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9658A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89658A CN111489658A CN202010326147.5A CN202010326147A CN111489658A CN 111489658 A CN111489658 A CN 111489658A CN 202010326147 A CN202010326147 A CN 202010326147A CN 111489658 A CN111489658 A CN 1114896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emitting
- sided display
- display panel
- emit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6 eutect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阵列层、像素定义层、电极层、发光层,阵列层包括多个开关控制单元,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向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向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一侧,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一侧。双面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双面显示面板。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双面显示面板。本发明可以提高双面显示面板的亮度,无特殊制程风险,工艺制程简单,有利于提高制程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以单面显示为主,但在许多场合,例如数字标牌、窗口询问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合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存在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画面的情况。
为实现双面显示,若采用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该面板两侧都不能放置光源,只能用环境光来作为光源,亮度很受限制。因此当前一般是采用两个独立LCD面板组合,为实现显示两LCD面板之间需要较为复杂的连接及驱动关系,导致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大为提高,也使得面板的厚度增加,不符合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自发光、轻薄可折叠的优点,在显示和照明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OLED制作双面显示面板是OLED应用的趋势。双面显示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OLED面板的显示面积,并发挥出OLED面板轻薄的优势。但是即使将两个制作好的OLED显示面板背靠背贴合,以使其中一个显示面板朝一侧发光显示,另一个显示面板朝另一侧发光显示,仍然需要单独制作两个完整的显示面板来实现双面显示,不利于实现轻薄化且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双面显示面板,普遍存在制作复杂、工艺难度高、成本高且显示亮度不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显示面板存在的制作复杂、工艺难度高、成本高且显示亮度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阵列层,位于基板的一侧,阵列层包括多个开关控制单元;像素定义层,位于阵列层远离基板一侧,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沿像素定义层指向基板的方向,开口至少贯穿阵列层;电极层,位于像素定义层远离阵列层一侧;发光层,位于电极层远离像素定义层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位于开口内,第二发光器件位于第一发光器件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器件向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向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均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一侧,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一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该双面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双面显示面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双面显示面板,该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绑定载台;在绑定载台一侧制作基板;在基板远离绑定载台一侧制作阵列层,阵列层设有多个开关控制单元;在阵列层远离基板一侧制作像素定义层,并在像素定义层上刻蚀形成多个开口,沿像素定义层指向基板的方向,开口至少贯穿阵列层;在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一侧制作电极层;加热绑定载台,通过转移头将第一发光器件转移至开口内,使第一发光器件与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加热转移头将第二发光器件转移至电极层远离像素定义层的一侧,使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一发光器件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第一发光器件向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向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一侧,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面显示面板中,设置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位于像素定义层形成的开口内,第二发光器件位于第一发光器件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一侧,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一侧,以实现双面显示功能。并且,本发明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均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可以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以实现双面显示的效果。本发明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由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从而可以在几乎不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双面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且由于仅在基板的一侧增加第二发光器件的制程步骤,即单侧制作工艺即可实现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制作,无特殊制程风险,工艺制程简单,因此还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制程效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发光电路框架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发光电路框架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图17是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绑定第一发光器件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绑定第二发光器件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技术,Micro-LED技术是指在衬底上以高密度集成的微小尺寸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阵列的技术,每个Micro-LED的尺寸仅在1至10μm左右,通过该技术可以形成高分辨率的Micro-LED显示面板,Micro-LED具有发光效率高、能耗低和解析度高等优点。为了适应例如服务窗口行业等需要双面显示的应用场景,出现了Micro-LED显示面板制成的双面显示装置。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绑定有双面发光的Micro-LED器件,以实现双面发光显示,即由同一个双面发光的Micro-LED器件实现双面发光显示,该种结构相较于用同类型的Micro-LED器件实现单面显示,双面显示中Micro-LED器件的发光亮度变为单面显示的1/2,为了保证显示亮度,需要更多的发光器件发光,不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和制作工艺难度。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000,包括:
基板10;
阵列层20,位于基板10的一侧,阵列层20包括多个开关控制单元200;
像素定义层30,位于阵列层20远离基板10一侧,像素定义层30包括多个开口301,沿像素定义层30指向基板10的方向,开口301至少贯穿阵列层20;可选的,沿像素定义层30指向基板10的方向,开口301可以贯穿至阵列层20靠近基板10一侧的表面,还可以贯穿至基板10靠近阵列层20一侧的表面;
电极层40,位于像素定义层30远离阵列层20一侧;
发光层50,位于电极层40远离像素定义层30一侧,发光层5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501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502(图1中未填充),第一发光器件501位于开口301内,第二发光器件502位于第一发光器件501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发光器件5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50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均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电连接;
