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2586A -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2586A
CN116262586A CN202111535807.1A CN202111535807A CN116262586A CN 116262586 A CN116262586 A CN 116262586A CN 202111535807 A CN202111535807 A CN 202111535807A CN 116262586 A CN116262586 A CN 116262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rope
machine room
jump
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58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
邓海洋
丁舜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58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2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2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2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10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equalising rope or cable ten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其最高可服务楼层就是钢平台顶部,钢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可以直达最高作业平面,使得钢平台作业人员能够安全、快速、高效、便捷地直达钢平台顶部,能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作业困难;而且,极限位置开关等井道顶部的部件随着电梯机房的跃升能自然移动到新的位置,不需要额外的移装工作,有效降低了电梯跃升期间的停梯时间;另外,当建筑封顶后可保留跃升电梯机房作为正式电梯的最终机房,既节省物料又节省工期。

Description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在建筑工地中,运送建筑材料、设备及人员采用设置于工地外部的建筑工地升降机,待工地内部建设接近完工时方于电梯井道建造未来实际使用之电梯,这种作法会提高建筑物的完工时间以及建筑材料的成本,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跃层电梯技术应运而生。跃层电梯能够在建筑物建造过程中,随著建筑物层数的进展,于未来实际使用的电梯井道中透过临时机房提升较厢,逐步提高电梯服务的范围,当建筑物建设至最高楼层后,只需进行最后的调整便可完成电梯的建造,大幅减少建筑物完工时间及节省建筑材料,此外工地升降机的运行速度通常也较慢,跃层电梯比起传统升降机可以提升4~6倍的速度,对于施工效率也能够有相当显著的提升。
跃升电梯在建筑施工初期(土建还处于较低楼层的阶段时)就开始安装并作为运输施工人员(和工程材料)的设备临时投入使用,随着土建施工的不断推进,大楼高度逐渐增加,电梯的机房随之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以增加其最高可服务楼层,使其可服务更多的楼层。
目前跃升电梯的机房一般设置在核心筒内土建施工作业平台(即钢平台)的下方,这样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电梯的最高可服务楼层到土建施工的最高作业平面还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钢平台上的作业人员不得不攀爬一段较长距离的临时楼梯到达施工区域,增加了土建施工作业的危险性。其次,机房跃升后井道顶部的极限位置开关等部件需要移装至新的位置,增加了电梯跃升期间的停梯时间。最后,当建筑封顶电梯的最终机房施工完毕以后,需要拆除核心筒内的电梯机房并将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部件移装到最终机房内以转换成正式使用的电梯,降低了现场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使得钢平台作业人员能够安全、快速、高效、便捷地直达钢平台顶部,能有效降低电梯跃升期间的停梯时间,并能节省物料及工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跃升电梯,其包括钢平台8、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电梯机房1、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所述钢平台8通过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固定于建筑上;
所述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能升降所述钢平台8;
所述钢平台8形成有一开口;
所述电梯机房1安装设置在所述钢平台8上并位于所述开口正上方;
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用于安装固定绳头梁114、曳引机及曳引绳轮111;
绳轮绕比系统12包括固定连接于对重11顶端的对重绳轮112、连接固定于轿厢5顶端的轿顶绳轮113及曳引绳轮111;
曳引钢丝绳20用于绕过绳轮绕比系统12,一端固定连接到绳头梁114,另一端连接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盘有曳引钢丝绳20;
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同绳轮绕比系统12之间设置有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
当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抱紧曳引钢丝绳20时,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不能向绳轮绕比系统12释放或从绳轮绕比系统12收起曳引钢丝绳20;
当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松开曳引钢丝绳20时,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能向绳轮绕比系统12释放或从绳轮绕比系统12收起曳引钢丝绳20;
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安装固定有机房导轨2;
当所述钢平台8置于已完成井道上端并使开口对应于井道正上方时,能使机房导轨2同已完成井道内导轨3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电梯轿厢5和对重11能穿过该开口下行进入已完成井道或上行进入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较佳的,所述绳头梁114在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在轿厢侧;或者,
所述绳头梁114在轿厢侧,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在对重侧。
较佳的,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还至少布置有一套层门及其召唤系统、顶部终端开关系统、顶层平层系统。
较佳的,所述机房导轨2通过支架6固接于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内。
较佳的,所述机房导轨2包括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
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通过支架6分别固接于的底部空间1b内。
