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2900A -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2900A
CN116202900A CN202310307861.3A CN202310307861A CN116202900A CN 116202900 A CN116202900 A CN 116202900A CN 202310307861 A CN202310307861 A CN 202310307861A CN 116202900 A CN116202900 A CN 116202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rebound
post
column
impac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78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02900B (zh
Inventor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ubo Testing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aohui Culture 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aohui Culture 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aohui Culture Medi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78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2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2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02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2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40Investigating hardness or rebound hardness
    • G01N3/52Investigating hardness or rebound hardness by measuring extent of rebound of a striking bo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阀门硬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其包括内部具有回弹通道的管体以及下端具有撞击头的撞击柱,撞击柱在回弹通道内运动,回弹通道内设置有阻力输出组件,阻力输出组件至少包括:收纳槽和限制体,限制体设置在收纳槽内,限制体在撞击检测区域后反弹的撞击柱到达最大反弹距离时,限制体与撞击柱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本发明中限制体与撞击柱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回落,从而解决撞击柱回弹后继续回落导致撞击头以及阀门受到二次损伤的问题,另外,通过阻力吸收一部分能量后,能够减少撞击柱的反弹动能,以缩减其反弹高度,进而降低撞击柱的需求长度,以达到便携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硬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铸钢阀门在加工时,需要检查一下补焊区的硬度,这也是对消除应力处理效果的检查,如果回火温度不够,会引起补焊区域的熔敷金属强度高,加工时焊接区域会很硬,容易导致刀具损坏。在硬度检测时,用手提砂轮机轻轻磨平补焊区域,采用布氏硬度检测仪敲击三个点,将补焊区域硬度值和铸钢阀门本身硬度值进行对比。
如果二个区域的硬度值相近,则说明氧-乙炔回火已经成功了;铸钢阀门经热处理后的硬度一般规定在160-20OHB,硬度太低或太高都对加工作业有不利影响,补焊区硬度过高,会导致塑性下降,导致铸钢阀门在使用时出现安全问题。
其中,布氏硬度检测仪基于在固定负载下,对材料表面进行压入形成的痕迹的大小,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另外,还可以通过维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进行,维氏硬度计是通过在一定负荷下,测量用钢球冲击硬度试样后,钢球对试样所形成的弹性回弹高度来计算材料硬度的;而洛氏硬度计是使用一定的负载下,以钻头在试样表面压入一定深度后,读取所形成钻孔直径的大小,根据标准表来计算硬度值的;由于阀门表面形状不唯一,所以在对凹陷测量时不够精准,所以采用回弹的高度来计算阀门硬度更为直观,是一种更优选的方式。
在混凝土强度检测领域中,涉及到一件名称为:一种混凝土回弹仪(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461920U),其包括回弹仪外壳、拉簧组件、重锤和弹击杆,拉簧组件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顶端,弹击杆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底端,重锤设置于拉簧组件和弹击杆之间,用拉簧驱动重锤,重锤以恒定的动能撞击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接触的弹击杆,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重锤的反弹动能,当反弹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时,重锤反弹达到最大距离,仪器将重锤的最大反弹距离以回弹值(最大反弹距离与拉簧初始长度之比)的名义显示出来,并且还包括显示器、处理器、条形光栅和光电传感器;显示器和光电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条形光栅设置于重锤的侧面,显示器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侧面,光电传感器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内部,光电传感器与条形光栅相适配用于检测重锤撞击弹击杆后的反弹高度,从而实现数字读数。
