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4015A -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4015A
CN116174015A CN202111424579.0A CN202111424579A CN116174015A CN 116174015 A CN116174015 A CN 116174015A CN 202111424579 A CN202111424579 A CN 202111424579A CN 116174015 A CN116174015 A CN 116174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ar sieve
heteroatom
metal
metal element
precur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45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长久
厉晨豪
浦宁
彭欣欣
朱斌
林民
罗一斌
舒兴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2021114245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40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4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9/00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 B01J29/03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not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 B01J29/0308Mesoporous materials not having base exchange properties, e.g. Si-MCM-41
    • B01J29/0316Mesoporous materials not having base exchange properties, e.g. Si-MCM-41 containing iron group metals, noble metals or copper
    • B01J29/0333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metal ingredient
    • B01J35/393Metal or metal oxide crystallite siz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6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e metal ingredi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1/00Preparation of oxiranes
    • C07D301/02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 C07D301/03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 C07D301/04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with air or molecular oxygen
    • C07D301/06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with air or molecular oxygen in the liquid ph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04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ring oxygen ato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9/00Aspects of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s not covered by B01J29/00
    • B01J2229/10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 B01J2229/18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to introduce other elements into or onto the molecular sieve itself
    • B01J2229/183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to introduce other elements into or onto the molecular sieve itself in framework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9/00Aspects of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s not covered by B01J29/00
    • B01J2229/10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 B01J2229/18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to introduce other elements into or onto the molecular sieve itself
    • B01J2229/186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ffect to be obtained to introduce other elements into or onto the molecular sieve itself not in framework pos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催化材料包括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和分散在分子筛的晶内的金属元素M,所述金属元素M为能够形成稳定氧化物聚集体的金属元素;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全硅分子筛骨架中至少部分的硅被杂原子元素Q所取代的分子筛,所述杂原子元素Q为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大分子底物反应活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粒径均一且在分子筛孔道内分散均匀并与骨架中杂原子发挥协同催化作用。

Description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催化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用Ge、Ti、B、P、Fe、Ga、Zr等过渡金属元素或者主族元素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Si或者Al,形成杂原子分子筛。分子筛骨架中引入杂原子,对分子筛的孔道结构、表面酸性、粒径大小等物理性能调变作用明显。传统分子筛表面酸性弱、催化能力较弱,但分子筛骨架结构中引入杂原子后,分子筛物化性能得到调变,增加了分子筛活性位的数量和活性,提高其催化活性,赋予分子筛特殊的催化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
微孔分子筛由于孔道限制,只能被小分子尺寸的反应物和氧化物扩散通过,从而无法催化大分子参与的反应。针对这一缺陷,在微孔分子筛中引入介孔甚至对已构造具有多级孔径的分子筛进一步扩孔,从而改善微孔分子筛应用于大分子反应物时的性能。按照合成方法的不同,多级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脱除骨架原子法、双模板剂合成法有序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硬模板剂法、干胶转化法以及硅烷化法。其中,硅烷化法是比较简单且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直接水热合成法一般指的是在分子筛晶化过程中直接引入金属前驱体,水热晶化过程中,金属前驱体可通过静电作用或范德华力,与分子筛次级结构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次级结构单元自组装过程中,金属纳米颗粒被均匀包埋到分子筛骨架中。由于上述过程是在强碱性和高温水热条件下进行的,金属前驱体极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为解决该问题,前驱体金属离子常与含孤对电子的配体(如有机胺配体或氨等)形成络合物。除了防止聚沉,络合剂能同时起到孤立分散的作用,有助于形成高分散的金属纳米颗粒。而高分散的金属纳米颗粒有助于抑制金属在高温下的烧结。
但是,将金属前驱体与有机配体络合后再引入到分子筛水热晶化过程来使纳米颗粒高度分散于分子筛晶内,以及利用硅烷化法制备多级孔分子筛并发挥骨架杂原子位点与分子筛孔道内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协同催化作用,这两种技术效果是现有的制备工艺无法同时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大分子底物反应活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粒径均一且在分子筛孔道内分散均匀并与骨架中杂原子发挥协同催化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包括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和分散在分子筛的晶内的金属元素M,所述金属元素M为能够形成稳定氧化物聚集体的金属元素;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全硅分子筛骨架中至少部分的硅被杂原子元素Q所取代的分子筛,所述杂原子元素Q为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该复合催化材料具有如下XPS特征:
将在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记为T1
将在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记为T2
如下式(1)定义的T0为0.03~0.2%之间的任意值;
T0=(T1-T2)/T2 式(1);
优选地,所述的T0为0.05~0.19%之间的任意值。
可选地,该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BEA结构分子筛、MWW结构分子筛、二维六方结构分子筛、MOR结构分子筛和TUN结构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BEA结构分子筛、MCM结构分子筛和SBA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和BEA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铜和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选自锰、铁、钴、镍、钯、铂和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M为Co,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为Co3O4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Mn,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MnO2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Fe,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Fe2O3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Ni,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NiO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Pd,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PdO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Pt,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PtO2聚集体;或者
所述金属M为Cu,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CuO聚集体;
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Co、Mn、Fe、Ni或Cu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2p3/2电子的结合能;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Pt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4f7/2电子的结合能;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Pd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3d5/2电子的结合能。
可选地,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骨架杂原子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0.001~0.05):1,优选为(0.002~0.04):1;
金属M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0.001~0.2):1,优选为(0.002~0.1):1。
可选地,所述复合催化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400~800m2/g,总孔体积为0.3~0.65ml/g,微孔体积为0.1~0.19mL/g,介孔体积为0.2~0.46mL/g,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以金属纳米颗粒形式存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5~11nm。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模板剂、硅源、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水混合,得到水解溶液;
S2、将金属元素M前驱体和所述水解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S3、将硅烷化试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料中,混合后得到反应混合物;
S4、对所述反应混合物进行水热晶化处理和焙烧处理;
其中,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包含的杂原子元素Q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所述硅烷化试剂包含至少一个与所述金属元素M络合的配位基团。
可选地,以Si元素计的所述硅源:模板剂:以杂原子元素Q计的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水:金属M元素:硅烷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0.001~1):(0.001~0.05):(5~100):(0.001~0.2):(0.025~0.4),优选为1:(0.005~0.5):(0.001~0.05):(5~100):(0.001~0.2):(0.025~0.3)。
可选地,所述硅源选自有机硅脂、固体硅胶、白炭黑和硅溶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有机硅脂、固体硅胶和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为有机硅脂,所述有机硅脂的通式为下式(A)所示的结构: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041
其中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所述烷基为支链或直链烷基;优选地,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或者具有3~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硅脂选自硅酸四甲酯、硅酸四乙酯、硅酸四丁酯和二甲基二乙基硅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模板剂为有机碱,优选为选自季铵碱、脂肪族胺和脂肪族醇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模板剂的选自通式为下式(B)所示结构的季铵碱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051
其中R1、R2、R3和R4各自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为R1、R2、R3和R4各自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MFI型分子筛,所述模板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丙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丙基氯化铵、四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或者
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MEL型分子筛,所述模板剂为四丁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丁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或者
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Beta型分子筛,所述的模板剂为四乙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乙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
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硅源为有机硅脂,在将模板剂、有机硅脂、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水混合后还包括水解赶醇处理,得到所述水解溶液;
所述水解赶醇处理的条件包括:在0~95℃下搅拌水解2~10小时;优选为在50~95℃下搅拌水解2~8小时。
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包括有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为杂原子元素的氯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为含杂原子元素的有机酸酯,选自通式为下式(C)所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061
