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6009A -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6009A
CN116176009A CN202310207380.5A CN202310207380A CN116176009A CN 116176009 A CN116176009 A CN 116176009A CN 202310207380 A CN202310207380 A CN 202310207380A CN 116176009 A CN116176009 A CN 116176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rame
assembly
cur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73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炯华
宣紫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73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6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6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6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的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机架;活动设于机架的转移机构;沿着转移机构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机构和装夹机构;位于装夹机构远离上料机构的一侧的物料输送机构;活动设于机架的固化机构。本申请通过上料机构上料管廊内衬,转移机构接收管廊内衬并转移至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对转移机构转移的管廊内衬进行夹装,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物料输送机构上料竹缠绕物料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上进行缠绕,于装夹机构形成竹缠绕管廊,固化机构移动至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上料、夹装、物料输送以及固化各个工序一环接一环,一次性完成竹缠绕管廊的制作,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并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管廊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竹缠绕复合管廊是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固性树脂做胶黏剂,通过缠绕工艺制作的新型管廊,竹缠绕复合管廊与混凝土管廊从材料性能上相比,其抗压强度与C30混凝土管廊强度同等,并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另外,竹缠绕复合管廊具有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防火保温、抗渗漏、耐腐蚀、抗地质沉降、运输便捷、资源可再生、低碳环保等突出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竹缠绕复合管廊沿管径方向一般分为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中内衬层由浸有胶黏剂的织物缠绕制成,增强层一般由涂有胶黏剂的竹篾缠绕制成,外防护层一般是喷涂一层耐腐蚀、防辐射材料。在制作增强层前,先制成管廊的内衬层,并将薄竹片(即竹篾)用衬布粘接、缝合或编织为一整条连续的带状竹条,再通过人工操控将涂有胶黏剂的竹条机械往复式地缠绕在管廊的内衬层外,然后将其移动后放置一定时间以使得胶黏剂固化。
然而,现有的对竹缠绕复合管廊进行加工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对竹缠绕复合管廊进行加工时需要大量人力成本,导致生产效率较低,鉴于以上问题,需开发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
机架;
活动设于机架的转移机构;
沿着转移机构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机构和装夹机构;
位于装夹机构远离上料机构的一侧的物料输送机构;
活动设于机架的固化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装夹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夹持组件以及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活动设置于底座上,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转动座、抵紧件以及驱动组件,夹持座滑移设置于底座,转动座转动设于夹持座,抵紧件滑移设于转动座内,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转动座靠近夹持座的一端,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座转动,转动座带动抵紧件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抵紧件包括活动块、第一连杆、抵紧板、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滑轨,活动块滑移设于转动座内,第一连杆的其中一端部铰接于活动块,抵紧板的其中一面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相铰接,第二滑块连接于抵紧板的一端,第二滑轨设于转动座朝向抵紧板的一侧,第二滑块滑移配合于第二滑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带,第一驱动件设于夹持座,主动轮套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从动轮套设于转动座的一端,传动带绕设于主动轮与从动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物料输送机构包括放卷组件、浸料组件与引导组件,浸料组件与引导组件沿着放卷组件的放卷方向依次设置,引导组件设于浸料组件远离放卷组件的一侧,引导组件远离浸料组件的一侧伸入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放卷组件包括放卷架以及若干个转动辊,若干个转动辊均匀分布于放卷架,转动辊转动连接于放卷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