虽然通过数字读数提高了显示回弹值的精度,但是重锤在回弹的过程中会出现震荡的运动过程,因为重锤动能转化成最大势能时受到的反弹力最小,速度最小并且动能为零,然后再回落并产生动能,反复震荡,直到受到外力干扰或能量耗尽重锤才完全停止,震荡过程中会对重锤造成二次损伤,而且也会对材料表面造成连续撞击,对材料也会造成二次损伤,然而这些二次损伤可以避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以解决如何在重锤回弹后阻止其继续回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用于对阀门上检测区域的硬度进行检测,具体包括内部具有回弹通道的管体以及下端具有撞击头的撞击柱,所述撞击柱在回弹通道内运动,并在初始动能的驱使下撞击检测区域,所述回弹通道内设置有阻力输出组件,所述阻力输出组件至少包括:
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在管体的内壁上至少开设有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收纳槽与圆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均相等;
以及,
限制体,所述限制体设置在收纳槽内,所述限制体在撞击检测区域后反弹的撞击柱到达最大反弹距离时,所述限制体与撞击柱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以限制撞击柱回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撞击柱上对应限制体所在的路径开设有多个卡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撞击柱的顶部具有尾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体为弹性板,所述弹性板利用自身弹性的性质对回弹通道内运动的撞击柱输出一个阻力作用,并在撞击柱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后,通过弹性板与撞击柱表面咬合,以限制撞击柱回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力输出组件还包括触发体,所述尾沿作用在触发体上,所述触发体带动限制体,使限制体从其容置的收纳槽内暴露在撞击柱运动的路径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体为硬质板;
以及,
所述触发体为尾部板,所述尾部板设置在硬质板的下端部,所述硬质板和尾部板的连接处铰接在收纳槽内,在所述硬质板容置在收纳槽时,所述尾部板向回弹通道内翘起;
所述尾沿作用在尾部板上使容置在收纳槽内的硬质板向回弹通道中暴露;
所述管体内径大于或者等于尾沿的外径,以使管体和撞击柱之间产生缝隙,所述尾部板位于缝隙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体为弹性板;
以及,
所述触发体为内套,所述内套设置在管体的回弹通道内,用于挤压弹性板,使其容置在收纳槽内,所述内套内设置有内突沿,所述撞击柱滑动在内突沿内,所述撞击柱撞击检测区域的过程中,所述尾沿与内突沿咬合,并带动内突沿同步移动,所述弹性板在内套脱离收纳槽后向回弹通道中暴露。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板的底端与收纳槽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的有效弯折点与内套上沿撞击时最大位移点之间形成预留段。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下磁体;
以及,
所述撞击柱的顶部设置上磁体,所述撞击柱需要上移时,上磁体和下磁体产生异性磁力;开始检测后,上磁体和下磁体由异性磁力转变成同性磁力,以进行初始动能的输出,所述撞击柱达到预设初始动能后,上磁体和下磁体上的磁力消失。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用于硬度检测仪器的回弹值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一、向撞击柱提供一个初始动能,撞击柱在初始动能的作用下撞击检测区域;
步骤二、撞击到检测区域后的撞击柱在回弹通道内反弹,检测撞击柱到达的最大反弹距离,以最大反弹距离作为回弹值;
步骤三、在撞击柱到达最大反弹距离的同时,限制体与撞击柱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回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中,限制体与撞击柱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回落,从而解决撞击柱回弹后继续回落导致撞击头以及阀门受到二次损伤的问题,另外,通过阻力吸收一部分能量后,能够减少撞击柱的反弹动能,以缩减其反弹高度,进而降低撞击柱的需求长度,以达到便携的目的。
2、该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中,通过尾沿作用在触发体上,以通过触发体带动限制体,使限制体从其容置的收纳槽内暴露在撞击柱运动的路径上,以保证在撞击阶段中限制体不会与撞击柱接触。
3、该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中,内套上沿落在预留段任意位置上弹性板都能完成与卡口咬合,这样预留段这段距离,可以保证撞击头适应检测区域的凹陷距离,避免撞击头还没到达最大下移距离后,就被内套所限制,这样检测得到的结构存在一定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硬度检测仪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硬度检测仪器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管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管体和撞击柱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5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撞击时的管体和撞击柱侧面结构剖视图其一;
图8为本发明撞击时的管体和撞击柱侧面结构剖视图其二;
图9为本发明的预留段形成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反弹时的管体和撞击柱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带有支撑载体的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撞击时的管体和撞击柱侧面结构剖视图其三;
