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3823B -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3823B
CN116243823B CN202310209185.6A CN202310209185A CN116243823B CN 116243823 B CN116243823 B CN 116243823B CN 202310209185 A CN202310209185 A CN 202310209185A CN 116243823 B CN116243823 B CN 116243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unit
notch
electrod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91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43823A (zh
Inventor
李旺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91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3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3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3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43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3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子单元、第二触控子单元及第三触控子单元: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第二触控子单元且具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以将第一触控子单元分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触控子单元围设第三触控子单元且具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以将第二触控子单元分为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第一连接部穿过第三缺口且连接第一延伸部和第三触控子单元,第二连接部穿过第四缺口且连接第二延伸部和第三触控子单元,使第一、第二延伸部电连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穿过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第一桥接部。该触控电极可提升触控性能、识别精度和灵敏度。

Description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触控显示屏以其简单、直接的操作特点成为现今电子设备主流的信息交互装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用户对于触控显示屏的各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随着特殊应用场景的出现,比如戴手套触控及轻微接触手势识别等新需求出现,当下触控结构的触控精准度和灵敏度较差,不能很好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图案结构简单,有效触控面积较少,虽然可以满足日常的简单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例如戴手套,手势识别等应用场景下的有效触控面积较少、触控灵敏度不够及识别精准度不佳,不利于用户的产品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的有效触控面积较少、触控灵敏度不够及识别精准度不佳,不利于用户的产品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子单元、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
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具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以将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分割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围设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具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以将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分割为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三缺口且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第四缺口且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电连接;
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缺口以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缺口以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
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同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桥接部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另一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的外轮廓均为四边形,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相邻的两条边上或相对的两条边上,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相邻的两条边上或相对的两条边上。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的外轮廓均为菱形;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相邻的两条边上。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电极仅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桥接部对应所述第三缺口或所述第四缺口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或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桥接部,两个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在所述第三缺口处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在所述第四缺口处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成阵列排布,且连接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交叉;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为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触控电极。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模组包括成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单元,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
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
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和第三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驱动通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检测通道;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驱动通道,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和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检测通道。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电连接;
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第二桥接部;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多行;
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成多列;
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桥接部电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和触控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所述触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其中,所述触控模组为上述所涉及的任一所述的触控模组。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子单元、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一桥接部。其中,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第二触控子单元,第一触控子单元具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通过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将第一触控子单元分割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触控子单元围设第三触控子单元,第二触控子单元具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用过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将第二触控子单元分割为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第一连接部穿过第三缺口且连接第一延伸部和第三触控子单元,第二连接部穿过第四缺口且连接第二延伸部和第三触控子单元,使得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第三触控子单元电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并穿过第一缺口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第四连接部与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并穿过第二缺口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通过第一桥接部电连接。