序A4中,对一次模具进行开模。在开模时,可动模相对于固定模而朝开方向移动。可动模离开固定模。
工序A5中,第1顶销以及第2顶销相对于可动模而朝推出方向移动。第1顶销将一次成形部P的特定部210推向推出方向。第2顶销将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推向推出方向。一次成形部P离开可动模而从一次模具中被取出。将一次成形部P设置(set)于二次模具的可动模。
在突出部220构成为与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不同的部位的情况下,在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连接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端部P10A的背面。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在将一次成形部P设置于二次模具的可动模之前被去除。在突出部220包含一次成形部P的浇口的情况下,不去除浇口而将一次成形部P设置于二次模具的可动模。
二次成形工序例如包含工序B1~工序B5。工序B2是在工序B1的实施后实施。工序B3是在工序B2的实施后实施。工序B4是在工序B3的实施后实施。工序B5是在工序B4的实施后实施。工序B1~工序B4对应于成形工序以及二次成形工序。工序B5对应于推出工序以及二次推出工序。
工序B1中,对二次模具进行锁模。在锁模时,可动模相对于固定模而朝闭方向移动。在可动模与固定模之间形成二次模腔。二次模腔形成在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周围。二次模腔的形状对应于二次成形部Q的形状。
一次成形部P被固定于二次模具。将一次成形部P被固定于二次模具的状态称为“固定状态”。在固定状态下,相对于二次模腔而位于第1轴方向的一次成形部P的部分以及相对于二次模腔而位于第2轴方向的一次成形部P的部分被固定于二次模具。
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相对于二次模腔而位于第1轴方向。颈部120以及头部130被固定于二次模具。突出部220相对于二次模腔而位于第2轴方向。突出部220被固定于二次模具。
工序B2中,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被填充至二次模腔。熔融的状态的树脂材料在二次模腔中流动。
工序B3中,经填充的树脂材料受到冷却。树脂材料固化。在二次模腔中,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通过二次成形部Q的成形,使图3所示的成形品20成形。在二次成形部Q中的跟可动模与固定模的边界对应的部分,形成分模线。
工序B4中,对二次模具进行开模。在开模时,可动模相对于固定模而朝开方向移动。可动模离开固定模。
工序B5中,第1顶销以及第2顶销相对于可动模而朝推出方向移动。第1顶销将被推压结构200的特定部210推向推出方向。第2顶销将被推压结构200的突出部220推向推出方向。成形品20离开可动模而从二次模具被取出。将成形品20设置于切削加工装置。
在去除工序中,通过切削加工装置来去除成形品20的突出部220。通过去除工序的实施,制造出图1所示的成形品20。
牙刷10A的制造方法例如包含固定工序。固定工序是在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实施后实施。在固定工序中,将多个毛簇固定于成形品20的头部130。通过实施固定工序,制造出图1所示的牙刷10A。
(效果1)
通过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在二次成形工序中,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被供给至一次成形部P的周围。因从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施加至一次成形部P的力,一次成形部P的包覆对象部PC有时会产生变形。将在二次成形工序中产生的一次成形部P的变形称为“二次成形时变形”。将产生二次成形时变形的一次成形部P称为“异形的一次成形部P”。
在二次成形时变形的产生的有无这一方面,成形品20的状态被分类为产生了二次成形时变形的状态以及未产生二次成形时变形的状态。二次成形时变形例如基于变形的方向而被分类为纵向变形、横向变形以及复合变形。
纵向变形是厚度方向的变形。横向变形是宽度方向的变形。复合变形包含纵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产生了纵向变形的异形的一次成形部P包含相对于未变形的一次成形部P而偏靠向厚度方向的部分。产生了横向变形的异形的一次成形部P包含相对于未变形的一次成形部P而偏靠向宽度方向的部分。
关于成形品20中的一次成形部P的纵向变形或横向变形的有无,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进行确认。将正视时的成形品20的一次成形部P的形状与设计上的一次成形部P的形状进行对比。作为对比方法的示例,可列举目测或图像分析。
若在成形品20的一次成形部P中包含相对于设计上的一次成形部P而偏靠向厚度方向的部分,则判定为所述一次成形部P相当于产生了纵向变形的异形的一次成形部P。
若在成形品20的一次成形部P中包含相对于设计上的一次成形部P而偏靠向宽度方向的部分,则判定为所述一次成形部P相当于产生了横向变形的异形的一次成形部P。
所谓产生了二次成形时变形的状态,是指产生了纵向变形、横向变形或复合变形的状态。所谓未产生二次成形时变形的状态,是指未产生纵向变形、横向变形或复合变形的状态。
所谓二次成形时变形得到了抑制的状态,是指纵向变形、横向变形以及复合变形中的任何变形均未产生的状态或者纵向变形、横向变形或复合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所谓纵向变形、横向变形或复合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是指与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不含露出结构500的成形品20相比较,纵向变形、横向变形或复合变形造成的成形品20的变形量小的状态。
所谓横向变形得到了抑制的状态,是指未产生横向变形的状态或横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所谓横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是指与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不含露出结构500的成形品20相比较,横向变形造成的成形品20的变形量小的状态。
所谓纵向变形得到了抑制的状态,是指未产生纵向变形的状态或纵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所谓纵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是指与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不含露出结构500的成形品20相比较,纵向变形造成的成形品20的变形量小的状态。
所谓复合变形得到了抑制的状态,是指未产生复合变形的状态或复合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所谓复合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是指与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不含露出结构500的成形品20相比较,复合变形造成的成形品20的变形量小的状态。
所谓复合变形中的横向变形得到了抑制的状态,是指复合变形中的横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所谓复合变形中的横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是指与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不含露出结构500的成形品20相比较,复合变形中的横向变形造成的成形品20的变形量小的状态。
所谓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得到了抑制的状态,是指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所谓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程度小的状态,是指与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不含露出结构500的成形品20相比较,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造成的成形品20的变形量小的状态。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括:一次成形部P,包含包覆对象部PC;二次成形部Q,包含对包覆对象部PC进行包覆的包覆部Q40;以及露出结构500,包含贯穿包覆部Q40的一个或多个贯穿部P100。贯穿部P100包含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的露出面P101。贯穿部P100是以下述方式设于一次成形部P,即,能够将在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一次成形部P从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以使一次成形部P发生变形的力从露出面P101传递至模具。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由于一次成形部P的包覆对象部PC是由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予以包覆,因此一次成形部P与二次成形部Q接合的部分的面积变大。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位置稳定。在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接触至模具。一次成形部P从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的力传递至模具,因此可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
成形品20的一例中,贯穿部P100构成为,相对于包覆对象部PC的外表面PF而突出。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容易适当地接触至模具。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包括包含配置空间P61的凹部P60。配置空间P61构成为,能够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包含由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予以包覆的突出部P8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原材料包含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成形品2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的原材料包含聚缩醛、聚丙烯或饱和聚酯系树脂。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一次成形部P的耐磨损性以及牙刷10A的物性提高。牙刷10A的物性例如是与毛簇相关的脱毛强度。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形成二次成形部Q的热塑性树脂为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成形品2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是牙刷10A的成形品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在牙刷10A中可获得所述的各种效果。
(效果2)
通过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二次成形部Q包含与二次成形部Q的浇口关联部对应的浇口对应面以及相对于浇口对应面而位于相反侧的相反面。露出面P101至少包含与相反面对应的部分。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面P101是以不与成形品20的分模线重合的方式而设。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成形品2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包覆对象部PC包含细腰部P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与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位置相关的稳定性变得更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与至少一个贯穿部P100相关的露出面P101包含曲面。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在二次成形工序中对一次成形部P施加的力容易分散至大的范围。这例如有助于提高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与至少一个贯穿部P100相关的露出面P101相对于二次成形部Q的外表面QF而位于径内方向。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面P101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贯穿部P100。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至少一个贯穿部P100被设在包覆对象部PC的相反面。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得到抑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设在包覆对象部PC的相反面的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设在包覆对象部PC的相反面的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至少一个贯穿部P100及位于其周围的包覆部Q40构成凹陷结构501。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贯穿部P100的露出面P101难以变得显眼。能够期待成形品20的设计性提高。在牙刷10A的使用时难以产生手相对于手柄110的滑动。牙刷10A的操作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露出结构500包含与贯穿部P100相关的第1组。将使基准手宽乘以规定系数所得的值设定为与轴方向相关的本体100的第2端部110B的特定位置跟第1组的特定位置的距离即特定距离。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容易抓握手柄110。使用牙刷10A时的操作性提高。
(效果3)
通过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由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一次成形部P、由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二次成形部Q、以及限制所述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的限制结构R。二次成形部Q包含对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进行包覆的包覆部Q4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由限制结构R予以限制,因此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位置稳定。二次成形部Q包含包覆部Q40,因此一次成形部P与二次成形部Q接合的部分的面积变大。基于此点,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位置也稳定。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包覆部Q40包含与成形品20的轴方向相关的第1端部Q40A、第2端部Q40B以及中间部Q40C。第1端部Q40A、第2端部Q40B以及中间部Q40C接合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限制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包覆部Q40构成为包覆限制结构R中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用户的手难以触碰到限制结构R。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直径变化部R20。直径变化部R20构成为,外径在成形品20的轴方向上发生变化。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被适当地限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表面起伏部R30。表面起伏部R30构成为,对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赋予起伏。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被适当地限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R40。突出部R40构成为,朝与成形品20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被适当地限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配置部R50。配置部R50包含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的空间。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被适当地限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底切部R6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被适当地限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被设在二次成形部Q的回转部RQ。回转部RQ构成为,沿成形品20的周方向伸长。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运动被适当地限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一次成形部P、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二次成形部Q以及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装饰部400。二次成形部Q包含装饰外装部Q50,所述装饰外装部Q50包含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且覆盖装饰部40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由于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设有装饰部400,因此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由于装饰部400被装饰外装部Q50覆盖,因此装饰部400隔着装饰外装部Q50而被看到。基于此点,也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装饰部400包含对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赋予凹凸的表面起伏部41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由于入射光被反射向多个方向,因此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由于包含表面起伏部410的装饰部400被装饰外装部Q50覆盖,因此口腔护理用品10的操作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表面起伏部410的外观整齐有序,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几何学形状面420为多边形的面。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表面起伏部410的外观整齐有序,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山型部430。山型部430至少包含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表面起伏部410的立体感得以增强,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表面起伏部410包含谷型部440。谷型部440包含至少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表面起伏部410的立体感得以增强,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是沿着基准线而配置。基准线为螺旋。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配置整齐有序,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手柄110。一次成形部P包含构成手柄110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二次成形部Q包含构成手柄110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装饰部40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装饰外装部Q5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在作为成形品20的主要部分之一的手柄110设有装饰部400,因此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被用于牙刷10A。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牙刷10A的设计性提高。
