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9999B -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9999B
CN116169999B CN202211597404.4A CN202211597404A CN116169999B CN 116169999 B CN116169999 B CN 116169999B CN 202211597404 A CN202211597404 A CN 202211597404A CN 116169999 B CN116169999 B CN 116169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oltage signal
switching tube
control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7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69999A (zh
Inventor
邓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y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y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y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y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74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9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9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9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69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9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14Modifications for compensating variations of physical values, e.g.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567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typ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e.g. BIMOS, composite devices such as IGB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以及自举电压产生方法。该负载开关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负载开关,该控制电路具有自举电压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自举电压信号给控制电路供电。自举电压产生电路中具有反馈电路、振荡器和电荷泵。反馈电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和自举电压信号,并根据输入电压信号和自举电压信号产生误差信号。振荡器接收误差信号,并根据误差信号产生时钟信号。电荷泵根据输入电压信号和时钟信号产生自举电压信号。

Description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以及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电子设备应用中,常需要在供电系统和负载之间耦接负载开关,用于对供电系统或负载进行保护操作。当系统出现异常的时候,负载开关将及时切断供电系统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从而达到保护整个系统的目的。
在负载开关的应用中,常常还需要自举电路产生自举电压用于为控制电路供电。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对于低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低功耗的要求,对于不同的输出端负载,自举电路所提供的电流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自举电压将随输出端负载的瞬时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重载工作条件下,负载开关输出端的电压很低,传统的自举电路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自举电压。同时,在轻载工作条件下,传统的自举电路依然消耗同等的电流,造成功耗损失。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以及自举电压产生方法。该负载开关电路可维持稳定的自举电压,同时根据不同的负载可提供不同的供电电流,功耗低、效率高且可靠性好。
本公开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负载开关的控制电路,该负载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该负载开关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该负载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负载开关,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自举电压产生电路,所述自举电压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自举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信号高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反馈电路,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自举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自举电压信号产生误差信号,其中,所述误差信号代表所述自举电压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与一个预设差值之间的误差值;振荡器,用于接收所述误差信号,并根据所述误差信号产生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跟随所述误差信号的值变化;以及电荷泵,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时钟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时钟信号产生所述自举电压信号。
本公开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负载开关电路,包括:负载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所述负载开关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所述负载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载并提供输出电压信号;以及前述的控制电路。
本公开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载开关电路的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该负载开关电路包括负载开关,该负载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该负载开关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该负载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举电压产生方法用于产生自举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信号高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包括:根据自举电压信号和输入电压信号产生误差信号,其中,所述误差信号代表所述自举电压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与一个预设差值之间的误差值;根据所述误差信号产生时钟信号,其中,所述误差信号用于调节时钟信号的频率;以及根据时钟信号和输入电压信号产生所述自举电压信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荷泵的电路原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在所有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分。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实施例、原理、概念等的目的,并非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非限制性描述。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在各处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并不一定都是指同一实施例。