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7927B -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7927B
CN116177927B CN202310280619.1A CN202310280619A CN116177927B CN 116177927 B CN116177927 B CN 116177927B CN 202310280619 A CN202310280619 A CN 202310280619A CN 116177927 B CN116177927 B CN 116177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basalt
modified
flocculent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06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7927A (zh
Inventor
邹松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enghua Jiaotou Hao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enghua Jiaotou Hao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enghua Jiaotou Hao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enghua Jiaotou Hao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806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7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7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7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7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7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10Coating or impregnating
    • C04B20/1051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e.g. bent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04B40/0046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cessing, e.g. sequence of mixing the ingredients when preparing the premix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沥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矿料93.5‑94.5%,复合纤维料0.32‑0.40%,余量为SBS改性沥青;所述复合纤维料主要由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絮状玄武岩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而成。本申请的沥青混合料将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絮状玄武岩纤维复合为一体,其获得的复合纤维料不但能快速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还能促使沥青与复合纤维料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料,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沥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因其强度高、耐久性能好、弹塑性变形能力好、行驶舒适性高、维护保养较为简单、环保可回收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机场公路等的建设当中。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沥青路面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如使用寿命低于预期,在夏季高温时易出现车辙,在冬季潮湿地带易出现路面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为适应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对沥青路面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有很多纤维被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以提高其性能,其中玄武岩纤维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良好的介电性能等多重优良性能的高性能绿色环保无机矿物纤维。现有技术采用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絮状玄武岩纤维混掺,以此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上述沥青混合料在实际混料过程中,絮状玄武岩纤维还是容易发生团结,进而使得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絮状玄武岩纤维难以混合均匀,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改善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絮状玄武岩纤维复合为一体,其获得的复合纤维料不但能快速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还能促使沥青与复合纤维料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料,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矿料93.5-94.5%,复合纤维料0.32-0.40%,余量为SBS改性沥青;所述复合纤维料主要由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絮状玄武岩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密度聚乙烯(LDPE)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和易加工性,相对于直接将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投入SBS改性沥青,本申请将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复合为复合纤维料,该复合纤维料可以利用SBS与低密度聚乙烯之间良好的相容性,进而促使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快速均匀地分散在SBS改性沥青中,此外该低密度聚乙烯还能与SBS改性沥青中的SBS共同作用,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优选的,所述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0.5-1):(5-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密度聚乙烯的抗紫外效果不佳,若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能,但添加量不够则对两种纤维分散效果的改善程度有限,本申请经过试验发现,采用上述重量比获得的沥青混合料的效果较佳,因此将其作为进一步优选。
优选的,所述复合纤维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纤维改性:将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分别用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对应获得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
纤维复合:将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依次加入海藻糖水溶液中,再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水浴加热至70-80℃,搅拌反应3-5h,随后依次过滤分离、洗涤、干燥,得到复合粗料;挤出造粒:将复合粗料投入装有低密度聚乙烯的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干燥,即得所述复合纤维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复合改性纤维时,本申请采用环氧基硅氧烷偶联剂进行纤维改性,使得玄武岩纤维表面负载环氧基团,然后利用玄武岩表面负载的环氧基团与海藻糖分子上的羟基发生开环反应,从而使海藻糖接枝到玄武岩纤维表面;
