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9264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9264A
CN116259264A CN202310327100.4A CN202310327100A CN116259264A CN 116259264 A CN116259264 A CN 116259264A CN 202310327100 A CN202310327100 A CN 202310327100A CN 116259264 A CN116259264 A CN 116259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display panel
moving
mode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71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思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71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59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9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9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7/00Microstructural systems; Auxiliary parts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B7/02Microstructural systems; Auxiliary parts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containing distinct electrical or optical device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for their function, e.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7Use of pixel shift techniques, e.g. by mechanical shift of the physical pixels or by optical shift of the perceived 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69Details of the physics of pixel oper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2Overlay of images, i.e. displayed pixel being the result of switching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input 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透明区,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像素;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与像素区交叠;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与透明区交叠。本发明能够利用移动像素的可移动特性,能够在高透明度显示模式和高像素密度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突破了在有限面积内保有高透明度时对高像素密度设计的限制。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面板是一种同时具备光透过性和色彩显示功能的面板,用户透过显示面板能够看到其后面的景象,透明显示面板在商业广告及公共服务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性。透明显示面板在结构上分为透明区和像素区,像素区用于显示,透明区保证透明显示面板的较高的透光率。在透明显示面板的尺寸固定时,像素区内设置像素的空间有限,透明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和像素密度是一对矛盾,此消彼长,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同时难以实现高像素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透明显示中难以实现高像素密度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透明区,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像素;
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与像素区交叠;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与透明区交叠。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可移动的移动像素,像素区为显示面板中固定的像素区域,移动像素为显示面板中可移动的像素区域。移动像素能够在像素区和透光区之间进行移动。在移动像素与像素区交叠时,透明区具有高透光率,用户能够透过显示面板看到其后方的景象实现好的透明显示效果,而且移动像素与像素区均发光时亮度叠加还能够提升像素区的亮度。在移动像素与透明区交叠时,相当于在透明区内增加了像素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移动像素与像素区内的像素共同配合显示图像信息,能够显示更多的图像信息,提升画面显示细腻度。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移动像素的可移动特性,能够在高透明度显示模式和高像素密度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突破了在有限面积内保有高透明度时对高像素密度设计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移动像素的移动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移动像素,移动像素具有可移动特性,并设置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移动像素可以分别与像素区交叠或者与透明区交叠。当移动像素与透明区交叠时,像素区内的像素、以及与透明区交叠的移动像素都能够进行显示,由此增加了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像素数量,增大了像素密度,能够提升显示分辨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图1示意了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时的状态,图2示意了显示面板在第二模式时的状态。图1和图2均示意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局部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10和透明区20,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像素30;移动像素30具有可移动特性,其在显示面板中的位置可以变化,在像素区10内设置有子像素,一个像素区10内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子像素。透明区20为透光率很高的区域,透明区20的透光率大于80%。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区20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0%以上。附图中像素区10和透明区20的形状仅做示意性表示,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透明区20之外的区域透光率低下、可以称为非透光区80,非透光区80并非完全不透光。在非透光区80内不仅设置有显示用的子像素,还设置有对子像素进行驱动的像素电路以及一些必要的走线,所以非透光区80包括像素区10。可以理解,非透光区80是比像素区10面积范围更大的区域。