动词“包括”和“具有”在本文中用作开放限制,其既不排除也不要求还存在未叙述特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自由组合。在整个文件中使用“一”或“一个”(即,单数形式)限定的元件,并不排除多个这个元件的可能。更进一步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方式组合。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术语“连接”被用于指定电路元件之间的直接电连接,而术语“耦合”被用于指定可以是直接的或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的电路元件之间的电连接。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当提及节点或端子的电压时,除非另外指示,否则认为该电压是该节点与参考电位(通常是地)之间的电压。此外,当提及节点或端子的电位时,除非另外指示,否则认为该电位指的是参考电位。给定节点或给定端子的电压和电位将进一步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将在第一逻辑状态(例如逻辑低状态)与第二逻辑状态(例如逻辑高状态)之间交替的信号称为“逻辑信号”。同一电子电路的不同逻辑信号的高和低状态可能不同。特别地,逻辑信号的高和低状态可以对应于在高或低状态下可能不是完全恒定的电压或电流。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负载开关电路包括负载开关10和控制电路。负载开关10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其输入端IN耦接至供电电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其输出端OUT耦接至负载提供输出电压信号VOUT,其控制端接收控制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负载开关的导通、关断以及工作区域。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电压信号也可以包括电流信号。此外,负载开关10可以为任何合适的可控半导体开关器件,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等等。
在图1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被示意为包括自举电压产生电路20、短路检测模块30、轻载检测模块40和驱动控制模块50。
自举电压产生电路20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并根据输入电压信号产生自举电压信号VBST。在一个实施例中,自举电压信号VBST高于输入电压信号VIN。
短路检测模块30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用于检测负载是否短路,并据此产生短路指示信号OC。需要理解,虽然图1中示意短路检测模块30仅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但这里仅是示意性地,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短路检测模块30不仅仅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还将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入端IN。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短路检测模块30可以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两端,分别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和输出电压信号VOUT,并根据输入电压信号VIN和输出电压信号VOUT的差值判断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是否短路。在一个实施例中,短路指示信号OC为逻辑高低电平信号,短路指示信号OC具有第一逻辑状态(例如逻辑高)和第二逻辑状态(例如逻辑低)。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输出电压信号VOUT小于输入电压信号VIN超过一个短路阈值时,短路指示信号OC具有第一逻辑状态,代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耦接的负载短路。
轻载检测模块40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用于检测负载是否轻载,并据此产生轻载指示信号Light。同样需要理解,虽然图1中示意轻载检测模块40仅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但这里仅是示意性地,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轻载检测模块40不仅仅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还将耦接在负载开关10的输入端IN。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轻载检测模块40也可以耦接在负载开关的两端,分别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和输出电压信号VOUT,并根据输入电压信号VIN和输出电压信号VOUT的差值判断负载开关10是否工作在轻载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轻载指示信号Light为逻辑高低电平信号,轻载指示信号Light具有第一逻辑状态(例如逻辑高)和第二逻辑状态(例如逻辑低)。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输出电压信号VOUT大于输入电压信号VIN超过一个轻载阈值时,轻载指示信号Light具有第一逻辑状态,代表负载开关10的输出端OUT耦接的负载为轻载。
驱动控制模块50将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短路指示信号OC和轻载指示信号Light,并根据自举电压信号VBST、短路指示信号OC和轻载指示信号Light产生供电电流信号iOC、供电电流信号iLight和供电电流信号igate。其中,供电电流信号iOC用于为短路检测模块30供电;供电电流信号iLight用于为轻载检测模块40供电;供电电流信号igate用于为负载开关10的栅极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短路检测模块的驱动电流信号iOC随轻载指示信号Light的逻辑状态变化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轻载指示信号Light为第一逻辑状态时,短路检测模块的驱动电流信号iOC具有第一电流值;当轻载指示信号Light为第二逻辑状态时,短路检测模块的驱动电流信号iOC具有第二电流值。其中,第一电流值小于第二电流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栅极供电电流信号igate随短路指示信号OC的逻辑状态变化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短路指示信号OC为第一逻辑状态时,栅极供电电流信号igate为零;当短路指示信号OC为第二逻辑状态时,栅极供电电流信号igate不为零。
继续参见图1,在图1公开的实施例中,自举电压产生电路20包括反馈电路21、振荡器22和电荷泵23。
反馈电路21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和自举电压信号VBST,并根据输入电压信号VIN和自举电压信号VBST产生误差信号EAO,其中,误差信号EAO代表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与一个预设差值之间的误差值。其中,预设差值代表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的期望值。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差值包括5V的电压值。
振荡器22接收误差信号EAO,并根据误差信号EAO产生时钟信号CLK。时钟信号CLK的频率跟随误差信号EAO的值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误差信号EAO控制时钟信号CLK的频率变低;当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误差信号EAO控制时钟信号CLK的频率变高。
电荷泵23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和时钟信号CLK,并根据输入电压信号VIN和时钟信号CLK产生自举电压信号VBST。在一个实施例中,时钟信号CLK的频率越高,自举电压信号VBST的值越高。
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轻载检测模块40检测到负载为重载时,短路检测模块30的供电电流iOC很大,自举电压信号VBST被拉低。在输入电压信号VIN不变的情况下,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变小。时钟信号CLK的频率变高,电荷泵23将拉低的自举电压信号VBST重新拉高恢复到期望值。当轻载检测模块40检测到负载为轻载时,短路检测模块30的供电电流iOC变小,自举电压信号VBST变高。在输入电压信号VIN不变的情况下,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变大。时钟信号CLK的频率变低,最终使得自举电压信号VBST重新恢复到期望值。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输入电压信号VIN的值改变,例如,输入电压信号VIN的值变低,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也将变大,时钟信号CLK的频率也将变低,使得电荷泵23将自举电压信号VBST拉低,进而保持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不变。
