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9450A -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9450A
CN116199450A CN202310051640.4A CN202310051640A CN116199450A CN 116199450 A CN116199450 A CN 116199450A CN 202310051640 A CN202310051640 A CN 202310051640A CN 116199450 A CN116199450 A CN 116199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urea
formaldehyde
formaldehyde resin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1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辉
芦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no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no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nov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no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516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9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9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9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6/12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 C04B26/127Urea formaldehyde condensation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44Thickening, gelling or viscosity increa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60Agent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03/65Water proofers or repell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所述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本发明通过使用的有机和无机胶溶材料,它有一定黏结能力,同时具有较高耐热性能,其中以水为溶剂,避免涂层固化时较多甲醇溶剂挥发;本发明通过添加滑石粉,储存稳定性好,在20天内黏度无明显变化,储存期可达到4个月以上,本发明通过添加氧化镁,耐水性、耐候性比未经改性的脲醛树脂胶粘剂有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改性剂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背景技术
改性剂是改性外加剂的简称,凡是能改善和提高镁水泥各种性能的外加剂,均可称之为改性剂,改性外加剂是这一类外加剂的统称,而不是指某一个或一类外加剂,它既可以是专门生产的用于改性的化工制剂,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材料,如含有改性成分的各种工业废渣,某一类化工产品等。改性外加剂主要是为了克服镁水泥的各种弊病,改善其性能才添加赋予镁水泥以各种特殊的功能。例如,功能性外加剂并非改善镁水泥的性能,而是赋予镁水泥以各种特殊性能。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而提出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所述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30-50份,水5-10份、滑石粉0-5份、硅藻土2-8份、氧化镁0.25-0.1份、木薯淀粉2-5份、复合助剂10-30份、无机溶胶10-20份,氯化铵0-3份、尿素25-38份、聚乙烯醇3-8份、魔芋胶0-5份、甲酸溶液0-3份。
优选的,所述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所述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优选的,所述复合助剂为氯化铵、三乙醇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优选的,所述无机溶胶为铝溶胶、硅溶胶、拟薄水铝石或气相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所有甲醛溶液以及15-20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0.5-1.0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滑石粉0-5份、硅藻土2-8份、木薯淀粉2-5份、复合助剂10-30份、无机溶胶10-20份,氯化铵0-3份、聚乙烯醇3-8份、魔芋胶0-5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1小时。
S3:加入剩余10-18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0.5-1.0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优选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优选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使用的有机和无机胶溶材料,它有一定黏结能力,同时具有较高耐热性能,其中以水为溶剂,避免涂层固化时较多甲醇溶剂挥发;
(2)本发明通过添加滑石粉,储存稳定性好,在20天内黏度无明显变化,储存期可达到4个月以上;
(3)本发明通过添加氧化镁,耐水性、耐候性比未经改性的脲醛树脂胶粘剂有明显改善。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内容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的内容。基于本发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内容,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30份,水5份、硅藻土2份、氧化镁0.25-0.5份、木薯淀粉2份、复合助剂10份、无机溶胶10份,氯化铵1份、尿素25份、聚乙烯醇3份、甲酸溶液0-2份。
具体的,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复合助剂为氯化铵、三乙醇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具体的,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具体的,无机溶胶为铝溶胶、硅溶胶、拟薄水铝石或气相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有甲醛溶液以及15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0.5-0.8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硅藻土2份、木薯淀粉2份、复合助剂10份、无机溶胶10份,氯化铵1份、聚乙烯醇3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0.5小时。
S3:加入剩余10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0.3-0.5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具体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实施例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40份,水7份、滑石粉3份,硅藻土4份、氧化镁0.25-0.5份、木薯淀粉3.5份、复合助剂20份、无机溶胶15份,氯化铵2份、尿素30份、聚乙烯醇5份、甲酸溶液0-3份。
