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634B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3634B
CN116193634B CN202310493863.6A CN202310493863A CN116193634B CN 116193634 B CN116193634 B CN 116193634B CN 202310493863 A CN202310493863 A CN 202310493863A CN 116193634 B CN116193634 B CN 116193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equipment
target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93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93634A (zh
Inventor
沙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ke Hope Io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 Hope Io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ke Hope Io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ke Hope Io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938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3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3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3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若达到,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前应对第一检测设备检测进程被破坏造成的风险,提升通讯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非常广泛,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和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在家居、教育、金融与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广泛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因而,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通讯的链路,当前,在一些与检测设备相关的远程通讯中,若是检测设备(如传感器)突然遭受检测进程破坏,将会导致通过远程通讯无法得知检测设备的具体状态,并且可能会由于检测进程被破坏而导致检测数据丢失,由此造成通讯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
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若达到,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设备配对信息,所述检测关联数据包括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第一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指令得到的;
根据第一标记数据,生成通讯接入指令,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通讯链路用于第一检测设备基于目标设备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给目标设备,所述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区域所在目标区域的入口进出数据,根据所述入口进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所述非检测关联目标包括活动目标;
或者,判断第一检测区域中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是否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
若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生成第一获取指令,所述第一获取指令用于执行获取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的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捕捉第一检测区域旁侧与第一检测设备对应的等距分段区,根据捕捉结果定位第一监控终端;
根据所述定位信息生成识别指令,将所述识别指令下发给第一监控终端;
指示第一监控终端识别第一检测区域所在划定区域内的遮挡信息,所述遮挡信息用于表征划定区域内因非检测关联目标运动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计算行进网格数量;
根据行进网格数量和总网格数量,生成距离网格数量,所述距离网格数量为总网格数量和行进网格数量之差;
根据单个网格的间距,计算距离网格数量与单个网格的间距之间的乘积,得到所述相对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第一监控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检测设备对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的解析结果,分别得到下发端的第一标识和接收端的第二标识,所述下发端包括直接下发端和/或初始下发端,接收端包括初始接收端和/或目标接收端,所述设备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一配对信息,第二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二配对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具体包括:
同步下发通讯接入指令给目标设备、第一检测设备、下发端和接收端;
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下发端和接收端断开与第一检测设备的通讯连接,目标设备分别与下发端和接收端建立单向通讯连接,目标设备与第一检测设备建立双向通讯连接,以生成第二通讯链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示目标设备对设定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检测,当目标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定条件满足时,指示目标设备通过第一通讯链路上报提示信息给接收端,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第二通讯链路断开且未检测到第一检测设备的蓝牙连接信号,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检测设备发生异常,其中,当第二通讯链路断开时,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蓝牙连接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提示信息时,生成复核指令,并且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将复核指令下发给第二检测区域中至少两个第二检测设备,以使得第二检测设备将第二检测数据发送给目标设备,第二检测区域与第一检测区域处于设定距离内;
指示目标设备对第二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当目标设备检测到仅部分第二检测数据不处于第二检测区域的设定检测阈值数据内时,上报表征第一检测区域异常的预警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条件下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对距离达到第一阈值时,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设备配对信息,所述检测关联数据包括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第一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指令得到的;