口腔护理用品10的一例中,口腔护理用品10包含成形品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下述结构。成形品20包含本体100、以及以能够通过顶销来推压的方式构成的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相对于本体100而突出的突出部2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在推出工序中,能够通过顶销来推动突出部220。因此,关于成形品20,被推压部得到削减。在关于成形品20而被推压部得到削减的情况下,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异物难以停留在本体100的表面。
作为关于成形品20而削减了被推压部的状态的示例,可列举下述状态:与在成形品20不存在被推压部的状态以及未设有突出部220的成形品20相比较,关于成形品20的本体100而被推压部的面积小。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突出部220构成为预定要被去除的去除预定部30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制造不包含突出部220的被推压部的成形品20。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突出部220连接于本体100的端部。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与本体100的形状设计相关的突出部220的影响得以抑制。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突出部220比本体100细。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削减被用于突出部220的成形的材料的量。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突出部220比本体100短。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削减被用于突出部220的成形的材料的量。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下述结构。成形品20包含一次成形部P、以及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的二次成形部Q。一次成形部P包含构成本体100的一次本体构成部PA以及突出部220。二次成形部Q包含构成本体100的二次本体构成部QA。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关于二次本体构成部QA,能够削减被推压部。
牙刷10A的一例中,牙刷10A包含成形品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牙刷10A的设计性提高。
牙刷10A的一例中,牙刷10A包含下述结构。牙刷10A包含突出部220构成为去除预定部300的成形品20。牙刷10A是突出部220已被去除的状态。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牙刷10A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中,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制造方法包含:在模具内使成形品20成形的成形工序、以及在成形工序的实施后通过顶销来推动成形品20的推出工序。在推出工序中,通过顶销来推动突出部2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关于本体100,能够削减被推压部。
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中,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成形工序包含:使一次成形部P成形的一次成形工序、以及使二次成形部Q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推出工序包含:在一次成形工序的实施后推动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的一次推出工序、以及在二次成形工序的实施后推动二次成形部Q的突出部220的二次推出工序。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关于二次成形部Q,能够削减被推压部。
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中,制造方法还包含在推出工序的实施后去除突出部220的去除工序。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关于成形品20,能够削减被推压部。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下述结构。二次成形部Q包含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二次手柄构成部Q10覆盖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作为二次成形部Q的原材料,使用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从成形品20的外部看到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一个或多个突出部P13。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与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由突出部P13予以限制。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位置稳定。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包含细腰部P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与轴方向相关的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移动由二次成形部Q的细腰部P20予以限制。二次成形部Q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位置稳定。
成形品20的一例中,二次成形部Q的二次手柄构成部Q10包含细腰部Q2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容易抓握手柄110。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下述结构。细腰部Q20的第1端部Q20A对应于细腰部P20的第1端部P20A。细腰部Q20的第2端部Q20B对应于细腰部P20的第2端部P20B。细腰部Q20的中间部Q20C对应于细腰部P20的中间部P20C。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成形品20包含装饰部400。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
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中,在一次成形部P的固定状态下向二次模腔中填充树脂材料。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随着向二次模腔中填充树脂材料,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从树脂材料受到力。由于一次成形部P为固定状态,因此可抑制一次手柄构成部P10发生挠曲。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形状、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数量以及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配置形态为代表的、与第1种贯穿部P100X1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
将与各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相关的露出面P101的面积称为“第1种各别面积”。将与全部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相关的露出面P101的面积称为“第1种合计面积”。第1种合计面积是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全部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第1种各别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在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1种合计面积等于第1种各别面积。
一例中,第1种合计面积包含在与第1种合计面积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且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
下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0.5mm2、2.5mm2或5mm2中选择。上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30mm2、60mm2或9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3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6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9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3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6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9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3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6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90mm2的范围。
(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1种合计面积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1种合计面积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1种贯穿部P100X1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1种合计面积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1种合计面积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1种贯穿部P100X1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形状、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数量以及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配置形态为代表的、与第2种贯穿部P100X2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
将与各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相关的露出面P101的面积称为“第2种各别面积”。将与全部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相关的露出面P101的面积称为“第2种合计面积”。第2种合计面积是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全部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第2种各别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在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2种合计面积等于第2种各别面积。
一例中,第2种合计面积包含在与第2种合计面积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且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
下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0.5mm2、2.5mm2或5mm2中选择。上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30mm2、60mm2或9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3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6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9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3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6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9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3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6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90mm2的范围。
(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2种合计面积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2种合计面积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2种贯穿部P100X2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2种合计面积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2种合计面积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2种贯穿部P100X2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以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形状、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数量以及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配置形态为代表的、与第3种贯穿部P100X3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
将与各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相关的露出面P101的面积称为“第3种各别面积”。将与全部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相关的露出面P101的面积称为“第3种合计面积”。第3种合计面积是将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全部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第3种各别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在露出结构500中所含的第3种贯穿部P100X3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第3种合计面积等于第3种各别面积。
一例中,第3种合计面积包含在与第3种合计面积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且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
下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0.5mm2、2.5mm2或5mm2中选择。上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30mm2、60mm2或9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3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6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9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3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6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2.5mm2~9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3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6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90mm2的范围。
(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3种合计面积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3种合计面积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3种贯穿部P100X3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3种合计面积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第3种合计面积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3种贯穿部P100X3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第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或多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形状、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数量以及第1种贯穿部P100X1的配置形态为代表的、与第1种贯穿部P100X1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以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形状、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数量以及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配置形态为代表的、与第2种贯穿部P100X2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
将第1种合计面积与第2种合计面积合计所得的值称为“多种合计面积”。一例中,多种合计面积包含在与多种合计面积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且上限合计面积以下的范围。
下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1mm2、5mm2或10mm2中选择。上限合计面积例如是从60mm2、120mm2或18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6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12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18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6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12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18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0mm2~6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0mm2~12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0mm2~180mm2的范围。
