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463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463A
CN109842463A CN201711212915.9A CN201711212915A CN109842463A CN 109842463 A CN109842463 A CN 109842463A CN 201711212915 A CN201711212915 A CN 201711212915A CN 109842463 A CN109842463 A CN 109842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trix
preset quantity
decoding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29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ang 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29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24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2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数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提高了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采用重叠复用编码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能够大幅度提高系统的传输谱效率,但是使用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传输方式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可选地,所述重叠复用编码包括重叠时分复用编码。
可选地,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包括: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奇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序列,并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偶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序列和所述第二数据序列,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一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一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包括:对所述第一数据序列取共轭得到第三数据序列,对所述第二数据序列取共轭并取反得到第四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所述第三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二列元素,所述第四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二列元素;其中,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一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二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列的元素为第一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列的元素为第二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
可选地,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发送天线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发送天线一一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所述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所述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对所述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对所述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对所述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所述判决结果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包括: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
可选地,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所述合并数据包括:根据所述信道的衰落系数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最大比值合并,得到所述合并数据。
可选地,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包括: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调制模块,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所述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所述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第一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第二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判决模块,用于对所述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所述判决结果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数据,由此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中应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解决了实际系统随着频谱效率的提高,门限信噪比也会随之提高,在高谱效率下需要很多的电平数且系统复杂度较高,低频谱效率时性能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的重叠复用编码结构后,一方面,能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引入空时分组编码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分集增益,可以提高重叠复用编码在低频谱效率区域的性能,减少了相同谱效率下所需的电平数和复杂度,使系统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引入空时分组编码结构,提高信息流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误码率,在高谱效率时较低的信噪比就可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提高了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时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频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码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OvTDM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OvFDM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OvCDM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
步骤S104,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步骤S106,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步骤S108,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
步骤S110,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重叠复用系统传输数据的场景中。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发送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调制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BPSK、QPSK、16QAM等。以BPSK调制为例,数据1经BPSK调制输出为1;数据0经BPSK调制输出为-1。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重叠复用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vTDM)系统、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vFDM)系统,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vCDM)系统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叠复用编码可以为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vTDM)编码,图2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时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包络波形h(t)。
(2)将(1)中所设计的包络波形h(t)经特定时间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时刻发送信号包络波形h(t-i×△T)。
(3)将所要发送的待符号xi与(2)生形成的相应时刻的包络波形h(t-i×△T)相乘,得到各个时刻的待发送信号波形xih(t-i×△T)
(4)将(3)所形成的各个待发送波形进行xih(t-i×△T)叠加,形成发射信号波形。
(5)发送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叠复用编码可以为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vFDM)编码,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频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频谱信号H(f)。
(2)将(1)所设计的谱信号H(f)经特定载波频谱间隔△B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频谱间隔为△B的子载波频谱波形H(f-i×△B)。
(3)将所要发送的符号Xi分别与(2)生成的对应的各个子载波频谱波H(f-i×△B)相乘,得到经过各个子载波调制的调制信号频谱XiH(f-i×△B)。
(4)将(3)所形成的各个调制信号频谱进行XiH(f-i×△B)叠加,形成复调制信号的频谱,调制信号频谱叠加过程可表示为:
(5)将(4)生成的复调制信号的频谱进行离散傅氏反变换,最终形成时间域的复调制信号,发送信号可表示为:
Signal(t)TX=ifft(S(f))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叠复用编码可以为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vCDM)编码,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码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发送数据经过串并转换成为K路子数据流,第i路上的数据流记为ui=ui, 0ui,1ui,2...。比如K=2时,u0=u0,0u0,2u0,4...,u1=u1,1u1,3u1,5...
