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8385A -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18385A
CN116218385A CN202310074447.2A CN202310074447A CN116218385A CN 116218385 A CN116218385 A CN 116218385A CN 202310074447 A CN202310074447 A CN 202310074447A CN 116218385 A CN116218385 A CN 116218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edge
glass
width
ed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44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兴昊
尚贵才
陶娟
张灿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744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18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18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18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1Double glazing for veh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10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adhes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at purp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22Glazing, e.g. vaccum glaz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所述胶体结构的材质为SCA胶,所述胶体结构包括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外围,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车窗玻璃包括夹层玻璃、粘接层和增透片,增透片通过粘接层固定于夹层玻璃的内表面,粘接层由上述的胶体结构制成,粘接层的厚度均匀设置。车辆包括光学传感器组件、车体和上述的车窗玻璃,车窗玻璃连接于车体,光学传感器组件连接于车体内部,光学传感器的光学信号能够透过车窗玻璃。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连接增透片与夹层玻璃的胶体结构经热压贴合及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均匀设置,避免车窗玻璃出现光学畸变的情况。

Description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驾驶领域逐渐朝着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方向发展。汽车玻璃为了匹配激光雷达、红外相机等探测设备的功能,需要使其拥有足够高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在车窗玻璃的内侧设置增透膜可以降低汽车玻璃对光学信号的反射,提高汽车玻璃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
一般会将设有增透膜的基片(即增透片)通过胶体连接至汽车玻璃上,以提高车窗玻璃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但目前胶体的设置方式容易使车窗玻璃产生光学畸变的问题,导致光学信号的传输质量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能够使连接增透片与玻璃的胶体在固化后均匀设置,避免车窗玻璃出现光学畸变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胶体结构,所述胶体结构的材质为SCA胶,所述胶体结构包括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外围,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
目前SCA胶在热压贴合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胶体结构的厚度均匀设置,胶体结构在半流动状态下其边部的胶容易溢出,导致胶体结构的边缘厚度较薄,造成固化后的胶层厚度不均匀,车窗玻璃易产生光学畸变的问题,导致光学信号的传输质量受到影响。本申请通过将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的厚度设置为大于中间部分的厚度,从而避免压合阶段胶体结构的边缘位置变薄从而导致光学畸变的情况发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均匀设置,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均匀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在160μm-260μm之间,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在120μm-200μm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与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的比值在0.5-0.9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部分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胶体结构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与所述第二子部分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在0.18-0.27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在0.18-0.27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体结构的边缘指向所述胶体结构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逐渐变小,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逐渐变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部分的最大厚度在180μm-260μm之间,所述中间部分的最小厚度在100μm-180μm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部分的最大厚度与所述中间部分的最小厚度的比值在0.4-0.7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体结构包括玻璃粘接面,所述玻璃粘接面用于与夹层玻璃连接,所述玻璃粘接面连接在所述边缘部分的边缘和所述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之间,所述玻璃粘接面与参考面之间的夹角在8°-15°之间,所述参考面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胶体结构的长度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包括夹层玻璃和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中间层夹设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
在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上设有增透片,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片在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投影覆盖所述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增透片包括增透膜和基片,所述增透膜设置在所述基片的表面,所述增透膜相较于所述基片远离所述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增透片通过粘接层固定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所述粘接层采用如上所述的胶体结构制成,所述粘接层的厚度均匀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层玻璃对波长范围在800nm-16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88%。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层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8%。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层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光线的折射率范围在1.46-1.49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片包括周侧面、及相对设置的连接面和镀膜面,所述连接面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连接,所述镀膜面与所述增透膜连接,所述周侧面围绕所述连接面与所述镀膜面设置,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周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测量,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可见光反射颜色的Lab值中的a值范围在-3~+3之间,b值范围在-3~+3之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光学传感器组件、车体和如上所述的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光学传感器组件连接于所述车体内部,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学信号能够透过所述车窗玻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供一种胶体结构,胶体结构的材质为SCA胶,胶体结构包括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边缘部分连接于中间部分的外围,边缘部分的厚度大于中间部分的厚度。