此外,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当负载进入重载工作状态,负载开关10的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压VDS变大,负载开关10的工作状态可能从线性区进入饱和区,一旦负载开关10进入饱和区,其导通电阻将变大,损耗也将变大。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负载进入重载工作状态,即使负载开关10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压VDS变大,由于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维持不变,负载开关10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也将增大,避免了负载开关10进入饱和区的情况。因此无需再设计防止负载开关10进入饱和区工作的电路,减小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极大的提高了整个负载开关电路的性能。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反馈电路21包括第一开关管M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误差放大器101。第一开关管M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第一电阻R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耦接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管M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参考地。误差放大器10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误差放大器101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VREF,误差放大器101的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误差放大器101的输出端输出误差信号EAO。通过设置参考电压VREF、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值可以设置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期望的预设差值。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差值为5V。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M1包括P型MOSFET。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振荡器22包括可控电流源IB、电容C1、第二开关管M2、第一比较电路201、第二比较电路202以及逻辑电路203。
可控电流源IB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可控电流源IB的第一端耦接供电电源VCC;电流源IB的控制端接收误差信号EAO。电容C1耦接在可控电流源IB的第二端和参考地之间。电流源IB的值跟随误差信号EAO的值变化。
第一比较电路20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其第一端接收电容C1上的电压信号VC1;其第二端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信号Vmax;第一比较电路201将电压信号VC1和第一参考电压信号Vmax进行比较,产生置位信号SET。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较电路201包括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接收电压信号VC1;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信号Vmax。
第二比较电路20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其第一端接收电压信号VC1;其第二端接收第二参考电压信号Vmin;第二比较电路202将电压信号VC1和第二参考电压信号Vmin进行比较,产生复位信号RESET。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参考电压信号Vmin小于第一参考电压信号Vmax。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比较电路202包括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电压信号VC1;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接收第二参考电压信号Vmin。开关管M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
第二开关管M2的第一端耦接可控电流源IB和电容C1的公共节点;第二开关管M2的第二端连接参考地;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接收时钟信号CLK。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M2包括N型MOSFET。
逻辑电路203接收置位信号SET和复位信号RESET。逻辑电路203将置位信号SET和复位信号RESET做逻辑运算,并产生时钟信号CLK。在一个实施例中,逻辑电路203包括RS触发器,RS触发器的置位端S接收置位信号SET,RS触发器的复位端R接收复位信号RESET,RS触发器在输出端Q输出时钟信号CLK。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荷泵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电荷泵23包括电容CBST、第三开关管M3、第四开关管M4、电容CF1、电容CF1、反相器INV、二极管Z1以及二极管Z2。
电容CBST的第一端提供自举电压信号VBST,其第二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VIN。第三开关管M3和第四开关管M4串联耦接在电容CBST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电容CF1的第一端接收时钟信号CLK,其第二端耦接第三开关管M3和第四开关管M4的控制端。电容CF2的第一端通过反相器INV接收时钟信号CLK,其第二端耦接第三开关管M3和第四开关管M4的公共端。二极管Z1的阳极耦接电容CBST的第二端,阴极耦接电容CF1的第二端。二极管Z2的阳极耦接电容CF1的第二端,阴极耦接电容CBST的第一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M3包括N型MOSFET;第四开关管M4包括P型MOSFET。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驱动控制模块50包括第五开关管M5、第六开关管M6、第七开关管M7、第八开关管M8、第九开关管M9、第十开关管M10、第十一开关管M11和电流源ibase
第五开关管M5的第一端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第五开关管M5的第二端和控制端耦接在一起并通过电流源ibase电连接至参考地。第六开关管M6的第一端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第六开关管M6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第六开关管M6的第二端提供供电电流信号iOC用于给短路检测模块30供电。第七开关管M7的第一端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第七开关管M7的第二端耦接第八开关管M8的第一端;第七开关管M7的控制端接收轻载指示信号Light。第八开关管M8的第二端耦接第六开关管M6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M8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第九开关管M9的第一端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第九开关管M9的第二端提供供电电流信号ilight用于给轻载检测模块40供电;第九开关管M9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第十开关管M10的第一端接收自举电压信号VBST;第十开关管M10的第二端耦接第十一开关管M11的第一端;第十开关管M10的控制端接收短路指示信号OC。第十一开关管M11的第二端提供供电电流信号igate用于给负载开关10的栅极供电;第十一开关管M11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管M5~M11包括P型MOSFET。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可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负载开关电路。如图6所示,该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包括步骤S1-S3。