具体的,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复合助剂为氯化铵、三乙醇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具体的,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具体的,无机溶胶为铝溶胶、硅溶胶、拟薄水铝石或气相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有甲醛溶液以及15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0.5-1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硅藻土2份、木薯淀粉2份、复合助剂10份、无机溶胶10份,氯化铵1份、聚乙烯醇3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0.8小时。
S3:加入剩余10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0.3-0.5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具体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实施例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50份,水10份、滑石粉5份,硅藻土8份、氧化镁0.5份、木薯淀粉5份、复合助剂30份、无机溶胶20份,氯化铵3份、尿素38份、聚乙烯醇8份、甲酸溶液0-3份。
具体的,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复合助剂为氯化铵、三乙醇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具体的,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具体的,无机溶胶为铝溶胶、硅溶胶、拟薄水铝石或气相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有甲醛溶液以及25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1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滑石粉5份、加入硅藻土8份、木薯淀粉5份、复合助剂30份、无机溶胶20份,氯化铵3份、聚乙烯醇8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1小时。
S3:加入剩余13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1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具体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对比例1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30份,水5份、硅藻土2份、氧化镁0.25-0.5份、木薯淀粉2份、复合助剂10份、无机溶胶10份,氯化铵1份、尿素25份、聚乙烯醇3份、甲酸溶液0-2份。
具体的,甲醛溶液浓度为35%,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复合助剂为氯化铵、三乙醇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具体的,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具体的,无机溶胶为铝溶胶和硅溶胶组成。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有甲醛溶液以及15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0.5-0.8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硅藻土2份、木薯淀粉2份、复合助剂10份、无机溶胶10份,氯化铵1份、聚乙烯醇3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0.5小时。
S3:加入剩余10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0.3-0.5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具体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实施例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40份,水7份、滑石粉3份,硅藻土4份、氧化镁0.25-0.5份、木薯淀粉3.5份、复合助剂20份、无机溶胶15份,氯化铵2份、尿素30份、聚乙烯醇5份、甲酸溶液0-3份。
具体的,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复合助剂为氯化铵。
具体的,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具体的,无机溶胶为拟薄水铝石。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有甲醛溶液以及15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0.5-1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硅藻土2份、木薯淀粉2份、复合助剂10份、无机溶胶10份,氯化铵1份、聚乙烯醇3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0.8小时。
S3:加入剩余10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0.3-0.5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具体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对比例3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50份,水10份、滑石粉5份,硅藻土8份、氧化镁0.5份、木薯淀粉5份、复合助剂30份、无机溶胶20份,氯化铵3份、尿素38份、聚乙烯醇8份、甲酸溶液0-3份。
具体的,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复合助剂为三乙醇胺。
具体的,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具体的,无机溶胶为气相白炭黑。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有甲醛溶液以及25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1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滑石粉5份、加入硅藻土8份、木薯淀粉5份、复合助剂30份、无机溶胶20份,氯化铵3份、聚乙烯醇8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1小时。
S3:加入剩余13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1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具体的,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具体的,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综上,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50份,水10份、滑石粉5份,硅藻土8份、氧化镁0.5份、木薯淀粉5份、复合助剂30份、无机溶胶20份,氯化铵3份、尿素38份、聚乙烯醇8份、甲酸溶液0-3份,复合助剂为三乙醇胺,无机溶胶为气相白炭黑效果最好,本发明通过使用有机和无机胶溶材料,它有一定黏结能力,同时具有较高耐热性能,其中以水为溶剂,避免涂层固化时较多甲醇溶剂挥发;本发明储存稳定性好,在20天内黏度无明显变化,储存期可达到4个月以上,本发明耐水性、耐候性比未经改性的脲醛树脂胶粘剂有明显改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内容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内容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内容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