图13为本发明的上磁体和下磁体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管体;200、撞击柱;300、阻力输出组件;400、支撑载体;
110、柱环;120、内缘;
210、撞击头;220、负重柱;230、尾沿;240、防脱缘;250、上磁体;260、下磁体;
310、弹性板;320、内套;321、外突沿;322、内突沿;323、突缘;330、硬质板;331、尾部板;
100A、收纳槽;200A、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铸钢阀门在加工时,需要检查一下补焊区的硬度,这也是对消除应力处理效果的检查,如果回火温度不够,会引起补焊区域的熔敷金属强度高,加工时焊接区域会很硬,容易导致刀具损坏。在硬度检测时,用手提砂轮机轻轻磨平补焊区域,采用布氏硬度检测仪敲击三个点,将补焊区域硬度值和铸钢阀门本身硬度值进行对比。
在混凝土强度检测领域中,涉及到一件名称为:一种混凝土回弹仪(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461920U),其包括回弹仪外壳、拉簧组件、重锤和弹击杆,拉簧组件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顶端,弹击杆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底端,重锤设置于拉簧组件和弹击杆之间,用拉簧驱动重锤,重锤以恒定的动能撞击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接触的弹击杆,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重锤的反弹动能,当反弹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时,重锤反弹达到最大距离,仪器将重锤的最大反弹距离以回弹值(最大反弹距离与拉簧初始长度之比)的名义显示出来,并且还包括显示器、处理器、条形光栅和光电传感器;显示器和光电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条形光栅设置于重锤的侧面,显示器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侧面,光电传感器设置于回弹仪外壳的内部,光电传感器与条形光栅相适配用于检测重锤撞击弹击杆后的反弹高度,从而实现数字读数。
虽然通过数字读数提高了显示回弹值的精度,但是重锤在回弹的过程中会出现震荡的运动过程,因为重锤动能转化成最大势能时受到的反弹力最小,速度最小并且动能为零,然后再回落并产生动能,反复震荡,直到受到外力干扰或能量耗尽重锤才完全停止,震荡过程中会对重锤造成二次损伤,而且也会对材料表面造成连续撞击,对材料也会造成二次损伤,然而这些二次损伤可以避免的。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以解决如何在重锤回弹后阻止其继续回落的问题,如图1所示,该检测仪器包括管体100和撞击柱200,管体100内设置有回弹通道,撞击柱200贯穿回弹通道,以通过回弹通道限制撞击柱200平行于管体100进行运动,撞击柱200的下端具有撞击头210,在使用时,向撞击柱200提供一个初始动能,此时具有撞击头210的撞击柱200就相当于重锤,撞击头210在撞击柱200带动下以恒定的动能撞击阀门上的检测区域,使阀门检测区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撞击柱200的反弹动能,这时候以撞击柱200最大的反弹距离作为回弹值。
如图2所示,在管体100的回弹通道内设置阻力输出组件300,阻力输出组件300包括限制体310,330,限制体310,330用于对回弹通道内运动的撞击柱200输出一个阻力作用,并再吸收一部分能量,最后剩余的能量转化为撞击柱200的反弹动能,当撞击柱200到达最大反弹距离时,限制体310,330与撞击柱200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200回落,从而解决撞击柱200回弹后继续回落导致撞击头210以及阀门受到二次损伤的问题,另外,通过阻力吸收一部分能量后,能够减少撞击柱200的反弹动能,以缩减其反弹高度,进而降低撞击柱200的需求长度,以达到便携的目的。
在第一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管体100内部的具体结构,管体100的回弹通道内设置有柱环110和内缘120,柱环110位于回弹通道的顶部,内缘120位于回弹通道的底部,其中:
管体100内径要大于撞击柱200的外径,柱环110和内缘120均为环形结构,其内径要与撞击柱200外径吻合,从而通过柱环110和内缘120对撞击柱200进行限制,使撞击柱200与管体100保持平行,这样在管体100被固定在竖直方向后,撞击柱200也就落于竖直方向了,这样重力的方向就与撞击柱200运动的方向同向,避免重力的分力对计算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管体100可以不设置柱环110和内缘120,只需使其内径与撞击柱200外径吻合即可,通过管体100自身对撞击柱200进行限制,以达到二者平行的目的,更优选采用柱环110和内缘120限制撞击柱200的实施方式,因为相对于管体100自身限制来说,柱环110和内缘120与撞击柱200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降低了摩擦所消耗的能量,以及对撞击柱200的磨损。
管体100的内壁上或者位于柱环110和内缘120之间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收纳槽100A,优选开设三个收纳槽100A,且相邻两个收纳槽100A与圆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均相等,以保证撞击柱200受到的作用力是平衡的,限制体310,330设置在收纳槽100A内,本实施例中限制体310,330是弹性板310,弹性板310利用自身弹性的性质对回弹通道内运动的撞击柱200输出一个阻力作用,具体的,撞击柱200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接触着弹性板310,使弹性板310发生形变,然后形变后的弹性板31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撞击柱200输出一个阻力作用。
