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6902B -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6902B
CN116246902B CN202111487805.XA CN202111487805A CN116246902B CN 116246902 B CN116246902 B CN 116246902B CN 202111487805 A CN202111487805 A CN 202111487805A CN 116246902 B CN116246902 B CN 116246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board
matching piece
dr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7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46902A (zh
Inventor
谢松佑
杨力宁
张震
任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78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6902B/zh
Priority to US18/003,06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3584A1/en
Priority to EP22817507.1A priority patent/EP421625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064 priority patent/WO20231034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46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6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of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main bod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2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keyboard size for transport or storage, e.g. foldable keyboards, keyboards with collapsible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for transport, e.g. foldable keyboards, keyboards with collapsible ke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和电子设备,键盘在不使用时,按键可以下降,以降低高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包括键盘底座和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按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板、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通过所述第二配合件相对所述键盘底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按键包括按键配合件,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第一配合件相对于所述按键配合件移动,以驱动所述按键下降。驱动部带动按键下降,则键盘的高度可以设计为较小,适用到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厚度得以降低。对于单独的键盘产品而言,键盘高度降低,也有利于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叠放,节省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笔记本电脑打开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笔记本电脑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屏01和键盘02,键盘02包括键盘底座022和键盘面板021,二者围合形成键盘的壳体,壳体上安装有多个按键1,按键1可以进行升降操作,可以对按键1进行按压操作,按压按键1的外力撤销后,按键1可以在弹性部(图中未示出)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复位。如图1所示,按键1需要突出于键盘面板021一定高度,这样按键1才可以进行按压操作,如图2所示,当显示屏01与键盘面板021关合时,为避免显示屏侧100与键盘面板021接触,键盘面板021与显示屏侧100之间具有大于t高度的空间,t也即按键1突出键盘面板021的高度,为按键1的按压行程。
可见,受限于按键1的按压行程,笔记本电脑的键盘的厚度较厚,如果要减小厚度,只能减少按键1按压行程,这又会导致使用者的键盘使用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和电子设备,键盘的按键在不使用时可以下降,以降低高度。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包括键盘底座和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按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板、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通过所述第二配合件相对所述键盘底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按键包括按键配合件,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第一配合件相对于所述按键配合件移动,以驱动所述按键下降。驱动板带动按键下降,则键盘的高度可以设计为较小,适用到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厚度得以降低。对于单独的键盘产品而言,键盘高度降低,也有利于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叠放,节省占用空间。
基于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键的升降方向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按键配合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驱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抵压,以驱动所述按键下降。驱动部移动的第一方向与升降方向具有夹角,相较于直接沿下降方向带动按键下降,更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机械传动带动按键下降,且易于实现下降幅度的最大化。
基于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滑槽,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滑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为所述第二表面;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滑槽,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滑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二表面。
滑动件和滑槽配合的方式简单由于加工,且抵压下降过程较为稳定。
