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1030A - 键盘 - Google Patents

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1030A
CN104201030A CN201410437616.5A CN201410437616A CN104201030A CN 104201030 A CN104201030 A CN 104201030A CN 201410437616 A CN201410437616 A CN 201410437616A CN 104201030 A CN104201030 A CN 104201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board
keycap
base plate
connecting rod
magnetic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76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基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76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01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01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1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其包括:底板;至少一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至少一按键包含:键帽;以及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且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可枢转地连接,以带动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释放位置以及收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键盘框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且对应该至少一按键的位置上形成有破孔,该破孔套设于该至少一按键以使该键盘框架抵接该第一连杆,籍由键盘框架水平移动以推动按键的第一连杆枢转的设计,以使键帽可随着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枢转而移动至收合位置,从而达到降低键帽高度的功效以进一步缩减键盘整体高度,从而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并解决键帽会伤及显示屏幕的问题。

Description

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键盘,尤其是一种使用键盘框架推动按键的第一连杆枢转以收合键帽的键盘。
背景技术
就目前的笔记型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近来,由于笔记型电脑薄型化的趋势,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上的键盘亦随之有薄型化的需求。
习知的按键内常设置有弹性元件,例如橡胶垫圈(Rubber Dome)等,以作为按键使用时,键帽复位的弹力来源。然而,习知的弹性元件具有特定的高度,故当笔记型电脑的上盖与下壳体收合时,为避免设置于下壳体上的键帽伤及设置于上盖的显示屏幕,上盖与下壳体之间常保留有余隙以容置键帽,如此即会限制笔记型电脑的外观尺寸设计,而不利于笔记型电脑的薄型化趋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键盘框架推动按键的第一连杆枢转以收合键帽的键盘。
本发明的一种键盘,其包含:底板;至少一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至少一按键包含:键帽;以及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且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可枢转地连接,以带动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释放位置以及收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键盘框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键盘框架对应该至少一按键的位置上形成有破孔,该破孔套设于该至少一按键以使该键盘框架抵接该第一连杆,当该键盘框架往接近该至少一按键的方向水平移动时,该键盘框架推动该第一连杆枢转,以使该键帽伴随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收合位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底板具有第一磁性区,该至少一按键另包含第二磁性区,该第二磁性区设置于该键帽对应该第一磁性区的位置上,当该键盘框架往远离该至少一按键的方向水平移动时,该第一磁性区与该第二磁性区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驱动该键帽伴随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从该收合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第一磁性区以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一为磁性件,该第一磁性区以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另一为磁性件或导磁性件。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第一磁性区为自该底板弯折成形的突出板。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键盘框架对应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底板的一端形成有凹陷部,当该键盘框架推动该第一连杆枢转至使该键帽移动至该收合位置的位置时,该凹陷部容置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底板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底板上延伸形成有突出导引槽,该键盘框架具有相对应的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突出导引槽中以引导该键盘框架相对该底板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相互平行且可朝同一方向枢转地连接该底板以及该键帽,以带动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释放位置以及该收合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释放位置以及该收合位置之间移动的轨迹为弧形。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该键帽于该释放位置被外力按压移动至可触发按键信号的位置时,该键盘输出该按键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键盘框架水平移动以推动按键的第一连杆枢转的设计,以使键帽可随着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枢转而移动至收合位置,从而达到降低键帽高度的功效,如此一来,键盘即可处于键帽高度下降的状态以进一步地缩减键盘的整体高度,从而有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并且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所提到的键帽伤及显示屏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键盘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键盘沿剖面线X-X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键帽位于收合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键盘                12       底板
13、23   转轴座              14       按键
16       键盘框架            18       第一磁性区
20       第二磁性区          22       键帽
24       第一连杆            26       第二连杆
28       破孔                30       突出导引槽
32       滑块                34       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1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键盘10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键盘10包含底板12、复数个按键14,以及键盘框架16。需说明的是,键盘10较佳地应用于一般具有由上盖与下壳体组成开合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例如笔记型电脑)。于实际应用中,键盘10可采用常见的连动设计以驱动键盘框架16可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的设计,举例来说,键盘10可使用连杆连动机构以使键盘框架16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盖相对下壳体开合而相对水平移动,至于连杆连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其常见于先前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