浸料组件包括支撑架、放料斗、搅拌器、浸料池、浸料辊以及引导杆,放料斗设于支撑架,搅拌器的输出端伸入放料斗内,浸料池与放料斗连通,浸料辊与引导杆错位设置于支撑架的侧壁,浸料池设于支撑架,且浸料辊的底端位于浸料池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引导组件包括抵接杆以及抵接轮,抵接杆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架远离放卷架的一端,抵接杆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抵接轮转动连接于抵接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固化机构包括固化机械手与固化灯,固化机械手滑移设置于机架,固化灯连接于固化机械手远离机架的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料机构对管廊内衬进行上料,转移机构接收上料的管廊内衬并转移至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对转移机构转移的管廊内衬进行夹装,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物料输送机构上料竹缠绕物料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上进行缠绕,于装夹机构形成竹缠绕管廊,固化机构移动至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上料、夹装、物料输送以及固化各个工序一环接一环,一次性完成竹缠绕管廊的制作,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并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标记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装夹机构与物料输送机构之间关系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装夹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与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固化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板房的立体图。
附图中,1、机架;2、上料机构;21、转运车;22、凹槽;3、转移机构;31、抓取机械手;4、装夹机构;41、底座;411、底板;412、滑移板;413、齿条;414、齿轮;415、滑移驱动件;416、第一滑轨;417、第一滑块;42、第一夹持组件;421、夹持座;422、转动座;423、抵紧件;4231、活动块;4232、第一连杆;4233、抵紧板;4234、第二滑块;4235、第二滑轨;424、驱动组件;4241、第一驱动件;4242、主动轮;4243、从动轮;4244、传动带;425、推动气缸;426、第三滑轨;427、第三滑块;43、第二夹持组件;5、物料输送机构;51、放卷组件;511、放卷架;512、转动辊;52、浸料组件;521、支撑架;522、放料斗;523、搅拌器;524、浸料辊;525、引导杆;53、引导组件;531、抵接杆;532、抵接轮;533、电动缸;6、固化机构;61、固化机械手;611、滑移块;612、连接架;613、第一伸缩杆;614、第二连杆;615、第三连杆;616、第二伸缩杆;617、第四连杆;62、固化灯;7、板房;71、围墙;72、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正视图。本实施例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用于实现竹缠绕复合管廊的自动化生产。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2、转移机构3、装夹机构4、物料输送机构5以及固化机构6,转移机构3活动设置于机架1,上料机构2与装夹机构4沿着转移机构3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物料输送机构5设置于装夹机构4远离上料机构2的一侧,固化机构6活动设置于机架1。
上料机构2用于管廊内衬的上料,转移机构3接收上料的管廊内衬并转移至装夹机构4,装夹机构4对转移机构3所转移的管廊内衬进行夹装,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物料输送机构5上料竹缠绕物料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上进行缠绕,于装夹机构4形成竹缠绕管廊,固化机构6移动至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需要说明的是,管廊内衬指的是构成竹缠绕管廊的内衬层,内衬层通常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优选是不锈钢材料制成。
其中,上料机构2包括转运车21以及凹槽22,凹槽22开设于转运车21的顶侧,凹槽22大致呈“V”型设置,以用于放置管廊内衬后上料管廊内衬。本实施例中,转运车21可以是有轨车或无轨车,只需实现对管廊内衬的上下料即可,此处不做限定。
转移机构3包括抓取机械手31,抓取机械手31滑移设置于机架1。本实施例中,抓取机械手31有两个,两个抓取机械手31相对设置,且两个抓取机械手31能够同步沿垂直于转运车21的运输方向的方向滑移,从而抓取管廊内衬的两端以对管廊内衬进行输送。当转运车21将管廊内衬运输至机架1内,抓取机械手31抓取管廊内衬的两端,并对管廊内衬进行输送。本实施例中,抓取机械手31的移动可采用现有的移动驱动方式,可以通过气缸或电机等线性移动设备实现,此处不做限定。
参照图3和图4,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装夹机构4与物料输送机构5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装夹机构4的立体图。装夹机构4包括底座41、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底座41位于机架1的下方,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均滑移设置于底座41上。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相对设置,且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可相对运动,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用于分别对转移机构3转移的管廊内衬的两端进行夹装,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夹持组件42或第二夹持组件43中其中一个设为固定在底座41上,从而对不同长度的管廊内衬进行夹持。