海藻糖水溶液能促使经表面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能均匀分散,由于海藻糖分子上的羟基含量较多,接枝有海藻糖的玄武岩纤维之间还能进一步进行接枝,即短切玄武岩纤维之间、絮状玄武岩纤维之间、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絮状玄武岩纤维之间,均可通过海藻糖实现连接,由此减少SBS从玄武岩纤维中渗出,提高玄武岩纤维与SBS改性沥青之间的粘接强度,促使沥青与复合纤维料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料,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此外,海藻糖具有吸湿性低、抗紫外线的效果,在本申请中,海藻糖的加入还可以减少高温水汽、紫外线等进入低密度聚乙烯中,进而提高低密度聚乙烯防老剂效果,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优选的,所述纤维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投入去离子水中,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搅拌混合均匀,滴加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3-5,水浴加热至50-60℃,搅拌反应1-2h,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烷基化改性的改性短切纤维/改性絮状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玄武岩纤维表面呈化学惰性,利用盐酸能增加纤维表面刻蚀度,促使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能更好地附着在纤维表面进行改性。
优选的,所述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为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重量的0.3-0.5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按上述添加量为宜,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用量过少,玄武岩纤维的改性不彻底,依旧会存在分散不均匀的情况;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用量过多,则会出现浪费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海藻糖水溶液中海藻糖的添加量为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总重量的1.2-1.5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添加适当过量的海藻糖,不仅能促使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絮状玄武岩纤维的有效连接,还可以减缓低密度聚乙烯的老化。
优选的,所述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为3-8mm,平均直径为10-30μm。
优选的,所述絮状玄武岩纤维的长度为0.1-6mm,平均直径为1-9μm。
优选的,所述矿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碎石料30-35%、2#碎石料36-40%、3#碎石料4-7%、4#碎石料12-15%,矿粉8-13%;
所述1#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11mm≤x<16mm的玄武岩,所述2#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5mm≤x<11mm的玄武岩,所述3#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3mm≤x<5mm的玄武岩,所述4#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0.1mm≤x<3mm的玄武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切玄武岩纤维与絮状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和平均直径、矿料的组分配比和平均粒径,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与沥青的混合效果,因此本申请对其进一步限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材料预热:将矿料、复合纤维料和SBS改性沥青置于烘箱内进行加热,分别得到流动沥青、流动纤维料以及干燥的矿料;
原料拌和:往流动纤维料中倒入流动沥青,搅拌均匀后加入矿料,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沥青混合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先往流动纤维料中加入流动沥青,这样能促使玄武岩纤维先均匀分散在沥青中,矿料为颗粒状,其分散性优于纤维料,因此即便最后加入也能快速分散均匀。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将两种经过表面处理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复合在一起,其获得的复合纤维料不但能快速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还能促使沥青与复合纤维料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料,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2、本申请在制备复合纤维料时,利用环氧基硅氧烷偶联剂进行纤维改性,再利用玄武岩表面负载的环氧基团与海藻糖分子上的羟基发生开环反应使海藻糖接枝到玄武岩纤维表面,最后通过海藻糖促使沥青与复合纤维料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料,同时提高低密度聚乙烯的抗老化性能,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以及抗水损害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原料和/或中间体的制备例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其中常规原料参见下表一。
表一原料来源及规格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复合纤维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的复合纤维料由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絮状玄武岩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为1:1:6复配而成。
上述复合纤维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纤维改性:
将短切玄武岩纤维投入去离子水中,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0搅拌混合均匀,短切玄武岩纤维、KH560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0.4:10,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3(可在3-5范围内波动),水浴加热至50℃(可在50-60℃范围内波动),搅拌反应1h,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烷基化改性的改性短切纤维;
将絮状玄武岩纤维投入去离子水中,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0搅拌混合均匀,絮状玄武岩纤维、KH560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0.4:10,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3(可在3-5范围内波动),水浴加热至50℃(可在50-60℃范围内波动),搅拌反应2h(根据水浴温度对应在1-2h的范围内调整),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烷基化改性的改性絮状纤维;
②、纤维复合:
将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依次加入海藻糖水溶液中,海藻糖水溶液由海藻糖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获得,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的总和、海藻糖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4:10,再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四氯化锡催化剂的添加量为海藻糖重量的5%,水浴加热至75℃(可在70-80℃范围内波动),搅拌反应4h(根据水浴温度对应在3-5h的范围内调整),随后依次过滤分离、洗涤、干燥,得到复合粗料;
③、挤出造粒:
将复合粗料投入装有低密度聚乙烯的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60℃,挤出造粒,干燥,即得所述复合纤维料。