较佳的,当所述钢平台8置于已完成井道上端并使开口对应于已完成井道正上方时,所述井道顶部部件穿过该开口进入到已完成井道顶部。
较佳的,所述井道顶部部件包括极限位置开关。
较佳的,所述跃升电梯还包括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
所述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安装设置在钢平台8上并位于所述电梯机房1外,用于调整电梯机房1同钢平台8的相对位置。
较佳的,轿厢5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5a。
较佳的,所述升降装置5a为可拆卸结构。
较佳的,所述升降装置5a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水罩。
较佳的,所述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位于电梯机房1内。
较佳的,所述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位于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
较佳的,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包括送绳机构131及收绳机构132;
所述送绳机构131用于释放曳引钢丝绳20;
所述收绳机构132用于收起曳引钢丝绳20。
较佳的,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安装固定在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
较佳的,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安装固定在钢平台8表面;
曳引钢丝绳20通过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后,经由位于电梯机房1内的导向轮引向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较佳的,所述收绳机构132安装固定于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
所述送绳机构131安装固定在已完成井道外侧;
曳引钢丝绳20通过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后,经由收绳机构132,再通过一导向轮引向送绳机构131。
较佳的,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还安装设置有控制柜22;
从所述控制柜22中引出的电缆21经过电缆喂送机构15之后再固定于轿厢5,使控制柜22能同轿厢5通信传递控制信号;
所述电缆喂送机构15上盘有电缆21。
较佳的,所述电缆喂送机构15与轿厢5之间设置有电缆松紧装置15a;
当电缆松紧装置15a抱紧电缆21时,电缆喂送机构15不能向轿厢5释放电缆21;
当电缆松紧装置15a松开电缆21时,电缆喂送机构15能向轿厢5释放需要长度的电缆21。
较佳的,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还安装设置有限速器24;
限速器钢丝绳23一端固定于安全钳提拉杆26,然后绕过限速器24、张紧轮116,另一端引入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再从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引出后固定于安全钳提拉杆26;
所述安全钳提拉杆26的一侧连接限速器钢丝绳23,另一侧连接至安全钳钳块25;
所述安全钳钳块25安装在安全钳中;
安全钳固定于轿厢5或对重11上;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上盘有限速器钢丝绳23;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相对于安全钳固定;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与张紧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
当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卡紧限速器钢丝绳23时,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不能释放限速器钢丝绳23;
当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松开限速器钢丝绳23时,限速器钢丝绳喂送装置16能够释放所需要长度的限速器钢丝绳23。
较佳的,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与安全钳提拉杆26之间设置有第二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b。
较佳的,所述跃升电梯还包括补偿链/绳27、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
所述补偿链/绳27一端固定在轿厢5上,另一端引入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上盘有补偿链/绳27;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固定于对重11上;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与轿厢5之间设置有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
当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抱紧补偿链/绳27时,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不能释放补偿链/绳27;
当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松开补偿链/绳27时,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能够释放所需要长度的补偿链/绳27。
较佳的,所述跃升电梯还包含井道防护板4;
所述井道防护板4可拆卸地安装在已完成井道的上端;
所述井道防护板4,在轿厢或对重经过时打开,让轿厢或对重通过。
较佳的,所述钢平台8上的开口下方设置防水布的安装点;
防水布上部接于钢平台,下部连接已完成井道上端。
较佳的,轿厢5的顶部设置可拆卸防水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将电梯轿厢5运行至钢平台8下最高一层的层站,将轿厢5固定在此处;
S4.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松开曳引钢丝绳20,将对重11提升超过目标跃升高度S;
S5.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收起多余曳引钢丝绳20,将对重11同已完成井道相对固定;
S6.确保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能从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电缆喂送机构15、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中自由拉出;
S7.钢平台8在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的作用下被提升,电梯机房1随之提升,轿厢5、对重11停留在原地;曳引机送绳机构13、电缆喂送机构15、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随着电梯机房1跃升自动释放出需要的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
S8.重新固定住各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
松开轿厢5及对重11的固定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前,还进行以下步骤:
S1.将钢平台8通过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固定于建筑上;