通讯链路接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标记数据,生成通讯接入指令,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通讯链路用于第一检测设备基于目标设备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给目标设备,所述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通过识别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当相对距离达到危险距离阈值时,能够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以完成对第一检测设备相关的检测关联数据的接管,以及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和第二通讯链路及时反馈和监控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即能够提前应对第一检测设备检测进程被破坏造成的风险,提升通讯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中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的流程图。
图3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中计算相对距离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中生成第二通讯链路的流程图。
图5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中上报表征第一检测区域异常的预警信息的流程图。
图6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的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的主流程图,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第一检测设备可以是用来检测待检测参数的传感设备,例如温度传感设备,湿度传感设备,温湿度传感设备,也可是射频识别设备和扫描设备等,其可以独立安装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也可以附着安装于第一检测区域的主体设备上,例如机床设备,物流保温箱和运输车箱等;第一检测区域主要是第一检测设备所全部覆盖的检测区域或者部分覆盖的区域;非检测关联目标一般是指和待检测的主体没有直接关联的人物或者设备;例如,误入检测区域的非法人物,装载物流保温箱的车厢箱体,此时存在非法人物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第一检测设备的检测进程被无意或者有意损坏,或者,物流保温箱与车厢箱体之间存在接触碰撞的可能,导致损坏检测进程;
步骤S11: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定,实际需要可以考虑检测的反应时间以及所处的检测环境等;
步骤S12:若达到,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设备配对信息,所述检测关联数据包括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第一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指令得到的;在预先的第一通讯链路中,可以包括两个乃至多个与第一检测设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的通讯节点,这些通讯节点中部分通讯节点包括与第一检测设备存在单向传输或者双向传输的终端等;考虑到检测指令获取的远近,以及第一检测数据上报与否乃至上报的远近等,因此设置包括接收和/或发送的多种情形,因为在实际场景中可能存在现场、远程下发相关指令以及读取检测结果等情形,而当在读取检测结果时,还存在将第一检测数据存储后按照设定时段来上报的情形;设备配对信息主要是为了完成通讯链路中设备的通讯连接,如第一检测设备用于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配对信息;
步骤S13:根据第一标记数据,生成通讯接入指令,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通讯链路用于第一检测设备基于目标设备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给目标设备,所述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第二通讯链路主要是完成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实现以下功能:通过原有的第一通讯链路获取检测指令,将检测指令转发给第一检测设备,和/或第一检测设备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并且将第一检测数据通过第一通讯链路上报等;通过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包括多条子链路的第二通讯链路,能够在第一检测设备的检测进程被破坏的情况下,接管与第一检测设备相关的检测关联数据;这里的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即在一些必要的场景中,目标设备还完成对与第一检测设备相关的检测关联数据中第一检测数据的实时交互备份和存储等,可以降低第一检测设备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时造成的数据损失;再进一步的,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即在第一设定条件下,若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时,目标设备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在线状态,离线检测状态以及(离线)异常状态等;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通过识别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当相对距离达到危险距离阈值时,能够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以完成对第一检测设备相关的检测关联数据的接管,以及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和第二通讯链路及时反馈和监控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即能够提前应对第一检测设备检测进程被破坏造成的风险,提升通讯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为了保证对相对移动信息的检测更加合理化,在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获取第一检测区域所在目标区域的入口进出数据,根据所述入口进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所述非检测关联目标包括活动目标;
或者,步骤S21:判断第一检测区域中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这里的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可以通过第一检测设备相对非检测关联目标的较小移动量 来判定,或者通过识别第一检测设备所在主体设备的运动信息来识别,例如发生了超过设定角度的偏移等;