基于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所述按键支架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键盘底座,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键帽,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键帽,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键盘底座;所述按键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或所述第二支臂、或所述键帽。按键支架作为按键的骨架,利于实现按键结构的稳定性,按键配合件设于按键支架或者键帽,都便于和第一配合件的配合。
基于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键的升降方向垂直,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支臂或所述第二支臂,所述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滑槽设置在按键支架,更易于实施,滑槽沿支臂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未下降前,与驱动部的移动方向具有夹角,便于产生下压带动按键下降的力。
基于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所述按键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随着驱动部的抵压,滑槽逐渐与驱动部移动的第一方向平行,与按键的弹性部的弹力方向可以垂直,弹性部的弹力作用在按键支架后,并不能通过滑槽分解出推动滑动件反向移动的力,可以保证按键能够保持在第二状态。
基于一方面的第三种至第五种的任一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支臂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臂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支臂的内侧壁交叉铰接,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外侧壁。滑槽设置在支臂的外侧壁,便于和驱动部进行配合。
基于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
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驱动部,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支臂,且所述第一支臂相对所述键盘底座绕第一铰接轴线转动,所述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滑动件插入所述滑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线同轴。滑动件插入滑槽的部分与第一铰接轴线同轴,不会影响按键的正常按压操作,且滑动件在未驱动时也插入在滑槽内,需要驱动时,可直接沿滑槽移动,无需导向进入滑槽。
基于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
所述滑动件为圆柱结构或多棱柱结构。圆柱结构能够更为顺滑地沿滑槽移动,不易卡滞,保障下降驱动的顺畅进行;多棱柱结构可以增加与滑槽的接触面积,便于施力。
基于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斜面,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斜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斜面,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斜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二表面。
通过抵压斜面推动按键也简单易行。
基于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以及第八种至第九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
所述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按键配合件相互不接触。第一配合件和按键配合件不接触,则不会干涉按键的正常按压操作。
基于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按键配合件至少一者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配合件移动时,所述导向结构导向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接触并抵压。第一配合件和按键配合件在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时,二者不接触,设置导向结构在向第二状态转换过程中,易于实现两者的顺利配合。
基于一方面,以及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
所述键盘包括多个所述按键,所述驱动板包括分别与每个所述按键的所述按键配合件配合的所述第一配合件。驱动部带动所有按键下降,可以提高驱动按键下降的效率。
基于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
所述按键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按键配合件。按键两侧都设置按键配合件,则按键两侧可同时受到驱动部的下降驱动,从而使得按键以较为平稳的姿态下降。
基于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
所述驱动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板梁和多个第二板梁,所述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正交设置,所述第一配合件设于所述第二板梁,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板梁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按键。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易于实现多个按键的同时下降。
基于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
所述驱动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板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板梁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板梁围合形成通孔,所述驱动板包括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按键一一对应,所述按键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多个按键穿过多个驱动部,对驱动部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且同时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对多个按键的同时下压驱动。
基于一方面,以及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五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
所述键盘底座设有底座配合件,所述底座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的其中一者为轨道,另一者为轨道槽,所述轨道和所述轨道槽配合连接。轨道和轨道槽的配合易于保障驱动板沿第一方向移动。