使用时,首先对管体100进行固定,如图11所示,在管体100外设置支撑载体400,支撑载体400通过底部的两个夹板咬合,然后固定在台面上,使管体100与台面垂直,相应的固定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所以在这不对支撑载体400进行赘述,而且对于管体100的固定方式也不被支撑载体400所限制,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其他的方式对管体100进行固定,只要让其保持竖直即可,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690096U中就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砼回弹仪,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砼回弹仪,通过活动限位套筒与固定套筒的外部上下滑动,在测量前起到保持回弹仪主体与混凝土建筑主体垂直的作用,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随着弹击锤同步伸缩,避免对检测过程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可以将管体100直接固定在阀门上。
在管体100固定完成后,需要对阀门的检测区域进行打磨,接着拉动撞击柱200顶部设置的负重柱220,使其带动撞击柱200同步上移,再向负重柱220输出一个恒定的动能,比如推动负重柱220,或者撞击负重柱220,作用在负重柱220上的动能转化成撞击柱200下降的初始动能,下降的撞击柱200带动撞击头210撞击阀门上打磨后的检测区域,此时吸收动能的有:
管体100内壁/柱环110和内缘120内壁与撞击柱200接触产生的摩擦力;
下移过程中撞击柱200与弹性板310接触产生的摩擦力;
空气阻力所吸收的动能忽略不计。
在撞击头210撞击到检测区域后,阀门表面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动能,这时候剩下的动能就是供撞击柱200回弹以及回弹过程中摩擦力以及重力吸收,本实施例在撞击柱200进行回弹时,撞击柱200自身重力(包含撞击头210)再吸收一部分动能,管体100内壁/柱环110和内缘120内壁与撞击柱200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动能,其余动能被撞击柱200与弹性板310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吸收,这时候撞击柱200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并以撞击柱200最大的反弹距离作为回弹值,再通过回弹值分析出检测区域的硬度,而且弹性板310与撞击柱200表面咬合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克服撞击柱200自身的重力作用(包含撞击头210),所以当撞击柱200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在弹性板310的限制下,撞击柱200无法继续回落,除非再次向负重柱220进行能量的输入。
此外,为了防止撞击柱200脱离管体100,在撞击柱200外设置有尾沿230和防脱缘240(分别在图5和图6中示出),其中尾沿230设置在撞击柱200的顶端,其半径大于撞击柱200的外径,防脱缘240则是设置在撞击柱200的底部,其半径同样大于撞击柱200的外径,而且尾沿230和防脱缘240分别暴露在管体100上下两端,从而限制撞击柱200脱离管体100,也能够保证撞击柱200始终能够接触到弹性板310。
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阻力输出组件300还包括触发体331,320,同时要求撞击柱200的顶部具有尾沿230,通过尾沿230作用在触发体331,320上,以通过触发体331,320带动限制体310,330,使限制体310,330从其容置的收纳槽100A内暴露在撞击柱200运动的路径上,参阅图2所示,在撞击柱200上对应限制体310,330所在的路径开设有多个卡口200A,限制体310,330在本实施例中是硬质板330,如图12所示,触发体331,320为尾部板331,尾部板331设置在硬质板330的下端部,硬质板330和尾部板331的连接处铰接在收纳槽100A内,并且在硬质板330容置在收纳槽100A时,尾部板331向回弹通道内翘起,在撞击柱200下移过程中尾沿230会作用在尾部板331上,这时候容置在收纳槽100A内的硬质板330就会暴露回弹通道中,这时候硬质板330并不会对上移的撞击柱200进行限制,当撞击柱200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时,硬质板330端部卡入卡口200A内,在咬合后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200回落,这样限制的能力会更强,在拨回硬质板330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检测,而且在撞击柱200撞击检测区域的下移过程中硬质板330不会与撞击柱200接触,以降低撞击过程中动能的消耗,另外可通过卡口200A表示刻度值,用来得出回弹值。
需要说明的是,管体100内径大于或者等于尾沿230的外径,从而使管体100和撞击柱200之间产生缝隙,尾部板331就位于缝隙内,也保证尾沿230能够顺利进入到回弹通道内,这时候通过尾部板331限制尾沿230,以避免撞击柱200脱离管体100。
优选的,在管体100底部设置内缘120,内缘120的内径与撞击柱200外径吻合,以对撞击柱200进行限制,从而使撞击柱200与管体100保持平行。
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触发体331,320为内套320,限制体310,330是弹性板310,参阅图3所示,内套320设置在管体100的回弹通道内,用于挤压弹性板310,使其容置在收纳槽100A内,如图4所示,在内套320内设置有内突沿322,撞击柱200滑动在内突沿322内,并且在撞击柱200的顶端具有尾沿230,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撞击头210撞击检测区域后内套320的位置及弹性板310的状态,具体在撞击柱200撞击检测区域的过程中,尾沿230会与内突沿322咬合,一旦咬合继续下移的尾沿230就会带动内突沿322同步移动,这时候内套320就会逐渐脱离收纳槽100A,然后弹性板31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暴露在回弹通道中,然后反弹的撞击柱200能够突破弹性板310的限制,因为卡口200A是一个楔形槽,在撞击柱200上移过程中,卡口200A能够将弹性板310撑开,如图10所示,一旦撞击柱200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后,弹性板310的端部就会卡入卡口200A内,此时就限制了撞击柱200回落,在进行下一次检测之前,需要推动内套320复位,复位后在弹性板310的作用下保持固定。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通过触发体331,320被触发后,让容置在限制体310,330暴露在回弹通道中,这样保证在撞击阶段中限制体310,330不会与撞击柱200接触,而是在回弹前通过撞击柱200触发触发体331,320,使限制体310,330暴露在回弹通道中,然后与反弹的撞击柱200接触,再通过限制体310,330配合卡口200A对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的撞击柱200进行限制,以阻碍其发生回落。