S2.在钢平台8上搭建电梯机房1,在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安装固定机房导轨2;
在建筑物的已完成井道内,布置井道内导轨3、轿厢5、对重11、底坑内的缓冲器及层门系统,井道内导轨3同机房导轨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并无缝衔接;
完成从已完成井道到电梯机房1的电缆21、曳引钢丝绳20、限速器钢丝绳23的安装;
经过调试,使轿厢5能正常地从已完成井道内的层站运行至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较佳的,在步骤S8之后,还进行以下步骤:
S9.调整电梯机房1相对钢平台8的位置,使井道内导轨3同机房导轨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
S10.通过轿厢5顶部的升降装置5a,对新增井道从上到下进行井道内导轨3安装,使新增井道的井道内导轨3与机房导轨2无缝衔接;
S11.经过调整与调试,使电梯轿厢5和对重11能正常穿过钢平台8的开口下行进入已完成井道或上行进入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较佳的,S10中,先将通过轿厢5顶部的升降装置5a升高,安装完新增井道最上一圈的井道内导轨3安装,然后降下升降装置5a,进行新增井道的下一圈井道内导轨3安装;如此重复,完成新增井道的井道内导轨3安装。
本发明的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其最高可服务楼层就是钢平台8顶部,钢平台8上的作业人员可以直达最高作业平面,使得钢平台作业人员能够安全、快速、高效、便捷地直达钢平台顶部,能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作业困难;而且,极限位置开关等井道顶部的部件随着电梯机房的跃升能自然移动到新的位置,不需要额外的移装工作,有效降低了电梯跃升期间的停梯时间;另外,当建筑封顶后可保留跃升电梯机房作为正式电梯的最终机房,既节省物料又节省工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井道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的曳引钢丝绳缠绕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的电缆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的限速器钢丝绳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的补偿链/绳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跃升电梯一实施例的跃升过程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机房;1a顶部空间;1b底部空间;2机房导轨;2a机房轿厢导轨;2b机房对重导轨;3井道内导轨;3a井道轿厢导轨;3b井道对重导轨;4井道防护板;5轿厢;5a升降装置;6支架;7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8钢平台;9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11对重;12绳轮绕比系统;12a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3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1送绳机构;132收绳机构;111曳引绳轮;112对重绳轮;113轿顶绳轮;114绳头梁;116张紧轮;15电缆喂送机构;15a电缆松紧装置;16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a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b第二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7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a补偿链/绳松紧装置;20曳引钢丝绳;21电缆;22控制柜;23限速器钢丝绳;24限速器;25安全钳钳块;26安全钳提拉杆;27补偿链/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跃升电梯包括钢平台8、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电梯机房1、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所述钢平台8通过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固定于建筑上;
所述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能升降所述钢平台8;
所述钢平台8形成有一开口;
所述电梯机房1安装设置在所述钢平台8上并位于所述开口正上方;
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用于安装固定绳头梁114、曳引机及曳引绳轮111;
绳轮绕比系统12包括固定连接于对重11顶端的对重绳轮112、连接固定于轿厢5顶端的轿顶绳轮113及曳引绳轮111;
曳引钢丝绳20用于绕过绳轮绕比系统12,一端固定连接到绳头梁114,另一端连接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盘有曳引钢丝绳20;
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同绳轮绕比系统12之间设置有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
当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抱紧曳引钢丝绳20时,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不能向绳轮绕比系统12释放或从绳轮绕比系统12收起曳引钢丝绳20;
当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松开曳引钢丝绳20时,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能向绳轮绕比系统12释放或从绳轮绕比系统12收起曳引钢丝绳20;
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安装固定有机房导轨2;
当所述钢平台8置于已完成井道上端并使开口对应于井道正上方时,能使机房导轨2同已完成井道内导轨3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电梯轿厢5和对重11能穿过该开口下行进入已完成井道或上行进入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较佳的,所述绳头梁114在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在轿厢侧;或者,
所述绳头梁114在轿厢侧,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在对重侧。
较佳的,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还至少布置有一套层门及其召唤系统、顶部终端开关系统、顶层平层系统。
较佳的,所述机房导轨2通过支架6固接于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内。
较佳的,所述机房导轨2包括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
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通过支架6分别固接于的底部空间1b内。
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固定位置前分别与已完成井道内的井道轿厢导轨3a、井道对重导轨3b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
较佳的,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面安装固定有井道顶部部件;
