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8001A -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8001A
CN109618001A CN201910022372.7A CN201910022372A CN109618001A CN 109618001 A CN109618001 A CN 109618001A CN 201910022372 A CN201910022372 A CN 201910022372A CN 109618001 A CN109618001 A CN 109618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net
cluster head
things
cl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23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8001B (zh
Inventor
易泽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iyangan Intelligent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ag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ag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ag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23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云存储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其中方法包括: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的感知数据;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进行存储。本发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感知数据的有效采集以及发送至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进行处理,且基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分析和管理。

Description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设定的监测区域对某一个目标进行监测时,通常通过人为地手持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进而将检测数据录入系统,这种数据收集的方式十分麻烦,效率低下。此外,如何将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管控,以便更有效地将相关数据呈现给用户,也是一个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无线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方式构成的网络,它具有传感器节点密度高、网络拓扑变化频繁以及节点功率、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有限等特点,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军事、医疗健康、家庭智能监控和其他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因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有限,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云存储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云平台皆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连接;
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汇聚节点、多个簇头和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无线通信连接;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加入簇;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簇头接收的感知数据整合并发送至汇聚节点,以由汇聚节点将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用于将接收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进行存储,并用于用户终端的验证,以及与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前,根据接收的感知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将感知数据与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当感知数据超出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时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标记。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还用于以报表的形式展示已标记的感知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的感知数据,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汇聚节点、多个簇头和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无线通信连接;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加入簇;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簇头接收的感知数据整合并发送至汇聚节点,以由汇聚节点将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进行存储。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能够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接收的感知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将感知数据与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当感知数据超出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时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标记。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能够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对相应的用户终端进行验证;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与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与其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根据所述数据请求,向所述云存储平台调用相应的感知数据;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调用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与其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能够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密钥,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对相应的用户终端进行验证,包括对所述密钥进行验证;当所述密钥验证成功时,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与相应的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中,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可以为各种数据格式,比如声音、温湿度、图像、视频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感知数据的有效采集以及发送至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进行处理,且基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本发明还基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对用户终端进行验证,只对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进行数据通信,保障了感知数据输出的保密性,以及更有效地将有关数据呈现给用户。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保障传感器设备的部署简单,不需要施工布线,减少成本及应用难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无线传感器网络1、云存储平台2、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1、云存储平台2、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1、物联网云平台皆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连接;
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1包括汇聚节点、多个簇头和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无线通信连接;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加入簇;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簇头接收的感知数据整合并发送至汇聚节点,以由汇聚节点将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用于将接收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2进行存储,并用于用户终端的验证,以及与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将接收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2前,根据接收的感知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将感知数据与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当感知数据超出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时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标记。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还用于以报表的形式展示已标记的感知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接收无线传感器网络1传送的感知数据,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1包括汇聚节点、多个簇头和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无线通信连接;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加入簇;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簇头接收的感知数据整合并发送至汇聚节点,以由汇聚节点将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
S2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2进行存储。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一种能够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接收的感知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将感知数据与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当感知数据超出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时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标记。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能够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对相应的用户终端进行验证;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与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接收与其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根据所述数据请求,向所述云存储平台2调用相应的感知数据;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将调用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与其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能够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密钥,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对相应的用户终端进行验证,包括对所述密钥进行验证;当所述密钥验证成功时,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与相应的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中,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可以为各种数据格式,比如声音、温湿度、图像、视频等。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1实现了感知数据的有效采集以及发送至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进行处理,且基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本实施例还基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3对用户终端进行验证,只对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进行数据通信,保障了感知数据输出的保密性。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1能够保障传感器设备的部署简单,不需要施工布线,减少成本及应用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簇头与汇聚节点的距离未超过预设的距离上限时,直接将收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若与汇聚节点的距离超过预设的距离上限时,簇头在相对于其距离汇聚节点更近的其他簇头中,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作为下一跳节点。
本实施例能够保障簇头所接收的感知数据可靠地传输至汇聚节点,为后续对感知数据的管控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包括:
(1)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的距离未超过当前的距离阈值时,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
