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8224A -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48224A CN116248224A CN202111484934.3A CN202111484934A CN116248224A CN 116248224 A CN116248224 A CN 116248224A CN 202111484934 A CN202111484934 A CN 202111484934A CN 116248224 A CN116248224 A CN 1162482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diversity transmission
- target
- generat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H04B7/04026—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with codebook-based beam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传输方法包括: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需要支持海量的万物互联,海量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对成本和功耗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物联网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蜂窝网络化、低成本、低功耗甚至零功耗无源化。然而,考虑到传统的无源终端受限于其功耗与硬件能力,其通信传输距离大多在10米以下,远远达不到蜂窝化百米覆盖范围的目标,采用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通信距离,反向散射通信是指反向散射通信设备利用其它设备或者环境中的射频信号进行信号调制来传输自己信息。
相关技术中,通过使用空时分组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e,STBC),在空间和时间域引入信号冗余,通过合理的构造分组编码传输矩阵,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来获得分集增益和天线增益;其中,正交空时分组编码(Orthogonal Space Time Block Code,OSTBC)码本虽然能够获得满分集增益同时获得满速率,但该类码本只适用于两天线发射分集场景;而准正交空时分组编码(Quasi-Orthogonal Space Time Block Code,QSTBC)码本可以扩展到大于两天线的发射分集场景,并且获得稍差于满分集增益的分集增益同时获得满速率。
实际中,由于反向散射通信是通过改变负载阻抗来控制信号的幅度或相位,考虑到反向散射通信调制电路中其他因素的非理想情况,输出信号的幅度或相位或多或少存在误差;但是,OSTBC和QSTBC分集方案均是针对传统有源射频通信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如反向散射通信等无源终端的调制特性,当OSTBC和QSTBC分集方案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中时,存在系统实现复杂度高,检测错误概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能够解决系统实现复杂度高,检测错误概率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
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
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确定并使用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四;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通信系统,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反向散射通信设备(BackscatterCommunication UE,BSC UE)、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所述BSC UE包括: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的标签(Tag),无源(Passive)IoT,半无源(Semi-passive)IoT等。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的场景中,解决相关技术中系统实现复杂度高,检测错误概率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该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上述目标编码结构可以构造得到2k(k=1,2,3,…)天线发射分集码字,发射分集阶数为2k。显然,满足上述目标编码结构的编码码字不止一个。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编码码字为满足上述目标编码结构的多个编码码字中的至少一个。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并使用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的情况下,基于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步骤过程不重复赘述。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201-202;其中:
步骤201、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步骤202、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的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的场景中。终端包括反向散射通信设备(BSC UE)。可以理解的,BSC UE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的Tag,无源IoT,半无源IoT等设备。
可选地,目标编码码字,也可称为码字矩阵、分组编码矩阵、空时分组编码矩阵、分组编码码字或空时分组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中,终端确定并使用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编码码字的特性在于,对于维度为N×N的目标编码码字,该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该目标编码结构可以表示为S;
其中,所述S中的元素包括S12、S34、及所述S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S12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S34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为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生成元素;所述S12、S34、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N大于2的情况下,所述S12、S34、及均是维度为L×L的块状矩阵,L=N/2,各所述块状矩阵中的元素均为复数;为S34的共轭矩阵,为S12的共轭矩阵的相反数。显然,本申请实施例构造的目标编码结构可以扩展到2k(k=1,2,3,…)天线发射分集码字。
该目标编码结构的构造结构决定了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计一种基于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也即发射分集码本),使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应用于在2天线发射分集传输场景时,能够获得满分集增益和满速率,此时该目标编码码字属于OSTBC码本;而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应用于在发送天线数大于2的发射分集传输场景时,能够获得稍差于满分集增益的分集增益,满速率传输,此时该目标编码码字属于QSTBC码本。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编码码字应用于在2天线发射分集传输场景、4天线发射分集传输场景及2k天线发射分集传输分别进行说明。
一、2天线发射分集传输
根据目标编码码字S2,假设在当前符号周期,天线1上发送的符号记为s1,而在天线2上发送的符号记为但是,在下一个符号周期,天线1上发送的符号为s2,而在天线2上发送的符号为基于上述分析,根据OSTBC码字的定义可知,S2属于OSTBC码字,因而,基于S2进行发射分集传输,能够获得满分集增益与满速率传输。
下面分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编码码字S2,与相关技术中标准Alamouti码和扩展的Alamouti码字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区别:
表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S2在两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符号的编码表。
表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的两天线发射分集编码表
表2相关技术中标准Alamouti码字的两天线发射分集编码表
00 | 天线1 | 天线2 | 01 | 天线1 | 天线2 |
t | |Γ|ejθ | |Γ|ejθ | t | |Γ|ejθ | |Γ|ej(θ+π) |
t+T | |Γ|e-j(θ+π) | |Γ|e-jθ | t+T | |Γ|e-jθ | |Γ|e-jθ |
10 | 天线1 | 天线2 | 11 | 天线1 | 天线2 |
t | |Γ|ej(θ+π) | |Γ|ejθ | t | |Γ|ej(θ+π) | |Γ|ej(θ+π) |
t+T | |Γ|e-j(θ+π) | |Γ|e-j(θ+π) | t+T | |Γ|e-jθ | |Γ|e-j(θ+π) |
表3相关技术中扩展的Alamouti码字的两天线发射分集编码表
00 | 天线1 | 天线2 | 01 | 天线1 | 天线2 |
t | |Γ|ejθ | |Γ|ejθ | t | |Γ|ejθ | |Γ|ej(θ+π) |
t+T | |Γ|e-jθ | |Γ|e-j(θ+π) | t+T | |Γ|e-j(θ+π) | |Γ|e-j(θ+π) |
10 | 天线1 | 天线2 | 11 | 天线1 | 天线2 |
t | |Γ|ej(θ+π) | |Γ|ejθ | t | |Γ|ej(θ+π) | |Γ|ej(θ+π) |
t+T | |Γ|e-jθ | |Γ|e-jθ | t+T | |Γ|e-j(θ+π) | |Γ|e-jθ |
根据表1可知,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天线1只需要2种系数|Γ|ejθ和|Γ|ej(θ+π);天线2也只需要两种系数|Γ|e-jθ和|Γ|e-j(θ+π)。也就是说,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每根天线上只需要两种负载阻抗即可。
根据表2和表3可知,基于相关技术中标准Alamouti码字和扩展的Alamouti码字,天线1和天线2都分别需要4种系数|Γ|ejθ,|Γ|e-j(θ+π),|Γ|ej(θ+π),|Γ|e-j(θ+π)。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每根天线上需要4种负载阻抗。
显然,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二、4天线发射分集传输
在4天线发射分集传输场景中,目标编码码字的维度为4×4,即N等于4,