本申请的车窗玻璃包括夹层玻璃、粘接层和增透片,增透片通过粘接层固定于夹层玻璃的内表面,粘接层由上述的胶体结构制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连接增透片与夹层玻璃的胶体结构经热压贴合及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均匀设置,避免车窗玻璃出现光学畸变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的再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增透片和胶体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胶体结构的第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胶体结构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胶体结构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角度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胶体结构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A与B连接,可以是A与B直接相连,也可以是A与B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
目前的汽车驾驶领域逐渐朝着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自动辅助驾驶等方向发展。汽车玻璃为了匹配激光雷达、红外相机等探测设备的功能,需要使其拥有足够高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在车窗玻璃的内侧设置增透膜可以降低汽车玻璃对光学信号的反射,提高汽车玻璃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
一般会将设有增透膜的基片通过胶体连接至汽车玻璃上,以提高车窗玻璃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但目前胶体的设置方式容易使车窗玻璃产生光学畸变的问题,导致光学信号的传输质量受到影响。
基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能够使连接增透片与玻璃的胶体在固化后均匀设置,避免车窗玻璃出现光学畸变的情况。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包括光学传感器组件100、车体200和车窗玻璃300。车窗玻璃300连接于车体200,车窗玻璃300包括信息采集区域301。光学传感器组件100设于车体200内部,光学传感器组件100的光学信号的传输路径经过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示例性的,光学信号可以为红外线信号,光学信号的波长范围可以在800nm-1600nm之间(包括端点值800nm和1600nm)。
示例性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可以包括光学传感器和/或测距(LiDAR)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包括但不限于激光雷达(LiDAR)、近红外相机等。本申请不对光学传感器组件100的类型进行具体的限制。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车窗玻璃300为车辆1000的前挡风玻璃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车窗玻璃300还可以为车辆1000的侧窗玻璃、天窗玻璃或者后挡风玻璃等,本申请不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情景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300的一种剖面示意图。车窗玻璃300包括夹层玻璃310、增透片320和粘接层330。增透片320通过粘接层330连接于夹层玻璃310,沿所述夹层玻璃310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片320在所述信息采集区域301的投影覆盖所述信息采集区域301。
夹层玻璃310包括相对设置的外表面3103和内表面3104。外表面3103为夹层玻璃310朝向车辆1000外部的表面。内表面3104为夹层玻璃310朝向车辆1000内部的表面。夹层玻璃310还包括外玻璃板311、内玻璃板313和夹设于外玻璃板311与内玻璃板313之间的中间层312。
外玻璃板3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第一表面3111为外玻璃板311远离中间层312的表面,第一表面3111为夹层玻璃310的外表面3103。第二表面3112为外玻璃板311朝向中间层312的表面。内玻璃板3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3131和第四表面3132。第三表面3131为内玻璃板313朝向中间层312的表面,第四表面3132为内玻璃板313远离中间层312的表面,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为夹层玻璃310的内表面3104。
需说明的是,用作前挡风玻璃的夹层玻璃310通常为弯曲形状,但夹层玻璃3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前述描述的形状,其可以是满足车窗玻璃300使用要求的任何形状,例如夹层玻璃310也可以呈平直板状,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夹层玻璃310的形状不做严格要求。
示例性的,外玻璃板311和内玻璃板313可以选用透明玻璃,也可以选用着色玻璃,例如着色绿玻、着色灰玻等,但外玻璃板311和内玻璃板313的可见光透过率均需大于或等于70%,优选大于或等于80%,甚至大于或等于90%。外玻璃板311和/或内玻璃板313在800-16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至少91%的透过率。夹层玻璃310在800-1600nm范围内的光线的透过率至少为88%。外玻璃板311和内玻璃板313的材质可以包括钠钙硅玻璃、硼硅酸玻璃或者铝硅酸玻璃等。
示例性的,外玻璃板311的厚度G1大于或者等于内玻璃板313的厚度G2。优选的,外玻璃板311的厚度大于内玻璃板313的厚度。更优选的,外玻璃板311的厚度与内玻璃板313的厚度的比值大于2.5。更优选的,内玻璃板313采用化学钢化工艺处理。例如,外玻璃板311的厚度比内玻璃板313的厚度大至少0.5mm,采用较薄的内玻璃板313可以形成非对称厚度的夹层玻璃310,在减轻夹层玻璃310的总厚度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提高夹层玻璃310的强度,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310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
中间层312用于连接外玻璃板311与内玻璃板313,以提高车窗玻璃300的安全性,使其满足车辆1000用窗玻璃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中间层312的材质可以是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POE)、聚氨基甲酸酯(PU)、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或离子型聚合物膜(SGP)等。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3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车窗玻璃300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即为,图3所示的X标识方向。车窗玻璃300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也即为,图3所示的Y标识方向。车窗玻璃300的厚度方向为图1和图2所示的Z标识方向。夹层玻璃310还可以包括油墨层314和隔热镀层315。油墨层314可以沿夹层玻璃310的边缘设置,且避开所述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示例性的,油墨层314可以设于外玻璃板311的第二表面3112,如图5所示。或者,油墨层314可以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如图6所示。隔热镀层315可以设于外玻璃板311的第二表面3112,如图6所示。或者,隔热镀层315可以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三表面3131,如图5所示。且隔热镀层315避开所述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
隔热镀层315是功能金属层,功能金属层包括多个介质层和一个或多个金属层,每个金属层位于相邻两个介质层之间。本申请中“多个”指两个及以上。介质层一方面具有保护金属层的作用,防止金属层被氧化,另一方面还能够调节车窗玻璃300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反射颜色等。金属层的材料可为选自Ag、Au、Cu、Al、Pt中至少一种元素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介质层的材料可为选自锌Zn、Sn、Ti、Si、Al、Ni、Cr、Nb、Mg、Zr、Ga、Y、In、Sb、V、Ta等金属及其合金的氮化物、氧化物、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玻璃31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不设有油墨层314和隔热镀层315,以避免油墨层314和隔热镀层315对光学传感器组件100的光学信号造成反射,保证光学信号的传输质量。
