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5321A - 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极板的方法以及极板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极板的方法以及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5321A
CN116235321A CN202180054206.0A CN202180054206A CN116235321A CN 116235321 A CN116235321 A CN 116235321A CN 202180054206 A CN202180054206 A CN 202180054206A CN 116235321 A CN116235321 A CN 116235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ller
plates
continuous sheet
fue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42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穆夏莱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623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23Composites
    • H01M8/0226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13Gas-impermeable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21Organic resins; Organic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的方法,所述极板连续半成品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燃料电池的极板(90),其中,在所述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提供由导电复合聚合物(98)制成的以面(F82)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在所述方法的第二步骤中,通过对所述极板连续片(80、82)的辊压过程来调设所述极板连续片(80、84/86)的目标厚度,以及在所述方法的第三步骤中,所述极板连续片(80、84/86)通过成型过程获得其最终形状,并且获得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极板的方法以及极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的极板连续半成品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优选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机组的燃料电池的极板、尤其是双极板。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机组、例如燃料电池系统的低温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中,使两种运行介质的两种反应物电化学地转化成电能和热。在此,燃料电池包括至少一个膜片电极组件,其具有由传导离子或质子的膜片和设置在膜片两侧的催化电极(具有作为反应层的阳极和阴极电极的膜片电极组件)组成的层结构以及气体扩散层。通常,燃料电池构造有多个以堆叠(燃料电池堆)形式布置的膜片电极组件和布置在其间的双极板。
在现有技术中,除了由结构压印的金属箔(问题:腐蚀防护)和纯石墨板(问题:耗费的加工)制成的双极板外,还使用由高度填充的热塑性或可固化的聚合物制成的双极板,其将石墨的良好功能特性与简单且成本有利的成型组合。这种双极板通过注塑过程或压制过程制造。为了确保高导电性,聚合物具有高填充度的导电填料。高的填料浓度导致高的粘度和屈服极限。因此,加工变得困难。因此,仅能制造小的和厚的双极板,因为这种高度填充的聚合物的流路/长度比例关系不允许其他几何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制造双极板的改进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优选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的替代的或改进的双极板。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以下来解决: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极板的极板连续半成品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的极板、尤其是双极板的方法;借助于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燃料电池的极板、尤其是双极板;和一种电化学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一种燃料电池机组和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系统。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附加的特征和/或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描述得出。
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于中量制造、尤其是大批量制造而言应能够成本有利地制造。为了维持燃料电池堆中的电化学反应,双极板必须在低电阻下将从阳极侧形成的电子带到相邻的单个电池的阴极侧。这意味着,除了良好的导电性之外,双极板的电接触过渡电阻尤其也应当是低的。此外,必须确保双极板的高的不透介质性、耐腐蚀性、良好的散热性和足够的机械稳定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提供由导电复合聚合物制成的以面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极板连续片。在第二步骤中,通过对极板连续片的辊压过程来调设极板连续片的目标厚度。并且在第三步骤中,极板连续片通过成型过程获得其最终形状,并且获得极板连续半成品。极板例如理解为单极板、双极板或者两层、三层或更多层的双极板的一层。导电复合聚合物例如构造为具有高填充度的填料的聚合物,所述填料包括例如导电的颗粒、纤维、织物、无纺布等(塑料复合物,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用于制造极板的连续过程来代替用于制造极板坯件的不连续过程(注塑过程,压制过程)。这尤其在中量或大批量生产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更大规格的基于塑料的极板。此外,与另外需要腐蚀防护的金属双极板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极板是耐腐蚀的。
