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8746U -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8746U
CN211788746U CN202020570229.XU CN202020570229U CN211788746U CN 211788746 U CN211788746 U CN 211788746U CN 202020570229 U CN202020570229 U CN 202020570229U CN 211788746 U CN211788746 U CN 211788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rod
sliding
support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02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彩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702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8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8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87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其包括滑动块、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一拉动杆、第二拉动杆以及弹性拉动件,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沿着滑动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弹性拉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拉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块带动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的移动以驱动按键的升降,以使按键在下降收合状态和上升使用状态之间实现转换,有效地解决按键下压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背景技术
目前,超轻超薄成为了当下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笔记本电脑越做越薄,许多生产厂家为了减少键盘的高度,就改用按键行程比较短的键盘来取代行程长的键盘。然而,按键行程缩短后,按键按动起来并不舒服,触感不好,反馈感也不足。例如:苹果的MacBook Pro采用了带有蝴蝶脚的键盘,虽然缩短了按键行程,减小了键盘的高度,但是消费者普遍反映按键手感不好。
理想的超薄型键盘,是一种可以收合的键盘,就是当笔记本屏幕打开时,键盘键帽向上升起;笔记本屏幕合上时,键盘键帽下降收合。这样一来,键盘既保有足够的按键行程,又可以做到超薄。然而,这些设计存在明显的问题,就是笔记本合上时,需要通过笔记本上的屏幕将键盘上的键帽压下。我们知道,每个键帽按下时所需力量为60 克力,一个键盘有100多颗按键,按下所有键帽的总力量达到6公斤。试想一下,笔记本屏幕合起来时,要提供6公斤的下压力量将键帽下压,如果仅靠增加笔记本屏幕自身重量,就不符合超轻超薄笔记本的发展需求,这无疑是增加了按键设计的困难,使得按键设计走向了另一个死胡同。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及操作省力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包括滑动块、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一拉动杆、第二拉动杆以及弹性拉动件,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沿着滑动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弹性拉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连接;所述滑动块设置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斜槽、第二滑动斜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杆经由导滑件与第二滑动斜槽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经由滑动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的另一端经由导滑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拉动杆经由导滑件与第一滑动斜槽连接,第一拉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杆铰接;所述第二移动杆靠近第一拉动杆的一端凸设有抵触块,第一拉动杆的另一端与抵触块抵触;所述第二拉动杆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杆铰接,第二拉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滑动槽的槽壁凸设有挡止凸起,所述第二滑动槽的槽壁凸设有导向斜面。
其中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滑动槽包括直线段和斜槽段,所述直线段与斜槽段连通,所述导向斜面位于直线段与斜槽段的交界处。
其中的,所述第二滑动槽远离导向斜面的一端凸设有定位凸起。
其中的,所述按键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滑动块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第二拉动杆的移动和第一移动杆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按键,其包括前面所述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底座、活动支架和键帽,所述底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起键板、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起键板滑动设置于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于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键帽铰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移动板铰接,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键帽铰接;所述起键板靠近键帽的一侧凸设有顶起块;所述第二拉动杆远离第二移动杆的一端与起键板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
其中的,所述活动支架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靠近键帽的一端连接,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键帽连接;或者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
