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4438A - 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4438A
CN116234438A CN202180059016.8A CN202180059016A CN116234438A CN 116234438 A CN116234438 A CN 116234438A CN 202180059016 A CN202180059016 A CN 202180059016A CN 116234438 A CN116234438 A CN 116234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rope
buckle
elastic body
forc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90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容准
朴信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c Perth
Original Assignee
Jsc Pert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c Perth filed Critical Jsc Perth
Publication of CN116234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4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7/00Leads or collars, e.g. for do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包括:盖部,具有多个卡止单元;旋转部件,用于缠绕牵引绳;多个卡扣,结合在旋转部件的一侧面,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在以与旋转部件的轴相同的轴为基准旋转的同时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弹性部件,用于收拢多个卡扣;以及螺旋弹簧,用于施加旋转力,使得牵引绳缠绕于旋转部件,多个卡扣受弹性部件控制,使得牵引绳在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而当牵引绳被缠绕时,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由此,可以在牵引绳被缠绕时以及牵引绳被解绕时分别对牵引绳进行不同的控制,从而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使用者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可根据各个方向对牵引绳进行不同控制而无需使用者额外操作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现代,家庭类型具有从大家庭向家庭成员数少的小家庭转变的趋势,随着这种小家庭化,饲养伴侣动物的家庭数量大大增加。
由此,与伴侣动物一起外出的情况很多,此时为了不妨碍他人通行或防止发生意外袭击他人的事故,通常使用用于控制伴侣动物移动的牵引绳。
然而,大多数使用者需要以在手持牵引绳调节装置的情况下按压按钮的方式直接控制牵引绳调节装置来拉长、缩短或固定与伴侣动物相连的牵引绳。
由此,使用者需要时刻注意伴侣动物的移动,若伴侣动物突然想逃跑,则必须紧急控制牵引绳调节装置将牵引绳拉动或固定,使伴侣动物无法逃跑,因此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存在着需要时刻手持牵引绳调节装置以及快速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的不便。
与此相关地,为了解决使用者必须时刻手持牵引绳调节装置的不便,还开发了一种可以附着于伴侣动物的牵引绳调节装置,该装置在伴侣动物突然远离使用者的情况下,控制牵引绳使其自动固定,这种功能虽然方便,但是即使在伴侣动物靠近使用者时也控制牵引绳使其自动固定,导致牵引绳以拉长的长度被固定,因而存在不易控制伴侣动物的问题。
由此,对可以在牵引绳被缠绕时以及牵引绳被解绕时分别对牵引绳进行不同控制的技术的需求正在增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在牵引绳被缠绕时以及牵引绳被解绕时分别对牵引绳进行不同控制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包括:盖部,具有多个卡止单元;旋转部件,用于缠绕牵引绳;多个卡扣,结合在上述旋转部件的一侧面,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时,在以与上述旋转部件的轴相同的轴为基准旋转的同时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弹性部件,用于收拢上述多个卡扣;以及螺旋弹簧,用于施加旋转力,使得上述牵引绳缠绕于上述旋转部件,上述多个卡扣受上述弹性部件控制,使得上述牵引绳在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而当上述牵引绳被缠绕时,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
其中,上述弹性部件包括具有不同弹力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大于上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
并且,上述多个卡扣可以包括:第一卡扣,配置为与上述第一弹性体接触,具有当上述牵引绳被缠绕时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以及第二卡扣,配置为与上述第二弹性体接触,具有当上述牵引绳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上述第一卡扣的张开可以受上述第一弹性体控制,上述第二卡扣的张开可以受上述第二弹性体控制。
并且,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是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及为了解绕上述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之一。
并且,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时,上述旋转部件可以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离心力,对应于所产生的上述离心力,上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分别张开,通过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上述第一卡扣可以比上述第二卡扣张开得小。
并且,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时,上述第一卡扣可以在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上述第二卡扣能够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另外,在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扣的张开可以受上述第一弹性体控制而在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在为了解绕上述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卡扣的张开可以受上述第二弹性体控制而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并且,在为了解绕上述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二卡扣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则上述旋转部件可以停止沿上述牵引绳解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并且,上述第一卡扣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使得上述旋转部件能够沿上述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