第一步骤可以构造为第一极板连续半成品的初始成型过程,和/或该半成品制造方法可以构造为用于极板的初始成型过程。替代地,第一步骤可以仅包括提供第一极板连续半成品,例如以片卷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初始成型过程在时间上以及必要时在空间上与第一步骤分开地进行。此外,在第一步骤中,第一极板连续片可以由挤出过程(在压力下将固态物质初始成型至粘稠的、可固化的物质)的复合聚合物挤出物或由压延过程(对塑性状态材料的初始成型)的复合聚合物熔体来提供。与注塑工具相比,不仅在挤出过程中而且在压延过程中得到明显更简单且因此更成本有利的工具结构。
在第二步骤中,第一极板连续片的导电填料沿第一极板连续片的面的基本定向可以部分地再取向为与该面成角度的基本定向。在第二步骤中,可以将强制的延展流引入到待塑性变形的复合聚合物中,所述延展流相对于第一极板连续片的面的延伸具有角度。延展流的平均流动方向的最大角度优选大于大约:30°、40°、50°、60°、70°、75°、80°、85°或88°。
在第二步骤的第一子步骤中,通过对第一极板连续片的塑性延展,可以以面的形式将隆起和/或凹陷引入到极板连续片中,由此可以获得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在第二步骤的第二子步骤中,通过对外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的塑性压缩,可以基本上整平其隆起和/或凹陷,由此可以获得平整的并且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
在第一子步骤中,通过至少一个表面结构化的结构辊可以将填料的再取向和/或将塑性延展引入到第一极板连续片中。由此得到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代替唯一的结构辊,为此可以优选使用唯一的辊对。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于两个的结构辊或者多于一个的结构辊对。
结构辊对的表面可以构型成使得在辊压时一个辊的隆起(突起、卷边、齿、压模、滚针等)与另一个辊的凹陷(缝隙、卷边、齿槽、孔等)并且必要时所述一个辊的凹陷与所述另一个辊的隆起通过结构间隙彼此对置。优选地,彼此相对应的隆起和凹陷至少部分互补地设置在结构辊对中。在此,各一个结构辊的隆起/凹陷可以沿结构辊的周向方向处于空隙处。在此,结构辊压型材,即一个结构辊的隆起和另一个结构辊的隆起,可以在结构辊的横向方向上重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结构间隙在其宽度方向和/或厚度方向上具有狭窄部位。这些狭窄部位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对置的和直接相邻的隆起之间。例如,借助于这样的狭窄部位可以在粘滞的复合聚合物中逼迫形成延展流(提高流速并且强加在一个方向上),由此例如挤出物或熔体必须在结构间隙的厚度方向上偏移。结构间隙可以构型为曲折结构间隙或单重或双重地以齿构造的结构间隙。齿部理解为结构辊的表面的规则的成形部,其具有齿、锯齿、钩、尖齿等。
在第二子步骤中,可以确定填料的再取向和/或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表面平整的平整辊来引入对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的塑性压缩。由此得到外部平整的且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代替唯一的平整辊,为此优选地可以使用唯一的平整辊对。当然,也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平整辊或一个以上的平整辊对。此外,在第二子步骤中,可以调设极板连续片的目标厚度。
在第一子步骤中,例如通过塑性延展等促成填料的再取向(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其中,在第二子步骤中,例如通过塑性压缩等来设置填料的再取向(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由此,在极板的应用中得到其更高的导电性。例如可以通过侵蚀过程简单地实现结构辊对的辊几何形状。
第三步骤中的成型过程可以构造为压印过程,尤其是压印辊压过程。在该半成品制造方法中可以省去冷却辊,其中,该任务当前可以由至少一个平整辊来承担。当然,在该半成品制造方法中可以使用至少一种其它的装置,例如压延机、回火辊、冷却辊、厚度测量、切边、拉应力调节、拉伸装置(单轴/双轴)、卷绕工位等。
在时间上直接在第一步骤之后,聚合物的导电的填料,也就是其颗粒、(长、中、短)纤维、织物和/或无纺布等,基本上以面的方式沿第一极板连续片中的延伸方向定向。在时间上直接在第二步骤的第一子步骤之后,将填料、尤其是填料的重要部分相对于极板连续片的面的延伸成锐角至直角地定向(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
在时间上直接在第二步骤的第二子步骤之后,将在第一子步骤中再取向的填料以其新的定向显而易见地设置在现在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中。在第二子步骤期间,极板连续片的在第一子步骤中设置的外部结构由于复合聚合物的形状记忆而被保持,并且在第二子步骤中优选在时间上直接在第一子步骤之后又被‘压成板’。在此,填料的在第一子步骤中获得的垂直于极板连续片的面的延伸的定向仅还被压缩。
对于所述方法的第一步骤,可以使用具有宽缝喷嘴的挤出机。在此,例如可以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和齿轮泵。此外,可以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其中,然后可以弃用齿轮泵。对于第二步骤的第一子步骤,可以优选在双辊辊压机架或双辊辊压机台中使用单个结构辊对。在此,结构辊中的半径可根据待产生的延展流的高度来自由选择。对于第二步骤的第二子步骤,可以优选在双辊辊压机架或双辊辊压机台中使用单个平整辊对。对于第三步骤,可以优选在双辊辊压机架或双辊辊压机台中使用单个压印辊对。
在时间上例如直接在第三步骤之后,即,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成型为极板连续半成品之后,例如双极板、尤其是双层的双极板可以由(单层的)极板连续半成品制成。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极板的方法中,首先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极板连续半成品。在时间上紧随其后地,从极板半成品中分离出多个极板。在此优选借助于切割工具将双极板从极板连续半成品中分离出来。