(2)将每一路数据送入一个移位寄存器进行加权叠加,第i路的加权系数为bi=bi,0bi,1bi,2...,其为一复向量。
(3)把各路信号相加输出。
最终OvCDM编码器的输出为c=c0c1c2...,
OvCDM的码率为其中n为子数据流长度。当n很长时,由移位寄存器拖尾所带来的码率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有rOvCDM≈k。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并行级联结构中,例如:Turbo-OvXDM(X代表时间T,频率F,码分C,空间S或混合H等)系统、Turbo递归的OvXDM系统。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OvXDM的串行级联结构,混合级联结构等。
通过上述步骤,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中应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解决了实际系统随着频谱效率的提高,门限信噪比也会随之提高,在高谱效率下需要很多的电平数且系统复杂度较高,低频谱效率时性能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的重叠复用编码结构后,一方面,能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引入空时分组编码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分集增益,可以提高重叠复用编码在低频谱效率区域的性能,减少了相同谱效率下所需的电平数和复杂度,使系统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引入空时分组编码结构,提高信息流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误码率,在高谱效率时较低的信噪比就可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提高了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104中,重叠复用编码包括但不限于重叠时分复用编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预设数量为2为例,可以从第二数据中提取奇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序列,并从第二数据中提取偶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包括第一数据序列和第二数据序列,第一数据序列作为第一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第二数据序列作为第一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并对第一数据序列取共轭得到第三数据序列,对第二数据序列取共轭并取反得到第四数据序列,其中,第一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第二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第三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二列元素,第四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二列元素;
其中,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一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二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矩阵的第一列的元素为第一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矩阵的第二列的元素为第二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码字矩阵S将经过调制、重叠复用编码后的数据s1、s2进行相应的编码,其中s1指经调制、重叠复用编码后的数据的奇数位置对应的数据,s2指经调制、重叠复用编码后的数据的偶数位置对应的数据,码字矩阵S也称为发射矩阵,其形式为:
其中,第一行对应为从第一个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行对应为从第二个天线传输的信号,第一列表示第一个符号周期传输的数据,此时第一个天线传送s1,第二天线传送s2,第二列表示第二个符号周期,第一个天线传送而第二个天线传送
可看出,数据是在空间(通过两个天线)和时间(两个传输间隔)中传输的,这就是所谓的空时编码。
其中,S1表示从第一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S2表示从第二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并且满足:
即两序列正交。
假设经过OvTDM编码后数据长度为L,以前8位数据为例来说明空时分组编码过程:前8位编码输出为:{0.0150-0.0150i,0.0240-0.0240i,0.0410-0.0410i,0.0641-0.0641i,0.0911-0.0911i,0.1197-0.1197i,0.1475-0.1474i,0.1719-0.1719i},将该8位数据的奇数和偶数位置上的数据分离,s1={0.0150-0.0150i,0.0410-0.0410i,0.0911-0.0911i,0.1475-0.1474i}s2={0.0240-0.0240i,0.0641-0.0641i,0.1197-0.1197i,0.1719-0.1719i},按照上述变换方式得到从第一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S1={0.0150-0.0150i,0.0410-0.0410i,0.0911-0.0911i,0.1475-0.1474i,-0.0240-0.0240i,-0641-0.0641i,-0.1197-0.1197i,-0.1719-0.1719i},从第二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S2={0.0240-0.0240i,0.0641-0.0641i,0.1197-0.1197i,0.1719-0.1719i,0.0150+0.0150i,0.0410+0.0410i,0.0911+0.0911i,0.1475+0.1474i}
将S1,S2作为发送端分集处理的两路输出,作为第一预设数量为2的第三数据。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是S110中,可以通过第一预设数量的发送天线向接收端发送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三数据,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三数据与第一预设数量的发送天线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第四数据为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
步骤S504,对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步骤S506,对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
步骤S508,对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
步骤S510,对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判决结果作为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重叠复用系统传输数据的场景中。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接收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重叠复用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vTDM)系统、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vFDM)系统,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OvCDM)系统等。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并行级联结构中,例如:Turbo-OvXDM(X代表时间T,频率F,码分C,空间S或混合H等)系统、Turbo递归的OvXDM系统。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OvXDM的串行级联结构,混合级联结构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解调是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信息的过程,它是调制的逆过程。以BPSK解调为例,直观的就是接收端输出信号值的实部(BPSK信号的调制星座映射,虚部总是为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解调的输出进行相应的判决输出。例如,硬判决,当输出数据大于0,判决输出为1;小于0,判决输出为0。