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10一侧,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10一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000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00(如图1所示),每个发光单元00可以包括开关控制单元200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阵列层20可以包括栅极金属层201、源漏极金属层202、有源层203,还可以包括各个导电膜层之间的绝缘层(图2中未填充)。像素定义层30用于限定出发光层50的各个发光器件的设置位置。电极层40位于像素定义层30远离阵列层20一侧,可选的,一个发光单元00对应设置有两个位于电极层40的电极部(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分别用于为发光层50的各个发光器件提供阳极电极信号和阴极电极信号,以使发光层50的各个发光单元00的发光器件能够发光实现显示。可选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在转移过程中通过共晶层60实现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的电连接。像素定义层30包括多个开口301,沿像素定义层30指向基板10的方向,开口301至少贯穿阵列层20;可选的,沿像素定义层30指向基板10的方向,开口301可以贯穿至阵列层20靠近基板10一侧的表面,还可以贯穿至基板10靠近阵列层20一侧的表面;无论开口301贯穿至哪个膜层的表面,开口301未贯穿的膜层均为透明度高的材料制作,以使开口301位置处朝向基板10一侧形成出光窗口M,便于开口301内第一发光器件501发出的光线透过,开口301朝向基板10一侧留下的膜层越少,透过率越高,越有利于光线透过。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由同一个双面发光的Micro-LED器件实现双面发光显示时,发光亮度变为单面显示的1/2,而为了保证显示亮度,需要更多的发光器件发光,不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和制作工艺难度的问题,本实施例设置发光层5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501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502,第一发光器件501位于开口301内,第二发光器件502位于第一发光器件501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发光器件5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50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发光方向(如图2中的方向K1)至少朝向基板10一侧,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发光方向(如图2中的方向K2)至少背离基板10一侧,以实现双面显示功能,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均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电连接,可以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以实现双面显示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000的结构,由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从而可以在几乎不影响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是指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PPI数值越高,即代表显示屏能够以越高的密度显示图像,画面的细节就会越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双面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且由于仅在基板10的一侧增加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制程步骤,即单侧制作工艺即可实现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制作,无特殊制程风险,工艺制程简单,因此还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制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2仅是示例性画出突出本实施例发明重点的双面显示面板000的膜层结构,该双面显示面板000的膜层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例如封装结构层、各个绝缘层、钝化层、基板10与阵列层20之间的缓冲层等膜层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Micr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对于发光层50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均为微型LED,即Micro-LED,其结构和发光原理可参考相关技术中Micro-LED的发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由于开口301空间和绑定精度的水准问题,开口301内的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尺寸可以比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尺寸小一些;可选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还可以是相同尺寸的两个长方形结构呈十字交叠排布,从而避免第一发光器件501的设置受开口301空间和绑定精度的水准问题的影响,尽量做到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尺寸相同,内部电流密度相同,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一致。本实施例对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大小尺寸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相关技术中的Micro-LED和共晶层60的厚度和可以做到10μm以下,甚至更薄,并且可以通过将像素定义层30做厚,或者将开口301刻蚀更深来提高高度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000中,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实现双面显示的内容相同,也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内容不同的效果。若显示的内容相同,则只需一个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且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连接电极层40的同一组的两个电极部(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若显示的内容不同,则可以设置两个驱动电路,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501电连接,另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采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驱动方式,此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可以连接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而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则需分开单独设置(图2中未示意),且分别连接不同的电压信号线(可以为PVEE信号线),改变PVEE信号线的脉宽或电压可以达到相同亮度,驱动实现显示不同画面和内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3,图3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制作材料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30%,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发光方向(如图3中的方向K1和方向K2)均包括朝向基板10一侧的方向和背离基板10一侧的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结构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当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制作材料均为透过率大于或等于30%的透明材料时,即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透光性能较高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均为双面发光的结构,即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发光方向(如图3中的方向K1和方向K2)均包括朝向基板10一侧的方向和背离基板10一侧的方向,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发光器件501背离基板10一侧的发光为第二发光器件502增加发光亮度,通过第二发光器件502朝向基板10一侧的发光为第一发光器件501增加发光亮度,进一步提升整个双面显示面板000的发光显示亮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单元200包括开关晶体管T1,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与电极层40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开关控制单元200的结构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T1,用于通过控制开关晶体管T1的导通和截止实现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发光或不发光,通常情况下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电极层40对应的两个电极部中的阳极电极部C,并通过该阳极电极部C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电连接,而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与电极层40对应的两个电极部中的阴极电极部D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电极层4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电极层40至少包括第一电极部401(阳极电极部C)和第二电极部402(阳极电极部D),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阳极(图中未示意)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图中未示意)均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阴极(图中未示意)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图中未示意)均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第一电极部401通过过孔70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000中,设置电极层4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阳极电极部C)和第二电极部402(阳极电极部D)延伸设置到开口301内,使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阳极(图中未示意)在开口301内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阴极(图中未示意)在开口301内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图中未示意)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图中未示意)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图中未示意)均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第一电极部401通过过孔70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从而使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连接电极层40的同一组的两个电极部(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的开关晶体管T1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实现双面显示的内容相同的效果,且只需设置一个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即可,面板结构布设简单。