其中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6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具有2~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2~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可选地,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异戊基、己基或异己基中的一种;优选为各自独立地选自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钛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四氯化钛、硫酸钛、硝酸钛、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硼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锡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卤化锡、卤化亚锡、硫酸亚锡、硫酸锡、锡酸盐、亚锡酸盐、硝酸锡、氧化锡和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铝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偏铝酸钠、硫酸铝、薄水铝石、金属铝、硝酸铝、异丙醇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磷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正磷酸、三乙基磷酸和偏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锗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氧化锗、锗醇盐、氯化锗和锗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步骤S2中,所述金属元素M前驱体为无机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金属化合物为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所述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选自金属元素M的氯化物、水合氯化物、硫酸盐、水合硫酸盐和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为金属元素M的有机配体化合物;优选金属元素M前驱体为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
所述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铜和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元素M前驱体采用金属元素M前驱体的水溶液,该金属元素M前驱体水溶液中金属元素M与水的摩尔比为1:(50~500)。
可选地,步骤S3中,所述硅烷化试剂的通式为R9Si(R10)(R11)R12,其中,R9、R10、R11、R12各自独立为卤素、烷基、烷氧基、芳香基、巯基或胺基,且R9、R10、R11、R12中至少有一者为烷基、烷氧基、芳香基、巯基或胺基;所述烷基、烷氧基、巯基和胺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选自1~18中的任意整数,所述芳香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中的任意整数;
优选地,所述硅烷化试剂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1,7-二氯辛甲基四硅氧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S3中混合的条件包括:在20~80℃下搅拌0.5~2小时。
可选地,步骤S4中,所述水热晶化处理的条件包括:在自生压力下进行,水热晶化时间为0.5~10天,水热晶化温度为110~200℃;优选地,水热晶化时间为0.5~5天,水热晶化温度为150~200℃;
所述焙烧处理的条件包括:焙烧温度为400~900℃,焙烧时间为1~16小时;优选地,焙烧温度为400~800℃,焙烧时间为2~8小时。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本公开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在催化大分子醛/烯烃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优选在催化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公开提供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材料通过向分子筛合成的反应混合物中引入杂原子前驱体,杂原子在晶化时主要进入分子筛骨架。本公开还向反应混合物中引入金属元素前驱体和硅烷化试剂,硅烷化试剂的配位基团络合金属起到固定、分散金属元素的作用,硅烷化试剂中的烷基链还具有撑层作用达到扩孔效果,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分子筛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大分子底物反应活性;并且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粒径均一且均匀分散于多级孔杂原子骨架分子筛的孔道内。金属氧化物颗粒的金属元素与骨架内的杂原子可以起到协同催化作用,有效提高复合催化材料对于大分子底物的催化活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XRD谱图。
图3-1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TEM图。
图3-2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TEM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FT-IR谱图。
图5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UV-Vis图。
图6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XPS的Co谱图。
图7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产物的XPS的Ti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惊奇地发现,在晶化合成分子筛的反应原料中引入杂原子前驱体、金属元素M前驱体和硅烷化试剂(包含至少一个与金属元素M络合的配位基团),经过水热晶化处理和焙烧处理,可以向分子筛骨架中引入杂原子,并且得到复合催化材料的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粒径均一度高并且能够均匀分散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孔道内,分子筛骨架上杂原子金属位点与孔道内的金属元素M的金属位点(纳米颗粒)可以达到协同催化效果。该复合材料在大分子醛/烯烃的共氧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例如用于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环辛烯转化率和环氧环辛烯选择性。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包括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和分散在分子筛的晶内的金属元素M,所述金属元素M为能够形成稳定氧化物聚集体的金属元素;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全硅分子筛骨架中至少部分的硅被杂原子元素Q所取代的分子筛,所述杂原子元素Q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分子筛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大分子底物反应活性;并且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粒径均一且均匀分散于多级孔杂原子骨架分子筛的介孔孔道内。金属氧化物颗粒的金属元素与骨架内的杂原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向分子筛骨架中引入杂原子后,复合材料中两种金属位点可以起到协同催化作用,有效提高复合催化材料对于大分子底物的催化活性。
本公开中稳定氧化物聚集体是指本领域已知的金属元素M在自然状态下能够最稳定存在的氧化物聚集体,例如当金属M为Co时,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为Co3O4聚集体;当所述金属M为Cu时,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为CuO聚集体。
本公开发明人还发现与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中金属M元素的XPS结合能相比,本公开在复合材料中引入的金属M元素的XPS结合能发生了变化,并且在骨架中的杂原子对于复合材料中的金属M元素的XPS结合能也能够产生影响,当复合材料中的金属元素M的XPS化学结合能相比于其稳定氧化物中金属元素M的XPS化学结合能的变化在一定给范围时,该复合材料能够获得较高的环辛烯转化率和环氧环辛烯选择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复合催化材料具有如下XPS特征:
将在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记为T1
将在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记为T2
