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6003U -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6003U
CN219486003U CN202320400746.6U CN202320400746U CN219486003U CN 219486003 U CN219486003 U CN 219486003U CN 202320400746 U CN202320400746 U CN 202320400746U CN 219486003 U CN219486003 U CN 219486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sliding
connecting rod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07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炯华
宣紫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raneng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07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6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6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6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的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包括:底座;相对设置于底座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且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活动;其中,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部、抵紧部与驱动组件,夹持部滑移设于底座,抵紧部活动设置于夹持部的其中一端,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于夹持部的另一端。本申请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对运动以对管廊内衬的两端进行夹装,再通过抵紧部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紧接着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使得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外,以形成竹缠绕管廊。如此改变了需要通过模具轴实现竹缠绕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脱模时间,提高了竹缠绕的生产效率,有效地提升了竹缠绕管廊的产能。

Description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廊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是设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管线的市政设施,其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空间,节约地下空间资源。由于早期的管廊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耗费材料多,建设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造价高,越来越难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迅速所带来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竹缠绕复合技术的日益成熟,竹缠绕管廊随之出现,由于其具有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低碳环保等众多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竹缠绕管廊沿管径方向一般分为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中内衬层由浸有胶黏剂的织物缠绕制成,增强层一般由涂有胶黏剂的竹篾缠绕制成,外防护层一般是喷涂一层耐腐蚀、防辐射材料。竹缠绕管廊利用竹缠绕技术成形,主要通过绕设装置对管廊内衬执行缠绕工序,然后在完成缠绕工序后实现竹缠绕管廊的脱模工序。在对竹缠绕管廊进行缠绕工序前,先将管廊内衬固定套设于模具轴外,再通过驱动模具轴转动使得管廊内衬同步转动,从而对管廊内衬进行竹缠绕以形成竹缠绕管廊。
然而,通过模具轴实现竹缠绕的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并且模具轴周转较为沉重,制成的竹缠绕管廊脱模时间较长,导致竹缠绕管廊的生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竹缠绕管廊的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包括:
底座;
相对设置于底座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且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活动;其中,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部、抵紧部与驱动组件,夹持部滑移设于底座,抵紧部活动设置于夹持部的其中一端,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于夹持部的另一端。
优选地,夹持部包括夹持座以及转动座,夹持座滑移设于底座,转动座的其中一端部转动连接于夹持座。
优选地,夹持部还包括推动气缸,推动气缸设于夹持座内,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底座。
优选地,抵紧部包括活动块、第一连杆、抵紧板、第三滑块以及第三滑轨,活动块滑移设于转动座内,第一连杆的其中一端部铰接于活动块,抵紧板的其中一面铰接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第三滑块连接于抵紧板的一端,第三滑轨设于转动座朝向抵紧板的一侧,第三滑块滑移配合于第三滑轨。
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带,旋转驱动件设于夹持座,主动轮套设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从动轮套设于转动座的一端,传动带绕设于主动轮与从动轮。
优选地,底座包括底板、滑移板以及滑移组件,滑移板滑移设于底板上,滑移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底板,滑移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滑移板,滑移组件驱动滑移板相对底板做往复线性移动。