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制备100kg的沥青混合料,包括94kg矿料,0.35kg复合纤维料,余量为SBS改性沥青。其中,矿料由一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碎石料32%、2#碎石料38%、3#碎石料5%、4#碎石料15%,矿粉10%。
上述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④、材料预热:材料预热:将矿料、复合纤维料和SBS改性沥青置于烘箱内进行加热,矿料的预热温度为180℃,复合纤维料的预热温度为160℃,SBS改性沥青的预热温度为175℃,分别得到流动沥青、流动纤维料以及干燥的矿料;
⑤、原料拌和:往流动纤维料中倒入流动沥青,搅拌均匀后加入矿料,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2-4
实施例2-4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的组分用量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参见下表二。
表二实施例1-4的沥青混合料的配方表(单位:kg)
实施例5-8
实施例5-8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复合纤维料的组分用量进行调整。
其中,实施例5中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0.5:5;实施例6中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0.8:7;实施例7中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1:8;实施例8中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1.2:6。
实施例9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复合纤维料中的环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0替换为KH550。
实施例10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复合纤维料的制备方法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复合纤维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纤维改性:
将短切玄武岩纤维投入去离子水中,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0搅拌混合均匀,短切玄武岩纤维、KH560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0.4:10,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3(可在3-5范围内波动),水浴加热至50℃(可在50-60℃范围内波动),搅拌反应1h,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烷基化改性的改性短切纤维;
将絮状玄武岩纤维投入去离子水中,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0搅拌混合均匀,絮状玄武岩纤维、KH560和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0.4:10,滴加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3(可在3-5范围内波动),水浴加热至50℃(可在50-60℃范围内波动),搅拌反应2h(根据水浴温度对应在1-2h的范围内调整),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烷基化改性的改性絮状纤维;
②、挤出造粒:
将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拌匀后直接投入装有低密度聚乙烯的单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温度为160℃,挤出造粒,干燥,即得所述复合纤维料。
实施例11-13
实施例11-13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复合纤维料中的环氧基硅烷偶联剂KH560的用量进行调整。
其中,实施例11的复合纤维料中,短纤玄武岩纤维与KH560的重量比以及絮状玄武岩纤维与KH560的重量比均为1:0.3;实施例12的复合纤维料中,短纤玄武岩纤维与KH560的重量比以及絮状玄武岩纤维与KH560的重量比均为1:0.5;实施例13的复合纤维料中,短纤玄武岩纤维与KH560的重量比为1:0.2,絮状玄武岩纤维与KH560的重量比为1:0.4。
实施例14-16
实施例14-16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复合纤维料中的海藻糖的用量进行调整。
其中,实施例14的复合纤维料中,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的总和与海藻糖的重量比为1:1.2;实施例15的复合纤维料中,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的总和与海藻糖的重量比为1:1.5;实施例16的复合纤维料中,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的总和与海藻糖的重量比为1:1。
实施例17-20
实施例17-20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对矿料的组分配比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情况参见下表三。
表三实施例1、17-20的矿料的配方表(单位:%)
1#碎石料 2#碎石料 3#碎石料 4#碎石料 矿粉
实施例1 32 38 5 15 10
实施例17 30 40 4 13 13
实施例18 35 36 7 12 10
实施例19 32 38 5 12 13
实施例20 32 38 5 10 15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1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将复合纤维料调整为改性短切纤维、改性絮状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的拌和料,即将改性短切纤维、改性絮状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搅拌混合均匀而得,该拌和料未经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
对比例2
对比例2在实施例1的组分和工艺基础上,将复合纤维料调整为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的拌和料,即将改性短切纤维、改性絮状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搅拌混合均匀而得。
性能检测试验
将上述实施例1-20以及对比例1-2制得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如下性能检测试验,试验结构参见下表四。
1、动稳定度
将沥青混合料制成直径为10±0.2mm、厚度为2±0.1mm的试件,检测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60℃)混合料每产生1mm变形时所承受标准轴载的行走次数。动稳定度的数值越大,沥青混合料的耐高温热稳定性越好。
2、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将沥青混合料制成250mm×30mm×35mm的棱柱体小梁,试验温度为-10±0.5℃,加载速率为50mm/min,使用最大荷载为5kN的压力机进行试验,利用X-Y记录仪计算获得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弯曲试验破坏应变的数值越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3、浸水残留稳定度MSO
将沥青混合料制成直径为101.6±0.2mm、高为63.5±1.3mm的试件,将试件置于60℃恒温水槽中保温48h进行试验。浸水残留稳定度MSO的数值越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越好。
4、冻融劈裂强度比TSR
将沥青混合料制成直径为101.6±0.2mm、高63.5±1.3mm的试件,将试件随机分成两组。将第一组置于室温下保存备用;将第二组进行保水试验法真空饱水,在真空度为98kPa条件下保持15min,然后恢复常压,试件在水中放置0.5h,取出试件放入塑料袋中,加入10mL水,封口后放入-18±2℃恒温冰箱中保持16h,然后取出试件立即放入已保温为60±0.5℃的恒温水槽中,撤去塑料袋保温24h。将第一组和第二组全部试件浸入温度为25±0.5℃的恒温水槽中3h,最后取出试件用50mm/min的加载速率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试验的最大载荷,计算TSR=(冻融循环后第二组有效试件劈裂抗拉强度平均值/未冻融循环的第一组有效试件劈裂抗拉强度平均值)×100%。冻融劈裂强度比TSR的数值越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低温性越好。表四实施例1-20以及对比例1-2的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结果表