基于一方面,以及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
所述按键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弹性部易于实现键帽的回弹。
基于一方面,以及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八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实施方式:
所述键盘包括键盘面板,所述键盘面板与所述键盘底座围合形成所述键盘的壳体,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按键至第二状态,所述按键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键盘面板的高度。如此设置,键盘的高度得以降低。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键盘,包括键盘底座和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按键支架,所述键盘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控制件和第一配合件,所述按键设有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设于所述键盘底座,所述控制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中至少一者产生磁力以相互吸附而驱动所述按键下降。通过磁性吸附,吸附力有保障,结构设置简单。
基于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键盘包括多个所述按键,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中至少一者同时产生磁力或同时失去磁力。这样可实现所有按键同时吸附下降,提高下降驱动的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键盘。由于按键可以有驱动部驱动下降,则键盘的厚度可以降低设计,相应的电子设备的厚度就得以降低。
基于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高度得以降低,可以设计出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适应薄性化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笔记本电脑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笔记本电脑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按键和驱动部、底板配合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按键的按键支架和驱动部、底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驱动部与键盘底座滑动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按键处于第一状态下,与驱动部的滑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滑动件沿滑槽移动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侧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多个按键、驱动部以及底板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驱动部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驱动部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按键和驱动部配合的示意图,按键处于第一状态;
图16为图15中按键下降至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例如是笔记本电脑,键盘具体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可参照下述实施例1-3详细理解。
实施例1
请参考图3、4,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按键1和驱动部2、底板3配合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按键1的按键支架12和驱动部2、底板3配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驱动部与键盘底座30滑动配合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键盘,包括键盘底座30,图3中仅示意出键盘底座30的底板3,底板3可以是分体固定于键盘底座30,或者与键盘底座30为一体式结构。键盘还包括按键1以及弹性部13,弹性部13设置在按键1和键盘底座30之间,按压按键1时,按键1可以触发设置于键盘底座30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输出相应的信号。
具体如图3所示,按键1包括键帽11、按键支架12,按键支架12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支臂122和第二支臂121,此时按键支架12为剪刀结构,第一支臂122具体呈框架结构,可以是门型框架结构,也可以是环形封闭式框架结构,第二支臂121设置在第一支臂122的框架内。图3中按键支架12的第一支臂122的一端铰接在底板3,铰接的一端可定义为第一支臂122的底端,第一支臂122的另一端,即顶端,顶端和键帽11可转动并滑动连接,第二支臂121的顶端与键帽11铰接,第二支臂121的底端和键盘底座30可转动并滑动连接。两个支臂的顶端可以支撑按键1的键帽11。当两个支臂交叉角度发生变化时,第一支臂122的顶端可相对键帽11转动以及滑动,第二支臂121的底端可相对键盘底座30转动以及滑动。具体动作过程以按压按键11为例,第一支臂122的底端相对键盘底座30、第二支臂121的顶端相对键帽11会转动,以推动二者的交叉铰接位置下降并平移,从而带动第一支臂122的顶端相对键帽11转动以及滑动,带动第二支臂121的底端相对键盘底座30转动以及滑动。
弹性部13处于按键支架12和键盘底座30的底板3之间,即弹性部13可支撑按键支架12,当然,弹性部13也可以直接支撑键帽11,按键支架13起到支撑键帽11和维持按键1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使得按键1只能进行按压操作。
为清楚描述按键的位置,定义按键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按键未被按压,除重力作用外,按键未受到其它外力。在第二状态下,按键被完全按压下降到最低位置。可以理解,通常按键具有键程,键程为按键被按压时所移动的极限(或最大)距离。换句话说,在第一状态下,按键位于键程的起点。在第二状态下,按键位于键程的终点。