如下式(1)定义的T0为0.03~0.2%之间的任意值;
T0=(T1-T2)/T2 式(1)。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T0为0.05~0.19%之间的任意值。复合催化材料的T0在该范围内时,该复合催化材料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环辛烯转化率和环氧环辛烯选择性更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BEA结构分子筛、MWW结构分子筛、二维六方结构分子筛、MOR结构分子筛和TUN结构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BEA结构分子筛、MCM结构分子筛和SBA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和BEA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铜和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和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Co,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为Co3O4聚集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Mn,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MnO2聚集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Fe,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Fe2O3聚集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Ni,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NiO聚集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Pd,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PdO聚集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Pt,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PtO2聚集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为Cu,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CuO聚集体;
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Co、Mn、Fe、Ni或Cu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2p3/2电子的结合能;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Pt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4f7/2电子的结合能;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Pd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3d5/2电子的结合能。
以XPS特征中2p3/2电子为例,其具体含义为:2p表示2p轨道,3/2表示旋-轨耦合量子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骨架杂原子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0.001~0.05):1,优选为(0.002~0.04):1;
金属M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0.001~0.2):1,优选为(0.002~0.1):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以金属纳米颗粒形式存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5~11nm,优选为0.5~10nm;BET比表面积为400~800m2/g,优选为400~700m2/g;总孔体积为0.3~0.65ml/g,优选为0.31~0.63ml/g;微孔体积为0.1~0.19mL/g,优选为0.11~0.18mL/g;介孔体积为0.2~0.46mL/g,优选为0.21~0.46mL/g。本公开中的复合催化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有利于催化大分子底物的反应。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模板剂、硅源、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水混合,得到水解溶液;
S2、将金属元素M前驱体和所述水解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S3、将硅烷化试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料中,混合后得到反应混合物;
S4、对所述反应混合物进行水热晶化处理和焙烧处理;
其中,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包含的杂原子元素Q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所述硅烷化试剂包含至少一个与所述金属元素M络合的配位基团。
本公开通过向分子筛合成的反应混合物中引入杂原子前驱体,杂原子在晶化时主要进入分子筛骨架。本公开还向反应混合物中引入金属元素前驱体和硅烷化试剂,硅烷化试剂的配位基团络合金属起到固定、分散金属元素的作用,长链烷的撑层作用起到扩孔效果;并且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引入的金属M形成的金属M氧化物纳米颗粒也可以均匀分散于多级孔分子筛的孔道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以Si元素计的所述硅源:模板剂:以杂原子元素Q计的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水:金属M元素:硅烷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0.001~1):(0.001~0.05):(5~100):(0.001~0.2):(0.025~0.4),优选为1:(0.005~0.5):(0.001~0.05):(5~100):(0.001~0.2):(0.025~0.3)。
具体地,步骤S1中使用的水可以为合成分子筛时常用的水,为了避免杂原子的引入,优选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步骤c中混合的条件包括:在20~80℃下搅拌0.5~2小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硅源选自有机硅脂、固体硅胶、白炭黑和硅溶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有机硅脂、固体硅胶和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为有机硅脂,所述有机硅脂的通式为下式(A)所示的结构: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131
其中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所述烷基为支链或直链烷基;优选地,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或者具有3~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硅脂选自硅酸四甲酯、硅酸四乙酯、硅酸四丁酯和二甲基二乙基硅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公开,步骤S1中,所述模板剂为有机碱,优选为选自季铵碱、脂肪族胺和脂肪族醇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季铵碱可以为有机四级铵碱;所述脂肪族胺可以为NH3中的至少一个氢被脂肪族烃基(如烷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所述脂肪族醇胺可以为各种NH3中的至少一个氢被含羟基的脂肪族基团(如烷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剂的选自通式为下式(B)所示的结构的季铵碱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132
其中R1、R2、R3和R4各自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为R1、R2、R3和R4各自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中的一种。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MFI型分子筛,所述模板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丙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丙基氯化铵、四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或者
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MEL型分子筛,所述模板剂为四丁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丁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或者