示例性的,如图3,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外围可以设置有油墨层314,信息采集区域301可以位于夹层玻璃310上端的中部位置。或者,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3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信息采集区域301可以与夹层玻璃310设有油墨层314的区域间隔设置,且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外围设置有隔热镀层315。本申请不对信息采集区域301的位置进行具体限定,仅需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的光学信号的传输路径的位置要求即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图5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300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油墨层314设于外玻璃板311的第二表面3112。隔热镀层315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三表面3131。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图6是图1所示的车窗玻璃300的再一种剖面示意图。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隔热镀层315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三表面3131,且油墨层314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
可以理解的是,油墨层314与隔热镀层315仅需满足设于夹层玻璃310的不同表面即可,本申请不对油墨层314及隔热镀层315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7,图7是图2所示的增透片320与粘接层33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增透片320设于夹层玻璃310的内表面3104,即增透片320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增透片320包括基片321和增透膜322,增透膜322设置在基片321的表面,增透膜322相较于基片321远离夹层玻璃310。基片321包括周侧面3210、及相对设置的连接面3211和镀膜面3212,连接面3211通过粘接层330与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连接,镀膜面3212与增透膜322连接,周侧面3210围绕连接面3211和镀膜面3212设置。
基片321的连接面3211所在的一端的顶角和边棱可以采用直角式磨边。也即为,连接面3211与周侧面32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可以理解的是,基片321的连接面3211所在的一侧采用直角式磨边可以防止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贴合的边部区域具有缝隙,从而避免有灰尘、杂质等污染物填充在边缘狭缝中,进而避免胶体结构的耐老化性能受损和增透片320的边缘的美观度受影响。
基片321的镀膜面3212所在的一端进行圆角磨边处理。也即为,镀膜面3212的边缘顶角可以为圆角3213,且镀膜面3212可以通过曲面3214与基片321的周侧面3210连接。基片321的镀膜面3212由于进行圆角磨边,其远离夹层玻璃310的一端的较为圆滑,不易因外部物体的剐蹭而使其结构受到破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片321的厚度为0.3-1.5mm。示例性的,基片321的厚度可以为0.3mm、0.55mm、0.7mm、1.1mm、1.5mm等,优选为0.3mm.、0.55mm、0.7mm。基片32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梯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基片321在使用前需经过化学钢化处理,可以有效的消除基片321的边缘应力和提高基片321的整体力学强度和柔韧性,防止在增透片320在与夹层玻璃310贴合的过程中发生裂片或者增透片320的边缘产生光学畸变。
增透膜322设于基片321的镀膜面3212。示例性的,增透膜322可以采用磁控溅射镀膜的方式形成于镀膜面3212。增透膜322的厚度可以在100nm-2000nm之间(包括的端点值100nm和2000nm)。优选的,增透膜322的厚度可以在200nm-1200nm之间(包括的端点值200nm和1200nm)。更优选的,增透膜322的厚度可以在300nm-800nm之间(包括的端点值300nm和800nm)。
增透膜322可以为红外波段(波长为800-1600nm的红外光线)自然光增透膜或者P偏振光增透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透膜322为红外波段自然光增透膜。在(63±3°AOI)装车角度下,安装有自然光增透膜的车窗玻璃300的自然光透过率相比未安装增透片320的车窗玻璃300的自然光透过率增加了8%以上。优选的,安装有自然光增透膜的车窗玻璃300的自然光透过率相比未安装增透片320的车窗玻璃300的自然光透过率增加了10%以上。更优选的,安装有自然光增透膜的车窗玻璃300的自然光透过率相比未安装增透片320的车窗玻璃300的自然光透过率增加了12%以上。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透膜322为红外波段P偏振光增透膜。在(63±3°AOI)装车角度下,安装有P偏振光增透膜的车窗玻璃300的P偏振光透过率相比未安装增透片320的车窗玻璃300的P偏振光透过率增加了1.4%以上。优选的,安装有P偏振光增透膜的车窗玻璃300的P偏振光透过率相比未安装增透片320的车窗玻璃300的P偏振光透过率增加了1.5%以上。更优选的,安装有P偏振光增透膜的车窗玻璃300的P偏振光透过率相比未安装增透片320的车窗玻璃300的P偏振光透过率增加了1.6%以上。
对设有增透片32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进行颜色测试,从第一表面3111(即夹层玻璃310的外表面3103)一侧测量车窗玻璃300中设有增透片32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可见光反射颜色。可见光反射颜色的Lab值中的a值范围在-3~+3之间(包括端点值-3和+3)、b值范围在-3~+3之间(包括-3和+3)。实现从车外一侧观察车窗玻璃300设有增透片32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颜色为中性色,能够使车窗玻璃300从车外来看时保持较好的外观。
请再参阅图2,粘接层330设于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与基片321之间。其中,所述粘接层330采用如下所述的胶体结构制成,本申请中的胶体结构请参阅图8至图11。本申请提供的胶体结构的材质为SCA胶,该胶体结构包括中间部分331和边缘部分332,边缘部分332连接于中间部分331的外围,边缘部分332的厚度大于中间部分331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粘接层330与胶体结构在车窗玻璃300的压合前后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在夹层玻璃310、胶体结构和增透片320整体的层结构未压合前,胶体结构的厚度是不均匀的,详见下文介绍。在夹层玻璃310、胶体结构和增透片320整体的层结构压合后,该胶体结构经压合及固化制成粘接层330,该粘接层330的厚度是均匀设置的,因此粘接层330可以对光学信号进行稳定传输。
SCA胶(Sol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是一种固态的UV型的光学胶,具有优越的透光性,且固化后的粘结性能较好。SCA胶在压合之前的粘结性比较小,更容易返工,极大控制了不良率的发生。本申请在制备该车窗玻璃300时,使用该SCA胶材质的胶体结构将夹层玻璃310和增透片320进行粘贴,紫外线固化前易返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良品率。另外,SCA胶不仅生产成本较低且在贴合过程中不易出现气泡等缺陷,避免了气泡周围出现的光学畸变区域影响光学信号的透过。
在实际生产中,增透片320在用SCA胶压合阶段需要80℃以上的温度,示例性的,压合阶段所需温度可以在80℃-90℃之间。高温会使SCA胶在热压贴合时呈现半流动状态。压合之前,若材质为SCA胶的胶体结构的厚度均匀设置,那么在热压贴合过程中,胶体结构在半流动状态下其边部的胶容易溢出,导致压合之后胶体结构的边缘厚度较薄,造成固化后的胶体结构(即粘接层330)的厚度不均匀,使车窗玻璃产生光学畸变的问题,导致光学信号的传输质量受到影响及光学传感器组件100无法正常工作。车辆1000内部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在正常工作时,要求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所产生的光畸变的数值小于等于150mdpt。
本申请通过将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中间部分331的厚度,从而避免压合阶段胶体结构的边缘位置变薄从而导致光学畸变的情况发生。因此,本申请能够使连接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的胶体结构在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330的厚度均匀设置,避免车窗玻璃300出现光学畸变的情况。