并且,当上述旋转部件在停止沿上述旋转方向的旋转后沿上述相反方向旋转时,上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被上述弹性部件收拢。
并且,当上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被上述弹性部件收拢时,上述旋转部件能够沿上述旋转方向及相反方向自由旋转。
并且,在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扣在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使得上述旋转部件可以继续沿上述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超过上述预设范围的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扣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若上述第一卡扣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则上述旋转部件可以停止沿上述牵引绳缠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在牵引绳被缠绕时以及牵引绳被解绕时分别对牵引绳进行不同的控制,从而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使用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和多个卡扣的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于盖部的卡止单元的图。
图5a及图5b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于旋转部件的多个卡扣的动作的图。
图6a及图6b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牵引绳被解绕时以及牵引绳被缠绕时多个卡扣中的每个卡扣的动作的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牵引绳在超过预设范围的力的作用下被缠绕时的多个卡扣的动作的图。
图8a至图8c为示出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各种使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当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另外,后述的术语为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这可根据使用者、操作者的意图或关系等而发生改变。因此,应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来对这种术语下定义。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包括盖部110、旋转部件120、多个卡扣130,弹性部件140及螺旋弹簧150。其中,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被制造成具有规定大小,其大小可根据用途、伴侣动物的大小及牵引绳的种类及长度而发生各种变化,在内部形成有工作空间部的情况下,这种工作空间部可以包括旋转部件120、多个卡扣130、弹性部件140及螺旋弹簧150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执行引导功能以防止多个卡扣130脱离的内部盖121等。
并且,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外壳可以用各种材质实现,例如,可以用塑料、硅、金属、陶瓷、橡胶、木材等材质实现。并且,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形态不限于图1所示的圆筒形态,而是能够以各种形态,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来实现。
盖部110可以包括多个卡止单元。其中,盖部110能够以具有可以覆盖伴侣动物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部分或全部结构部的大小来实现,并且如上所述,能够以各种材质或形态来实现。
并且,在盖部110形成有允许牵引绳出入伴侣动物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内部侧的出入口110-1。其中,形成有出入口110-1的表面以规定角度倾斜,从而可以使当牵引绳通过出入口110-1出入时可能发生的干扰的影响力最小化。
即,当形成有出入口110-1的表面不倾斜且具有“┓”形时,若更向上侧方向拉动牵引绳,则牵引绳与出入口110-1之间的干扰的影响力可能增加。与此相反,当形成有出入口110-1的表面倾斜45°时,牵引绳的出入方向的允许范围增加,即,当更向上侧方向或更向下侧方向拉动牵引绳时,可以使牵引绳与出入口110-1之间的干扰的影响力最小化。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盖部110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其中,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能够以朝向盖部110的内部方向突出的结构来实现,使得多个卡扣130可以旋转并被卡止。当然,在图4中,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以4个突起形态实现,但这仅作为一例,卡止单元的数量及形态可以随意改变。
具体地,图4所示的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一共是4个,分别以90°的间隔配置,例如,若共有6个多个卡止单元,则可以分别以60°的间隔配置。
这些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可通过多个卡扣130中的一些卡扣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来限制旋转部件120的旋转,更具体地,可以限制旋转部件120的旋转,使得牵引绳不再被拉长或不再被缠绕。
旋转部件120能够以可缠绕牵引绳的形态实现,使得牵引绳缠绕于旋转部件120。其中,旋转部件120只要具有能够缠绕牵引绳的形态即可,图1中以圆筒形形状实现,但不限于此。
并且,在图1中,旋转部件120被示出为具有多个卡扣130结合在其中的圆盘和具有支撑件的圆筒形部件结合的结构,但显然,能够以单一结构来实现而不是这种结合结构。
另一方面,牵引绳的长度、厚度、材质等可根据伴侣动物的大小和用途而改变。
多个卡扣130结合在旋转部件120的一侧面,并且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在以与旋转部件120的轴相同的轴为基准旋转的同时,能够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具体地,多个卡扣130可以结合在旋转部件120的一侧面,多个卡扣130结合的一侧面垂直于旋转部件120的旋转轴。
由此,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对应于这种力,牵引绳被缠绕或被解绕,由此,旋转部件120沿牵引绳被缠绕或被解绕的方向旋转,结合在旋转部件120的一侧面的多个卡扣130也以与旋转部件120的轴相同的轴为基准沿与旋转部件12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在此情况下,多个卡扣130在旋转的同时张开,张开的多个卡扣130中的一些卡扣卡止于设置在盖部110的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
具体地,在多个卡扣130的情况下,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旋转部件120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离心力,对应于所产生的离心力,多个卡扣130可以张开。
即,多个卡扣130张开的角度可对应于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而改变,随着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增加,多个卡扣130张开的角度增加。