其中,所述S4中的元素均为复数;为s2的共轭复数,为s3的共轭复数,为s4的共轭复数,为s1的共轭复数的相反数,为s2的共轭复数的相反数,为s3的共轭复数的相反数,-s2为s2的相反数,-s3为s3的相反数。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QSTBC码字的定义可知,S4属于QSTBC码字,因而,基于S4进行发射分集传输,能够获得稍差于满分集增益的分集增益与满速率传输。
表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S4在4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符号的编码表。作为对比,表5示出了相关技术中ABBA类QSTBC在4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符号的编码表。
表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的4天线发射分集编码表
表5相关技术中ABBA类QSTBC的4天线发射分集编码表
根据表4可知,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天线1只需要2种系数|Γ|ejθ和|Γ|ej(θ+π),天线2也只需要两种系数|Γ|e-jθ和|Γ|e-j(θ+π),天线3也只需要2种系数|Γ|e-jθ和|Γ|e-j(θ+π),天线4也只需要2种系数|Γ|ejθ和|Γ|ej(θ+π)。也就是说,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编码码字,每根天线上只需要两种负载阻抗即可。
根据表5可知,基于相关技术中ABBA类QSTBC,天线1、天线2、天线3及天线4都分别需要4种系数|Γ|ejθ,|Γ|e-j(θ+π),|Γ|ej(θ+π),|Γ|e-j(θ+π)。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每根天线上需要4种负载阻抗。
显然,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三、2k天线发射分集传输
在2k天线发射分集传输场景中,目标编码码字的维度为N×N。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可以扩展到2k(k=1,2,3,…)天线发射分集码字。设计原理与S、S2和S4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目标编码码字的发射分集传输方案的实现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1中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确定方式1、网络侧设备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
确定方式2、终端自主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触发方式1、终端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触发方式2、网络侧设备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情景:
情景1、网络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网络确定并指示码本信息;
情景2、终端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网络确定并指示码本信息;
情景3、网络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终端确定并指示码本信息;
情景4、终端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终端确定并指示码本信息。
在对情景1-情景4进行说明之前,先对确定方式1、确定方式2、触发方式1及触发方式2说明如下:
针对确定方式1:网络侧设备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并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例如,终端解析第一指示信息,得到码字结构参数,使用码字结构参数生成目标编码码字。
实际中,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例如,码字标识指示符,包括:码字的索引(index)或码字的编号。
2)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例如,码本维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的码本维度,码本维度例如为发射分集阶数。
实际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1)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承载。可以理解的,DCI可以为新设计的DCI format,或复用已有DCI。
2)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3)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4)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承载。
针对触发方式1:终端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主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触发分集传输。
实际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其中,第一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2)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3)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4)下行接收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三阈值。
针对确定方式2:终端自主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具体地,终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然后,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实际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实际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前导码承载;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序列承载。
可选地,终端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会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其中,第一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2)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3)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4)下行接收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三阈值。
实际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2)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实际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1)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2)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前导码承载;
3)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序列承载。可以理解的,此处的序列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号。
针对触发方式2: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触发消息通过DCI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具体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或者,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实际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实际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01-302;其中:
步骤301、网络侧设备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步骤302、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的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的场景中。终端包括BSC UE。可以理解的,BSC UE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FID系统中的Tag,无源IoT,半无源IoT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中,网络侧设备确定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发送给终端,指示终端使用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实际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DCI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所述终端发送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触发了分集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编码码字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周期的信息;
2)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
3)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下面通过4个具体的实施例,分别对上述4种情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情景1、网络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网络确定并指示码本。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一,如图4所示,该方法由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配合实施,该方法包括步骤401-410;其中:
步骤401、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地,终端包括BSC UE;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BSC UE支持的调制方式、所述BSC UE的天线能力。
步骤402、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能力信息,确定调制方式、信道编解码方式及数据传输调度方式。