(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多种合计面积为下限合计面积以上。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多种合计面积为上限合计面积以下。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至少一者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多种合计面积包含在1mm2以上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露出结构500与模具的接触面积变大。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抑制纵向变形或复合变形中的纵向变形的效果变高。
成形品20的一例中,多种合计面积包含在180m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第2种贯穿部P100X2的至少一者难以变得显眼。这例如有助于成形品20的设计性的提高。
(第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37。图37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包含凹部P60。凹部P6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凹部P6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凹部P6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凹陷。
凹部P60例如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凹部P60包含配置空间P61、配置面P62以及开口部P63。配置空间P61构成为,能够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配置面P62规定配置空间P61。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开口。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周方向相关的开口部P63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开口。第2例中,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开口。第3例中,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1侧面开口。第4例中,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2侧面开口。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轴方向相关的凹部P60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凹部P6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凹部P60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凹部P60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凹部P6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凹部P60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凹部P6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对与从一次模具的脱模关联的凹部P6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凹部P6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非底切。配置面P62的侧面例如与第2基准面或第3基准面平行。第2例中,凹部P6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配置面P62例如包含相对于第2基准面或第3基准面而倾斜的侧面。
二次成形工序中,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流入至凹部P60的配置空间P61。配置空间P61作为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路发挥功能。在一次成形部P包含凹部P60的情况与一次成形部P不包含凹部P60的情况下,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不同。
二次成形部Q包含内部凸部Q60。内部凸部Q60被配置在凹部P60。内部凸部Q60构成为,填充凹部P60的配置空间P61。内部凸部Q60的外表面QF接合于凹部P60的配置面P62。
限制结构R包含配置部R50。配置部R5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配置部R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配置部R50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配置部R5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配置部R5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凹陷。一次成形部P的凹部P6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配置部R50。
作为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配置部R50的形态的示例,可列举例A以及例B。例A中,多个配置部R50是有规则地配置。例B中,多个配置部R50是不规则地配置。作为例A的详情,例如可列举例A1~例A12。
例A1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部R50的群。例A2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1的群。
例A3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部R50的群。例A4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3的群。
例A5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部R50的群。例A6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5的群。
例A7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周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部R50的群。例A8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7的群。
例A9中,限制结构R包含沿与例A1~例A8不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配置部R50的群。例A10中,限制结构R包含多个例A9的群。
例A11中,限制结构R包含例A1~例A10的结构中的至少两个。例A12中,限制结构R包含例A1~例A11的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与例B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底切部R60。底切部R6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底切部R6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底切部R60构成为限制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移动以及二次成形部Q的相对旋转。
底切部R6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一次成形部P的凹部P6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作为底切部R60的结构的示例,可列举第1例~第7例。
第1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限制第1种相对移动。第2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限制第2种相对移动。第3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限制第3种相对移动。第4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包含第1例~第3例中的至少两个结构。
第5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限制第1种相对旋转。第6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限制第2种相对旋转。第7例中,底切部R60构成为包含第5例以及第6例这两者的结构。
凹部P60构成为底切的示例中,限制结构R包含配置部R50以及底切部R60。一次成形部P的凹部P6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配置部R50以及底切部R60。在限制结构R包含底切部R60的形态中,对于成形品20的成形,例如使用滑动模具。
在一次成形部P包含贯穿部P100以及凹部P60的结构中,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可认为,通过设置凹部P60,影响了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发生变化。
(第7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或第6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38。图38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包含贯穿配置部P70。贯穿配置部P7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贯穿配置部P7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贯穿配置部P70是以贯穿一次成形部P的方式构成。
贯穿配置部P70例如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贯穿配置部P70包含贯穿空间P71、内周面P72以及两个开口部P73。贯穿空间P71构成为能够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内周面P72规定贯穿空间P71。开口部P73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部P73被设在贯穿配置部P70的其中一个端部。另一个开口部P73被设在贯穿配置部P70的另一个端部。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周方向相关的开口部P73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其中一个开口部P73在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开口。另一个开口部P73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开口。第2例中,其中一个开口部P73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1侧面开口。另一个开口部P73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2侧面开口。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轴方向相关的贯穿配置部P70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对与从一次模具的脱模关联的贯穿配置部P7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贯穿配置部P7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非底切。贯穿配置部P70的中心轴例如与厚度方向平行。第2例中,贯穿配置部P7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贯穿配置部P70的中心轴例如相对于厚度方向而倾斜。
二次成形工序中,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通过贯穿配置部P70的贯穿空间P71。贯穿空间P71作为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路发挥功能。在一次成形部P包含贯穿配置部P70的情况与一次成形部P不包含贯穿配置部P70的情况下,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不同。
二次成形部Q包含贯穿凸部Q70。贯穿凸部Q70被配置在贯穿配置部P70。贯穿凸部Q70构成为,填充贯穿配置部P70的贯穿空间P71。贯穿凸部Q70的外表面QF接合于贯穿配置部P70的内周面P72。
限制结构R包含配置部R50。一次成形部P的贯穿配置部P7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配置部R50。一例中,贯穿配置部P7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
(第8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6实施方式以及第7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39。图39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包含多个凹部P60。与多个凹部P60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与多个凹部P60相关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多个凹部P60例如包含第1凹部P601以及第2凹部P602。第1凹部P601关于径方向而设在与第2凹部P602相反的位置。
第1凹部P601例如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第1凹部P601包含配置空间P61、配置面P62以及开口部P63。配置空间P61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凹陷。配置面P62规定配置空间P61。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开口。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周方向相关的第1凹部P601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第2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第3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1侧面。第4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2侧面。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轴方向相关的第1凹部P601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第1凹部P601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第2凹部P602例如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第2凹部P602包含配置空间P61、配置面P62以及开口部P63。配置空间P61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凹陷。配置面P62规定配置空间P61。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开口。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周方向相关的第2凹部P602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第2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第3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2侧面。第4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1侧面。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轴方向相关的第2凹部P602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第2凹部P602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对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凹部P601的长度和第2凹部P602的长度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长。第2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短。第3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等于第2凹部P602的长度。
对与周方向相关的第1凹部P601的长度和第2凹部P602的长度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长。第2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短。第3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等于第2凹部P602的长度。
一次成形部P包含贯穿配置部P70。贯穿配置部P70连接第1凹部P601与第2凹部P602。贯穿配置部P7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内部。贯穿配置部P70贯穿一次成形部P。贯穿配置部P70在第1凹部P601的配置面P62以及第2凹部P602的配置面P62开口。
二次成形部Q包含多个内部凸部Q60。与多个内部凸部Q60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与多个内部凸部Q60相关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多个内部凸部Q60例如包含第1内部凸部Q60A以及第2内部凸部Q60B。
第1内部凸部Q60A被配置在第1凹部P601。第1内部凸部Q60A构成为,填充第1凹部P601的配置空间P61。第1内部凸部Q60A接合于第1凹部P601的配置面P62。
第2内部凸部Q60B被配置在第2凹部P602。第2内部凸部Q60B构成为,填充第2凹部P602的配置空间P61。第2内部凸部Q60B接合于第2凹部P602的配置面P62的底面。
二次成形部Q包含贯穿凸部Q70。贯穿凸部Q70连接第1内部凸部Q60A与第2内部凸部Q60B。
限制结构R包含配置部R50。一次成形部P的凹部P6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配置部R50。
(第9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8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0。图40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包含一个或多个突出部P80。与突出部P80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与突出部P80相关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突出部P80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朝径方向突出。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周方向相关的突出部P80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第2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第3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1侧面。第4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2侧面。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P80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突出部P80例如包含侧面P81以及顶面P82。侧面P81包含第1侧面P81A以及第2侧面P81B。第1侧面P81A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突出部P8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侧面P81B相对于与宽度方向相关的突出部P8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