该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和第三触控子单元形成一个通道,第二触控子单元形成另一个通道,使得采用该触控电极形成的触控模组中,同一行的触控电极既包括驱动通道又包括检测通道,同一列的触控电极既包括驱动通道又包括检测通道,大幅提升了触控的有效面积,增加了单点电容值、识别精准度和灵敏度,提升了触控性能,可用于在实际使用中拓宽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触控子单元;11-第一缺口;12-第二缺口;13-第一延伸部;14-第二延伸部;2-第二触控子单元;21-第三缺口;22-第四缺口;23-第三延伸部;24-第四延伸部;3-第三触控子单元;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第三连接部;7-第四连接部;8-第一桥接部;9-第五连接部;10-触控电极;101-第一触控电极;102-第二触控电极;103-第三触控电极;104-第四触控电极;20-触控模组;201-衬底基板;202-桥接图案层;203-绝缘层;203a-搭接孔;204-触控图案层;205-保护层;20A-触控电极单元;20A1-第一触控电极单元;20A2-第二触控电极单元;100-触控显示面板;B-第二桥接部;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目前,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面板以其简单、直接的操作特点成为现今电子设备主流的信息交互装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用户对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各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具体的,触控(touch)的实现是通过对触控传感(sensor)通道电容的充放电扫描,感应手指触控区域对应传感通道电容变化,从而实现触控定位报点,提高触控感应灵敏度对触控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技术中,现有触控模组的触控电极呈现矩形,触控模组的图案结构简单,有效触控面积也较少,且桥接部面积较大,会对显示效果产生影响,虽然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满足日常的简单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例如戴手套,手势识别等应用场景下,触控灵敏度及识别精度不佳,不利于用户对产品的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不仅能够提升触控的有效面积,而且可以增加单点的电容值、识别的精准度和灵敏度,提升触控性能并能在实际使用中拓宽应用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控电极10,该触控电极10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第三触控子单元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第三连接部6、第四连接部7以及第一桥接部8。
请参见图1,第一触控子单元1围设第二触控子单元2,且第一触控子单元1具有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将第一触控子单元1分割为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14;第二触控子单元2围设第三触控子单元3,且第二触控子单元2具有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将第二触控子单元2分割为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第一连接部4穿过第三缺口21且连接第一延伸部13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第二连接部5穿过第四缺口22且连接第二延伸部14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使得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14通过第三触控子单元3电连接;第三连接部6与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并穿过第一缺口11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1围设形成的区域外,第四连接部7与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并穿过第二缺口12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1围设形成的区域外。
其中,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的外轮廓不限。可选择地,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的外轮廓均为四边形,例如矩形、方形或菱形,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分别设置于第一触控子单元1相邻的两条边上或相对的两条边上,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分别设置于第二触控子单元2相邻的两条边上或相对的两条边上。
进一步结合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的外轮廓均为菱形;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分别设置于第一触控子单元1相邻的两条边上;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分别设置于第二触控子单元2相邻的两条边上。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分别设置于第一触控子单元1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条边上,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分别设置于第二触控子单元2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条边上,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10仅包括一个第一桥接部8,第一桥接部8对应第三缺口21或第四缺口22设置(图1中为第一桥接部8对应第四缺口22设置),进一步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通过第一桥接部8电连接,通过将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交叉连接,可以提升触控有效面积。
具体的,第一桥接部8为金属桥接部,金属可以为银Ag、铜Cu、铝Al、钼Mo等,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铌合金AlNd、钼铌合金MoNb等;第一桥接部8的长度为4.5um-5.5um,宽度为1.5um-2.5um。第一桥接部8用于桥接触控电极10的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而非桥接相邻的触控电极10,因此,第一桥接部8对其长和宽都进行了大幅度的缩短,有效的减小了触控电极10内的金属密度,提升了显示效果,降低了触控电极10内金属桥接部的可视度,使得使用该触控电极10的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10包括两个第一桥接部8,两个第一桥接部8分别对应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设置,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在第三缺口21处通过一个第一桥接部8电连接,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在第四缺口22处通过另一个第一桥接部8电连接,两个第一桥接部8的连接可以使触控电极10的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更加稳固,增加触控电极10的稳定性,避免其中一个第一桥接部8断裂引起的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连接失效。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下图8,触控电极10还包括绝缘层203,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组成的触控图案层204同层设置于绝缘层203的一侧,第一桥接部8所在的桥接图案层202设置于绝缘层203的另一侧。具体的,绝缘层203通常为绝缘材料,可以采用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氮氧化硅SiON等还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优选的,绝缘层203为氮化硅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10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设计成更多子单元。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20,该触控模组2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多个触控电极10成阵列排布,且连接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互相交叉。其中,触控电极10为上述所涉及的任一的触控电极10。多个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2。具体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触控模组20包括成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单元20A。
进一步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也是图4中虚线框中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触控电极单元20A包括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01和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02,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01沿第一方向X排列;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02沿第二方向Y排列。
具体的,结合图1、图4和图5,多个触控电极单元20A同层设置。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检测通道;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检测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也可以作为触控检测通道,此时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可以作为触控检测通道,此时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驱动通道。
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形成触控驱动通道和触控检测通道,并且触控驱动通道和触控检测通道互相绝缘,使得每个触控电极单元20A中都具有触控驱动通道以及触控检测通道,以实现多点控定位的功能,增加单点电容值、识别精准度以及触控灵敏度。
进一步参阅图5,触控电极单元20A还包括第五连接部9;第五连接部9与触控电极10同层设置,同一触控电极单元20A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通过第五连接部9电连接;同一触控电极单元20A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通过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同一触控电极单元20A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也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以增加稳定性和检测的精确度。