通过上述步骤,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中应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接收端采用空时分组译码技术。解决了实际系统随着频谱效率的提高,门限信噪比也会随之提高,在高谱效率下需要很多的电平数且系统复杂度较高,低频谱效率时性能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的重叠复用编码结构后,一方面,能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引入空时分组编码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分集增益,可以提高重叠复用编码在低频谱效率区域的性能,减少了相同谱效率下所需的电平数和复杂度,使系统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引入空时分组编码结构,提高信息流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误码率,在高谱效率时较低的信噪比就可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提高了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可选地,空时分组译码包括合并处理和译码(例如:最大似然译码)两部分。例如:在上述步骤S504中,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再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根据信道的衰落系数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最大比值合并,得到合并数据。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506中,对空时分组译码输出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译码算法可以但不限于包括map、log map、max log map、sova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一个接收天线,重叠复用编码为OvTDM编码为例,合并过程如下:
假设第一个符号周期从第一和第二根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信道系数分别用h1、h2表示,且衰落系数在两个连续符号发射周期之间不变。则在接收端,两个符号周期中的接收信号r1、r2可分别表示为:
r1=h1s1+h2s2+n1
其中,r1表示在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r2表示在t+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hi(i=1,2)表示信道衰落因子,n1,n2分别表示t,t+T时刻的高斯白噪声。
如果能够在接收机端完全知道复信道衰落系数h1、h2,对接收的两路数据进行以下合并处理:
是通过合并接收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结构产生的两个判决统计。从上式可看出,仅仅是s1,s2的函数。接下来将他们送到最大似然检测器中。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对合并数据进行最大似然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发射码矩阵是正交矩阵,利用正交性这个特点可以使得接收端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简化。
假定调制星座图中所有信号都是等概率的,最大似然译码即为从信号调制星座图中选择信号使得下面的距离度量最小:
将r1、r2带入上式:
由于空时分组编码的正交设计,使得在进行译码时,可分别独立地对发送符号进行最大似然判决,如下所示:
为使上式中第一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奇数位置数据,而为使上式中第二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偶数位置数据。
举例说明最大似然译码,假设经过合并处理后,数据输出为L,以前8位数据为例, QPSK调制可能的映射值为:-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将四种可能取值情况,以及进行2×4×8次比较,最后得出使得两个独立译码算法取得最小值,对应的映射值即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数据, 最后将输出作为空时分组译码的输出奇数位置上的数据,作为偶数位置上的数据,进行再译码、解调相应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一个接收天线,重叠复用编码为OvFDM编码为例,空时分组译码过程如下:
假设在时间t从第一和第二个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信道参数分别用h1、h2表示,且衰落参数在两个连续符号发射周期之间不变。则在接收端,两个发射周期中的接收信号r1、r2可分别表示为:
r1=h1s1+h2s2+n1
其中r1为在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r2为在t+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n1,n2分别为t,t+T时刻的高斯白噪声。
1)合并处理
合并时采用的准则与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最大比值合并(Maximal RatioCombining,MRC)、等增益合并(Equal Gain Combining,EGC)、选择式合并(SelectionCombining,SC)和切换合并(Switching Combining)。本专利主要采用最大比值合并,具体介绍如下:
最大比值合并是上述合并技术中的最优选择,它的实现方式即通过给分集的N路不同信号上乘以不同的系数,该系数与衰落系数有关。如果能够在接收机端完全知道复信道衰落系数h1、h2,对接收的两路数据进行以下合并处理:
是通过合并接收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结构产生的两个判决统计。从上式可看出,仅仅是s1,s2的函数。接下来将他们送到最大似然检测器中。
2)最大似然译码
由于发射码矩阵是正交矩阵,利用正交性这个特点可以使得接收端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简化。
假定调制星座图中所有信号都是等概率的,最大似然译码即为从信号调制星座图中选择信号使得下面的距离度量最小:
将r1、r2带入上式:
由于空时分组编码的正交设计,使得在进行译码时,可分别独立地对发送符号进行最大似然判决,如下所示:
为使上式中第一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奇数位置数据,而为使上式中第二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偶数位置数据。
举例说明最大似然译码,假设经过合并处理后,数据输出为L,以前8位数据为例, QPSK调制可能的映射值为:-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将四种可能取值情况,以及进行2×4×8次比较,最后得出使得两个独立译码算法取得最小值,对应的映射值即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数据, 最后将输出作为空时分组译码的输出奇数位置上的数据,作为偶数位置上的数据,进行fft运算、再译码、解调等相应处理。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调制模块602,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
第一编码模块604,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划分模块606,用于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第二编码模块608,用于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
发送模块610,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重叠复用系统传输数据的场景中。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发送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调制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BPSK、QPSK、16QAM等。以BPSK调制为例,数据1经BPSK调制输出为1;数据0经BPSK调制输出为-1。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重叠复用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vTDM)系统、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vFDM)系统,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OvCDM)系统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叠复用编码可以为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vTDM)编码,图2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时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包络波形h(t)。
(2)将(1)中所设计的包波形h(t)经特定时间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时刻发送信号包络波形h(t-i×△T)
(3)将所要发送的符发送xi与(2)生成的相应时刻的包络波形h(t-i×△T)相乘,得到各个时刻的侍发送信号波形xih(t-i×△T)
(4)将(3)所形成的各个待发送波形进行xih(t-i×△T)叠加,形成发射信号波形。