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Beta型分子筛,所述的模板剂为四乙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乙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硅源为有机硅脂,在将模板剂、有机硅脂、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水混合后还包括水解赶醇处理,得到所述水解溶液;
所述水解赶醇处理的条件包括:在0~95℃下搅拌水解2~10小时;优选为在50~95℃下搅拌水解2~8小时;其中所述水解赶醇处理使有机硅源水解产生的醇在水解溶液中的质量含量为10ppm以下。
根据本公开,所述的金属前驱体的种类的可选范围较宽,凡是含有该金属元素的物质(例如为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和/或金属单质)均可实现本公开的目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包括有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为杂原子元素的氯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为含杂原子元素的有机酸酯,选自通式为下式(C)所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151
其中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6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具有2~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2~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可选地,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异戊基、己基或异己基中的一种;优选为各自独立地选自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钛,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四氯化钛、硫酸钛、硝酸钛、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杂原子为硼,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锡,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卤化锡、卤化亚锡、硫酸亚锡、硫酸锡、锡酸盐、亚锡酸盐、硝酸锡、氧化锡和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铝,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偏铝酸钠、硫酸铝、薄水铝石、金属铝、硝酸铝、异丙醇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杂原子为磷,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正磷酸、三乙基磷酸和偏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锗,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氧化锗、锗醇盐(例如乙醇锗、异丙醇锗)、氯化锗和锗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金属元素M前驱体为无机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金属化合物为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所述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选自金属元素M的氯化物、水合氯化物、硫酸盐、水合硫酸盐和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为金属元素M的有机配体化合物;优选金属元素M前驱体为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
所述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铜和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元素M前驱体采用金属元素M前驱体的水溶液,该金属元素M前驱体水溶液中金属元素M与水的摩尔比为1:(50~500)。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硅烷化试剂的通式为R9Si(R10)(R11)R12,其中,R9、R10、R11、R12各自独立为卤素、烷基、烷氧基、芳香基、巯基或胺基,且R9、R10、R11、R12中至少有一者为烷基、烷氧基、芳香基、巯基或胺基;所述烷基、烷氧基、巯基和胺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选自1~18中的任意整数,优选为选自1~12中的任意整数;芳香基的碳原子数可以为6~18中的任意整数,优选为6~12中的任意整数。
优选地,所述硅烷化试剂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1,7-二氯辛甲基四硅氧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至少一种。
本公开中对于不同的金属元素M,可以选择不同的硅烷化试剂,例如当金属元素M为Co时,硅烷化试剂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当金属元素M为Au时,硅烷化试剂为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所述水热晶化处理的条件包括:在自生压力下进行,水热晶化时间为0.5~10天,水热晶化温度为110~200℃;优选地,水热晶化时间为0.5~5天,水热晶化温度为150~200℃。
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所述焙烧处理的条件包括:焙烧温度为400~900℃,焙烧时间为1~16小时;优选地,焙烧温度为400~800℃,焙烧时间为2~8小时。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本公开第一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在催化大分子醛/烯烃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优选在催化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催化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中的反应条件包括:异丁醛与环辛烯摩尔比为2~8:1,以异丁醛与环辛烯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材料重量比为1~20重量%;0.1~2MPa,反应温度为20~120℃,反应时间为2~48小时。可选地,在淤浆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
本公开将复合催化材料用于催化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时,环辛烯的转化率不低于75mol%,目标产物环氧环辛烯的选择性不低于85mol%,异丁醛的转化率不低于98mol%。
本公开中,样品在Siemens D5005型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晶相图测定,射线源为Kα(Cu),测试范围2θ在0.5°~70°。
样品的傅里叶红外(FT-IR)谱图在Nicolet 82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测定,测试范围为400~4000cm-1
样品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在SHIMADZU UV-3100型紫外可见光谱仪上进行测定,测试范围为400~4000cm-1
样品的总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在Micromeritics公司ASAP245静态氮吸附仪上按照ASTM D4222-98标准方法进行测定。样品的低温氮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的测定按照ASTM D4222-98标准方法进行。
样品的透射电镜图片TEM是在FEI公司Tecnai G2F20S-TWIN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上获得。
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SEM是在日立S4800高分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上获得。
样品的XPS表征在ESCALAB 250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单色Al KαX射线,能力1486.6eV,功率150W,采用污染碳的C1s峰(284.8eV)矫正核电位移。
以下实施例中硝酸钴均为六水合硝酸钴。
实施例1
(1)将1.63g浓度为25.05重量%的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0.002mol)水溶液、20.8g硅酸四乙酯(0.1mol)、0.170g钛酸四丁酯(0.0005mol)和9g水(0.5mol)依次加入到500mL的烧杯中,放到带有加热和搅拌功能的磁力搅拌器上混合均匀,并在50℃下搅拌2小时,定时补充蒸发的水分,得到无色透明的硅胶溶液;
(2)将0.3g六水硝酸钴(0.001mol)和1.8g(0.1mol)水搅拌均匀,得到钴的水溶液,将钴的水溶液与步骤(1)所得硅的水解溶液混合;