其中的,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平衡杆的另一端与键帽活动连接。
其中的,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板的下方的开关电路板,所述开关电路板上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键帽、第一支架或者第二支架设置有触发件,所述触发件用于触发触发开关。
其中的,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键帽的下方的复位弹起件,所述复位弹起件用于将按压后的键帽弹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通过滑动块带动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的移动以驱动按键的升降,以使按键在下降收合状态和上升使用状态之间实现转换;该结构的设计,只需施力移动滑动块,便能驱动多个键帽轻松实现升降收合,无需用上几公斤的力,来将整个键盘的按键同时压下,有效地实现简单且省力的操作,并且有效地解决按键下降收合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在键帽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在键帽处于收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在键帽处于收合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杆的抵触块与第一拉动杆分离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在键帽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帽与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帽被按压的过程示意图,图中c为键帽被按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d为键帽被按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帽处于收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帽从收合状态转换至使用状态时的过程示意图,图中e为键帽处于收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f为顶起块与键帽抵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g为键帽上升至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键帽从收合状态转换至使用状态时的另一种方式的过程示意图,图中h为键帽处于收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 为顶起块与第一支架抵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j为键帽上升至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4、键帽;5、平衡杆;11、起键板;111、顶起块;112、斜坡面;12、固定板;13、移动板;14、底板;141、复位弹起件; 142、固定销;15、开关电路板;151、开关触点;21、滑动块;22、第一移动杆;23、第二移动杆;24、第一拉动杆;25、第二拉动杆; 26、弹性拉动件;211、第一滑动槽;212、第一滑动斜槽;213、第二滑动斜槽;214、第二滑动槽;215、抵触块;216、挡止凸起;217、导向斜面;218、定位凸起;2121、直线段;2122、斜槽段;221、滑动件;241、第一导向轴承;242、第二导向轴承;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21、凸起;33、复位弹性件;41、斜面;42、卡勾;43、卡接扣;44、避让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包括滑动块21、第一移动杆22、第二移动杆23、第一拉动杆24、第二拉动杆25以及弹性拉动件26,所述第一移动杆22和第二移动杆23沿着滑动块2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弹性拉动件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杆22和第二移动杆23连接;所述滑动块21设置有第一滑动槽211、第一滑动斜槽212、第二滑动斜槽213和第二滑动槽214,所述第一移动杆22经由导滑件与第二滑动斜槽213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杆22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21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移动杆23的一端经由滑动件221与第一滑动槽211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23的另一端经由导滑件与第二滑动槽214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23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21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拉动杆24经由导滑件与第一滑动斜槽212滑动连接,第一拉动杆24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杆22铰接;所述第二移动杆23靠近第一拉动杆24的一端凸设有抵触块215,第一拉动杆24远离第一移动杆22的一端与抵触块215抵触;所述第二拉动杆25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杆23铰接,第二拉动杆25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21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滑动槽211的槽壁凸设有挡止凸起216,第二滑动槽214的槽壁凸设有导向斜面217。具体地,所述导滑件为现有的轴承或者导向销轴等导向滑动件。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结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按键进行详细说明。该按键包括前面所述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底座1、活动支架和键帽4,所述底座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起键板11、固定板12和移动板13,所述起键板11滑动设置于固定板12的上方,所述移动板13滑动设置于固定板12的下方;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一端与固定板12铰接,第一支架31的另一端与键帽4铰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一端与移动板13铰接,第二支架32的另一端与键帽4 铰接;所述起键板11靠近键帽4的一侧凸设有顶起块111;所述第二拉动杆25远离第二移动杆23的一端与起键板11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22的一端与移动板13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键帽4靠近顶起块111的一侧设置有斜面41,所述顶起块111的顶部设置有与键帽4的斜面41相配合的斜坡面112。