参照图5和图6,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42与驱动组件424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底座41包括底板411、滑移板412、齿条413、齿轮414以及滑移驱动件415,滑移板412滑移设于底板411上,齿条413设于底板411与滑移板412之间,且齿条413沿滑移板412的滑移方向设置。齿轮414啮合连接于齿条413,滑移驱动件415设于滑移板412上,即滑移板412承载滑移驱动件415,滑移驱动件415的输出端固定穿设于齿轮414。本实施例中,滑移驱动件41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滑移板412后固定穿设于齿轮414的中心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滑移驱动件415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齿轮414发生转动的驱动件。当滑移驱动件415工作时,滑移驱动件415驱动齿轮414发生转动,使得齿轮414与齿条413啮合连接,从而使得滑移板412能够相对底板411做往复线性滑动。
参照图4和图6,底座41还包括第一滑轨416与第一滑块417,第一滑轨416设置于底板411朝向滑移板412的一侧。第一滑块417设置于滑移板412朝向底板411的一侧,第一滑块417滑移配合于第一滑轨416上。当滑移驱动件415带动滑移板412做往复线性滑动时,第一滑块417与第一滑轨416的配合使得滑移板412稳定地进行往复线性滑动。
参照图4和图5,第一夹持组件42包括夹持座421、转动座422、抵紧件423以及驱动组件424,夹持座421滑移设置于滑移板412上,转动座422转动设置于夹持座421朝向第二夹持组件43的一侧,转动座42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4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的一端。其中,转动座42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43的一端内具有滑移腔,抵紧件423滑移设置于滑移腔内,抵紧件423用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422相对固定。驱动组件424连接于转动座422的一侧,驱动组件424用于当抵紧件423抵紧管廊内衬后驱动转动座422转动从而驱动管廊内衬转动。
参照图7和图8,图7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42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驱动组件424的剖视图。其中,抵紧件423包括活动块4231、第一连杆4232、抵紧板4233、第二滑块4234以及第二滑轨4235,活动块4231滑移设置于滑移腔内,活动块4231可沿平行于转运车21的运输方向滑移。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活动块4231的滑移可通过能够实现往复线性移动的驱动件进行驱动,此处不多加限制。第一连杆4232有若干组,若干组第一连杆4232沿活动块423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连杆4232的一端铰接于活动块4231的外侧。抵紧板4233朝向活动块4231的一侧铰接于第一连杆4232远离活动块4231的一端,抵紧板4233用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以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422相对固定。当抵紧板4233未处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的状态时,第一连杆4232相对活动块4231呈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杆4232与活动块4231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当抵紧板4233处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的状态时,第一连杆4232与活动块423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内径的管廊内衬而言,第一连杆4232与活动块4231之间的最大角度为90度。此外,第二滑块4234连接于抵紧板4233的一端,第二滑轨4235设于转动座422朝向抵紧板4233的一侧,且第二滑块4234滑移配合于第二滑轨4235。当转移机构3将管廊内衬转移至底座41上时,转动座422上具有抵紧件42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此时通过驱动活动块4231沿靠近驱动组件424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一连杆4232同步移动,由于第二滑块4234与第二滑轨4235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连杆4232与活动块423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抵紧板4233背离第一连杆4232的一侧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进而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422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模具轴穿设于管廊内衬的方式,通过抵紧件423的设置,使得抵紧板4233可伸缩设置于转动座422上,从而对管廊内衬的两端进行夹装。此外本实施例中去轴心模的关键基础为管廊内衬内衬层通常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从而实现对管廊内衬的快速装夹,如此设置使得抵紧件423同时适用于多种规格(例如不同内径)的管廊内衬。
第一夹持组件42还包括推动气缸425、第三滑轨426与第三滑块427,推动气缸425设置于夹持座421内,且推动气缸425的活塞杆连接于滑移板412。第三滑轨426设置于滑移板412背离底板411的一侧,第三滑块427对应设置于夹持座421朝向滑移板412的一侧。当推动气缸425工作时,推动气缸425的活塞杆推动夹持座421沿第三滑轨426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使得转动座422中具有抵紧件42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再通过驱动活动块4231沿靠近驱动组件424的方向滑移,第一连杆4232同步移动,使得抵紧板4233背离第一连杆4232的一侧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从而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422相对固定。