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针对底板12以及键盘框架16与单一按键14之间的结构设计进行描述,其他按键14与底板12以及键盘框架16之间的结构设计可以此类推。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3为图1中键盘10沿剖面线X-X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键盘10采用磁力吸引的方式来达到按键14可自动回位的功效,举例来说,底板12具有第一磁性区18,按键14包含第二磁性区20、键帽22、第一连杆24以及第二连杆26,第二磁性区20设置于键帽22对应第一磁性区18的位置上。第一磁性区18可为自底板12弯折成形的突出板,换言之,第一磁性区18可与底板12一体成型,当底板12由导磁性材料(例如:铁或其它金属)制成时,第一磁性区18即为导磁性材料。第二磁性区20可为磁性件(例如:磁铁),以与第一磁性区18产生磁吸力。需说明的是,第一磁性区18亦可为独立设置于底板12上的磁性件或导磁性材料。当第一磁性区18为磁性件时,则第二磁性区20亦可为设置于键帽22上的导磁性材料。此外,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区18与第二磁性区20皆可为磁性件,换句话说,在本发明中,第一磁性区18及第二磁性区20的其中之一为磁性件,且第一磁性区18及第二磁性区20的其中另一为磁性件或导磁性材料,视实际应用而定。
第一连杆24与第二连杆26设置于底板12与键帽22之间且分别与底板12及键帽22可转动地连接。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4与第二连杆26相互平行且可朝同一方向转动,并且第一连杆24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底板12的转轴座13与键帽22的转轴座23(对应图3右侧的转轴座)以及第二连杆26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底板12的转轴座13与键帽22的转轴座23(对应图3左侧的转轴座),但不以此为限,以带动键帽22相对底板12上下移动。键盘框架16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板12上且键盘框架16对应按键14的位置上形成有破孔28,破孔28套设于按键14以使键盘框架16抵接第一连杆24(如图3所示)。
除此之外,由图3可知,底板12上可延伸形成有突出导引槽30且键盘框架16可具有相对应的滑块32(于图3中以虚线简示之),滑块32可滑动地设置于突出导引槽30中以引导键盘框架16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从而可进一步地避免键盘框架16在相对底板12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斜向偏移而与按键14的其他元件产生干涉卡死或碰撞损坏等情况。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用来引导键盘框架16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的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亦可改采用其他常见的结构引导设计,例如使用滑块与导轨互相配合的引导设计等,其相关描述常见于先前技术中,于此不再赘述。
以下针对按键14的高度调整的作用原理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4为图3中键帽22位于收合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当键盘框架16从如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时(也就是往接近按键14的方向水平移动时),抵接于第一连杆24的键盘框架16就会推动第一连杆24枢转,以使第一连杆24与第二连杆26相对于底板12共同枢转,而随着第一连杆24与第二连杆26的枢转,固定于键帽22上的第二磁性区20即可克服第二磁性区20与第一磁性区18之间的磁吸力而往远离第一磁性区18的方向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进而使键帽22以弧形轨迹相对应地从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收合位置。如此一来,当键盘10应用于一般具有由上盖与下壳体组成之开合机构之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例如笔记型电脑)时,即可藉由连动机构使键盘框架16随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盖相对下壳体闭合而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使得键帽22被键盘框架16推动而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收合位置,藉以达到键帽22可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闭合而降低其高度的功效,换句话说,当键盘框架16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键盘10可处于键帽高度下降的状态以进一步地缩减键盘10的整体高度,从而有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并且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所提到的键帽伤及显示屏幕的问题。需注意的是,由图4可知,在此实施例中,键盘框架16对应第一连杆24枢接于底板12的一端的位置上可形成有凹陷部34,藉此,当键盘框架16推动第一连杆24枢转至使键帽22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收合位置的位置时,凹陷部34可容置第一连杆24枢接于底板12的一端,从而有效地防止键盘框架16与第一连杆24发生干涉卡死或碰撞损坏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是键盘框架16从图4所示的位置水平移动回如图3所示的位置(也就是往远离按键14的方向水平移动时),在此过程中,由于键盘框架16已不再抵接住第一连杆24,因此,第一磁性区18与第二磁性区20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就会驱动键帽22伴随第一连杆24以及第二连杆26的枢转而以弧形轨迹从如图4所示的收合位置移动回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如此一来,当键盘10藉由连动机构使键盘框架16随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上盖相对下壳体打开而相对底板12水平移动时,键帽22即可连动地往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而回到原来的高度以便使用者进行后续按压操作,也就是说,在键帽22位于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时,使用者可施力下压键帽22以使键帽22向下移动至可触发按键信号的位置而完成按键按压操作以执行对应的输入功能(即键盘输出此按键信号至对应的电子装置完成输入),此时,设置于键帽22上的第二磁性区20就会受到键帽22向下移动的驱动而克服第一磁性区18与第二磁性区20之间的磁吸力且随即往远离第一磁性区18的方向移动,而当使用者停止按压键帽22时,第二磁性区20就会受到第一磁性区18与第二磁性区20之间的磁吸力的驱动而移动回如图3所示的位置,从而驱动键帽22移动回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藉以达到键帽22可自动回位的功效以供使用者可进行下一次的按键按压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驱动键帽22自动回位的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磁力吸引方式,其亦可采用其他常见的自动回位设计,例如采用以弹簧或橡胶垫圈(Rubber Dome)连接键帽22与底板12以提供回位弹力的设计等,至于其相关描述,其常见于先前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采用键盘框架水平移动以推动按键的第一连杆枢转的设计,以使键帽可随着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枢转而移动至收合位置,从而达到降低键帽高度的功效,如此一来,键盘即可处于键帽高度下降的状态以进一步地缩减键盘的整体高度,从而有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并且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所提到的键帽伤及显示屏幕的问题。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包含:
底板;
至少一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至少一按键包含:
键帽;以及