请结合参阅图8,图8是图2所示的胶体结构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胶体结构包括中间部分331和边缘部分332。边缘部分332连接于中间部分331的外围。请参阅图7,胶体结构还包括在Z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粘接面333和第二粘接面334。在实际使用中,第一粘接面333首先连接于增透片320中的基片321的连接面3211,然后将胶体结构的第二粘接面334与夹层玻璃310的内表面3104(即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对位连接。由于第一粘接面333在实际使用中首先与增透片320粘接,因此第一粘接面333可以设置为平面,从而直接与增透片320粘接。第二粘接面334可以为凹面,从而使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厚度大于中间部分331的厚度。胶体结构的具体结构由下列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本申请提供两种胶体结构的设置方式,两种设置方式均将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胶体结构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从而避免压合阶段胶体结构的边缘位置3301变薄从而导致光学畸变的情况发生。
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9是图8所示的胶体结构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中间部分331的一侧和边缘部分332在Z方向平齐,也即为,第一粘接面333为平面。且中间部分331的另一侧在Z方向相对于边缘部分332凹陷,也即为,第二粘接面334为凹面。
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均匀设置。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可以在120μm-200μm之间(包括端点值120μm和200μm)。示例性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可以为120μm、160μm或200μm。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均匀设置。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可以在160μm-260μm之间(包括端点值160μm和260μm)。示例性的,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可以为160μm、200μm、240μm或260μm。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大于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可以在0.5-0.9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5和0.9)。优选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可以在0.6-0.8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6和0.8)。
边缘部分332的宽度(下文所述的第一宽度D1或第三宽度D2)与中间部分331在同一方向的宽度(下文所述的第二宽度W1或第四宽度W2)的比值可以在0.18-0.27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18和0.27)。其中,边缘部分332的宽度为在X方向上或者Y方向上胶体结构的边缘位置与中间部分331的距离。中间部分331的宽度为胶体结构在X方向上或者Y方向上,中间部分331相对的两边的中点的距离。
具体而言,边缘部分332包括沿X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部分3321和第二子部分3322、及沿Y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子部分3323和第四子部分3324。第一子部分3321与第二子部分3322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中间部分331的相对两侧。第三子部分3323与第四子部分3324在Y方向上分别位于中间部分331的相对两侧。
示例性的,如图8,第一子部分3321的宽度为胶体结构的边缘与中间部分331的边缘在X方向上的距离。中间部分331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3311和第二边3312、及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3313和第四边3314。中间部分331在X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边3311的中点与第二边3312中点的距离。示例性的,胶体结构的形状可以为梯形,且中间部分331的形状可以为梯形。此时,中间部分331的宽度为第三边3313的长度与第四边3314的长度之和的一半。
第一子部分3321在X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宽度D1,中间部分331在X方向上的宽度第二宽度W1。第一宽度D1与第二宽度W1的比值可以在0.18-0.27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18和0.27)。
第二子部分3322的在X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与第一子部分3321在X方向上的宽度相同,第二子部分3322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子部分3321的形状为镜像对称。第二子部分3322在X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宽度D1。且第二子部分3322的第一宽度D1与中间部分331的第二宽度W1的比值可以在0.18-0.27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18和0.27)。
第三子部分3323在Y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第三宽度D2,中间部分331在Y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第四宽度W2,第四宽度W2也为第三边3313的中点与第四边3314的中点之间的距离。第三宽度D2与第四宽度W2的比值可以在0.18-0.27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18和0.27)。
第四子部分3324在Y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与第三子部分3323在Y方向上的宽度相同。第四子部分3324在Y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三宽度D2。且第四子部分3324的第三宽度D2与中间部分331的第四宽度W2的比值可以在0.18-0.27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18和0.27)。
需说明的是,上述的胶体结构的形状仅为示意性说明。在实际使用中,胶体结构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增透片320的形状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中,粘接层330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可以大于等于98%。粘接层330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光线的折射率范围在1.46-1.49之间(包括的端点值1.47和1.49)。具体的,由于入射光线在穿透介质的界面时因介质间的折射率差异会发生反射现象损失一部分光线,当光线经过内玻璃板313的第四表面3132和粘结层330之间的界面时,对于波长为800-1600nm的近红外波段,粘结层330的折射率为1.46-1.49,内玻璃板313的折射率在1.43-1.47,由于粘接层330与内玻璃板313对近红外波段的折射率差异极小,在介质界面发生反射的光线极少,此时光线的反射损失很小,光线透过率高。当光线经过增透膜322与车窗玻璃外界之间的界面时,其中增透膜322为拥有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结构的减反射膜,对波长为800-1600nm的近红外波段拥有高透过率;在增透膜322和粘结层330的综合影响下,车窗玻璃300对波长为800-1600nm的近红外波段的透过率得到提高。
示例性的,粘接层330的厚度可以在100μm-300μm之间(包括的端点值100μm和300μm),示例性的,粘接层330的厚度可以为120μm、160μm、200μm、240μm或280μm。优选的,粘接层330的厚度可以在150μm-250μm之间(包括的端点值150μm和250μm)。更优选的,粘接层330的厚度可以为160μm、200μm或240μm。
可以理解的是,粘接层330的厚度过高会使增透片320相对内表面3104更加凸出,使车窗玻璃300不美观,同时也会影响光学信号的透过率。粘接层330的厚度太薄会无法在夹层玻璃310和增透片32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在贴合过程中增透片320的弧度与夹层玻璃310的弧度差异而使增透片320碎裂。本申请的粘接层330设置的厚度在不影响车窗玻璃300的美观度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夹层玻璃310与增透片320之间起到足够的缓冲作用。
示例性的,增透片320和夹层玻璃310可以采用如下工艺贴合。
第一步,将SCA胶裁切成相应的尺寸,撕掉SCA胶的轻型膜,将相应尺寸的SCA胶贴在基片321的连接面3211。具体而言,先将中间部分331较薄的SCA胶贴附于增透片320的连接面3211的中间区域,然后将边缘部分332较厚的SCA胶贴附于增透片320的连接面3211的边缘区域,然后撕掉胶体结构上远离连接面3211一侧的表面膜。