在步骤S1中,将根据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产生误差信号EAO。其中,所述误差信号EAO代表所述自举电压信号VBST和所述输入电压信号VIN之间的差值与一个预设差值之间的误差值。
在步骤S2中,将根据误差信号EAO产生时钟信号CLK,其中,误差信号EAO用于调节时钟信号CLK的频率。
在步骤S2中,将根据时钟信号CLK和输入电压信号VIN产生自举电压信号VBST。
虽然前面已经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术语是说明性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的前提下,未通过创造性的努力而对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的多种修改,这些修改均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开关的控制电路,该负载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该负载开关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该负载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负载开关,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自举电压产生电路,所述自举电压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自举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信号高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产生电路包括:
反馈电路,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自举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自举电压信号产生误差信号,其中,所述误差信号代表所述自举电压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与一个预设差值之间的误差值;
振荡器,用于接收所述误差信号,并根据所述误差信号产生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跟随所述误差信号的值变化;以及
电荷泵,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时钟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和所述时钟信号产生所述自举电压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
短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负载是否短路,并产生短路指示信号;
轻载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负载是否为轻载,并产生轻载指示信号;以及
驱动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所述短路指示信号和所述轻载指示信号,并根据所述自举电压信号、所述短路指示信号和所述轻载指示信号产生第一供电电流信号、第二供电电流信号和第三供电电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流信号用于给所述短路检测模块供电,所述第二供电电流信号用于给所述轻载检测模块供电,所述第三供电电流信号用于给所述负载开关的控制端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载指示信号具有第一逻辑状态和第二逻辑状态;当所述轻载指示信号为第一逻辑状态时,所述第一供电电流信号具有第一电流值;当所述轻载指示信号为第二逻辑状态时,所述第一供电电流信号具有第二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流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指示信号具有第一逻辑状态和第二逻辑状态,当所述短路指示信号为第一逻辑状态时,所述第三供电电流信号为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
第一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
第二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参考地;以及
误差放大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参考电压信号,误差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误差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包括:
可控电流源,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可控电流源的第一端耦接供电电源,可控电流源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误差信号;
第一电容,耦接在所述可控电流源的第二端和参考地之间;
第一比较电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一端接收第一电容上的电压信号,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二端接收第二参考电压信号,第一比较电路将第一电容上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信号比较产生置位信号;
第二比较电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输出端,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端接收第一电容上的电压信号,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端接收第三参考电压信号,第二比较电路将第一电容上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三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产生复位信号;
逻辑电路,将置位信号和复位信号做逻辑运算并产生时钟信号;以及
第二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可控电流源和所述第一电容的公共节点,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参考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时钟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包括:
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提供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号;
第三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第四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
第三电容,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收所述时钟信号,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耦接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
第四电容,第四电容的第一端通过反相器接收所述时钟信号,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耦接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公共端;
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耦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耦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以及
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耦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阴极耦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第五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控制端耦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一电流源电连接至参考地;
第六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提供所述第一供电电流信号;
第七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轻载指示信号;