优选的,参阅图4所示,在内套320外的顶部设置有外突沿321,结合图6所示,在管体100内的底部设置有内缘120,在回弹通道内侧通过外突沿321和内缘120的咬合对内套320进行限制,避免内套320脱离回弹通道,同时在内套320外的底部设置有突缘323,在回弹通道外侧,通过突缘323和内缘120咬合对内套320进行限制,以避免内套320完全进入回弹通道。
而且,本实施例中防脱缘240以及尾沿230都是被内套320所限制,从而防止撞击柱200脱离管体100。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弹性板310的底端与收纳槽100A固定连接,并且在弹性板310弯折到a点(有效弯折点)时,其端部就能够贴合撞击柱200,并且能够与卡口200A咬合,而内套320的上沿最大位移距离就是到达b点(内套320上沿撞击时最大位移点),a点和b点之间形成预留段L,内套320上沿落在预留段L任意位置上弹性板310都能完成与卡口200A咬合,这样预留段L这段距离,可以保证撞击头210适应检测区域的凹陷距离,避免撞击头210还没到达最大下移距离后,就被内套320所限制,这样检测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第四实施例,如图13所示,在管体100的顶部设置下磁体260,在撞击柱200的顶部设置上磁体250,上磁体250也可以嵌设在撞击柱200内,在撞击柱200需要上移时,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产生异性磁力,利用磁力异性相吸的原理使撞击柱200上移,当上磁体250与下磁体260贴合后就可以进行检测,开始检测后,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由异性磁力转变成同性磁力,再利用磁力同性相斥的原理向撞击柱200提供一个撞击检测区域的动能,在撞击柱200达到设定的动能后,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上的磁力消失,从而避免磁力的作用影响到撞击柱200撞击检测区域后的反弹。
另外,通过与防脱缘240配合能够自动将内套320进行复位,而且进一步的缩短了撞击柱200运动路径的长度,让整个仪器在使用时更加便携。
需要说明的是,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内均设置电磁线圈,相关原理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所以在这不进行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硬度检测仪器的回弹值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一、向撞击柱200提供一个初始动能,撞击柱200在初始动能的作用下撞击检测区域;
步骤二、撞击到检测区域后的撞击柱200在回弹通道内反弹,检测撞击柱200到达的最大反弹距离,以最大反弹距离作为回弹值;
步骤三、在撞击柱200到达最大反弹距离的同时,限制体310,330与撞击柱200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200回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用于对阀门上检测区域的硬度进行检测,具体包括内部具有回弹通道的管体(100)以及下端具有撞击头(210)的撞击柱(200),所述撞击柱(200)在回弹通道内运动,并在初始动能的驱使下撞击检测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通道内设置有阻力输出组件(300),所述阻力输出组件(300)至少包括:
收纳槽(100A),所述收纳槽(100A)在管体(100)的内壁上至少开设有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收纳槽(100A)与圆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均相等;
以及,
限制体(310,330),所述限制体(310,330)设置在收纳槽(100A)内,所述限制体(310,330)在撞击检测区域后反弹的撞击柱(200)到达最大反弹距离时,所述限制体(310,330)与撞击柱(200)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以限制撞击柱(200)回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柱(200)上对应限制体(310,330)所在的路径开设有多个卡口(20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柱(200)的顶部具有尾沿(23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体(310,330)为弹性板(310),所述弹性板(310)利用自身弹性的性质对回弹通道内运动的撞击柱(200)输出一个阻力作用,并在撞击柱(200)到达最大的反弹距离后,通过弹性板(310)与撞击柱(200)表面咬合,以限制撞击柱(200)回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输出组件(300)还包括触发体(331,320),所述尾沿(230)作用在触发体(331,320)上,所述触发体(331,320)带动限制体(310,330),使限制体(310,330)从其容置的收纳槽(100A)内暴露在撞击柱(200)运动的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体(310,330)为硬质板(330);
以及,
所述触发体(331,320)为尾部板(331),所述尾部板(331)设置在硬质板(330)的下端部,所述硬质板(330)和尾部板(331)的连接处铰接在收纳槽(100A)内,在所述硬质板(330)容置在收纳槽(100A)时,所述尾部板(331)向回弹通道内翘起;
