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5965A - 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5965A
CN116195965A CN202211665229.8A CN202211665229A CN116195965A CN 116195965 A CN116195965 A CN 116195965A CN 202211665229 A CN202211665229 A CN 202211665229A CN 116195965 A CN116195965 A CN 116195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eye
conjugate mirror
intermediate image
image plan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652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丹磊
陈荡荡
和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gtong Mingm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Airdo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gtong Mingm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Aird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gtong Mingm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Airdo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gtong Mingm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9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5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on, e.g. refractometers, skia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62Visible light

Abstract

本披露公开了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所述方法使用哺光设备来进行检测,并且所述哺光设备包括红光光源和用于向人眼投射红光的投射光路,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包含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和共轭镜的所述投射光路来形成所述红光的中间像面;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以及根据所述人眼清晰观察到所述固视点时的间距来确定所述人眼屈光度。利用本披露的方案,可以实现在哺光操作期间完成对人眼屈光度的检测,从而提高了人眼屈光度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披露一般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披露涉及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装置、哺光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当前近视用户的数目呈增长趋势,并且眼轴增长成为近视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积极有效的近视防控,现有技术提出对视网膜进行红光照射。特别地,现有技术提出利用哺光设备来对眼底进行红光照射,以便利用红光(例如650纳米)的温热效应来改善眼底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抑制近视度数的加深。然而,当前的哺光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并不能提供除哺光外的其他功能。特别地,对于使用哺光设备的用户来说,其并不能通过哺光设备获得关于其眼睛屈光度的任何信息。另外,当前的哺光设备本身也存在多种设计缺陷,例如其采用点光源而造成在哺光期间人眼会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另外,在哺光的红光照射期间,由于红光能量更多的集中于黄斑区中心,而周边黄斑区的红光能量非常弱。由此也会造成对脉络膜的温热效应和刺激不均匀,最终会影响红光照射抑制眼轴增长的实际效果。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案,以便用户可以在进行哺光操作的同时获得关于眼睛屈光度的信息。进一步,需要对现有的哺光设备进行结构改进,从而可以提供高效的哺光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如上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披露在多个方面中提出了用于检测人眼屈光度的方案。利用本披露的方案,可以实现在哺光操作期间获取用户人眼的屈光度信息。
在第一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哺光设备来进行检测,并且所述哺光设备包括红光光源和用于向人眼投射红光的投射光路,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包含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和共轭镜的所述投射光路来形成所述红光的中间像面;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以及根据所述人眼清晰观察到所述固视点时的间距来确定所述人眼屈光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操作于对所述红光进行方向偏转,以便所述投射光路在所述用户眼底的预定区域投射出光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射光路中包括:共轭镜组,其用于使得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令红光产生所述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轭镜组布置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出射端和用户眼底之间,以便使得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令红光产生所述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轭镜组包括第一共轭镜和第二共轭镜,其中所述第一共轭镜的前焦点位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处,所述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处形成中间像面,并且所述第二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其中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根据所述固视点的清晰度,以所述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来移动所述中间像面。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轭镜组包括:布置于所述红光光源和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之间的投影镜,其后成像面处形成所述中间像面;以及布置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出射端和用户眼底之间的第三共轭镜,并且所述第三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其中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根据所述固视点的清晰度,以所述第三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来移动所述中间像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哺光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其中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利用所述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投射光路中用于形成所述中间像面的光学器件的移动,以便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