在使用时,操作者可按压键帽11使其下降而靠近键盘底座30的底板3,键帽11相应地按压第一支臂122、第二支臂121的顶端,使第一支臂122、第二支臂121绕各自的绕铰接轴线转动而下降,交叉的角度变大,交叉的夹角中线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平行,则下降过程中弹性部13也相应地被压缩,当按压键帽11的外力撤除后,按键支架12和键帽11在弹性部13的复位弹力作用下,相对键盘底座30的底板3弹出而升高,又可回复到第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按键1的“下降”,即按键1向靠近键盘底座30的方向移动,“升高”即按键1向远离键盘底座30的方向移动,相应地,“下”也是朝向键盘底座30的方向,“上”为远离键盘底座30的方向。此外,高度也是以键盘底座30为参考系,突出键盘底座30的方向为高度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键盘还包括驱动部2,驱动部2能够带动按键1下降,以靠近键盘底座30并压缩弹性部13。如图3、4所示,驱动部2包括驱动板22和第一配合件,第一配合件具体为设置于驱动板22的滑动件21,滑动件21为突出于驱动部2一侧的柱状结构,可以是圆柱结构,也可以是多棱柱结构,图3中驱动板22的两侧对称设有滑动件21,图3视角下仅示意出一侧的滑动件21。按键1的按键支架12则包括按键配合件,按键配合件具体是滑槽12a,滑槽12a可以设置在第一支臂122的外侧壁,图3中,第二支臂121的外侧壁和第一支臂122的内侧壁交叉铰接,第一支臂122远离第二支臂121的一侧侧壁为其外侧壁。驱动部2的滑动件21可以至少部分插入滑槽12a,沿滑槽12a滑动,滑动件21为圆柱结构时,能够更为顺滑地沿滑槽12a移动,不易卡滞,滑动件21为多棱柱结构可以增加与滑槽12a的接触面积,便于施力。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还包括第二配合件,驱动板22通过第二配合件相对键盘底座30沿第一方向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平行于键盘底座30的方向,即平行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为朝向按键1的一侧表面,在电子设备的键盘水平摆放时,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往往是水平方向,则第一方向也是水平方向,而按键1通常垂直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即沿竖直方向升降,则第一方向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垂直。当然,基于人机工程设计,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可能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则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会具有一定夹角,此时第一方向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依然垂直。但是应当理解,第一方向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并非必须平行,而是具有一定夹角也可以,或者第一方向平行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但按键1升降方向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具有夹角,此类情况下,第一方向与按键1升降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大于0度。
结合图5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板22设置的第二配合件为T型滑轨24,键盘底座30设置键盘配合件,键盘配合件为与T型滑轨24配合的T型滑槽,T型滑槽和T型滑块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可限位驱动板22相对键盘底座303沿第一方向移动。显然,T型滑槽设于驱动板22,T型滑轨24设于键盘底座30也可以。
如图6、7所示,图6为图3中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下,与驱动部2的滑动件21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为图6中滑动件21沿滑槽12a移动后的示意图,按键1处于第二状态。
如图6所示,在按键1未受到外力按压时,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滑槽12a与底板3的平面具有夹角,即滑槽12a相对底板3倾斜设置,滑槽12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臂122的延伸方向一致,滑槽12a具有第一端12a2和第二端12a1,在第一状态下,相较于第二端12a1,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更靠近底板3,从图6中可以看出,第一端12a2低于第二端12a1,此时驱动部2的滑动件21插入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端12a2所在的位置也是第一支臂122和底板3铰接的位置。
如图7所示,用户在不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键盘时,可以移动驱动板2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滑动件21沿滑槽12a滑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部2可沿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滑动,则驱动部2及其滑动件21可以设置在较低的位置,由于滑动件21随驱动板22沿第一方向直线移动,滑动件21的移动路径相对键盘底座30的高度不变,即滑动时高度保持在滑槽12a第一端12a2的高度。而在图6状态下,滑槽12a自第一端12a2向第二端12a1高度逐渐增加,滑动件21又需要保持在一个高度移动,则必然会抵压滑槽12a的下槽壁(即靠近底板3的槽壁),使第一支臂122受到向下的分力,向下的分力即指向底板3的分力,从而迫使第一支臂122在图6视角下绕其铰接轴线逆时针转动下降,从而带动整个按键支架12下降并压缩弹性部13,则按键1得以下降而靠近键盘底座30,即按键1的键帽11相对键盘底座30的高度降低。
当滑动件21移动至滑槽12a的第二端12a1时,第二端12a1为封闭端,滑动件21无法继续滑动,按键1下降到位而处于最低位置,即按键1处于第二状态。可设置键盘的锁定键,锁定键按下时,其他按键1按压时不会输入任何信号,则设置驱动部2的下压行程时无需考虑是否会操作按键1,而且在按下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可以同时按压锁定键,以锁定键盘。再比如,驱动部2在带动按键1下压时,驱动部2动作的本身可以设置为联动输出键盘的锁定信号,可以设置锁定信号输入端,驱动部2移动到位时触发锁定信号输入端,锁定信号输入端传输锁定信号给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则即使按键1下压接触到电路板,也无法输入信号,使处于键盘锁定状态。当然,可通过控制滑动件21的行程,控制键帽11下降的高度,比如按键1下降的最低位置并未达到第二状态的位置,则按键1未能触发键盘的电路板而输入信号,即驱动部2驱动按键1下降的高度可略小于按键1的键程。
需要重新使用按键1时,驱动部2可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弹性部13的弹力逐渐释放,又可带动按键1逐渐弹出,直至回复到前述的第一状态,则用户又可以对按键1进行正常的按压操作。
另外,如图6所示,第一支臂122与底板3铰接,可定义第一支臂122绕第一铰接轴线转动,在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时,驱动部2未驱动按键1下降,滑动件21插入滑槽12a第一端12a2的部分与第一铰接轴线同轴,即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也是第一支臂122的铰接端,这样,在需要使用按键1时,第一支臂122的转动不受滑动件21的干涉,第一支臂122可以绕滑动件21自由转动,从而确保按键1的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时,滑动件21也不限于插入在滑槽12a中且与第一铰接轴线同轴,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也不限于处于铰接位置。比如,驱动部2的滑动件21也可以沿滑动件21的移动路径脱离滑槽12a,需要驱动按键1下降时,滑动件21逐渐滑入滑槽12a中再驱动按键1下降;再比如,滑动件21可以是伸缩结构,在需要驱动按键1下降时,控制滑动件21伸出以插入滑槽12a,按键1需要正常进行按压操作时,控制滑动件21缩回以脱离滑槽12a,这些方式都可以保证滑动件21不会干涉按键1的正常按压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处于第一支臂122的铰接位置,在按键支架1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12a2处于第一支臂122的最低位置,滑动件21沿垂直于按键1的升降方向移动,且贴合键盘底座30的表面移动时,即在第一端12a2所处的高度平面内进行移动,当滑动件21移动到滑槽12a的第二端12a1时,第一支臂122和第二支臂121均转动下降,第一支臂122和第二支臂121平齐或接近平齐,而且两个支臂以及滑槽12a均与底板3的表面大致平齐,按键1下降到最低位置,如图7所示。