所述尾沿(230)上,使容置在收纳槽(100A)内的硬质板(330)向回弹通道中暴露;
所述管体(100)内径大于或者等于尾沿(230)的外径,以使管体(100)和撞击柱(200)之间产生缝隙,所述尾部板(331)位于缝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体(310,330)为弹性板(310);
以及,
所述触发体(331,320)为内套(320),所述内套(320)设置在管体(100)的回弹通道内,用于挤压弹性板(310),使其容置在收纳槽(100A)内,所述内套(320)内设置有内突沿(322),所述撞击柱(200)滑动在内突沿(322)内,所述撞击柱(200)撞击检测区域的过程中,所述尾沿(230)与内突沿(322)咬合,并带动内突沿(322)同步移动,所述弹性板(310)在内套(320)脱离收纳槽(100A)后向回弹通道中暴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310)的底端与收纳槽(100A)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310)的有效弯折点与内套(320)上沿撞击时最大位移点之间形成预留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0)的顶部设置下磁体(260);
以及,
所述撞击柱(200)的顶部设置上磁体(250),所述撞击柱(200)需要上移时,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产生异性磁力;开始检测后,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由异性磁力转变成同性磁力,以进行初始动能的输出,所述撞击柱(200)达到预设初始动能后,上磁体(250)和下磁体(260)上的磁力消失。
10.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度检测仪器的回弹值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一、向撞击柱(200)提供一个初始动能,撞击柱(200)在初始动能的作用下撞击检测区域;
步骤二、撞击到检测区域后的撞击柱(200)在回弹通道内反弹,检测撞击柱(200)到达的最大反弹距离,以最大反弹距离作为回弹值;
步骤三、在撞击柱(200)到达最大反弹距离的同时,限制体(310,330)与撞击柱(200)咬合产生的阻力作用限制撞击柱(200)回落。
CN202310307861.3A 2023-03-27 2023-03-27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6202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7861.3A CN116202900B (zh) 2023-03-27 2023-03-27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7861.3A CN116202900B (zh) 2023-03-27 2023-03-27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2900A true CN116202900A (zh) 2023-06-02
CN116202900B CN116202900B (zh) 2024-03-12

Family

ID=86507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7861.3A Active CN116202900B (zh) 2023-03-27 2023-03-27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29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1203A (zh) * 2024-01-02 2024-02-02 山东佳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75369A (en) * 1920-11-10 1922-02-10 Jonah Wilkes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locks or latches for use on motor vehicles and other purposes
GB156681A (en) * 1914-05-27 1922-05-08 Shore Instr & Mfg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scleroscopes
GB280182A (en) * 1926-11-02 1928-03-29 Vallarvehe Ets Improvements i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hardness of metals
GB700629A (en) * 1951-01-31 1953-12-09 Parnall Yate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roning machines
DE20214568U1 (de) * 2002-09-20 2003-04-03 Wiese Andreas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der Materialhärte nach dem Rückprallverfahren
CN108760537A (zh) * 2018-05-27 2018-11-06 山西大学 一种大型落锤冲击装置
CN208621282U (zh) * 2018-07-16 2019-03-19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试验抱紧装置
CN113607368A (zh) * 2021-08-12 2021-11-05 昆山汇之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落球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8381521U (zh) * 2022-10-17 2023-01-24 中建汇海有限公司 路标耐冲击测定装置
CN218726302U (zh) * 2022-11-10 2023-03-24 车远杰 一种硬度检测回弹仪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681A (en) * 1914-05-27 1922-05-08 Shore Instr & Mfg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scleroscopes