在第二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了一种使用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用于使用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在第三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了一种哺光设备,其包括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并且配置成执行根据第一方面及其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第四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使用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第一方面及其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通过如上所提供的方法、装置、哺光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披露实施例通过对哺光设备中相关光学器件的位置移动,从而可以获得用户人眼的近视程度信息,也即人眼屈光度信息。由此,本披露的方案可以实现在哺光操作期间完成对人眼屈光度的检测,从而提高了人眼屈光度检测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哺光设备所存在的缺陷,本披露的方案对哺光设备也进行了改进,从而可以提供照射眼底预定区域的红光照射图案。具体地,为了实现有效的红光照射,本披露的哺光设备引入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以便令哺光设备中的投射光路在用户眼底的预定区域投射出光斑。根据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Optical Element,“DOE”)器件的不同微纳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光斑的不同图案,该不同的图案覆盖眼底(例如黄斑区)的不同区域。由此,当光斑为圆形时,可以使得眼底区域具有均匀的红光能量分布,从而实现能量一致分布的哺光效果。对应地,当光斑为环形时,本披露的方案可以使得投射在用户眼底的光斑形成避开黄斑区中心凹的特定周边黄斑区的红光环形能量分布,并且同时利用光学共轭技术来保证入眼的哺光功率,以实现高效的红光照射,从而有效提高对人眼的哺光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披露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披露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用于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的简化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简化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光学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利用图4所示出的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框图;
图6示出根据本披露另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光学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利用图6所示出的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框图;
图8示出根据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光学结构框图;
图9示出根据本披露另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光学结构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环形光斑的能量分布示图;
图11示出根据本披露的用于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披露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披露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披露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披露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披露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披露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披露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披露。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应用场景
如前文所述,当前的哺光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并不能提供除哺光外的其他功能。另外,当前的哺光设备本身还存在设计缺陷,从而无法提供哺光效率高且用户体验好的哺光操作。鉴于此,本披露的方案提出利用哺光设备中的投射光路来实现在哺光操作期间对用户人眼的屈光度的检测。由此,用户可以在利用哺光设备进行红光照射的同时获得关于自身眼睛的屈光度信息,从而了解自身的近视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另外,为了实现屈光度的检测并改善哺光效果,本披露的方案还对现有的哺光设备的光路进行改进,例如在投射光路中引入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和共轭镜,从而实现对人眼的有效红光照射。
示例性屈光度检测方案
有鉴于此,本披露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眼屈光度检测的方案,其通过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从而能够有效获取人眼的屈光度信息。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用于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100的简化流程图。根据下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理解此处的检测方法可以由本披露的哺光设备(例如哺光设备中的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执行,并且该哺光设备可以包括红光光源和用于向人眼投射红光的投射光路。
如图所示,在步骤S102中,利用包含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和共轭镜的所述投射光路来形成所述红光的中间像面。在本披露的上下文中,此处的衍射光学元件器件(“DOE”)对来自于红光光源的入射红光产生角度偏转并同时保持其激光的方向性,从而得以在用户眼底的预设区域投射出光斑。由此,本披露的方案可以实现精准有效的哺光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投射要求来改变DOE器件的微纳结构,从而本披露可以提供具有不同预设图案的光斑。由此,本披露的方案可以提供具有定制化图案的光斑,这对于提供个性化的哺光极为有利。例如,当形成环形光斑时,本披露的哺光操作可以形成避开黄斑区中心凹的特定周边黄斑区的红光环形能量分布。