顶起块111与键帽4通过斜面滑动配合的结构,由此使键帽4能够轻松且省力地被顶起块111顶起。或者,所述顶起块111的斜坡面112可以与第一支架31抵触,由此将第一支架31顶起,从而将键帽4顶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杆22与移动板13连接,第二拉动杆 25远离第二移动杆23的一端与起键板11连接,第一移动杆22在滑动块21上移动以带动移动板13移动,第二移动杆23在滑动块21上移动以带动第二拉动杆25移动,移动的第二拉动杆25带动起键板 11移动;所述弹性拉动件26用于拉动第二移动杆23的抵触块215 抵靠在第一拉动杆24上,以便于第一拉动杆24能够带动第二移动杆 23移动。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0所示,在键帽4处于收合状态时,由于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由此对键帽4 形成自锁力,在该状态下,如果仅拉动移动板13是无法拉动第二支架32升起,因此,本实施例中,必须先利用起键板11带动顶起块 111移动,以使顶起块111对键帽4产生向上的推力,顶起块111将键帽4顶起,键帽4的上升便带动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向上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架32与第一支架31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或者,如图12所示,移动的顶起块111与第一支架31抵触,用以将第一支架31顶起,从而使得第二支架32与第一支架31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前述的两种方式,以便于后续移动板13能够拉动第二支架32继续移动并使第二支架32向上转动,向上转动的第二支架32带动键帽 4上升,直至使键帽4上升至使用状态。
在本实施中,如图3至图5和图11所示,当将键帽4从收合状态转换成使用状态时,将滑动块21向左移动,向左移动的滑动块21 带动第一滑动槽211、第一滑动斜槽212、第二滑动斜槽213和第二滑动槽214同时移动,此时,第一移动杆22沿着第二滑动斜槽213 移动,第二移动杆23分别沿着第一滑动槽211和第二滑动槽214移动,第一拉动杆24沿着第一滑动斜槽212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第一拉动杆24便推动第二移动杆23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第二移动杆23便拉动第二拉动杆25连带起键板11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起键板11带动顶起块111移动,移动的顶起块111与键帽4抵触,用以将键帽4顶起;在顶起块111将键帽4顶起后,第二移动杆23便移动至第一滑动槽211的挡止凸起216的位置,此时第二移动杆23的滑动件221与挡止凸起216抵触,挡止凸起216挡止滑动件221的移动,以使第二移动杆23发生逆时针转动,进而使第二移动杆23的抵触块215脱离第一拉动杆24,第一拉动杆24脱离与第二移动杆23 的抵触后,第一移动杆22继续沿着第二滑动斜槽213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杆22便拉动移动板1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带动键帽4上升,直至使键帽4上升至使用状态;同时,转动的第二移动杆 23的下端的导滑件(即轴承)便与第二滑动槽214的导向斜面217抵触,此时,第二移动杆23在导向斜面217的导向下第二移动杆23 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杆23便带动起键板11连带顶起块 111往回移动以进行复位,从而让顶起块111回到初始位置,避免键帽4在下降收合过程中与顶起块111发生干涉。反之,当将键帽4从使用状态转换至收合状态时,只需将滑动块21向右移动,向右移动的滑动块21带动第一移动杆22和第二拉动杆25均向下移动(即靠近键帽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键帽4下降至收合状态;当第一移动杆22和第二移动杆23回到初始位置时,第二移动杆23在弹性拉动件26的拉动下,以使第二移动杆23的抵触块215重新复位至第一拉动杆24的上端,以为一下次的键帽4的升起作准备。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只需施力移动滑动块21,便能驱动键帽4实现升降收合,无需用上几公斤的力来将整个键盘的多个键帽4同时压下,有效地实现简单且省力的操作。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槽211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滑动槽214包括直线段2121和斜槽段2122,所述直线段2121与斜槽段 2122连通,所述导向斜面217位于直线段2121与斜槽段2122的交界处。在实际应用中,当键帽4在上升时,当第二移动杆23的导滑件经由导向斜面217进入斜槽段2122后,第二移动杆23在斜槽段 2122的导引下继续向上移动,以使得第二移动杆23继续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进而带动起键板11连带顶起块111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从而避免键帽4在被按压时,顶起块111和键帽4的边缘产生碰撞。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滑动槽214远离导向斜面217的一端凸设有定位凸起218。当第二移动杆23的轴承移动至第一滑动斜槽 212的最右端时,定位凸起218将轴承卡紧定位,以防止键帽4在使用过程中滑动块21发生位移;该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键帽4 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键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滑动块 21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组件。所述按键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第二拉动杆25的移动和第一移动杆22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组件。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均可以为轴承组件、安装在滑动块21的两侧、第二拉动杆25的两侧和第一移动杆22的两侧的导向块或者与滑动块21、第一移动杆22滑动配合的滑轨等结构;滑轨可以为抽屉中常用的滑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轴承241,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轴承241分别沿着滑动块21的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并与滑动块21的侧边滑动抵触。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导向轴承242,多个所述第二导向轴承242分别沿着第二拉动杆25的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并与第二拉动杆25的侧边滑动抵触和分别沿着第一移动杆22的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并与第一移动杆22的侧边滑动抵触。