另外,驱动部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垂直,由于弹性部13的弹力方向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一致,则驱动部2的移动方向与弹性部13的弹力方向垂直,则按键1下降到图7中所示的第二状态后,滑槽12a和驱动部2的第一方向平行,弹性部13的弹力作用在按键支架12后,并不能通过滑槽12a分解出推动滑动件21反向移动的力,可以进一步保证按键1能够保持在下降的位置,将按键1锁定在第二状态,应知,按键1下降到第二状态后,滑槽12a与驱动部2移动的第一方向平行并不要求理论上的完全平行,大致平行即可达到该效果。当然,为了更好地锁定按键1的位置,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锁定装置,在驱动部2移动带动按键1下降到第二状态后,通过锁定装置锁定驱动部2或者锁定按键1都可以。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滑槽12a设置方式和滑动件21的移动路径使得按键1的下降幅度达到最大,能够使按键支架12最大程度地下叠至平齐状态,而且还不会干涉按键1的正常按压操作,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按键1保持在下降的位置。
但显然,滑槽12a也不限于按此设置,只要滑动件21沿滑槽12a滑动时能够带动按键支架12下降即可,比如,在滑动件21滑动到滑槽12a的第二端12a1时,第一支臂122、第二支臂121与底板3依然可以具有一定夹角,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也不限于设置在铰接位置。
此外,该实施例中,滑槽12a设置于按键支架12,可知,滑槽12a设置在键帽11也可以,则滑槽12a设置在键帽11也是可行的方案,比如,滑槽12a可设置在键帽11的内侧壁。
当然,滑槽12a也可以设置在驱动部2,滑动件21设置在键帽11或者按键支架12,滑槽12a倾斜设置,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时,滑动件21插入在滑槽12a的较高位置,随着滑动件21逐渐移动,滑槽12a的槽壁和滑动件21抵触,而迫使滑动件21下降,带动整个按键1下降。但可知,滑槽12a设置在按键1,驱动部2可以尽量设置在较低的位置,利于实现按键1最大程度地下降。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槽12a设置在第一支臂122的外侧壁,可知,滑槽12a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臂122的内侧壁,或者设置在第二支臂121的内侧壁、外侧壁都可以,设置在第一支臂122的外侧壁,在驱动时不易受到按键支架12的干涉,驱动部2的设计更为简单。可以想到,滑槽也可以设置到第一支臂122或者第二支臂121的顶壁,顶壁即朝向键帽11的壁面,此时滑动件21会抵压滑槽的槽底壁;按键配合件也可以是设置在支臂的底壁,此时按键配合件可以是盲孔结构,滑动件21移动时抵压盲孔结构的底部孔壁,以迫使支臂下降。
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按键1的按键配合件以滑槽12a为例,可知,按键配合件也不限于是滑槽12a结构,直接设置出斜面也可以,该斜面可以设置在支臂的侧壁或者顶壁,第一配合件可以是设置在驱动部2的推动块,推动块移动时抵压斜面以产生下压的分力,带动按键1下降同样可行,即利用斜楔原理实现驱动。可见,只要驱动部2移动时,第一配合件能够抵压按键配合件,以带动按键1下降即可,第一配合件和按键配合件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不再一一例举。
应当知晓,当驱动部2沿按键底座30的上表面移动时,驱动部2可处于较低的位置,且可将沿按键底座30上表面的移动转化为驱动按键1沿高度方向的移动,相较于通过驱动部2直接沿高度方向移动而带动按键1沿下降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更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机械传动带动按键1下降,且易于实现下降幅度的最大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驱动部2及其滑动件21沿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移动,如前所述,通常而言,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垂直,驱动部2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时,驱动部2设置的高度可以较低,以确保按键1的下降幅度最大。但如前所述,驱动部2移动的第一方向也并非必须平行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与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大致平行,或者具有一定夹角也都可以,或者是沿键盘底座30的上表面移动,但键盘底座30上表面与按键1升降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也是可行的,理论上只要与按键1的升降方向具有一定夹角,在高度下降幅度方面,就会优于直接沿升降方向带动按键1下降的方案。
请继续参考图4,键盘可以包括多个按键1,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包括驱动板22,驱动板22的两侧设有侧板23,两侧的侧板23均设有滑动件21,驱动板22可位于相邻两个按键1之间,两个滑动件21可分别沿相邻两个按键1的滑槽12a移动,以同时驱动两个按键1下降。可知,此时按键1的两侧可分别设置滑槽12a,即第一支臂122的两侧外侧壁均设置滑槽12a,一个按键1的两侧可由两个驱动板的滑动件21分别驱动下压,下压较为可靠且受力均匀。另外,驱动板两侧的滑动件21分别插入到两个按键1的滑槽12a中,驱动板相当于限位于两个按键1之间,只能在两个按键1之间空间内沿第一方向移动,还起到一定的导向、限位作用。
请继续参考图8、9,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侧100处于打开状态;图9为图8中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侧100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8、9直观的显示出该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如图8所示,键盘包括键盘面板,键盘面板4和键盘底座30围合形成键盘的壳体,在不需要使用按键1时,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板带动按键1下降,这样,按键1突出于键盘底座30的底板3的高度得以降低,对比图8、9理解,可降低高度t,此时,键盘的壳体和显示屏体100之间无需预留出能够容纳处于第一状态下按键1的高度空间,如图8所示,键盘面板4与下降后的按键1的键帽11可以大致平齐,即按键1的高度不高于键盘面板4的高度,此时,显示屏体100不会接触到按键1,或者二者即便触碰到但按键1并不会施力到显示屏体100,可见,本实施例中键盘的壳体的高度只要和下降到位后的按键1的高度大致相等即可,则键盘的高度可以降低,相应地,笔记本电脑的厚度也就得以进一步减少,从而满足笔记本电脑的薄性化设计需求,而且又不需要减小按键1的按压行程,保持较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可以是电控,例如可设置开关,按下开关,电机可带动驱动板移动,或者当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100进行关闭时,自动发出控制指令启动电机带动驱动部2移动。或者,驱动部2的移动可以和显示屏100通过传动部件联动设置,即显示屏100转动与键盘闭合时,传动部件自动带动驱动部2移动,传动部件例如是将显示屏100的转动转化为直线移动,从而拉动或推动驱动部2。再或者,驱动部2的移动也可以是人为操控,由操作人员直接推动或者拉动驱动部2移动即可,这种操作本身也较为简易。