(2)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的距离超过当前的距离阈值时,在其所在簇内相对于其距离簇头更近的传感器节点中,选择距离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下一跳节点,以由下一跳节点转发所述采集的感知数据,直至所述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
所述距离阈值由簇头广播至簇内各传感器节点,簇头初始广播的距离阈值为:
式中,LT0(D)为簇头D初始广播的距离阈值,Lmin0(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最近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in1(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次近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ax0(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最远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ax1(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次远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n(D)为簇头D对应簇内传感器节点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节点可以根据簇头广播的距离阈值在直接或者间接与簇头通信的模式中切换,相对于传统的所有传感器节点直接与簇头通信的方式,提高了簇内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之间路由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以距离阈值作为传感器节点选择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的标准,并进一步给出了距离阈值的初始值,确保初始时有合适数量的传感器节点与其对应的簇头直接通信,保障了感知数据的可靠收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簇头每隔一个预设的周期ΔT0与其簇内的传感器节点进行信息交互,获取其簇内所有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信息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能量信息和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满足下列条件,若满足,所述簇头上调当前距离阈值,并将上调的当前距离阈值广播至其簇内所有传感器节点:
式中,Eavg1为与簇头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的当前剩余能量的平均值,Eavg0为与簇头距离已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的当前剩余能量的平均值,ECH为簇头的当前剩余能量;为与簇头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中,当前剩余能量高于Emin的传感器节点数量;N1为与簇头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数量,ε为预设的比值阈值,当时,时,σ为预设的权重衡量系数,σ的取值范围为[0.1,0.15]。
本实施例中,簇头每隔一个预设的周期ΔT0进行距离阈值是否更新的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执行距离阈值的更新操作,避免了无谓的阈值距离更新带来的能量消耗。本实施例以簇内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信息和位置信息作为衡量标准,相应地提出了判断机制,该机制使得与簇头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中,因当前剩余能量过低而不能维持正常运作的传感器节点数量过多时,或者,与簇头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所有传感器节点的平均能量相比其他传感器节点过低时,驱动簇头及时更新当前距离阈值,从而驱使簇内更多的传感器节点与簇头直接通信,实现以网络节点能量为基础的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式的切换,有利于均衡簇内各传感器节点能量,进一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1运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设置了权重衡量系数σ,σ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1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有利于根据网络情况调整簇内传感器节点的路由模式变换的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簇头根据下列公式上调当前距离阈值:
式中,LT(D)′为簇头D更新后的距离阈值,LT(D)为簇头D更新前的距离阈值,N1(D)为与簇头D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数量;Eavg1(D)为与簇头D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的当前剩余能量的平均值,Eavg0(D)为与簇头D距离已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的当前剩余能量的平均值,ECH(D)为簇头D的当前剩余能量
当LT(D)′达到预设的距离上限或者更新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时,停止距离阈值的更新。
本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距离阈值的更新公式,在进行距离阈值的更新时,本实施例考虑了传感器节点的实际部署情况,以与簇头距离未超过当前距离阈值的传感器节点的单位通信距离作为距离上调的基准,并以相对能量差所占的权重作为距离阈值上调的比例系数,有利于使得上调后的距离阈值更加合适当前的网络情况,保障合适数量的传感器节点加入到与簇头直接通信的传感器节点集合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和终端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应当理解,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代码或其任何恰当组合来实现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下列单元中实现: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用于实现这里所描述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对于软件实现,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实现时,可以将上述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内存镜像、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系统、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云存储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云平台皆与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连接;
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汇聚节点、多个簇头和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无线通信连接;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加入簇;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簇头接收的感知数据整合并发送至汇聚节点,以由汇聚节点将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用于将接收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进行存储,并用于用户终端的验证,以及与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其特征是,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包括:
(1)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的距离未超过当前的距离阈值时,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
(2)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的距离超过当前的距离阈值时,在其所在簇内相对于其距离簇头更近的传感器节点中,选择距离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下一跳节点,以由下一跳节点转发所述采集的感知数据,直至所述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
所述距离阈值由簇头广播至簇内各传感器节点,簇头初始广播的距离阈值为:
式中,LT0(D)为簇头D初始广播的距离阈值,Lmin0(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最近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in1(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次近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ax0(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最远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ax1(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次远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n(D)为簇头D对应簇内传感器节点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前,根据接收的感知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将感知数据与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当感知数据超出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时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还用于以报表的形式展示已标记的感知数据。
5.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的感知数据,所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汇聚节点、多个簇头和多个传感器节点,所述汇聚节点与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无线通信连接;每个传感器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采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加入簇;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簇头接收的感知数据整合并发送至汇聚节点,以由汇聚节点将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感知数据发送至云存储平台进行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其特征是,传感器节点直接或者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包括:
(1)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的距离未超过当前的距离阈值时,直接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
(2)传感器节点与对应簇头的距离超过当前的距离阈值时,在其所在簇内相对于其距离簇头更近的传感器节点中,选择距离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将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下一跳节点,以由下一跳节点转发所述采集的感知数据,直至所述采集的感知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簇头;
所述距离阈值由簇头广播至簇内各传感器节点,簇头初始广播的距离阈值为:
式中,LT0(D)为簇头D初始广播的距离阈值,Lmin0(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最近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in1(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次近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ax0(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最远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Lmax1(D)为簇头D与其对应簇内次远的传感器节点的距离,n(D)为簇头D对应簇内传感器节点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将接收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接收的感知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将感知数据与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当感知数据超出相应的数据正常范围时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对相应的用户终端进行验证;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与验证成功的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接收与其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根据所述数据请求,向所述云存储平台调用相应的感知数据;
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将调用的感知数据发送至所述与其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密钥,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对相应的用户终端进行验证,包括对所述密钥进行验证;当所述密钥验证成功时,所述物联网数据管控平台与相应的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CN201910022372.7A 2019-01-10 2019-01-10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961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2372.7A CN109618001B (zh) 2019-01-10 2019-01-10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2372.7A CN109618001B (zh) 2019-01-10 2019-01-10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001A true CN109618001A (zh) 2019-04-12
CN109618001B CN109618001B (zh) 2020-07-14