如图1所示,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交叠,在该模式下显示面板的透明区20没有移动像素30的遮挡,透明区20具有高透光率,第一模式为高透明度显示模式。
如图2所示,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与透明区20交叠,在该模式下透明区20的至少部分区域被移动像素30的遮挡,使得透光区20的透光率下降,但同时移动像素30在透明区20内形成了新的像素区域,使得透明区20能够显示图像像素信息,第二模式为高像素密度显示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像素30,像素区10为显示面板中固定的像素区域,移动像素30为显示面板中可移动的像素区域。移动像素30能够在像素区10和透光区20之间进行移动。在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交叠时,透明区20具有高透光率,用户能够透过显示面板看到其后方的景象实现好的透明显示效果,而且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均发光时亮度叠加还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在移动像素30与透明区20交叠时,相当于在透明区20内增加了像素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内的像素共同配合显示图像信息,能够显示更多的图像信息,提升画面显示细腻度。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移动像素30的可移动特性,能够在高透明度显示模式和高像素密度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突破了在有限面积内保有高透明度时对高像素密度设计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来看,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0和位于衬底00一侧的多个子像素40,子像素40位于像素区10。子像素40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在一个子像素4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LED时,可以理解一个子像素40内所包括的LED的发光颜色相同。在一种实施例中,子像素40包括微发光二极管,即Micro 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层01,驱动层01位于衬底00的靠近子像素40的一侧,驱动层01内设置有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像素发光。子像素40至少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
如图3所示,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位于子像素40的远离衬底00的一侧,移动像素30和子像素40至少部分交叠。如图4所示,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移动至与透明区20交叠,移动像素30可以与子像素40共面,使得移动像素30与子像素40可分别作为像素点进行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子像素40为像素区10内设置的固定像素,在移动像素30移动至像素区10时移动像素30堆叠在子像素40的上方,由此能够保证在第一模式下移动像素30和像素区10交叠时对透光率影响较小。换句话说,在像素区10内不设置子像素40、也不与移动像素30交叠的区域仍然会保有一定的透光率,在设置第一模式下移动像素30和像素区10交叠时,能够保证第一模式下移动像素30对透光率影响较小,提升透明显示的透明效果。
如图4所示,移动像素30包括移动机构31和发光器件32,移动机构31用于带动发光器件32进行移动。发光器件32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器件32和子像素40的尺寸大小不做限定,两者可以包括相同尺寸的LED,或者两者包括的LED尺寸不同。一个移动像素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LED,在一个移动像素3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LED时,可以理解一个移动像素30内所包括的LED的发光颜色相同。其中,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移动机构31带动发光器件32移动至像素区10,使得发光器件32与子像素40交叠;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模式时,移动机构31带动发光器件32移动至透明区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31包括微机电系统。微机电系统作为独立的智能系统,其尺寸极小,可以在显示面板中占用较小的空间,能够满足作为移动机构31实现可移动的移动像素30的制作。
可选的,在驱动层01中还设置有移动控制电路,移动控制电路与移动机构31电连接,移动控制电路用于配合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控制移动机构31进行移动。也就是移动控制电路控制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交叠、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与透明区20交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像素30的发光颜色和在第一模式时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的发光颜色相同。移动像素30包括发射红光的红色移动像素、发射绿光的绿色移动像素和发射蓝光的蓝色移动像素。当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红色移动像素和红色子像素交叠,绿色移动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交叠,蓝色移动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交叠。在如图1示意的第一模式时,像素区10内交叠的子像素40和移动像素30都发光时,子像素40和移动像素30的颜色相同、亮度叠加,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透明显示具有足够大的透明度,也导致了显示面板亮度提升受限。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在第一模式时设置移动像素30和与其发光颜色相同的子像素40交叠,此时透明区20具有高透光率,而且移动像素30和子像素40两者同时发光时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保证显示面板透明度的同时提升了显示亮度。