关于上文的共轭镜,其可以是单片或多片镜组的结构,该共轭镜可以用于使得DOE器件令红光产生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该共轭镜可以通过多个器件配合来实现,且该共轭镜在投射光路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其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共轭镜可以布置于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出射端和用户眼底之间,以便使得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令红光产生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
返回到流程,在步骤S104处,根据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根据不同的实施场景,这里的固视点既可以由DOE器件自身来提供,也可以由单独的固视光源来提供。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这里的调节可以是由用户根据其观察固视点时的清晰度来主动调节前述的间距,从而主动调节屈光补偿量。针对不同的实施方式,这里的调节可以是手动和/或电动的方式。
最后,在步骤S106处,根据所述人眼清晰观察到所述固视点时的间距来确定所述人眼屈光度。即,本披露利用前述间距和人眼屈光度的对应关系来实现对人眼屈光度的获取。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哺光设备201的简化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哺光设备201可以包括红光光源202和透射光路20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射光路203可以包括前组元件和后组元件。作为示例,前组元件示意性地包括DOE器件204而后组元件示意性地包括共轭镜205。通过上下文的阅读,可以理解的是本披露的投射光路可以根据应用要求来增加额外的光学器件,搭建适用于本披露创新性原理的光路或对本披露示例性的光路结构进行改变,而这些修改仍然落入本披露的保护范围内。另外,为了清楚说明哺光设备的光路原理,图2中还同时示意性示出了用户人眼(或眼底)206。
为了便于理解,图2还进一步示例性示出人眼眼底结构。特别地,图中示出眼底视网膜黄斑区域的角度分布。例如,对于全部黄斑区,其具有15度的角度分布;对于周边黄斑区,其具有8度的角度分布;对于中心凹,其具有接近于5度的角度分布。针对这样的角度分布,可以对DOE器件的微纳结构进行相应的定制加工,从而在其引入到本披露的投射光路中时,产生对应于前述黄斑区特定角度分布区域的光斑。关于DOE器件微纳结构的定制加工,其属于现有技术的范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披露的方案,本申请对此不做过多的描述。
具体地,前述的红光光源202操作于产生用于对用户眼底进行照射的红光。在一些实施场景中,红光光源202可以采用激光二极管或者其他能够产生相干光源的电子器件。需要说明的是,本披露对红光光源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
在应用中,上述的投射光路203可以操作于接收红光并且向用户眼底投射该红光。为此,本披露的投射光路具体可以包括包含DOE器件204等前组元件。该前组元件还可选的包括准直镜和/或投影镜。相对应地,投射光路203还可以包括包含共轭镜205等后组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该DOE器件204的物理特性和功能,本披露的方案可以精准操作于对前述的红光进行方向偏转,以便投射光路可以在用户眼底206的预定区域(例如按角度划分的黄斑区域)投射出光斑。为此,例如可以通过对DOE的微纳结构进行针对特定要求的加工,从而获得红光的特定方向偏转。
图3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300的示例性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2处,利用包含DOE器件和共轭镜的投射光路来形成红光的中间像面。关于该中间像面的示例性位置,可以参见图4和图6所示出的。接着,在步骤S304处,接收用户关于其观察固视点后所做出的调节指示。这里,固视点可以是由DOE器件所提供的固视点或可以是由单独的固视光源所提供的固视点(如图10中所示出的),以便引导人眼来注视红光,从而令红光图案分布于黄斑区的预定区域。如前所述,这里的调节指示可以是用户手动输入的调节指示,例如通过按压相关按键或旋转相关旋钮来实现。例如,当存在近视的用户观察固视点但发现其清晰度较差,即看不清固视点时,则可以通过旋转相关旋钮来发出调节指示。接着,在步骤S306处,基于所述调节指示来调节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此后,在步骤S308处,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后判断是否接收到进一步的调节指示。如果接收到,即步骤S308判断为“是”,则流程返回到S304重复执行。否则,在没有接收到进一步调节指示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310处,此处基于当前间距确定人眼屈光度。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结构框图。如图4中所示出,红光光源产生的发散红光经过准直镜准直输出,照射在DOE器件上。此后,红光从DOE器件射出,并且进入由第一共轭镜和第二共轭镜组成的4F光学系统中,并由该4F光学系统向用户眼底的预定区域投射光斑。具体地,在4F光学系统中,第一共轭镜的前焦点位于DOE器件处,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与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重合,并且第二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在一个实施场景中,第一共轭镜的前焦点位于DOE器件处,也即红光产生角度分布的位置。相应地,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与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重合,此时被DOE器件偏转的红光在该焦点处产生汇聚的中间像面,进而得到环形能量分布(也即本披露的环形光斑)。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DOE器件让红光产生角度偏转的位置与人眼瞳孔位置光学共轭,以使DOE产生的所有光都能进入人眼瞳孔,以及使中间像面的能量空间分布与人眼的眼底实现光学共轭,并将中间像面的特定图案的能量分布投影到眼底视网膜上。
可以看出,通过DOE器件对入射红光产生特征环形偏转角度偏转,同时依旧保持其激光特有的方向性,并结合之后的4F系统,本披露的方案可以将DOE器件衍射产生的所有角度的光能量均共轭至瞳孔进入人眼,从而有效保证入眼的哺光光功率,并获得现有技术中哺光设备所无法实现的近视防治效果。
如前文所提到的,本披露的方案还可以通过控制4F系统的放大倍数和DOE器件的衍射角度的设计,从而实现对人眼哺光区域的精确控制。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红光经过准直后的光斑直径为D1,DOE器件所能实现的最大偏转半角为θ1,4F系统中第一共轭镜的焦距为f1,第二共轭镜的焦距为f2,人眼的瞳孔直径为D2,进入瞳孔红光与光轴最大夹角为θ2。基于这样的设定,本披露的4F系统的共轭放大倍数为M=f2/f1,由此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即D2/D1=M,θ1/θ2=M。基于此,对于确定的眼底照明角度范围θ2和瞳孔直径D2,可根据4F系统的焦距比选择匹配DOE器件的衍射角θ1和准直光斑的直径D1。同时,也可选择不同的红光光源(例如红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散角和准直透镜的焦距实现不同准直光斑直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人眼为正常屈光状态时(例如人眼为正常人眼或通过佩戴眼镜及角膜接触镜等被补偿好的正常人眼),本披露的上述哺光设备不需要进行调焦操作,其位置相对较为固定。然而,当人眼为近视/远视的人眼时,本披露的哺光设备可通过调节其中一组元件以实现清晰对焦,使人眼可以看清固视点。从光学成像原理上来说,哺光设备中的主路红光经过投射光路时,会在中间像面位置产生实像面。中间像面与第二共轭镜前焦点的间距相对变化时,会改变从第二共轭镜输出的红光的汇聚或发散的状态。若人眼处于近视状态(即存在一定的屈光度),则此时第二共轭镜输出的平行光会落在人眼视网膜前。