实际上,这种设置方式不仅仅有利于笔记本电脑的厚度降低,对于单独的键盘产品而言,键盘的按键1在驱动部2带动下得以降低高度,也有利于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叠放,节省占用空间。
实施例2
请参考图10、11,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多个按键1、驱动部2以及底板3装配后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图12为图11中驱动部2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A部位的放大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键盘包括多个按键1,按键1的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理解,不再赘述,与多个按键1对应的底板3可以分别固定在键盘底座,也可以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并与键盘底座固定,或者底板3也可以是键盘底座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包括驱动板20’,驱动板20’具有多个通孔2a’,按键1可以穿出该通孔2a’,并且该通孔2a’与按键1沿第一方向应该具有一定的间距,以不干涉驱动板20’的移动。驱动板20’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所有的按键1下降以靠近键盘底座。
如图13所示,驱动板20’由于设置多个通孔2a’,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孔板结构,包括多个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板梁21’和多个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板梁22’,第一板梁21’和第二板梁22’正交布置,相邻两个横板21’和相邻两个纵板22’之间形成通孔2a’,这里的纵向也是驱动部2’沿键盘底座平面移动的第一方向,第一支臂122和第二支臂121也是沿纵向交叉,在纵向平面内呈X形。
另外,每个第二板梁22’设有滑动件221a’,滑动件22’的数量需要保证每个按键1的滑槽12均有相应的滑动件22’配合。如图13所示,第二板梁22’纵向的两侧均设有滑动件221a’,具体是在第二板22’的边缘沿背离底板3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板221’,侧板221’再向相邻的按键1的滑槽12a延伸形成滑动件221a’,则第二板梁22’可贴合在键盘底座的表面移动,而滑动件221a’的高度可以略高于键盘底座,则此时图13中第二板梁22’两侧的滑动件221a’可对应于与第二板梁22’相邻的两个按键1的滑槽12a,当第二板梁22’处于驱动板2’的边缘时,第二板梁22’仅和一个按键1相邻,则第二板22’仅需设置一个滑动件221a’。
另外如图13所示,第二板梁22’的底部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穿孔22a’,穿孔22a’作为驱动部2’的第二配合件。再请看图11,键盘底座配设的键盘配合件为滑杆6,滑杆6贯穿穿孔22a’,滑杆6与键盘底座固定,这样驱动板20’移动时,可以沿滑杆6滑动,从而限位驱动板20’相对键盘底座沿第一方向移动。与第一实施例设置T型滑轨和T型滑槽的原理相同,都是为了限位驱动板20’的移动。可以理解,T型滑轨24和T型滑槽,以及滑杆6和穿孔22a’,都是轨道和轨道槽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这要能够限位驱动板20’相对键盘底座沿第一方向移动即可,对于第二配件、键盘配合件的结构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14,图14为图11中驱动部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示意图,相应地,按键1由第一状态下降至第二状态。
图14中,左侧附图示意的键盘中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驱动部2’处于第一位置,按键1需要下降时,推动驱动部2’移动距离d至第二位置,即移动至图14中右侧附图的位置,驱动部2’的滑动件221a’从滑槽12a的第一端12a2滑动至第二端12a1,按键1下降至第二状态。该实施例中,驱动部2’移动时可以带动所有的按键1同步下降,适用于键盘具有多个按键1的情况,可提高驱动按键1下降的效率,保障同步性。而且,本实施例中多个按键1穿出驱动部2’的通孔2a’,驱动部2’的多个滑动件221a’插入在滑槽12a中,驱动部2’的高度位置得以限定,驱动部2’可以在该高度稳定地移动,无需设置限位或者导向结构。
该实施例中驱动板20’包括多个第一板梁21’和第二板梁22’,其中,第二板梁22’用于设置滑动件221a’,而第一板梁21’是用于将多个第二板梁22’连接为一体的结构,因此,第一板梁21’并不限于设置多个,一个也可以,比如,一个第一板梁21’串接多个第二板梁22’的中部,此时形成的驱动板20’呈鱼骨状,再比如,一个第一板梁21’串接多个第二板梁22’的一端,此时形成的驱动板20’呈梳齿结构,此种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二板梁2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按键1,按键1在两个板梁22’的间隙中进行升降操作。以上所述的第一板梁21’和第二板梁22’分体连接或者一体设置都可以。
此外,针对第一实施例,图3中驱动部2的两侧都设有滑动件21,其实也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按键1下降,在键盘的按键1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驱动部2驱动一个按键1或两个按键1下降也可以,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其键盘的按键1数量一般较多,一个驱动部2’设置多个滑动件221a’更易于高效操作。
实施例3
请参考图15、16,图1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按键1和驱动部配合的示意图,按键1处于第一状态;图16为图15中按键1下降至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按键1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按键1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未设置滑槽12a。驱动部不同于第一、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包括控制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一配合件51,键盘底座设有按键配合件52,第一配合件51与按键1连接,可以与按键1的按键支架12、键帽11中任一者连接,按键配合件52相对键盘底座固定,可以设置在键盘底座,比如设置在键盘底座的底板3。控制件能够控制第一配合件51、按键配合件52中至少一者产生磁力,比如,按键配合件52可以是缠绕有线圈的铁芯,控制件可以控制线圈通电,以使铁芯产生磁性,而第一配合件51可以为铁磁类结构,可以是永磁铁,也可以是铁块等。这样,当按键配合件52产生磁性后,即可与第一配合件51相互吸附而带动按键1下降以靠近键盘底座。在不需要锁定按键1时,则可以控制线圈断电,则第一配合件51在弹性部13的弹力复位作用下回复到第一状态。