GB175369A (en) * 1920-11-10 1922-02-10 Jonah Wilkes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locks or latches for use on motor vehicles and other purposes
GB280182A (en) * 1926-11-02 1928-03-29 Vallarvehe Ets Improvements i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hardness of metals
GB700629A (en) * 1951-01-31 1953-12-09 Parnall Yate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roning machines
DE20214568U1 (de) * 2002-09-20 2003-04-03 Wiese Andreas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der Materialhärte nach dem Rückprallverfahren
CN108760537A (zh) * 2018-05-27 2018-11-06 山西大学 一种大型落锤冲击装置
CN208621282U (zh) * 2018-07-16 2019-03-19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试验抱紧装置
CN113607368A (zh) * 2021-08-12 2021-11-05 昆山汇之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落球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8381521U (zh) * 2022-10-17 2023-01-24 中建汇海有限公司 路标耐冲击测定装置
CN218726302U (zh) * 2022-11-10 2023-03-24 车远杰 一种硬度检测回弹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1203A (zh) * 2024-01-02 2024-02-02 山东佳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
CN117491203B (zh) * 2024-01-02 2024-03-22 山东佳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2900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02900B (zh) 基于撞击后回弹参数检测阀门硬度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KR101739075B1 (ko) 구조물의 동강성 계측을 위한 모터 제어 가진장치
JP2018028469A (ja) 自動簡易動的コーン貫入試験機
CN114659876A (zh)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JP2019128314A (ja) 打撃装置および固有周波数測定装置
CN110631788A (zh) 一种刚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3607368A (zh) 落球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KR100950543B1 (ko) 콘크리트 전주의 건전성 진단장치
KR100912399B1 (ko) 공기베어링을 이용한 충격해머 교정 장치
CN115165577A (zh) 一种抗静电pe薄膜褶皱检测装置
KR101729285B1 (ko) 선박의 장비 받침대용 구조물 동강성 계측 및 분석 시스템
JP7312102B2 (ja) 打音検査装置
CN210464788U (zh) 一种标准动态力校准装置
CN210603790U (zh) 一种刚度测试装置
CN210775094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检测的数显回弹仪
JP4803812B2 (ja) 杭の載荷装置及び杭の施工方法
JP4802311B2 (ja) 回転体の静的バランス測定装置
CN214749349U (zh) 主体结构强度检测用混凝土回弹仪
JP4214408B2 (ja) スナップリング組付検査装置及びスナップリング組付検査方法
CN214097016U (zh) 便于定位的混凝土回弹仪
CN112881156B (zh)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器
RU163680U1 (ru) Возбудитель, не прикрепляемый к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219915228U (zh) 一种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
CN21511569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
CN214703027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检测的回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6

Address after: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II, No. 6 Qinghua Road, Hushuguan Town,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No. 5

Applicant after: SUZHOU XUBO TESTING SER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3002 No. 2, Chuangxin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ngzhou Taohui Culture Medi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