优选地,滑移组件包括齿条、齿轮以及滑移驱动件,齿条设于底板上,齿轮啮合连接于齿条,滑移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于齿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还包括:引导组件,引导组件包括支撑架、抵接杆以及抵接轮,抵接杆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的一端,抵接杆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抵接轮转动连接于抵接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还包括:机架与固化组件,固化组件滑移设于机架;固化组件包括机械手以及固化灯,机械手滑移设于机架,固化灯连接于机械手远离机架的一端。
优选地,机械手包括滑移块、连接架、第一伸缩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二伸缩杆以及第四连杆,滑移块滑移设于机架,连接架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滑移块,连接架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化灯,第一伸缩杆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滑移块,第二连杆的其中一端铰接于第一伸缩杆,第三连杆的其中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化灯,第二伸缩杆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滑移块,第四连杆的其中一端铰接于第二伸缩杆,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还连接于连接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对运动,使得两者中的夹持部对管廊内衬的两端进行夹装,再通过抵紧部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紧接着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使得竹缠绕物料缠绕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外,从而形成竹缠绕管廊。如此改变了需要通过模具轴实现竹缠绕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脱模时间,提高了竹缠绕的生产效率,有效地提升了竹缠绕管廊的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的竹缠绕绕设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底座、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关系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底板与滑移板之间关系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固化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中,1、底座;11、底板;12、滑移板;13、滑移组件;131、齿条;132、齿轮;133、滑移驱动件;14、第一滑轨;15、第一滑块;2、第一夹持组件;21、夹持部;211、夹持座;212、转动座;213、滑移腔;214、推动气缸;215、第二滑轨;216、第二滑块;22、抵紧部;221、活动块;222、第一连杆;223、抵紧板;224、第三滑块;225、第三滑轨;23、驱动组件;231、旋转驱动件;232、主动轮;233、从动轮;234、传动带;3、第二夹持组件;4、引导组件;41、支撑架;42、抵接杆;43、抵接轮;44、电动缸;5、机架;6、固化组件;61、机械手;611、滑移块;612、连接架;613、第一伸缩杆;614、第二连杆;615、第三连杆;616、第二伸缩杆;617、第四连杆;62、固化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中的竹缠绕绕设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底座1、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之间关系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的竹缠绕绕设装置用于实现对管状物品进行竹缠绕,例如对管廊内衬进行竹缠绕。竹缠绕绕设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引导组件4、机架5以及固化组件6,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均滑移设置于底座1上,固化组件6则滑移设于机架5。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相对设置,且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可相对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夹持组件2或第二夹持组件3中其中一个设为固定在底座1上,以对不同长度的管廊内衬进行夹装。
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相配合将管廊内衬的两端进行夹装,并驱动管廊内衬转动,引导组件4对竹缠绕物料进行引导至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上,使得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上进行缠绕,固化组件6移动至竹缠绕管廊上进行光固化。需要说明的是,管廊内衬指的是构成竹缠绕管廊的内衬层,内衬层通常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优选是不锈钢材料制成。
参照图2和图3,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底板11与滑移板12之间关系的剖视图。底座1包括底板11、滑移板12以及滑移组件13,滑移板12滑移设置于底板11上,滑移组件13的一端连接于底板11,另一端连接于滑移板12,以驱动滑移板12相对底板11做往复线性移动。具体地,滑移组件13包括齿条131、齿轮132以及滑移驱动件133,齿条131设置于底板11上,齿轮132啮合连接于齿条131。滑移驱动件133设置于滑移板12上,滑移驱动件133的输出端穿过滑移板12后连接于齿轮132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滑移驱动件133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滑移板12后连接于齿轮132的中心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滑移驱动件133可以是其他能够驱动齿轮132转动的驱动件。当滑移驱动件133工作时,滑移驱动件133驱动齿轮132转动,通过齿轮132与齿条131之间啮合连接,齿轮132沿齿条13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滑移板12相对底板11做往复线性移动。
参照图3和图4,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底座1还包括第一滑轨14与第一滑块15,第一滑轨14设置于底板11朝向滑移板12的一侧,第一滑块15设置于滑移板12朝向底板11的一侧,第一滑块15滑移配合于第一滑轨14上。当滑移驱动件133驱动滑移板12做往复线性移动时,第一滑块15与第一滑轨14的配合使得滑移板12稳定地进行往复线性移动。