第二步,用机械手臂将增透片320对应地粘贴在夹层玻璃31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并将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的整体放入贴合机中进行真空环境下的热压贴合,贴合机的腔室内的温度范围在80℃-90℃之间(包括端点值80℃和90℃)。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的贴合机为特殊定制的具有与车辆1000的前挡风玻璃对应弧度相匹配的贴合机。采用机械自动贴合工艺,贴合机中的下托架与与前挡风玻璃对应型面和弧度相匹配,贴合机采用压合气囊与增透片320的镀膜面3212进行从中央往四周扩展的递进式压合,这保证了增透片320在被压合的过程中气泡能够从中央往四周压出,且是均匀受力的,避免了玻璃碎片问题和气泡无法排出的问题。
第三步,将贴合后的成品玻璃放入脱泡机中,脱泡机参数为:使用温度范围在65℃-75℃之间(包括端点值65℃和75℃),使用压力范围在0.4MPa-0.6MPa之间(包括端点值0.4MPa和0.6MPa),脱泡30-40分钟。
第四步,将完成第三步的成品玻璃放入UV固化机,固化能量在5000MJ/cm2-6000MJ/cm2左右。
本申请还提供四个实施例组和四个对比例组,其中四个实施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均在0.18-0.27之间(包括端点值0.18和0.27)。每一个实施例组均包括四个实施例,每一实施例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和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比值均不同。在四个对比例组中,一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厚度均匀设置,且该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每一个对比例的胶体结构的厚度是不相同的;其他三个对比例组也均包括四个对比例,每一个对比例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和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比值均不同。
具体而言,第一个实施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18。第一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
实施例1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实施例2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实施例3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实施例4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第二个实施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2。第二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8。
实施例5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实施例6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实施例7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实施例8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第三个实施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25。第三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
实施例9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实施例10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实施例11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实施例12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第四个实施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27。第四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13、实施例14、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
实施例13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实施例14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实施例15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实施例16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具体而言,第一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1。第一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和对比例4。
对比例1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对比例2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对比例3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对比例4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第二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15。第二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5、对比例6、对比例7和对比例8。
对比例5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对比例6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对比例7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对比例8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第三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第一宽度D1和第二宽度W1的比值为0.3。第三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对比例9、对比例10、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
对比例9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8。
对比例10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
对比例11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666。
对比例12的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与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的比值为0.5。
第四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厚度均匀设置,且第四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13、对比例14、对比例15和对比例16。其中,对比例13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120μm。对比例14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160μm。对比例15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200μm。对比例16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240μm。
对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进行光学性能测试和粘结力测试。其中,光学性能测试使用摩尔扫描仪扫描,以测试实验对象的光学畸变。光学畸变是按照光学功率来测量,光学功率以毫屈光度(mpdt)为单位表示。
实验对象的粘结力使用拉力试验机测试,将试样对称地夹在夹具上,夹持处至距离最近的粘结端的距离统一为50mm,拉力试验机以恒定的测试速度进行试验,记录试样剪切破坏的最大负载作为破坏负载。若最大负载大于210N/25mm,表示粘结力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表1,胶体结构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多个实施例与多个对比例的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065751010000111
Figure BDA0004065751010000121
由表格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若胶体结构采用等厚的SCA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不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而且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也不满足要求。
2、当D1/W1小于0.18时,如D1/W1分别为0.1、0.15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不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而且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也不满足要求。
3、当D1/W1大于0.27时,如D1/W1为0.3时,尽管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满足要求,但是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不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