突出部P80例如包含基部P83、顶部P84以及中间部P85。基部P83连接于位于突出部P80周围的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顶部P84包含顶面P82。中间部P85关于突出部P80的高度方向而位于基部P83与顶部P84之间。
对与从一次模具的脱模关联的突出部P80的结构进行例示。第1例中,突出部P8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非底切。第2例中,突出部P8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
突出部P80的宽度例如是通过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剖面中的第1侧面P81A与第2侧面P81B的距离来表示。对突出部P80的宽度相对于突出部P80的高度方向的设定进行例示。
第1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突出部P80的基部P83朝向顶部P84变小。图40表示第1例。第2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在突出部P80的高度方向上为固定。第3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突出部P80的基部P83朝向顶部P84变大。第4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中间部P85朝向基部P83以及顶部P84变大。
二次成形工序中,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通过突出部P80周围。突出部P80作为对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进行引导的部分发挥功能。在一次成形部P包含突出部P80的情况与一次成形部P不包含突出部P80的情况下,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不同。
二次成形部Q包含包覆部Q40。包覆部Q40包含第1周端部Q41以及第2周端部Q42。第1周端部Q41包含端面Q41A。第2周端部Q42包含端面Q42A。
二次成形部Q包含不连续部Q43。不连续部Q43形成在端面Q41A与端面Q42A之间。在不连续部Q43配置有突出部P80。端面Q41A接合于突出部P80的第1侧面P81A。端面Q42A接合于突出部P80的第2侧面P81B。
突出部P80的顶面P82的一部分或全部未被包覆部Q40包覆。顶面P82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于包覆部Q40而露出。在突出部P8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包覆对象部PC的示例中,突出部P80相当于露出结构500的贯穿部P100。露出面P101包含顶面P111的一部分或全部。
顶面P82与位于顶面P82周围的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构成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包覆部Q40构成为,顶面P82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连续。包含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与顶面P82的成形品20的外表面20F的一部分为平滑的面。
限制结构R包含突出部R40以及回转部RQ。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P8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突出部R40。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回转部RQ。
一例中,一次成形部P包含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凹部P60。对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的关系进行例示。
第1例中,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在轴方向上邻接地排列。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相邻接。第2例中,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第3例中,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在周方向上邻接地排列。第4例中,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在一次成形部P包含贯穿部P100以及突出部P80的结构中,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可认为,通过设置突出部P80,影响了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发生变化。
在一次成形部P包含贯穿部P100以及凹部P60和突出部P80的结构中,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抑制二次成形时变形的效果变高。可认为,通过设置凹部P60以及突出部P80,影响了与二次成形部Q对应的树脂材料的流动发生变化。
(第10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9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1。图41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包覆部Q40的结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不同。包覆部Q40包含内部凹部Q44。内部凹部Q44构成为,相对于包覆部Q40的内表面而朝径方向凹陷。突出部P80被配置在内部凹部Q44。内部凹部Q44包覆突出部P80的顶面P82。
(第1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9实施方式或第10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2。图42表示与第2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作为与突出部P80关联的结构,一次成形部P例如可采取以下的第1形态或第2形态。图42表示第1形态的一例。
第1形态的一次成形部P包含多个凹部P60以及一个突出部P80。多个凹部P60包含第1凹部P601以及第2凹部P602。突出部P80例如位于第1凹部P601与第2凹部P602之间。第2形态的一次成形部P包含与第9实施方式或第10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突出部P80包含中空部P88。中空部P88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中空部P88例如包含内部空间P88A以及内周面P88B。
内部空间P88A形成为,能够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内周面P88B规定内部空间P88A。对突出部P80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内部空间P88A贯穿突出部P80。中空部P88包含第1开口部P88C以及第2开口部P88D。中空部P88的中心轴例如与规定方向平行。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宽度方向。
第1开口部P88C在与第1轴方向相关的中空部P88的端面开口。第2开口部P88D在与第2轴方向相关的中空部P88的端面开口。
第2例中,内部空间P88A不贯穿突出部P80。中空部P88包含第1开口部P88C以及第2开口部P88D的其中一者。中空部P88的中心轴例如与规定方向平行。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宽度方向。
二次成形部Q包含中空凸部Q80。中空凸部Q80被配置在中空部P88的内部空间P88A。中空凸部Q80构成为,填充内部空间P88A。中空凸部Q80接合于中空部P88的内周面P88B。
在一次成形部P的形态为第1形态的情况下,二次成形部Q包含多个内部凸部Q60。多个内部凸部Q60包含第1内部凸部Q60A以及第2内部凸部Q60B。第1内部凸部Q60A被配置在第1凹部P601。第2内部凸部Q60B被配置在第2凹部P602。中空凸部Q80连接于第1内部凸部Q60A以及第2内部凸部Q60B的其中一者或两者。
限制结构R包含底切部R60。一次成形部P的中空部P88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
(第1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9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3。图43表示成形品20的平面。突出部P80是以沿轴方向延伸的方式构成。突出部P80包含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端部P80A、第2端部P80B以及中间部P80C。
第1端部P80A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P80的中心而位于第1轴方向。第2端部P80B相对于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P80的中心而位于第2轴方向。中间部P80C位于第1端部P80A与第2端部P80B之间。
对突出部P80的宽度相对于突出部P80的延伸方向的设定进行例示。第1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第1端部P80A朝向第2端部P80B变大。图43表示第1例。第2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第1端部P80A朝向第2端部P80B变小。
第3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中间部P80C朝向第1端部P80A或第2端部P80B变大。第4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从中间部P80C朝向第1端部P80A或第2端部P80B变小。第5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在轴方向上为固定。
(第1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2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4。图44表示成形品20的平面。突出部P80的宽度相对于突出部P80的延伸方向的设定遵照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图示的示例中,突出部P80的宽度设定是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第5例。
突出部P80包含侧部起伏部P86。侧部起伏部P86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侧部起伏部P8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侧部起伏部P86被设在突出部P80的侧面P81。侧部起伏部P86构成为,对突出部P80的侧面P81赋予起伏。
侧部起伏部P86包含第1侧部起伏部P86A以及第2侧部起伏部P86B中的至少一者。第1侧部起伏部P86A被设在第1侧面P81A。第2侧部起伏部P86B被设在第2侧面P81B。
侧部起伏部P86包含一个或多个侧部凹部P87。侧部凹部P87构成为,相对于侧面P81而凹陷。包覆部Q40包含一个或多个凸部Q45。凸部Q45被配置在侧部凹部P87。凸部Q45构成为,填充侧部凹部P87的空间。凸部Q45接合于侧部凹部P87的表面。凸部Q45是对应于侧部起伏部P86的结构而设。
在侧部起伏部P86包含第1侧部起伏部P86A的示例中,在包覆部Q40的第1周端部Q41设有一个或多个凸部Q45。凸部Q45构成为,相对于端面Q41A而突出。
在侧部起伏部P86包含第2侧部起伏部P86B的示例中,在包覆部Q40的第2周端部Q42设有一个或多个凸部Q45。凸部Q45构成为,相对于端面Q42A而突出。
(第1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9实施方式~第13实施方式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5。图45表示与第2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包含多个凹部P60以及一个突出部P80。多个凹部P60包含第1凹部P601以及第2凹部P602。突出部P80例如关于轴方向或宽度方向而位于第1凹部P601与第2凹部P602之间。
突出部P80包含挂钩P89。挂钩P89的结构可任意选择。挂钩P89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挂钩P89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
一例中,挂钩P89构成为,相对于突出部P80的端面而朝规定方向突出。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宽度方向。挂钩P89包含斜面P89A以及底面P89B。斜面P89A相对于第3基准面或第2基准面而倾斜。底面P89B与第1基准面平行。
二次成形部Q包含被配置在第1凹部P601的内部凸部Q60以及被配置在第2凹部P602的内部凸部Q60。一例中,配置在第2凹部P602的内部凸部Q60接合于挂钩P89的斜面P89A以及底面P89B。
限制结构R包含底切部R60。一次成形部P的挂钩P89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
(第1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14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6~图48。图46~图48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的凹部P60包含一个或多个楔部P64。楔部P64构成为能够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楔部P64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楔部P64例如被设在凹部P60的底部。凹部P60的配置空间P61包含形成于楔部P64的空间。
二次成形部Q的包覆部Q40包含内部凸部Q60。内部凸部Q60被配置在包含楔部P64的空间的凹部P60的配置空间P61内。内部凸部Q60构成为,填充包含楔部P64的空间的凹部P60的配置空间P61。内部凸部Q60接合于包含楔部P64的面的凹部P60的配置面P62。
限制结构R包含底切部R60。一次成形部P的楔部P64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
(第1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15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49。图49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本体构成部PA包含本体中空部P90。本体中空部P90的结构可任意选择。本体中空部P9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本体中空部P9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
本体中空部P90例如包含内部空间P90A以及内周面P90B。内部空间P90A形成为,能够配置二次成形部Q的一部分。内周面P90B规定内部空间P90A。对与本体中空部P90关联的一次成形部P的结构进行例示。
第1例中,内部空间P90A不贯穿一次本体构成部PA。本体中空部P90包含第1开口部。本体中空部P90的中心轴例如与规定方向平行。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宽度方向。第1开口部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外表面PF开口。
第2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贯穿一次本体构成部PA。本体中空部P90包含第1开口部以及第2开口部。本体中空部P90的中心轴例如与规定方向平行。规定方向例如为轴方向或宽度方向。第1开口部以及第2开口部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外表面PF开口。
对与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轴方向相关的本体中空部P90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本体中空部P90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二次成形部Q包含本体中空凸部Q90。本体中空凸部Q90被配置在本体中空部P90的内部空间P90A。本体中空凸部Q90构成为,填充内部空间P90A。本体中空凸部Q90接合于本体中空部P90的内周面P90B。
包覆部Q40经由本体中空部P90的第1开口部以及第2开口部中的至少一者而连接于本体中空凸部Q90。
限制结构R包含底切部R60。一次成形部P的本体中空部P9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
(第17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16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50。图50表示与第3基准面平行的成形品20的剖面。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结构中,包含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一部分被变更为适合于所图示的剖面形状。
一次成形部P包含多个凹部P60。与多个凹部P60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与多个凹部P60相关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多个凹部P60例如包含第1凹部P601、第2凹部P602以及第3凹部P603。第1凹部P601关于径方向而设在与第2凹部P602以及第3凹部P603相反的位置。
第1凹部P601以及第2凹部P602的结构遵照第8实施方式的第1凹部P601以及第2凹部P602的结构。
第3凹部P603例如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第3凹部P603包含配置空间P61、配置面P62以及开口部P63。配置空间P61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而凹陷。配置面P62规定配置空间P61。开口部P63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开口。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周方向相关的第3凹部P603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第2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正面。第3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2侧面。第4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第1侧面。
对与一次成形部P的轴方向相关的第3凹部P603的位置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第2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颈部120。第3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头部130。
第4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以及颈部120。第5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颈部120以及头部130。第6例中,第3凹部P603被设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颈部120以及头部130。
对与轴方向相关的第1凹部P601的长度和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长。第2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短。第3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等于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