如上所述,多个卡扣130张开的角度可对应于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而改变,在此情况下,多个卡扣130的角度可以受弹性部件140控制。
其中,当没有离心力时,即,当旋转部件120不旋转时,弹性部件140起到收拢多个卡扣130的作用。将在后述中详细说明弹性部件140。
另一方面,螺旋弹簧150可以施加旋转力,使得牵引绳缠绕于旋转部件120。即,螺旋弹簧150实现为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提供弹力,当使用者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拉动时,可以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提供弹力,使得牵引绳加载张力。
另一方面,多个卡扣130可以受弹性部件140控制,以便在牵引绳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并且在牵引绳被缠绕时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
具体地,在多个卡扣130的情况下,当牵引绳被解绕时,即,当牵引绳被拉长时,例如当伴侣动物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跑去时,多个卡扣130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牵引绳不再被拉长,但是当牵引绳被缠绕时,即,当牵引绳被缩短时,例如当伴侣动物朝向靠近使用者的方向跑来时,多个卡扣130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使得牵引绳可以继续缠绕于旋转部件120而无需不必要地被固定。
如上所述,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若牵引绳被解绕,则多个卡扣130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但是当牵引绳被缠绕时,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该动作可以由弹性部件140控制,以下,将详细说明弹性部件140。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图。
参照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140包括具有不同弹力的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另外,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
在图2中,第一弹性体141由一个弹性体弯曲并重叠而实现为两条弹性体,由此,进一步增加第一弹性体的弹力。
与此相比,第二弹性体142实现为一条弹性体,因此弹力相对小于第一弹性体。
另一方面,图2中示出第一弹性体141实现为两条弹性体并且第二弹性体142实现为一条弹性体,但不限于此,第一弹性体141可以由弹性模量高的材质制成,第二弹性体142可以由弹性模量相对小的材质制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140包括具有不同弹力或弹性模量的结构或材质制成的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
另外,多个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对此将通过图3进行说明。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和多个卡扣的图。
参照图3,多个卡扣130包括:第一卡扣131,配置为与第一弹性体141接触,具有当牵引绳被缠绕时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以及第二卡扣132,配置为与第二弹性体142接触,具有当牵引绳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
另外,第一卡扣131的张开可以受第一弹性体141控制,第二卡扣132的张开可以受第二弹性体142控制。
即,当第一卡扣131因离心力而向外侧方向张开时,与第一弹性体141接触的第一卡扣131的一端按压第一弹性体141,因此,若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大,则第一卡扣131的一端不能强烈按压第一弹性体141,从而张开角度变小,若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小,则第一卡扣131的一端可以强烈按压第一弹性体141,从而张开角度变大。第二卡扣132与第二弹性体142之间的动作过程也相同。
具体地,第一卡扣131与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体142的第一弹性体141接触,由此,因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而张开的第一卡扣131的张开角度必然小于第二卡扣132。
同样地,第二卡扣132与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体141的第二弹性体142接触,由此,因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而张开的第二卡扣132的张开角度必然大于第一卡扣131。
如上所述,第一卡扣131的张开角度受第一弹性体141控制,第二卡扣132的张开角度受第二弹性体142控制。
另一方面,参照图3,在旋转部件120可以设有第一固定部133及第二固定部134,上述第一固定部133用于即使第一卡扣131被第一弹性体141闭合,也可以固定第一卡扣131以使其不再闭合,上述第二固定部134用于即使第二卡扣132被第二弹性体142闭合,也可以固定第二卡扣132以使其不再闭合。
另一方面,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于盖部的卡止单元的图。设置于盖部110的卡止单元111、112、113、114已在图1的说明中一起说明过,因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的情况是指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的情况以及为了解绕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的情况之一。
例如,假设在因使用者远离伴侣动物而解绕牵引绳的状态下使用者突然失去握在手中的牵引绳,首先,当因使用者远离伴侣动物而解绕牵引绳时,与牵引绳的解绕程度相应地,螺旋弹簧150的弹力沿牵引绳缠绕于旋转部件120的方向逐渐增加,像这样在弹力增加的状态下,若使用者突然失去握在手中的牵引绳,则螺旋弹簧150通过弹力强烈地向旋转部件120施加用于使牵引绳缠绕于旋转部件120的旋转力。
另外,当这种旋转力为足以使多个卡扣130张开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程度的力时,可以视为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
当然,即使在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40也可以控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卡扣130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
并且,例如,假设伴侣动物突然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移动或使用者突然拉动牵引绳,这些情况均对应于牵引绳突然从旋转部件120解绕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用于使牵引绳从旋转部件120解绕的力可以强烈地作用于旋转部件120。
另外,当这种用于使牵引绳从旋转部件120解绕的力为至少足以使多个卡扣130张开以能够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的程度的力时,可以视为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