当所述钢平台8置于已完成井道上端并使开口对应于已完成井道正上方时,所述井道顶部部件穿过该开口进入到已完成井道顶部。
较佳的,所述井道顶部部件包括极限位置开关。
实施一的跃升电梯,其最高可服务楼层就是钢平台8顶部,钢平台8上的作业人员可以直达最高作业平面,使得钢平台作业人员能够安全、快速、高效、便捷地直达钢平台顶部,能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作业困难;而且,极限位置开关等井道顶部的部件随着电梯机房的跃升能自然移动到新的位置,不需要额外的移装工作,有效降低了电梯跃升期间的停梯时间;另外,当建筑封顶后可保留跃升电梯机房作为正式电梯的最终机房,既节省物料又节省工期。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跃升电梯还包括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
所述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安装设置在钢平台8上并位于所述电梯机房1外,用于调整电梯机房1同钢平台8的相对位置。
实施例二的跃升电梯,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带动钢平台8落到已完成井道上端后,可以通过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调整电梯机房1同钢平台8的相对位置,使机房导轨2同井道内导轨3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轿厢5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5a。
较佳的,所述升降装置5a为可拆卸结构。当整座建筑完成后,升降装置5a将从轿厢5的顶部移除。
较佳的,所述升降装置5a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水罩。
实施例三的跃升电梯,在跃升过程中,可以通过轿厢5顶部设置的升降装置5a对井道内的部件进行安装调整。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所述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位于电梯机房1内。
较佳的,所述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位于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包括送绳机构131及收绳机构132;
所述送绳机构131用于释放曳引钢丝绳20,可以释放需要长度的曳引钢丝绳20;
所述收绳机构132用于收起曳引钢丝绳20,可以收起多余曳引钢丝绳20。
实施例六
基于实施例五的跃升电梯,所述收绳机构132安装固定于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
所述送绳机构131安装固定在已完成井道外侧;
曳引钢丝绳20通过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后,经由收绳机构132,再通过一导向轮引向送绳机构131。
实施例七
基于实施例一或五的跃升电梯,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安装固定在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
实施例八
基于实施例一或五的跃升电梯,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安装固定在钢平台8表面;
曳引钢丝绳20通过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后,经由位于电梯机房1内的导向轮引向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实施例九
基于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如图4所示,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还安装设置有控制柜22;
从所述控制柜22中引出的电缆21经过电缆喂送机构15之后再固定于轿厢5,使控制柜22能同轿厢5通信传递控制信号;
所述电缆喂送机构15上盘有电缆21。
较佳的,所述电缆喂送机构15与轿厢5之间设置有电缆松紧装置15a;
当电缆松紧装置15a抱紧电缆21时,电缆喂送机构15不能向轿厢5释放电缆21;
当电缆松紧装置15a松开电缆21时,电缆喂送机构15能向轿厢5释放需要长度的电缆21。
实施例十
基于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如图5所示,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还安装设置有限速器24;
限速器钢丝绳23一端固定于安全钳提拉杆26,然后绕过限速器24、张紧轮116,另一端引入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再从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引出后固定于安全钳提拉杆26;
所述安全钳提拉杆26的一侧连接限速器钢丝绳23,另一侧连接至安全钳钳块25;
所述安全钳钳块25安装在安全钳中;
安全钳固定于轿厢5或对重11上;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上盘有限速器钢丝绳23;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相对于安全钳固定;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与张紧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
当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卡紧限速器钢丝绳23时,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不能释放限速器钢丝绳23;
当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松开限速器钢丝绳23时,限速器钢丝绳喂送装置16能够释放所需要长度的限速器钢丝绳23。
较佳的,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与安全钳提拉杆26之间设置有第二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b。第二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b在跃升过程中基本不松开。
实施例十一
基于实施例一,如图6所示,所述跃升电梯还包括补偿链/绳27、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
所述补偿链/绳27一端固定在轿厢5上,另一端引入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上盘有补偿链/绳27;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固定于对重11上;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与轿厢5之间设置有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
当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抱紧补偿链/绳27时,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不能释放补偿链/绳27;
当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松开补偿链/绳27时,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能够释放所需要长度的补偿链/绳27。