(3)向步骤(2)的混合物里加入0.56g 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792,0.0025mol)并搅拌0.5小时;
(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转移到不锈钢密闭反应釜中,于170℃恒温晶化28h,得到样品,将得到的样品过滤、洗涤,于120℃干燥6小时,之后于马弗炉中550℃焙烧6小时,即可得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材料产品,记为A-1。
A-1的BET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体积、介孔体积及其含有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列于表2。
A-1的SEM图如图1所示;A-1的XRD谱图如图2所示,XRD分析其具有MFI结构;A-1的TEM如图3-1和3-2所示;A-1的FT-IR谱图如4所示;A-1的UV-Vis图如图5所示;A-1的XPS谱图如图6所示。A-1的XPS谱图在455~470ev范围内的分峰结果如图7所示。
其中由图1、图3-1和3-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产物形状规则、大小均一,且分子筛整体可以达到尺度;图4中960cm-1附近的特征峰说明Co与硅骨架表面结合;图5中450~700nm附近的特征峰说明Co与Si间存在相互作用;图7中在460.23ev位置处存在骨架Ti的峰,证明所得产物中成功向骨架中引入Ti杂原子。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不同的是不加入硅烷化试剂,所得产品记为D-1。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其它条件和操作参考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不同的是不加入骨架杂原子前驱体,所得产品记为D-2。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其它条件和操作参考实施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在搅拌条件下,将正硅酸乙酯、四丙基氢氧化铵、钛酸四丁酯、乙酰丙酮钴和去离子水混合,80℃下搅拌8h。得到摩尔配比为SiO2:结构导向剂:TiO2:Co:H2O=1:0.2:0.025:0.01:50的第一混合物;再按SiO2:硅烷化试剂=1:0.1的摩尔配比,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上述第一混合物中,继续搅拌2h,将所得第二混合物转移至耐压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70℃并在自生压力下晶化8h。待不锈钢耐压反应釜降至室温后,回收晶化产物,110℃干燥6h后,再550℃焙烧处理4h后即得到封装钴的钛硅分子筛。所得产品记为D-3。
实施例2~9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相应产品A-2~A-9,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其它条件和操作参考实施例1。A-2~A-9的SEM图与图1类似;XRD分析其具有MFI结构,XRD谱图与图2类似;其TEM图与图3-1和3-2类似;其FT-IR谱图与图4类似;其UV-Vis谱图与图5相似。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制备含钴多级孔β分子筛,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改变配比和模板剂,所用模板剂为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所得产品记为A-10。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制备含钴多级孔MEL分子筛,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改变配比和模板剂,所用模板剂为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所得产品记为A-11。
实施例12
制备含锰氧化物纳米颗粒多级孔MFI分子筛,骨架杂原子为锡,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所得产品记为A-12。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相应产品,其配比和合成条件、结果见表1。其它条件和操作参考实施例1,所得产品记为A-13。
其中水热晶化温度为140℃、水热晶化时间为7天;焙烧温度为840℃、焙烧时间为9h。
将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产物的BET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体积和介孔体积,以及产物含有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列于下表2中。
表1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11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21
表1中,硝酸钴均为六水合硝酸钴;TPAOH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Br为四丙基溴化铵,TBAOH为四丁基氢氧化铵,TEAOH为四乙基氢氧化铵;PHAPTMS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ES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792为硅烷偶联剂kh792(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N-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本公开采用的试剂可以通过常规购买渠道获得。
表2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22
其中直径小于2nm的孔为微孔孔径;直径在2~50nm之间的孔为介孔。
根据表2可知,与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D-1(不加入硅烷化试剂)相比,本公开实施例1~13制备得到的A-1~A-13具有更高的介孔体积以及更小的金属纳米颗粒平均粒径,说明本公开提供的方法能够对分子筛进行有效扩孔,并且金属纳米颗粒聚集程度更低,纳米颗粒平均粒径更小,分散度更高。
测试例
本测试例说明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样品与对比例制备的样品用于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的反应效果。
本测试例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的化学纯试剂,反应后各物质的浓度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所用的Agilent公司生产的6890型气相色谱仪;所用分析色谱柱为HP-5柱。
实施例中环辛烯的转化率、异丁醛转化率和环氧环辛烯选择性分别是按照下述公式(2)-(4)计算出的: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31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32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33
分别取上述对比例和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样品,按照异丁醛:环辛烯=3:1的摩尔比在淤浆床中均匀搅拌混合,淤浆床密闭体系连接一个常压纯氧气球作氧气来源,氧气压力为0.1MPa,环辛烯的用量为1mmol,催化剂的用量为50mg,溶剂乙腈用量为2.5mL。在25℃下反应稳定6小时,取样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34
Figure BDA0003378506000000241
本公开中,金属元素Co的稳定氧化物聚集体Co3O4的T2值为781.25eV;锰的稳定氧化物聚集体MnO2的T2值为642.10eV。
根据表3中的数据,与对比例1(未加入硅烷化试剂)、对比例2(未加入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以及对比例3(制备方法与本公开不同)所得产物相比D-1~D-3相比,本公开实施例1~13中所得产物A-1~A-13的T0为0.03~0.2%之间,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环辛烯转化率、异丁醛转化率和环氧环辛烯选择性更高。且本公开实施例1~13制备得到的产物A-1~A-13的催化活性高于不含Ti的D-2,也说明了金属元素Co与杂原子Ti之间具有协同催化效应。
进一步将A1~A12与A-13进行比较可知,相比于复合催化材料A-13,A1~A12的T0为0.05~0.19%之间,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环辛烯转化率、异丁醛转化率和环氧环辛烯选择性更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6)

1.一种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和分散在分子筛的晶内的金属元素M,所述金属元素M为能够形成稳定氧化物聚集体的金属元素;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全硅分子筛骨架中至少部分的硅被杂原子元素Q所取代的分子筛,所述杂原子元素Q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催化材料具有如下XPS特征:
将在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记为T1
将在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记为T2
如下式(1)定义的T0为0.03~0.2%之间的任意值;
T0=(T1-T2)/T2 式(1);
优选地,所述的T0为0.05~0.19%之间的任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为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BEA结构分子筛、MWW结构分子筛、二维六方结构分子筛、MOR结构分子筛和TUN结构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BEA结构分子筛、MCM结构分子筛和SBA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MFI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和BEA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铜和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选自锰、铁、钴、镍、钯、铂和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M为Co,所述稳定氧化物聚集体为Co3O4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Mn,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MnO2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Fe,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Fe2O3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Ni,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NiO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Pd,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PdO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Pt,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PtO2聚集体;
所述金属M为Cu,所述氧化物聚集体为CuO聚集体;或者
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Co、Mn、Fe、Ni或Cu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2p3/2电子的结合能;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Pt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4f7/2电子的结合能;当所述金属元素M为Pd时,所述金属元素M的电子结合能为金属元素M的3d5/2电子的结合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骨架杂原子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0.001~0.05):1,优选为(0.002~0.04):1;
金属M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0.001~0.2):1,优选为(0.002~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催化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400~800m2/g,总孔体积为0.3~0.65mL/g,微孔体积为0.1~0.19mL/g,介孔体积为0.2~0.46mL/g,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所述金属元素M以金属纳米颗粒形式存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5~11nm。
6.一种制备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模板剂、硅源、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水混合,得到水解溶液;
S2、将金属元素M前驱体和所述水解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S3、将硅烷化试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料中,混合后得到反应混合物;
S4、对所述反应混合物进行水热晶化处理和焙烧处理;
其中,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包含的杂原子元素Q选自钛、硼、锆、锡、铝、磷和锗中的一种;所述硅烷化试剂包含至少一个与所述金属元素M络合的配位基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Si元素计的所述硅源:模板剂:以杂原子元素Q计的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水:金属M元素:硅烷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0.001~1):(0.001~0.05):(5~100):(0.001~0.2):(0.025~0.4),优选为1:(0.005~0.5):(0.001~0.05):(5~100):(0.001~0.2):(0.025~0.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选自有机硅脂、固体硅胶、白炭黑和硅溶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有机硅脂、固体硅胶和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为有机硅脂,所述有机硅脂的通式为下式(A)所示的结构:
Figure FDA0003378505990000031
其中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所述烷基为支链或直链烷基;优选地,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或者具有3~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Ra、Rb、Rc、Rd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硅脂选自硅酸四甲酯、硅酸四乙酯、硅酸四丁酯和二甲基二乙基硅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为有机碱,优选为选自季铵碱、脂肪族胺和脂肪族醇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模板剂的选自通式为下式(B)所示结构的季铵碱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3378505990000041
其中R1、R2、R3和R4各自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更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MFI型分子筛,所述模板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丙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丙基氯化铵、四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或者
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MEL型分子筛,所述模板剂为四丁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丁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或者
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中的分子筛为Beta型分子筛,所述的模板剂为四乙基氢氧化铵或者为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选自四乙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硅源为有机硅脂,在将模板剂、有机硅脂、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水混合后还包括水解赶醇处理,得到所述水解溶液;
所述水解赶醇处理的条件包括:在0~95℃下搅拌水解2~10小时;优选为在50~95℃下搅拌水解2~8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包括有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和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为杂原子元素的氯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骨架杂原子前驱体为含杂原子元素的有机酸酯,选自通式为下式(C)所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3378505990000051