4、当D1/W1在0.18—0.27之间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光畸变结果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且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满足要求。
5、D1/W1越大,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越强,当D1/W1>0.2时,表1中提供的实施例的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均满足要求。
6、在相同的D1/W1值下,设有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的胶体结构、或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的胶体结构的车窗玻璃300要比设有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的胶体结构、或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的胶体结构的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低。
7、在相同的D1/W1值下,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的胶体结构、及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的胶体结构要比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的胶体结构、及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2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330粘结力强。
8、结合产品的光畸变情况、粘结力情况,优选D1/W1在0.2-0.25之间(包括的端点值0.2和0.25),且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40μm的胶体结构、或中间部分331的厚度H1为160μm且边缘部分332的厚度H2为200μm的胶体结构。
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胶体结构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角度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胶体结构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胶体结构的边缘指向所述胶体结构的中心的方向上,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厚度逐渐变小,且中间部分331的厚度也逐渐变小。示例性的,边缘部分332的厚度变小速度可以与中间部分331的厚度变小速度相同,且边缘部分332的最小厚度可以与中间部分331的最大厚度相同。胶体结构的第一粘接面333为平面。第二粘接面334可以为曲面,且第二粘接面334由边缘向中间凹陷。或者,第二粘接面334可以包括多个平面,多个平面之间均与第一粘接面333呈夹角设置,如下将对此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胶体结构的设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增透片320和夹层玻璃310采用相同的贴合工艺。
具体而言,胶体结构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部分边缘部分332和部分中间部分331。每一部分都包括一个朝向夹层玻璃310的玻璃粘结面。四个部分的玻璃粘接面组成胶体结构的第二粘接面334。每一部分的玻璃粘接面均连接于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边缘和中间部分331的中心位置之间。且玻璃粘结面与参考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在8°-15°之间(包括端点值8°和15°)。其中参考面为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的平面。四个部分分别为沿X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及沿Y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部分3333和第四部分3334。
第一部分3331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335和第二端3336。第一端3335为胶体结构在X方向上的边缘,第二端3336为胶体结构的中心。第一部分3331的厚度由第一端3335向第二端3336依次变小。第一部分3331包括沿Z方向(车窗玻璃30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337和第二表面3338。第一表面3337为胶体结构朝向夹层玻璃310的部分表面。第二表面3338为胶体结构朝向增透片320的部分表面。第一表面3337为玻璃粘接面。第二表面3338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第一表面3337和第二表面3338的夹角α的范围可以在8°-15°之间(包括端点值8°和15°)。
第二部分3332包括沿X方向的反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3339和第四端3340。第三端3339为胶体结构在X方向上的边缘,第四端3340为胶体结构的中心部分。第二部分3332的厚度由第三端3339向第四端3340依次变薄。第二部分3332包括沿Z方向(车窗玻璃30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3341和第四表面3342,第三表面3341为胶体结构朝向夹层玻璃310的部分表面。第四表面3342为胶体结构朝向增透片320的部分表面。第三表面3341为玻璃粘接面。第四表面3342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第三表面3341和第四表面3342的夹角α的范围可以在8°-15°之间(包括端点值8°和15°)。
第三部分3333包括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端3343和第六端3344。第五端3343为胶体结构在Y方向上的边缘,第六端3344为胶体结构的中心。第三部分3333的厚度由第五端3343向第六端3344依次变薄。第三部分3333包括沿Z方向(车窗玻璃30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表面3345和第六表面3346,第五表面为胶体结构朝向夹层玻璃310的部分表面。第六表面3346为胶体结构朝向增透片320的部分表面。第五表面3345为玻璃粘接面。第六表面3346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
第四部分3334包括沿Y方向的反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七端3347和第八端3348。第七端3347为胶体结构在Y方向上的边缘,第八端3348为胶体结构的中心部分。第四部分3334的厚度由第七端3347向第八端3348依次变薄。第四部分3334包括沿Z方向(车窗玻璃30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七表面3349和第八表面3350,第七表面为胶体结构朝向夹层玻璃310的部分表面。第八表面为胶体结构朝向增透片320的部分表面。第七表面3349为玻璃粘接面。第八表面3350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本申请还提供四个实施例组和四个对比例组,其中,四个实施例组分别为第五实施例组、第六实施例组、第七实施例组和第八实施例组。四个实施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胶体结构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范围在8°-15°之间。每一个实施例组均包括四个实施例,每一实施例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和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比值均不同。四个对比例组分别为第五对比例组、第六对比例组、第七对比例组和第八对比例组。在四个对比例组中,一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厚度均匀设置,且该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每一个对比例的胶体结构的厚度是不相同的;其他三个对比例组也均包括四个对比例,每一个对比例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和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比值均不同。
具体而言,第五个实施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8°。第五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17、实施例18、实施例19和实施例20。
实施例17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18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实施例19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20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第六个实施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10°。第六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21、实施例22、实施例23和实施例24。