即,在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的情况下,如上述例,这种情况可以包括预设范围的力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作用的情况或预设范围的力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作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旋转部件旋转的同时产生离心力,对应于所产生的离心力,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分别张开,通过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第一卡扣131比第二卡扣132张开得小。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相对强于第二弹性体142,因此即使第一卡扣131被产生的离心力张开,若张开的第一卡扣131按压与第一弹性体141接触的部位,则第一弹性体141也试图通过弹力恢复,因此第一卡扣131的张开角度受第一弹性体141的限制。
与此相比,由于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相对弱于第一弹性体141,因此第二卡扣132被产生的离心力张开,若张开的第二卡扣132按压与第二弹性体142接触的部位,则第二弹性体142试图通过弹力再次恢复的恢复力弱于第一弹性体141,因此第二卡扣132被第二弹性体142张开的角度大于第一卡扣131。
由此,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一卡扣131在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范围内张开,第二卡扣132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图5a及图5b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于旋转部件的多个卡扣的动作的图。
参照图5a,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的一端通过销131-1、132-1结合于旋转部件120,使得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可以移动。
即,只有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各自的一端通过销131-1、132-1结合于旋转部件120,使得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分别围绕销131-1、132-1移动,但由于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各自的一端通过销131-1、132-1固定,因此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各自的另一端131-2、132-2只能以沿对应于离心力的方向远离的方式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在旋转部件120不旋转的状态下,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分别通过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相互保持收拢的状态。
然而,如图5b所示,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相对于用于使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收拢的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通过旋转部件120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各自的作用更强,因此如图5b所示,尽管存在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也分别张开。当然,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第一卡扣131以销131-1为基准张开的角度与第二卡扣132以销131-2为基准张开的角度存在差异,第一卡扣131的另一端131-2和第二卡扣132的另一端132-2沿对应于离心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也存在差异。
并且,随着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对应于离心力而张开,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也相互闭合。
当然,当旋转部件120停止旋转时,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的弹力再次分别作用于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因此如图5a所示,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分别相互收拢。
另一方面,当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一卡扣131的张开受第一弹性体141控制而在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范围内张开,当用于使牵引绳解绕而作用的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二卡扣132的控制受第二弹性体142控制而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即,假设图5b中的旋转部件1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是牵引绳被解绕的情况,当预设范围的力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作用时,如图5b所示,通过第一弹性体141,第一卡扣131张开得比第二卡扣132小,且在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范围内张开,通过第二弹性体142,第二卡扣132张开得比第一卡扣131大,且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另一方面,当用于使牵引绳解绕而作用的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时,若第二卡扣132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则旋转部件120停止沿牵引绳解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图6a及图6b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牵引绳被解绕时以及牵引绳被缠绕时多个卡扣中的每个卡扣的动作的图。
参照图6a,图6a为用于说明当从下侧向上侧方向观察盖部110的内部时第二卡扣132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状态的图。
具体地,假设旋转部件1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为牵引绳解绕的方向,当从下侧向上侧方向观察盖部110的内部时,如图6a所示,牵引绳解绕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610。
另外,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与旋转部件120一起沿逆时针方向610,即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旋转,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由第二弹性体142控制张开的第二卡扣132比由第一弹性体141控制张开的第一卡扣131张开得更大,由此,随着第二卡扣132的另一端132-2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114,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及旋转部件120停止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由第一弹性体141控制张开的第一卡扣131比由第二弹性体142控制张开的第二卡扣132张开得更小,由此,第一卡扣131的另一端131-2在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范围内张开,使得第一卡扣131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