(5)发送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叠复用编码可以为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vFDM)编码,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频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频谱信号H(f)。
(2)将(1)所设计的谱信号H(f)经特定载波频谱间隔△B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频谱间隔为△B的子载波频谱波形H(f-i×△B)。
(3)将所要发送的符号Xi分别与(2)生成的对应的各个子载波频谱波H(f-i×△B)相乘,得到经过各个子载波调制的调制信号频谱XiH(f-i×△B)。
(4)将(3)所形成的各个调制信号频谱进行XiH(f-i×△B)叠加,形成复调制信号的频谱,调制信号频谱叠加过程可表示为:
(5)将(4)生成的复调制信号的频谱进行离散傅氏反变换,最终形成时间域的复调制信号,发送信号可表示为:
Signal(t)TX=ifft(S(f))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重叠复用编码可以为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OvCDM)编码,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重叠码分复用编码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发送数据经过串并转换成为K路子数据流,第i路上的数据流记为ui=ui, 0ui,1ui,2...。比如K=2时,u0=u0,0u0,2u0,4...,u1=u1,1u1,3u1,5...
(2)将每一路数据送入一个移位寄存器进行加权叠加,第i路的加权系数为bi=bi,0bi,1bi,2...,其为一复向量。
(3)把各路信号相加输出。
最终OvCDM编码器的输出为c=c0c1c2...,
OvCDM的码率为其中n为子数据流长度。当n很长时,由移位寄存器拖尾所带来的码率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有rOvCDM≈k。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并行级联结构中,例如:Turbo-OvXDM(X代表时间T,频率F,码分C,空间S或混合H等)系统、Turbo递归的OvXDM系统。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OvXDM的串行级联结构,混合级联结构等。
通过上述装置,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中应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解决了实际系统随着频谱效率的提高,门限信噪比也会随之提高,在高谱效率下需要很多的电平数且系统复杂度较高,低频谱效率时性能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的重叠复用编码结构后,一方面,能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引入空时分组编码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分集增益,可以提高重叠复用编码在低频谱效率区域的性能,减少了相同谱效率下所需的电平数和复杂度,使系统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引入空时分组编码结构,提高信息流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误码率,在高谱效率时较低的信噪比就可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提高了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调制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预设数量为2为例,可以从第二数据中提取奇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序列,并从第二数据中提取偶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包括第一数据序列和第二数据序列,第一数据序列作为第一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第二数据序列作为第一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并对第一数据序列取共轭得到第三数据序列,对第二数据序列取共轭并取反得到第四数据序列,其中,第一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第二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第三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二列元素,第四数据序列作为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二列元素;
其中,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一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二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矩阵的第一列的元素为第一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矩阵的第二列的元素为第二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码字矩阵S将经过调制、重叠复用编码后的数据s1、s2进行相应的编码,其中s1指经调制、重叠复用编码后的数据的奇数位置对应的数据,s2指经调制、重叠复用编码后的数据的偶数位置对应的数据,码字矩阵S也称为发射矩阵,其形式为:
其中,第一行对应为从第一个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第二行对应为从第二个天线传输的信号,第一列表示第一个符号周期传输的数据,此时第一个天线传送s1,第二天线传送s2,第二列表示第二个符号周期,第一个天线传送而第二个天线传送
可看出,数据是在空间(通过两个天线)和时间(两个传输间隔)中传输的,这就是所谓的空时编码。
其中,S1表示从第一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S2表示从第二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并且满足:
即两序列正交。
假设经过重叠复用编码后数据长度为L,以前8位数据为例来说明空时分组编码过程:前8位调制、重叠复用编码输出为:
{0.0150-0.0150i,0.0240-0.0240i,0.0410-0.0410i,0.0641-0.0641i,0.0911-0.0911i,0.1197-0.1197i,0.1475-0.1474i,0.1719-0.1719i},将该8位数据的奇数和偶数位置上的数据分离,s1={0.0150-0.0150i,0.0410-0.0410i,0.0911-0.0911i,0.1475-0.1474i}s2={0.0240-0.0240i,0.0641-0.0641i,0.1197-0.1197i,0.1719-0.1719i},按照上述变换方式得到从第一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S1={0.0150-0.0150i,0.0410-0.0410i,0.0911-0.0911i,0.1475-0.1474i,-0.0240-0.0240i,-0641-0.0641i,-0.1197-0.1197i,-0.1719-0.1719i},从第二个天线传输的信息序列S2={0.0240-0.0240i,0.0641-0.0641i,0.1197-0.1197i,0.1719-0.1719i,0.0150+0.0150i,0.0410+0.0410i,0.0911+0.0911i,0.1475+0.1474i}
将S1,S2作为发送端分集处理的两路输出,作为第一预设数量为2的第三数据。
可选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预设数量的发送天线向接收端发送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三数据,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三数据与第一预设数量的发送天线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所述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所述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
第一译码模块704,用于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第二译码模块706,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
解调模块708,用于对所述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