Family

ID=6601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2372.7A Active CN109618001B (zh) 2019-01-10 2019-01-10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800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7840A (zh) * 2019-03-01 2019-05-21 苏州迈荣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618616A (zh) * 2019-09-23 2019-12-27 上海大学 一种变电站环境安全监控系统
CN110995854A (zh) * 2019-12-13 2020-04-10 广州鹏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货物存储管理系统
CN116193634A (zh) * 2023-05-05 2023-05-30 北京中科希望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20001U (zh) * 2012-06-25 2013-02-06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气污染实时监测系统
CN104184785A (zh) * 2013-09-12 2014-1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基于云平台的林业物联网系统
CN104867299A (zh) * 2014-02-25 2015-08-26 深圳市家信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8449413A (zh) * 2018-03-20 2018-08-24 深圳市益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厂粉尘智能监测系统
CN108489007A (zh) * 2018-03-20 2018-09-04 深圳明创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可调节的智能家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20001U (zh) * 2012-06-25 2013-02-06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气污染实时监测系统
CN104184785A (zh) * 2013-09-12 2014-1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基于云平台的林业物联网系统
CN104867299A (zh) * 2014-02-25 2015-08-26 深圳市家信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8449413A (zh) * 2018-03-20 2018-08-24 深圳市益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厂粉尘智能监测系统
CN108489007A (zh) * 2018-03-20 2018-09-04 深圳明创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可调节的智能家居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永超 等: "基于能量和距离的分区域选择簇首WSNs路由算法", 《传感器与微系统》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7840A (zh) * 2019-03-01 2019-05-21 苏州迈荣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618616A (zh) * 2019-09-23 2019-12-27 上海大学 一种变电站环境安全监控系统
CN110995854A (zh) * 2019-12-13 2020-04-10 广州鹏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货物存储管理系统
CN110995854B (zh) * 2019-12-13 2022-12-06 横琴到哪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货物存储管理系统
CN116193634A (zh) * 2023-05-05 2023-05-30 北京中科希望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CN116193634B (zh) * 2023-05-05 2023-06-23 北京中科希望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链路通讯系统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001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8001A (zh)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数据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5934976B (zh) 主从网络休眠及唤醒的方法、装置及主从网络省电系统
CN110572481A (zh) 基于LoRa通信的智能化机电设备数据交互方法与系统
KR20030087578A (ko) 무선 계산 장치의 망 인터페이스 모듈의 전력 소모를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4147040A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9361774A (zh) 一种物联网系统架构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08769926B (zh) 基于群体感知层的车联网隐私保护方法及车联网构架
CN113692019B (zh) 电力物联网的无线组网方法及终端
CN109688556A (zh) 数据传输和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CN107169293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医疗管理系统
CN109600728A (zh) 一种数据收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61708A (zh) 数据信息化采集、管理和分析系统及方法
Navarro et al. Energy-efficient and balanced routing in low-pow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data collection
JP2004048289A (ja) ネットワーク情報収集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CN109631989A (zh) 一种实时智能的桥梁结构无线监测系统
CN109596492A (zh) 一种实时智能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CN103200124B (zh) 一种业务策略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600730A (zh) 一种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714833A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95860A (zh) 一种实时智能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Kumar et al. Nod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malicious nodes to prevent connection failures and improve end-to-end delay
CN109561482A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数据获取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9195229A (zh) 一种区域空气质量信息可视化装置
CN109257719A (zh)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CN109862314A (zh) 一种视频图像获取和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Tianjing

Inventor after: Duan Honghua

Inventor after: He Qingyuan

Inventor after: Yi Zelian

Inventor before: Yi Zeli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9

Address after: 410005 East 4th floor, no.824 Deya Road, Dongfeng Road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yiyangan Intelligent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A41, Tiancheng Information Building, 88 Nantiancheng Road, Xiangcheng High-speed Railway New Town,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HUAG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