由此,结果为,当预设范围的力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二卡扣132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从而停止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旋转。
并且,参照图6b,同样地,图6b为用于说明当从下侧向上侧方向观察盖部110的内部时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状态的图。
具体地,假设旋转部件12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为牵引绳缠绕的方向,当从下侧向上侧方向观察盖部110的内部时,如图6b所示,牵引绳缠绕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620。
另外,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与旋转部件120一起沿顺时针方向620,即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旋转,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时,由第一弹性体141控制张开的第一卡扣131比由第二弹性体142控制张开的第二卡扣132张开得更小,由此,第一卡扣131的另一端131-2在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范围内张开,使得第一卡扣131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
并且,虽然由第二弹性体142控制张开的第二卡扣132比由第一弹性体141控制张开的第一卡扣131张开得更大,但是第二卡扣132具有当牵引绳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因此,即使第二卡扣132张开得更大,第二卡扣132在与对应于牵引绳被缠绕的情况的旋转方向620上也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
由此,结果为,当预设范围的力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均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使得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的旋转可以继续而不会停。
即,当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在预设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一卡扣131在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的范围内张开,使得旋转部件120可以继续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旋转。
因此,在使用者使用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情况下,当伴侣动物突然远离使用者时,即,当牵引绳被解绕时,预设范围的力会作用于牵引绳,使得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和旋转部件120停止旋转,同时牵引绳被固定而不再被拉长,从而使用者可以控制伴侣动物使其不再远离自己。
并且,当伴侣动物靠近使用者时,即,在牵引绳被缠绕时,即使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牵引绳,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和旋转部件120也可以继续旋转,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和旋转部件120不必要地停止旋转而使得牵引绳不必要地被固定导致不被缠绕的现象。
另一方面,当不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140,即包括具有不同弹力的第一弹性体141及第二弹性体142的弹性部件140,而应用没有弹力差异的弹性部件例如普通弹簧时,若在牵引绳被缠绕以及牵引绳被解绕的情况下预设范围的力均作用于牵引绳,则旋转部件120停止旋转,当牵引绳被拉长时,停止旋转部件120的旋转不会造成大问题,但是当停止旋转部件120的旋转直到牵引绳被缠绕时,会造成不便。
尤其,当牵引绳被缠绕时,对包括没有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以及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缠绕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了测试,结果,可以掌握如下表1所示的效果。
表1
Figure BDA0004113625030000141
即,当牵引绳被缠绕时,若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和包括没有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牵引绳的缠绕长度同样为1200mm,则缠绕时间分别为1.4秒、0.9秒,可知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缠绕速度快很多。
并且,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缠绕速度为1333mm/s,包括没有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缠绕速度为857mm/s,可知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缠绕速度快很多。
并且,包括没有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牵引绳的1秒内移动距离为600mm,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牵引绳的1秒内移动距离为1200mm,可以确认相差2倍。
即,当牵引绳被缠绕时,包括没有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发生停止旋转的现象,因此缠绕时间相对长,缠绕速度低,1秒内移动距离小。
与此相比,当牵引绳被缠绕时,包括存在弹力差异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牵引绳调节装置不停地继续旋转,因此缠绕时间相对短,缠绕速度快,1秒内移动距离也更大。
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即使在预设范围的力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作用于牵引绳而使第二卡扣132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导致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的旋转被停止的情况下,第一卡扣131也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使得旋转部件120可以沿与牵引绳解绕的旋转方向610相反的方向620旋转。
即,当伴侣动物突然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跑去,或者使用者突然拉动牵引绳时,牵引绳不再被拉长,因此伴侣动物不能再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移动,但可以沿牵引绳缠绕的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在使用者靠近伴侣动物的同时进行缠绕牵引绳的动作。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旋转部件120在停止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旋转之后沿相反方向,即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再次被弹性部件140收拢。