在实际应用中,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轴承241分别位于滑动块21 的两侧呈直线排列设置,由此形成用于供滑动块21滑动的轨道,在第一导向轴承241的作用下,以使滑动块21能够更为稳定、顺畅地滑动;同样,多个所述第二导向轴承242的作用与第一导向轴承241的作用是相同的,用以确保第一移动杆22和第二拉动杆25均能够稳定、顺畅地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按键,其所述活动支架还包括复位弹性件33,所述复位弹性件33的一端与第一支架31靠近键帽4 的一端连接,复位弹性件33的另一端与键帽4连接;或者所述复位弹性件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连接。
所述复位弹性件33可以采用现有的弹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件33的一端经由卡勾42与键帽4的一端连接,复位弹性件 3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31连接。具体地,与第一支架31转动连接的卡接扣43设置有用于供第一支架31的顶部滑动的避让滑槽44;该避让滑槽44的设计用以为第一支架31的滑动提供避让空间。同时,卡接扣43的底部设置有与顶起块111的斜坡面112相配合的斜面41。
在实际应用中,在键帽4上升至最高点后,键帽4便处于使用状态。如图9所示,使用者将键帽4按压后,在移动板13在静止状态下,第二支架32仅发生向下转动,键帽4随第二支架32的向下转动而下降,此时第一支架31在卡接扣43的避让滑槽44内远离第二支架32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一支架31靠近键帽4的一端在移动的同时也使其随着键帽4下降发生向下转动,即避让滑槽44为第一支架31 的向下转动提供了避让空间,从而让键帽4在移动板13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被按压;第一支架31的移动使复位弹性件33被拉伸而储备弹性势能;当键帽4被释放按压时,复位弹性件33释放其储备弹性势能而收缩,收缩的复位弹性件33便拉动第一支架31向上转动,由此带动键帽4复位至初始位置。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使键帽4的工作稳定可靠,且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键帽4的反馈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9中的c所示,当键帽4在下降收合的过程中,移动板13带动第二支架32的底部向左移动并使第二支架32发生向下转动,向下转动的第二支架32便带动键帽4下降;在键帽4下降的过程中,第一支架31在复位弹性件33的作用下,以使得第一支架31的一端始终与卡接扣43抵触,从而使第一支架33 的上端与第二支架3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同时,第一支架 32拉动键帽4下降时,第一支架31并不会发生移动,即复位弹性件 33并不会出现被拉伸的状态,从而复位弹性件33不会对第一支架31 产生拉力,由此,可以使得键帽4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并不存在较大的阻力,让键帽4能够轻松、省力地实现升降收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平衡杆5,所述平衡杆5 的一端与固定板12铰接,平衡杆5的另一端与键帽4活动连接。具体地,平衡杆5靠近键帽4的一端经由开口式的卡扣与键帽4转动扣接。所示平衡杆5的形状呈U型。在实际应用中,平衡杆5跟随键帽 4的升降而向上或者向下转动,转动的平衡杆5用以对键帽4提供平衡支撑力,以确保键帽4的工作稳定性,避免键帽4被按压时发生歪斜卡死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板13的下方的开关电路板15,所述开关电路板15上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键帽4、第一支架31或者第二支架32设置有触发件,所述触发件用于触发触发开关。作为优选的,所述触发开关可以为薄膜开关、光耦开关、机械开关或者磁感应开关等,当触发开关为磁感应开关时,则触发件为与磁感应开关相配合的磁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开关为薄膜开关,薄膜开关上设置有开关触点151,所述触发件为设置于第二支架32的凸起321。如图9所示,当键帽4被按压后,键帽4带动第二支架32向下转动,向下转动的第二支架32带动凸起321下降,直至凸起321下降至与开关电路板15的开关触点151抵触,以使开关电路板15发出触发信号而实现按键的输入功能。如图10所示,当对键帽4进行下降收合时,驱动移动板13向左移动,移动的移动板13拉动第二支架32的底部向左移动,以使第二支架32的顶部向下转动;向左移动的第二支架32 便带动凸起321远离开关触点151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架32向下转动后,第二支架32的凸起321与开关触点151不接触,由此避免键帽4在收合时触碰到开关触点151。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还包括设置于键帽4的下方的复位弹起件141,所述复位弹起件141用于将按压后的键帽4弹起。作为有优选的,所述底座1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板13的下方的底板14,所述复位弹起件141可以为设置于底板上的弹簧或者弹性片。在本实施中,复位弹起件141为弹簧,所述底板14设置有用于供弹簧装设的固定销142,所述弹簧套设于固定销142上。