鉴于此,本披露的方案提出缩减中间像面与第二共轭镜前焦点之间的间距,使得从第二共轭镜摄入人眼的红光处于发散状态,从而可以使红光落在人眼视网膜上。因此,可以通过使红光和固视点所在的中间像面与第二共轭镜前焦点产生光轴方向的偏移来实现人眼屈光的补偿。
基于上文的描述,在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本披露提出通过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与中间像面的轴向差值(如图4所示的轴向间距Δ)换算出被测人眼的基本屈光度信息。此处,轴向间距的调节可以包括如前所述的主动反馈调节,例如用户根据固视点的清晰度主动调节屈光补偿量。在为示例,用户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的方式调节屈光补偿量调节。
就人眼的屈光程度而言,前述的中间像面与第二共轭镜前焦点的轴线间距Δ(mm)与人眼屈光度D的对应关系为:
D = 1000Δ/(f2*(f2+Δ)) (1)
其中第二共轭镜的焦距为f2(mm)。可以理解的是,当中间像面以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且远离第二共轭镜时,此时Δ为正。
图5示出了利用图4所示出的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500的示例性流程框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2处,操作哺光设备(如图4所示出的)以形成红光的中间像面。具体来说,通过DOE器件和第一共轭镜以及其他可选透镜的配合使用,可以在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处形成中间像面。在该情形下,所述第二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接着,在步骤S504处,接收用户关于其观察固视点所做出的调节指示。此后,在步骤S506处,基于该调节指示来调节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和中间像面的间距。作为示例,本披露的哺光设备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例如步进电机),由该驱动机构根据用户观察固视点的清晰度,以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来移动中间像面。作为示例,这里的移动可以驱动红光光源、准直镜和/或DOE器件移动。
接着,在步骤S508处,判断是否接收到进一步调节指示。如果判断为“是”,即接收到进一步调节指示,在流程此时返回到步骤S504重复执行调节间距的操作。如果判断为“否”,则流程前进到步骤S510,在该步骤处,确定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与中间像面的当前轴向差值,也即前文的轴线间距Δ。此后,在步骤S512处,基于当前轴向差值确定用户的屈光度。
图6示出根据本披露另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光学结构框图。如图6中所示出,该哺光设备可以包括红光光源、投影镜、DOE器件和第三共轭镜。可以看出,图中投影镜的使用替代于图4所示哺光设备中的准直镜和第一共轭镜。前述的红光光源可以产生用于对用户眼底进行照射的红光。进一步,透影镜、DOE器件及第三共轭镜形成的投射光路可以接收红光并且向用户眼底投射该红光。其中,DOE器件可以精准操作于对前述的红光进行方向偏转,以便投射光路可以在用户眼底投射出环形光斑。在投射光路中,投影镜可操作于将红光光源发出的红光进行投影镜汇聚,从而在第三共轭镜的前焦面处汇聚为焦点,并且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由此,投影镜和第三共轭镜形成的共轭镜组可以使得DOE器件令红光产生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从而确保进入人眼的哺光光率。
进一步地,如图6中所示,投影镜的后成像面位置处形成中间像面。在该情形中,为了实现屈光度的检测,可以根据人眼观察的固视点的清晰度,以第三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来移动中间像面,从而获得清楚观察固视点时,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由此,通过该间距获得人眼的屈光度,例如通过前述的公式(1)来计算获得。
图7示出了利用图6所示出的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700的示例性流程框图。鉴于具体的调节方式与结合图6所做的描述类似,下文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7中所示,在步骤S702处,操作哺光设备(即图6中所示出的哺光设备)以在投影镜的后成像面处形成中间像面。接着,在步骤S704处,接收用户关于其观察固视点所做出的调节指示。此后,在步骤S706处,基于所述调节指示来调节第三共轭镜的前焦点和所述中间像面的间距。考虑到调节可能为多次,在步骤S708处,判断是否接收到进一步调节指示。响应于接收到调节指示,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702,否则流程前进到步骤S710。在步骤S710处,确定第三共轭镜的前焦点与中间像面的当前轴向差轴,也即图6中所示出的轴向间距Δ。最后,在步骤S712处,基于当前轴向差值确定用户的屈光度。
图8示出根据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哺光设备包括红光光源和投射光路。其中,投射光路中包括DOE器件、固视光源以及共轭镜组。该共轭镜组可以用于使得DOE令红光产生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该共轭镜组可以通过多个光学器件配合来实现,且该共轭镜组在投射光路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其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共轭镜组可以布置于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出射端和用户眼底之间,以便使得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令红光产生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上文的共轭镜组可以包括第一共轭镜和第二共轭镜,且第一共轭镜的前焦点位于DOE器件处,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与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重合,并且第二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如前所述,第一共轭镜和第二共轭镜可为单片或多片镜组结构。进一步地,该哺光设备还包括布置于DOE器件入射端的准直镜,即该准直镜布置于红光光源和DOE器件之间。由此,基于准直镜的物理特性,可以对红光光源发出的红光进行汇聚准直。
在该图所示哺光设备中,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与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重合处可以形成中间像面。进一步地,前述的投射光路还可以包括分光镜,其可以布置于第一共轭镜和中间像面之间,以便接收来自于固视光源的光束,以实现固视光源与用户瞳孔位置处的光学共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光镜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如图8中所示,该分光镜可以布置于前述的中间像面和第二共轭镜之间,以实现固视光源与用户瞳孔位置处的光学共轭。就本披露的调节中间像面和第二共轭镜的间距而言,本披露提出可以将图8中虚框所框出的所有器件整体移动,以便通过这样的移动调焦来实现人眼清晰观察到固视点,并且从而通过测量调节后的间距来计算得到人眼的屈光度。