另外,当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被弹性部件140收拢时,旋转部件120可以再次沿牵引绳解绕的方向及牵引绳缠绕的方向自由旋转。
另一方面,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在超过预设范围的范围内作用于牵引绳时,第一卡扣131在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当第一卡扣131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时,旋转部件120停止沿牵引绳缠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例如,当使用者拉动牵引绳后突然松开牵引绳时,由螺旋弹簧150产生的旋转力可能会增加并超过预设范围,在此情况下,当牵引绳原样缠绕时,可能会对伴侣动物施加冲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第一卡扣131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使得旋转部件120停止沿牵引绳缠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即,当由螺旋弹簧150产生的旋转力超过预设范围并且变得大于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时,对应于由螺旋弹簧150产生的旋转力,尽管存在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第一卡扣131的张开角度也可以增加,以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
图7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牵引绳在超过预设范围的力的作用下被缠绕时的多个卡扣的动作的图。
参照图7,可知,当由螺旋弹簧150产生的旋转力超过预设范围时,尽管存在第一弹性体141的弹力,第一卡扣131的张开角度也会增加,第一卡扣131的另一端131-2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114。
由此,即使在牵引绳被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缠绕的方向620上,当由螺旋弹簧150引起的旋转力超过预设范围的力时,第一卡扣131也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从而可以停止沿牵引绳缠绕的方向620的旋转。
因此,当使用者因失误而失去牵引绳时,牵引绳的手柄卷入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内部,从而可以防止向伴侣动物施加冲击的事故。
图8a至图8c为示出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的各种使用例的图。
参照图8a,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可以附着于包围伴侣动物的构件(例如,背带),使用者可以在把持牵引绳810或把持与牵引绳810连接的手柄等构件而无需额外的装置的状态下,通过牵引绳810控制伴侣动物。
在此情况下,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例如能够实现为背带的一部分结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可以附着于背带的任何部分而不受限制。当然,除了背带之外,还可以附着于可用于伴侣动物的所有物品或构件。
参照图8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可以实现为使用者可以直接握在手上并使用的形态。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也无需操作额外的开关或按钮来控制牵引绳,而只需将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握在手中,即可通过上述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动作,使得使用者通过牵引绳810控制伴侣动物。
尤其,如图8b所示,当伴侣动物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跑去时,第一卡扣131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即,设置于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旋转部件120停止旋转,使得牵引绳810被固定并被拉紧。由此,使用者可通过被拉紧的牵引绳制止伴侣动物跑过去。
参照图8c,当伴侣动物朝向靠近使用者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卡扣131及第二卡扣132不卡止于多个卡止单元111、112、113、114,即,设置于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的旋转部件120继续旋转,使得牵引绳810不被固定或被拉紧,由此,可使伴侣动物自由移动。
如上所述,当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100时,使用者无需额外操作按钮或开关,或者使用者也无需携带额外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尤其,当牵引绳被解绕时,可以自动停止,相反,当牵引绳被缠绕时,保持旋转而不停止,消除不必要的停止现象,从而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
并且,以上虽然示出并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当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所要求的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不应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单独理解这些变形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盖部,具有多个卡止单元;
旋转部件,用于缠绕牵引绳;
多个卡扣,结合在上述旋转部件的一侧面,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时,在以与上述旋转部件的轴相同的轴为基准旋转的同时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弹性部件,用于收拢上述多个卡扣;以及
螺旋弹簧,用于施加旋转力,使得上述牵引绳缠绕于上述旋转部件,
上述多个卡扣受上述弹性部件控制,使得上述牵引绳在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而当上述牵引绳被缠绕时,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包括具有不同弹力的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大于上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卡扣包括:
第一卡扣,配置为与上述第一弹性体接触,具有当上述牵引绳被缠绕时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以及
第二卡扣,配置为与上述第二弹性体接触,具有当上述牵引绳被解绕时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形态,
上述第一卡扣的张开受上述第一弹性体控制,上述第二卡扣的张开受上述第二弹性体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是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及为了解绕上述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时,上述旋转部件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离心力,对应于所产生的上述离心力,上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分别张开,