判决模块710,用于对所述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所述判决结果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重叠复用系统传输数据的场景中。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接收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重叠复用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重叠时分复用(Overlapp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vTDM)系统、重叠频分复用(Overlapped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vFDM)系统,重叠码分复用(Overlapped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OvCDM)系统等。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并行级联结构中,例如:Turbo-OvXDM(X代表时间T,频率F,码分C,空间S或混合H等)系统、Turbo递归的OvXDM系统。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OvXDM的串行级联结构,混合级联结构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解调是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信息的过程,它是调制的逆过程。以BPSK解调为例,直观的就是接收端输出信号值的实部(BPSK信号的调制星座映射,虚部总是为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解调的输出进行相应的判决输出。例如,硬判决,当输出数据大于0,判决输出为1;小于0,判决输出为0。
通过上述装置,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中应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接收端采用空时分组译码技术。解决了实际系统随着频谱效率的提高,门限信噪比也会随之提高,在高谱效率下需要很多的电平数且系统复杂度较高,低频谱效率时性能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的重叠复用编码结构后,一方面,能在重叠复用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引入空时分组编码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分集增益,可以提高重叠复用编码在低频谱效率区域的性能,减少了相同谱效率下所需的电平数和复杂度,使系统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引入空时分组编码结构,提高信息流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误码率,在高谱效率时较低的信噪比就可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提高了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叠复用编码的数据在低频谱效率时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可选地,空时分组译码包括合并处理和译码(例如:最大似然译码)两部分。例如:第一译码模块用于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再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根据信道的衰落系数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最大比值合并,得到合并数据。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506中,对空时分组译码输出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译码算法可以但不限于包括map、log map、max log map、sova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一个接收天线,重叠复用编码为OvTDM编码为例,合并过程如下:
假设第一个符号周期从第一和第二根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信道系数分别用h1、h2表示,且衰落系数在两个连续符号发射周期之间不变。则在接收端,两个符号周期中的接收信号r1、r2可分别表示为:
r1=h1s1+h2s2+n1
其中,r1表示在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r2表示在t+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hi(i=1,2)表示信道衰落因子,n1,n2分别表示t,t+T时刻的高斯白噪声。
如果能够在接收机端完全知道复信道衰落系数h1、h2,对接收的两路数据进行以下合并处理:
是通过合并接收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结构产生的两个判决统计。从上式可看出,仅仅是s1,s2的函数。接下来将他们送到最大似然检测器中。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对合并数据进行最大似然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发射码矩阵是正交矩阵,利用正交性这个特点可以使得接收端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简化。
假定调制星座图中所有信号都是等概率的,最大似然译码即为从信号调制星座图中选择信号使得下面的距离度量最小:
将r1、r2带入上式:
由于空时分组编码的正交设计,使得在进行译码时,可分别独立地对发送符号进行最大似然判决,如下所示:
为使上式中第一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奇数位置数据,而为使上式中第二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偶数位置数据。
举例说明最大似然译码,假设经过合并处理后,数据输出为L,以前8位数据为例, QPSK调制可能的映射值为:-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将四种可能取值情况,以及进行2×4×8次比较,最后得出使得两个独立译码算法取得最小值,对应的映射值即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数据, 最后将输出作为空时分组译码的输出奇数位置上的数据,作为偶数位置上的数据,进行重叠时分复用译码、解调相应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一个接收天线,重叠复用编码为OvFDM编码为例,空时分组译码过程如下:
假设在时间t从第一和第二个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信道参数分别用h1、h2表示,且衰落参数在两个连续符号发射周期之间不变。则在接收端,两个发射周期中的接收信号r1、r2可分别表示为:
r1=h1s1+h2s2+n1
其中r1为在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r2为在t+T时刻经过信道后的数据,hi(i=1,2)表示信道衰落因子,n1,n2分别为t,t+T时刻的高斯白噪声。
1)合并处理
合并时采用的准则与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最大比值合并(Maximal RatioCombining,MRC)、等增益合并(Equal Gain Combining,EGC)、选择式合并(SelectionCombining,SC)和切换合并(Switching Combining)。本专利主要采用最大比值合并,具体介绍如下:
最大比值合并是上述合并技术中的最优选择,它的实现方式即通过给分集的N路不同信号上乘以不同的系数,该系数与衰落系数有关。如果能够在接收机端完全知道复信道衰落系数h1、h2,对接收的两路数据进行以下合并处理:
是通过合并接收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结构产生的两个判决统计。从上式可看出,仅仅是s1s1,s2s2的函数。接下来将他们送到最大似然检测器中。
2)最大似然译码
由于发射码矩阵是正交矩阵,利用正交性这个特点可以使得接收端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简化。
假定调制星座图中所有信号都是等概率的,最大似然译码即为从信号调制星座图中选择信号使得下面的距离度量最小:
将r1、r2带入上式:
由于空时分组编码的正交设计,使得在进行译码时,可分别独立地对发送符号进行最大似然判决,如下所示:
为使上式中第一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奇数位置数据,而为使上式中第二个式子最小的值,且为星座图可能映射的值,其输出作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偶数位置数据。