第八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耦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
第九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九开关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九开关管的第二端提供所述第二供电电流信号,第九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
第十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十开关管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自举电压信号,第十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短路指示信号;以及
第十一开关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十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第十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十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提供所述第三供电电流信号,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
9.一种负载开关电路,包括:
负载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所述负载开关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所述负载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载并提供输出电压信号;以及
如权利要求1~8所述之一的控制电路。
10.一种用于负载开关电路的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该负载开关电路包括负载开关,该负载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该负载开关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信号,该负载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举电压产生方法用于产生自举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信号高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所述自举电压信号产生方法包括:
根据自举电压信号和输入电压信号产生误差信号,其中,所述误差信号代表所述自举电压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信号之间的差值与一个预设差值之间的误差值;
根据所述误差信号产生时钟信号,其中,所述误差信号用于调节时钟信号的频率;以及根据时钟信号和输入电压信号产生所述自举电压信号。
CN202211597404.4A 2022-12-12 2022-12-12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Active CN116169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7404.4A CN116169999B (zh) 2022-12-12 2022-12-12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7404.4A CN116169999B (zh) 2022-12-12 2022-12-12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9999A CN116169999A (zh) 2023-05-26
CN116169999B true CN116169999B (zh) 2024-06-14

Family

ID=8641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7404.4A Active CN116169999B (zh) 2022-12-12 2022-12-12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999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5089A (zh) * 2021-05-27 2021-08-27 晶艺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8150B2 (en) * 2009-12-29 2012-08-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assive bootstrapped charge pump for NMOS power device based regulators
US9172364B2 (en) * 2013-10-23 2015-10-27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solated bootstrapped switch
CN105187039B (zh) * 2015-09-18 2018-05-04 东南大学 一种cmos栅压自举开关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5089A (zh) * 2021-05-27 2021-08-27 晶艺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锂电池高压充电IC的研究与设计;刘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220315;C042-354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9999A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1358B2 (ja) 電源装置
KR20070009712A (ko) 과전류 검출 회로 및 이것을 갖는 전원 장치
US9800157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KR20000028826A (ko) Dc-dc 컨버터의 제어 방법, dc-dc 컨버터의 제어회로 및 dc-dc 컨버터
US6972973B2 (en) Voltage booster having noise reducing structure
CN108599544B (zh) 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高压使能电路
CN113839556B (zh) 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US11881780B2 (en) Dynamic biasing circuit for main comparator to improve load-transient and line-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buck converter in 100% mode
US7508254B2 (en) Reference supply voltage circuit using more than two reference supply voltages
CN116169999B (zh) 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自举电压产生方法
CN112787505A (zh) 一种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12952762B (zh) 短路确定设备
CN113241944A (zh) 同步升压dc-dc转换器的真关断电路及控制方法
JP2022103616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用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11817853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WO2023228496A1 (ja) 電源用半導体装置及び昇圧コンバータ
US20230412077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240186322A1 (en) Driving circuit having a negative voltage isolation circuit
CN113433996B (zh) 宽输入电压范围的辅助电源供应电路
CN117155079B (zh) 应用于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及电源管理芯片
US20240223083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545898B1 (en) Pedestal loop in DC/DC power converter
US1168919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24083794A (ja) 電源制御装置
US20240152168A1 (en) Linear regu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