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4,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阵列层20还包括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第一连接部9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阳极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绑定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阴极与第一连接部90绑定电连接;
电极层4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不交叠,电极层40至少包括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
第一电极部401通过过孔80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第二电极部402通过外围电路(图中未示意)与第一连接部90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实现双面显示的内容相同,也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内容不同的效果。若显示的内容相同,则只需一个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且上述实施例的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的不同发光方向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显示的内容相同,还可以也设置一个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电极层4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并且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未延伸设置至开口301内,而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和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均延伸设置到开口301内,此时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阳极在开口301内直接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绑定电连接,第一电极部401通过过孔80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阴极在开口301内与第一连接部90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从而可以在减少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刻蚀形成的工艺难度的同时,将第二电极部402通过外围电路(图中未示意)与第一连接部90电连接实现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的开关晶体管T1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实现双面显示的内容相同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部402与第一连接部8通过外围电路电连接,无需在面板上的像素区另外增设占空间的开孔,从而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000的结构还可以实现显示的内容不同,可以设置两个驱动电路,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501电连接,另一个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采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驱动方式,此时,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阳极在开口301内直接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绑定电连接,第一电极部401通过过孔80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阴极在开口301内与第一连接部90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第一连接部90和第二电极部402可以连接不同驱动电路的电压信号线(可以为PVEE信号线),改变PVEE信号线的脉宽或电压可以达到相同亮度,分别驱动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实现显示不同画面和内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5,图5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501靠近第二发光器件50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反射部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在第一发光器件501靠近第二发光器件50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反射部100,通过具有反射功能的第一反射部100,将第一发光器件501内部可能朝向开口301上方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全部反射至朝向基板10的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出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器件501靠近第二发光器件502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反射部100可以在发光器件501的制备过程中设置,可以通过成膜、曝光、刻蚀来制作第一发光器件501的第一反射部100,第一反射部100可以为金属反射层,金属反射层的成膜无工艺难度,只需传统的成膜、曝光、刻蚀工艺即可实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6,图6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器件50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50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反射部110。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在第二发光器件50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50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反射部110,通过具有反射功能的第二反射部110,将第二发光器件502内部可能朝向开口301下方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全部反射至背离基板10的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出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发光器件50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50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第二反射部110可以在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制备过程中设置,可以通过成膜、曝光、刻蚀来制作第二发光器件502的第二反射部110,第二反射部110可以为金属反射层,金属反射层的成膜无工艺难度,只需传统的成膜、曝光、刻蚀工艺即可实现。
可选的,由于第二反射部110一般为金属导体材质,因此,可以如图6所示,设置第二反射部110铺设面积小于第二发光器件50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501的一侧表面的面积,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反射部110将电极层40的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和阴极)连接短路;或者也可以如图7所示,图7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中,第二发光器件50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501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反射部110设置为非整面结构,在第二反射部110的尽量靠近阳极电极部C的一侧(图中未示意)或者尽量靠近阴极电极部D的一侧(如图7所示)设置贯穿第二反射部110所在膜层的通孔1101,避免第二反射部110将电极层40的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和阴极)连接短路,并且由于通孔1101尽可能开设在第二反射部110的靠近阳极电极部C的一侧或者尽可能开设在靠近阴极电极部D的一侧,可以避免通孔1101的开设对第二反射部110的反射效果产生影响,即使第二发光器件502内部可能会有朝向开口301下方射出的光线,也可以尽可能避免通过通孔1101出射至第一发光器件501上。通孔1101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只需能够避免第二反射部110将电极层40的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和阴极)连接短路即可。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和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501靠近第二发光器件50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反射部100,第二发光器件502靠近第一发光器件50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反射部110,可以通过具有反射功能的第一反射部100,将第一发光器件501内部可能朝向开口301上方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全部反射至朝向基板10的方向,同时通过具有反射功能的第二反射部110,将第二发光器件502内部可能朝向开口301下方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全部反射至背离基板10的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同时提高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为反光材料。