步骤S22:若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生成第一获取指令,所述第一获取指令用于执行获取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的步骤。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考虑了两种实际应用中的场景,第一种,可能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进而进入第一检测区域,有可能对第一检测设备造成直接冲击破坏,或者对第一检测设备所在的主体设备造成冲击破坏,例如安装在工作的机床位置;第二种,通过主体设备设置在运动的设备上,例如设置在物流保温箱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物流保温箱设置在移动装载设备上,物流保温箱与移动装载设备之间的装载部分可能由于运输的颠簸发生相对的移动。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可能使得第一检测设备受到冲击而导致异常等。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101: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捕捉第一检测区域旁侧与第一检测设备对应的等距分段区,根据捕捉结果定位第一监控终端;在第一检测区域旁侧设置了等距分段区,其中每个等距分段区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监控终端;
步骤S102:根据所述定位信息生成识别指令,将所述识别指令下发给第一监控终端;
步骤S103:指示第一监控终端识别第一检测区域所在划定区域内的遮挡信息,所述遮挡信息用于表征划定区域内因非检测关联目标运动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可以在等距分隔线处设置感应设备,当等距分隔线被遮挡时,感应设备上报感应信息给第一监控终端;或者,通过划定区域的影像信息来识别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
在实际的识别过程中,划定区域设有对应的电子区域分布图,通过非检测关联目标和第一检测设备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清晰地识别到等距分隔线中被遮挡的数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根据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计算行进网格数量;行进网格数量表示活动目标进入划定区域后被遮挡的数量;
步骤S31:根据行进网格数量和总网格数量,生成距离网格数量,所述距离网格数量为总网格数量和行进网格数量之差;距离网格数量为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相对运动所剩余的网格数量;
步骤S32:根据单个网格的间距,计算距离网格数量与单个网格的间距之间的乘积,得到所述相对距离。
应当理解的是,结合以上描述,划定区域可以为平面封闭形状,例如矩形形状,设等距分隔线数量为N,则总网格数量为
Figure SMS_1
,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为X(X不大于N),则行进网格数量等于X,距离网格数量为/>
Figure SMS_2
,单个网格的间距为a,则相对距离
Figure SMS_3
,公式中只有X是变量,当非检测关联目标运动被遮挡时,即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或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存在相对运动,此时X是变化的,示例性的,当N为6,且X为4,a为20cm,此时计算可得,D为60cm,表明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至少相距60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第一监控终端。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结合前述实施例来进行实施,当目标设备包括第一监控终端时,表明目标设备处于第一检测区域旁侧,能够起到缩短通讯链路的作用,利于降低通信成本,并且便于进行近距离的相关检测,如相对移动信息的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第一检测设备对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的解析结果,分别得到下发端的第一标识和接收端的第二标识,所述下发端包括直接下发端和/或初始下发端,接收端包括初始接收端和/或目标接收端,所述设备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一配对信息,第二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二配对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设备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一配对信息,以及第二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二配对信息,当待配对端与接收端以及下发端进行配对时,考虑到检测指令获取的远近,以及第一检测数据的上报与否乃至上报的远近,因此设置了直接下发端和/或初始下发端、初始接收端和/或目标接收端,当下发端为初始下发端时,表明其接收检测指令来源于距离第一通讯链路的远端,此时与第一检测设备直接连接的还是直接下发端,但是检测指令是来源于远端的初始下发端,同理可得,对于第一检测数据上报的上报情况,也要考虑初始接收端和/或目标接收端,在此不再叙述。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具体包括:
步骤S131:同步下发通讯接入指令给目标设备、第一检测设备、下发端和接收端;
步骤S132: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下发端和接收端断开与第一检测设备的通讯连接,目标设备分别与下发端和接收端建立单向通讯连接,目标设备与第一检测设备建立双向通讯连接,以生成第二通讯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在通讯接入指令中,包括了通讯待连接双方的经过绑定的设备标识,甚至可以包括通讯预连接的相关信息(如发送通讯预连接信号的时间,通讯预连接的条件,如在待连接双方均检测到对方的设备标识与经过绑定的设备标识相符时,可以建立对应的通讯连接)、下发端以及接收端的地址等,在进行第二通讯链路之前,需要断开部分第一通讯链路,例如第一检测设备与下发端的连接,第一检测设备与接收端的连接,这里断开的一般是指与第一检测设备直接连接的直接下发端以及初始接收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指示目标设备对设定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检测,当目标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定条件满足时,指示目标设备通过第一通讯链路上报提示信息给接收端,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第二通讯链路断开且未检测到第一检测设备的蓝牙连接信号,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检测设备发生异常,其中,当第二通讯链路断开时,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蓝牙连接信号。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检测设备的通讯单元和检测单元是进行绑定的,例如共用同一电源单元或者在预置的程序设定中,当检测到自身的对外通讯无故障,才允许检测单元进行工作,否则无法进行检测。这里的第二设定条件和前述的第一设定条件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即检测到任意一个满足时,即可完成对应的执行步骤。
若目标设备检测到第一检测设备的蓝牙连接信号时,二者之间可以建立蓝牙连接,然后再通过蓝牙连接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从而可以满足在无网络下顺利传输的要求,蓝牙(bluetooth,BT)技术是一种低功耗的通信方式,其是近距离的无线通信协议的一种,随着蓝牙技术的版本演进和迭代,蓝牙的最大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也在不断的刷新,目前蓝牙5.0标准的传输距离甚至可以达到300米。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检测设备预置的设定中,当目标设备检测到第二通链路断开时,例如目标设备和第一检测设备均无法检测到对方的通讯报文,在该种情况下,第一检测设备会向外发送用于进行补充通讯连接的蓝牙连接信号,如果未检测到第一检测设备的蓝牙连接信号,表明极有可能是第一检测设备发生异常了,其可能存在无法进行待监测参数的检测。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当检测到提示信息时,生成复核指令,并且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将复核指令下发给第二检测区域中至少两个第二检测设备,以使得第二检测设备将第二检测数据发送给目标设备,第二检测区域与第一检测区域处于设定距离内;第二检测区域一般是与第一检测区域相距不远的区域,其可能受到第一检测区域的影响;