步骤403、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决定触发终端进行发射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步骤404、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步骤405、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UE ID的信号序列;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步骤406、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步骤407、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步骤408、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发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统一承载,即同时承载于一条信令中;也可以独立承载,即通过不同的信令进行承载。
或者,第二触发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统一承载,即同时承载于一条信令中;也可以独立承载,即通过不同的信令进行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404、步骤405和步骤408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404、步骤405和步骤408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也可以同时执行各步骤。
步骤409、终端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步骤410、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DCI承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4)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可以理解的,DCI可以为新设计的DCI format,或复用已有DCI。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中,网络侧设备确定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发送给终端,指示终端使用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情景2、终端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网络确定并指示码本。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二,如图5所示,该方法由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配合实施,该方法包括步骤501-510;其中:
步骤501、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地,终端包括BSC UE;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BSC UE支持的调制方式、所述BSC UE的天线能力。
步骤502、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能力信息,确定调制方式、信道编解码方式及数据传输调度方式。
步骤503、终端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决定触发发射分集传输。
步骤504、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触发分集传输。
步骤505、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UE ID的信号序列;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步骤506、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步骤507、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步骤508、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505和步骤508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505和步骤508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也可以同时执行各步骤。
步骤509、终端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步骤510、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DCI承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可以理解的,DCI可以为新设计的DCI format,或复用已有DCI。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中,网络侧设备确定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发送给终端,指示终端使用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情景3、网络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终端确定并指示码本。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三,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601-609;其中:
步骤601、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包括BSC UE;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BSC UE支持的调制方式、所述BSC UE的天线能力。
步骤602、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能力信息,确定调制方式、信道编解码方式及数据传输调度方式。
步骤603、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决定触发终端进行发射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步骤604、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步骤605、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发信息与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统一承载,即同时承载于一条信令中,也可以各自独立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UE ID的信号序列;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步骤606、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步骤607、终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步骤608、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MACCE承载;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前导码承载;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序列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604和步骤605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604和步骤605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也可以同时执行各步骤。
步骤609、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中,终端自主确定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情景4、终端触发终端分集传输;终端确定并指示码本。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四,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701-709;其中:
步骤701、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终端能力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包括BSC UE;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BSC UE支持的调制方式、所述BSC UE的天线能力。
步骤702、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能力信息,确定调制方式、信道编解码方式及数据传输调度方式。
步骤703、终端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决定触发发射分集传输。
步骤704、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触发分集传输。
步骤705、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UE ID的信号序列;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步骤706、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步骤707、终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步骤708、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发信息与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统一承载,即同时承载于一条信令中,也可以各自独立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MACCE承载;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前导码承载;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序列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704和步骤708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704和步骤708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也可以同时执行各步骤。
步骤709、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中,终端自主确定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分集传输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分集传输装置执行分集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8所示,该分集传输装置800,应用于终端,包括:第一确定模块801及传输模块802,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801,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传输模块8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中,通过确定并使用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可选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表示为S;