驱动组件424包括第一驱动件4241、主动轮4242、从动轮4243以及传动带4244,第一驱动件4241设置于夹持座421内,主动轮4242套设于第一驱动件4241的输出端,从动轮4243套设于转动座422背离抵紧板4233的一端,传动带4244绕设于主动轮4242与从动轮424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241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穿设于主动轮424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241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主动轮4242发生转动的驱动件。当管廊内衬相对转动座422固定后,第一驱动件4241工作从而驱动主动轮4242转动,通过传动带4244使得从动轮424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座422转动以使得管廊内衬同步转动。
参照图3和图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持组件43与第一夹持组件42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处不多加赘述。
参照图2和图3,物料输送机构5包括放卷组件51、浸料组件52与引导组件53,放卷组件51用于下料竹缠绕物料,浸料组件52与引导组件53沿放卷组件51的下料方向依次设置,浸料组件52用于使得胶黏剂均匀粘着于竹缠绕物料上。引导组件53设于浸料组件52远离放卷组件51的一侧,引导组件53远离浸料组件52的一侧伸入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之间,引导组件53用于对竹缠绕物料进行引导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上进行缠绕。
其中,放卷组件51包括放卷架511以及若干个转动辊512,若干个转动辊512沿放卷架51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且转动辊512转动连接于放卷架511,转动辊512的设置用于安装竹缠绕物料,并通过转动辊512的转动从而对竹缠绕物料进行下料。
浸料组件52包括支撑架521、放料斗522、搅拌器523、浸料池(附图未示出)、浸料辊524以及引导杆525,放料斗522设置于支撑架521上,放料斗522用于放置胶黏剂。搅拌器523位于放料斗522的顶端,搅拌器523的输出轴伸入放料斗522内,从而对胶黏剂进行均匀搅拌。浸料池设于支撑架521的下方,浸料池与放料斗522连通,且放料斗522的出料口正对浸料池,以使得胶黏剂从放料斗522的出料口流出后落入浸料池以供竹缠绕物料的浸泡。浸料辊524转动设于支撑架521的侧壁,且浸料辊524的底端位于浸料池内。引导杆525有多根,多根引导杆525间隔设置于支撑架521上与浸料辊524同一侧的侧壁,且浸料辊524与引导杆525相互错位设置,使得下料时竹缠绕物料始终保持绷紧状态。当竹缠绕物料通过放卷组件51下料后,竹缠绕物料通过浸料池并从浸料辊524的底端穿过,竹缠绕物料从胶黏剂中经过,从而使得竹缠绕物料外涂有胶黏剂。然后涂有胶黏剂的竹缠绕物料依次穿设于多根引导杆525,再通过引导组件53使得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上,当管廊内衬开始转动时,竹缠绕物料随着管廊内衬的转动缠绕至管廊内衬,滑移驱动件415驱动滑移板412做往复线性滑动,从而使得竹缠绕物料机械往复式缠绕至管廊内衬外形成竹缠绕管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支撑架521上设置喷淋装置,从而将胶黏剂喷淋至竹缠绕物料上。
参照图2和图3,引导组件53包括抵接杆531、抵接轮532以及电动缸533,抵接杆531呈弧形设置,抵接杆531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521靠近底座41的一侧,抵接杆531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之间。抵接轮532转动连接于抵接杆531远离支撑架521的一端,抵接轮532抵接于管廊内衬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抵接轮532有两个,两个抵接轮532均抵接于管廊内衬的外侧,竹缠绕物料从两个抵接轮532之间穿过,其中一个抵接轮532用于使得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外,另一个抵接轮532与管廊内衬之间为柔性抵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抵接轮532的下方设置弹簧等弹性件,以使得抵接轮532柔性抵接于管廊内衬的外侧,从而压平缠绕至管廊内衬外的竹缠绕物料。此外,电动缸533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521靠近底座41的一侧,另一端铰接于抵接杆531的底侧。当电动缸533工作时,电动缸533驱动抵接杆531相对支撑架521转动,从而使得抵接轮532始终保持抵紧管廊内衬的外侧的状态。
参照图2和图9,图9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固化机构6的立体图。固化机构6包括固化机械手61与固化灯62,固化机械手61滑移设置于机架1,固化机械手61的滑移方向与抓取机械手31的滑移方向相互平行。其中,固化灯62的数量有三个,其中一个固化灯62的照射角度竖直朝向管廊内衬的上方,并且该固化灯62通过线性伸缩设备活动设置于机架1上,以使得该固化灯62可相对机架1做上下升降运动,从而适应不同管径的管廊内衬。另两个固化灯62分别照射于管廊内衬的两侧,且两个固化灯62均连接于固化机械手61远离机架1的一端。
其中,固化机械手61包括滑移块611、连接架612、第一伸缩杆613、第二连杆614、第三连杆615、第二伸缩杆616以及第四连杆617,滑移块611滑移设置于机架1上。连接架612的一端铰接于滑移块611,连接架612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化灯62。第一伸缩杆613的一端连接于滑移块611,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614的一端,第三连杆615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614远离第一伸缩杆613的一端,第三连杆615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化灯6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杆615铰接于固化灯62的铰接点与连接架612铰接于固化灯62的铰接点相互错位。第二伸缩杆616的一端连接于滑移块611,另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杆617的一端,第四连杆617的弯折点固定连接于连接架612,且第四连杆617远离第二伸缩杆616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614上。