步骤S61:指示目标设备对第二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当目标设备检测到仅部分第二检测数据不处于第二检测区域的设定检测阈值数据内时,上报表征第一检测区域异常的预警信息。这里的仅部分第二检测数据表示部分第二检测设备的第二检测数据异常,其数量只要小于设定距离内第二检测设备的总数量即可,以排除第二检测区域自身异常的可能性;第一检测区域异常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也可能是第一检测区域的环境导致的,前一种情况可以是后一种情况的直接导致因素,后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其他设备的异常所导致的;
应当理解的是,当检测到提示信息时,表明第一检测设备已经被初步被认定为检测异常了,其不能正常的检测相应的待监测参数,造成这种结果可能是第一检测区域的内环境造成的(可能是第一检测设备异常造成的后果),例如第一检测区域内湿度过大,导致影响了第二检测设备的正常检测,例如湿度过大导致影响了部分第二检测设备对原本待监测参数的检测,导致检测的参数不稳定,数据跌落起伏大;再或者发生突然的示数消失等,其可能是第二检测区域内传感器的涂覆材料熔化、焊点开化和磁场导致的紊乱信号等原因造成的,说明第一区域的异常对相邻的第二检测区域造成了影响,因而判定第一检测区域的确发生异常了。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
判断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条件下发模块300,用于:在所述相对距离达到第一阈值时,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设备配对信息,所述检测关联数据包括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第一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指令得到的;
通讯链路接入模块400,用于:根据第一标记数据,生成通讯接入指令,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通讯链路用于第一检测设备基于目标设备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给目标设备,所述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并基于该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通过识别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当相对距离达到危险距离阈值时,能够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以完成对第一检测设备相关的检测关联数据的接管,以及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和第二通讯链路及时反馈和监控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即能够提前应对第一检测设备检测进程被破坏造成的风险,提升通讯的使用体验。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系统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
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若达到,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设备配对信息,所述检测关联数据包括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第一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指令得到的;
根据第一标记数据,生成通讯接入指令,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通讯链路用于第一检测设备基于目标设备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给目标设备,所述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区域所在目标区域的入口进出数据,根据所述入口进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所述非检测关联目标包括活动目标;
或者,判断第一检测区域中非检测关联目标与第一检测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
若存在活动目标进入目标区域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生成第一获取指令,所述第一获取指令用于执行获取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捕捉第一检测区域旁侧与第一检测设备对应的等距分段区,根据捕捉结果定位第一监控终端;
根据所述定位信息生成识别指令,将所述识别指令下发给第一监控终端;
指示第一监控终端识别第一检测区域所在划定区域内的遮挡信息,所述遮挡信息用于表征划定区域内因非检测关联目标运动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被遮挡的等距分隔线的数量,计算行进网格数量;
根据行进网格数量和总网格数量,生成距离网格数量,所述距离网格数量为总网格数量和行进网格数量之差;
根据单个网格的间距,计算距离网格数量与单个网格的间距之间的乘积,得到所述相对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第一监控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检测设备对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的解析结果,分别得到下发端的第一标识和接收端的第二标识,所述下发端包括直接下发端和/或初始下发端,接收端包括初始接收端和/或目标接收端,所述设备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一配对信息,第二标识和待配对端标识的第二配对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具体包括:
同步下发通讯接入指令给目标设备、第一检测设备、下发端和接收端;
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下发端和接收端断开与第一检测设备的通讯连接,目标设备分别与下发端和接收端建立单向通讯连接,目标设备与第一检测设备建立双向通讯连接,以生成第二通讯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示目标设备对设定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检测,当目标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定条件满足时,指示目标设备通过第一通讯链路上报提示信息给接收端,所述第二设定条件包括第二通讯链路断开且未检测到第一检测设备的蓝牙连接信号,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检测设备发生异常,其中,当第二通讯链路断开时,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蓝牙连接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提示信息时,生成复核指令,并且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将复核指令下发给第二检测区域中至少两个第二检测设备,以使得第二检测设备将第二检测数据发送给目标设备,第二检测区域与第一检测区域处于设定距离内;
指示目标设备对第二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当目标设备检测到仅部分第二检测数据不处于第二检测区域的设定检测阈值数据内时,上报表征第一检测区域异常的预警信息。