该实施例中,控制件可以同时控制第一配合件51或按键配合件52产生或消除磁力,以达到同步下降或同步回复的目的。仍以上述按键配合件52为绕有线圈的铁芯为例,所有按键1对应的按键配合件52的线圈都可以串联在一条线路,则控制件控制该条线路的通断,即可控制所有按键配合件52同时断电失去磁力或者同时通电而获得磁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键盘,电子设备可以是上述提到的笔记本电脑,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键盘,包括键盘底座和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按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板、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通过所述第二配合件相对所述键盘底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按键包括按键配合件,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第一配合件相对于所述按键配合件移动,以驱动所述按键下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键的升降方向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按键配合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驱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抵压,以驱动所述按键下降;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滑槽,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滑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为所述第二表面;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滑槽,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滑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键的升降方向垂直,所述滑槽设于第一支臂或第二支臂,所述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所述按键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键盘底座,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键帽,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键帽,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键盘底座;所述按键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或所述第二支臂、或所述键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臂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支臂的内侧壁交叉铰接,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驱动部,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支臂,且所述第一支臂相对所述键盘底座绕第一铰接轴线转动,所述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滑动件插入所述滑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线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圆柱结构或多棱柱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斜面,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斜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斜面,所述按键配合件为滑动件,所述斜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滑动件具有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按键配合件相互不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按键配合件至少一者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配合件移动时,所述导向结构导向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接触并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包括多个所述按键,所述驱动板包括分别与每个所述按键的所述按键配合件配合的所述第一配合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按键配合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板梁和多个第二板梁,所述第一板梁和第二板梁正交设置,所述第一配合件设于所述第二板梁,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板梁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按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板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板梁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板梁围合形成通孔,所述驱动板包括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按键一一对应,所述按键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底座设有底座配合件,所述底座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的其中一者为轨道,另一者为轨道槽,所述轨道和所述轨道槽配合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包括键盘面板,所述键盘面板与所述键盘底座围合形成所述键盘的壳体,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按键至第二状态,所述按键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键盘面板的高度。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键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
CN202111487805.XA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246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7805.XA CN116246902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US18/003,061 US20240103584A1 (en) 2021-12-07 2022-08-26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2817507.1A EP4216251A1 (en) 2021-12-07 2022-08-26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2/115064 WO2023103465A1 (zh) 2021-12-07 2022-08-26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7805.XA CN116246902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6902A CN116246902A (zh) 2023-06-09