本实施例中双面显示面板的不同发光方向的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显示的内容相同,还可以也设置一个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电极层4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并且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开口3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未延伸设置至开口301内,而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和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均延伸设置到开口301内,此时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阳极在开口301内直接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绑定电连接,第一电极部401通过过孔80与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501的阴极在开口301内与第一连接部90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一电极部401绑定电连接,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在开口301外的像素定义层30上与第二电极部402绑定电连接,从而可以在减少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刻蚀形成的工艺难度的同时,将第二电极部402通过外围电路(图中未示意)与第一连接部90电连接实现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的开关晶体管T1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实现双面显示的内容相同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部402与第一连接部8通过外围电路电连接,无需在面板上的像素区另外增设占空间的开孔,从而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为反光材料,可选的,发光材料可以为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有机膜,由于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未延伸设置至开口301内,因此开口301的侧壁材料即为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将像素定义层30的制作材料设为反光材料,有利于将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光线反射至基板10一侧(即图4中的方向K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8,图8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开口301包括靠近基板10一侧的第一端面3011和远离基板10一侧的第二端面3012;
第二端面301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端面301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000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为反光材料,且电极层40的第一电极部401和第二电极部402未延伸设置至开口301内,开口301的侧壁材料即为像素定义层30的材料,将像素定义层30的制作材料设为反光材料,有利于将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出射光线反射至基板10一侧(即图8中的方向K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出光效率。并且本实施例还将开口301设计为上细下粗的类似于碗状结构,即开口301包括靠近基板10一侧的第一端面3011和远离基板10一侧的第二端面3012,第二端面301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端面301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反射效果的开口301的反射原理,类似日常手电筒内部的碗状结构的反射原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开口301对第一发光器件501出光的反射效果,进而提高开口301内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9,图9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还设有多个支撑部120,第二发光器件502位于相邻的支撑部120之间。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像素定义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还设有多个支撑部120,用于遮挡在相邻的第二发光器件502之间,具有一定的避免相邻第二发光器件502混光的作用。可选的,支撑部120的材料为反光材料,有利于将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光线反射至背离基板10一侧(即图9中的方向K2),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10,图10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0包括靠近基板10一侧的第三端面1201和远离基板10一侧的第四端面1202;
第四端面120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端面12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000中,像素定义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还设有多个支撑部120,用于遮挡在相邻的第二发光器件502之间,具有一定的避免相邻第二发光器件502混光的作用。可选的,支撑部120的材料为反光材料,有利于将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光线反射至背离基板10一侧(即图10中的方向K2),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出光效率。并且本实施例还将支撑部120的形状设计为上细下粗的结构,即支撑部120包括靠近基板10一侧的第三端面1201和远离基板10一侧的第四端面1202,第四端面120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端面12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将第二发光器件502围在支撑部120构成的类似碗状的一个结构中,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反射效果的支撑部120的反射原理,类似日常手电筒内部的碗状结构的反射原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部120对第二发光器件502出光的反射效果,进而提高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10,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支撑部120的高度H1大于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高度H2。
本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支撑部120的高度H1大于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高度H2,即支撑部120远离基板10一侧的第四端面1202高于第二发光器件502远离基板10一侧的表面,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支撑部120对第二发光器件502出光的反射效果,使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出光效率更佳。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000。图1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双面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双面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双面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10、图12和图1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发光电路框架图,本实施例中,双面显示装置111还包括驱动电路130,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均与驱动电路130电连接(图12中未示意,可通过接入显示区的信号线只需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双面显示面板000中,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实现双面显示的内容相同,也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内容不同的效果。若显示的内容相同,则只需一个驱动电路130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如图13所示),可以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可以连接电极层40的同一组的两个电极部(阳极电极部C和阴极电极部D)。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1-10、图14和图15,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发光电路框架图,若显示的内容不同,则可以设置两个驱动电路130,其中一个第一驱动电路1301与第一发光器件501电连接,另一个第二驱动电路1302与第二发光器件502电连接,采用PWM(Pulse WidthModulation,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驱动方式,此时,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阳极可以连接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而第一发光器件501和第二发光器件502的阴极则需分开单独设置,且分别连接不同的电压信号线(可以为PVEE1信号线和PVEE2信号线),改变PVEE1信号线和PVEE2信号线的脉宽或电压可以达到相同亮度,驱动实现显示不同画面和内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6、图17和图18,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图17是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绑定第一发光器件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绑定第二发光器件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000,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绑定载台160(一个安装平台);