举例说明最大似然译码,假设经过合并处理后,数据输出为L,以前8位数据为例, QPSK调制可能的映射值为:-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0.7071+0.7071i,将四种可能取值情况,以及进行2×4×8次比较,最后得出使得两个独立译码算法取得最小值,对应的映射值即为最大似然译码输出的数据, 最后将输出作为空时分组译码的输出奇数位置上的数据,作为偶数位置上的数据,进行fft运算、重叠频分复用译码、解调相应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块分别位于多个处理器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用于发送端的装置和上述任一项用于接收端的装置。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卫星通信、微波视距通信、散射通信、大气层光通信、红外通信与水生通信等任何无线通信系统中。既可以应用于大容量无线传输,也可以应用于小容量的轻型无线电系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OvTDM系统为例,图8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OvTDM系统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由信源端输入比特{0,1}序列,再对其进行一系列流程处理,其中输入比特流经过调制,调制的输出作为OvTDM编码的输入,OvTDM编码输出作为空时分组编码的输入,空时分组编码输出进入信道,对信道输出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处理(包含合并处理和最大似然译码),然后进行相应的OvTDM译码、解调,最后判决输出。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OvFDM系统为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OvFDM系统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信源端输入比特{0,1}序列,再对其进行一系列流程处理,其中输入比特流经过调制,调制的输出作为OvFDM编码的输入,OvFDM编码输出作为空时分组编码的输入,空时分组编码输出进入信道,对信道输出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处理(包含合并处理和最大似然译码),然后进行相应的fft运算、OvFDM译码、解调,最后判决输出。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OvCDM系统为例,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OvCDM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信源端输入比特{0,1}序列,再对其进行一系列流程处理,其中输入比特流经过调制,调制的输出作为OvCDM编码的输入,OvCDM编码输出作为空时分组编码的输入,空时分组编码输出进入信道,对信道输出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处理(包含合并处理和最大似然译码),然后进行相应的OvCDM译码、解调,最后判决输出。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
S2,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S3,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S4,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
S5,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第四数据为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
S2,对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S3,对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
S4,对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
S5,对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判决结果作为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1,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
S2,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S3,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S4,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
S5,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1,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第四数据为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
S2,对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S3,对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
S4,对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
S5,对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判决结果作为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
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复用编码包括重叠时分复用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包括: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奇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序列,并从所述第二数据中提取偶数位置上的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序列和所述第二数据序列,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一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一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
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包括:对所述第一数据序列取共轭得到第三数据序列,对所述第二数据序列取共轭并取反得到第四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元素,所述第二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一列元素,所述第三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第二列元素,所述第四数据序列作为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第二列元素;
其中,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一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行的元素对应为从第二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一列的元素为第一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二矩阵的第二列的元素为第二个符号周期从每个发送天线传输的数据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发送天线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发送天线一一对应。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所述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所述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
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对所述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
对所述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
对所述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所述判决结果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包括:
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
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所述合并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的衰落系数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进行最大比值合并,得到所述合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包括:
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所述第一译码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制模块,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发送端传输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数据经过信道传输后得到的数据,所述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第一数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二数据,再将所述第二数据划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组成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序列中的一个数据序列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分别对所述第一矩阵的每一行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矩阵,将所述第二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二矩阵的行互相正交,所述第四数据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流;