进一步参阅图4,触控模组20还包括多个第二桥接部B,多个触控电极单元20A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20A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0A2。具体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20A1沿第一方向X排列成多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0A2,沿第二方向Y排列成多列。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20A1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通过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0A2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0A2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通过第二桥接部B电连接。第二桥接部B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桥接部8的长度和宽度。例如,第二桥接部的长度为119.5um-200.5um,宽度为9.5um-10.5um。
图4的触控模组2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图4的触控模组20的驱动方式可以为,先驱动第一个触控驱动通道,然后通过多个触控检测通道依次检测判断触点位置;再驱动第二个触控驱动通道,然后通过多个触控检测通道依次检测判断触点位置;以此类推,依次驱动多个触控驱动通道,且每驱动一个触控驱动通道之后,通过多个触控检测通道依次检测判断触点位置。
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触控模组20,该触控模组20也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和上述触控模组20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触控电极10的具体结构为图2中所展示的触控电极10。多个触控电极10成二维阵列排布,且连接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具体地,触控电极10的外轮廓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一组相对两条边分别平行于第一方向X,另一组相对两条边分别平行于第二方向Y。多个触控电极10在第一方向X上形成多行,在第二方向Y上形成多列。位于奇数行的多个触控电极10,沿第一方向X的第奇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检测通道,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偶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检测通道。位于偶数行的多个触控电极10,沿第一方向X的第偶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检测通道,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奇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作为触控驱动通道,第二触控子单元2作为触控检测通道。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第奇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通过其间的第偶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连接;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个第奇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一触控子单元1通过其间的第偶数个触控电极10的第二触控子单元2连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形成触控驱动通道和触控检测通道,并且触控驱动通道和触控检测通道互相绝缘。该排列结构无需第二桥接部B,结构简单,有效的减小了触控电极10内的金属的面积,提升了显示效果,降低了触控电极10内金属桥接部的可视度。
上述图6的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多个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三触控电极103和多个第四触控电极104;多个第三触控电极103和多个第四触控电极104排列成二维阵列,同一行的多个触控电极1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三触控电极103和第四触控电极104,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1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三触控电极103和第四触控电极104;其中,第三触控电极103的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分别设置于第一触控子单元1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条边上,第四触控电极104的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分别设置于第一触控子单元1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条边上。
图6的触控模组2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图6的触控模组20的驱动方式可以与图4的触控模组20的驱动方式相同。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桥接图案层。
其中,衬底基板201可以是玻璃衬底或者是OLED封装层,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衬底基板201上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的方法进行桥接图案层202的成膜,并使用湿刻工艺得到桥接图案层202的图形。具体的,桥接图案层202为金属桥接部,金属可以为银Ag、铜Cu、铝Al、钼Mo等,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铌合金AlNd、钼铌合金MoNb等;桥接图案层202包括多个第一桥接部8和多个第二桥接部B。桥接图案层202的长度为1.5um-2.5um,宽度为4.5um-5.5um。
步骤S2:在桥接图案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绝缘层。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成膜工艺制备绝缘层203,参阅图8,绝缘层203设置于桥接图案层202上且包括贯穿绝缘层203的两个搭接孔203a。
具体的,绝缘层203通常为绝缘材料,可以采用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氮氧化硅SiON等还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
优选的,绝缘层203为氮化硅绝缘层203。
步骤S3:在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触控模组的触控图案层。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的工艺进行触控图案层204成膜,并使用湿刻工艺进行触控模组20的触控图案层204的制备,参阅图8,触控模组20的触控图案层204设置于绝缘层203上且通过搭接孔203a与桥接图案层202电性连接。
步骤S4:在触控图案层远离绝缘层的一侧表面设置保护层。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的成膜工艺进行保护层205成膜。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湿刻等构图工艺处理,是相关技术中成熟的制备工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成膜”是指将某一种材料在基底上利用沉积或其它工艺制作出的一层薄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简图,该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模组30和触控模组20,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区,触控模组20设置在显示区内。其中,触控模组2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控模组20。触控模组20可以设置于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一侧,也可以内嵌至显示模组30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10、触控模组20以及触控显示面板100,该触控电极10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第三连接部6、第四连接部7以及第一桥接部8。其中,第一触控子单元1围设第二触控子单元2,第一触控子单元1具有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通过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2将第一触控子单元1分割为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14;第二触控子单元2围设第三触控子单元3,第二触控子单元2具有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用过第三缺口21和第四缺口22将第二触控子单元2分割为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第一连接部4穿过第三缺口21且连接第一延伸部13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第二连接部5穿过第四缺口22且连接第二延伸部14和第三触控子单元3,使得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14通过第三触控子单元3电连接;第三连接部6与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并穿过第一缺口11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1围设形成的区域外,第四连接部7与第二触控子单元2电连接并穿过第二缺口12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子单元1围设形成的区域外;第三延伸部23和第四延伸部24通过第一桥接部8电连接。
其中,触控电极单元20A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两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102。触控模组20包括成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单元20A,即包含多个触控电极10,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0成阵列排布,且连接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通过将第一触控子单元1、第二触控子单元2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3进行交叉连接,以提升触控有效面积。通过将第一桥接部8的长和宽缩短,有效的减小了触控电极10内的金属密度,提升了显示效果,降低了触控电极10内金属桥接部的可视度,使得使用该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形成触控驱动通道和触控检测通道,并且触控驱动通道和触控检测通道互相绝缘,使得每个触控电极单元20A中都具有触控驱动通道以及触控检测通道,实现了多点控定位的功能,增加单点电容值、识别精准度以及触控灵敏度,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例如戴手套、手势识别等应用场景下触控面积以及识别精准度灵敏度均有所增加,有助于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以应用于各种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具体形式和应用场景不做特殊限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子单元、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第三触控子单元:
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具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以将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分割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围设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具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以将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分割为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三缺口且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第四缺口且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电连接;
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缺口以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缺口以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围设形成的区域外;
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同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桥接部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的外轮廓均为四边形,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相邻的两条边上或相对的两条边上,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相邻的两条边上或相对的两条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的外轮廓均为菱形;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相邻的两条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仅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桥接部对应所述第三缺口或所述第四缺口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或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桥接部,两个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在所述第三缺口处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在所述第四缺口处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桥接部电连接。
6.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成阵列排布,且连接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触控驱动通道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交叉;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模组包括成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单元,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
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
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和第三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驱动通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检测通道;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二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驱动通道,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一触控子单元和所述第三触控子单元作为触控检测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电连接;
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桥接部;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多行;
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成多列;
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二触控子单元电连接;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一触控子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桥接部电连接。
10.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和触控模组;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所示触控模组设置在所示显示区内;其中,所述触控模组为上述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
CN202310209185.6A 2023-02-27 2023-02-27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6243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9185.6A CN116243823B (zh) 2023-02-27 2023-02-27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9185.6A CN116243823B (zh) 2023-02-27 2023-02-27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3823A CN116243823A (zh) 2023-06-09
CN116243823B true CN116243823B (zh) 2024-01-26

Family

ID=86632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9185.6A Active CN116243823B (zh) 2023-02-27 2023-02-27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4382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273A (zh) * 2017-08-31 2018-0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KR20180031883A (ko) * 2016-09-20 2018-03-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7977114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07780739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89875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互容式触控模组和触控面板
WO2021184292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WO2023004843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31883A (ko) * 2016-09-20 2018-03-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7562273A (zh) * 2017-08-31 2018-0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7977114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07780739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89875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互容式触控模组和触控面板
WO2021184292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WO2023004843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3823A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4036B (zh) 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16141709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90286264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2156596B (zh) 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8520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WO2019128288A1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9939970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35320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zing display panel and fingerprint recognizing display
CN11011219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315226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panel
US20200012388A1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2279660A (zh) 一种触控面板制造方法
CN102446019B (zh) 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EP3537270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evice
CN116243823B (zh) 触控电极、触控模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2446018B (zh) 触控面板制造方法
CN111665993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5715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33683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panel
CN11107768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80113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JP673641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2022039104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2279675B (zh) 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CN218332545U (zh) 触控层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