步骤S2:在绑定载台160一侧制作基板10;
步骤S3:在基板10远离绑定载台160一侧制作阵列层20,阵列层20设有多个开关控制单元200;
步骤S4:在阵列层20远离基板10一侧制作像素定义层30,并在像素定义层30上刻蚀形成多个开口301,沿像素定义层30指向基板10的方向,开口301至少贯穿阵列层20;
步骤S5:在像素定义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制作电极层40;可选的,在电极层40远离像素定义层30一侧和开口301范围内刻蚀形成共晶层60;
步骤S6:加热绑定载台160,通过转移头140将第一发光器件501转移至开口301内,使第一发光器件501与开关控制单元200电连接,如图17所示;
步骤S7:通过加热转移头150将第二发光器件502转移至电极层40远离像素定义层30的一侧,使第二发光器件502和第一发光器件501通过共晶层60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200电连接,如图18所示;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S8:制作双面显示面板000的其他膜层,完成双面显示面板000的制作。
其中,第一发光器件501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502向双面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10一侧,第二发光器件502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10一侧。
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000的制作方法中,通过加热转移头150将第二发光器件502转移至电极层40远离像素定义层30的一侧,可以避免采用加热绑定载台160的方式时,第二发光器件502距离绑定载台160较远,无法实现加热绑定的效果,另外由于绑定第二发光器件502时,第一发光器件501已绑定完成,因此通过加热转移头150将第二发光器件502转移至电极层40远离像素定义层30的一侧,还可以避免加热绑定载台160造成第一发光器件501的共晶层60温度过高,使共晶层60彻底融化到处流淌。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双面显示面板000,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双面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面显示面板中,设置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位于像素定义层形成的开口内,第二发光器件位于第一发光器件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基板一侧,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基板一侧,以实现双面显示功能。并且,本发明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均与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可以通过同一个开关控制单元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以实现双面显示的效果。本发明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由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在垂直于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从而可以在几乎不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双面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且由于仅在基板的一侧增加第二发光器件的制程步骤,即单侧制作工艺即可实现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制作,无特殊制程风险,工艺制程简单,因此还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制程效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阵列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开关控制单元;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指向所述基板的方向,所述开口至少贯穿所述阵列层;
电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阵列层一侧;
发光层,位于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像素定义层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均与同一个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制作材料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30%,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均包括朝向所述基板一侧的方向和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极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电极层至少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均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绑定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阴极均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绑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过孔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阵列层还包括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绑定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绑定电连接;
所述电极层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电极层至少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绑定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绑定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过孔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部通过外围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均为微型LE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靠近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反射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反射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材料为反光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一端面和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还设有多个支撑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相邻的所述支撑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材料为反光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三端面和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四端面;
所述第四端面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端面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高度。
15.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均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
17.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绑定载台;
在所述绑定载台一侧制作基板;
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绑定载台一侧制作阵列层,所述阵列层设有多个开关控制单元;
在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制作像素定义层,并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刻蚀形成多个开口,沿所述像素定义层指向所述基板的方向,所述开口至少贯穿所述阵列层;
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制作电极层;
加热所述绑定载台,通过转移头将第一发光器件转移至所述开口内,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
通过加热转移头将第二发光器件转移至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使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同一个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朝向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至少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6147.5A CN111489658B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6147.5A CN111489658B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89658A true CN111489658A (zh) | 2020-08-04 |
CN111489658B CN111489658B (zh) | 2022-04-08 |
Family