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交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和与其交叠的像素区10两者中仅有一者发光,此时能够降低显示功耗。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和与其交叠的像素区10两者都发光,如此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
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与透明区20交叠,在该模式下,移动像素30和像素区10均发光,如此移动像素30在透明区20内形成了新的像素区域,使得透明区20能够显示图像像素信息,移动像素30与像素区10内的像素共同配合显示图像信息,能够显示更多的图像信息,提升画面显示细腻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像素30由单独的像素电路进行驱动。图5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驱动层01包括像素电路50,像素电路50包括第一像素电路51和第二像素电路52;第一像素电路51与子像素40耦接,第二像素电路52与移动像素30耦接。第一像素电路51和第二像素电路52仅以框图进行示意。像素电路50包括晶体管和像素电路,像素电路5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本发明不再进行举例说明。第一像素电路51和第二像素电路52的电路结构可以相同,第一像素电路51和第二像素电路52在相同工艺中制作工艺简单,并且有利于保证刻蚀均匀性,从而保证各个位置处像素电路50的性能一致,进而保证各子像素以及移动像素亮度均一性。移动像素30和在第一模式时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为相互对应的像素,针对移动像素30和在第一模式时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分别设置像素电路50,则移动像素30和与其对应的子像素40能够分别独立被驱动,能够实现第一模式下的不同显示状态,可以根据第一模式下的不同需求对移动像素30和与其对应的子像素40的发光情况进行控制,实现多样化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和子像素40交叠,第一像素电路51驱动子像素40发光,同时第二像素电路52驱动移动像素30发光,子像素40和移动像素30的颜色相同、亮度叠加,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该模式可以应用在对亮度需求较高的场景中,比如室外环境光线充足的应用场景,比如车载户外显示的应用场景。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和子像素40交叠,控制移动像素30和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中的一者发光。该模式可以应用在对亮度需求较低的场景中,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显示功耗。
如图5所示,第一像素电路51和第二像素电路52均位于像素区10。将像素电路50集中设置在像素区10,在显示面板中留出大面积的透光区20,由此保证透光区20的透光率,确保透明显示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为图2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驱动层01包括凹槽60,凹槽60位于透光区20。在垂直于衬底00所在平面方向上,凹槽60贯穿至少部分驱动层01。在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至少部分位于凹槽60内。在透光区20内的驱动层01上设置凹槽60,能够进一步提升透光区20的透光率。另外,由于移动像素30包括移动机构31和发光器件32,所以其整体具有一定厚度。设置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至少部分位于凹槽60内,能够使得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和像素区10内子像素40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则移动像素30的发光面和子像素40的发光面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能够提升两者发光的亮度均一性,提升整体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层01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位于像素区10,移动像素30和在第一模式时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耦接同一个像素电路。也就是移动像素30和与其相对应的子像素40由同一个像素电路进行驱动。该实施方式能够减少驱动层01中布置的像素电路的个数,节省显示面板的布线空间,有利于增大透光区20的面积,提升透明显示的透明效果。在第一模式时,同一个像素电路控制移动像素30和子像素40同时发光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并且控制方式简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亮度检测模块70,亮度检测模块70用于检测显示面板所处环境的亮度得到亮度检测值;可选的,亮度检测模块70包括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光学传感器制作在驱动层01中。本发明对于亮度检测模块70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不做限定,可以设置在显示区,也可以设置在边框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亮度检测值大于或等于亮度阈值时,在第一模式时,第二像素电路52控制移动像素30发光,第一像素电路51控制子像素40发光,也就是移动像素30和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都发光。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亮度检测模块70,利用亮度检测模块70对环境光的亮度进行检测,当环境光的亮度超过亮度阈值时,也就表明环境光亮度较高,则在第一模式时控制移动像素30和与其交叠的子像素40都发光,由此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亮度,提升显示面板在环境光为高亮度时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亮度检测模块70,亮度检测模块70用于检测显示面板所处环境的亮度得到亮度检测值;当亮度检测值小于亮度阈值时,在第一模式时,第二像素电路52控制移动像素30发光。当利用亮度检测模块70检测到环境光的亮度较低时,则像素区10不需要具有高亮度也能够保证显示效果。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下仅控制移动像素30发光,移动像素30位于子像素40的上方,移动像素30的出光不会被其他结构遮挡,移动像素30发光能够保证像素区10的发光亮度,而且子像素40不发光能够降低显示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像素30包括至少两种移动方式,移动像素30采用不同的移动方式进行移动使其与不同的透明区20交叠。