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之间的角度为钝角,第二连杆614与第四连杆617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当需要减小固化灯62相对竹缠绕管廊的角度以对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时,通过第一伸缩杆613收缩、第二伸缩杆616伸张,使得第二连杆614与第四连杆617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第二连杆614逐渐向上移动,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至接近180度。由于当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至接近180度,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相互远离的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相较之前增长,使得固化灯62相对连接架612的角度增大,从而使得固化灯62相对竹缠绕管廊的角度减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固化机构6对竹缠绕管廊上的胶黏剂进行光固化,大大减少了胶黏剂固化的时间,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使得本发明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产能得到提高,并使得竹缠绕管廊生产实现流水线作业。
参照图10,图10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板房7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还包括板房7,其中,板房7包括围墙71与显示屏72,围墙71用于防止对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的辐射。显示屏72设置于围墙71上,以用于显示围墙71内的竹缠绕管廊制程。
综上,本发明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作动过程如下:转运车21上料管廊内衬,通过抓取机械手31将管廊内衬进行输送,从而将管廊内衬运输至第一夹持组件42与第二夹持组件43之间。推动气缸425推动夹持座421做线性移动,使得转动座422具有抵紧件42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再通过驱动活动块4231滑移使得第一连杆4232同步移动,由于第二滑块4234与第二滑轨4235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连杆4232与活动块423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抵紧板4233背离第一连杆4232的一侧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进而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422相对固定。紧接着,竹缠绕物料通过放卷组件51下料后,竹缠绕物料通过浸料池并从浸料辊524的底端穿过,竹缠绕物料从胶黏剂中经过,从而使得竹缠绕物料外涂有胶黏剂。然后涂有胶黏剂的竹缠绕物料依次穿设于多根引导杆525,竹缠绕物料通过两个抵接轮532之间使得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上,此时第一驱动件4241驱动转动座422转动,使得管廊内衬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竹缠绕物料缠绕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上。当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后,固化机械手61驱动固化灯62移动至竹缠绕管廊上从而对竹缠绕管廊外的胶黏剂进行光固化。如此有效地提高了竹缠绕工序的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并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活动设于所述机架(1)的转移机构(3);
沿着所述转移机构(3)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机构(2)和装夹机构(4);
位于所述装夹机构(4)远离所述上料机构(2)的一侧的物料输送机构(5);
活动设于所述机架(1)的固化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4)包括底座(41)、第一夹持组件(42)以及第二夹持组件(43),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43)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41)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43)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包括夹持座(421)、转动座(422)、抵紧件(423)以及驱动组件(424),所述夹持座(421)滑移设置于所述底座(41),所述转动座(422)转动设于所述夹持座(421),所述抵紧件(423)滑移设于所述转动座(422)内,所述驱动组件(424)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动座(422),所述驱动组件(424)驱动所述转动座(422)转动,所述转动座(422)带动所述抵紧件(423)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件(423)包括活动块(4231)、第一连杆(4232)、抵紧板(4233)、第二滑块(4234)以及第二滑轨(4235),所述活动块(4231)滑移设于所述转动座(422)内,所述第一连杆(4232)的其中一端部铰接于所述活动块(4231),所述抵紧板(4233)的其中一面与所述第一连杆(4232)的另一端部相铰接,所述第二滑块(4234)连接于所述抵紧板(4233)的一端,所述第二滑轨(4235)设于所述转动座(422)朝向所述抵紧板(4233)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4234)滑移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423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24)包括第一驱动件(4241)、主动轮(4242)、从动轮(4243)以及传动带(4244),所述第一驱动件(4241)设于所述夹持座(421),所述主动轮(4