在时间上紧随其后地,可以将一个极板与恰好一个或至少一个第二极板连接成构造为双极板的极板。根据本发明的极板连续半成品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的方法获得。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极板、例如双极板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极板的方法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极板以横截面沿着一个面延伸并且由具有填料(参见上文)的复合聚合物制成。在此,填料除了其总体主延伸方向之外还设置为极板内部的填料束,所述填料束与所述填料的总体主延伸方向成角度地布置。极板尤其可以构造为使得其延伸所沿着的面构造为多次上下起伏的(有角地起皱的、有肋的或诸如此类的)面,例如以梯形板等的形式。其厚度优选地在垂直于极板的涉及厚度的表面区域的方向上测定。此外,填料的总体主延伸方向尤其取决于极板的制造过程。填料束的近似的一般形状可以是例如销钉、齿、管等的形状。
极板内部的填料的总体主延伸方向可以基本上对应于极板的纵向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填料束可以在极板内部设置成使得所述填料束在极板的大面积侧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此外,填料束的平均的局部主延伸方向相对于总体主延伸方向的角度基本上可以为大约90°±大约:2°、5°、10°、15°、20°、30°、40°、50°或60°。
填料束可以至少区域性地规则分布地设置在极板中。填料束可以设置为复合聚合物的彼此相邻的束条。在此,束条的高度可以大致对应于极板的厚度。多个填料束的局部主延伸方向能够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此外,多个分别两个直接彼此相邻的填料束可以彼此反向地布置。因此,两个彼此直接相邻的填料束可以重复地或基本上一再平行地或逆平行地设置在极板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参照示意性的并且不是按比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在本发明中,一个特征可以构型为肯定的、即存在的或否定的、即不存在的。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根据本发明强调不存在,否则不将否定特征作为特征明确地阐述。也就是说,实际所做出的发明,而且不是由现有技术所构建的发明,省略该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缺少一特征(否定特征)表示该特征是可选的。在附图的仅示例性的和示意性的附图中示出:
图1以简化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实施方式,
图2以部分截面侧视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用于极板、例如用于双极板的极板连续半成品的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3以三面断开的中央剖视图示出图2的制造设备的结构辊对的结构间隙的局部,
图4示出具有两个极板的双极板的实施方式的两侧断开的剖视图,所述极板由例如两个极板半成品制成,和
图5示出极板的两侧断开的横截面图,其示出了构成极板的复合聚合物的填料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借助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的设备和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所述极板连续半成品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用于燃料电池车辆(即具有燃料电池或燃料电池系统的机动车辆)的低温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机组1的燃料电池10的极板90和双极板100。
在附图中,仅示出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对于理解本发明所必需的那些部分。尽管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由此可以导出其他的变型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电化学电池。
图1示出了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机组1,其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是多个束集成(同样也称为燃料电池10的)燃料电池堆10的单个燃料电池11(单个电池11),所述单个燃料电池安装在优选流体密封的堆壳体16中。每个单个电池11包括必要时具有气体扩散层的阳极腔12和必要时具有气体扩散层的阴极腔13,它们由膜片电极单元14(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膜片电极组件)在空间上和电方面彼此分隔(参见细节局部)。
在两个直接彼此相邻的膜片电极单元14之间分别布置有双极板100,所述双极板用于将运行介质3、5输送到第一单个电池11的阳极腔12中和直接与其相邻的第二单个电池11的阴极腔13中,并且还实现这些单个电池11之间的导电连接。为了给燃料电池10供应其实际的运行介质3(阳极运行介质,实际的燃料)、运行介质5(阴极运行介质),燃料电池机组1具有阳极供应装置20和阴极供应装置30。
阳极供应装置20尤其包括:用于阳极运行介质3的燃料存储器23(流入);具有喷射器24的阳极供应路径21;用于阳极废气4的阳极废气路径22(流出,大多流到周围环境2中);优选地燃料再循环管路25,其具有位于其中的流体输送装置26;和必要时的水分离器。阴极供应装置30尤其包括:用于阴极运行介质5的阴极供应路径31(流入,大多来自周围环境2),其优选地具有流体输送装置33;用于阴极废气6的阴极废气路径32(流出,大多流到周围环境2中),其优选地具有涡轮机34、必要时是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优选地湿度传递装置36;必要时在阴极供应路径31与阴极废气路径22之间的废气阀门35;和必要时的水分离器。