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夹持部21、抵紧部22与驱动组件23,夹持部21滑移设置于滑移板12上,以夹持管廊内衬的两端。抵紧部22活动设置于夹持部21的一侧,以使得当夹持部21夹持管廊内衬的两端后抵紧部22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驱动组件23连接于夹持部21的一端,驱动组件23用于当抵紧部22抵紧管廊内衬后驱动管廊内衬转动。
参照图3和图5,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2或第二夹持组件3的剖视图。具体地,夹持部21包括夹持座211与转动座212,夹持座211滑移设置于底座1上,转动座21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夹持座211朝向第二夹持组件3的一侧,转动座21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的一端。其中,转动座21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3的一端具有滑移腔213,转动座212具有滑移腔21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且抵紧部22滑移设置于滑移腔213内。
夹持部21还包括推动气缸214、第二滑轨215以及第二滑块216,推动气缸214设置于夹持座211内,推动气缸214的活塞杆连接于滑移板12。第二滑轨215设置于滑移板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第二滑块216设置于夹持座211朝向滑移板12的一侧,第二滑块216滑移配合于第二滑轨215上。当推动气缸214工作时,推动气缸214的活塞杆伸出使得夹持座211相对滑移板12做往复线性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座212具有滑移腔21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或从管廊内衬退出。
抵紧部22包括活动块221、第一连杆222、抵紧板223、第三滑块224以及第三滑轨225,活动块221滑移设置于滑移腔213内,活动块221可朝管廊内衬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线性移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活动块221的滑移可通过能够实现往复线性移动的驱动件进行驱动,此处不多加限制。第一连杆222有四组,四组第一连杆222沿活动块22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连杆222的一端铰接于活动块221的外侧。抵紧板223朝向活动块221的一侧铰接于第一连杆222远离活动块221的一端,抵紧板223用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以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212相对固定。当抵紧板223未处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的状态时,第一连杆222相对活动块221呈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杆222与活动块221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当抵紧板223处于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的状态时,第一连杆222与活动块22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内径的管廊内衬而言,第一连杆222与活动块221之间的最大角度为90度。此外,第三滑块224连接于抵紧板223朝向转动座212的一端,第三滑轨225对应设置于转动座212朝向抵紧板223的一侧,且第三滑块224滑移配合于第三滑轨225。当管廊内衬被移动至底座1上时,转动座212具有滑移腔21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通过驱动活动块221沿远离管廊内衬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杆222同步移动,由于第三滑块224与第三滑轨225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连杆222与活动块22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抵紧板223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进而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212相对固定。
参照图5和图6,图6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驱动组件23的剖视图。驱动组件23包括旋转驱动件231、主动轮232、从动轮233以及传动带234,旋转驱动件231位于夹持座211内,主动轮232套设于旋转驱动件231的输出端,从动轮233套设于转动座212背离抵紧板223的一端,传动带234绕设于主动轮232与从动轮233。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件231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穿设于主动轮232。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驱动件231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主动轮232发生转动的驱动件。当管廊内衬相对转动座212固定后,旋转驱动件231工作从而驱动主动轮232转动,通过传动带234使得从动轮23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座212转动以使得管廊内衬同步转动。
第二夹持组件3与第一夹持组件2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处不多加赘述。
引导组件4包括支撑架41、抵接杆42、抵接轮43以及电动缸44,抵接杆42呈弧形设置,抵接杆42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41靠近底座的一侧,抵接杆42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之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支撑架41远离抵接杆4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卷竹缠绕物料的放卷组件与用于使得胶黏剂均匀粘着于竹缠绕物料上的浸料组件,本实施例中不过多介绍二者中的结构。抵接轮43转动连接于抵接杆42远离支撑架41的一端,抵接轮43抵接于管廊内衬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抵接轮43有两个,两个抵接轮43均抵接于管廊内衬的外侧,竹缠绕物料从两个抵接轮43之间穿过,其中一个抵接轮43用于使得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外,另一个抵接轮43与管廊内衬之间为柔性抵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抵接轮43的下方设置弹簧等弹性件,以使得抵接轮43柔性抵接于管廊内衬的外侧,从而压平缠绕至管廊内衬外的竹缠绕物料。此外,电动缸44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41靠近底座1的一侧,另一端铰接于抵接杆42的底侧。当电动缸44工作时,电动缸44驱动抵接杆42相对支撑架41转动,从而使得抵接轮43始终保持抵紧管廊内衬的外侧的状态。