对与轴方向相关的第2凹部P602的长度和第3凹部P603的长度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2凹部P602的长度比第3凹部P603的长度长。第2例中,第2凹部P602的长度比第3凹部P603的长度短。第3例中,第2凹部P602的长度等于第3凹部P603的长度。
对与周方向相关的第1凹部P601的长度与第2凹部P602的长度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长。第2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比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短。第3例中,第1凹部P601的长度等于第2凹部P602的长度以及第3凹部P603的长度。
对与周方向相关的第2凹部P602的长度与第3凹部P603的长度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第2凹部P602的长度比第3凹部P603的长度长。第2例中,第2凹部P602的长度比第3凹部P603的长度短。第3例中,第2凹部P602的长度等于第3凹部P603的长度。
一次成形部P包含突出部P80。突出部P80关于周方向而位于第2凹部P602与第3凹部P603之间。突出部P80相对于第2凹部P602的配置面P62的底面以及第3凹部P603的配置面P62的底面而朝径方向突出。突出部P80构成为,相对于一次模具为底切。
二次成形部Q包含多个包覆部Q40。与多个包覆部Q40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与多个包覆部Q40相关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多个包覆部Q40例如包含第1包覆部Q401、第2包覆部Q402以及第3包覆部Q403。
第1包覆部Q401被配置在第1凹部P601。第1包覆部Q401构成为,填充第1凹部P601的配置空间P61。第1包覆部Q401包含第1周端部Q41以及第2周端部Q42。第1包覆部Q401接合于第1凹部P601的配置面P62。
第2包覆部Q402被配置在第2凹部P602。第2包覆部Q402构成为,填充第2凹部P602的配置空间P61。第2包覆部Q402包含第1周端部Q41以及第2周端部Q42。第2包覆部Q402接合于第2凹部P602的配置面P62。
第3包覆部Q403被配置在第3凹部P603。第3包覆部Q403构成为,填充第3凹部P603的配置空间P61。第3包覆部Q403包含第1周端部Q41以及第2周端部Q42。第3包覆部Q403接合于第3凹部P603的配置面P62。
一例中,二次成形部Q包含第1连接部~第3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第1连接部连接第1包覆部Q401与第2包覆部Q402。第2连接部连接第1包覆部Q401与第3包覆部Q403。第3连接部连接第2包覆部Q402与第3包覆部Q403。各连接部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外表面PF上或者贯穿一次成形部P的孔内。
限制结构R包含配置部R50以及底切部R60。一次成形部P的凹部P6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配置部R50。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P80相当于限制结构R的底切部R60。
(第18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17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与以几何学形状面420的形状以及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配置形态为代表的表面起伏部410相关的结构可任意选择。
将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几何学形状面420的总数称为“总面数GNT”。一例中,总面数GNT包含在与总面数GNT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GNT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数GNT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GNT1以上且上限面数GNT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数GNT1例如是从4、12或20中选择。上限面数GNT2例如是从100、150或200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4~10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4~150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4~200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2~10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2~150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2~200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20~10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20~150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20~200的范围。
若总面数GNT为下限面数GNT1以上,则表面起伏部410容易变得显眼。若总面数GNT为上限面数GNT2以下,则在成形品20的外表面形成几何学形状面420以外的面的余地变大。
将各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面积的合计称为“总面积GST”。一例中,总面积GST包含在与总面积GST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T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GST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T1以上且上限面积GST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GST1例如是从28mm2、84mm2或140mm2中选择。上限面积GST2例如是从700mm2、1050mm2或140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70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05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40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84mm2~70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84mm2~105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84mm2~140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40mm2~70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40mm2~105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40mm2~1400mm2的范围。
若总面积GST为下限面积GST1以上,则表面起伏部410容易变得显眼。若总面积GST为上限面积GST2以下,则在成形品20的外表面形成几何学形状面420以外的面的余地变大。
将总面积GST相对于成形品20的表面积的比例称为“总面积率”。一例中,总面积率包含在与总面积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率GSX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率GSX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率GSX1以上且上限面积率GSX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率GSX1例如是从0.6%、1.8%或3.1%中选择。上限面积率GSX2例如是从16%、24%或3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0.6%~16%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0.6%~24%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0.6%~3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8%~16%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8%~24%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8%~3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3.1%~16%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3.1%~24%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3.1%~32%的范围。
若总面积率为下限面积率GSX1以上,则表面起伏部410容易变得显眼。若总面积率为上限面积率GSX2以下,则在成形品20的外表面形成几何学形状面420以外的面的余地变大。
(第19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18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表面起伏部410包含至少一个山型部430。将山型部430的顶部的角度称为“顶部角度GGA”。顶部角度GGA相当于共用与山型部430的顶部对应的边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所成的角度。
一例中,顶部角度GGA包含在与顶部角度GGA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角度GGA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角度GGA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角度GGA1以上且上限角度GGA2以下的范围。
下限角度GGA1例如是从45°、90°或135°中选择。上限角度GGA2例如是从170°、175°或180°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45°~17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45°~175°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45°~180°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90°~17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90°~175°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90°~180°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35°~17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35°~175°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35°~180°的范围。
若顶部角度GGA为下限角度GGA1以上,则山型部430容易变得显眼。若顶部角度GGA为上限角度GGA2以下,则容易抑制山型部430的高度。
(第20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19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表面起伏部410包含至少一个谷型部440。将谷型部440的底部的角度称为“底部角度GGB”。底部角度GGB相当于共用与谷型部440的底部对应的边的两个几何学形状面420所成的角度。
一例中,底部角度GGB包含在与底部角度GGB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角度GGB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角度GGB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角度GGB1以上且上限角度GGB2以下的范围。
下限角度GGB1例如是从45°、90°或135°中选择。上限角度GGB2例如是从170°、175°或180°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45°~17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45°~175°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45°~180°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90°~17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90°~175°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90°~180°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35°~17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35°~175°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35°~180°的范围。
若底部角度GGB为下限角度GGB1以上,则谷型部440容易变得显眼。若底部角度GGB为上限角度GGB2以下,则容易抑制谷型部440的深度。
(第2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0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表面起伏部410包含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的配置形态为第111配置形态。表面起伏部410包含一个第111群组。多个几何学形状面420包含多个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以及多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
将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总数称为“第1种面数GNA”。一例中,第1种面数GNA包含在与第1种面数GNA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GNA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数GNA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GNA1以上且上限面数GNA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数GNA1例如是从4、12或20中选择。上限面数GNA2例如是从100、150或200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4~10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4~150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4~200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2~10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2~150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2~200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20~10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20~150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20~200的范围。
若第1种面数GNA为下限面数GNA1以上,则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容易变得显眼。若第1种面数GNA为上限面数GNA2以下,则形成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余地变大。
将表面起伏部410中所含的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总数称为“第2种面数GNB”。一例中,第2种面数GNB包含在与第2种面数GNB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GNB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数GNB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GNB1以上且上限面数GNB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数GNB1例如是从1、8或15中选择。上限面数GNB2例如是从20、30或40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1~2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1~30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1~40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8~2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8~30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8~40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5~2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5~30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5~40的范围。
若第2种面数GNB为下限面数GNB1以上,则能够由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以及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这两种面来构成表面起伏部410。若第2种面数GNB为上限面数GNB2以下,则形成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余地变大。
将第1种面数GNA相对于总面数GNT的比例称为“第1种面数率”。一例中,第1种面数率包含在与第1种面数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率GN1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数率GN1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率GN11以上且上限面数率GN1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数率GN11例如是从9%、28%或50%中选择。上限面数率GN12例如是从87%、95%或99%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9%~87%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9%~95%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9%~99%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28%~87%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28%~95%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28%~99%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50%~87%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50%~95%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50%~99%的范围。
若第1种面数率为下限面数率GN11以上,则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容易变得显眼。若第1种面数率为上限面数率GN12以下,则形成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余地变大。