ID=7179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26147.5A Active CN111489658B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89658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0142A (zh) * | 2020-10-29 | 2021-02-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652253A (zh) * | 2021-01-06 | 2021-04-13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3299746A (zh) * | 2021-05-10 | 2021-08-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Micro 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203749A (zh) * | 2021-12-10 | 2022-03-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和双面显示装置 |
CN114613752A (zh) * | 2022-03-08 | 2022-06-1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613733A (zh) * | 2022-02-28 | 2022-06-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曲面发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274646A (zh) * | 2022-07-29 | 2022-11-01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616815A (zh) * | 2022-09-01 | 2023-01-1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39658A1 (en) * | 2002-11-27 | 2004-12-02 | Jun Koyama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044554A (zh) * | 2009-10-16 | 2011-05-0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双面显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CN104752461A (zh) * | 2013-12-25 | 2015-07-0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40260A (zh) * | 2015-07-23 | 2015-12-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6952941A (zh) * | 2017-05-26 | 2017-07-14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7680989A (zh) * | 2017-07-26 | 2018-02-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598145A (zh) * | 2018-06-29 | 2018-09-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9064986A (zh) * | 2018-08-29 | 2018-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285858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164322A (zh) * | 2019-05-22 | 2019-08-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CN110265437A (zh) * | 2019-05-31 | 2019-09-2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391283A (zh) * | 2019-07-31 | 2019-10-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4-23 CN CN202010326147.5A patent/CN1114896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39658A1 (en) * | 2002-11-27 | 2004-12-02 | Jun Koyama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044554A (zh) * | 2009-10-16 | 2011-05-04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双面显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CN104752461A (zh) * | 2013-12-25 | 2015-07-0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40260A (zh) * | 2015-07-23 | 2015-12-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6952941A (zh) * | 2017-05-26 | 2017-07-14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9285858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680989A (zh) * | 2017-07-26 | 2018-02-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598145A (zh) * | 2018-06-29 | 2018-09-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9064986A (zh) * | 2018-08-29 | 2018-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164322A (zh) * | 2019-05-22 | 2019-08-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CN110265437A (zh) * | 2019-05-31 | 2019-09-2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391283A (zh) * | 2019-07-31 | 2019-10-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0142A (zh) * | 2020-10-29 | 2021-02-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310142B (zh) * | 2020-10-29 | 2022-08-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652253A (zh) * | 2021-01-06 | 2021-04-13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3299746A (zh) * | 2021-05-10 | 2021-08-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Micro 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203749A (zh) * | 2021-12-10 | 2022-03-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和双面显示装置 |
CN114613733A (zh) * | 2022-02-28 | 2022-06-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曲面发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613752A (zh) * | 2022-03-08 | 2022-06-1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5274646A (zh) * | 2022-07-29 | 2022-11-01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616815A (zh) * | 2022-09-01 | 2023-01-1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CN115616815B (zh) * | 2022-09-01 | 2024-03-2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89658B (zh) | 2022-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89658B (zh)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
CN113539130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 |
TWI224475B (en) | Display unit | |
JP4619186B2 (ja) | 発光装置 | |
US10516078B2 (en) |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first emitting direction and a second emitting direction | |
KR20060053228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어레이 기판 | |
JP5604078B2 (ja) | 電子装置 | |
JP2007220598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CN115273744A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 |
CN113764488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4864797B (zh) | 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048568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6683417B2 (en) |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47434A1 (en) | Double-surface display panel and double-surface spliced display screen | |
US11308850B2 (en) | Combined display panel | |
WO2019012793A1 (ja)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US20230307597A1 (en) |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 |
JP2022098885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2098887A (ja)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 | |
KR20230022418A (ko) | 마이크로 led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0931652A (zh) | Oled双面显示装置 | |
JP7546474B2 (ja)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22098886A (ja)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10243539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5454029B2 (ja) | 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