图9示出根据本披露另一些实施例的哺光设备的详细结构框图。可以看出,图9所示哺光设备与图8所示结构相同。然而,在调节中间像面与第二共轭镜的间距方面,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地,不同于图8中所示出的前组元件(虚框所框出)的整体联动,图9仅对后组元件进行移动,也即仅对第二共轭镜进行移动对焦,从而通过最终的间距测量来确定人眼的屈光度。
举例来说,对于具备图8中所示结构的哺光设备,可以采用前组调焦的方式进行屈光补偿调节。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来驱使固视光源和红光哺光的相关的光学器件联动,使固视光源和中间像面的位置保持一致,并使中间像面与共轭镜2前焦点发生偏移,以实现屈光补偿调节。具体地,可使红光光源、中间像投影镜、DOE、固视光源和分光镜联动,来实现屈光补偿调节。
图10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环形光斑的能量分布示图。根据上下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披露的方案可以形成对应于眼底预定区域的不同光斑图案。仅为了示例的目的,此处对环形光斑的特性进行描述。具体地,图10中示出具备固视点的环形光斑的能量分布,其中固视光源作用在投射光路中,以在环形区域中间(图中黄斑区的中心凹的中间)形成一个光点,以起到引导人眼注视的固视功能,其中曲线1指示中心凹处的能量分布而曲线2指示黄斑区周边区域的能量分布。应当理解的是,当用户注视该环形光斑时(即受到哺光),可以在固视光源的引导下注视环形光斑的中心,此时投射在用户眼底的环形光斑可以避开黄斑区中心凹处且均匀分布在周边黄斑区。由此,可以实现高效的红光照射,同时可避免能量集中在中心凹处而对视觉产生刺激。另外,基于能量分布在四周的环形光斑可以对黄斑区脉络产生均匀照明刺激,进而确保对脉络膜的温热效应和刺激较均匀,从而达到对人眼的有效哺光治疗。
与环形光斑类似,通过对DOE器件微纳结构的调整,可以令其通过投射光路产生圆形光斑,从而例如可以投射在角度分布为8度的整个周边黄斑区,由此可以对该周边黄斑区提供红光能量均匀分布的哺光。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对该周边黄斑区内的特定区域(如7度范围内)进行均匀照射,因此本披露的方案不受眼底照射范围的限制,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哺光照射。
图11示出根据本披露的用于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装置1100的示意框图。如图11中所示,本披露的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其中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之间通过总线1103进行通信。存储器1102存储有处理器1101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1101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前文结合附图描述的方法步骤。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此处的装置1100可以并入到如图2、4、6、8和9示例性示出的哺光设备中,以便实现利用哺光设备来对人眼的屈光度进行检测。
虽然本文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披露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披露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披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披露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披露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哺光设备来进行检测,并且所述哺光设备包括红光光源和用于向人眼投射红光的投射光路,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包含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和共轭镜的所述投射光路来形成所述红光的中间像面;
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以及
根据所述人眼清晰观察到所述固视点时的间距来确定所述人眼屈光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
接收用户关于其观察所述固视点后所做出的调节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调节指示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镜组布置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出射端和用户眼底之间,以便使得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令红光产生所述方向偏转的位置与用户瞳孔位置形成光学共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镜组包括第一共轭镜和第二共轭镜,其中所述第一共轭镜的前焦点位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处,所述第一共轭镜的后焦点处形成中间像面,并且所述第二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其中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
根据所述固视点的清晰度,以所述第二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来移动所述中间像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哺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镜组包括:布置于所述红光光源和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之间的投影镜,其后成像面处形成所述中间像面;以及布置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出射端和用户眼底之间的第三共轭镜,并且所述第三共轭镜的后焦点位于用户瞳孔处,其中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
根据所述固视点的清晰度,以所述第三共轭镜的前焦点为基准来移动所述中间像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哺光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其中根据所述人眼观察投射光路中的固视点的清晰度来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包括:
利用所述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投射光路中用于形成所述中间像面的光学器件的移动,以便调节所述共轭镜与中间像面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器件操作于对所述红光进行方向偏转,以便所述投射光路在所述用户眼底的预定区域投射出光斑。