将第2种面数GNB相对于总面数GNT的比例称为“第2种面数率”。一例中,第2种面数率包含在与第2种面数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率GN2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数率GN2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数率GN21以上且上限面数率GN2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数率GN21例如是从1%、5%或13%中选择。上限面数率GN22例如是从50%、72%或91%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1%~50%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1%~7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1%~91%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5%~50%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5%~7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5%~91%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3%~50%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3%~7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3%~91%的范围。
若第2种面数率为下限面数率GN21以上,则能够由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以及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这两种面来构成表面起伏部410。若第2种面数率为上限面数率GN22以下,则形成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余地变大。
将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面积称为“第1种面积GSA”。一例中,第1种面积GSA包含在与第1种面积GSA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A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GSA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A1以上且上限面积GSA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GSA1例如是从0.2mm2、1mm2或2mm2中选择。上限面积GSA2例如是从30mm2、40mm2或5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0.2mm2~3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0.2mm2~4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0.2mm2~5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3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4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5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2mm2~3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2mm2~4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2mm2~50mm2的范围。
若第1种面积GSA为下限面积GSA1以上,则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容易变得显眼。若第1种面积GSA为上限面积GSA2以下,则形成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余地变大。
将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面积称为“第2种面积GSB”。一例中,第2种面积GSB包含在与第2种面积GSB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B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GSB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B1以上且上限面积GSB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GSB1例如是从0.2mm2、1mm2或2mm2中选择。上限面积GSB2例如是从30mm2、40mm2或5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0.2mm2~3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0.2mm2~4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0.2mm2~5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3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4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mm2~5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2mm2~3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2mm2~4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2mm2~50mm2的范围。
若第2种面积GSB为下限面积GSB1以上,则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容易变得显眼。若第2种面积GSB为上限面积GSB2以下,则形成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余地变大。
将各个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面积的合计称为“第1种总面积GSAT”。一例中,第1种总面积GSAT包含在与第1种总面积GSAT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AT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GSAT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AT1以上且上限面积GSAT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GSAT1例如是从28mm2、84mm2或140mm2中选择。上限面积GSAT2例如是从500mm2、750mm2或100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50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75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00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84mm2~50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84mm2~75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84mm2~100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140mm2~50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140mm2~75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140mm2~1000mm2的范围。
若第1种总面积GSAT为下限面积GSAT1以上,则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容易变得显眼。若第1种总面积GSAT为上限面积GSAT2以下,则形成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余地变大。
将各个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面积的合计称为“第2种总面积GSBT”。一例中,第2种总面积GSBT包含在与第2种总面积GSBT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BT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GSBT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GSBT1以上且上限面积GSBT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GSBT1例如是从2.8mm2、16.8mm2或28mm2中选择。上限面积GSBT2例如是从100mm2、150mm2或200mm2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00mm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50mm2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200mm2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16.8mm2~100mm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16.8mm2~150mm2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16.8mm2~200mm2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00mm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150mm2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28mm2~200mm2的范围。
若第2种总面积GSBT为下限面积GSBT1以上,则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容易变得显眼。若第2种总面积GSBT为上限面积GSBT2以下,则形成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余地变大。
将第1种总面积GSAT相对于总面积GST的比例称为“第1种面积率”。一例中,第1种面积率包含在与第1种面积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率GS1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率GS1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率GS11以上且上限面积率GS1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率GS11例如是从2%、8%或20%中选择。上限面积率GS12例如是从95%、98%或99%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2%~95%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2%~98%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2%~99%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8%~95%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8%~98%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8%~99%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20%~95%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20%~98%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20%~99%的范围。
若第1种面积率为下限面积率GS11以上,则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容易变得显眼。若第1种面积率为上限面积率GS12以下,则形成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的余地变大。
将第2种总面积GSBT相对于总面积GST的比例称为“第2种面积率”。一例中,第2种面积率包含在与第2种面积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率GS2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面积率GS2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面积率GS21以上且上限面积率GS22以下的范围。
下限面积率GS21例如是从1%、2%或4%中选择。上限面积率GS22例如是从42%、64%或88%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A例~第3I例。
第3A例中,规定范围为1%~42%的范围。第3B例中,规定范围为1%~64%的范围。第3C例中,规定范围为1%~88%的范围。
第3D例中,规定范围为2%~42%的范围。第3E例中,规定范围为2%~64%的范围。第3F例中,规定范围为2%~88%的范围。
第3G例中,规定范围为4%~42%的范围。第3H例中,规定范围为4%~64%的范围。第3I例中,规定范围为4%~88%的范围。
若第2种面积率为下限面积率GS21以上,则第2种几何学形状面422容易变得显眼。若第2种面积率为上限面积率GS22以下,则形成第1种几何学形状面421的余地变大。
(第2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1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将突出部220的最大外径称为“外径RP”。外径RP的大小可任意选择。外径RP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大小。一例中,外径RP与突出部220的最大宽度相等。
一例中,外径RP包含在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外径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外径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外径以上且上限外径以下的范围。
下限外径例如是从0.5mm或1mm中选择。上限外径例如是从3mm或7mm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3mm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7mm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1mm~3mm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1mm~7mm的范围。
若外径RP为下限外径以上,则突出部220难以产生损伤。若外径RP为上限外径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第2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2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将与轴方向相关的突出部220的长度称为“长度LP”。一例中,长度LP包含在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长度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长度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长度以上且上限长度以下的范围。
下限长度例如是从0.5mm或5mm中选择。上限长度例如是从25mm或30mm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25mm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5mm~30mm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5mm~25mm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5mm~30mm的范围。
若长度LP为下限长度以上,则与顶销的结构相关的选择的自由度大。若长度LP为上限长度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第2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3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将手柄110的最大外径称为“外径RA”。将使外径RP除以外径RA所得的值称为“第1外径比率”。外径RA的大小可任意选择。外径RA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大小。一例中,外径RA与手柄110的最大宽度相等。
将颈部120的最大外径称为“外径RB”。将使外径RP除以外径RB所得的值称为“第2外径比率”。外径RB的大小可任意选择。外径RB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大小。一例中,外径RB与颈部120的最大宽度相等。
将头部130的最大外径称为“外径RC”。将使外径RP除以外径RC所得的值称为“第3外径比率”。外径RC的大小可任意选择。外径RC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大小。一例中,外径RC与头部130的最大宽度相等。
一例中,第1外径比率包含在与第1外径比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X1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比率X1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X11以上且上限比率X12以下的范围。
下限比率X11例如是从0.02或0.06中选择。上限比率X12例如是从0.3或1.4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02~0.3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02~1.4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0.06~0.3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0.06~1.4的范围。
若第1外径比率为下限比率X11以上,则突出部220难以产生损伤。若第1外径比率为上限比率X12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一例中,第2外径比率包含在第2外径比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X2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比率X2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X21以上且上限比率X22以下的范围。
下限比率X21例如是从0.04或0.2中选择。上限比率X22例如是从0.8或7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04~0.8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04~7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0.2~0.8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0.2~7的范围。
若第2外径比率为下限比率X21以上,则突出部220难以产生损伤。若第2外径比率为上限比率X22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一例中,第3外径比率包含在与第3外径比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X3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比率X3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X31以上且上限比率X32以下的范围。
下限比率X31例如是从0.02或0.06中选择。上限比率X32例如是从0.3或2.3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02~0.3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02~2.3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0.06~0.3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0.06~2.3的范围。