燃料电池机组1此外尤其包括冷却介质供应装置40,燃料电池10优选借助其双极板100通过所述冷却介质供应装置能够以热传递的方式接入到冷却回路中用于调温。冷却介质供应装置40包括冷却介质流入路径41和冷却介质流出路径42。在冷却介质供应装置40中循环的冷却介质7的输送(流入)、冷却介质8的输送(流出)优选借助于至少一个冷却介质输送装置43来进行。燃料电池系统除了燃料电池机组1之外还包括外围系统部件、例如控制器,其可以是燃料电池车辆中的一个。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或多个极板90的制造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制造设备包括挤出机200(参见上文),其具有宽缝喷嘴210用于制造、即用于提供在面F82中延伸的由导电复合聚合物98(包括导电填料99的聚合物,参见图5)制成的(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作为方法的第一步骤。代替挤出机200也可以使用压延机。此外,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极板连续片80、82的挤出或压延,也就是说,于是该方法的第一步骤在于提供极板连续片80、82。
此外,制造设备优选包括两个辊压工位300、400;一个辊压工位(300)用于调设极板连续片80、84/86的目标厚度D86和/或一个辊压工位(400)用于将极板连续片80、84/86成型成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方法的第三步骤)。辊压工位300为了调设目标厚度D86而具有至少一个双辊辊压机架310/330或双辊辊压机台310/330、尤其是两个双辊辊压机架310/330或双辊辊压机台310/330。辊压工位400为了成型而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双辊辊压机架410或双辊辊压机台410。
此外,制造设备可以包括工位500,尤其是具有切割工具的切割工位500,用于从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中分离出极板90(方法的第四步骤)。在随后的步骤(未示出)中,可以由两个这种极板90或者由一个这种极板90和至少一个第二极板(90)获得构造为双极板100的极板100。为此,将至少两个彼此相关的极板90牢固地彼此连接(参见图4)。
在此,辊压工位300可以包括两个子工位310、330。在第一子工位310(本方法第二步骤的第一子步骤,参见上文)中,填料99在极板连续片80、82中的定向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表面结构化的结构辊310、尤其是结构辊对310、310部分地再取向。为此,借助于至少一个结构辊310、尤其是结构辊对310、310,可以将与极板连续片80、82的面F82成角度的延展流引入到复合聚合物98中。图3示例性示出了具有结构间隙320(厚度D84)的结构辊对310、310的这种表面几何形状。对此还参见上文。
在第一子工位310之后,极板连续片80、84具有例如被结构辊对310、310改变的外部形状,其中,填料99不再基本上仅沿着面F82取向,而是优选还相对于该面成大约直角。极板连续片80、84构造为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4。对此还参见上文。在第二子工位330中(本方法的第二步骤的第二子步骤,参见上文),通过至少一个平整辊330、尤其是平整辊对330、330,在通过平整辊现在被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6中可以显而易见地(复合聚合物98的形状记忆)设置填料99的与其原始取向(面F82)成角度的新的(部分)定向。对此还参见上文。
尤其是通过至少一个平整辊330,但必要时也通过至少一个结构辊310的‘协作’,在辊压工位400之前调设极板连续片80、84/86的目标厚度D86。借助于第二辊压工位400,尤其是至少一个压印辊410,优选压印辊对410、410,将平整的、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6再辊压成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紧接地或间接地在此之后,借助于切割工位500将极板90从双极板连续半工具80、88分离出来并且例如进一步加工成双极板100。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由两个不同构造的极板90构成的双极板100。当然,双极板100可以由两个相同的极板90和/或多于两个的板构成。在此,之后的阳极腔12的通道和之后的阴极腔13的通道可从外部自由接近,而冷却介质路径41、42被两个极板90包围。在此,阳极腔12和阴极腔13的通道以及冷却介质路径41、42优选沿双极板100的纵向方向Lr延伸。宽度方向Br的定向同样适用。对此还参见上文。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图4的双极板100的沿着面F90延伸的极板90的横截面(厚度D92)。在此,构成极板90的复合聚合物98的填料99一方面以其在纵向方向Lr(未示出,由图2导出)上的总体主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Br上交错排列,并且另一方面97设置为极板90内部的填料束。填料束97具有局部主延伸方向Hl,所述局部主延伸方向与总体主延伸方向Lr成角度地布置。此外,填料束97在此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其中,多个分别两个直接彼此相邻的填料束97彼此反向地布置;即,填料束97逆平行地布置在极板90中。对此还参见上文。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的方法,所述极板连续半成品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燃料电池(10)的极板(90、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提供由导电复合聚合物(98)制成的以面(F82)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
在所述方法的第二步骤中,通过对所述极板连续片(80、82)的辊压过程来调设所述极板连续片(80、84/86)的目标厚度(D86),以及
在所述方法的第三步骤中,所述极板连续片(80、84/86)通过成型过程获得其最终形状,并且获得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半成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骤构造为所述第一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的初始成型过程和/或所述半成品制造方法构造为用于所述极板(90、100)的初始成型过程,和/或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由挤出过程的复合聚合物挤出物或由压延过程的复合聚合物熔体来提供。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半成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将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的导电的填料(99)沿所述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的面(F82)的方向的基本定向部分地再取向为与该面(F82)成角度的基本定向,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将强制的延展流引入到待塑性变形的复合聚合物(98)中,所述延展流相对于所述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的面(F82)的延伸具有角度,