参照图1和图7,图7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固化组件6的立体图。固化组件6包括机械手61以及固化灯62,机械手61滑移设置于机架5。本实施例中,固化灯62的数量有三个,其中一个固化灯62的照射角度直射管廊内衬,并且该固化灯62通过线性伸缩设备活动设置于机架5上,以使得该固化灯62可相对机架5做线性升降运动,从而适应不同管径的管廊内衬。另两个固化灯62分别照射于管廊内衬的两侧,且两个固化灯62均连接于机械手61远离机架5的一端。
其中,机械手61包括滑移块611、连接架612、第一伸缩杆613、第二连杆614、第三连杆615、第二伸缩杆616以及第四连杆617,滑移块611滑移设置于机架5上。连接架612的一端铰接于滑移块611,连接架612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化灯62。第一伸缩杆613的一端连接于滑移块611,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614的一端,第三连杆615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614远离第一伸缩杆613的一端,第三连杆615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化灯6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杆615铰接于固化灯62的铰接点与连接架612铰接于固化灯62的铰接点相互错位。第二伸缩杆616的一端连接于滑移块611,另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杆617的一端,第四连杆617的弯折点固定连接于连接架612,且第四连杆617远离第二伸缩杆616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614上。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之间的角度为钝角,第二连杆614与第四连杆617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当需要减小固化灯62相对竹缠绕管廊的角度以对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时,通过第一伸缩杆613收缩、第二伸缩杆616伸张,使得第二连杆614与第四连杆617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第二连杆614逐渐向上移动,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至接近180度。由于当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至接近180度,第二连杆614与第三连杆615相互远离的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相较之前增长,使得固化灯62相对连接架612的角度增大,从而使得固化灯62相对竹缠绕管廊的角度减小。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中,先将管廊内衬吊至第一夹持组件2与第二夹持组件3之间,推动气缸214推动夹持座211朝靠近管廊内衬的方向移动,使得转动座212具有滑移腔213的一端伸入管廊内衬,再通过驱动活动块221沿远离管廊内衬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杆222同步移动,由于第三滑块224与第三滑轨225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连杆222与活动块221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抵紧板223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进而使得管廊内衬与转动座212相对固定,即可将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上,然后通过抵接轮43压平缠绕至管廊内衬外的竹缠绕物料。待竹缠绕物料缠绕至管廊内衬后,机械手61驱动固化灯62移动至竹缠绕管廊上,从而对竹缠绕管廊外的胶黏剂进行光固化。当需要脱模时,只需驱动活动块221沿靠近管廊内衬的方向移动,使得抵紧板223不再抵紧管廊内衬的内壁,再驱动转动座212具有滑移腔213的一端退出管廊内衬,即可实现对竹缠绕管廊的脱模。如此改变了需要通过模具轴实现竹缠绕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脱模时间,提高了竹缠绕的生产效率,有效地提升了竹缠绕管廊的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第一夹持组件(2)和第二夹持组件(3),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可沿着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夹持部(21)、抵紧部(22)与驱动组件(23),所述夹持部(21)滑移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抵紧部(22)活动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1)的其中一端,所述驱动组件(23)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夹持部(21)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1)包括夹持座(211)以及转动座(212),所述夹持座(211)滑移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转动座(212)的其中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座(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1)还包括推动气缸(214),所述推动气缸(214)设于所述夹持座(211)内,所述推动气缸(214)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底座(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部(22)包括活动块(221)、第一连杆(222)、抵紧板(223)、第三滑块(224)以及第三滑轨(225),所述活动块(221)滑移设于所述转动座(212)内,所述第一连杆(222)的其中一端部铰接于所述活动块(221),所述抵紧板(223)的其中一面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222)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三滑块(224)连接于所述抵紧板(223)的一端,所述第三滑轨(225)设于所述转动座(212)朝向所述抵紧板(223)的一侧,所述第三滑块(224)滑移配合于所述第三滑轨(2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旋转驱动件(231)、主动轮(232)、从动轮(233)以及传动带(234),所述旋转驱动件(231)设于所述夹持座(211),所述主动轮(232)套设于所述旋转驱动件(