实施例21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22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实施例23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24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第七个实施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12°。第七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25、实施例26、实施例27和实施例28。
实施例25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26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实施例27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28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第八个实施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15°。第八个实施例组包括四个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29、实施例30、实施例31和实施例32。
实施例29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30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实施例31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实施例32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具体而言,第五个对比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3°。第五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17、对比例18、对比例19和对比例20。
对比例17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对比例18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对比例19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对比例20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第六个对比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5°。第六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21、对比例22、对比例23和对比例24。
对比例21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对比例22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对比例23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对比例24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第七个对比例组的车窗玻璃300的第一部分3331和第二部分3332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的夹角α均为20°。第七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25、对比例26、对比例27和对比例28。
对比例25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对比例26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2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对比例27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00μm。
对比例28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H3为160μm,且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H4为240μm。
第八个对比例组的胶体结构的厚度均匀设置,且第八个对比例组包括四个对比例,分别为对比例29、对比例30、对比例31和对比例32。其中,对比例29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120μm。对比例30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160μm。对比例31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200μm。对比例32的胶体结构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的厚度为240μm。
四个实施例组和四个对比例组提供的车窗玻璃300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胶体结构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多个实施例与多个对比例的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4065751010000161
Figure BDA0004065751010000171
由表格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若胶体结构采用等厚的SCA光学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不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而且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也不满足要求。
2、当夹角α小于8°时,如夹角α分别为3°、5°时,尽管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满足要求,但是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不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
3、当夹角α大于15°时,如夹角α为20°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150mdpt,而且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也不满足要求,因此不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
4.多个实施例中,当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相同时,夹角α越大,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越差,但夹角α在8°-15°的范围内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较小,均小于等于150mdpt,满足光学传感器组件100对车窗玻璃300的使用要求,且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满足要求。
4.当夹角α一定时,胶体结构的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越大时,增透片320与夹层玻璃310之间的粘结力强度越好。
5.光畸变值主要取决于夹角α。在夹角α相同时,胶体结构的边缘部分332的最大厚度和中间部分331的最小厚度的厚度越厚时,车窗玻璃300的信息采集区域301的光畸变值越小。
6.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测试结果可知,当夹角α在8°-15°之间时,优选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6、实施例27和实施例28。优选的实施例在光畸变测试和粘结力测试中效果较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结构的材质为SCA胶,所述胶体结构包括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外围,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均匀设置,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在160μm-260μm之间,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在120μm-200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与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的比值在0.5-0.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分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胶体结构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与所述第二子部分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在0.18-0.27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第一宽度,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在0.18-0.2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结构的边缘指向所述胶体结构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边缘部分的厚度逐渐变小,所述中间部分的厚度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分的最大厚度在180μm-260μm之间,所述中间部分的最小厚度在100μm-180μ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分的最大厚度与所述中间部分的最小厚度的比值在0.4-0.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结构包括玻璃粘接面,所述玻璃粘接面用于与夹层玻璃连接,所述玻璃粘接面连接在所述边缘部分的边缘和所述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之间,所述玻璃粘接面与参考面之间的夹角在8°-15°之间,所述参考面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胶体结构的长度方向。