实施例十一的跃升电梯,电梯进行跃升时,轿厢5及对重11均为静止固定状态。当提升对重11一定距离(超过目标跃升高度S)前,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可松开补偿链/绳27,补偿链/绳27能从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中自由拉出,在完成对重提升的同时完成补偿链/绳27的长度增加。在电梯进行跃升前,固定对重11时,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也重新固定补偿链/绳27。
实施例十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跃升电梯还包含井道防护板4;
所述井道防护板4可拆卸地安装在已完成井道的上端;
所述井道防护板4,在轿厢5或对重11经过时打开,让轿厢5或对重11通过。
实施例十二的跃升电梯,防护板位于电梯机房1底部空间1b(最高服务层)与已完成井道顶部(次高服务层)之间,井道防护板4用于防止有异物掉落至轿厢5及已完成井道内,降低电梯由于异物导致的故障可能性。
实施例十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所述钢平台8上的开口下方设置防水布的安装点;
防水布上部接于钢平台,下部连接已完成井道上端,可防止雨水进入未封闭井道。
较佳的,轿厢5的顶部设置可拆卸防水罩4。
实施例十四
一种实施例一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将电梯轿厢5运行至钢平台8下最高一层的层站,将轿厢5固定在此处;此时轿厢5的底部距离井道底的高度为H;对重11位于可运行区间的最低点,对重11的底部距离井道底的高度为h;
S4.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松开曳引钢丝绳20,将对重11提升超过目标跃升高度S;
S5.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收起多余曳引钢丝绳20,将对重11同已完成井道相对固定;
S6.电缆松紧装置15a松开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松开限速器钢丝绳23,确保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能从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电缆喂送机构15、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中自由拉出;
S7.钢平台8在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的作用下被提升,电梯机房1、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以及各喂送机构随之提升,轿厢5、对重11停留在原地;曳引机送绳机构13、电缆喂送机构15、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随着电梯机房1跃升自动释放出需要的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
S8.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电缆松紧装置15a、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重新固定住各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
松开轿厢5及对重11的固定装置。
较佳的,在步骤S3之前,还进行以下步骤:
S1.将钢平台8通过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固定于建筑上;
S2.在钢平台8上搭建电梯机房1、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以及各喂送机构,在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安装固定机房导轨2;
在建筑物的已完成井道内,布置井道内导轨3、轿厢5、对重11、底坑内的缓冲器及层门系统等,井道内导轨3同机房导轨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并无缝衔接;
完成从已完成井道到电梯机房1的电缆21、曳引钢丝绳20、限速器钢丝绳23等柔性部件的安装连接,所有柔性部件的松紧装置固定住相应柔性部件。
经过调试,使轿厢5能正常地从已完成井道内的层站运行至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较佳的,在步骤S8之后,还进行以下步骤:
S9.使用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调整电梯机房1相对钢平台8的位置,使井道内导轨3同机房导轨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
S10.通过轿厢5顶部的升降装置5a,对新增井道从上到下进行井道内导轨3安装,使新增井道的井道内导轨3与机房导轨2无缝衔接;
S11.经过调整与调试,使电梯轿厢5和对重11能正常穿过钢平台8的开口下行进入已完成井道或上行进入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跃升结束。
较佳的,S10中,先将通过轿厢5顶部的升降装置5a升高,安装完新增井道最上一圈的井道内导轨3安装,然后降下升降装置5a,进行新增井道的下一圈井道内导轨3安装;如此重复,完成新增井道的井道内导轨3及其他井道内部件的安装。
实施例十四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电梯的最高可服务楼层就是钢平台顶部,钢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可以直达最高作业平面,安全而又高效;极限位置开关等井道顶部的部件随着机房的跃升自然移动到新的位置,不需要额外的移装工作,有效降低了电梯跃升期间的停梯时间;当建筑封顶后可保留跃升电梯机房作为正式电梯的最终机房,既节省物料又节省工期。实施例十四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能更高效利用工程中的部件,减少电梯安装调整时间,更高效,便于工程现场使用电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钢平台(8)、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电梯机房(1)、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所述钢平台(8)通过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固定于建筑上;
所述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能升降所述钢平台(8);
所述钢平台(8)形成有一开口;
所述电梯机房(1)安装设置在所述钢平台(8)上并位于所述开口正上方;
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用于安装固定绳头梁(114)、曳引机及曳引绳轮(111);
绳轮绕比系统(12)包括固定连接于对重(11)顶端的对重绳轮(112)、连接固定于轿厢(5)顶端的轿顶绳轮(113)及曳引绳轮(111);
曳引钢丝绳(20)用于绕过绳轮绕比系统(12),一端固定连接到绳头梁(114),另一端连接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盘有曳引钢丝绳(20);
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同绳轮绕比系统(12)之间设置有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
当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抱紧曳引钢丝绳(20)时,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不能向绳轮绕比系统(12)释放或从绳轮绕比系统(12)收起曳引钢丝绳(20);
当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松开曳引钢丝绳(20)时,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能向绳轮绕比系统(12)释放或从绳轮绕比系统(12)收起曳引钢丝绳(20);