231)的输出端,所述从动轮(233)套设于所述转动座(212)的一端,所述传动带(234)绕设于所述主动轮(232)与所述从动轮(2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滑移板(12)以及滑移组件(13),所述滑移板(12)滑移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滑移组件(1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1),所述滑移组件(1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移板(12),所述滑移组件(13)驱动所述滑移板(12)相对所述底板(11)做往复线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13)包括齿条(131)、齿轮(132)以及滑移驱动件(133),所述齿条(131)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齿轮(132)啮合连接于所述齿条(131),所述滑移驱动件(13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齿轮(13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组件(4),所述引导组件(4)包括支撑架(41)、抵接杆(42)以及抵接轮(43),所述抵接杆(42)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41)的一端,所述抵接杆(4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之间,所述抵接轮(43)转动连接于所述抵接杆(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5)与固化组件(6),所述固化组件(6)滑移设于所述机架(5);所述固化组件(6)包括机械手(61)以及固化灯(62),所述机械手(61)滑移设于所述机架(5),所述固化灯(62)连接于所述机械手(61)远离所述机架(5)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竹缠绕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61)包括滑移块(611)、连接架(612)、第一伸缩杆(613)、第二连杆(614)、第三连杆(615)、第二伸缩杆(616)以及第四连杆(617),所述滑移块(611)滑移设于所述机架(5),所述连接架(612)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611),所述连接架(612)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化灯(62),所述第一伸缩杆(613)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611),所述第二连杆(614)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杆(613),所述第三连杆(615)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614),所述第三连杆(615)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化灯(62),所述第二伸缩杆(616)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611),所述第四连杆(617)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杆(616),所述第四连杆(617)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614),所述第四连杆(617)还连接于所述连接架(612)。
CN202320400746.6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Active CN219486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0746.6U CN219486003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0746.6U CN219486003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6003U true CN21948600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0746.6U Active CN219486003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6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75C (zh) 双壁复合管和管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5573247U (zh) 一种用于制备竹缠绕复合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CN109751475A (zh) 一种圆形管道给进式整体修复设备及其修复方法
CN113211774A (zh) 一种非金属复合管管道扩口装置
CN219486003U (zh) 一种竹缠绕绕设装置
CN107934691B (zh) 一种带延长支臂的盘管架
CN105773988A (zh) 一种增强型缠绕管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05150552B (zh) 一种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波纹管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CN112161115A (zh) 一种立体纤维编织复合管道及其生产方法
CN110260061B (zh) 高弯曲轻型软管及其生产方法
CN112895473A (zh) 一种双壁波纹管承口连接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CN103722757B (zh) 单生产线生产多规格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16219627A (zh) 一种3d纤维编织与缠绕一体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035332U (zh) 一种玻璃钢用缠绕设备
CN214368172U (zh) 一种pccp管道安装新型液压内拉装置
CN210586545U (zh) 一种连续弯曲无直段管件的弯管机
CN114054248A (zh) 一种管道内外涂装设备
CN116176009A (zh) 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4833974A (zh) 一种led光固化装置
CN21127939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玻璃钢筒体模具
CN111391285A (zh) 一种h型管炭纤维缠绕回转装置及缠绕方法
CN207014750U (zh) 一种钢带增强波纹管外层带生产用挤出口模
CN107322910B (zh) 一种承插接头成型模具及其应用
CN214163916U (zh) 多层壁复合管生产装置
CN113441580B (zh) 一种智能自动数控弯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