第一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四数据进行空时分组译码,得到第一译码数据;
第二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数据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第二译码数据;
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得到解调数据;
判决模块,用于对所述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得到判决结果,并将所述判决结果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212915.9A 2017-11-27 2017-11-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ending CN109842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2915.9A CN109842463A (zh) 2017-11-27 2017-11-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2915.9A CN109842463A (zh) 2017-11-27 2017-11-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463A true CN109842463A (zh) 2019-06-04

Family

ID=66880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2915.9A Pending CN109842463A (zh) 2017-11-27 2017-11-2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24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912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068A (zh) * 2005-05-08 2006-11-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空时编码传输和接收方法
CN1893307A (zh) * 2005-06-28 2007-01-10 东南大学 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1488836A (zh) * 2008-01-14 2009-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时编码方法、使用该方法的通信系统
CN101494488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64105A (zh) * 2011-05-09 2011-08-24 东南大学 一种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CN104901780A (zh) * 2015-05-28 2015-09-09 河南理工大学 Y信道中的干扰消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068A (zh) * 2005-05-08 2006-11-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空时编码传输和接收方法
CN1893307A (zh) * 2005-06-28 2007-01-10 东南大学 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1488836A (zh) * 2008-01-14 2009-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时编码方法、使用该方法的通信系统
CN101494488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64105A (zh) * 2011-05-09 2011-08-24 东南大学 一种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CN104901780A (zh) * 2015-05-28 2015-09-09 河南理工大学 Y信道中的干扰消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雪松: ""未来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912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集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9769B (zh) 利用高吞吐量空间频率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和方法
CN104823384B (zh) 用于scma通信系统中开环mimo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9813278B1 (en) Quadrature spatial modulation system
CN101986587B (zh) 一种克服弱散射的多天线码本选择调制方法
US20130195000A1 (en)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US7430244B2 (en) Constellation-rotating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 technique
RU233748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частотно-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временного блочн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ости
CN106027433A (zh) 用符号加载降低严重干扰的影响的ofdm传送器和方法
CN103475398A (zh) 组合了对无线信号的循环延迟分集和预编码的方法和系统
AU200527313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ace-time-frequency block coding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CN101626284B (zh) 一种用于mimo系统的旋转调制信号的方法
CN106788626A (zh) 一种能够获得二阶发射分集的改进正交空间调制传输方法
WO20060225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ull-diversity, full-rate space-time block coding for two transmit antennas
CN1098424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1001099B (zh) 一种分布式互助中转方法及中转系统
CN10984246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1986589B (zh) 对lte下行链路预编码进行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78283A (zh) 基于空频编码的mimo-ofdm系统的分集方法
CN111082894A (zh) 用于mimo-scma系统的低复杂度高译码性能的方法
KR101100116B1 (ko) 송신 안테나 개수를 이용하여 프리코딩을 수행하는 개루프 통신 시스템의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Kaur et al. Analysis of image transmission using mimo-alamouti space-time encoding
CN106953674B (zh) 空间调制方法和系统
CN109617580A (zh) 一种空移键控的映射方法
CN101369836B (zh) 无线信号发送、接收方法与发送、接收装置
EP1912367B1 (en) Method of decoding of a received multidimensional signal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8

Address after: 518057 2nd Floor, No. 9 Software Building, Zhongxin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 ZHEN KUANG-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Jihua Road, the new world Huasai Industrial Area No. 2, building 101 (two floor) 20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