结合上表四,将本申请的实施例1-20与对比例1-2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见本申请的动稳定度、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浸水残留稳定度MSO以及冻融劈裂强度比TSR更为优异,因此相对于直接将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投入SBS改性沥青,本申请使用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絮状玄武岩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复配而成的复合纤维料,能促使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快速均匀地分散在SBS改性沥青中,此外该低密度聚乙烯还能与SBS改性沥青中的SBS共同作用,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抗水损害性以及力学性能。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5-8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稳定度和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对浸水残留稳定度MSO以及冻融劈裂强度比TSR的作用不大,本申请优选短纤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0.5-1):(5-8)。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9和10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本申请的玄武岩纤维先使用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再用海藻糖进行处理,最后与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挤出造粒,由此获得的复合纤维料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浸水残留稳定度MSO以及冻融劈裂强度比TSR。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11-13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本申请在改性玄武岩纤维时,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不易过少或过多,以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环氧基硅烷偶联剂=1:(0.3-0.5)为宜。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14-16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本申请在制备复合纤维料时,海藻糖的用量会影响复合纤维料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改善效果,其中优选海藻糖的添加量为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总重量的1.2-1.5倍。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17-20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本申请中矿料的组分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本申请优选矿料的组分百分配比为:1#碎石料30-35%、2#碎石料36-40%、3#碎石料4-7%、4#碎石料12-15%,矿粉8-1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矿料93.5-94.5%,复合纤维料0.32-0.40%,余量为SBS改性沥青;所述复合纤维料主要由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短切玄武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絮状玄武岩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而成;所述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与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1:(0.5-1):(5-8);
所述复合纤维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纤维改性:将短切玄武岩纤维和絮状玄武岩纤维分别用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对应获得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
纤维复合:将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依次加入海藻糖水溶液中,再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水浴加热至70-80℃,搅拌反应3-5h,随后依次过滤分离、洗涤、干燥,得到复合粗料;
挤出造粒:将复合粗料投入装有低密度聚乙烯的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干燥,即得所述复合纤维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投入去离子水中,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搅拌混合均匀,滴加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3-5,水浴加热至50-60℃,搅拌反应1-2h,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烷基化改性的改性短切纤维/改性絮状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为短切玄武岩纤维/絮状玄武岩纤维重量的0.3-0.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糖水溶液中海藻糖的添加量为改性短切纤维和改性絮状纤维总重量的1.2-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为3-8mm,平均直径为10-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玄武岩纤维的长度为0.1-6mm,平均直径为1-9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碎石料30-35%、2#碎石料36-40%、3#碎石料4-7%、4#碎石料12-15%,矿粉8-13%;
所述1#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11mm≤x<16mm的玄武岩,所述2#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5mm≤x<11mm的玄武岩,所述3#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3mm≤x<5mm的玄武岩,所述4#碎石料为平均粒径为0.1mm≤x<3mm的玄武岩。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材料预热:将矿料、复合纤维料和SBS改性沥青置于烘箱内进行加热,分别得到流动沥青、流动纤维料以及干燥的矿料;
原料拌和:往流动纤维料中倒入流动沥青,搅拌均匀后加入矿料,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沥青混合料。
CN202310280619.1A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177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0619.1A CN116177927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0619.1A CN116177927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7927A CN116177927A (zh) 2023-05-30
CN116177927B true CN116177927B (zh) 2023-10-13

Family

ID=86440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0619.1A Active CN116177927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792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4877A (zh) * 2012-12-13 2013-04-17 肖菁 一种含改性玄武岩纤维和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12491B1 (ko) * 2015-09-23 2016-04-14 (주)에스엔건설 바잘트 섬유 그리드를 이용한 아스팔트 포장 내구성 증대공법
CN105924041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安徽惠明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玄武岩纤维加气隔墙板