其中,所述S4中的元素均为复数;为s2的共轭复数,为s3的共轭复数,为s4的共轭复数,为s1的共轭复数的相反数,为s2的共轭复数的相反数,为s3的共轭复数的相反数,-s2为s2的相反数,-s3为s3的相反数。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801,具体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编码码字;
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反向散射通信设备标识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承载。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801,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分集传输装置8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前导码承载;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序列承载。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801,具体用于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分集传输装置8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触发所述终端进行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下行接收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三阈值。
可选地,所述分集传输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触发消息通过DCI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可选地,所述分集传输装置80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四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或者,
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集传输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2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9所示,该分集传输装置900,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二确定模块901及第一发送模块902,其中:
第二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第一发送模块902,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中,通过确定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并将目标编码码字发送给终端,指示终端使用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反向散射通信设备标识BSC UE ID或与BSC UE 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承载。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901,具体用于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触发所述终端进行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可选地,所述分集传输装置900还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触发消息通过DCI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 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可选地,所述分集传输装置900还包括: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周期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3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存储器10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0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分集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0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分集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终端1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101、网络模块1102、音频输出单元1103、输入单元1104、传感器1105、显示单元1106、用户输入单元1107、接口单元1108、存储器1109以及处理器11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1041和麦克风11042,图形处理器1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061。用户输入单元1107包括触控面板1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1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1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1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1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1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1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1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1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10中。
其中,处理器1110,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射频单元1101,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确定并使用满足目标编码结构的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多天线发射分集传输,该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的编码矩阵;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目标编码结构设计的目标编码码字不但能够保证分集增益的同时,而且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反射系数的种类,即能够减少每根天线上所需要的负载阻抗的种类,从而实现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有效地降低检测错误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编码码字;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
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网络侧设备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200包括:天线1201、射频装置1202、基带装置1203、处理器1204和存储器1205。天线1201与射频装置12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202通过天线12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2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2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202,射频装置12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20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2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20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2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2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2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2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20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2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205上并可在处理器12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204调用存储器12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7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集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以易失性的,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分集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分集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分集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5)