在实际应用中,当键帽4在被按压后,第二支架32靠近键帽4 的一端的下方便与复位弹起件141抵触并下压复位弹起件141,在键帽4释放被按压后,复位弹起件141便将第二支架32向上弹开,以使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取消处在同一水平直线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能够在复位弹性件33的拉力作用下彼此靠近转动,直至将键帽4升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块、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一拉动杆、第二拉动杆以及弹性拉动件,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沿着滑动块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弹性拉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连接;所述滑动块设置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斜槽、第二滑动斜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杆经由导滑件与第二滑动斜槽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经由滑动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的另一端经由导滑件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拉动杆经由导滑件与第一滑动斜槽连接,第一拉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杆铰接;所述第二移动杆靠近第一拉动杆的一端凸设有抵触块,第一拉动杆的另一端与抵触块抵触;所述第二拉动杆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杆铰接,第二拉动杆的移动方向与滑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滑动槽的槽壁凸设有挡止凸起,所述第二滑动槽的槽壁凸设有导向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滑动槽包括直线段和斜槽段,所述直线段与斜槽段连通,所述导向斜面位于直线段与斜槽段的交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槽远离导向斜面的一端凸设有定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滑动块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第二拉动杆的移动和第一移动杆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组件。
6.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底座、活动支架和键帽,所述底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起键板、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起键板滑动设置于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于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键帽铰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移动板铰接,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键帽铰接;所述起键板靠近键帽的一侧凸设有顶起块;所述第二拉动杆远离第二移动杆的一端与起键板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靠近键帽的一端连接,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键帽连接;或者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平衡杆的另一端与键帽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板的下方的开关电路板,所述开关电路板上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键帽、第一支架或者第二支架设置有触发件,所述触发件用于触发触发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键帽的下方的复位弹起件,所述复位弹起件用于将按压后的键帽弹起。
CN202020570229.X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88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229.XU CN21178874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229.XU CN21178874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8746U true CN211788746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9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02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8874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8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6893B2 (en) Magnetic keyswitch and related keyboard
US7022927B2 (en) Keyboards with elevated keys
CN109360758B (zh) 一种可收合平衡架按键开关
TWI476801B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9672999B1 (en) Mechanical keyboard button structure
US8936306B2 (en) Composite chair
TWI674607B (zh) 按鍵
TWI663621B (zh) 鍵盤
TW578085B (en) Elevated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with the elevated key switch
TW202040617A (zh) 按鍵結構
CN211788746U (zh) 一种按键升降驱动机构及具有该升降驱动机构的按键
TW202036621A (zh) 鍵盤及其按鍵
WO2021174650A1 (zh) 一种可升降收合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升降按键组件
CN111223704A (zh) 一种可升降收合的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升降按键组件
CN211507479U (zh) 一种键盘按键
EP1164463A1 (en) Keyboard switch
CN210015808U (zh) 按键结构
CN104201030A (zh) 键盘
TWM604065U (zh) 一種可升降收合的按鍵及升降該按鍵的元件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US9741502B2 (en) Mechanical axle structure for key
TWM607575U (zh) 一種鍵盤按鍵
TWI680479B (zh) 鍵盤
CN110085470B (zh) 键盘及其按键
CN219303537U (zh) 一种可进行有无段落感切换的导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