若第3外径比率为下限比率X31以上,则突出部220难以产生损伤。若第3外径比率为上限比率X32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第2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4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将与轴方向相关的手柄110的长度称为“长度LA”。将与轴方向相关的颈部120的长度称为“长度LB”。将与轴方向相关的头部130的长度称为“长度LC”。将使长度LP除以长度LA所得的值称为“第1长度比率”。将使长度LP除以长度LB所得的值称为“第2长度比率”。将使长度LP除以长度LC所得的值称为“第3长度比率”。
一例中,第1长度比率包含在与第1长度比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Y1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比率Y1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Y11以上且上限比率Y12以下的范围。
下限比率Y11例如是从0.003或0.05中选择。上限比率Y12例如是从0.8或1.5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003~0.8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003~1.5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0.05~0.8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0.05~1.5的范围。
若第1长度比率为下限比率Y11以上,则与顶销的结构相关的选择的自由度大。若第1长度比率为上限比率Y12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一例中,第2长度比率包含在与第2长度比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Y2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比率Y2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Y21以上且上限比率Y22以下的范围。
下限比率Y21例如是从0.003或0.04中选择。上限比率Y22例如是从0.9或3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003~0.9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003~3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0.04~0.9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0.04~3的范围。
若第2长度比率为下限比率Y21以上,则与顶销的结构相关的选择的自由度大。若第2长度比率为上限比率Y22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一例中,第3长度比率包含在与第3长度比率相关的规定范围内。对规定范围进行例示。第1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Y31以上的范围。第2例中,规定范围为上限比率Y32以下的范围。第3例中,规定范围为下限比率Y31以上且上限比率Y32以下的范围。
下限比率Y31例如是从0.01或0.09中选择。上限比率Y32例如是从1.2或8.6中选择。作为第3例的规定范围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第31例~第34例。
第31例中,规定范围为0.01~1.2的范围。第32例中,规定范围为0.01~8.6的范围。第33例中,规定范围为0.09~1.2的范围。第34例中,规定范围为0.09~8.6的范围。
若第3长度比率为下限比率Y31以上,则与顶销的结构相关的选择的自由度大。若第3长度比率为上限比率Y32以下,则容易去除突出部220。
(第2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5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成形品20中的突出部220相对于本体100的位置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不同。作为与突出部220的位置相关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示例。
例11中,突出部220连接于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1侧部P10C。突出部220相对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而朝向第1宽度方向突出。
例12中,突出部220连接于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第2侧部P10D。突出部220相对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而朝向第2宽度方向突出。
例13中,突出部220连接于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正面。突出部220相对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而朝向第1厚度方向突出。
例21中,突出部220连接于颈部120的第1侧部120C。突出部220相对于颈部120而朝向第1宽度方向突出。
例22中,突出部220连接于颈部120的第2侧部120D。突出部220相对于颈部120而朝向第2宽度方向突出。
例23中,突出部220连接于颈部120的正面。突出部220相对于颈部120而朝向第1厚度方向突出。
例31中,突出部220连接于头部130的第1侧部130C。突出部220相对于头部130而朝向第1宽度方向突出。
例32中,突出部220连接于头部130的第2侧部130D。突出部220相对于头部130而朝向第2宽度方向突出。
例33中,突出部220连接于头部130的正面。突出部220相对于头部130而朝向第1厚度方向突出。
例34中,突出部220连接于头部130的第1端部130A。突出部220相对于头部130而朝向第1轴方向突出。
通过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突出部22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正面。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将顶销配置在与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正面对应的位置。在一次推出工序或二次推出工序中,能够通过所述顶销来推动突出部220。
无须通过顶销来推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中的正面,便能够从一次模具中取出一次成形部P。无须通过顶销来推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外表面QF中的正面,便能够从二次模具中取出成形品20。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异物难以滞留在本体100的表面。
(第27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26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成形品20中的突出部220的数量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不同。被推压结构200包含多个突出部220。作为与多个突出部220的结构相关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示例。
例S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以及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例34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一个。
例T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例34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两个。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
作为例S中所含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示例。
例S11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12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一个。
例S12中,以例S11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S13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以及第26实施方式的例13的突出部220。
例S14中,以例S13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S21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第26实施方式的例2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22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一个。
例S22中,以例S21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S23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以及第26实施方式的例23的突出部220。
例S24中,以例S23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S31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第26实施方式的例3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32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一个。
例S32中,以例S31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S33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以及第26实施方式的例33的突出部220。
例S34中,以例S33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S35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0以及第26实施方式的例34的突出部220。
例S36中,以例S35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作为例T中所含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示例。
例T11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12的突出部220。
例T12中,以例T11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T13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的突出部220、例12的突出部220、例2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22的突出部220。
例T14中,以例T13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T15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的突出部220、例12的突出部220、例3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32的突出部220。
例T16中,以例T15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T17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21的突出部220、例22的突出部220、例3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32的突出部220。
例T18中,以例T17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T19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的突出部220、例12的突出部220、例21的突出部220、例22的突出部220、例31的突出部220以及例32的突出部220。
例T20中,以例T19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T21中,以例T11~例T20中的任一个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还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3的突出部220、例23的突出部220以及例33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一个。
例T22中,被推压结构200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13的突出部220、例23的突出部220以及例33的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两个。
例T23中,以例T22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不包含特定部210。
例T24中,以例T11~例T23中的任一个为前提来构成被推压结构200。被推压结构200还包含第26实施方式的例34的突出部220。
对被推压结构200包含多个突出部220的形态中的多个突出部220的形状进行例示。第1例中,多个突出部220的形状相同。第2例中,多个突出部220的形状不同。第3例中,多个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相同。第4例中,多个突出部220中的至少两个的形状不同。
(第28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7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成形品20中的特定部210的位置以及突出部220的位置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不同。特定部21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背面。第1例中,特定部210被设在头部130的背面。第2例中,特定部210被设在颈部120的背面。第3例中,特定部210被设在手柄110的背面。
关于与突出部220的位置相关的示例,第26实施方式的例11、例12、例21、例22、例31、例32、例34在本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作为与突出部220的位置相关的其他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示例。
例14中,突出部220连接于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背面。突出部220相对于一次手柄构成部P10而朝向第2厚度方向突出。
例24中,突出部220连接于颈部120的背面。突出部220相对于颈部120而朝向第2厚度方向突出。
例35中,突出部220连接于头部130的背面。突出部220相对于头部130而朝向第2厚度方向突出。
通过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成形品20的一例中,突出部220被设在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背面。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将顶销配置在与一次成形部P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背面对应的位置。在一次推出工序或二次推出工序中,能够通过所述顶销来推动突出部220。
无须通过顶销来推动一次手柄构成部P10的外表面PF中的背面,便能够从一次模具中取出一次成形部P。无须通过顶销来推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的外表面QF中的背面,便能够从二次模具中取出成形品20。能够期待口腔护理用品10的设计性提高。异物难以滞留在本体100的表面。
(第29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28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以及对用户提供的牙刷10A的形态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不同。作为制造牙刷10A的前工序的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不包含去除工序。将突出部220未被去除的成形品20提供给用户。
突出部220可采取构成为去除预定部300的形态、或者构成为未预定从成形品20去除的非去除预定部的形态。
在突出部220构成为去除预定部300的情况下,关于是否从成形品20去除突出部220,由用户进行选择。
对用户对牙刷10A的使用形态进行例示。第1例中,包含突出部220的牙刷10A被用于牙齿的清洁。第2例中,突出部220被用户去除。不含突出部220的牙刷10A被用于牙齿的清洁。
(第30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29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成形品20中的突出部220的结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不同。突出部220包含功能部。作为功能部的结构的示例,可列举以下的示例。
第1例中,功能部包含第1安装部。第1安装部例如构成为,能够与第1种对象物嵌合。作为第1种对象物的示例,可列举底座(stand)、支架(holder)。
第2例中,功能部包含第2安装部。第2安装部例如构成为,能够安装第2种对象物。作为第2种对象物的示例,可列举与口腔护理关联的辅助用品。作为辅助用品的示例,可列举刷、镜。
第3例中,功能部包含开口部。在开口部设有孔。开口部构成为,能够插入第3种对象物。作为第3种对象物的示例,可列举挂钩、吊带。
第4例中,功能部包含挂钩。挂钩构成为,能够钩挂于支架。
(第3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0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成形品20为单色成形品。第1例中,成形品20具有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同样的外观。被用于成形品20的成形的模具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品20的形状对应的模腔。第2例中,成形品20包含一次成形部P,不包含二次成形部Q。被用于一次成形部P的成形的模具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一次成形部P的形状对应的模腔。
(第3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0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二次成形部Q包含二次本体构成部QA以及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二次成形部Q的突出部是遵照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而构成。
二次成形部Q的突出部例如被分类为:被设在手柄110的二次手柄突出部、被设在颈部120的二次颈部突出部、以及被设在头部130的二次头部突出部。
在二次成形部Q包含二次手柄突出部的示例中,二次本体构成部QA包含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以及一个或多个二次手柄突出部。
二次手柄突出部被设在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二次手柄突出部的结构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一次手柄构成部P10所设的突出部220的结构。
对二次手柄突出部与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二次手柄突出部构成为,覆盖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
第2例中,二次手柄突出部构成为,代替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予以省略。第3例中,二次手柄突出部被设在与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不同的部位。