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安装固定有机房导轨(2);
当所述钢平台(8)置于已完成井道上端并使开口对应于井道正上方时,能使机房导轨(2)同井道内导轨(3)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电梯轿厢(5)和对重(11)能穿过该开口下行进入已完成井道或上行进入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头梁(114)在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在轿厢侧;或者,
所述绳头梁(114)在轿厢侧,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在对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还至少布置有一套层门及其召唤系统、顶部终端开关系统、顶层平层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房导轨(2)通过支架(6)固接于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房导轨(2)包括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
机房轿厢导轨(2a)、机房对重导轨(2b)通过支架(6)分别固接于的底部空间(1b)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钢平台(8)置于已完成井道上端并使开口对应于已完成井道正上方时,所述井道顶部部件穿过该开口进入到已完成井道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道顶部部件包括极限位置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跃升电梯还包括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
所述电梯机房位姿作动器(7)安装设置在钢平台(8)上并位于所述电梯机房(1)外,用于调整电梯机房(1)同钢平台(8)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轿厢(5)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5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5a)为可拆卸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5a)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水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位于电梯机房(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位于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包括送绳机构(131)及收绳机构(132);
所述送绳机构(131)用于释放曳引钢丝绳(20);
所述收绳机构(132)用于收起曳引钢丝绳(2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安装固定在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安装固定在钢平台(8)表面;
曳引钢丝绳(20)通过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后,经由位于电梯机房(1)内的导向轮引向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绳机构(132)安装固定于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
所述送绳机构(131)安装固定在已完成井道外侧;
曳引钢丝绳(20)通过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后,经由收绳机构(132),再通过一导向轮引向送绳机构(131)。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还安装设置有控制柜(22);
从所述控制柜(22)中引出的电缆(21)经过电缆喂送机构(15)之后再固定于轿厢(5),使控制柜(22)能同轿厢(5)通信传递控制信号;
所述电缆喂送机构(15)上盘有电缆(2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喂送机构(15)与轿厢(5)之间设置有电缆松紧装置(15a);
当电缆松紧装置(15a)抱紧电缆(21)时,电缆喂送机构(15)不能向轿厢(5)释放电缆(21);
当电缆松紧装置(15a)松开电缆(21)时,电缆喂送机构(15)能向轿厢(5)释放需要长度的电缆(21)。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机房(1)的顶部空间(1a)内还安装设置有限速器(24);
限速器钢丝绳(23)一端固定于安全钳提拉杆(26),然后绕过限速器(24)、张紧轮(116),另一端引入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再从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引出后固定于安全钳提拉杆(26);
所述安全钳提拉杆(26)的一侧连接限速器钢丝绳(23),另一侧连接至安全钳钳块(25);
所述安全钳钳块(25)安装在安全钳中;
安全钳固定于轿厢(5)或对重(11)上;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上盘有限速器钢丝绳(23);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相对于安全钳固定;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与张紧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
当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卡紧限速器钢丝绳(23)时,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不能释放限速器钢丝绳(23);
当第一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a)松开限速器钢丝绳(23)时,限速器钢丝绳喂送装置(16)能够释放所需要长度的限速器钢丝绳(23)。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与安全钳提拉杆(26)之间设置有第二限速器钢丝绳松紧装置(16b)。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跃升电梯还包括补偿链/绳(27)、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
所述补偿链/绳(27)一端固定在轿厢(5)上,另一端引入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上盘有补偿链/绳(27);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固定于对重(11)上;
所述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与轿厢(5)之间设置有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
当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抱紧补偿链/绳(27)时,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不能释放补偿链/绳(27);
当补偿链/绳松紧装置(17a)松开补偿链/绳(27)时,补偿链/绳喂送机构(17)能够释放所需要长度的补偿链/绳(27)。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跃升电梯还包含井道防护板(4);
所述井道防护板(4)可拆卸地安装在已完成井道的上端;