8.一种使用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用于使用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哺光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并且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英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使用哺光设备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665229.8A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 Pending CN1161959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9425 2022-12-09
CN2022115894251 2022-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5965A true CN116195965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35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5245.7A Pending CN116212251A (zh) 2022-12-09 2022-12-23 哺光设备
CN202223467011.XU Active CN219398737U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11665719.8A Pending CN116549867A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11665899.XA Pending CN116139414A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11665229.8A Pending CN116195965A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
CN202223467013.9U Active CN219185642U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23467219.1U Active CN219185643U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5245.7A Pending CN116212251A (zh) 2022-12-09 2022-12-23 哺光设备
CN202223467011.XU Active CN219398737U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11665719.8A Pending CN116549867A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11665899.XA Pending CN116139414A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7013.9U Active CN219185642U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N202223467219.1U Active CN219185643U (zh) 2022-12-09 2022-12-23 一种哺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7) CN11621225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9867A (zh) 2023-08-08
CN219185642U (zh) 2023-06-16
CN116212251A (zh) 2023-06-06
CN219398737U (zh) 2023-07-25
CN219185643U (zh) 2023-06-16
CN116139414A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222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aberrations of the eye for an ophthalmic instrument
US10271725B2 (en) Hybrid telescope for optical beam delivery and related systems
CN110167423B (zh) 用于眼睛自检的方法和眼科自检装置
JP3621044B2 (ja) 波面分析を用いた光学系の客観測定と補正
US6139145A (en) Ophthalmic optical element incorporating a holographic element and use of same in cases of central field loss
JP6773557B2 (ja) 角膜ガラス化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並びにそれらの利用の方法
AU200129499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ous mapping
US5258791A (en) Spatially resolved objective autorefractometer
US2005000755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ve components and visual function of the eye for vision correction
JP6961059B2 (ja) 波面解析器を組み入れた物体フォロプタのフォロプタホイールアセンブリを較正する方法
US1057572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sing eye-related systems
JP2003517339A (ja) 目の収差屈折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140088573A1 (en) Projector device, and med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projector device
MXPA01001167A (es) Aparato y metodo para medir dfectos de division de un ojo humano.
US8911084B2 (en) Ophthalmic instrument for the measurement of ocular refraction and visual simu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ocular refraction, simulation of ophthalmic elements, visual simulation and for obtaining optical parameters
US4397310A (en) Anastigmatic high magnification, wide-angle binocular indirect attachment for laser photocoagulator
JP4620471B2 (ja) 眼科用機器の画像フィールド改良のための配置
EP2073687A1 (en) Ophthalmic system and method
CN114209559A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7176840A (ja) 眼科撮影装置
US20030073984A1 (en) Corneal-ablation-data determining apparatus and a corneal surgery apparatus
CN116195965A (zh) 一种对人眼屈光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相关产品
JP2003052632A (ja) 眼特性測定装置
EP15317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and correction of refra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data
JP6600380B2 (ja) 眼科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