242)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241)的输出端,所述从动轮(4243)套设于所述转动座(422)的一端,所述传动带(4244)绕设于所述主动轮(4242)与所述从动轮(424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机构(5)包括放卷组件(51)、浸料组件(52)与引导组件(53),所述浸料组件(52)与引导组件(53)沿着所述放卷组件(51)的放卷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引导组件(53)设于所述浸料组件(52)远离所述放卷组件(51)的一侧,所述引导组件(53)远离所述浸料组件(52)的一侧伸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4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组件(51)包括放卷架(511)以及若干个转动辊(512),若干个所述转动辊(512)均匀分布于所述放卷架(511),所述转动辊(512)转动连接于所述放卷架(5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料组件(52)包括支撑架(521)、放料斗(522)、搅拌器(523)、浸料池、浸料辊(524)以及引导杆(525),所述放料斗(522)设于所述支撑架(521),所述搅拌器(523)的输出端伸入所述放料斗(522)内,所述浸料池与所述放料斗(522)连通,所述浸料辊(524)与所述引导杆(525)错位设置于所述支撑架(521)的侧壁,所述浸料池设于所述支撑架(521),且所述浸料辊(524)的底端位于所述浸料池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53)包括抵接杆(531)以及抵接轮(532),所述抵接杆(531)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521)远离所述放卷架(511)的一端,所述抵接杆(53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43)之间,所述抵接轮(532)转动连接于所述抵接杆(5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机构(6)包括固化机械手(61)与固化灯(62),所述固化机械手(61)滑移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固化灯(62)连接于所述固化机械手(61)远离所述机架(1)的一端。
CN202310207380.5A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Pending CN116176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7380.5A CN116176009A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7380.5A CN116176009A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6009A true CN116176009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7380.5A Pending CN116176009A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60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161A (zh) 一种用于制备竹缠绕复合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CN205573247U (zh) 一种用于制备竹缠绕复合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CN109956116A (zh) 一种全自动锚杆涂油包装生产线
CN110817285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直径管材的管材上下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EA014701B1 (ru) Моби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трубчатых тел
CN108219244A (zh) 一种pe管材及其加工方法
CN116176009A (zh)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02120349A (zh) 一种车用制动软管连续硫化生产工艺及其蒸汽硫化管道
CN108146038B (zh) 一种高强度pvc管材的加工方法
CN116277344A (zh) 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及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
CN205393409U (zh) 全自动蛇形弹簧的推料机构
CN210087773U (zh) 二级电机定子打胶组装工件输送机构
CN219486003U (zh)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US20180186102A1 (en) A pipe form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ITMI20132004A1 (it) Apparecchiatura, stazione di lavoro e metodo per applicare un foglio protettivo di materiale polimerico a una tubazione e programma per elaboratore per attuare il metodo
KR102141689B1 (ko) 관거 보수보강 튜브 와인딩식 제조를 위한 내측 튜브 자동 적재 유닛과 관거 보수보강 튜브 와인딩식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CA2455536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composite reinforced pipe
CN205551344U (zh) 全自动蛇形簧成形流水线
CN204209963U (zh) 一种新型克拉管加热成型自动流水线
CN109571279B (zh) 一种螺旋伞齿轮自动上下料数控喷丸系统
CN108233290A (zh) 一种高强度pe管材及其加工方法
CN217749992U (zh) 一种全自动高压仪表焊管机
KR101446077B1 (ko) 산업용 롤 제조장치
CN205393408U (zh) 全自动蛇形弹簧的送料机构
CN219258799U (zh) 一种可自动上料的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