所述井道防护板(4),在轿厢或对重经过时打开,让轿厢或对重通过。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平台(8)上的开口下方设置防水布的安装点;
防水布上部接于钢平台,下部连接已完成井道上端。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其特征在于,
轿厢(5)的顶部设置可拆卸防水罩。
2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3.将电梯轿厢(5)运行至钢平台(8)下最高一层的层站,将轿厢(5)固定在此处;
S4.曳引钢丝绳端部松紧装置(12a)松开曳引钢丝绳(20),将对重(11)提升超过目标跃升高度;
S5.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收起多余曳引钢丝绳(20),将对重(11)同已完成井道相对固定;
S6.确保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能从曳引钢丝绳送收机构(13)、电缆喂送机构(15)、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中自由拉出;
S7.钢平台(8)在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的作用下被提升,电梯机房(1)随之提升,轿厢(5)、对重(11)停留在原地;曳引机送绳机构(13)、电缆喂送机构(15)、限速器钢丝绳喂送机构(16)随着电梯机房(1)跃升自动释放出需要的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
S8.重新固定住各曳引钢丝绳(20)、电缆(21)、限速器钢丝绳(23);
松开轿厢(5)及对重(11)的固定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前,还进行以下步骤:
S1.将钢平台(8)通过钢平台支撑及提升系统(9)固定于建筑上;
S2.在钢平台(8)上搭建电梯机房(1),在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安装固定机房导轨(2);
在建筑物的已完成井道内,布置井道内导轨(3)、轿厢(5)、对重(11)、底坑内的缓冲器及层门系统,井道内导轨(3)同机房导轨(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并无缝衔接;
完成从已完成井道到电梯机房(1)的电缆(21)、曳引钢丝绳(20)、限速器钢丝绳(23)的安装;
经过调试,使轿厢(5)能正常地从已完成井道内的层站运行至所述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之后,还进行以下步骤:
S9.调整电梯机房(1)相对钢平台(8)的位置,使井道内导轨(3)同机房导轨(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齐;
S10.通过轿厢(5)顶部的升降装置(5a),对新增井道从上到下进行井道内导轨(3)安装,使新增井道的井道内导轨(3)与机房导轨(2)无缝衔接;
S11.经过调整与调试,使电梯轿厢(5)和对重(11)能正常穿过钢平台(8)的开口下行进入已完成井道或上行进入电梯机房(1)的底部空间(1b)。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跃升电梯的跃升方法,其特征在于,
S10中,先将通过轿厢(5)顶部的升降装置(5a)升高,安装完新增井道最上一圈的井道内导轨(3)安装,然后降下升降装置(5a),进行新增井道的下一圈井道内导轨(3)安装;如此重复,完成新增井道的井道内导轨(3)安装。
CN202111535807.1A 2021-12-15 2021-12-15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Pending CN116262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5807.1A CN116262586A (zh) 2021-12-15 2021-12-15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5807.1A CN116262586A (zh) 2021-12-15 2021-12-15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2586A true CN116262586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5807.1A Pending CN116262586A (zh) 2021-12-15 2021-12-15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25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02158C (en) Elevator erection system using pit storage and roof hoist
RU219609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нтажа лифта
US8028393B2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CN1990371B (zh) 电梯安装的方法及其所用的升降系统
JP2007099515A (ja) 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の支持手段を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取り付ける方法
AU2808800A (en) Elevator system
CN112566864B (zh)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
US20080308362A1 (en) Cable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elevator systems
AU2019370583B2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lift installation
WO2001064572A1 (en) Jump-lift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 machine room
CN116262586A (zh) 跃升电梯及其跃升方法
CN112744665B (zh) 用于电梯绕绳的方法
JP353150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3920527B2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
JP2875602B2 (ja) 工事用昇降装置
JP2875603B2 (ja) 工事用昇降装置
JP387283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WO2023160818A1 (en) An elevator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JP415775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装置
JP7436126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ゴンドラ設置方法、及びゴンドラ装置
WO2023160819A1 (en) An elevator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CN220264848U (zh) 一种楼体内施工电梯
JP4454744B2 (ja) 仮設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EP3907170A1 (en) Jumping elevator system and jumping method use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JP2006001739A (ja) ライズアップエレベータの据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