通过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上述第一卡扣比上述第二卡扣张开得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预设范围的力作用于上述牵引绳时,上述第一卡扣在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上述第二卡扣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扣的张开受上述第一弹性体控制而在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
在为了解绕上述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卡扣的张开受上述第二弹性体控制而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为了解绕上述牵引绳而作用的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二卡扣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则上述旋转部件停止沿上述牵引绳解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卡扣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使得上述旋转部件能够沿上述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旋转部件在停止沿上述旋转方向的旋转后沿上述相反方向旋转时,上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被上述弹性部件收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被上述弹性部件收拢时,上述旋转部件能够沿上述旋转方向及相反方向自由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上述预设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扣在不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的范围内张开,使得上述旋转部件继续沿上述牵引绳缠绕的方向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螺旋弹簧引起的旋转力在超过上述预设范围的范围内作用于上述牵引绳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扣以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的方式张开,若上述第一卡扣卡止于多个上述卡止单元中的一些卡止单元,则上述旋转部件停止沿上述牵引绳缠绕的旋转方向旋转。
CN202180059016.8A 2021-07-01 2021-07-05 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Pending CN1162344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86568 2021-07-01
KR1020210086568A KR102388850B1 (ko) 2021-07-01 2021-07-01 방향별 상이한 힘에 따라 제어되는 리드줄 조절장치
PCT/KR2021/008477 WO2023277228A1 (ko) 2021-07-01 2021-07-05 방향별 상이한 힘에 따라 제어되는 리드줄 조절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4438A true CN116234438A (zh) 2023-06-06

Family

ID=81395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9016.8A Pending CN116234438A (zh) 2021-07-01 2021-07-05 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88850B1 (zh)
CN (1) CN116234438A (zh)
WO (1) WO20232772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5161A (ja) * 2006-01-16 2007-07-26 Hideki Higashisei ペット用リード
KR200452555Y1 (ko) * 2009-08-31 2011-03-14 김한나 애완견 리드줄 조절장치
KR101306545B1 (ko) * 2011-08-22 2013-09-09 김승철 릴 장치 및 릴 시스템
KR102043096B1 (ko) * 2018-08-01 2019-11-11 강준우 비상제동 클러치를 갖는 반려동물 리드줄 조절장치
KR102088031B1 (ko) * 2019-08-05 2020-03-11 주식회사 퍼스퍼트 반려동물 리드줄 조절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7228A1 (ko) 2023-01-05
KR102388850B1 (ko) 2022-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8031B1 (ko) 반려동물 리드줄 조절장치
US7621856B1 (en) Reel mechanism
US20130008392A1 (en) Retractable Leash System
US8567562B2 (en) Brake assembly for a self-retracting lifeline assembly
US2776644A (en) Animal tethering device
JP5554403B2 (ja) 自動ブレーキ付きデサンドール
EP2889252B1 (fr) Dispositif de mouflage amélioré
EP2665639B1 (en) Self-locking clip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80141950A1 (en) Retractable leash assembly
US11643004B2 (en) Safety tension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s
US20130074783A1 (en) Leash slack control system
KR102043096B1 (ko) 비상제동 클러치를 갖는 반려동물 리드줄 조절장치
WO2009108925A2 (en) Retractable pet leash
CN116234438A (zh) 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力控制的牵引绳调节装置
KR101788193B1 (ko) 벨트가이드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안전벨트장치
TW201400008A (zh) 緩衝牽繩裝置與其方法
US3883089A (en) Safety belt device
US3246929A (en) Retractable seat belts
WO2022098639A1 (en) Motorized retractable ribbon barrier
US3064920A (en) Safety harness device
US20200346339A1 (en)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a load in an elevated position
CN113165569B (zh) 弹簧加载的可缩回装置
US12005276B2 (en) Centrifugal brake assembly
EP4382177A1 (en) Fall protection device
GB2562240B (en) A win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