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移动像素的移动方式示意图,图8以一个移动像素30的移动方式进行示意,如图8所示,像素区10和透明区20相邻,与一个像素区10相邻的透明区20包括第一透明区20-1和第二透明区20-2,第一透明区20-1、像素区10和第二透明区20-2沿同一方向(图8中以双向箭头进行示意)排列。可以理解,在显示面板中对于一个像素区10来说,与其相邻的第一透明区20-1和第二透明区20-2分别位于该像素区10的上下两侧、或者左右两侧。其中,移动像素30包括第一移动方式①和第二移动方式②;当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时,移动像素30按第一移动方式①进行移动后与第一透明区20-1交叠,或者移动像素30按第二移动方式②移动后与第二透明区20-2交叠。第一移动方式①的移动方向和第二移动方式②的移动方向互为反方向。对于一个移动像素30来说,其在第二模式时所交叠的透明区20,也就使得在第二模式时能够发光的透明区位置不同。设置移动像素30具有至少两种移动方式,对应不同移动方式在第二模式时利用移动像素30所增加的像素点的位置不同。在由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进行切换时,移动像素30可以配合具体的显示需求进行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9示意了由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的切换。如图9所示,第一透明区20-1、像素区10和第二透明区20-2沿第一方向a排列,即像素区10和与其相邻的两个透明区20沿第一方向a排列,沿第一方向a排列的多个像素区10构成像素列10L。以像素列10L中相邻的像素区10a和像素区10b为例,在第一模式时移动像素30a与像素区10a交叠、移动像素30b与像素区10b交叠,像素区10a对应有在第一方向a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透明区20-1和第二透明区20-2,像素区10b对应有在第一方向a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透明区20-1和第二透明区20-2。实际上,像素区10a对应的第二透明区20-2和像素区10b对应的第一透明区20-1为同一个区域。
显示面板包括与像素列10L对应的多个移动像素30。由图9可以看出,当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时,与像素列10L中第一至第n个像素区10对应的移动像素30按第一移动方式①进行移动后与第一透明区20-1交叠,与像素列中剩余像素区10对应的移动像素30按第二移动方式②移动后与第二透明区20-2交叠,n为整数,且n≥2。图9中以像素列10L包括4个像素区10,n=2为例进行示意。该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像素列10L来说,在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时,像素列10L中部分依次排列的像素区10对应的移动像素30沿同一方向移动,剩余部分像素区10对应的移动像素向反方向移动,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在第二模式时像素区10和移动像素30作为像素点所占据的面积,从而增大了显示区域的面积。在第二模式时能够增加像素点显示更多的图像信息,提升画面显示细腻度,同时还能够增大显示区域的面积,提升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10示意了由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的切换。如图9所示,像素区10包括颜色互不相同的第一像素区10-1、第二像素区10-2和第三像素区10-3;第一像素区10-1、第二像素区10-2和第三像素区10-3分别为发射红光、发射绿光、发射蓝光中的一种。移动像素30包括与第一像素区10-1对应设置的第一移动像素30-1、与第二像素区10-2对应设置的第二移动像素30-2、与第三像素区10-3对应设置的第三移动像素30-3;第一像素区10-1、第二像素区10-2和第三像素区10-3构成像素单元区P。像素单元区P内三个像素区10能够配合显示白色。当由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时,与像素单元区P对应的第一移动像素30-1、第二移动像素30-2、第二移动像素30-3沿同一方向(图10中以虚线箭头示意)移动后与透明区(图10中未示出)交叠。在第二模式时第一移动像素30-1、第二移动像素30-2、第二移动像素30-3形成新增像素单元区P′。该实施方式设置能够使得新增像素单元区P′内各移动像素30的排布方式与像素单元区P内各像素区10的排布方式基本相同,并且新增像素单元区P′和像素单元区P在空间上没有交叉区域、各自占据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则在新增像素单元区P′和像素单元区P配合显示图像画面时,两者可各自独立显示图像信息,显示效果好。并且在显示图像时向新增像素单元区P′和像素单元区P分配数据信号的数据分配方式更加简单,能够简化第二模式下的数据处理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区10-1和第一移动像素30-1的发光颜色相同,第二像素区10-2和第二移动像素30-2的发光颜色相同,第三像素区10-3和第三移动像素30-3的发光颜色相同。如此设置在第一模式时,像素区10内子像素和与其交叠的移动像素30同时发光能够提升像素区10的发光亮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可携带式电子产品、商店橱窗、信息布告栏、广告牌、建筑物与车辆的窗户、或者透明电视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和透明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像素;
当所述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模式时,所述移动像素与所述像素区交叠;当所述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模式时,所述移动像素与所述透明区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像素区;
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移动像素位于所述子像素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移动像素和所述子像素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像素的发光颜色和在所述第一模式时与其交叠的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层,所述驱动层位于所述衬底的靠近所述子像素的一侧,所述驱动层包括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子像素耦接,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移动像素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均位于所述像素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层,所述驱动层位于所述衬底的靠近所述子像素的一侧,所述驱动层包括像素电路;