1.一种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反向散射通信设备标识BSC UE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承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包括: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前导码承载;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序列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触发分集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下行接收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三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触发消息通过DCI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不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或者,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在相同时间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上分别发送测量参考信号,且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均经过与对应天线的索引信息相关的随机数加扰处理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工作周期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DCI承载;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加扰或与BSC UE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21.一种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射分集阶数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码本维度指示信息和码字矩阵指示符。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指示消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反向散射通信设备标识BSC UEID或与BSC UEID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承载。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目标编码码字,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的反向传输信号的能量低于第一阈值;
所述终端的位置位于小区边缘;
所述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CK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触发分集传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一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触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终端分集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的承载方式包括以下其中一项:
所述第二触发消息通过DCI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前导序列承载;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信号序列承载;其中,所述信号序列包括:经过BSC UE ID或与BSC UE相关的随机数加扰的信号序列,或携带BSC UEID的信号序列;
所述第二触发信息通过MAC CE承载。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目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M个发射天线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或周期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M个发射天线中每个天线上发送的测量参考信号的频率、带宽或频移的信息。
31.一种分集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码字进行分集传输;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32.一种分集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编码码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编码码字;
其中,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满足目标编码结构;所述目标编码码字是维度为N×N的编码矩阵;N=2k,k为正整数;所述目标编码结构包括: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所述第一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的相反数,所述第二生成元素为所述第二基础元素的共轭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基础元素、第二基础元素、第一生成元素和第二生成元素为复数或块状矩阵。
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
34.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1至30任一项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
3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1至30任一项所述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4934.3A CN116248224A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EP22903334.5A EP4447345A1 (en) | 2021-12-07 | 2022-12-02 | Diversity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PCT/CN2022/136286 WO2023103912A1 (zh) | 2021-12-07 | 2022-12-02 |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US18/737,896 US20240333342A1 (en) | 2021-12-07 | 2024-06-07 | Diversity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4934.3A CN116248224A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48224A true CN116248224A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29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84934.3A Pending CN116248224A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33342A1 (zh) |
EP (1) | EP4447345A1 (zh) |
CN (1) | CN116248224A (zh) |
WO (1) | WO202310391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134641D1 (de) * | 2001-08-13 | 2008-08-14 | Motorola Inc | Drahtlose Kommunikation mit Sendediversität |
CN101494488B (zh) * | 2008-01-23 | 2013-06-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842463A (zh) * | 2017-11-27 | 2019-06-04 | 深圳超级数据链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2021
- 2021-12-07 CN CN202111484934.3A patent/CN11624822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02 EP EP22903334.5A patent/EP444734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2-02 WO PCT/CN2022/136286 patent/WO202310391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06-07 US US18/737,896 patent/US20240333342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333342A1 (en) | 2024-10-03 |
WO2023103912A1 (zh) | 2023-06-15 |
EP4447345A1 (en) | 202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48224A (zh) |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567691A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3246919A1 (zh) |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WO2023125424A1 (zh) | 解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3174253A1 (zh) | Ai模型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7177217A (zh) | 波束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3138459A1 (zh) | 解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828544A (zh) | 传输模式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3125423A1 (zh) | 编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527089A (zh) | 编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846491A (zh) | 信道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8784174A (zh) | 传输数据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176216A (zh) | 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6634444A (zh) | 信息激活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684225A (zh) | 多普勒信息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8283595A (zh) | Ai模型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939847A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978217A (zh) |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961843A (zh) | Harq ack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996897A (zh) | 波束信息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8041497A (zh) | 传输方法、用户设备ue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419408A (zh) | 参考信号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8214525A (zh) | Dci处理方法、ue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7858248A (zh) | Dci解析方法、动态波形切换确定方法、上行接收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7119574A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