由甲醛、水、滑石粉、硅藻土、氧化镁、木薯淀粉、复合助剂、氯化铵、尿素、聚乙烯醇、甲酸溶液、魔芋胶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每酚醛树脂粉100份,甲醛溶液30-50份,水5-10份、滑石粉0-5份、硅藻土2-8份、氧化镁0.25-1份、木薯淀粉2-5份、复合助剂10-30份、无机溶胶10-20份,氯化铵0-3份、尿素25-38份、聚乙烯醇3-8份、魔芋胶0-5份、甲酸溶液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醛溶液浓度为35%-40%,所述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助剂为氯化铵、三乙醇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细度为2000-4000目,二氧化硅含量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溶胶为铝溶胶、硅溶胶、拟薄水铝石或气相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所有甲醛溶液以及15-20份尿素,开动搅拌器,开始升温加热,升温到40℃时停止加热,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5-8.0,反应0.5-1.0小时,完成线型缩聚过程;
S2:加入滑石粉0-5份、硅藻土2-8份、木薯淀粉2-5份、复合助剂10-30份、无机溶胶10-20份,氯化铵0-3份、聚乙烯醇3-8份、魔芋胶0-5份,加热升温到40℃保温反应0.5-1小时;
S3:加入剩余10-18份尿酸,控制温度80-85℃,反应0.5-1.0小时,观测反应物形态判断是否达反应点;
S4:仍保持搅拌条件,冷却至40℃左右后,如果pH有发生变化,用氧化镁和甲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7.6,出料,制得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S2完成后,进行S3时,甲醛与尿素的最佳摩尔比为F/U=0.94-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其特征在于,S3过程中使用浑点法检测反应液的终点,观测反应物液滴形成白色雾状形态出现为止。
CN202310051640.4A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Pending CN116199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1640.4A CN116199450A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1640.4A CN116199450A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9450A true CN116199450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1640.4A Pending CN116199450A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945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21989A (fr) * 1973-11-09 1975-03-03 Proced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matieres synthetiques alveolaires
CN1281884A (zh) * 1999-07-23 2001-01-31 黄树军 粉状木材胶粘剂
CN102585129A (zh) * 2012-02-20 2012-07-18 常州大学 一种人造板用脲醛树脂及其改性调制方法
CN102850497A (zh) * 2012-09-25 2013-01-02 普洱市卫国林业局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5504193A (zh) * 2016-01-26 2016-04-20 江西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 防潮环保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21989A (fr) * 1973-11-09 1975-03-03 Proced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matieres synthetiques alveolaires
CN1281884A (zh) * 1999-07-23 2001-01-31 黄树军 粉状木材胶粘剂
CN102585129A (zh) * 2012-02-20 2012-07-18 常州大学 一种人造板用脲醛树脂及其改性调制方法
CN102850497A (zh) * 2012-09-25 2013-01-02 普洱市卫国林业局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5504193A (zh) * 2016-01-26 2016-04-20 江西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 防潮环保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0055B (zh) 高固低粘环保型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5583032B2 (ja) シリカおよびエポキシ樹脂
JPS61283A (ja) プライマ−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シ−ル剤の接着を改善する方法
NZ331562A (en) Water soluble and storage stable resole-melamine resin containing higher solids
CN100451061C (zh) 一种活化橡胶粉及其制备方法
US2884402A (en) Treated pigment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same
JP5562232B2 (ja) シリカ
CN102702398B (zh) 一种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9535652A (zh) 基于硅/钛复合溶胶改性环氧树脂制备杂化材料的方法
CN116199450A (zh) 一种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复合改性剂
CN111139027A (zh)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基胶及其制备方法
US3410818A (en) Modified resorcinol-formaldehyde adhesive resin and adhesives formed therewith
CN106317764A (zh) 一种提高酚醛树脂韧性及阻燃性的改性方法
CN110194933B (zh) 一种硅烷改性胶用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613A (zh) 一种低voc排放的含硫硅烷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12778965B (zh) 一种醇型硅橡胶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3604B (zh) 一种低粘度、高冲击剥离强度的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9650A (zh) 一种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7378B (zh) 一种卡车轮胎专用白炭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2A (zh) 一种生产氧化淀粉胶的工艺
US6072055A (en) Adhesion promoters and methods of their synthesis and use
CN115584228B (zh) 一种石英特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96679B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62192B (zh) 一种耐龟裂热硫化胶粘剂用树脂及其组合物
JPS61204289A (ja) 湿気硬化性シ−リング材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