·在所述第二步骤的第一子步骤中,通过对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的塑性延展将隆起和/或凹陷以面的方式引入到所述极板连续片(80、82)中,并且由此获得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4),和/或
·在所述第二步骤的第二子步骤中,通过对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4)的塑性压缩,基本上整平其隆起和/或凹陷,由此获得平整的并且内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6)。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子步骤中,通过至少一个表面结构化的结构辊(310/310)将所述填料(99)的再取向或塑性延展引入到所述第一极板连续片(80、82)中,和/或
结构辊对(310、310)的表面构型成使得在辊压时一个辊(310)的隆起(312)与另一个辊(310)的凹陷(314)并且必要时所述一个辊的凹陷与所述另一个辊的隆起通过结构间隙(320)彼此对置。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结构间隙(320)在其宽度方向(B)和/或厚度方向(D)上具有狭窄部位(322),
·狭窄部位(322)分别设置在彼此对置的并且直接相邻的隆起(312、312)之间,和/或
·一个/所述结构间隙(320)构型为曲折结构间隙(320)或者构型为单重或双重地以齿构造的结构间隙(32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子步骤中确定填料(99)的再取向,或者通过至少一个表面平整的平整辊(330、330)引入对外部结构化的极板连续片(80、84)的塑性压缩,
·在第二子步骤中,调设所述极板连续片(80、86)的目标厚度(D86),和/或
·所述第三步骤中的成型过程构造为压印过程,尤其是压印辊压过程。
7.一种用于制造极板(90、100)、尤其双极板(10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制造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
·在时间上紧随其后地,从所述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中分离出多个极板(90),和/或
·在时间上紧随其后地,将第一极板(90)与恰好一个或至少一个第二极板(90)连接成构造为双极板(100)的极板(100)。
8.一种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优选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机组(1)的燃料电池(10)的极板(90、100)、尤其是双极板(100),其中,
所述极板(90、100)以横截面(92、D92)沿着面(F90;Lr,Br)延伸并且由具有填料(99)的复合聚合物(98)制成,其特征在于,
除了所述填料的总体主延伸方向(Lr,Br)之外,所述填料(99)设置为所述极板(90、100)内部的填料束(97),所述填料束相对于所述填料的总体主延伸方向(Lr,Br)成角度布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板(90、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板(90、100)内部的填料(99)的总体主延伸方向(Lr、Br)基本上对应于所述极板(90、100)的纵向方向(Lr)和/或宽度方向(Br),
·所述填料束(97)在所述极板(90、100)内部设置成使得所述填料束在极板(90、100)的大面积侧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和/或
·所述填料束(97)的平均的局部主延伸方向(Hl)相对于所述总体主延伸方向(Lr,Br)的角度基本上为大约90°±大约:5°、10°、15°、20°、30°、40°、50°或60°。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板(90、100),其特征在于:
·填料束(97)至少区域性地规则分布地设置在所述极板(90、100)中,
·所述填料束(97)设置为所述复合聚合物(98)的彼此相邻的束条,
·多个填料束(97)的局部主延伸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设置,和/或
·多个分别两个直接彼此相邻的填料束(97)彼此反向地设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板(90、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板(90、100)至少区域性地由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的区段构成,
·所述极板连续半成品(80、88)通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能制造或被制造,
·所述极板(100)构造为具有至少两个极板(90,90,90,…)的双极板(100),和/或
·所述极板(90、100)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能制造或被制造。
12.一种电化学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10);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机组(1)或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化学电池、所述燃料电池机组(1)或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极板(90、100)、尤其是双极板(100)通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制造,和/或
所述电化学电池、所述燃料电池机组(1)或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板(90、100)、尤其是双极板(100)。