CN116246902B true CN116246902B (zh) 2024-03-29

Family

ID=85174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7805.XA Active CN116246902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3584A1 (zh)
EP (1) EP4216251A1 (zh)
CN (1) CN116246902B (zh)
WO (1) WO202310346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1608U (zh) * 2010-07-04 2011-02-0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204155813U (zh) * 2014-08-27 2015-02-11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模块及键盘
CN205405362U (zh) * 2016-03-04 2016-07-2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键盘及电子设备
CN205828228U (zh) * 2016-06-16 2016-12-21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与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CN107346716A (zh) * 2016-05-06 2017-11-1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键高度的键盘
CN10820611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109285715A (zh) * 2018-11-02 2019-01-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11508751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机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9399B2 (en) * 2001-04-11 2003-05-0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Height-adjusting collapsible mechanism for a button key
JP2003132759A (ja) * 2002-10-30 2003-05-09 Brother Ind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CN109243895B (zh) * 2018-09-06 2019-1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10277264A (zh) * 2019-06-04 2019-09-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1608U (zh) * 2010-07-04 2011-02-0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204155813U (zh) * 2014-08-27 2015-02-11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模块及键盘
CN205405362U (zh) * 2016-03-04 2016-07-2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键盘及电子设备
CN107346716A (zh) * 2016-05-06 2017-11-1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键高度的键盘
CN205828228U (zh) * 2016-06-16 2016-12-21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与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CN10820611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109285715A (zh) * 2018-11-02 2019-01-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11508751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3465A1 (zh) 2023-06-15
CN116246902A (zh) 2023-06-09
US20240103584A1 (en) 2024-03-28
EP4216251A1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6893B2 (en) Magnetic keyswitch and related keyboard
US8842073B2 (en) Keyboard, method of driving and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632530B2 (en) Display panel responsive key retraction
CN104952645A (zh)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US20170277227A1 (en) Keyboard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same
WO2018107741A1 (zh)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109769054B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6246902B (zh) 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N113253810B (zh) 一种快拆式硬盘托架
US8941991B2 (en)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keyboard
CN112103786B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一键式快速展开配电柜
JP2015088157A (ja) 入力装置
WO2013088754A1 (ja) 発電モジュール
CN202855581U (zh) 一种机械联锁装置
CN103578816A (zh) 一种机械联锁装置
EP2146489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keypad lifting mechanism
CN102117709A (zh) 一种开关
EP3745437B1 (en) Control stick
WO2021174650A1 (zh) 一种可升降收合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升降按键组件
CN216619037U (zh) 一种屏幕线性移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165322A (zh) 键盘和用于键盘的组装方法
EP3758038A1 (en) Button unit, button array, keyboard and input device using button unit
CN107736673B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服装收边装置
CN211788746U (zh)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CN215869062U (zh) 一种微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