在二次成形部Q包含二次颈部突出部的示例中,二次本体构成部QA包含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二次颈部构成部以及一个或多个二次颈部突出部。二次颈部构成部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颈部120的外表面PF。
二次颈部突出部被设在二次颈部构成部。二次颈部突出部的结构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颈部120所设的突出部220的结构。
对二次颈部突出部与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的关系进行例示。第1例中,二次颈部突出部构成为,覆盖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
第2例中,二次颈部突出部构成为,代替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予以省略。第3例中,二次颈部突出部被设在与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不同的部位。
在二次成形部Q包含二次头部突出部的示例中,二次本体构成部QA包含二次手柄构成部Q10、二次头部构成部以及一个或多个二次头部突出部。二次头部构成部被设在一次本体构成部PA的头部130的外表面PF。
二次头部突出部被设在二次头部构成部。二次头部突出部的结构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的头部130所设的突出部220的结构。
对二次头部突出部与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的关系进行例示。
第1例中,二次头部突出部构成为,覆盖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
第2例中,二次头部突出部构成为,代替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对应的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予以省略。
第3例中,二次头部突出部被设在与一次成形部P的突出部220不同的部位。
(第3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2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口腔护理用品10为牙间刷。牙间刷包含成形品以及功能构件。成形品包含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牙刷10A的成形品20的结构的结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包含遵照所述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第3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2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口腔护理用品10为黏膜护理刷。黏膜护理刷包含成形品以及功能构件。成形品包含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牙刷10A的成形品20的结构的结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包含遵照所述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第3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2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口腔护理用品10为带支架的牙线。带支架的牙线包含成形品以及功能构件。成形品包含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牙刷10A的成形品20的结构的结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包含遵照所述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第3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第32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口腔护理用品10为检查镜。检查镜包含成形品以及功能构件。成形品包含遵照在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牙刷10A的成形品20的结构的结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包含遵照所述成形品20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第37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是以第1实施方式为前提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包含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以下的说明中,展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的主要不同点。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中的、与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的成形品20共同的结构相关的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予以省略。
参照图51。图51表示牙刷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口腔护理用品10为牙刷10B。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0B不包含装饰部400。
(实施例)
参照表1。表1表示对牙刷10A的特性进行测定的测定测试的结果的一例。测定测试中的测定项目为一次成形部P的纵向变形的大小。用于测定测试的试料的种类为三十种。
表1中的各项目表示下述事项。“第1种”表示“第1种合计面积”。“第2种”表示“第2种合计面积”。“第3种”表示“第3种合计面积”。“多种”表示“多种合计面积”。
表1
Figure BDA0003620425020000821
各试料的第1种合计面积、第2种合计面积、第3种合计面积以及多种合计面积如图中记载的那样规定。第1试料~第29试料的结构遵照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第30试料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露出结构500,而在其他方面则遵照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
第1试料~第13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三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三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及一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第1种贯穿部P100X1为第1A种贯穿部。第2种贯穿部P100X2为第2A种贯穿部。第3种贯穿部P100X3为第3A种贯穿部。
第14试料~第19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三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以及一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第1种贯穿部P100X1为第1A种贯穿部。第2种贯穿部P100X2为第2A种贯穿部。第3种贯穿部P100X3为第3A种贯穿部。
第20试料~第25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三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第2种贯穿部P100X2为第2A种贯穿部。
第26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三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三个第2种贯穿部P100X2。第1种贯穿部P100X1为第1A种贯穿部。第2种贯穿部P100X2为第2A种贯穿部。
第27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三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以及一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第1种贯穿部P100X1为第1A种贯穿部。第3种贯穿部P100X3为第3A种贯穿部。
第28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三个第1种贯穿部P100X1。第1种贯穿部P100X1为第1A种贯穿部。
第29试料的露出结构500包含一个第3种贯穿部P100X3。第3种贯穿部P100X3为第3A种贯穿部。
在测定测试中,使用各试料来实施二次成形工序,制造成形品20。通过目测来确认所制造的成形品20的状态。将所确认的成形品20的状态分类为五个等级中的任一种。
第1等级为确认到下述状态的情况。包覆对象部PC未产生纵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第2等级为确认到下述状态的情况。包覆对象部PC产生了纵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中的至少一种。变形的程度小。包覆对象部PC中的产生了纵向变形或横向变形的部分被包覆部Q40包覆。
第3等级为确认到下述状态的情况。包覆对象部PC产生了纵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中的至少一种。与第2等级相比较,变形的程度大。包覆对象部PC中的产生了变形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而露出。包覆对象部PC中的露出的部分的面积小。
第4等级为确认到下述状态的情况。包覆对象部PC产生了纵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中的至少一种。与第3等级相比较,变形的程度大。包覆对象部PC中的产生了变形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而露出。与第3等级相比较,包覆对象部PC中的露出的部分的面积大。
第5等级为确认到下述状态的情况。包覆对象部PC产生了纵向变形以及横向变形中的至少一种。与第4等级相比较,变形的程度大。包覆对象部PC中的产生了变形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包覆部Q40的外表面QF而露出。与第4等级相比较,包覆对象部PC中的露出的部分的面积大。
表1的“测定结果”一栏中,成形品20的状态表示为如下。“A”表示通过目测而确认的成形品20的状态符合第1等级的情况。“B”表示通过目测而确认的成形品20的状态符合第2等级的情况。“C”表示通过目测而确认的成形品20的状态符合第3等级的情况。“D”表示通过目测而确认的成形品20的状态符合第4等级的情况。“E”表示通过目测而确认的成形品20的状态符合第5等级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可采取的形态并不限制于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可采取与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态不同的形态。作为此例,可列举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了置换、变更或省略的形态或者对各实施方式附加了新的结构的形态。

Claims (18)

1.一种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包括:
一次成形部,包含包覆对象部;
二次成形部,包含对所述包覆对象部进行包覆的包覆部;以及
露出结构,包含贯穿所述包覆部的一个或多个贯穿部,
所述贯穿部包含相对于所述包覆部而露出的露出面,
所述贯穿部是以下述方式设于所述一次成形部,即,能够将在使所述二次成形部成形的二次成形工序中所述一次成形部从与所述二次成形部对应的树脂材料受到以使所述一次成形部发生变形的力从所述露出面传递至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贯穿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包覆对象部的外表面而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露出结构包含多个第1种贯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露出结构包含多个第2种贯穿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和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1mm2以上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1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和与全部的所述第2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180mm2以下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露出结构包含多个第3种贯穿部,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3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0.5mm2以上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露出结构包含多个第3种贯穿部,
将与全部的所述第3种贯穿部相关的所述露出面的面积合计所得的值包含在90mm2以下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一次成形部包括包含配置空间的凹部,
所述配置空间构成为,能够配置所述二次成形部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一次成形部包含由所述包覆部予以包覆的突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二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包含透明树脂或半透明树脂。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中
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原材料包含聚缩醛、聚丙烯或饱和聚酯系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其是牙刷的成形品。
18.一种口腔护理用品,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
CN202210455881.0A 2021-12-17 2022-04-28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Pending CN1162649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5256A JP2023090334A (ja) 2021-12-17 2021-12-17 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およびオーラルケア用品
JP2021-205256 2021-1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4925A true CN116264925A (zh) 2023-06-20

Family

ID=813928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5881.0A Pending CN116264925A (zh) 2021-12-17 2022-04-28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CN202221008430.4U Active CN217309458U (zh) 2021-12-17 2022-04-28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8430.4U Active CN217309458U (zh) 2021-12-17 2022-04-28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9972A1 (zh)
EP (1) EP4197392A1 (zh)
JP (1) JP2023090334A (zh)
CN (2) CN11626492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5649A (ja) * 2003-12-26 2005-07-14 Lion Corp 歯ブラシハンドル
US8510893B2 (en) * 2008-06-20 2013-08-20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Toothbrush with visual and/or other sensory effects
CN102651983B (zh) * 2009-12-18 2014-10-29 高露洁-棕榄公司 具有多构件手柄的口腔护理器具
BR112017010946A2 (pt) * 2014-12-23 2018-07-03 Colgate Palmolive Co instrumento para higiene bucal com cabo de múltiplos componentes
JP6905867B2 (ja) 2017-05-26 2021-07-21 花王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9458U (zh) 2022-08-30
US20230189972A1 (en) 2023-06-22
JP2023090334A (ja) 2023-06-29
EP4197392A1 (en)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1898B2 (en) Device for applying a substance
US8448284B2 (en) Toothbrush with faceted handle
US20200038159A1 (en) Electrical body care brush
US20100192968A1 (en) Applicator for applying a composition to keratinous materials
US20120011674A1 (en) Cosmetic applicator
RU2466669C2 (ru) Элемент косметического набора
KR101505314B1 (ko) 화장료 도포 용기
WO2009053926A2 (en) Mascara applicator
JP2021505321A (ja) 取外し可能に相互結合されるように設計されたベースとカートリッジとを備える化粧品分配デバイス
TWI623284B (zh) Coating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ing container
US20220408907A1 (en) Oral hygiene device
JP2020018871A (ja) 歯ブラシ
CN116264925A (zh) 口腔护理用品的成形品以及口腔护理用品
US20110123251A1 (en) Casing for a writ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ing a dual injection molding
JP4252791B2 (ja) 化粧用塗布具
JP2023090333A (ja) 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およびオーラルケア用品
JP2023090332A (ja) 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およびオーラルケア用品
US10954038B2 (en)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e of a container
CN1181775C (zh) 牙刷复合模具
JP2023020348A (ja) 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およびオーラルケア用品
JP2022169946A (ja) 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および、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020349A (ja) オーラルケア用品の成形品およびオーラルケア用品
WO2009078528A1 (en) Micro-molded mascara brush
JP2007209772A (ja) 化粧ブラシ
JP2019010455A (ja) 歯ブラ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