其中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6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具有2~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2~4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可选地,R5、R6、R7和R8各自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异戊基、己基或异己基中的一种;优选为各自独立地选自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钛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四氯化钛、硫酸钛、硝酸钛、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硼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锡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卤化锡、卤化亚锡、硫酸亚锡、硫酸锡、锡酸盐、亚锡酸盐、硝酸锡、氧化锡和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铝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偏铝酸钠、硫酸铝、薄水铝石、金属铝、硝酸铝、异丙醇铝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磷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正磷酸、三乙基磷酸和偏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骨架杂原子为锗时,所述骨架杂原子前驱体选自氧化锗、锗醇盐、氯化锗和锗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金属元素M前驱体为无机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金属化合物为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所述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选自金属元素M的氯化物、水合氯化物、硫酸盐、水合硫酸盐和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为金属元素M的有机配体化合物;优选金属元素M前驱体为金属元素M的水溶性无机盐;
所述金属元素M选自锰、铁、钴、镍、钯、铂、铜和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元素M前驱体采用金属元素M前驱体的水溶液,该金属元素M前驱体水溶液中金属元素M与水的摩尔比为1:(50~500)。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硅烷化试剂的通式为R9Si(R10)(R11)R12,其中,R9、R10、R11、R12各自独立为卤素、烷基、烷氧基、芳香基、巯基或胺基,且R9、R10、R11、R12中至少有一者为烷基、烷氧基、芳香基、巯基或胺基;所述烷基、烷氧基、巯基和胺基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选自1~18中的任意整数,所述芳香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中的任意整数;
优选地,所述硅烷化试剂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1,7-二氯辛甲基四硅氧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S3中混合的条件包括:在20~80℃下搅拌0.5~2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水热晶化处理的条件包括:在自生压力下进行,水热晶化时间为0.5~10天,水热晶化温度为110~200℃;优选地,水热晶化时间为0.5~5天,水热晶化温度为150~200℃;
所述焙烧处理的条件包括:焙烧温度为400~900℃,焙烧时间为1~16小时;优选地,焙烧温度为400~800℃,焙烧时间为2~8小时。
15.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
16.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在催化醛和烯烃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优选在催化环辛烯和异丁醛的共氧化反应中的用途。
CN202111424579.0A 2021-11-26 2021-11-26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174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579.0A CN116174015A (zh) 2021-11-26 2021-11-26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579.0A CN116174015A (zh) 2021-11-26 2021-11-26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4015A true CN116174015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5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4579.0A Pending CN116174015A (zh) 2021-11-26 2021-11-26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40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functionalized ordered mesoporous materials
US6528034B1 (en) Ultra-stable lamellar mesoporous silica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ration thereof
US10766781B2 (en) Tin-containing zeolitic material having a BEA framework structure
CN108431059A (zh) 阳离子聚合物和多孔材料
Dong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Co-SBA-16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with EISA method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hydroxylation of benzene
CN104248970B (zh) 一种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环己酮丙三醇缩酮的制备方法
CN112939013B (zh) 一种高硅小晶粒y型分子筛及其无模板剂的制法和应用
US7052665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CN108698017A (zh)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剂和共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剂的树脂组合物
EP427606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layered silicat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silica nanosheet production, etc.
CN116174015A (zh) 金属纳米颗粒与骨架杂原子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766067B2 (ja) アルミナ含有メソポーラス多孔体の合成方法およびアルミナ含有メソポーラス多孔体
CN108217677B (zh) 一种含钴的Beta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78320A (zh) 一种5-羟甲基糠醛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
CN116174018A (zh) 一种含全硅分子筛的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4012A (zh) 金属元素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4020A (zh) 一种含杂原子分子筛的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4029A (zh) 含骨架杂原子分子筛与金属元素的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4017A (zh) 一种含骨架杂原子分子筛的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8151A (zh) 一种烯烃氧气氧化的方法
CN116174014A (zh) 一种包括分子筛和金属元素的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4011A (zh)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与分子筛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8141A (zh) 一种醇和醛氧化制酸的方法
CN116178132A (zh) 一种烯烃氧化裂解制备羧酸的方法
CN116178310A (zh) 一种烯烃氧气环氧化制备环氧烯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