10.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检测设备的相对移动信息,所述相对移动信息用于表征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检测区域内与非检测关联目标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移动信息判断所述相对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阈值;
条件下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对距离达到第一阈值时,下发第一指示给第一检测设备,以使第一检测设备向外发送其所存储的第一标记数据,所述第一标记数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在第一通讯链路中的配对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包括第一检测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时的设备配对信息,所述检测关联数据包括检测指令和第一检测数据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数据是第一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指令得到的;
通讯链路接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标记数据,生成通讯接入指令,根据通讯接入指令指示目标设备接入第一通讯链路以形成第二通讯链路,其中,所述第二通讯链路用于第一检测设备基于目标设备获取检测关联数据和/或发送检测关联数据给目标设备,所述第二通讯链路还用于目标设备在第一设定条件下通过第一通讯链路反馈第一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接收到检测关联数据。
CN202310493863.6A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Active CN116193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3863.6A CN116193634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3863.6A CN116193634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3634A CN116193634A (zh) 2023-05-30
CN116193634B true CN116193634B (zh) 2023-06-23

Family

ID=8644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3863.6A Active CN116193634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363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302A (zh) * 2018-10-29 2019-02-1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碰撞系统、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车辆
CN109618001A (zh) * 2019-01-10 2019-04-12 苏州华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9714833A (zh) * 2019-01-28 2019-05-03 苏州迈荣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4169B2 (en) * 2008-03-12 2010-07-27 Eat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onitor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JP5983261B2 (ja) * 2012-10-02 2016-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302A (zh) * 2018-10-29 2019-02-1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碰撞系统、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车辆
CN109618001A (zh) * 2019-01-10 2019-04-12 苏州华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9714833A (zh) * 2019-01-28 2019-05-03 苏州迈荣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3634A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2620B (zh) 集装箱港口车辆运行状态感知与定位系统以及方法
CN112348428B (zh) 集装箱的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7491817A (zh) 生产线设备和生产工况的巡检方法及终端设备和机器人
CN105046951A (zh) 基于行车记录仪的车辆监测方法及监测模块
CN110910669A (zh) 基于虚拟隔离的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管控方法和装置
CN116049262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关联分析系统以及方法
CN111897304B (zh) 用于机器系统中实时诊断和故障监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606281A (zh) 一种智能停车场车辆进出行为检测方法
CN113721621A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349149A (zh) 网联无人机监察方法、客户端、网联无人机及监管平台
CN11619363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CN111753939A (zh) 一种资产管理系统
CN11593500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方法与系统
CN116311576A (zh) 巡检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2592452B (zh) 集装箱港口车辆多源感知装置
US202200434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Diagnostics and Fault Monitoring in a Robotic System
US1116440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diagnostics and fault monitoring in a robotic system
US20150221143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breakdown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for providing current workable information
CN113608526A (zh) 一种机器人的驾驶行为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163168A (zh) 一种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CN112153607A (zh) 基于v2x的车辆自动驾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67584B (zh) 一种船舶与岸基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US20230289488A1 (en) Logistics area management method, logistics area management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758392B1 (en) Electronic tag device
CN207037733U (zh) 使用二维码的物料追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