CN202180054206.0A 2020-07-03 2021-06-28 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极板的方法以及极板 Pending CN1162353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8371.1A DE102020208371A1 (de) 2020-07-03 2020-07-03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Polarplatten-Endloshalbzeugs und einer Polarplatte, sowie Polarplatte
DE102020208371.1 2020-07-03
PCT/EP2021/067615 WO2022002812A1 (de) 2020-07-03 2021-06-28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polarplatten-endloshalbzeugs und einer polarplatte, sowie polarplat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5321A true CN116235321A (zh) 2023-06-06

Family

ID=7669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4206.0A Pending CN116235321A (zh) 2020-07-03 2021-06-28 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极板的方法以及极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5321A (zh)
DE (1) DE102020208371A1 (zh)
WO (1) WO20220028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8062A (ja) 2000-12-26 2002-07-12 Aisin Seiki Co Ltd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料電池
US20080149900A1 (en) 2006-12-26 2008-06-26 Jang Bor Z Process for producing carbon-cladded composite bipolar plates for fuel cells
JP5152711B2 (ja) * 2007-07-06 2013-02-27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充填剤並びに非相溶性の樹脂若しくはエラストマーにより構成される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若しくはその用途
US20090151847A1 (en) * 2007-12-17 2009-06-18 Aruna Zhamu Process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exfoliated graphite composite-metal compositions for fuel cell bipolar plate applications
CN109599574A (zh) * 2018-11-27 2019-04-09 上海骐杰碳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电导热的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2812A1 (de) 2022-01-06
DE102020208371A1 (de)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2449B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id polymer fuel cell-purpose electrolyte membrane
US6818165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fluid flow field plates
US20010008719A1 (en) Plate with regular projections,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plate
JP5157047B2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で用いる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
US2017022224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fuel cell stack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etal separator for fuel cell
JP2022548408A (ja) 膜-電極アセンブリ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機械
JP5429357B2 (ja) 燃料電池
CN102782918A (zh) 燃料电池
CN107864686A (zh) 燃料电池堆的双极板的处理工艺
EP2701226A1 (en)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solid polymer fuel c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solid polymer fuel cell
CN116235321A (zh) 用于制造极板连续半成品和极板的方法以及极板
JP5541057B2 (ja) 燃料電池
US20040151970A1 (en) Flow field
EP2909885B1 (en) Low cost fuel cell components
US10833336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parator for fuel cell
CN108155396B (zh) 一种燃料电池模压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成对生产方法
JP2011181442A (ja) 燃料電池用ガス流路形成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1044399A (ja) 燃料電池
CN219246729U (zh) 一种双极板碳毡组合结构和双极板压辊机构
JP2014160672A (ja) 燃料電池
CN116960384A (zh) 隔板和用于电化学系统的布置,以及电化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