10.一种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玻璃和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中间层夹设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
在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上设有增透片,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片在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投影覆盖所述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增透片包括增透膜和基片,所述增透膜设置在所述基片的表面,所述增透膜相较于所述基片远离所述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增透片通过粘接层固定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所述粘接层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胶体结构制成,所述粘接层的厚度均匀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对波长范围在800nm-1600nm的光学信号的透过率大于88%。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8%。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光线的折射率范围在1.46-1.49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包括周侧面、及相对设置的连接面和镀膜面,所述连接面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连接,所述镀膜面与所述增透膜连接,所述周侧面围绕所述连接面与所述镀膜面设置,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周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测量,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可见光反射颜色的Lab值中的a值范围在-3~+3之间,b值范围在-3~+3之间。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传感器组件、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光学传感器组件连接于所述车体内部,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学信号能够透过所述车窗玻璃。
CN202310074447.2A 2023-01-20 2023-01-20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Pending CN116218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447.2A CN116218385A (zh) 2023-01-20 2023-01-20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447.2A CN116218385A (zh) 2023-01-20 2023-01-20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18385A true CN116218385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4447.2A Pending CN116218385A (zh) 2023-01-20 2023-01-20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1838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2326A1 (en) * 2001-05-18 2003-05-01 Jie Yang Specular laminates
US20130241862A1 (en) * 2010-11-22 2013-09-19 Lg Hausys, Ltd. Double-sided adhesive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for touch panel including same
JP2019172512A (ja) * 2018-03-28 2019-10-10 Agc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
US20220161515A1 (en) * 2019-08-09 2022-05-26 Skc Co., Ltd. Bonding film, and light-transmitting laminate including same
CN115139593A (zh) * 2022-07-13 2022-10-04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窗玻璃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2326A1 (en) * 2001-05-18 2003-05-01 Jie Yang Specular laminates
US20130241862A1 (en) * 2010-11-22 2013-09-19 Lg Hausys, Ltd. Double-sided adhesive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for touch panel including same
JP2019172512A (ja) * 2018-03-28 2019-10-10 Agc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
US20220161515A1 (en) * 2019-08-09 2022-05-26 Skc Co., Ltd. Bonding film, and light-transmitting laminate including same
CN115139593A (zh) * 2022-07-13 2022-10-04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窗玻璃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2773B (zh) 具有高强度和优异光学质量且带薄嵌体遮蔽物的夹层玻璃
CN110218006B (zh) 一种车辆用夹层玻璃
US9044919B2 (en) Transparent laminated glass and use thereof
EP2216304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with inserted plastic film
EP1942356A1 (en) Near infrared ray reflective substrate and near infrared ray reflective laminated glass employing that substrate, near infrared ray reflective double layer glass
US20220334300A1 (en) Head-up display system
US20210021745A1 (en) Automotive laminate with embedded camera
JPWO2012008587A1 (ja) 赤外線反射基板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US20230150225A1 (en) Automotive laminate with enhanced sensor window and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JP2011195417A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12088087A (zh) 具有刚性夹层的层叠型车辆玻璃窗
EP1025986B1 (fr) Vitrage feuillete à tenue elevée aux crash-tests
CN116766891A (zh) 车辆挡风玻璃及车辆
US7135219B2 (en) Laminated glass sheet with a laminated film
CN110790516A (zh) 一种保证电子眼摄录清晰度的双面镀膜汽车前挡夹层玻璃
CN117321017A (zh) 夹层玻璃、平视显示系统
WO2019235449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2019524622A (ja) 後退した位置にある非常に薄い内部ガラスを有する積層グレージング
CN116218385A (zh) 胶体结构、车窗玻璃及车辆
CN115593047B (zh) 车窗玻璃与车辆
CN116330767A (zh) 一种局部高红外线透过的夹层隔热玻璃及包含其的车辆
CN111770834A (zh) 热射线屏蔽结构体和包含热射线屏蔽结构体的夹层玻璃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WO2022205910A1 (zh) 前挡玻璃和汽车
CN112721355B (zh) 一种车窗用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11664965U (zh) 一种保证电子眼摄录清晰度的双面镀膜汽车前挡夹层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