CN108546353A (zh) * 2018-02-09 2018-09-18 成都天府轨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体制造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9462A (zh) * 2018-04-27 2018-09-28 扬州大学 一种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RU2713035C1 (ru) * 2018-12-03 2020-02-03 Поволжский учеб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Волгодортранс"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бюджет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учреждения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рат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Гагарина Ю.А." Фибросодержащая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ая смесь для дорожных покрытий
CN111410441A (zh) * 2020-04-28 2020-07-14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剂及表面改性的玄武岩纤维
CN111908835A (zh) * 2020-08-12 2020-11-10 胡明华 一种抗开裂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640A (zh) * 2021-07-02 2021-09-24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改性玄武岩纤维的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6183A (zh) * 2022-04-15 2022-07-08 东南大学 混掺短切和絮状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15385564A (zh) * 2022-01-13 2022-11-25 北京华建盛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用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4877A (zh) * 2012-12-13 2013-04-17 肖菁 一种含改性玄武岩纤维和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12491B1 (ko) * 2015-09-23 2016-04-14 (주)에스엔건설 바잘트 섬유 그리드를 이용한 아스팔트 포장 내구성 증대공법
CN105924041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安徽惠明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玄武岩纤维加气隔墙板
CN108546353A (zh) * 2018-02-09 2018-09-18 成都天府轨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体制造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9462A (zh) * 2018-04-27 2018-09-28 扬州大学 一种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RU2713035C1 (ru) * 2018-12-03 2020-02-03 Поволжский учеб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Волгодортранс"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бюджет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учреждения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рат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Гагарина Ю.А." Фибросодержащая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ая смесь для дорожных покрытий
CN111410441A (zh) * 2020-04-28 2020-07-14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剂及表面改性的玄武岩纤维
CN111908835A (zh) * 2020-08-12 2020-11-10 胡明华 一种抗开裂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640A (zh) * 2021-07-02 2021-09-24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改性玄武岩纤维的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5564A (zh) * 2022-01-13 2022-11-25 北京华建盛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用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6183A (zh) * 2022-04-15 2022-07-08 东南大学 混掺短切和絮状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7927A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400C (zh) 岩沥青复合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12831113B (zh) 一种高弯曲模量、高氧化诱导时间的聚乙烯双壁波纹管外壁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4386B (zh) 一种抗紫外辐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6183A (zh) 混掺短切和絮状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01798206A (zh) 一种改善片麻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方法
CN112441797A (zh) 一种环保掺合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77927B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0784A (zh) 高强度混凝土快速加固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0585586B2 (zh)
CN114409311A (zh) 一种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7213A (zh) 一种高稳定性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749610A (zh) 一种耐高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4721B (zh) 高抗疲劳废弃pet塑料改性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1825990A (zh) 一种低门尼粘度再生胶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966656B (zh) 一种vae乳液水泥基路面填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8924A (zh)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95144A (zh) 一种防滑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10372A (zh) 一种道路沥青混合料施工方法
CN114771055A (zh) 一种螺旋纳米纤维补强的复合橡胶垫
CN114853422A (zh) 一种吸波泡沫及制备方法
CN111703042A (zh) 一种无载体塑料填充母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2920625A (zh) 一种改性炭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515B (zh) 一种缓释抗凝冰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10092611B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8574B (zh) 适用于制造桥梁预应力管桩的混凝土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