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且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可枢转地连接,以带动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释放位置以及收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键盘框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键盘框架对应该至少一按键的位置上形成有破孔,该破孔套设于该至少一按键以使该键盘框架抵接该第一连杆,当该键盘框架往接近该至少一按键的方向水平移动时,该键盘框架推动该第一连杆枢转,以使该键帽伴随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收合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磁性区,该至少一按键另包含第二磁性区,该第二磁性区设置于该键帽对应该第一磁性区的位置上,当该键盘框架往远离该至少一按键的方向水平移动时,该第一磁性区与该第二磁性区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驱动该键帽伴随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从该收合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区以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一为磁性件,该第一磁性区以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另一为磁性件或导磁性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区为自该底板弯折成形的突出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框架对应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底板的一端形成有凹陷部,当该键盘框架推动该第一连杆枢转至使该键帽移动至该收合位置的位置时,该凹陷部容置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底板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延伸形成有突出导引槽,该键盘框架具有相对应的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突出导引槽中以引导该键盘框架相对该底板水平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相互平行且可朝同一方向枢转地连接该底板以及该键帽,以带动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释放位置以及该收合位置之间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释放位置以及该收合位置之间移动的轨迹为弧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于该释放位置被外力按压移动至可触发按键信号的位置时,该键盘输出该按键信号。
CN201410437616.5A 2014-08-29 2014-08-29 键盘 Pending CN104201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7616.5A CN104201030A (zh) 2014-08-29 2014-08-29 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7616.5A CN104201030A (zh) 2014-08-29 2014-08-29 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1030A true CN104201030A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8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7616.5A Pending CN104201030A (zh) 2014-08-29 2014-08-29 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0103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611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111540632A (zh) * 2020-05-11 2020-08-14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4267553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WO2023051489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811A (zh) * 2000-04-13 2001-10-17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高度的剪刀式按键装置
CN1452046A (zh) * 2002-04-15 2003-10-29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分段升降按键的键盘
CN103164044A (zh) * 2012-02-10 2013-06-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磁力键盘及其驱动方法、包括磁力键盘的电子装置
TW201423801A (zh) * 2012-12-04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M484179U (zh) * 2014-03-20 2014-08-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結構
US20140231234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811A (zh) * 2000-04-13 2001-10-17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高度的剪刀式按键装置
CN1452046A (zh) * 2002-04-15 2003-10-29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分段升降按键的键盘
CN103164044A (zh) * 2012-02-10 2013-06-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磁力键盘及其驱动方法、包括磁力键盘的电子装置
TW201423801A (zh) * 2012-12-04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US20140231234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hereof
TWM484179U (zh) * 2014-03-20 2014-08-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按鍵結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611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111540632A (zh) * 2020-05-11 2020-08-14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1540632B (zh) * 2020-05-11 2022-05-24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4267553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WO2023051489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1607U (zh) 按键及键盘
US9837221B2 (en) Key switch with noise reduction mechanism
CN202678165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4867771A (zh)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CN104201030A (zh) 键盘
US20170277227A1 (en) Keyboard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same
TW201513153A (zh) 按鍵結構
CN104992867A (zh) 按键及其键盘
US9411475B2 (en) Keyboard
CN102298451B (zh) 可改变按键触压力的鼠标装置
CN109065392B (zh) 按键
CN103632872B (zh) 按键结构
CN103681051B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CN202930282U (zh) 一种键盘
US9685286B2 (en) Keyboard device
CN104701054A (zh) 键盘
TW201608585A (zh) 鍵盤
CN202025292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5390308A (zh) 一种有弹性挂钩限位结构的钣金剪刀脚支撑的键开关装置
US9360947B2 (en) Input device with swing operation
CN104409261A (zh) 键盘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3377846A (zh) 键盘装置
CN204348569U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
CN104538227B (zh) 一种触点上下接触的键盘开关
CN104505293A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