所述移动像素和在所述第一模式时与其交叠的所述子像素耦接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控制所述移动像素和与其交叠的所述子像素中的一者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亮度检测模块,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显示面板所处环境的亮度得到亮度检测值;
当所述亮度检测值大于或等于亮度阈值时,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控制所述移动像素和与其交叠的所述子像素都发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亮度检测模块,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显示面板所处环境的亮度得到亮度检测值;
当所述亮度检测值小于亮度阈值时,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控制所述移动像素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区和所述透明区相邻,与一个所述像素区相邻的所述透明区包括第一透明区和第二透明区,所述第一透明区、所述像素区和所述第二透明区沿同一方向排列;
所述移动像素包括第一移动方式和第二移动方式;
当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移动像素按所述第一移动方式进行移动后与所述第一透明区交叠,或者所述移动像素按所述第二移动方式移动后与所述第二透明区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区、所述像素区和所述第二透明区沿第一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区构成像素列;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像素列对应的多个所述移动像素;
其中,当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时,与所述像素列中第一至第n个所述像素区对应的所述移动像素按所述第一移动方式进行移动后与所述第一透明区交叠,与所述像素列中剩余所述像素区对应的所述移动像素按所述第二移动方式移动后与所述第二透明区交叠,n为整数,且n≥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区包括颜色互不相同的第一像素区、第二像素区和第三像素区;
所述移动像素包括与所述第一像素区对应设置的第一移动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区对应设置的第二移动像素、与所述第三像素区对应设置的第三移动像素;
所述第一像素区、所述第二像素区和所述第三像素区构成像素单元区;
当由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时,与所述像素单元区对应的所述第一移动像素、所述第二移动像素、所述第二移动像素沿同一方向移动后与所述透明区交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移动像素和所述像素区均发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像素包括移动机构和发光器件,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发光器件进行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微机电系统。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327100.4A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259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7100.4A CN116259264A (zh)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7100.4A CN116259264A (zh)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9264A true CN116259264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86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7100.4A Pending CN116259264A (zh)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92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840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0195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4765157B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JP7280979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TWI627766B (zh) 雙向發光模組及應用其之透明顯示裝置
CN1700265B (zh) 显示装置、滤色器及电子设备
WO2016004726A1 (zh) 双面显示面板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US20190043844A1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CN106501998B (zh) 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3228304A (ja) 表示装置
JP2017097377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551979A (zh) 户外可读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284265A1 (en) Method of Implementing Global Illumination With OLED Displays
CN109389910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11489658A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WO2023035313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7609241B2 (en) Double-faced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10828529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JP2024516254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3084477A (ja) 透明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5010302A (ja) 表示装置
CN111613652A (zh) 显示面板
US202201995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55183A (zh) 二维三维切换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1307820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